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版面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必须充分认识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才能持久发展。新媒体基于网络资源,通过数字页面承载进行信息传播,其优势在于实时性强,互动性高,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丰富。比如论坛、微博、微信等,都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将网络数字资源,包括以文字、图片、影音等为载体的各类信息,实时不断地传递到读者所能接触到的任何屏幕上,如手机、电脑、户外灯箱等。对于传播者而言,如果没有人为限制,他们几乎可以传播任何想要传播的信息给任何一个人。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媒介的数字版面设计可以将信息编辑成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通过图文影音的混编,将读者的阅读体验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而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新媒介的移动化,新媒介版面的智能终端版,如手机版和Pad版,也应运而生,从此读者的阅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分享无处不在。
新媒体在版面设计上带来颠覆性体验的同时,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如信息海量带来的焦点涣散、虚假信息带来的困扰和误导、新闻内容的粗制滥造对阅读体验产生消极影响等。新媒介版面通过层层嵌套和链接应用,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但信息量过于庞大,超出了读者所需要和真正能够消化的范围,读者在浏览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却难以找到自己的焦点。久而久之,读者可能会失去持续关注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一些新媒介版面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其弊端在于虚假信息满天飞,对个人理解及舆论导向都带来极大的误导,一些还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另外,由于强调实时更新和信息量,许多新媒体缺乏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对新闻或信息进行高质量的编辑或深入报道,在内容编排上,往往简单地以标题、图片和简短文字的形式进行复制,对于内容的要求也主要是突出抓眼球的关键词或图片。对于读者而言,很多新闻并没有太强的可读性。
二、基于阅读体验的报纸版面优化设计
通过研究门户网站及新闻网站的手机终端页面,笔者认为报纸版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合理运用新媒体,提升内容的吸引力。读者在进行文字阅读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度和时间,如果仅仅是大量的文字,则读者会产生阅读疲劳。新媒体中一则新闻的开始往往采用吸引人的标题及图片,文字描述较少,并穿插视频、图片等。对于报纸而言,需要保持深入和严肃,可以将核心的描述及评论放到文中,而对于其他支撑信息可采用图片图表的方式附注;在页面中如能够优先使用一张或少数经典图片,不仅能够提升关注度,还能够大大提升转载率。精彩而简练的评论同样能达到此效果,因此报纸需要以新媒体的形式来体现优质的内容。提升易用性,形成差异化的版面风格。新媒体出现后,读者面对五花八门的界面,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报纸需要树立自己稳定的版面风格,并从读者阅读时对色彩、结构等的心理反应来指导设计。首先,在颜色搭配上应采用能够使人心情放松和平静的冷色调,以缓解读者在长时间阅读中形成的心理压力;其次,对界面进行清晰的具有等级差异的板块划分,不出现交叉或雷同,能够帮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梳理线索及路径,从而减轻迷乱及烦躁感;最后,保持风格的稳定,突出个性。无论是主页或分页的结构、用色,还是每种新闻的编排,都需要形成固定的版面,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提升辨识度。
机关报、商业新闻报及产业报等在内容和版面结构上需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简洁性,但在图标、颜色及叙述形式上可以借鉴网络流行的形式,如以图表及标识作为叙述和分析的路标,形成形象的逻辑线路,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而都市报、生活报、周末报或生活服务类报纸,应在界面上适当减少小块信息的堆叠,而借鉴杂志的表现形式,筛选有限的优质内容,提升文字内容及图文搭配的品质。增加交互模块,引领舆论导向。交互是读者普遍的需求,尤其是在报纸这样权威和专业的媒体上,读者更加迫切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媒介普遍存在不理性的互喷、造谣等现象,报纸的互动模块需要引入公众人物作为支撑,如知名记者、评论人等。这些具有强大舆论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能够在互动中起到稳定局面及引导风向的作用。报纸需要继续保持客观、真实、深入等传统的原因也在于此。只有报纸的优质报道本身能够继续保持,那么就能与公众人物形成配合,发挥各自长处,从而维护舆论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另外,线上线下联动交互界面设计,要求无论是在纸质版面,还是网络、应用等界面,都在具有统一的UI体系,即实现报纸的标志、标语或符号的统一。如在纸质版面中的固定位置设计互动区,如客户端二维码、其他平台中的链接标识等。统一的UI体系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在线上线下都能形成对报纸一致的印象。
首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骨干力量。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呢?让他们自己组建班委会,实行班长竞选制,班干部以自荐演说加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自己明确自己工作职责,自己分工协作,班委成员轮流“上岗”值周。为了强化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班同学每人当一天班长,使其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工作能力,具备了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接受挑战的气概以及领导才能。
二、服务育人,身教无言功自成。
“言教又不如身教”,我班的同学,起初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我奉劝了几次不管用,后来我和那些同学约定,看谁来得早、走的迟。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那些同学的行为也就规范了。在劳动中,我亲自动手做好他们的表率,同甘苦,共劳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心里想班主任都能吃苦亲自劳动,我们劳动更应该积极认真。身教胜于言教的影响有道是“老师是学生的楷模”。
当教师,就要有服务思想,奉献意识和人梯精神,成了园丁,我就是冲着“为了学生的一切”来服务的。这样,学生在我服务思想的影响下,对学校,对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热情高涨,尤其劳动,在他们看来,简直是趣味活动,而不是负担。
