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毕业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用这种格式写作业了,每次作业都是这种格式,一写就是四年。
时间真是快得可怕,入学军训的片段还历历在目,如今距离毕业只剩下短短几天。我们一辈子天真单纯的时光就要随着毕业结束了,将要被推进到现实的社会。毕业季太伤感,有些人一别就是永远。四年的时间,我们褪去了中学时代的稚气,毕业了,也该有个大人的模样了,不管我们接不接受,时间到了,谁也逃不掉。此时此刻,我能想象到,散伙饭那天大笑大哭的我们,而那一天过后,我们要收起情绪和棱角走出校园,淡然的进入这个充满着挑战和欲望的世界。
回想这四年,思绪散落的像悬在半空的雨水,不知道要落向哪里,只是带着哀伤,漫无目的的拍向地面,水花纷飞的一瞬间清醒过来,一切都已弥散成烟,挥不去又握不住。我用了四年的时间撕碎了我天马行空的梦想画卷、扯掉了满身稚气的轻纱,我们都蜕变了,模样没有太大变化,变化了的是脸上多了的那几分硬朗和坚定。疯过、闹过,笑过、哭过,大把大把的挥霍我的青春,换来向这个世界的绝对妥协。快乐的时光总是片段般的短暂,我的大学时光被一个一个片段零星琐碎的拼凑着,时间就这样不喧不哗的从缝隙中流走了。
四年前,天南地北的我们拿着校服时代的成绩单阴差阳错的聚在了这里,一聚就是四个冬夏。与某个人的交汇成线,再与大家缠卷成结、绕结成团,每一缕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坐下细细聊一聊,向对方真诚的表白一番感情,敞开心窗说开彼此之间难以戳破的误会。这个离别的季节,多少人像我们一样,在要分开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心底的某个部分是多么迷恋着对方,我们不想分开,我们想一直这样幼稚的黏在一起,任由感情怎么去肆意。走出这四个冬夏,感情将不再是我们说了就算的东西,它要被我们一直以来磨练着的成熟一层一层的包裹,也许只有这样,它才能在这个布满寒冰般冷酷无情的世界中得以残喘。
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已有20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完成了一个小专科门诊向现今拥有6家一级综合医院的成功转身,成为当地知名医疗品牌的知名专家。其中的艰辛历程令艾尔肯永远难忘,而成功的秘决就是“拥有梦想”。
2005年6月,新疆大学。新疆宝科达医院院长艾尔肯・阿西木的报告一次次博得了在场学生的喝采,这是由自治区组织的就业形势首场报告会。
带着梦想回到家乡
作为新疆北大校友会的副会长,艾尔肯说,北京医科大学是需要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永远铭记的地方。
艾尔肯至今还清晰记得毕业前夕的点点滴滴。当时,学业优秀的他毕业后可以留在校医院工作,但他早就做好准备回到家乡,从事的职业――男科。
对于选择的这个职业,他曾经也有过迷茫,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他结识了一些男科方面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北医著名的薛兆英教授。薛教授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并让他独立完成很多任务,随着对这方面了解的加深,他似乎模模糊糊看到自己所期待的明天。
当时世界上男科这个领域刚刚起步,在自己的家乡新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这些年在北京,他看到很多从新疆前往北京求医的人中不乏有男科方面的,这个巨大的市场更加让他感觉到男科是他理想与现实最好的平衡点,既能帮助他人,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想,“如果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一棵山谷里的小树――但要当最好的小树。”他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男科医生。
1991年,怀揣梦想的艾尔肯回到家乡,到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报到。
不过,艾尔肯很快失望了,因为他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了放射科,这对于雄心勃勃,准备在男科方面大展身手的他而言当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最后他放弃了这个众人眼中的“铁饭碗”。
那段时间,在乌鲁木齐市的大街小巷,常常会看见一个维族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转。他决心重新为自己找一份新工作,总之要与男科有关。
最后,终于在一个狭小过道中找到了自治区计划生育研究所,还有一块“男性疾病研究室”的牌子挂在那里。他最终成为这里的一员。
他说:“单位业务不忙,我就重新看男科方面的书,学习男科相关的检验。这样一年,我就把男科方方面面的书都看了一遍,系统地看完了所有理论上的书。为了练习实际操作,我提出到医院进修一年。”
艾尔肯对患者热情的服务使诊所在半年时间就步入了正轨。
