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春的个性范文

探春的个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春的个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及婴儿;头皮血肿;个体化治疗;体会

头皮血肿时因头皮损伤导致血液渗出和局部积聚而成。由于小儿头皮几层之间结合比较松,且血管比较丰富,因而轻度的头部损伤可致广的血肿,新生儿可因分娩或产钳而发生皮下血肿[1]。 头皮血肿是新生儿及婴儿的常见疾病,由于若治疗不当,血肿机化、钙化后可引起颅骨隆起变形[2],严重影响外观。临床上应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患儿,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 d~11个月。门诊患儿76例,男性46例,女性23例。住院患儿32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

1.2方法 新生儿及婴儿头皮血肿可分3种即头皮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

1.2.1头皮血肿 头皮的结构:皮肤、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3层相连紧密,皮下组织内有纵行纤维隔,此层内血管破裂时,出血常限于一定范围,通常头皮血肿比较小,X线颅骨平片确诊无骨折。治疗上不特殊处理观察,一般可自行吸收,但较大的血肿可穿刺抽出积血。

1.2.2帽状腱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层,因其为疏松峰窝状组织,内有丰富血管伤后易致血肿,此类血肿大小不一,极大者可波及全头皮下,有明显的凸起及波动感。因出血多儿童可致贫血,重者休克[3]。

帽状腱膜下血肿小的血肿可以保守治疗,自行吸收,大的或逐渐扩大者,须行穿刺后加压包扎,有时须多次抽吸,有时尚需切开头皮达血肿,找出血点止血。

1.2.3颅骨骨膜下血肿 血肿仅局限于一块颅骨范围,不超过骨缝,较大血肿常需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

1.2.4穿刺抽血要点 局部剃头,消毒头皮,穿刺头皮的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较粗穿刺针头,刺入皮下斜行进入血肿腔,将血肿积血挤至针尖处,尽量1次抽出血液,然后加压包扎,确保无菌操作操作,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2体会

头皮血肿新生儿及婴儿头皮血肿的常见疾病,若处理不当,血肿机化、钙化后可引起颅骨畸形,严重影响外观,应与重视。目前头皮血肿治疗主要分2种即无创和有创。

我科主张早期观察等待,后期根据病情变化适时干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科治疗的108例头单纯皮血肿中,都有X线颅骨平片确诊无骨折和无其他颅内疾病,其中86例(80%),门诊观察61例,住院观察26例,不经治疗自行消失,其余21例未自行消退,应用止血药治疗,其中4例血肿逐渐消退,15例给于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消失,2例切开头皮血肿找出血点止血,1例在穿刺点置管引流。无1例出现血肿机化、钙化。因此应重视观察随访。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头皮血肿的转归规律如下:第1 w血肿逐渐增大后稳定,第2 w起开始吸收,第3~4 w绝大多数血肿逐渐消退少部分血肿四周后仍未有缩小消退的趋势,此时血肿开始机化钙化,最初在血肿的边缘即血肿与颅骨的交界处可触及像蛋壳样的钙化,血肿表面尚软。2~3个月内血肿逐渐完全钙化,质地变硬,并引起颅骨异常成骨,最终颅骨畸形,影响美观及正常颅骨生长。

基于婴幼儿头皮血肿的转归规律,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我们提出如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多数婴幼儿头皮血肿可自行消退,故起初1个月内密切观察随访为主。若1个月后血肿未明显缩小,则根据病情有2种方法选择,①如果在血肿边缘触到钙化,说明开始钙化,则积极穿刺抽吸,以免血肿完全钙化后失去最好治疗机会。②如果在血肿质地尚软,边缘无明显钙化,此时慢性渗血的可能性大,可给予止血治疗并观察一周,如有缩小可待其自行吸收,若未缩小则穿刺抽吸。

大部分学者主张有创治疗,如血肿早期有创治疗的优点是早期积极处理,清除血肿,避免后期血肿机化、钙化,以及随后引起的颅骨畸形,然而穿刺具有一定创伤性和风险性,给患儿造成疼痛,可能继发性出血、贫血和感然等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头颅小,颅顶尖,头皮油脂较多,头部绷带易滑脱,故穿刺后不易较长固定加压包扎,导致再次出血。如反复穿刺抽血,还可能引起失血过多,造成贫血。也有人主张无创治疗,主要为等待观察,让其自行吸收。其优点是无损伤、无痛苦,无操作引起的并发症;但是如果最终血肿未能自行吸收,而仍然等待观察,不给予积极处理,血肿机化、钙化后可导致异常成骨,头颅畸形。

因此,新生儿及婴儿头皮血肿的治疗应力求规范,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限度的治愈,并避免后遗症,治疗手段应随病程变化而有所不同,而个体化治疗。108例患儿的头皮血肿无一例有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任直,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87.

第2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红楼一梦。占据中国历史上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位。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甚至,超越了文学。 《红楼梦》,兼备历史图景的描摹,思想精神的深刻,宽广,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红楼梦》其中主要的,次要的,闪过即逝的人物不下千百,但却反而不杂,亦决非一般小说中千人一面,多而不乱,每个人人物的性格,言语,行为乃至诗词歌赋皆有其个性。 独领悟《红楼梦》中的一个人。 她并非葬花独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林黛玉,又非冷香袭人空诵“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薜宝钗。 她兼有宝钗停机之德,黛玉咏絮之才,熙凤理家之能。 她的名字,便是贾探春。 探春是一个自主,独立,敢说敢为德女子。 黛玉初见探春时,以二十八字描摹其神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削肩”二字想是从曹植《洛神赋》中“肩若削成”四字化来,可见探春容貌之美丽脱俗。“文采精华”四字,既勾勒出一个气质超凡的女子形象,有暗隐探春之文才。 由探春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后改名桃花诗社)。诗社诸人各有雅号,如黛玉的“潇湘妃子”。宝钗的“蘅芜君”。探春为自己取得雅号是“蕉下客”,她说自己最爱芭蕉。“蕉下客”,别致超然,足见心境。 探春的诗歌不似宝钗的自写身份,暗含讽刺,温雅沉着。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亦不似黛玉的风流别致,逸才仙品,超凡脱俗,读来口齿盈香。 她的诗格调更高,更为超脱。探春真是如此,任凭别人如何说如何看,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纵然无人理解无人支持,她仍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探春也是一个有管理才干的女子,于熙凤不分伯仲,径较熙风更沉静些。毕竟她是个大家小姐。 探春理家之时,面对府中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的一次次大爆发,她克服了诸多困难,兴利除宿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亦是万里挑一的英雄。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了一番事业,到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她虽是女子,却志存高远,远胜于男子。有一条批说,若探春不远嫁,那么贾府遭遇灭顶之灾时,她并能使贾家子孙不致离散。这等本领,恐为钗,凤等所不及吧!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掣着杏花之签,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伏后文中探春远嫁。然探春远嫁何方?其夫当真“贵婿”哉?依众人笑言“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一句猜测,探春今后的身份可能是王妃。那么是哪个王妃呢?她的未来,究竟如何?怅然的是,曹翁以逝,红楼以残…… 《红楼梦》一书,宝,黛之情极为突出。然而,探春的爱情,只字未提。探春。作为一个曹翁极为珍爱的艺术角色,为什么在她整个生命旅程中,没有爱情的芬芳呢?也许曹翁太珍爱这个几近完美的角色,以至难以找到一个相当的男子来匹配罢!有或许,如探春这般女子,人生之重心并不在此,且心比天高,又极为有才,难寻知音。 探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列第四,仅次于钗黛及对贾府兴衰起到极端键作用的贾元春。关于探春的册页,画得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诗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词曲.探春词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独在异乡,举目无亲,空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即便有超凡的能力,亦是要哀叹“生于末世运偏消”。这不仅仅是探春的悲哀,雪芹的和探春相向的命运,格外珍惜,落到痴情。暗咏自己的命运.悲哀 悲哀!更是天下满腹经纶却无处一展的雄才之士的悲哀!