人人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且有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和合作关系,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表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大大增强。
三、寓情感教育于学校目标之中,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在教育工作中,始终以“亲其师,信其道”为座右铭,同时要求学生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座右铭来自我教育。用崇拜的名人来自我陶冶,用目标来激励自己进步。平时,我走到学生之中,和学生聊天,借以了解学生思想。和学生做朋友,给学生生活上,心理上以关心。在批阅日记,作文时力争做到面批借机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用名人名言给予激励使其勇于奋进;学生受挫折了和学生谈心给以热情鼓励帮助使他们走出情绪低谷;学生浮躁了,我则给予警戒之语,引导他们调整心态,安下心学习。对于学生出现的违纪问题,我在严格按照班规处理的同时,又能和学生倾心交谈,帮其分析错误根源,和其一块制订改正错误,缺点的措施,力求使其心服口服。像这样,教师的外部要求通过学生的内部需要而产生了积极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应算是较高层次的自我教育吧。
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班级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信息时代下的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专业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基础应用课程却日渐暴露出众多问题,教学质量不尽人意,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来说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厌学情绪明显。由于外界诱惑及学生个人叛逆意识的影响,学生对于纯知识纯理论的学习十分反感,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虽有新奇感,但极易遇难即返;而一般意义上的项目教学,只考虑知识点的应用环境,未考虑学生的切身感受和接受能力,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理解力。加上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一直以讲授知识点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枯燥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厌学情绪更加严重;(2)由于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而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普遍不强,且学习方向不明确;(3)重视专业学习,忽视工具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针对以上日益突显的问题,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情景式项目教学改革(这种情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点应用的情景,而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景),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引入项目,拉近知识点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并针对学生厌学情绪,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贯穿于趣味性强的项目情景之中,使知识点巧妙融合打包集成在项目中;并由师生共同实现整个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点的实用领域,从而融会贯通。
本课程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一期48课时为基本背景,展开研究与设计。课程共分本文由收集整理为四大模块24个项目,其中:(1)我的e海导航—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网络应用模块,包含:项目一迷人的计算机世界—认识计算机,项目二配置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微机软硬件基础,项目三管理我的个人文件—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项目四畅游网络世界—网络应用基础,项目五玩转常用工具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操作5个项目。(2)我的大学生活—玩转文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包含:项目六给高中同学的一封信—word 2010基本操作,项目七篮球大赛活动海报制作—word文档图文混排,项目八竞聘简历制作—word文档版面设计与简单表格制作,项目九竞聘演讲成绩汇总—word表格处理与复杂表格创建,项目十同学聚会邀请函制作—word邮件合并,项目十一毕业论文的版面设计—word长文档版面设计,项目十二毕业论文的整体优化—word长文档整体优化,项目十三职教新干线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项目十四职教新干线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9个项目。(3)我的大学班级—玩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模块,包含:项目十五建立班级成员基本信息表—excel2010基本操作,项目十六管理班级成员的基本信息—excel基本数据处理,项目十七班级成绩的统计与分析—excel公式与函数的运用,项目十八班级之间比一比—excel图表的应用,项目十九班级理财—excel高级数据处理5个项目。(4)我的大学专业—玩转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模块,包含:项目二十我的专业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项目二十一我的专业演示文稿美化—powerpoint演示文稿美化操作,项目二十二:专业知识讲座—powerpoint演示文稿切换方式与动画设置,项目二十三毕业论文答辩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放映操作,项目二十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分析与指导—课程考核指导5个项目。
24个项目均由项目情景、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拓展、项目小结、创新作业等部分组成,都是精选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巧妙的将知识点融入在项目中,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点的实用领域;并注重引导学生一起完成项目发生、发展、结束的一个完整过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实践中亲身体验,增强了操作技能。例如项目十《同学聚会邀请函》,首先通过叙述同学聚会的情景,勾起学生对高中同学的思念之情,并引发聚会的冲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同学聚会邀请函这一项目的关注。再巧妙地将word邮件合并的知识点融入到了邀请函制作、信封制作的任务中,并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再通过超市的标签制作进行应用拓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最后以成绩通知书作为创新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吸收。
