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游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旅游英语专业 井冈山 模拟导游 实践教学 自主学习
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掌握了导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专业实践。通过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达到以下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导游工作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导游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规范导游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增强学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旅游行业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学风。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外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B0711班于2008-200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到井冈山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此次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训练学生作为导游所必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外带团时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模拟导游实训前的准备
根据实训的任务,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教学计划。例如针对此次实训,首先要拟订实训计划,我们决定把跟随旅行社实训(即通过观摩、搜集资料向旅行社导游学习)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导游(即学生自己实训)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展开实训工作。计划拟订后,就着手联系旅行社。本着保证实训质量的原则,反复对比各大旅行社的报价单和行程安排,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一家配备四星级导游且价格适中的旅行社,为随后的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训出发前,要组织实训动员大会,并邀请院领导出席。动员大会意在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如天气寒冷要多带衣物,预备感冒药,保持通讯畅通等),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大会之后按照景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配备一个小组长,负责实训期间组员的管理。另外根据分组情况,每个学生在家事先查找资料准备一至二个景点的导游词,熟悉相关的景点,做好景点讲解的充分准备。从之后的实训中也可看到实训学生们的材料准备是很充分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2.模拟导游实训中的教学组织
2.1实训的组织工作要严密,要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重要作用。
一次实训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保障,比如在实训地住宿要实行晚点名制度,由班干部核对人员以确保实训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个景点实训结束后,上车赶赴下一景点由班长和各小组组长一个个核对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发车。在实训中要培养实训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实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措施也保证了整个实训过程的顺利有序进行。
2.2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中的自主性还表现在旅途中的模拟讲解。
实训的工作实际上在旅途中就已经开始了。实训班级在班长的有序组织下,所有的实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旅游车内的导游台,模拟旅游车内导游的讲解:他们或向“乘客”介绍旅途目的地井冈山的特色;或为“乘客”表演文艺节目,并邀请车内的“乘客”积极参与,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以消除“乘客”的疲劳感和旅程中的乏味和单调。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就已经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了,即一次长途旅行,在行车过程中就应该开始着手如何去导游,而不仅仅是到达了景点才开始如何介绍、讲解景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实训学员的专业意识。
旅途中的模拟导游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导游技能,就如一些学生在实训报告中写的那样:“一直以来性格较内向,当着很多人的面唱歌、说话,自己以前从未敢想过,但这次却做到了,真的就如井冈山精神那样,超越了自我、收获了自信。”旅途中的模拟导游另一方面也为实训营造出了良好的气氛,一路上欢歌笑语使大家心情放轻松,消除了对技能考核的紧张情绪。
2.3在具体实景的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每个实训生的讲解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要实事求是,多肯定其好的方面,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做到让学生心知肚明、欣然领会。在黄洋界景点,学生们的讲解吸引了很多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驻足观看,他们都很好奇,以为是哪个旅行社的导游,怎么用英文导游呢?围观的游客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其实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收获自信。他们尽情讲解,充分展示自己,人在景中,景在他们的讲解中生辉增色,人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学生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后还主动加压,要求讲解别的景点,而且都是即席讲解、临场发挥。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因此在实训中要鼓励引导他们拥有这种“不是你要我实训,而是我自己要实训”的心态。有的学生仔细观摩其他同学的讲解,吸收其优点,避免其不足,因此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落落大方、一板一眼,颇有导游的风范。
总之,通过对旅行社导游和自己同学模拟导游的仔细观摩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实训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导游技能,符合相应的规范,达到实训目的。在实训报告中学生们都感触良多,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实训后,收获颇丰,对导游这个职业甚至旅游行业有更深切的体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3.模拟导游实训后的总结
模拟导游实训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模拟导游实训进行总结,提交实训报告。学生的实训是在已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实训报告的目的是使实训者对其专业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自己未来在专业上的实践活动。因此,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大学的专业教育目的所在。
其次,教师要根据模拟导游实训期间学生的表现(纪律)、专业业务技能(导游讲解)和实训报告进行考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计入学期总成绩,同时评选出优秀实训生。
最后要召开全体实训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总结本次模拟导游实训工作,指出收获和不足之处。“指出收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指出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提高。比如在这次实训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紧张的情绪,在讲解的时候有的体态不够自然;有的对导游词的作用没有很好地理解,完全依赖导游词,因此讲解时像是在背书,一旦忘词,就方寸大乱,无法继续;有的讲解时条理不够清楚,语言缺乏连贯。另外,实训后的报告应紧紧围绕实训的目的总结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些学生把实训报告写成了游记,记流水帐,无专业的分析,写作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实训总结大会时,要通过对写得较好的实训报告进行讲评来指导学生的专业写作,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比如一个学生结合实训对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和讲解进行了自己的深入分析:初见时导游的欢迎词――住宿地下榻时房牌的发放――商定用餐时间地点时,导游要注意细节,告之自己的房号、询问房间和购物等注意事项――游览前的准备,出发前提前10分钟点人数,晕车的不宜过饱――分析导游的讲解,讲解效果取决于各种讲法――离站的准备,不应安排较远、交通不便的地点参观――送站服务,致欢送词。该学生的分析很专业,体现了对导游带团程序的了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在导游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总结条理清晰。另一位学生则从导游讲解方面作了总结,并分析了导游的能力知识结构:导游需知识全面,比如地理方面,能给乘客指路、引导旅客购物或返回的路线,能简要说出景点地貌形成原因;生物方面,如植物、昆虫等;建筑方面,要能说出旧址旧居等建筑方式、风格、建材等;导游出口成章,文学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导游还应注意细节,等等。其报告也是以景点为序,但她重在结合景点阐述讲解的技巧。在景点游览中善于观察、发现导游技巧,达到了实训目的。通过实训总结,该实训生从实训中获得的关于导游能力知识结构的分析与体会,对其他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也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相关的导游职业的职前准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模拟导游实训要经过实训前的精心准备,实训中的严密组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较为成功的导游技能实训,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因此会在实训之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更进一步地去努力,更自主地去学习。这也是《模拟导游》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旅游英语专业《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其课程教学的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龚维嘉.导游业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亮.导游业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允.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生延超.导游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5]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Abstract: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Xi'an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tourist destination city. Every year, a continuous of the foreign tourists comes to Xi'an. The demand of foreign language guide is growing. Star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 Tour Guide Training Center is on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is to provide pre-job training for students who have past Test for Certificate of Foreign Language Guide, and bridges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ravel agency. The paper studies the tour guide training program is practical or not.