第3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赏析 价值 效用

《红楼梦》中融合了人生社会,也反映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作者有效的使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歌、歌赋和音乐等多种元素,把社会人生悲剧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描写十二钗中,其内容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些都侧面反映出了曹雪芹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学富五车的知识涵养。

1 突破传统的人物个性描写方式

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的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坏的,大为不同,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实的人物。”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红楼梦》中人物个性描写方式和传统不一,还有就是《红楼梦》中人物个性的展示十分到位,使得他们更加符合实际的人物,增加了作品的可信程度。 第一,《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描写和过去不同,主要是指《红楼梦》突破了古代小说的枷锁,不只是把美人和美玉进行比较,贼人和老鼠比较。在传统的小说中,对女子外貌进行描写时,通常会说:“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在描写文质彬彬的书生时,就会用到“温文尔雅,身着白衣,手持折扇,闲看落花漫随云舒。”所以剑眉星目就被贴上了英雄的标签,而贼眉鼠眼就被认定为叛臣贼子。曹雪芹在编写《红楼梦》时,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人物描写方式,运用多个角度进行人物描写,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生动形象。曹雪芹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发挥自己的主观认识,对有缺陷的人物进行描绘,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在《红楼梦》中宝玉是其中的中心人物,作者曹雪芹希望在他身上能够展现出自由平等的愿望。在刻画宝玉这个人物的时候,虽然具有理想化的成分,但是曹雪芹并没有把他刻画的高不可攀,而是在他的身上添加了一些贵公子的恶习。金钏儿的死和宝玉的轻薄调戏脱不了干系;因为自己内心的怨气,对着开门晚了的袭人进行一通乱踢,使得袭人口吐鲜血;在面对家族责任上,宝玉不但不反思图改,还反过来讽刺探春,没有任何责任意识。单单从一个人物刻画就表现出了,曹雪芹在进行人物刻画的时候,善于改变传统,运用不一样的模式来增加人物的真实感。这里所指的实际性就是指人物面貌的真实。他们虽然在身份地位和所处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是他们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身为贾府中的千金小姐,元春温柔善良,迎春墨守成规,探春精明能干,惜春不谙世事。这些都是她们精神层面的展示。因为这些不同角度的真实,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有了对比,其中所展现的魅力也就更加迷人。

2 注重多角度的描写

《红楼梦》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改变了传统小说人物脸谱化的情况,在关键人物身上可以发现,其性格是通过多方面来展示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更加注重其中的实际性,把人物行为放到作品中的社会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就具备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前面我们也说过,曹雪芹也并没有因为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就肆意夸大美化他,而是把他放在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中,根据逻辑思维来刻画人物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不仅仅是进行创造,还要进行真实的记录。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的秩序和有关事情发展的逻辑思维,真实的记录有关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等内容。

王熙凤是世故圆滑的典型代表。该作品从多个角度来刻画王熙凤,把这个人物描写既丰富,又具有真实感。在贾府中她是一位年轻的掌权人,王熙凤是所有人物关注的焦点。而且她自身世故圆滑、八面玲珑,深受老祖宗和下人们的广泛关注。她有时趋于奉承讨贾母的欢心,有时又聪明机智得到了王母等人的信任,有时又幽默风趣得到了宝玉等人的尊重,有时又热情豪爽使得众人诚服,有时恩威并施管理家业。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王熙凤的复杂性。首先,她自身能力比较强悍,不但能够管理贾府的有关事宜,甚至于宁国府的事情,她也能很好的处理。

3 美丑对比,侧面烘托

其中的美丑对照,侧面烘托,是指作者在进行人物刻画的时候,注重把人物进行相关的对比,也就是处境类似的人物在针对同一件事情时的不同反应,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独特性。赵姨娘的身份是个主子,但是出身却是奴隶,所以在家族中地位不高。在家族中,她不但要受到王夫人的压迫,还要受到下人们的歧视。所以她用尽方法使王熙凤和贾宝玉悲痛死去。但是,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在面对同样处境的时候,却使用了不一样的方法。她想尽可能的挣脱自己是庶出的身份,自认为是正牌小姐,和母亲以及弟弟不相亲近,而是和宝玉黛玉等人亲近。所以探春知道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礼法的巨大作用,所以在生活中运用礼法,使自己占据优势地位。在解决家务进行掌权时,赏罚分明,但是不承认舅舅的亲人身份。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赵姨娘在举动有其内在的因素,探春的有些行为过于绝情。但是,这些不能只运用我们的道德观念来进行评价。曹雪芹在刻画其他人物时,也使用了这种描写方式。刘姥姥进行大观园,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言语,针对公子小姐的戏耍,装做一无所知,针对焦大又说出狠话。不同的层面来描写刘姥姥,使得她这个角色显得更加的世故圆滑。她的性格优缺均有,美丑对比,不能凭一词来判定。并且,曹雪芹在人物描写的时候,还运用了人物对照进行补充。

4 结束语

《红楼梦》在人物个性描写方面的价值是巨大的。这主要是因为曹雪芹自身高超的写作能力,而且敢于改变传统的观念,进行大规模的创新思维。曹雪芹在进行人物个性描写的时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人物个性描写方式,还对人物的个性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并且把人物的美丑进行对照,作为补充描写,使得人物个性在作品中更加具有真实感,也表现出了曹雪芹的现实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从“同在性”到“连续性”――试论明清长篇小说人物性格呈现方式的嬗变[J].甘肃社会科学,2012,(6):127-130.

