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第1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含义步骤要求观念问题效果

英语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飓风,涤荡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催生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和

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等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就“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运用语言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输入与互动”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语言在交际活动中使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关注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笔者认为,英语课堂中语言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中而形成的。学生通过可以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对语性互动”,来完成教师设计的各项任务,进而产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它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语言交际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步骤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三个主要环节: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

1、前任务

前任务就是教师引入任务,即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生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isc?时,教师出示“不良社会公德”的宣传画或播放制作的“不良社会公德”的图片内容问学生:Whatshouldwedo?诱导学生说:wecansay:Wouldyoumind(not)…?couldyouplease(not)…?

将学生分成两组,准备一些小纸条,在纸条上面写一些动作,每组轮流让一人上讲台来抽取纸条,在本组的同学帮助下完成纸条上的任务(必须使用英语)。

2、任务环

任务环就是在任务实现后,学生能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环节。在学习新知识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的,而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环节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很难把握好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时,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教师宣布明天是学校开放日,到时会有多位外校的教师和家长到校观摩。小组讨论:需要做哪些工作,并将所需要的内容列表(为学校开放日做准备)。

3、后任务

后任务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巩固。在对新的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熟练之前,学生是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因而要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结合任务,共同进行对话交流等活动,能对学生新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在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的活动情景,供学生自主运用。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新知识迁移,达到活用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发展自我的成功体验。

例如:教学《新目标英语》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时,通过以上学生带着各种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看哪组细致,评出等级奖励。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用流利的口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按照课本和准备好的教案上课。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必须从“演讲者”变成“交流者”,必须能够在课堂中用流利的英语与学生自然地交流。这样才能下达清楚的命令,适时引导,提出建议。

(2)教师要调控管理课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调控。比如,确定参与任务的人数,虽然课前有所准备,但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3)教师要及时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对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得到锻炼。

(4)教师要适时评价结果。

有人说,“评价之于教学,犹春风之于花木。”然而,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会忽略对活动结果的激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结果应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因任务而异,有口头形式的鼓励,有小组或班级及时评比,有的要具有观赏性和持久性等。

(5)教师要投入真正情感。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要求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学各环节应充分体现伙伴关系,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而不是命令式或强制式。并且,教师不能有任何偏向,不要总是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忽略了差生。另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和体态。

四、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要解决的几个观念问题

1、教师要跨越狭隘的科学界限,建立起“大学科”的观念。如果将外语教学理解为仅仅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必然对思维训练、对审美情趣熏陶、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扩展、对合作能力的培养、对情感体验置于不顾,甚至会觉得它们浪费学习时间。这种观念在保证语言训练时间的表象下,学习环境的内容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被削弱,教育情景的浸润被降低了。

2、学生需要以自己速度接受语言。大部分的教科书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规定的内容。这可能对学习者造成压力。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接触英语的机会,但允许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吸收和产出的语言。它打破狭隘的单目标意识,允许学生有个沉默阶段,允许他们在有把握时才输出语言。

3、语言学习过程的尝试与错误是有价值的。学生语言学习是一个尝试与纠错的过程。尝试中的错误往往是学习发生的标志。错误的语言可能是学生的“中介语”,这个“中介语”系统一直处于向目标语系统的变动当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积极地尝试使用语言,促使他的“中介语”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任务型的活动重在信息的传递和做成事情,语言形式是第二位的,这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的语言经验,如果他们能有机会接触正确的语言形式,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会自然地朝着目标语系统改进。

4、沉默不等于没学习。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前期,学习者可能有一个沉默阶段。学生可以在情景中理解语言,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但他们可能说不出来。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学生会说外语,并将此作为学习发生的证据。教师如果没有在一节课内教“会”几个单词和句子,他们也会有未尽职责的内心压力。事实上,沉默不等于无知,学生可能是在内部加工和理解所听到的东西,当他们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有话可说的时候,他就会开口的。

五、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效果

长期以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如何改变这种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但高涨且还持久,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同程度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笔者任教的班级,不但英语成绩在学校同学科评比中独占熬头,而且还有几位基础好、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当上业余英语导游。

综上所术,选择恰当的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英语》的要求,也是大势所需。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提倡课堂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进一步朝着教学艺术化的高水平、高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选择“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语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赵淑红