为了纪念《化学教学》创刊三十周年,编辑部于2008年底~2009年3月开展了《化学教学》问卷调查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读者寄来的电子和纸质问卷进行了统计和意见反馈:
经过调查显示:《化学教学》的读者90% 以上是中学教师,一小部分是大、中学生和大学教育工作者等,这基本符合《化学教学》办刊宗旨。
问卷调查发现,读者中教龄1~6年的占18.4%、教龄7~15年的占30.3%、教龄16~25年占30.3%、教龄25~35年的占21.0%。此数据大致说明,《化学教学》的主要关注对象是教龄6年以上的化学教师。这些老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很深的专业意识,深知更新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性,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他们很愿意通过阅读各种期刊资料来提高自己。而一部分年轻教师则由于刚开始任教,教学经验尚不充足,期望通过阅读《化学教学》来提升教学水平。
读者通过自己订阅和单位订阅《化学教学》的占84.7%,这是阅读《化学教学》的主要渠道。另有7.6%的读者是借阅别人的,7.7%的是网上阅读,网上阅读目前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化学教学》已加入一些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估计以后会有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读者比较喜欢阅读《化学教学》上教改实践与探索、实验与创新思维、教师论坛等栏目中一线教师写的文章,反映的是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能给中学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借鉴资料。
问卷调查读者要求新增的内容和栏目大致可分为几类:课程改革和考试研究、化学生活与前沿、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互动、实验等。满足教师需要的日常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解决以及具体内容的教学。
89.32%的读者对《化学教学》的版面设计满意,认为版面设计合理,10.68%认为它的版面还有待改进。
95%以上的读者认为《化学教学》杂志的内容反映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经验很多,这正是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订阅化学教学的原因。
一般作者反映投稿命中的比例比较小,他们希望能够扩大篇幅,给一线老师评职晋级创造条件。
调查表明读者喜欢看中学教师写的文章占了69.37%,然后依次是专家、教研员、大学教师分别为:13.51%、11.71%、5.4%。
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里,《化学教学》杂志还是有它一定的影响力的,11.71%的教师认为身边的化学教师阅读这本杂志的人很多,89.1%的老师认为身边有阅读《化学教学》杂志的教师,只有0.36%的教师认为身边没有阅读《化学教学》杂志。
中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或撰写化学教学论文时,参考《化学教学》文章的次数状况怎么样呢?56.62%的中学教师选择经常,36.14%的中学教师选择偶尔,4.82%的中学教师选择很少,只要2.41%的中学教师选择没有。从这些数据可知:《化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中学教师还是有帮助的。
通过我们把读者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类,他们在肯定我们工作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需要改进的不足和新的要求。
1.根据读者的反馈:在与同类杂志相比较,认为《化学教学》的质量很好的是43.81%,较好的是53.33%,一般的是2.86%。这些数据说明《化学教学》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的。
2.读者反映《化学教学》专论栏目的文章立意新层次高,给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新的科学前沿知识和教育教学思想,我们今后将会结合中学教师的接受程度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3. 接受读者的要求我们将及时刊登化学课程改革或与化学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学术活动的信息,以方便读者了解化学改革与发展,同时拓展一些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利的知识信息等。
4. 初中化学教师在我国化学教育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关注初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提高公民素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化学教学》要适当增加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注意初中化学教师的来稿,增加录用率。
5. 我们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上要加强。读者的意见很诚恳,建议我们每五年或三年举办一次在杂志上发表的优秀论文评选;编辑部每年举办一次座谈会,邀请编辑作者专家等见面;杂志主编可以定期对面与读者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化学教学与论文选题与创作经验等。以此扩大《化学教学》的影响力。这些中肯的意见我们将交于编委会讨论,积极采纳。
6. 加快审稿速度,编辑部每天收到很多稿件,由于我们对稿件实行三审制度,审稿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以后我们尽量缩短审稿的时间。同时加快以电子文本取代纸质文本的进程。
7. 加强文字校对。为了对读者负责,编辑部要加强审稿,加强校对,减少差错率,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进一步监督我们。
论文摘 要: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发挥高校校报的作用,高校报人必须更新办报观念,创新办报思路,促进办报水平的提升。
高校报人,是指高校校报工作者。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他们相对于一般的社会工作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社会报纸,因为其经营模式等原因,办报人员一般都分工明确,岗位清楚固定,记者、编辑、版面设计、校对、发行都是责任到人,专人专岗;而高校校报则不同,因为其特殊性,比如出版周期长,人员较少等,往往使得校报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采编工作都要涉及,既要编辑又是记者,还要负责版式设计、校对乃至发行等,工作纷繁复杂,单一称记者或者编辑并不恰当,称之为高校报人更能体现其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报人的办报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的影响便是其中的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要正确应对网络环境的影响,高校报人就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积极转换工作方法,调整思维定式,实现高校校报新的发展。