第4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红楼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红楼梦的知识主要内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贾宝玉:率性单纯,温和善良,没有功利心,富有同情心,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林黛玉:敏感细心,易伤感,天真率直,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薛宝钗:稳重随和,多才多识,雄心勃勃,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史湘云:心直口快,快人快语,乐观豪爽,心怀谈单,才情超逸,诗思敏捷。

贾探春:情趣高雅,才识不凡,精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妙玉:禀性极其高洁、怪癖,才情不凡。

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性格随和、平淡,心慈面软。

袭人:温柔和顺,小心谨慎,但十分工于心计。

晴雯:风流灵巧,高傲泼辣,机敏尖刻,快言快语,光明磊落。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4、《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5、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wán、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6、“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

”——薛宝钗

7、“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贾宝玉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贾宝玉

8、“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

9、“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10、“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1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探春

13、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14、《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1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文其声”的是指(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16、《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17、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18、“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9、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0、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21、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22、《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23、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24、《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5、“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7、《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8、《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

29、《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30、“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3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

(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

(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32、《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3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

34、《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有的性格特点(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35、《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36、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37、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38、《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39、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40、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曹雪芹)。

4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42、《红楼梦》中第一回写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写出神瑛侍者和(石头

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

4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__林黛玉__写的诗《葬花吟》中的句子。

44、《红楼梦》中塑造了两个叛逆者的形象,这两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

45、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青埂峰上),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把这块石头带入红尘。

46、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47、冷子兴演说中曾谈到贾赦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贾琏),次子则是(贾琮)。

48、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在(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显露志趣抱负,又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表现出精明才干,使凤姐对她刮目相看。

(填写《红楼梦》回目中的相关文字)

49、《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五十三)回的(除夕祭宗祠)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将就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元妃省亲)和(元宵开夜宴)两件事。

50、《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两处描写暗示了黛玉夭亡,宝玉出家的悲剧结局,一处是在第(二十三)回,另一处是在第(三十)回。

51、根据书中描写,在模样和性格上与林黛玉相似的人还有(龄官)和(晴雯)。

52、甄士隐的仆人(霍启)丢失了他的爱女(英莲),他的岳父(封肃)又很势利,只有丫环(娇杏)反成为“人上人”。

53、《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绛珠草)和(神瑛侍者)的“还泪之说”。

54、来自于《红楼梦》的著名故事

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 李代桃僵 黛玉葬花 晴雯撕扇 宝钗扑蝶 湘云醉眠 元妃省亲

55、出自《红楼梦》的歇后语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瘦死的骆驼一一比马大

读《红楼梦》有感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初中吧,看的电视剧。真正看书是在高二,当时用了整整一年才把它看完。而且当时兴趣也不是很大,就是偶尔拿出来看看。

当看完第一遍时,很多都没搞懂,就只知道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纠纷,而且里面的人物关系也不是很清楚。当时觉得黛玉很爱哭,真是典型的女人是水做的一样,哪来的那么多泪水,而且觉得太爱斤斤计较了,心眼儿小不能容人。宝钗这人不错,算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吧,人和善大度,很会体恤下人,感觉没有多大心计。印象最深刻的是可卿,是一个温婉贤淑,待人热情,很会照顾人的人,是一个好妻子。最同情的是迎春,一个美丽的可人,就葬送在那个豺狼般的丈夫手里,当时看的我眼泪都掉了。宝玉的话,觉得比较叛逆,算是一种新新人类吧!很会讨女孩喜欢,也很会怜爱女孩,很会逗女孩开心的人,还有点粉面小生的味道,而且对自己的决定不够坚持,决心不够大。对凤姐当时就觉得泼辣有心计。晴雯也给我比较特别的感觉,是个心灵手巧的妙人。袭人就只是决定挺规矩的人。刘姥姥的身份特别,所以也留心了,觉得她胆子不小,面皮够厚,也很会讨好人,很会看人脸色做事。

到大学后,看了很多人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再次接触时,发觉自己当时的看法挺单纯的。在他人评论里看到可卿是我沉迷在个人欲望中的人,不是那么完美,也不是一个好的妻子儿媳,我很吃惊,就在我买的那本书里找证据。可是我没能找到确切的证据,只有焦大的醉语“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中,隐约的看到了些模糊的痕迹,最后在脂砚斋评石头记里明确看到了。我从中看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第5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一声声的蝉声带领我步入盛夏。欣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意境,王维,一个身着宽袍阔袖的儒生向我走来,脸上是佛般的圣洁与开阔。他在盛夏光景里,在篁竹中,吟啸抚琴,任明月洒照山头,月我成三影。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到极致的人,所以他选择逃避生活,到辋川别墅闲云野鹤去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三国演义》是属于夏天的。试想有哪个季节可以承受如此浓墨重彩、恢宏开阔的战争场面呢?只有夏季,以它热情的胸怀,拥抱同样热情的三国。

秋爽居士贾探春实为我爱。出身不高,却从未自视失意,从来都是自信美丽的。她的居室,如同秋天般,爽洁又开阔。秋天当仁不让的是雅士的归所,探春算一个,还有刘禹锡。那几句诗“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改往日“草木零落露为霜”的萧瑟气象,真是写秋之绝唱。亦是另一个积极心态的代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他眼中“万类霜天竞自由”,何其辽阔,何其生机,值得好男儿投身于此,效力家国。

沉香屑继续燃烧。时间走过了深秋,来到了寒冬。梅花、白雪,这两样同样高洁的景象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此寄生,纵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依然为萧瑟冬日增添几分旖旎。犹记得张爱玲那张穿着红旗袍,高傲地昂着下巴的照片,那是怎样地睥睨人生啊!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人,她必也当之无愧属于冬天,那就是妙玉。如云中仙子般美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

第6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关键词:迎春 顺从 怯懦 二木头

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强调单一因素,而是注重个人的先天禀赋、家庭环境以及后天所受教育程度。然而,中国人物性格描述注重意会,西方心理学研究注重理论。本文利用西方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卡伦霍尼的理论,并结合《红楼梦》文本当中有关迎春的叙述,对迎春的“二木头”性格进行更为清晰的解释和分析。

一、迎春“二木头”性格的表现

第六十五回,兴儿同尤二姐、尤三姐说起贾府的姑娘们,称呼迎春为“二木头”,纵观全书,这个诨名绝佳地诠释了迎春的性格。

(一)迎春的外貌

《红楼梦》第三回,借助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迎春的形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是标准的侯门世府千金,大家小姐的模样。但细查之,“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已将迎春基本的性格表现出来。迎春多数情况下都隐藏在众人之中,温柔沉默。她极力地将自己“缩小”到一个角落之中,企图让别人注意不到自己的存在。而片面地“缩小”自己,却让她在别人眼中显得可有可无,可以随意欺负。从这个角度而言,台湾大学的欧丽娟教授认为,“亲”同“欺”有着谐音的联系。[1]

(二)迎春的日常行为

通过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我们知道迎春是赦老爷的妾所生,在贾家少女中是最年长的一位,亲生母亲早逝,因贾母喜欢孙女,跟在王夫人身边长大。