2.《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于森

3.《初中英语教学的情趣教育初探》新课程教育网

第2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要想改变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2],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好奇好动的时期,对于动手的课程小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的原理,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到知识。不过教师还要督促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记得自己的任务,使他们在玩的时候学到知识,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把教学教材中的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研究,确保在教学工程中不会遗漏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3],使小学生更快的接受与掌握科学实验。最后,教师要将上述两点相结合,综合考虑,逐步完成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课余生活中也积极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最终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渗入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对种子的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开展积极地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验证推测的途径,有序的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工作,最终很好的落实教学目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只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制作教学方案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喜好,依据学生的喜好合理制定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指导,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保证小学生可以配合教师的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4],指导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不要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试验方法,最终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四)结语

第3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培养“科研型”教师,提高大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在前一阶段地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承担的工作出发,提出以课题研究为实践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发展的支撑体系,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以期找准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调查对象为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教职工。其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59.8%。调查对象职称结构分布情况如图l所示,其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有18.5%,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占29.8%。共发放问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价值”、“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选题和方向”、“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展开,共设有13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在回收的284份问卷中,有116~q问卷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与人数占42.2%(以有效问卷为基数)。

1.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响。从职称结构与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看,如图1所示,在省级或校级课题中,负责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远高于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别有60.O%和29.5%主持省级课题,讲师、助教分别只有6.1%和6.7%,这反映出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参与科研活动,可以积累经验、打下研究基础。27.2%的讲师和45.6%的助教未参与课题研究.反映出这部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经验欠缺。这就要求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形成研究团队。

调查显示了担任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关系。29.8%的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比例均高于总体水平,如图2所示。这一数据反映出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问题、善于探究。

针对“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问题。有29.1%被调查者回答“没有教科研成果或发表过文章”.这其中讲师占33.8%、助教占55%,如图3所示。这说明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为影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重要因素。

针对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6.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

2.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

对于“您认为所承担的研究是否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的问题,7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承担的研究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52.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科研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意义。

3.教育科研的影响因素

针对“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调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从总体情况来看,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由于没有时间对实证资料收集整理.加之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计算、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科研工作激励作用不够.难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再者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是单兵作战,如何把想法付诸行动,困难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条件。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科研?针对“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教育科研资助力度;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完善激励机制:另有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方面,调查显示,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课题指南对教育科研选题有指导作用”;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作用”;而30.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看到,说不清楚”。51.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网站平台对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有帮助:¨.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什么作用”:36.7%的被调查者“没有看过,不知道”。69.8%的被调查者了解我校现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的途径;有30.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科学规划和引导。

二、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还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理论素养不高,问题与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教育科研是软指标,另有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扩招之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相当多的教师整天陷于备课、上课等具体的教学事务中,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3.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教育科研意识的强弱与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质紧密相关。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观念上仍存在着忽视教育科研的现象,认为教育科研属于教学行为,教育科研无非搞些教学改革,与“科研”没有关系,仅在晋升职称时要开具从事教研的证明时才给予关注。有的认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难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认为其取得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实践意义比不上自然科学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条件不够。

教育科研保障条件包括经费的投入,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等。良好的条件是教育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现实中存在的科研经费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对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很大。

三、思考和认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实力普遍还不够强。随着“质量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指导和推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高校自身发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强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人手。

1.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学校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将教育科研与科研同等看待。并将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由校领导负责将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科研资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学型高校,在工作中强调以教学为中心.虽然也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学以及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实力有限,获得高级别的项目不多,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价值的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项目上要有专项和充足的经费加以保障。

3.完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对教育科研工

作及其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奖励和宣传推广工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了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教师教育科研与院系考核、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项目,鼓励扶持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给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相应的奖励,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4.不断充实和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教育科研工作离不开规划和引导.我们要逐步实行课题分层分级管理,加强课题校院(系)二级管理、过程管理,健全从学校到二级单位的教育科研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加强应用研究。作为课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规划。必要时实施“一对一”的课题指导计划,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学术与应用逐步实现一体化.在服务教育决策、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增强开展研究的自觉性。要将教育科研看成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既是专业业务尖子,体现学科专业化,又要具备教育科学素养。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提高研究意识,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