1 精益求精,加强稿件质量
虽然校报相对于网络有其局限性,比如信息量小,内容相对单一,更新速度慢等,但是因为其出版周期长,因而高校报人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对稿件进行精加工,增加其可读性和内涵,主要来说,应重点对稿件的深度和创新度上进行把握。
(1)关于深度。这时对高校报人业务能力的要求。深度不是指深不可测,而是要在一件或一组可以挖掘更深层意义的事件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深入采访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编辑加工,重视对稿件的“精加工”能够引导受众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也比较符合高校校报的受众群体——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
(2)关于创新度。这对于高校报人的新闻敏感度进行的要求。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时政的把握,对当前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类新闻进行广泛涉猎,激发灵感,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新闻价值,尤其是对那些与高校师生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报道,真正为师生服务。
要实现深度和创新度的把握,可以多采用专题策划的方式,设计好报道方式,认真进行调查,细致认真地对素材进行加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2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版式设计与版面内容优化
这主要是对高校报人编辑业务能力的要求。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人们有了全新的提升,一项新闻,可以同时结合文字,音频,视频同步进行,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读图时代”,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传统的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报纸也有优于网络的特点,比如可以美化版式设计,因为便于保存,读者也可以随时阅读欣赏,具有持久性,为此,高校报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编辑业务能力的学习。如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呈现愈来愈快的态势。此时,继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报人的工作更是如此,因为报纸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为了使报纸的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校报人就必须重视编辑业务能力的学习,争取多出精品,多发美文,提升办报层次。
(2)版式设计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版面内容做到图文并茂,美轮美奂。长期以来,高校校报都面临着人员少,工作纷杂的局面,因而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难以有很大的精力去创新,去深化报纸内涵的改变,直接的体现就是报纸版式设计“程序化”、“模板化”,版面内容单一,有时候常常纯文字性、纯文学性的文章过多,容易让人审美疲劳,难以引人入胜。而如今,网络的冲击更使得高校校报的这一劣势更加突出,为此,高校报人应该努力精进版式设计,凸显其清晰性、易读性以及和谐性的要求,力争做到紧跟时代特点,符合时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在版面内容上,应争取做到内容丰富,网络分明,多种体裁并存,文章、配图相得益彰,图文并茂,既方便阅读,又给人以美感;既刊登有深度和广度的美文,又辅以精美的插图,比如新闻图片,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3)加强网络编辑的认知和学习,利用数字报强化高校校报的外延功能。面对网络的影响,很多高校校报纷纷建立数字报,大家除了可以阅读纸质的报纸,还可以在网络上“原汁原味”读报。数字报的出现,使得高校校报的受众群扩大,即使天南海北的人,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数字报多是原版报纸的网络体现,内容还是不丰富。为了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加阅读性,高校报人应该加强对网络编辑的认知和学习,在报纸数字报之外,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的内容,例如主题征文、专题讨论等,对报纸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充,定期维护,更多地吸收受众的注意力。
(4)吸收学习社会媒体的成功经验,优化报纸风格。虽然高校校报的定位是党委机关报,版面内容、报道方向多有限制,但是时代在变,报纸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多多学习社会媒体的办报经验,重点针对新闻写作,版式设计,专题策划理念等方面,对现有内容进行深化和创新,对板式风格进行优化,使版面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活泼,增加报纸的美感。
3 加强交流,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
(1)首先应该加强报纸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定期召开交流会,邀请学校的师生座谈,畅谈对报纸的感受与建议。高校报人在会上应分别与大家交流自身的采写稿件的原则、理念、编辑心得等,还可就自己了解到的师生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师生进行沟通,为以后准备充分而翔实的新闻素材。这样,师生关心的问题可以及时在报纸上体现。同时,高校报人应认真记录师生反映的有关报纸内外的问题,以报纸刊登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充当师生与学校各部门间的信息桥梁。
(2)及时跟兄弟院校的报纸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可以定期交换各自的报纸以备学习,同时还应该不定期举行交流座谈会,总结各自的办报经验,分享切实可行的编辑理念,做到各取所需,各位所用。如今,我国大部分省份基本都建立了高校报协协会,全国也有总的高校报协协会,这些组织之间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年会,来加强各高校校报之间的联系,会上,与会代表还会介绍各自办报经验,畅谈高校报纸的发展,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各高校报人应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促进办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我和《化学教学》的文章。因为,我从参加工作来我一直读着《化学教学》。
与之相识,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同事抱着一摞杂志走进办公室,微微一笑。她说的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模模糊糊地记得她说,这本杂志非常不错。