七十三回之前,迎春仅仅说过八句话,有过一次独立的行为,日常行为皆是顺从姊妹,叙述的时候往往一笔带过,她几乎没有独立的言语、独立的动作。同李纨、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湘云甚至香菱等人相比,确实木讷沉默得过了头。

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四十二、四十五、六十四、六十九、七十一回叙及迎春,皆是追随众姐妹,若不是因为其年最长(《红楼梦》中叙述总按年岁为序),恐怕她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回。第三十七回探春起诗社,此后在赛诗这个大观园姊妹们最重要的活动中,迎春竟一首诗也没有作。撇开年龄小的惜春,同样不会作诗的李纨,尚且有“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的诗句。[2]第六十二回因宝玉等人的生日欢笑,迎春没有欢笑,甚至没有话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她也没有接到邀请。第四十回刘姥姥造成的脱序的笑话之中,唯独没有写迎春的反应。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刘姥姥为“母蝗虫”,迎春也没有反应。

除此之外,迎春容易生病。文本中并没有细致的地描写她生的是什么病,且往往是毫无来由。第十四回,合家忙碌秦可卿的丧事,迎春染了病。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惊动了所有人,而后安排吃饭,王夫人令喊姑娘们,迎春身上不耐烦。第四十九回,大观园中多了许多姊妹,探春等要起诗社聚会,迎春染了病。笔者认为,不同于黛玉自小的不足之症,病是她的常态。迎春的病应该也是她逃离人际交往,缩小自己的一种方式。

(三)迎春的爱好

迎春不擅长诗词,应该也不喜欢诗词。她更没有什么日常情趣,攒钱买一些“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3]。连其所居住的紫菱洲内的陈设亦没有过多的描述。迎春连同她的房屋一起,只有一个简简单单、模模糊糊的影像,沉默而毫无个性。如果非说迎春对什么感兴趣,那也许就是下棋了。文中有两次描写迎春下棋。第一次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正遇到迎春和探春下棋。第二次,第七十九回宝玉所作的《紫菱洲歌》,“不问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可见迎春闲暇之余,应多以下棋消磨时光。用棋声来代表迎春,且迎春的大丫头名唤司棋。基于以上三处描写,迎春似乎更喜欢下棋。

而曹公在第三十七回,非常郑重地写了一句“众人皆在园中玩耍,她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是前七十三回中迎春唯一一次独立的行为,没有将自己隐藏在姊妹之中随波逐流,也没有妨碍其余姊妹的玩闹。既然是唯一一次独立的行为,这便成为她生命情趣的绝佳体现,也是研究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生命意义的唯一证据。每每读及此处,不禁动容,弱小的迎春独坐角落,自得其乐,尽管只是卑微的生命里针尖上的满足。

(四)《红楼梦》中其他人对迎春的评价

贾母、薛姨妈几乎没有对迎春的评价,甚至连日常关照的话也很少。只两个玉儿是贾母心尖儿上的肉,第七十回南安太妃要见姊妹,贾母也只让探春出来作陪。迎春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在王夫人身边的这几年,对于迎春,王夫人是真心怜爱的。第八十回,出嫁的迎春归宁,回来向王夫人哭诉,王夫人真心悲伤,又命收拾紫菱洲,又命姊妹们开导解释。归去之后,又感伤了好一阵子。

邢夫人虽是迎春的嫡母,评价迎春却是“心活面软”[4],只想着用迎春为自己挣脸面,利用迎春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探春评价迎春老实[5]、好性儿[6]。宝钗评价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自己尚不能照顾完全[7]。邢岫烟评价迎春是个老实人[8]。凤姐评价迎春更不中用[9]。宝玉评价迎春是个最懦弱的人[10],甚至没有她也无妨[11]。迎春的大丫鬟司棋评价她语言迟缓、耳软心活儿,是不能作主的[12]。绣橘评价她只是脸软怕人脑[13]。平儿也评价迎春好性儿[14]。众老婆子们说“我们姑娘老实仁德”[15]。王柱儿媳妇等人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兴儿说迎春诨名为“二木头”,戳一针不知道哎呦一声儿[16]。

综上所述,迎春不断地缩小自己,让自己像一个影子一样地活着,不展示自己的兴趣,没有自己的追求,一味地忍让退缩,依从别人,结果却更降低了自己的尊严,造成了自己可有可无、任人欺凌、无力反抗的性格。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她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

二、迎春“二木头”性格的原因探求

(一)自卑感

在个体心理学研究体系中,“自卑感”是一个最为重大的发现。自卑感是每个个体都有的感觉,它会以个人的行为方式展现出来。有的人可能表现为自怨自艾,忧心忡忡,贬低自己,确信自己无能、愚蠢和无魅力。而这种自我贬低往往毫无根据,例如黛玉。有的人则可能抑制自己表达意见、发表批评或命令他人,抑制自己选择愿意与之交往的人,抑制自己选择个人立场来表达。他们认为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攻击,事实却恰恰相反。[17]例如迎春。

自卑感得不到补偿的人,会放弃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放弃自己的坚持,跑到他觉得自己强大的环境里寻求庇护,而不是想办法使自己更强大、更有适应能力,他会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成为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形成所谓的“自卑情结”。[18]有自卑情结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无所适从。他在困难面前苦心追求的是避免失败,而不是成功。他会犹疑、彷徨甚至退却。这种人的人生信念是,“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回避它们。”[19]果然,我们在迎春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她总是试图逃避各种抉择、各种活动,退缩在紫菱洲之中,很少见到她同姊妹闲话家常。第七十六回中秋佳节,林黛玉曾感叹虽有迎春、惜春二人,素日又不大合。

这样自卑情结甚重的迎春,对所有的生活问题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她无力改善自己身处的环境,只好将自己完全暴露给她认为强大的外部环境,寻求保护。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甚重的人,会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为自己筑起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虚度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叱喝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视他的经验而定。[20]迎春的小城堡――紫菱洲,距离大观园的正统中心、情榜中心最远,甚至有水阻隔。

(二)焦虑和恐惧

卡伦・霍尼身为女性心理学家,补充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不足,加强了对文化因素的关注程度,她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焦虑”使得她的理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借用霍尼关于焦虑和恐惧的阐述,来进一步解释迎春的“二木头”性格。

霍尼认为,焦虑和恐惧都是对危险境况做出的情绪反应,都可能伴随强烈的生理感觉。霍尼从文化的角度归纳了四种逃避焦虑的方式。第一,把焦虑合理化;第二,根本否认焦虑;第三,麻醉自己;第四,避免一切可能焦虑的思想。迎春最明显地表现出了第一种逃避焦虑的方式,实质在于把焦虑转变为一种合理的恐惧,她不仅不会认为自己的态度中包含着种种非理性因素,相反还会觉得自己的态度完全是合理的,她不仅不会觉察并接受改变自己某些态度的警告,相反还会继续把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外部世界,并借此逃避面对她自己的真实动机。[21]