关键词: 大学生;西译之星;导游实训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tar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tour guide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57-02
1 项目实施背景
作为社会的缩影,进入了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社会,大学生不能再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而要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才能实现真正成长。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西译之星”——导游实训中心立足于当今社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西安翻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配合下,该项目得以圆满完成。中国旅游产业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随着中国国门打开,旅游设施和市场日益完备,中国在国际旅游界的地位越来越高。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2020年将成为接待入境游的最大国家,中国旅游业发展拥有着良好的前景。
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持续走热,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确立,来西安的游客越来越多,新成立的旅行社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对各类外语导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在校生,已基本熟练掌握所学外语及导游理论知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急需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锻炼锻炼,丰富自己的能力。
如何抓住目前旅游市场的机遇,发挥我校外语语种齐全、人才集中的优势,为旅游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我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了旅游专业,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导游证考试。目前我校获得各类语种导游证的学生人数不少,这些同学都想跃跃欲试,崭露头角。但由于种种原因,能为旅行社真正带团的却寥寥无几。
2 项目介绍
成立“西译之星”导游实训中心,将已获得导游证的同学组织起来,集中进行业务培训,聘请旅游界知名专家及金牌导游实地示范讲解。与此同时,积极联络当地旅行社,将我校训练有素的导游推荐给他们,给同学创造实践机会和用武之地。打造“西译之星”品牌,为我国旅游业输送优秀人才。
3 项目实施过程
在导游实训项目实施初期,本实训中心首先进行纸质宣传品分发宣传、逐班讲解宣传、校园内流动宣传和宿舍内详细宣传等形式,共统计了西安翻译学院已获得导游证的同学的人数,共计141人,其包括分院外国语学院持证学生30人。此30人成为本实训中心的受训主体。
在接下来的项目中期开展实施中,实训中心将报名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同时聘请了旅游界知名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了生动详细的导游知识讲解,让同学们在欢乐的气氛中领略到了老导游丰富的经验,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经过培训后,本中心聘请知名旅行社的导游,并积极联络省内各旅游景点,带领广大同学走入景点,进行实地的示范讲解。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对带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应对能力。比如遇到小贩向游客强拉强卖,导游员该怎么办?导游员在前往有此类情况发生的旅游景区时,首先要给游客打好“预防针”,告诉游客不要上当受骗,并说明当地的土特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在旅游定点商店都能买到。若游客被小商小贩缠住时,导游员要勇敢地上前阻拦,必要时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或当地市场管理部门报告,使得游客不受伤害和损失。同时,导游员在带团技巧上要采取“紧密而又快捷”的方法,确保旅游团顺利安全通过“包围圈”。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景区还存在着算命、看相、乞讨、行窃、打斗等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游客的兴趣,所以导游员必须提高警惕,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那么,在观光游览时突然遇到下雨天气,导游员该怎么办?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为了游客的身体健康,避免遭受雨淋而产生游客生病感冒的问题,导游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把游客带到景区或景点附近的商场或建筑屋内避雨,也可赶紧与旅游车司机取得联系,让游客上车避雨。如果观光游览刚开始,雨又下个不停,导游员则可动员游客购买雨具或一次性雨衣,使得旅游活动照常进行。到了用餐时问导游员可与餐厅协商,给游客准备一些姜茶,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提醒游客洗个热水澡,适当吃些预防感冒的药片等等。同时,导游员也要学会一些在雨中讲解景点的本领,使游客在雨中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 项目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实训中心对持证同学的具体实训,使广大同学对导游的实际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应对能力,在具体训练中得到了有效锻炼,使同学们实现真正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从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训,大学生提高了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进一步认清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条绝佳的途径,同时也对学校就业率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西译之星导游实训项目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具有相当的可实施性。以后如果有机会,学校应该更加大力支持和推广这样的实践项目,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做更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孔海燕.导游员工作认知及职业生涯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12).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实训教学;问题
培养适合旅游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办学宗旨,在这种培养目标定位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教学在整个职业院校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更加突显。加强实训是高职教育办学的关键,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了解目前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现状是改革的必要步骤。
一、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
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本地的企业挂钩,联合培养企业所需的旅游人才,而只是单纯培养学校认为合格的毕业生,即能顺利通过课程考试者而已。毕业后以学生的自主就业为主,学校仅象征性为学生推荐一些就业机会。
二、实践课程比例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80%学生认为实践实训类课程比重应该在50%-60%左右,而目前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多年未变,基本沿用了传统的一些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应用文写作(英语)、旅游学概论、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线路设计、英语模拟导游、客源国概况、现代礼仪等。这些课程中除了英语听说、旅游线路设计、英语模拟导游与实践教学能沾得上边外,其余90%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相差甚远。
三、实训缺乏专门教材,实训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本学期的实训调查中发现,实训课程缺乏专门的适合学生程度的实训教材。根据教学安排,一般的实训只有一到二周时间,因此实训教师负责安排实训内容,常通过网络等途径来制作实训课件。一方面这样能够利用各种课外资源丰富实训教学,但是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实训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而实训指导手册等实训材料的编写仍处在摸索阶段,内容零散,需要在具体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进行完善整合。
另外,实训教师一般是由现有的专业课教师来负责担任,缺乏复合型的广度延展,缺少英语导游的实际经验,在涉及英语导游的实训教学上,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实训教学的目的不是理论课程的延续,而是要求学生对实际操作环节有个全面的掌握,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关行业从业经验,进行过具体的实践工作。调查显示,100%的学生不是希望讲师,也不是希望教授来承担实训课教师,而是希望行业专家来给予他们指导。我院旅游英语专业教师都属于中初级职称,而且年龄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梯队。
四、实训考核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
实训考核对教学起着检查、管理、导向和促进作用,是实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考核能对学生应用能力水平是否在实训中得到提高做出正确评估。但是通过本次实训课调查发现,实训考核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统一客观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过分单一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价值不高。实训考核标准往往由实训指导老师独立制定,缺乏参考标准,而考核形式往往更为简单,例如让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或进行一个简单测试,或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和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缺乏量化的标准无法对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行有效反馈,教师无法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和个体发展做出动态评价。旅游类实训的考核也尚未跟行业企业要求结合起来,无法达到与岗位要求同步的目的