当时我正值教学的起步期,很多教学困惑,急需指点。很快我发现这个杂志成为了我不可缺少的无声老师。
这只是初识。熟知她的脾性、格调,然后深深留恋,却是现在。
记得第一次投稿,就是投给《化学教学》,还记得当时文章的题目是《化学奥赛中选手心态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探讨》,文章发表后看到自己的思想变成了铅字,感到一种无名的激动。当时省教研员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而文章的稿费则被几个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吃掉了。从此以后,自己在全国各类刊物上积极投稿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应该说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另一次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化学教学》举办的一次会议。
2004年8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编辑部举办的“第一次积极推进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施研讨会暨《化学教学》创刊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召开,本人有幸参加了此会议。聆听了张健如、孙元清等专家的报告,而且会议中听到了来自教改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关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刻意见,受益非浅。此次会议也是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与期刊的成功合作。自己的文章《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的教学初探》荣获全国二等奖,使自己深受鼓舞。后来在第二次研讨会上,自己的论文又一次获得全国二等奖。自己感觉到这种会议形式对课程改革的推动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内心盼望这种活动能够继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2005年本人在华中师范大学读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刚好毕业,时逢化学教学从2005年开始开设学位论文选登栏目,这一栏目对交流和推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有重大的意义,也给国内研究生和教育硕士提供了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于是把自己的学位论文中的关键部分缩写成相关文章,斗胆地寄往化学教学编辑部,编辑们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刊登,使我再一次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从这时候,我开始更加明确要努力地去做一个科研型、专家型的中学教师。
2006年湖北省开展了特级教师评选,在整理材料的时候,上级要求将近几年的各类论文复印装订,我这才发现近几年已在《化学教学》发表了多篇文章,它记载了我多年来教学教研工作的足迹,也提高了自己自我反思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感到《化学教学》杂志在我专业化成长起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将我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纵观近十年,感到《化学教学》在不断地创新,栏目不断地变化和增多,版面设计愈来愈清新大方,文章的水平和可借鉴程度愈来愈强,而且刊物中许多文章都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中心及许多重要数据库转载,内心里感到该杂志确实起到了探索化学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编辑部近几年组织了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召开了化学课程改革实施研讨会、开辟了原创题栏目、学位论文选登栏目和教育动态传递栏目,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信息、很多惊喜、很多机会……
《化学教学》现已在化学教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水平、认同程度、研究水平直接决定者课程改革的成败,而化学教学杂志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平台和研究平台。每期杂志直接和课程改革相关的接近四分之一,而间接相关的近乎全部,尤其是“教改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探索”“教学设计”“考试研究”等重要栏目给参与课程的老师很大的启迪。
前几天又一期新的《化学教学》放在了我的手边。《化学教学》之于我,像是一轮明月,一盏清茶。我的生命中有了她,便升华了一种心境,有了一种力量,享受到了一份深刻。
总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化学教学》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想我绝非特例,还不知道全国会有多少年青教师伴随着该杂志成长呢!
时值该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特献上一名普通读者的一点内心感受,以表敬意,祝杂志愈办愈好!
论文关键词:制作,电子,贺卡,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在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较复杂的图文排版;
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使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分析:
《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是青岛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第8课综合练习由本人改编而成。是在学生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的方法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教学重点、难点:
1.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关系;
2、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颜色、位置)设置。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学案、演示文稿、为学生提供的贺卡素材;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7-8人分大组,有组长两名,相邻同学为一小组。提出合作要求。
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5月10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和文字,与大家一起分享。(用电子教室系统播放演示文稿,其中包含有关母亲的背景音乐、美术作品等)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这些图片的场景,我们都似曾相识。是啊,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在母亲节到来之时,你会为母亲做点什么呢?(生回答,老师鼓励)这节课,老师有个建议,我们一起用学过的word软件为母亲做张贺卡,好吗?