第七十三回,迎春一直在逃避责任。她的乳母聚赌犯了错,邢夫人质问,迎春却回答:“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绣橘向她提供处理的办法,迎春却说:“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王柱儿媳妇为了让迎春去求情牵连出邢夫人的隐私来,迎春忙截住她的话:“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探春来帮助迎春处理,迎春还替她们瞒着探春。平儿来讨迎春的示下,迎春却说:“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针尖对麦芒的过程中,迎春一直在努力地缩小自己,想要不触怒任何人。要么只是低着头弄衣带,要么便拿着《太上感应篇》将自己置身事外,这便是典型的将焦虑合理化,她将责任转移到了外部环境,借此逃避他的合理动机,以为解决了事情,实际上却不理会焦虑的警告,继续自己病态的处事方式。

除此之外,迎春大多数情况下是用顺从的方式来对抗基本焦虑的。在贾府这种侯门世府之中,此种顺从已经扩及全府上下,并不付诸某个个体身上,就会变为一般化的形式。表现为顺从一切人的潜在愿望,避免一切可能招致的敌意。他们谦虚谨慎、安分守己,尽量不惹人注目。还会通过自轻自贱、自我贬低来逃避竞争,不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压抑自己的一切需要,压抑对别人的批评,宁愿遭别人辱骂而不还击,并且随时准备不分好坏地帮助一切人。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就不会受到伤害。”[22]

这种顺从态度可能如此过分,以致不仅止息了攻击性冲动,而且扼杀了一切自我肯定的倾向,会任自己被人辱骂,会做出任何牺牲,而不管这会对自己多么有害。[23]殊不知,“自我抹煞”和“与人为善”只会招致被践踏、被捉弄的处境,而依附他人也只会使自己更加脆弱。迎春戳一针不知哎呦一声儿,既然迫害她能够得到好处又不会受到责罚,下人们自然会刁难。全书中精明强干的王熙凤打起精神同奴才们周璇,尚且有刁奴挑衅为难,以至于累病。“玫瑰花儿”探春多刺,还有人要来试探试探。迎春的毫不设防,无法反抗,必然使得她成为予取予求,任人宰割的俎上之肉。出嫁后所遭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恐怕是非战之罪,自己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三)家庭环境

阿德勒说过,我们必须在了解了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后,才能对一个人做出判断。且讲求既要全神贯注,找出人格的整体,又须心存疑虑,至关键点昭然若揭,还必须从细微末节中搜集灵感。[24]曹公也很清楚地告诉读者,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绝非偶然,是由诸多复杂因素导致的。

1.父母教育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简单粗暴,限制太多,也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造成幼儿墨守成规,性格怯懦。迎春在家庭中确实受到了这种粗暴的对待。限于女性的身份,女孩儿成长过程中母教则更为重要,要想分析迎春为什么会养成这样退缩逃避、温柔沉默的“二木头”性格,就要研究迎春之嫡母邢夫人的性格以及行为表现。

邢夫人是一个秉性愚强,弄左性而多疑的人。第一,家里面的大小事务,一由贾赦摆布,邢夫人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奉承贾赦以自保。贾赦强娶鸳鸯,她不劝反助。第二,揽取财货,不容别人染指自己的利益。以贾赦浪费为命,对银两克扣异常。邢德全要邢家的财产,几次不能如愿。邢岫烟一个月二两的银子,邢夫人还要拿走一两。贾琏央求鸳鸯借贾母的东西,邢夫人知道了立刻也来要分一杯羹。第三,自己不明是非,易受小人挑拨。费婆子等刁奴都围在邢夫人身边挑唆是非,导致大观园美好世界崩溃的抄捡事件,也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挑唆。

贾母不喜欢她,说她假孝敬,王熙凤和贾琏对邢夫人颇有微词,探春对邢夫人有些看法,邢德全也曾向贾珍埋怨过邢夫人。第七十五回,邢德全对贾珍埋怨的话语被尤氏听见,这里有一段夹批:“众恶之,必察也。今邢夫人一人,贾母先恶之,恶贾母心偏,亦可解之。若贾琏阿凤之怨,恐儿女之私,亦可解之。若探春之怒,恐女子不识大二知小,亦可解之。今又忽用乃弟一怨,吾不知将又何如矣。”

小小的迎春原本就充满着焦虑、自卑感,而又遇到了这样一个嫡母,她不得不缩小自己,避免触怒邢夫人,以求自身不受到伤害。邢夫人这样对待迎春,其害了病,迎春依旧朝夕侍药。当王柱儿媳妇牵扯到邢夫人的私意的时候,连忙出言制止以维护邢夫人的尊严。除了大家小姐孝顺的必然礼数之外,恐怕也有其不触怒邢夫人,维护其权威的意思。

且贾府是侯门世府,延续百年的大家族,但到了这一代已经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迎春生活在这样的世家大族之中,总会感受到其逐渐没落的无奈和悲凉。而其嫁入的孙府不过是一般暴富的小门小户之家,其一落千丈可想而知。

2.后天教育

后天的教育可以塑造出薛宝钗这样博学而集大成的人物,也能够塑造出林黛玉那样好弄小性却懂得反省自己的普通女孩儿,也能够塑造出探春进退得宜又有诗意雅趣的君子情怀。而迎春最重要的后天教育便体现在《太上感应篇》之中。

明清非常流行的一种特殊的书籍类型即所谓的功过格,《太上感应篇》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本书。这是一种杂糅了儒释道各种功过思想,形成各种功过的计算的书。最早出版于大概在1164年,最主要纲领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道,如影随形”,用算数的方式将善恶具体化,对一般人而言非常有用。16世纪展开了善书运动,17世纪风靡,1644年明末清初,善书运动达到了。18世纪,传播这种善书被文人看做一种责任。

《太上感应篇》的版本比《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版本还多。这种计算功德分的方式,可以使人们在更大程度上来控制自己的功过行为。而且在清初,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心灵救赎的读物。迎春利用《太上感应篇》,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过于相信所谓强大的外部环境,用来作为心灵的救赎物实际上最终会让人发现改变个人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一味地缩小自己追求善良,往往会沦为为人所欺的境地,委屈不一定能够换来求全。而当沉迷于此的迎春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要改变也来不及了。美国的汉学家包筠雅便总结道:“功过格的危险是它导致了肤浅的骗人的善,肢解了道德,导致了自我的毁灭。”[25]