(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和学术组织,其特点是以高深知识的继承、传播、发展、转化和利用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机构。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不能相脱离。教师要打破纯教书的传统思想,应做“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严谨的思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凸显地域性。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教育科研的选题和方向的确定都要从实践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4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一)课程设置的问题

各大高校为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并且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开设了多种复合专业。而这些课程的叠加,更是增加了课程教学的难度,同时又降低了对纯语种学习的要求。语言学的学习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的应用。这种复合专业课程的开设减少了英语语言学的课时,会导致学生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学到相应的内容,教师在课程的教授上也会缺乏详细性和系统性。长此以往,教学质量便得不到保障,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也无法真正实现。

(二)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缺陷

课程的设置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很多高校的教师仅仅把语言当作是交流工具,根本无法深入挖掘语言的魅力。与此同时,高校选择的英语语言学教材内容多且难度大,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教师也难以很好地向学生诠释教材的内容。语言本就是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英语语言学课程难度较大,偏向于理论性、抽象性,内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没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师仍是纯粹讲授教材,学生被动学习,更是让英语语言学枯燥乏味。学生会觉得该门课程毫无实用性,不愿意学,进而老师也不愿意教授。如此恶性循环,语言学的发展会越来越缓慢。

(三)教学方法尚有不足

除了上述问题,教学方法也还存在缺陷。现阶段,我国的英语教学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受到限制,课堂显得枯燥无趣。众所周知,只有在活跃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英语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突破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瓶颈,改变英语理论知识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脱节的现象。只有从改善教学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且一味地灌输知识会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和排斥心理,最终致使教师的辛勤教学失去意义,学生成绩得不到提高。

二、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的改革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活跃教学气氛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自从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理论的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方式,拓宽事业,学会换位思考,认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探究能够最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之上只知道不停地把知识往外拿,却没有了解学生接受的情况,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就永远不会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打破教师拿、学生接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第一,可以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有可能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第二,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错误的理论和解答要及时采取合理的引导,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和思维方式。第三,教师要退居到引导者的地位,积极促成学生间的语言交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式学习为主要方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以教师教学为辅助动力的英语教学。

(二)慎重选择教材,创新评估形式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该教材的实用性,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这门学科的魅力。只有达到以上各项条件的教材,才能承载英语教学实用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要求,在传达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通俗化的语言,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外,还要积极创新评价方式。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为出发点,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评价重心,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估,包括课后作业、课堂参与情况、课外实践活动等。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数字设备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遵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式,为英语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以学生的诉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英语教学课堂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音频、视频、图片),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实质目标。

三、结束语

第5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而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记,课堂效率低下。而如果教师不只用讲授法来进行授课,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吸收为学生的主动求知,这就要求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一起来看、听、想和说。笔者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拿了一个圆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有的学生拿出绳子量了一下,得出了正确答案。有的学生直接在地上滚动了一圈,同样也测量出了圆盘的周长。那么,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工具,教师怎样来测量圆盘的周长呢?于是笔者就给学生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于是就出来了圆周率的概念。这样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发诱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其思考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具有儿童气息

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儿童气息,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滋有味儿,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教师需要运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使其受到数学知识的滋养,再通过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精彩的导入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猜谜语、编顺口溜等。

三、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严谨简约,规范准确

小学数学学科的语言跟小学语文学科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数学的语言偏重于逻辑性和简约规范性。不像语文学科语言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和公式等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表达方式,要求一字不差,否则就会产生错误。如“增加到”和“增加了”就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了某个程度,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某个量,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运用普通话教学。而且教师的语言在精准的情况,还要简洁通俗,干净利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如何向短短的一节课要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少讲或不讲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教师要注意自己说话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不能随意使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从而表达精准的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述,或翻来覆去地重复说某一个要点。

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幽默风趣

语言幽默是一种比较高的教学境界,极富有情趣且含义深远。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跃,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并且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愉悦融洽的师生情感,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审题不清和隐含条件而发生错误的方式,就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调加调侃“:一定不要因为粗心马虎走上了牙路哦!”学生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牙”与“邪”形似,教师看似也因粗心而闹了笑话,实则是告诉学生粗心审题要不得。幽默的方式的确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五、教师的无声语言运用要恰当,做到恰如其分