制作电子贺卡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要按照确定主题、收集素材、版面布置、制作作品、作品评价、完善作品这六个步骤来完成今天的贺卡制作任务,请大家拿出学案,操作时要按照学案完成,需要填写的填写。(找一名学生先读学案上要求。)合作时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两人交流,找出最佳想法或方案,还要考虑时间限制。
首先完成前两步:确定主题和收集素材,注意既在学案上填空还要按学案要求操作。(老师读要求说明一下。)时间为8分钟。(学生开始思考和收集素材,老师巡视指导,然后找学生交流)
看第三步版面布置,请xx同学读要求。要顺利完成贺卡制作,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现在小组要合作完成,时间为5分钟,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其他组同学求助。(学生合作完成,有的遇到疑惑,有的争论,老师注意学生动向,及时调控)
看思考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能不能操作一下。(老师让学生示范,学生不能解决由老师示范操作)“怎样让文字出现在图片上”(这个问题对学生有难度,可以提示为以下问题:)“文字最好以什么形式出现?”(艺术字、文本框)“如果将文字放在文本框内,怎样插入文本框,怎样任意移动文本框的位置”,“怎样让文本框变得透明?”让学生回答或操作示范,其他学生或老师可做补充。
下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制作作品了,提示一下:可选插入一个矩形自选图形做为贺卡纸,要看清要求,每完成一步在学案上打上√,还要注意多次保存。时间比较紧张,为12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个别辅导。有些学生可以觉得素材不好用,还要重新找素材,老师提醒注意时间问题)
现在时间到,所有同学停止贺卡制作,有的同学可能还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做的。
现在相邻小组之间互评一下提出建议,大组两名组长开始挑选出你组最好作品。
下面要对选出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学案上“制作作品”的要求入手,还可以引用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展示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并说明理由。(老师通过电子教室系统展示学生作品,放慢速度,便于学生观察,最后大组讨论,找学生全班交流,结果公布,对选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疑难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将对自己作品评价和完善作品两个步骤留作课后作业完成。
同学们今天做的贺卡都好,因为我们是用心在思考,用心在做。母亲节那天,当你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并打印的贺卡送给母亲的时候,我想她的内心会有许许多多的温暖和感动。今天我也被这种真情感动着。我还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借鉴反思,一定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品。最后祝愿普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附学案如下:
方法和步骤
写出你的想法
1、确定主题
你确定的主题是:
2、收集素材
l 你认为贺卡上应包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你要收集哪类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在收集素材前,先建一个文件夹,以主题命名,然后将自己认为可用的文档和图片放在该文件夹下。你的文件夹在_______位置,文件夹名为_________。
(素材库的位置由老师提供)
3、版面布置
要求:
1) 布局合理、主题醒目、结构清晰。
2) 文字短小精悍,不宜太长。
3) 图片起美化、装饰作用。
4) 将文件保存在第2步新建的文件夹中,文件名为自己姓名。
思考问题:
A纸张是横向、纵向?
B如何插入图片?如何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
C怎样让文字出现在图片上?
4、制作作品
你做到了吗?
请打√
提示:可先插入一个矩形自选图形做为贺卡纸
注意要多次保存
有明确的主题
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
版面设计是否合理、美观、协调
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
有创意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疑难问题?