三、结语

刘心武在评价《红楼梦》的文章里,曾经说道:“历来的红楼梦仕女图画迎春,都是画一个恶狼来扑她。但是曹雪芹那样认真地写了一句,迎春独立在花荫下,用花针穿茉莉花。该是怎样较弱的生命,在时空的那个瞬间,显现出了她全部的尊严。”[26]曹公是在告诉我们如何能够从尊重弱小的生命开始,一步一步达到人性的光辉。让更多的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生命的负责人,如果你轻率地将决定权交付于别人,那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不尊重。我们都应该尊重弱小的生命,为这些弱小的生命付出,让他们合理地诗意地生活。但这也不是单单靠别人的良善和尊重就能够获得的,我们要追求生命的意义,必须反求诸己,自我尊重。黛玉说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并不是一种刻薄的评价,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孟子》有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27]孟子这句话,在评价迎春之逃避的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天助自助者,自己才是生命的负责人。

注释:

[1]欧丽娟:《红楼梦导论》公开课,第五十四集,。

[2]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回。

[3]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二十七回。

[4]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四十六回。

[6]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7]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七回。

[8]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七回。

[9]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五回。

[10]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八十一回。

[11]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六十二回。

[12]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七回。

[13]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4]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6]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六十五回。

[17]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18][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19][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20][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21][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

[22][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3][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24][奥]A・阿德勒:《理解人性》,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11页。

[25][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6]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27]杨伯峻译注,《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参考文献:

[1][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2][奥]A・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4][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3.

[6][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7]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8]杨伯峻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95.

第7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厚黑学派:王熙凤

《红楼梦》中,性格特点最鲜明的人物就属王熙凤了,她既聪明能干,又心狠手辣。支配王熙凤行为的思想理论,就是来源于厚黑学。什么叫厚黑学?就是把厚黑两个字拆开解读:厚,是脸皮要厚如城墙;黑,是心要黑如煤炭,这是民国时期的李宗吾先生总结出来的。贾府小厮评价王熙凤r说:“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个评价就是典型的脸皮厚、心肠黑。

厚黑学虽然能给人带来一时且快速的胜利,却不能保持长久的成功。厚黑学支配的行径,大多情况下只能是一条捷径,而且还是条危险的捷径,并不是安全人生的康庄大道。就像许邵评价曹操为“乱世之奸雄”一样,这是一门用于乱世投机的学问。但是王熙凤不懂,她认为自己一时的侥幸获利,可以当作长久的生存之道,所以她在尝到了一些甜头之后,没有及时收手,也没有考虑应该改换自己的文化系统,于是最后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局。据红学家考证,这句话应该是说,她种种恶劣行径都东窗事发――被夫家所休,最后在遣回娘家的途中染病死去。所以,厚黑学文化,不是健康的文化,对它的一味信奉,只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儒家学派:薛宝钗

厚黑学只是乱世守则,那什么才是用于治世的、适于长治久安的健康文化呢?那就是儒家文化。回看中国历史,每当国家进入了和平发展的稳定、盛世时期,政府都会重新提倡“以文治国”“以儒治国”。因为儒家文化是一种有礼有节、秩序井然、中正平和的文化,它不是快意进取的捷径,而是稳扎稳打的安全大道。

在《红楼梦》中,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薛宝钗。薛宝钗永远都是彬彬有礼、喜怒哀乐收发有度,她能让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都感觉到如沐春风、心服口服,因为她就是按照儒家经典《论语》中说的“克己复礼”的要求在约束自己,也就是说,薛宝钗自我要求一言一行都符合礼仪规范。同时她也是在按照儒家经典《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来要求自己。所有的情绪,当它表现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不过激的、是正合适的,这就是“和”的最高标准,所以薛宝钗人缘很好,与谁都能相和。

薛宝钗身上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劝贾宝玉应该读书考试、光宗耀祖,激励他奋进;诗社姐妹写的柳絮词都低沉哀戚,唯有她的词里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从薛宝钗这些言谈行为以及她协理荣国府的表现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在薛宝钗身上,有一种儒家文化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意识和“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责任感。薛宝钗给自己设定的人生之路行为指南,正是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修己达人的顺序。

法家学派:探 春

《红楼梦》中,探春代表了法家文化。探春代管大观园的时候,最能看出她的性格,那真是雷厉风行、赏罚有度、不徇私情、照章办事。探春的绰号叫“玫瑰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着是那么漂亮如花一般的小姑娘,脾气却很硬,在原则问题上一步都不让,跟她接触,常常把人扎得生疼。所以说,探春所反映出的法家文化,就是一种刚性的、不变通的、只讲原则不讲人情的文化。

佛学派:贾宝玉

《红楼梦》中最有慈悲心肠的是贾宝玉。什么叫慈悲?慈,就是用爱护之心给众生安乐。悲,就是用怜悯之心解除众生痛苦,所以慈悲是一对相互补充的概念:慈是懂得众人心中所愿,帮助其实现快乐;悲是理解众生心中所苦、帮助其超脱痛苦。贾宝玉不理会考试做官、光宗耀祖那一套,也不理会照章办事、遵纪守法那一套。他是用一颗善良的、宽厚的心,尽可能去帮助和关怀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小人物。贾宝玉善于体谅、善于理解,他愿意尽他所能去普度众生、包容过失,因为他有一颗悲悯心。

道家学派:林黛玉

而在《红楼梦》中,最有个体意识、最有个性、最发乎自然,又最关注自然的人是林黛玉,在她身上,有着道家风骨的体现。

众人都在热闹中赏花,只有林黛玉在无人处葬花。众人在经济仕途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林黛玉在孤独中进行自己的精神狂欢,她弹琴、写诗、思考、感悟,自有一片天地。她就像是一个生活在大观园里的隐居者一样,而她背着花锄、带着花囊去葬花,就像是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形象,只不过林黛玉是在自己的花园中完成的。

林黛玉就像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当人生发展从顺境走入逆境,当社会关系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当对社会从充满激情到丧失希望,当寂寞孤独、不被人理解的情绪把他们包围得无法逃脱的时候,他们便向道家文化去学习一份超然的生命态度。道家精神讲,可以自得其乐,可以顺其自然,可以仿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可以学习坡“自喜渐不为人知”的豁达。《红楼梦》有一回写道,薛蟠远远一见到林黛玉,就浑身都酥倒了。是林黛玉五官太过惊艳吗?不是,是因为林黛玉浸染了天地自然的灵气,是她的气质,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美丽。

《红楼梦》给我们展示出中国文化的范本,因此,《红楼梦》才品读不尽。

读有所思

第8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 阅读 导读 论读 写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其诞生以来就颇受欢迎,有诸多专家学者毕生研究《红楼梦》,因而也诞生了显学——红学。高考也将其列为必读名著书目,特别是文科附加题也十分青睐红楼。但高考毕竟是一个指挥棒,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更多的应该是汲取文本中的古代文化经典,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笔者在教学及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方法来引导促进学生去科学阅读《红楼梦》。