五、校内实训条件尚不完善
目前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场所除了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英语视听技能训练和多媒体教学外,2009年还建成了餐饮实训室、酒店客房、前厅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投入使用,给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实训中心,其实践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认为课堂的实训无法满足他们的专业实践需求,他们希望能够进行关于服务礼仪、景点和旅行社的实地观摩和操作,而我院目前尚缺乏这类型的校内实训场所。
六、实践教学管理欠佳
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训与实习缺乏有效的管理,只有实训与实习的计划,并没定严格的实习实训管理条例和实习实训成绩评定细则。实践教学成了不受教师和学生重视的走过场而已。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学制为3年,前2年半是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最后半年为实习期,实习的书面材料只有一份实习鉴定表,没有实习指导手册和实习实训档案等系统的实训实习材料。实习中学校只安排班主任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沟通联络,没有安排专业教师来督导整个实习过程。
实训教学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专业教师和领导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完善,以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旅游人才。
一、调整教师的积极心态,用微笑、亲和力感染学生
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舞台,要想成功地完成一节课,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愉快乐观地对待自己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微笑,始终用快乐感染学生。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服务性行业,微笑是我们对学生入行的必要训练。而作为师长,在每一堂课中,更应该把这一点试行到底。当美丽的微笑扩散到学生们之间,学生自然会认为这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心。
二、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
(一)三维目标
一堂课的开始首先要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并且是非常清晰的,课程结束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课程的变化学生的活动基本在掌控中。
(二)主体地位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置这一理念。在《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过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讲解知识要点,当听到有的同学在讲解要点之前设置问题抛给大家再引出自己的内容自如讲解后,所有同学都给予掌声。我也非常有触动。“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学生走上台,让学生真正地动手去做,培养自信心。这份自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也来自于其他同学的掌声。
(三)创造性
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有效的教学。进行《旅游法规》的教学时,讲到旅游合同,内容枯燥,将旅行社条例和旅游合同两章整合,让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成立旅行社,并且制定自己的格式合同。学生经过去市内各大中旅行社考察、上网搜集资料和小组研究,每组都交了一份详细的学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抛掉讲义,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目中有学生
教师备课充分是完成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课堂上教师要看着学生的眼睛,同时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眼睛而不是低头看教案的头。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全部掌控于脑中,随时输出任何需要的内容,这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和每一位学生。看着学生讲课,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是确保知识能否顺利正确到达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置的提问,是否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要做到对一节课的整体把握,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效完成课堂教学。
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教学
程红兵老师说过,每节课要让学生大笑三次。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是适时活跃课堂气氛,不忘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退一进二的目的我们是可以采用的。学生在学习《旅游法规》时,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在讲到从事旅游行业需要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时,利用小组踩报纸、盲人摸象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凝聚力,甚至组织足球赛活跃学生运动神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现场抽奖、小奖品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在讲解案例时,我采用辩论赛和知识竞赛,让学生充分运用大脑,激起竞争,培养荣誉感。学生主体意志不断进步,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学相长。一堂有意义的课也许会令学生终生难忘,意义深远。
五、扩大教学范围环境,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并用
专业课程可以打破教室上课的常规教学模式,走出去、走远些,扩宽课程活动范围。如导游业务课程到景区授课,学生现场模拟导游员进行讲解,师生互换导游员领队和游客的角色。学生学习效果好,迅速进入旅游从业人员的角色。在实习前就具备了实践经验,很好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导游业务》中讲到语言技巧时,我带领学生到山海关博物馆进行考察,学生按小组用提前设计好的导游词进行讲解,回来总结成考察报告。学生动手动脑团结协作,高效完成了课程任务。
《餐饮服务与管理》或《菜点酒水》中酒水一章,学生自拟报告,到超市考察酒水种类和分类;《饭店服务与管理》课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制市场调查表,在校园里对教师和学生做现场调查。
六、整合课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宏观立体地把握课程,按照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多种教材研究并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将原有的《服务语言艺术》《演讲与口才》《形体训练》《公关》《服务礼仪》整合成一门《公关礼仪》专业训练课程,综合性强,实践与理论不脱节,学有所用。
将《餐厅服务与管理》《菜点酒水知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整合成一门服务课,利用教室、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场所进行学习,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酒店从业人员与酒店管理人员,将学习场所扩充到酒店、度假村、疗养院,让学生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避免书本与社会的脱节,当学生实习就业进入工作岗位中时能在重要岗位站稳脚跟,并成为管理层的后备力量。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迅速将一年来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并且及时发现不足,再回到学校通过课堂将欠缺的知识弥补。这种课堂——实训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轻松转变成职业旅游从业人员。
导游服务与管理方向,教师将《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导游基础》《旅游法规》《旅游地理》整合成《导游业务》课,分成三个模块实施。第一模块:基础知识掌握。第二模块:校内导游实训。第三模块:地方及周边景点现场导游教学。第一学期实行第一模块,学习旅游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对专业有整体概念,初步掌握旅游知识。第二学期实行第二模块,在实训室及校内让学生进行现场导游讲解,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素质结合运用。第三四学期实行第四模块,到景区参观踩点并逐渐现场模拟导游讲解。学生毕业后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完全吻合,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条件。
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用一个月时间进行岗前培训课程的实施,根据企业需求,实习就业前开设涉世之初需要具备素质的相关课程,如职场礼仪、面试技巧、企业文化、就业心理、技能实训加强等,效果显著,学生受益、企业认可。教师及时开发编写适合的校本教材,因材施教,因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安排。
关键词:育人模式 旅行社管理类 地方本科院校
一、概念界定