问题是:
5、作品评价
自己作品优点:
还需改进地方: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涉及课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课例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日常文本信息,表达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提问、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采用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的文字处理方法的回忆。教师介绍常见文本类型。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出示用Word编排的唐诗文稿、邀请函、论文报告范例。
②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稿、插图素材,模仿制作邀请函,编排论文报告、唐诗文稿。
③学生展示成果,同时讲述排版要点(学生只展示了与范例一样的排版文稿,没能按要求讲述排版要点)。
④教师提问:“任务一的唐诗、邀请函的排版和任务二的研究论文的排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没有回答)教师自答:“两者表达的主题不同,排版风格不同,不同的文本形式,需要不同的排版式样。根据文本阅读对象的特征及应用的场合、目的,文本本身的性质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这才是排版的关键所在。”
⑤拓展活动:针对不同的作品要求,分析并讨论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及制作方法填入表格中(表格略,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拓展活动)。
⑥教师依据表格内容归纳加工要点和制作方法。
课例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加工的流程,了解信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的了解,编辑排版艺术节邀请函和校运会宣传标语等文本内容,表达内容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
①呈现教材中的“文本信息加工”流程图,教师讲解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
②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呈现教材P40“交流”内容。
③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41的“任务”:上网搜索常见文本特点,填写P41表3-1和表3-2(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表3-2的填写)。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P41的“观摩”:打开教材光盘的“教学案例”,观察其中存放的多种常见文本的排版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其加工形式,并进行评价,说明理由。评价之前请参考教材P42的评价要素。
②小组反馈案例评价结果(学生浏览光盘“教学案例”以及评价的时间不足,各小组没有形成评价结果,无法反馈。教师采取自己逐条讲解教材P42的评价要素的方式来替代学生反馈活动,呈现本环节内容)。
③讲授教材P42的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
④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原文件,排版邀请函。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一节课。通过对以上课例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课堂教学目标机械地套用三个维度的陈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其二,教师研读课标不到位,没有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可分步实施的各学期、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问题一: 目标缺乏梯次细化,机械套用三个维度,课标难以落实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课程标准对该课题的要求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其中,“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 …”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形成良好的表达行为和素养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追求。“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的技能目标和“形成良好的表达行为和素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在多项解决实际文本信息处理实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课例一和课例二都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来描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用文字处理软件处理信息的实践过程中体验、感知“文字的加工方法”以及“技术的恰当应用”。从教学目标的指向看,教师将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停留在知识性记忆层面,导致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模仿学习。课标的三个维度难以落实。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课例所对应的能力目标,其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学资源等具体情况,将其梯次细化成各课时目标,形成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课堂教学目标。课例一的目标设计生搬课程标准要求,使其选择的教学行为、设计的学习活动侧重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导致学生在经历“信息加工与表达”主题学习时缺失“如何选择恰当的技术表达意图”的体验。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忽视课程目标的细化,教学就可能走向“无目的”或“偏离课程主旨”的无效教学。
本课例“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主题的重点目标是“能根据任务选择恰当的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方式的选择”是信息表达过程中相关技术操作的前提,其实现是对有关技术操作素养的提升;而信息加工工具的熟练操作则是落实信息表达方式的实践,也是对信息表达的技术深化。据此,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可以具体描述为:①通过制作邀请函、论文报告,了解信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的形式及特点;②在编辑、排版艺术节邀请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过程中,学会根据信息接受方的特点选择效果形式、表达主题内容;③灵活运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编排技术,总结、归纳出常用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④通过制作、展示活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行为。
问题二: 依据学情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研究不足,教学效果难显
课例一和课例二的教学过程中,课例一的教师用以往的软件操作教法经验为基础处理新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虽能熟练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但无法达到“如何选择恰当的技术表达意图”的程序性知识目标;课例二的教师“照本宣科”,完完整整地依据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序列来实施教学,没有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相应处理。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益的直接因素,而教师对二者的选择是基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因此,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因素。本课例的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Word软件,他们具有使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排操作的基础,基本掌握页面设置、正文格式设置、图文混排等操作,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但是,学生对如何根据任务的要求,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呈现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缺乏足够的经验。即对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而且,学生必须通过变式练习才可能获得“解决问题”这一类型的程序性知识。另外,有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不熟练。依据学情,该课题教学要突破的难点即“如何根据任务的要求,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呈现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该难点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因此,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性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判断。课例一虽然以作品制作的操作实践活动为主线,但在“范例展示”的环节,教师没有对范例作表达方式特点分析,学生无法从范例观摩中理解如何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因此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或照着范例呈现方式进行编辑排版,或盲目选择表达形式,教学效果不到位。所以当作品展示时,学生也没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说出版面设计的理由及表达效果的优势。随后教师的总结也无法落实根据具体需求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的目标。课例二课堂效益低下的原因是没有依据学情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教材内容的呈现序列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和掌握有关常见文本加工的流程,使有关程序性知识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原有命题网络,再通过日后的变式练习,使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而课例二的变式练习并不足以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的产生。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依据学情,课例一的教学过程可作以下修改。
(1)实例示范:学生观摩他人艺术节邀请函、研究论文作品;解析其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分析成熟作品中是如何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
(2)创设任务情境:学校要举办艺术节,现要向兄弟学校的同学、老师发艺术节邀请函,还要向家长、社区养老院的老人发艺术节邀请函。请一、二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兄弟学校同学的邀请函,三、四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兄弟学校老师的邀请函,五、六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家长的邀请函,七、八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社区养老院的老人的邀请函。
(3)小组作品展示:展示过程讲述小组如何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分析接受方的特点、选择信息表达的方式,并阐述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
(4)师生归纳小结:归纳信息表达的相关原则以及信息加工方法。