现在,宝科达医院已经拥有了一大批自己的人才,在全疆建立了六家医疗单位,成为全疆少数民族当中几乎家喻户晓的医疗品牌,尤其是在男科疾病的诊疗方面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而在这迅速发展的十多年里,艾尔肯在男科领域成为一名硕果累累的专家:成功研制出“男性模拟仪”,并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仪器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教学和研究当中。他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撰写了数部著作,如《男性病防治》、《性与心灵》等等。
艾尔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梦想,需要有执着的精神作为铺垫。这在他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
从小就有梦想
新疆库车县位于南疆地区,库车古称龟兹,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上大学之前,艾尔肯就生活在这里。
艾尔肯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在其他同龄孩子还在漫无目的地玩耍时,他已在父母的教导下在入学前就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读写,这让艾尔肯一入学就在成绩上显得很突出。从这时开始,艾尔肯就有了梦想。
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做普希金,成为一名诗人。后来因为看了华罗庚的传记,这本书改变了他的梦想,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数学家,在有限的条件下,他自己还发明了一些小东西。
正当艾尔肯向着数学家这一目标努力时,父亲的一句话再次转变了他人生的航向,这时正值他高中最后一年,父亲说:“在整个县里,最受人尊敬的除了县长,就是我们那个著名的眼科医生。医生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他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就这样,艾尔肯听从了父亲的话,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填上了北京医科大学。
在北医遭遇人生最大挫折
现在的艾尔肯不仅汉语说得非常流利,而且英文也能朗朗上口。可是,有谁能想像到他在上大学前,一句汉语都不会说呢。艾尔肯说,刚到北医学习时遭遇的最大挫折就是不会说汉语。
到北京医科大学读书之前,艾尔肯按照学校规定需要先到北京医科大学的预科基地即西北民族学院完成两年的预科,学习汉语。艾尔肯从小是用维吾尔语学习的,高中毕业时甚至连简单的汉语词句都分不清。
“去西北民族学院以后,我们四五十个来自全疆各地的学生坐在一起,全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我们老师是一个维吾尔族的班主任,我们系主任是一位汉族,他进来后开始给我们讲话,大概半个小时,全是汉语,我一句都没听懂,我当时还等着呢,以为班主任会给我们翻译,可是当老师问‘需要我翻译么,大家听懂了么?’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懂了’,我当时就蒙了,这使一直自信的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不是不如别人,于是开始玩命地学习……”他常常到空无一人的山坡上,对着湛蓝的天空,一遍一遍地练习汉语,从早到晚,嗓子都喊哑了。
1985年,完成了两年民族预科的艾尔肯正式来到北京医科大学。
虽然艾尔肯和同伴们经过了两年的学习,但是汉语口语还是不过关。艾尔肯回忆起自己刚进宿舍时,一句简单的生活用语都需要在心中用维吾尔语思维组织并翻译成汉语后,默念数次才能说出来的情景;讲述着那时以那样的汉语水平面对一张张讲义,无法记录老师要求记录的笔记时的沮丧与痛苦。他用“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来总结那段刚到北医时的学习生涯。
西部创业感想
艾尔肯的企业做大了,但他没有忘却回报社会。这些年来,他为家庭贫困的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近20万元,为贫困地区、灾区群众提供医疗设备和药品价值3万元,并深入边远贫困乡村免费提供医疗咨询。他还常年资助SOS儿童村的孩子;与团组织签定“希望工程”的协议,为多个地区的贫困儿童承担学费和杂费,接受此项援助的孩子已经达到300余名。
说到回到西部创业发展的感想,他说:“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拥有一份赤子之心,愿意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那就从现在起就定好自己的方向,现在社会的游戏规则也越来越透明化,一切都得靠真本事,无论你是哪里毕业的,回到西部也不意味着你就会一切顺利,你也一样会碰壁,一样会被这个社会磨合,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我看来,人生需要制定方向。”
艾尔肯热爱新疆这片土地,他如此总结在西部的工作体会:“这里是我生命的源泉,能为这里的繁荣与富强多洒几滴汗水是我一生的荣幸。”
丢掉“铁饭碗”借款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