旅行社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培养的是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的厚功底、会管理、善应变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简称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1]
旅行社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理论与实务、旅行社产品与设计、旅游项目策划、导游英语口语、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等理论与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培养的是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
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是指熟谙旅行社业务的高素质多技能的应用型行业人才。它包括策划创意人才,提高业界品位的人才;熟练掌握组团、出团、带团、计划调度,订机票,办签证,发团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等出境游业务经理;熟悉基本流程,善于处理与旅游相关的问题,谙熟各国语言、货币、法律法规等,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优秀人才;旅行社产品设计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专门技术人才等等。
育人模式是指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员德、智、体、美、技等素质能力全方位培养与拓展的指导思想、原则、途径、机制、环节与措施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是通过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与实训来培养的。该类课程育人模式主要探讨的是“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是知识、能力、技能三位一体;二是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校园相关文化活动等育人方式的三位一体;三是课堂、实训室与旅行社培养平台的三位一体。即人才素质的三位一体,人才素质培养方式的三位一体和人才培养平台的三位一体。
该育人模式是指旅行社管理类课程育人模式。其要素及框架结构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培养原则、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平台(条件)、培养机制、培养环节、培养方法、培养措施、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等。[2]
通过构建旅行社管理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操训练的育人模式,使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学生全面接受知识、方法、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旅行社所需要的集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于一身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内容
1.培养目标
第一,知识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备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技能知识的课程及其理论体系。
第二,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行业岗位能力的能力体系;必须具备的专业政治敏锐能力、道德约束与提升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体系;比较全面熟练的多层面的职业能力体系。
第三,技能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须具备的行业与岗位服务与管理的技术操作运用的技能体系。
第四,构建现有课堂教学、实训、见习、实习等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
第五,构建现有旅行社人才诸条件、平台(教材、实训室、校园活动、基地体系等)体系的优化提质方案,以及联合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3]
2.培养内容
第一,国家、社会、旅行社业、游客对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素质能力的调查研究。
第二,旅行社管理类课程知识结构研究。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应用理论知识结构,技能知识结构等及其关系研究。
第三,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公共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及其关系研究。
第四,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学生技能培养研究。公共技能、职业技能,创新技能、创业技能等各自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第五,旅行社管理类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化研究;活动项目体系化研究;实训实习体系化研究;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实训实习实践体系一体化研究。
第六,育人过程中,教师教学育人能力提高研究,教学方法改进研究,教学手段更新研究;课堂、实训室、校园环境、企业、社会等平台资源一体化整合研究;教师、学生、企业行家、社会专家互动方式及互动体系研究;校内外资源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
第七,实践条件管理研究。导游模拟实训室建设研究,实训体系优化研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省导游培训示范基地质量建设研究。
第八,旅行社管理方向学生的考证认证、持证组织管理研究;就业创业研究。
三、培养方案
(一)总体方案
以主讲教师和旅行社培训指导教师为主,其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为辅的组织方式,边研究边试行的运作方式,主讲老师全面负责,教授指导,副教授、讲师分工负责的责任方式。
第一,实施优秀旅行社企业家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化、国际化的优秀旅行社管理人才。
第二,实施旅游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整合育人资源,推进联合办学、校企联姻,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构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培养体系,培养急需的旅行社专门人才。
(二)具体方案
第一,课程调研方案。一是前往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方法、手段、技巧等;二是前往本地及周边旅行社,了解最新旅行社人才需求的相关动态,拟订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学育人模式;三是收集、整理本专业已毕业学生就业创业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及育人模式;四是调研在校学生对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教学及实践要求等方面的意见;五是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使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二,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地方院校应立足于本地,服务于本地,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应加入本土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如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湘西土家族文化专题、侗族文化专题、白族文化专题、瑶族文化专题、苗族文化专题等)、湘西民间非物质文化(傩文化专题等)、自然地理文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等)等科目课程,以满足旅行社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需求。鼓励和激励本专业教师自行编写本专业学生适用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4]
第三,实行阶段性任务制育人模式。四学年四大阶段,每一阶段都将设制具体任务,具体实训活动,具体校园文化活动,具体旅行社见习、实习任务,具体社会考察、调查及研究任务,实行课程制、活动制、项目制、任务型育人模式。即第一阶段以调研为主,开展景区管理、本地民俗等调研,以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撰写进行考核,评定成绩;第二阶段以考证为主,即从业资格证(导游资格证、旅游景区管理员证、人力资源师证等)和学籍证;第三阶段以实训为主,主要是校内实训室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如导游服务中心、旅行社、景区景点等;第四阶段以实践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国家、省校级专业竞赛和各种文化活动,分专业方向进行顶岗实习,形成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类探索研究体系。
第五,改革教学育人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一是注重平时课程教学育人。二是加强实训、实习操作过程育人。三是注重考核育人,建立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育人模式。[5]
第六,模拟与实地双重实训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相对完备的实训场所――旅游管理实训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的张家界武陵源模拟沙盘及湖南主要景区景点的导游仿真模拟厅,充分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方案特色与创新
1.本方案的特色
第一,研究方向的针对性强。它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从课堂理论教学到校园活动训练,再到企业实践操作中高关联度这一难题而提出的,旨在有机衔接三者,破解其中难题。
第二,育人模式的操作性强。尤其一体多层面时空结构性互动模式极具特色,操作性强。该项目侧重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是应用性、操作性研究。
第三,理论设计的前瞻性强。实践有机结合为三位一体的人才规格体系,以及与之相应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等。既有研究的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操作的创新,及整体的前瞻性。
第四,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强。如旅行社业的职业政治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业务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等等。