(5)创设任务二情境(知识巩固应用):学校计划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现将你们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报告文本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编辑排版,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对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及外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开设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美容与装饰”,烹饪专业的“美术与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与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根据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笔者在这几年尝试性的开设了“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对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对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平面版式设计的内涵与运用
平面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网页等平面设计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翻阅报刊、浏览网页的时候,又或当我们漫步街头与各种林立的广告牌、指示牌、商标等相遇时,更有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商品陈列的样式,现实生活中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版面设计,为自己博文进行编辑装饰,diy电子贺卡、生活影集这些都是经他人或自己精心设计展示出来的版式效果,我们也从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与品味版型设计。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但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网页制作与设计专业、动漫制作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而这些专业都与版式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必要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有助于相关设计软件教学目标的完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动漫制作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有专职教师任教。他们基本上都是既具备相当的设计素养,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多媒体技术”中的word、powerpoint,或计算机专业、网络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精品课程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中有关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有关编排设计方面的课,还是由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讲授。由于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平面版式设计、美学知识缺乏,对版面排版、色彩搭配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知识的传授和堵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有关设计或文字排版的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创作;或者信息技术老师由于设计(美学)素养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利用平面设计的编排规律对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排列,主要表现在对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能力较弱,从而直接造成有关设计课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开设平面版式设计正好对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2.平面版式设计课能激发学生学习设计软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上所述的几个软件,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技术,没有了解学习这个软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相当枯燥。由于学生没有版式设计的基础,要求他们运用这软件对文字、图形、色彩以合理、美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显得相当困难,对字体的运用、图片的放置、色彩的搭配比较随意,版面杂乱无章,色彩花俏,毫无美感。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使他们懂得运用平面版式的编排规律,用这些软件制作出各类精美而具有艺术效果的版式作品,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并认识到平面版式设计在专业课中应用的广泛性.自然就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欣赏到国内外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开阔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平面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大分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赞美某个设计作品或某本书籍中的图形图像多么美,但是不懂作品为何美,美在哪里,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更加不会欣赏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或对作品的评价仅止于感官认识,至于作品的内涵、意境都不能领会。这就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需要老师在设计课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从版式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问、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让学生审视美、领悟美、捕捉美。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原理”这一章中讲授的平面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平面版式设计形式与法则、平面版式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版式设计中的网格体系及色彩象征,这些内容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有效地将特定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如何在版式设计中做到诉求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个性化统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版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和色彩组合构成法则后,审美评价能力和情趣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意理念。版式设计是指在规定的版式上将各种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达到视觉感官的完美结合。创造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平面设计就是表达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把个人见解、设计对象以及版式等设汁元素重新组构,来表现版式设计的个人风格。学生对不同色彩、肌理、块面、紧密、动势等进行编排,编排出给人或紧张或放松或兴奋刺激或夸张怪诞的视觉元素,这就是版式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能使学生在编排中掌握排版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理念。
5.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拓展就业范围及提升就业能力。2l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有些公司还提出要求有文字编辑能力、图形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现今最热门的职业是it互联网等有关职业(智联招聘网排行榜),招聘此类人员大部分都要求具有网站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布局观,有较强的文字、色彩、图形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好的审美观。所以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而且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从最初的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到平面设计人员的晋升,平面版式设计基础使他们得以持续发展。
三、开设平面版设计课的可行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程的开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美术课在中职学校为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件要求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还辅助学生学习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好相关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转岗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对平面版式设计课程大多有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平面版式设计课的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对文字、图形、色彩的编辑和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为了证实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对所学专业课是否有辅助作用。笔者在每学年课程结束后就向学生做问卷调查(如图1和图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5%的人感到有兴趣,97%的人感到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有辅助作用。当然还有15%认为学习平面设这门课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还有3%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没有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正,还要帮助小部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认识。
图1选项为:a.很感兴趣(22%)b.有兴趣(63%)c.无所谓(11%)d.没兴趣(4%);
图2选项为:a.很大(28%)b.较大(51%)c.不大(18%)d.没有(3%)
3.平面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元素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一个设计师要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艺术字体,就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形资源的共享,要取得一幅有创意图片是相当容易的,当前各种艺术字体的产生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另外在各个软件中自带的色彩填色对话框里丰富而有序的色彩,很好的描述了色彩的分类,可帮助个人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而定出作品的色调。在以往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做大量的色彩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制作精细、工整,不允许有一点错误,不然可能就会导致返工。然而运用排版和绘画软件进行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等就很方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出手工制作难以表现的效果。
四、课程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