一.以导促读

《红楼梦》尽管接近白话文,但仍属半文半白,对于高中生而言,仍有许多文字不通之处,学生往往急于浏览,多数生字生词几乎放过,少有人放下书本拿出工具书来查阅汉字所表示的意思。另外《红楼梦》人物众多,关系庞杂,对于高中生来讲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整部书卷帙浩大,等学生读完整部书之后,情节人物早已模模糊糊,他们因为不明白其中很多的审美内涵,对于《红楼梦》的再次阅读则犹如噩梦。

兴趣是人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解读文本过程中所带来的审美愉悦,特别是从人性、文化、社会等属性出发,让书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化获得再生。《红楼梦》中人物的一生往往是分散于各个章回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归纳总结,往往会成一个片面阅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呢,我们可以梳理人物的事迹,将人物的全貌呈现给同学们,通过这些事情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如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黛玉的一生主要纠葛是与宝玉的爱情,当然可以从黛玉与宝玉的前世姻缘说起,那就是木石前盟,黛玉进贾府是与宝玉爱情的开端,之后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可谓一波三折,前段比较平静,后因宝钗的出现掀起波澜,随着关系的逐渐调和,又趋于安稳,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也日渐成熟,最后在外部力量的干预下,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夭折了,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黛玉的性格,如黛玉的诗才及黛玉葬花这些都表现了黛玉的聪明及多愁善感。

《红楼梦》似一幅卷轴,人物的命运也早已被确定,特别像一些女孩子,如金陵十二钗及一些副册女孩子,往往通过判词以及曲词就可以知晓一二,学生往往因未看过全书,对于诗词中的内容也就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像这些人物命运的辅助材料也是我们解读的重点,如第一回中癞头和尚和跛脚道人遇见甄士隐抱着英莲,想要让甄士隐将英莲舍与他们,那甄士隐半生才得此女,如何舍得,僧人便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四句话是谶语,提前预示了情节的发展,英莲是在元宵节那日被拐走的,甄家又因葫芦庙走火而走向落魄,这里竟然还交待了英莲改名为菱(香菱),要嫁给雪(薛)姓,如果能够将这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适当分析,他们会茅塞顿开,也不会将诗词匆匆一览而过了。再如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明了袭人的性格以及最后的归宿,袭人最后嫁给了戏子琪官(蒋玉菡)的姻缘也是十分巧妙的,其实宝玉是其中的暗中的牵线人,这些可以给同学们扩展一下,以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红楼梦》的评论书籍颇多,有很多通俗读物,书中对人物的评价及情节的分析十分精妙透彻,在看了作者的分析之后再去阅读文本,犹如清水洗面,甘甜如饴,而阅读不同的评论,可能会对同一个人物有不同的评价,这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意味着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是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的,同学们在分析人物时也要注意角度的多元化、客观化,避免人物评价的绝对化。例如对薛宝钗的评价,有的人认为其心机十分重,特别是两个细节(1)滴翠亭外,宝钗听说了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因涉及小红私相授受的事情,宝钗为了避免生事和没趣,而将黛玉引到其中,有的人认为宝钗有意陷害黛玉,有人则认为宝钗乃是急中生智之举,彼此都有各自的理由。(2)金钏儿投井后,宝钗与王夫人的一席话,有人认为宝钗过于冷漠,而也有人认为宝钗是为了安慰王夫人,替王夫人排忧,另外,宝钗将自己的新衣让金钏儿穿去了,表现了宝钗对金钏儿的一份情意。同学们阅读了不同的评论会丰富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避免思维的单一。

此外,《红楼梦》被拍成了电视剧,大多情节忠实于原著。当然细节也获得了丰富。这些电影材料也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导引,让学生在情节上对作品有一个了解,因为电视剧更加会吸引学生,也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学生在看完电视剧之后会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进而有一种阅读的冲动。

二.以写促读

《红楼梦》回数众多,故事情节琐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则易将人物、情节记得混淆,另外学生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对于人物的理解往往易人云亦云浅尝辄止。学生的思维往往过于功利化,只希望快速将全书读完,犹如走马观花,《红楼梦》本是应该细细读慢慢品,书中的韵味才会呈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阅读形式呢,首先将书中的美呈现给学生,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导读”上,而第二个环节则应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文本的美,然后我手写我心,将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出来。通过写来促进学生阅读,然后他们对作品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红楼梦》中可写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角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题目,但囿于高中生知识的有限,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较小的视角去写,而不是寻找过于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些著名的情节,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等,可以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我们可以通过“湘云醉卧”的情节表现湘云的巾帼不让须眉的个性,同学们在阅读全书会知道,湘云喜欢女扮男装,性格也是十分豪爽,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细节补证,如湘云和宝玉一起烤鹿肉喝酒赋诗,通过这一系列情节的描写,便可以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了著名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去写,也可以给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如与文化有关的题目,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如《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红楼梦》中对茶文化也是十分考究的,有诸多礼仪,如第三回中,黛玉吃茶习惯与贾府不同也只好随俗,书中写道:“当日林如海教诲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方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再如,还有下为上敬茶,以及妾为主妇敬茶等,还有聘娶之茶,王熙凤曾奚落林黛玉,即喝了我们家的茶,就要给我们家作媳妇,弄得林黛玉十分害羞。除了茶文化,《红楼梦》中有诸多可以挖掘的方向,同学们除了在书中寻找材料以外,还要去找一些文化方面的书籍,进而丰富自己论证的材料,这样无形中会让同学们阅读很多书籍,有助于养成他们探究的习惯。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也值得去写一写,如草蛇灰线,伏笔铺垫等,《红楼梦》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先有伏笔的,然后过了一些章回再浮现出来,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如果没有一进大观园,王熙凤的热情接待,王熙凤没有过多地摆主子的架势,而且对刘姥姥这个经过世面的老人还是十分信任的,让她为巧姐取名字,然后才有了刘姥姥的二进三进大观园,特别是最后一次,王熙凤病重,将自己与巧姐的命运都托付给了刘姥姥,刘姥姥最后也没有忘记这份恩情,还是帮助了巧姐摆脱了苦海,也算是王熙凤的一件恩德得到了的回报。再如贾雨村初次寄宿的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在后来贾雨村补缺应天府的时候,小沙弥已经成为了门子,而那次正好是葫芦庙失火,而英莲当时也是那时走失的,而葫芦案的发生又将几个当年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后来贾雨村为了避免小沙弥将以前的事情讲出来,将其发派了出去,当然最后小沙弥也成为了一个官员,而贾雨村则落魄为犯人,可谓意味十足。

《红楼梦》中不仅故事写得妙,诗也写得十分美,如果能够将其诗词摘抄出来,也可独自成册,供人赏玩。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摘抄并模仿创作,未尝不是很好的教材,但也需要教师在诗的规范方面予以指导,或许对红楼的阅读又多了一份雅兴和诗意。如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宝钗的咏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又有一首:“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首,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黛玉作了三首咏菊诗,最后的李纨给出的评价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黛玉自己点评过于纤巧,而李纨又评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同学读了不仅学了作诗,又学了几招点评之法。