2.本方案的创新
第一,将育人模式落实到课程和课程群层面。
第二,把专业方向育人课程化,课程育人层面化;将多层面育人、多方式育人、多平台育人一体化。
第三, 育人模式的新颖性。探索与构建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关联性育人模式,实现旅行社管理方向课程群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改变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单一方式方法,采取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模拟操作(实训室模拟操作与课程软件操作)、团队演练、验收成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系各种相关活动,如校园导游大赛、景点讲解比赛、旅行社线路产品设计大赛、导游技能汇演;注重学生实际演练,进入旅行社企业的三习实操(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使学生融入企业、进入社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管理、经营、操作中不断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和提高各项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等,既有特色,也具有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王文明.工商类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本质与规律.中国商界.2010,8:346-347
[2] 王淑贞,王文明.地方院校应用类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科技教育.2010,8:29-30
[3]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9:212-213
[4]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一三五”培养模式.全国商情.2010,7:81-82
[5]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研究.科学时代.2010,15:183-184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众多模式中,“2+1”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能有效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借助社会力量,促进“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三年教学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践。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能较好地实现校企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泰州师专旅游管理专业自2006年起实施“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学术型的人才,而是应用型的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好地面向市场进行应用和实践。因此学校应当以满足旅游行业应用需要为主旨,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标准化服务技能。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面向社会需求,重视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把握好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与技能课程、平台素质课程等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关系。严格进行课程结构比例设置,强化应用类课程的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对于内容有交叉或重复的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调整;在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前提下,接受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行业企业的合理化建议,作出相关课程的增删等调整。
3.任务驱动型课程改革的原则。在高职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强化实践课程比重,加强任务驱动型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校期间,为学生开设基础管理类课程等入门课程,培养学生一定的管理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实践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重头戏,结合岗位要求和标准,设置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一线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加强校内仿真实训操作训练,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依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合,取消与专业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专业性强且内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增设必须的技能性实践课程,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1.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核心平台课程设置核心理论课程和核心技能课两大模块,内容根据旅游行业职业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同时是教学和实训的中心内容。
核心理论模块:这类课程覆盖本专业对应旅游行业各职业岗位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等,教学上侧重于原理、方法的讲授。
核心技能模块: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如《导游服务技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行社外联计调操作实务》、《旅行社门市操作实务》、《海外领队实务》、《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重在专业基础技能,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第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2.职业指向平台课程。职业指向平台课程设置了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考证和就业方向三大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是指除了专业核心平台以外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例如将景点导游解说等技能纳入《演讲与口才》、《导游综合实训》等课程中。这是对核心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强化技能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操作经验。
职业资格考证模块:为落实“双证书”制度,设置本模块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模块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导游资格考试需要,开设《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江苏导游基础知识》、《泰州导游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根据饭店中级服务人员资格考证的需要,设置《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加强应试技巧训练,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模块:就业方向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立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方向,在第三、四学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对他们进行有重点的实践训练。此模块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在本模块下,通过课堂讲授、校内实训、旅游企业见习和实习交叉进行。根据旅游活动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可利用每年4-10月的旅游旺季安排学生校外实训,11月至次年的3月安排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活动。
3.公共基础平台+基本技能模块。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基础层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第三学期增开行业英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体育等课程以及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环节。其课程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同时也为学生获得必备的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提供课时保障。
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包括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英语写作和沟通、普通话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本模块面向基本技能考证,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二级乙等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等。
4.素养拓展平台。就业指导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旅游礼仪》、《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旅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针对旅游行业的特殊要求,注重学生个人形象和内在素质的提高,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