教师的授课包括“讲”和“演”两个板块,“讲”是有声语言,而“演”则是无声语言,包括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有一些无声语言是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做好准备的。作为一名教师,一般一定要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是不可能做一名好教师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可以表达鼓励、批评、赞成和反对等多种态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要充满爱心,用爱的眼神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批评学生,也可以运用一些警告的目光来进行。数学语言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尤其是无声语言,看似无声胜有声。使用适当的手势,铿锵有力的语言,可以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加亮色与活力。不过,教师也要注意一个度,过犹不及。

六、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

第6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1.给诗文配画,提笔绘画在行动的积极参与上,欣赏音乐不如演唱歌曲。同样道理,展示画面不如动笔绘画。试想,在语文课上能有机会来信手涂鸦,搞点创作,对学生来说这堂课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教师要敏感地捕捉教材中适合配画的篇章,大胆跳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绘画的艺术语言对作品相关内容进行再创造,以此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教授《说“木叶”》时,为区别“木”、“树”等意象,只要让学生根据文中信息,画出“木”和“树”,再由学生解释如此画的理由,繁琐的说明及解释工作便在富有兴趣的“涂鸦”中完成了;再如鉴赏《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同学将松树、月亮、泉流、溪石等景物画在纸上,每人画一幅“山居”的简笔画。全班欣赏品评,体味诗歌意境。

2.给文章编剧,扮演角色学生演剧的形式在校园偶有为之,多出现在学校每年校庆、艺术节、节假日举行的活动中。与其临时抱佛脚只将演剧视为庆典活动的一种点缀,不如把工夫用在平时,与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教师在课堂里采用的一种学习媒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可利用“选择性定格”理解文学作品。学生自主选择戏剧场景,并进行一些人物语言表演的设计,在选择的场景中决定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表情、动作或语言,演绎时以定格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效果及体会

渗透艺术语言的课堂教学闪耀着教与学的智慧和灵感,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享受快乐,得到满足。以往的疑虑和胆怯慢慢消失了,他们在课堂中变得兴奋热烈、跃跃欲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感情营养的滋养又使学生产生移情作用,不再对周围的人、事、活动感觉冷淡。点滴的问候替代了冷眼旁观,彼此的关怀替代了猜疑妒忌,“坏脾气”、“小心眼”的学生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音乐的欣赏、绘画的创作、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在学校组织的艺术周中,学生挥洒着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自我的艺术才华。

三、几点思考

1.渗透艺术语言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各有所长,要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互补作用。在教学中是否运用艺术形式、运用何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恰如其分,不矫揉造作;讲求实效,不摆花架子。同时,课堂上运用艺术语言,如何与听、说、读、写等活动相结合,也值得深思。

2.防止以视听形式代替纯语言文本对语文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文学作为语言想象艺术,它的优势就在于形象的不确定性、思想的深刻性。与之相反,影视语言具有可视性、确定性的特点,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带有空灵、朦胧的色彩。所以影视语言可能会令文字语言蕴涵的文化底蕴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

第7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时,违背逻辑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干扰学生正常的思考探求。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应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以逻辑力量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巧妙构思,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只是从概念到概念、规律到规律地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而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做到对教学语言巧妙构思,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应注入形象化的语言,变深奥为浅显,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与情感的共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让学生思考:人大附中东门位于黄庄路口的南200米处,新中关东门位于人大附中的北400处,如何用图表示出三者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马路看成一条直线,将学校东门等地看作是这条直线上的点,以黄庄路口为原点,1米为单位长度,由南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一条数轴(如下图所示),就可以用数-200和200分别表示附中东门和新中关东门的位置: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并以形象化的语言既简洁又清晰地让学生明白直线上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坐标)来表示。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表示方法将图竖过来画。通过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而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这样更能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内的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三、精心设计,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中加入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

第8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学生对阅读教学中语言的理解与品味,成了阅读教学中的的必修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校把它作为一个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并和卫星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整合。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有发现、有提高,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多样化教学。这种多样化有效教学方式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对某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而研究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要进行研究,必须学好理论知识。