三.以论促读

一门学问离不开“论”,因为只有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门学问才会变得丰富多元,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也是这样,高中生阶段有他们自己对《红楼梦》的认识角度,不同的学生可能又会有不同的认识,让大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形成头脑风暴,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同学们对作品的讨论离不开文本本身,可以让学生从文本的几个要素出发,如人物形象、小说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性格、艺术手法等,但囿于高中生的文学功底,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论述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写一个人物的评论,然后随机抽取让他们来读,其他小组听然后发表意见,供发言小组参考,然后发言人员把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反复几次最后定稿,最终将同学们的文章集结成册,供以后学习使用,再好的文章还可以发到校报校刊上,以激励同学们去论去写。

只有有好的论题,才会有有效的讨论,这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同学们去讨论的问题来设置,让同学们有抓手,如可以试问:林黛玉的性格真的就是那么小性吗?薛宝钗的心机体现在什么地方?另外也可以让同学们关注一些自己不太注意的人物,如同为金陵十二钗的元春,因为她出场不是很多,所以往往为人所忽视,我们要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让同学们从书中所给的材料去挖掘人物的形象及性格。如元春的出场是冷子兴介绍的,她是出生在大年初一,长相应该不错,不然不能被选入宫中。才情如何呢?这一点可以让同学们去挖掘一下,元春自己在省亲时说到:“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但她的才能真正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她省亲大观园以及元宵佳节赐灯谜以及品评诸姐妹的诗可以知晓一二,通过这些琐碎情节来判断一个人物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如元春对于贾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实际上是林黛玉代作)的评价。《杏帘在望》如下: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全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将此首诗列为四首之冠。可见元春是辨析诗歌的好手,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这首诗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一幅安静祥和之景,后两联歌颂盛世,再有就是元妃进入深宫真的幸福吗?她真的给贾家带来了荣华富贵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讨论。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时的议论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才能突显人物独特的性格,此外,有些人物的关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黛玉和宝钗的性格比较。黛玉性格有些小性,又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如她小性方面有时说话尖酸刻薄,她善解人意方面是很少批评宝玉的不读书,当然黛玉有时也很莽撞,喜欢表现自己,如元妃省亲之时,她捉刀,竟枉用《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黛玉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如一回见宝玉未果,还遭到了晴雯的闭门羹,又听见宝玉与宝钗欢笑,心里十分心酸,写下了葬花吟。而宝钗与黛玉比起来,性格有豪爽的一面,当然也不乏人性的瑕疵,如滴翠亭小红一事,王夫人面前说金钏儿的事情,还有抄检大观园时她未将蘅芜苑留给湘云一事,都饱受批评。

当然一些人物的性格还与大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讨论人物的性格方面一定要联系人物的地位及周边的环境,如探春从小就在王夫人身边,王夫人悉心调教,探春很少叫赵姨娘母亲,而是敬而远之,而倒是赵姨娘每每出来作怪,时不时提醒探春的身份,让探春十分恼火。在大观园中真正给探春表现机会的是王熙凤病倒之后,探春、李纨、薛宝钗共掌荣国府,探春确实做了一些改革,举措也十分大胆,有所成效,但囿于自己的出身地位,后来又逐渐放手,所以人物性格以及行为往往与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第9篇:探春的个性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中,呼之即出的鲜活人物 ,洋洋大观形象万千。《三国演义》中的“智雄”诸葛亮,“奸雄”曹孟德;《水浒传》中的英雄武二郎,《西游记》中的“魔雄”孙大圣等等,他们,听名如闻黄钟大吕,品味如赴满汉全席,但真正令我“入魇”难返的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境。我以为,能以《红楼梦》中众儿女为梦中情人,当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但我不配,只能为曹公“造人”手段之高妙唏嘘俯首。并且一梦三十年,至今不醒。

本文是我结合《基础写作学》授课 的需要,析《红楼梦》高人笔法,正学子视听,避免人物描写时的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个人的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本人非经非道,无才有德,也不怎么革命。只是对《红楼梦》中曹公雪琴“以笑传神”的艺术手法,情有独钟。最为我称道的就是对同一个场合里的不同人物,作者写他们不同的外部行动,来展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使每一个“这一个”都栩栩如生。

空谈无益你我,现有《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当中的一幅“群笑图”为证:下面,我就来探讨这幅“群笑图”中,作者在“以笑传神”方面,怎样用“笑”的不同举动,来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人的音容笑貌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主要外在形式,是人的内心世界向外敞开的窗口。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必须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来达到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目的。曹公雪琴在“群笑图”中,正是通过对特定场合,特定人群,各自笑貌的 “同” 与“不同”的描写,来表现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身份、教养,对他们“笑态”的影响作用。作者以发笑人群中各自笑态的“专利”,来达到使形象本身增值的目的。为分析的方便,现将《红楼梦》第四十回的“群笑图”一段转引如下: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盘子站在当地,一个丫环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 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吆,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幅“群笑图”的背景是刘姥姥到贾府打打牙祭。家宴之前, 她在被凤姐掂掇,鸳鸯嘱咐之后,明白了自己今儿个要扮演的角色 , 果然,刚刚开宴,刘姥姥的一句自嘲,一个扮相,就把在座的太太夫人姨妈公子小姐侍女丫环一起逗乐,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下面我要重点分析的就是这幅“群笑图”中的每个人都为 什么要那么笑?这样各自的笑态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相关。

首先撑不住的是史湘云,这位豪门千金。“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举止洒脱,性格豪爽,酒场轮盏,撸袖搳拳,不让须眉半点。听到刘姥姥粗话,看见她猪的扮相,竟至于嘴无遮拦,一口饭都喷出来,没剩星点。这场合,这方向,这速度,这数量,真不辜负了“英豪阔大宽宏量”。哪里还有半点,史家千金,小姐模样?作者写史湘云笑样,突出的是她的“喷像”。接下来写林黛玉笑样,表现的则是一棵“病秧”。林黛玉这棵终生背着“还泪宿债”的绛珠仙草,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谁曾见她几次笑过?但今天外来的这位“野意”儿,刘姥姥粗俗的话语,拙劣的表演,林黛玉可是第一次见得,这些都着实让她想笑了。但笑首先 要呼入大量空气到肺里,再从气管喷出,才能发声的。这个过程对在座的任何一位来说,平常得就像打个哈哈,但此时在笑的不是别人,而是林黛玉,一个得了阴虚症的忧郁患者。她的肺叶怎么经得起着剧烈的胀缩呢?

以上是我分析的曹雪芹传神文笔,在写笑的动作手法的高妙之处,你若是今天的写作者,该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 著 华夏出版社 2007年1月北京第1版 第335-336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