选修课模块,兼有理工类、艺体类的公共限定选修课,文化类、心理健康类、语言交流类等公共任意选修课程,另外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提高型的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如《旅游公共关系学》、《会展概论与实务》、《休闲学概论》、《乡村旅游概论》、《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日语》、《旅游韩语》等,为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搭建平台。
泰州师专旅游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体系特点是:各平台、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突出为职业岗位打造人才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围绕核心,环环相扣。在时间安排上,突出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利用一年一度的溱湖会船节暨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实行“旺进淡出”短期实训,穿行导服技能的阶段性实训和考核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适应旅游岗位需求。这种课程体系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体现出职业技能核心、实践操作能力和注重全面素养提高的高职课程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晓晶,俞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
[2]冯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3]张孝利,肖岁利.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6(1).
[4]汪永根.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7).
[5]何建军,文录凤,刘联党.实施“新洛桑”人才模式 探索顶岗实习运行机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6]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研究报告,2005.
[7]刘雨涛,胡秦葆.和谐就业视角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要想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有用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的东西,就必须抛弃大量无关的理论知识。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块分为以下几块:(一)基础理论模块,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部规定的一些公共必修课程,这一模块的选择遵循学生最急用和国家指定必修课程为主,如旅游法规、公文写作、普通话、英语口语和计算机操作等知识,削减了原来大量无关的理论知识。(二)专业技能模块,包括旅游活动组织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等,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一个模块,是学生成为合格导游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方面的技能主要通过仿真教学和顶岗实习获得。(三)专业素质模块,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当地风土人情,另外还开设一些艺术修养类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导游,以适应导游职业的“宽领域、厚基础”要求。(四)导游考试模块。这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实际量身定做的,甘肃导游资格考试涉及四门课程:笔试为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甘肃导游、导游业务与导游基础。面试为导游服务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开设这几门课,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以适应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双证书”制度。
二、实施多元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过程保障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确保培养质量。学院加大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一)选定合适的教材,优质教材的选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的教材状况是基础课教程普遍量多,但表现为低端、同质教材泛滥。而专业领域鲜有优质教材出现。因为受目前招生数量、师资队伍状况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学校只考虑使用量较大,可以满足出版社盈亏平衡的基础教程入手,结果造成基础教程过剩,专业教材稀缺的局面。为了保证学院的教材质量,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对学院教材的立项、编写、出版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学院规定专业课程有国编材的,先使用统编教材,没有统编教材的前提下再考虑本校教师开发的教材,这是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比较务实的做法。学院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实训教材、课堂案例等的收集整理上。(二)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每当提到改变教学方式,好多人立即想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甚至加以全盘否定,其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在没有现代化教学的条件下,课堂教学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倡导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多元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课程,选择不同教学方法:1.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需培养学生技能、教会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不必讲授理论知识,这种观点未免有些极端。的确,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但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样不能少。理论知识既是指导实践的准绳,也是学生将来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必要理论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授法足以完成,但在教师的选派上考虑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现在许多学校优秀教师上专业课,一般教师上基础课,结果基础没打好,专业知识也难消化。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再将课堂搬入导游模拟实训室,开展情景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强化过程,早在20世纪初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可。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案例教学法可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进而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法规》《导游业务》《地方导游》等课程的教学就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法。3.利用多媒体和影视教学进行辅助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优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自学,《旅游地理》和《客源国旅游概况》等课程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方法。4.采用新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是教学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和反馈教学成效的主要方式。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只考查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考核方式,建立起与能力培养相一致的考核方式,为了更加准确与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可推广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而由相关专家或学院组织的团队负责。具体考核形式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的考核方式。理论模块可以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也可采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主要表现为实际创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带团能力和处理特殊事件的能力。综合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就能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考核要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淡化理论知识的比重,体现职业性、技能性和适应性特征。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保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培养技能型导游人才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一要加强教师学历提升,二是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学历提升可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有计划、多途径、递进式地进行业务培训。倡导、支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硕士化工程,年轻教师只有拿到硕士学位才可以走上讲台;同时为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名人效应及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在省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设两项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其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双师”证书,为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师资保证。鼓励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到校企协作企业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教学案例、模拟教学素材;到有关旅游景点景区、旅行社、会展中心、酒店等从事实践业务,让教师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完善提高。在教师“走出去”的情况下,还要同时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将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请进课堂,现声说法,言传身教。高职院校与其开办或托管经营的旅游企业要互相配合(教师具有老师、企业经营者两重身份),共同完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保障。