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理论、实践、发展、创造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既能积极配合、完成共同任务,又要能独立承担分配的个人责任,还要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组内存在的重要问题,实现班组共同的目标。

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这一实际难题,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必须在运用农远资源方面和教学方法上都要高度重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对他形养成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读透文本,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用什么资源,何时用,何处用,如何呈现。

2、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动态——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及时发现,课后及时写下教学笔记,便于经验和理论的积累。

3、通过若干教学案例的反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炼出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这就是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要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即用什么资源——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第9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范文

课堂讨论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课堂讨论形式化,不能发挥讨论法应有的功能,降低了课堂效率。本文就语文课堂应该讨论哪些问题,如何把握问题讨论的时机,如何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如何注重对讨论结果的评价,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

选准讨论问题 把握讨论时机 控制讨论节奏 注重结果评价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讨论法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将课堂讨论形式化,结果不仅不能发挥讨论法应用的功能,反而会浪费时间,或者引发课堂纪律问题,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课堂讨论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选准需要讨论的问题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演示就是这么一句话“请同学们讨论讨论”,不到三五分钟,讨论结束,结果公布,其实就是学生的自说自话。使讨论法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审慎地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哪些问题不需要讨论,这是组织课堂讨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地说,对于知识性内容的教学,教师讲授的效果要比组织讨论的效果好。如字音、词义、文学常识及课文的背景材料等,大都不宜组织讨论。在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的情况下,也不宜组织讨论。如教学《藤野先生》,要想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水户”这两个地名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学生不了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也不知道“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的事迹,讨论就很难展开。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参看有关注释,进行适当地补充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忧患意识。

然而那些具有开放性、思辨性、争论性的教学内容必须组织学生讨论。这类问题的讨论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人》开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一哲理性诗句的理解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还应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搜集事实材料,印证诗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二、把握问题讨论的时机

确定了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后,还要很好地把握讨论的时机。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时机去讨论,其效果是不同的。那应该怎样把握时机呢?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要切合课堂教学情境。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应根据小说的教学特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即组织学生讨论:小说在情节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中有哪些巧合?这些巧合是否在情理之中?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情节特点之后,再继续讨论:菲利普夫妇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有何特点?在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基本了解后,要进一步讨论人物性格生成的社会根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我”对叔叔的同情说明了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状况做具体分析,学生的思维活动也由此进入新的境界。总之,这一系列问题讨论的组织,都必须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三、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

要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还应当对讨论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控制。课堂讨论中,教师有时缺乏耐心,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草草收兵,越俎代庖将“答案”和盘托出。这种太快的节奏往往使讨论流于形式。有时讨论学生的发言远离中心,旁逸斜出,东拉西扯,教师却听之任之。这种太慢的节奏往往造成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讨论节奏的失控必然导致课堂结构失衡,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宁鸿彬老师教学《分马》一课,在控制课堂讨论节奏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试举其中几个教学片段:其一,宁老师要学生给课文加“……的郭全海”的副标题,学生翻书思考后,一个接一个发言,分别加出了“关心别人胜过关系自己的郭全海”“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郭全海”“爱党爱民的郭全海”“领导有方的郭全海”“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郭全海”等副标题,并紧扣课文进行解释。就在仍有学生举手发言的时候,宁老师却宣布:“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此。”其二,宁老师让学生给“三百来户人”分类,先是故意不给分类标准,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然后才亮出底牌,告诉学生分类要“明确标准”,并要求学生按“思想觉悟水平的高低”重新分类。学生继续讨论,意见仍不一致,可宁老师并不着急,直到讨论中出现正确意见,众生点头表示赞同时,宁老师才说:“很好,咱们就这样分。”其三,宁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却写了这么多人,那么采用了什么措施呢?”一个学生回答:“我认为是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第二个学生表示赞同第三个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接着发言:“我认为分了三个等级,一是特别重要的人物,详写;二是有一定作用的人物,略写;三是普通群众,简写。”三个学生回答后,宁老师立即加以总结:“说得不错,就是这样。”从而迅速结束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宁鸿彬老师这一课之所以非常成功,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分清主次轻重,有效合理地控制课堂讨论节奏乃其奥秘之一。

四、注重对讨论结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