四、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
关键词 导游基础知识 现场体验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F590-4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研究评述
1.1国内研究状况
1.1.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方法研究
体验式教学概念涉及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赵晓晖设置了模拟现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体验交流法、社会实践法,游戏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口教学法、学生讲课法体验式培训和教育方法等。
1.1.2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姜学法指出情境的设置要考虑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毛静娣强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姚晓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情景。王亮指出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体验缺失”,“徒有其表”的现象。张思明提出必须改变旧的评价方式。
1.1.3相应学科的体验式教学试探
张同乐等认为体验式教学代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赵远莲,江智霞等对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何琼等研究了专科护士体验式教学。王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
1.2国外研究状况
体验教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Knapp ,1994),并且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Kurt Hahn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促进了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杜威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重点关注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
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发表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强调亲身体验的学习原则和因材施教。1996,日本教育审议会发表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从培养“生存能力”的高度。2000年6月,法国教育部颁布了“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实施方案和在实践中全面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
总之,体验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在思想教育上应用较多。针对对文化类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涉足较少,且具体的现场体验环节研究很少,本课题旨在构建文化类课程的现场体验模型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课程在导游考试中的地位及新的导游考试方式要求走出课堂
2015年8月份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2016年导游考试进行改革,并对笔试科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政策法规”、 “导游业务”合并测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合并测试。新的考试方式提高了导游证考试中导游基础知识的比重,客观上要求对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
导游基础知识是笔试考试中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导游考证的通过率,而且作为知识储备,也影响面试讲解的效果和档次。本课题组成员多年导游考试面试的考评员经验发现,学生面试讲解中对基本文化类知识点缺乏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顺应课程的主要要求
本课程是本校旅游管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他外语专业全校公选课,选课人数较多。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考点多,记忆难度大;且涉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实训与课堂教学脱节。纯理论的讲授,以老师为主,忽略学生主体。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是少数院校的尝试,且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都是让学生参观,没有将课堂直接搬到现场,实训与课程教学脱节。这显然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目标不符,不利于培养对学生文化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符合导游工作的实际要求。
2.3现场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具体知识点的运用与认识中间有一个较大的距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章节中,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及应用,导游面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来讲解沈园。笔者曾经对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与现场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理解及运用效果进行跟踪,现场体验式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现场实地讲授,既避免单纯的景点讲授,又避免基本知识点的生搬硬套,提高讲解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类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4现场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讲解能力
本校学生为本科第二批,与第一批学生相比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传统的课堂讲授效果不是太理想,采用实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上是一个良好的试探,笔者曾经多次尝试同一内容两种不同授课方式,结果显示实地讲解方式效果明显。现场授课氛围更加有利于展开学生参与互动活动,有利于学生现场讲解能力的提高。
3基于体验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对策
绍兴当地多处旅游景点为我校正式的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为带学生到现场讲解、学生实践提供了方便。主要景区离学校距离近,交通便利,实施方便,大禹陵景区,香炉峰景区就在学校旁边,鲁迅故里,沈园也在市中区,约3公里里程,有直达公交车。绍兴地区旅游景点针对学生有专门的学生卡,可以多次游览景区,价格实惠。结合绍兴本地的主要旅游资源,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采用现场体验式教学,到实践教学基地及相关旅游景点进行现场讲解,采用教师现场授课、景点讲解员现场讲解与学生现场体验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录像、学生自己拍摄照片等方式有效地开展了教学活动。通过现场讲解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现场讲解中文化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提升讲解效果。以建立一个符合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师教学的现场体验模型。
3.1各个章节现场体验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园林章节到沈园讲解园林的基本构成,实地观察捕捉构景手法镜头。
中国古代建筑章节通过学校旁边的大禹陵景点的游览讲解,了解中国陵园的基本特点;通过鲁迅故里参观,对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进行讲解,了解古建筑群落的布局特点。
中国四大宗教章节课堂讲授与实地讲解结合,以香炉峰为实地讲解佛教点,了解佛教的基本的神及基本教义,掌握佛教殿堂的布局结构。
中国饮食文化章节可以实地参观著名的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亲自品尝一些特色菜及特色小吃,增强体验。
中国著名风物特产章节在讲解的基础上,现场了解绍兴传统的小吃,参观中国黄酒博物馆,现场讲解绍兴黄酒的生产流程,品尝绍兴黄酒,增加学生对传统风物特产的了解。
3.2分期实施基础上建立现场体验式教学模型
以一学期为例进行为期四轮的现场讲解,先两轮重点是对教师对现场授课的掌控上的提高,后两轮在之前两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在现场听课的互动参与提高。通过多轮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What 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EB/0L].Feb.23,2004.
[3] Creating experience Value in tourism[M].CAB International,2014.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urism; vocat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17-03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较2015年同比增长11%;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面临日益增长的游客,导游队伍也在持续壮大,根据刚刚考完的2016年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统计,全国有15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导游已成为热门职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向往。然而,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名片和国家形象代言人的导游,由于近几年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其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急剧下降,冷静反思,除了与导游入行门槛低,导游队伍参差不齐有关外,更与当前的教育培养有关,致使其在职?I技能和职业素养上呈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第一,语言技能不足,转行现象严重。随着近年来入、出境游客的增加,小语种导游人才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如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缅甸语,还有韩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为市场已经饱和的普通话导游,市场竞争力差,以致学生就业后转行现象严重。第二,专项技能匮乏,游客安全缺乏保障。旅游是导游引导游客发现美、享受美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更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发生,这就要求导游除了能说会道在讲解上下功夫之外,更要在卫生急救、攀岩、漂流、自驾安全等专项技能上接受专业培训。但当前的高职旅游教育中,这类培训寥寥无几,仅有的卫生急救知识在《导游业务》课程中也是一带而过,更谈不上动手操作,所以学生一旦就业遇到此类状况总会显得不知所措,职业信心遭受严重打击。第三,利欲熏心,强迫购物,缺乏责任心。近几年,网络上不乏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甚至打骂、持刀威胁游客的报道,在带团过程中由于游客数量少,在游客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转让旅游团,职业素养低下,职业道德丧失,旅游市场管理混乱,严重伤害了游客的旅游热情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导游业务》教材中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较少,且抽象化,不仅没有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编写教材者在这块也是一带而过,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应从更新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上着手。
2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导游业务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有利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与方法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共分三步骤进行,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关的资料、文献得出初选指标;其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确定指标重要性;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即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2.2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文献初选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整理,形成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初筛指标,初步构建导游职业技能指标内容由带团技能、语言技能、专项技能、认知技能[1]四部分构成,导游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形象[2]四部分组成,初步形成了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初选指标(详见表1)。
2.2.2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确定指标重要性
我们对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各要素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法门寺、西安中旅三家旅游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并随机对景区的游客、一线导游实施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的分析、总结,经SPSS20.0和EXCEL统计分析,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名。
从表2的综合排序中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二位的是职业道德和是职业形象,第三、四分别是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排在第五、六、七、八分别为职业技能中的语言技能、带团技能、专项技能、认知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需求中职业素养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3 导游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优化措施
3.1 注重德育教育[3],强化职业形象
当前,高职教育在注重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外,更要在校园里、校园外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教师应结合系部加大对校内外典型模范的宣传力度,树立追赶超越,争当校园道德模范的风气,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爱旅游事业的高尚情怀。良好的职业形象能拉近游客距离,让客人感觉亲切,进一步激发强烈的旅游意愿[3]。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十二字方针,即 “重心灵、强仪表、活语言、优气质”。重心灵,即注重内在美,心灵美,在校园内外实现热情友好,互帮互助,以善良和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强仪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自然优美;活语言,即灵活的语言,在课堂内外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养成说话准确精炼,言调悦耳,热情幽默,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优气质,即注重培养自身气质,与游客交流时应表现出对客人真诚的关怀和对导游服务的诚意与信心。
3.2 培养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
职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导游职业氛围的营造开始[4],首先从对学生的称谓、上课开始语、下课结束语以及学生服饰和礼仪、礼貌入手;其次,重视课堂教具的应用,如课堂上运用导游旗、导游证、扩音器,签单、景区门票展现一个完整的全陪、地陪导游环节;最后,建立班级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个性化导游词创作,导游之星、礼仪之星评选,旅游服务故事会,旅游安全月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行为规范上,要求学生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同时在模拟操作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如接团前的准备工作、认找旅游团、欢迎词、参观游览、用餐、购物、送团等,对学生的发型、服饰、妆容、手势、表情、话筒使用上制定标准规范,并要求学生认真执行,从细节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3 提高语言技能和带团技能
俗话说“祖国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导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旅游满意度[5],因此加大对语言的训练习尤其是导游语言的训练至关重要。首先,开设专门的导游语言课程,而不仅仅是作为导游实务里面的一个章节出现,多听、多看、多模仿,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天赋。其次,增加实训和实践课时,针对导游带团中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应变技能、组织协调技能及危机处理技能进行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
3.4 学习专项技能,升华认知技能
随着游客需求的多样化,自主性、超越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如登山、攀岩、漂流、滑雪等,进而对导游专项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⒆ㄏ罴寄芊指畛扇舾筛龅ピ?和模块,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自我需求来选择自主学习,并将考查成绩纳入到学期总成绩当中,同时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思考,实现自我认知的提高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