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钢筋工种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联合教学;钢筋放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1.钢筋放样课程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受普通高校扩招影响,职业院校招来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面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必先深化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简称"平法")已是当今施工、预算、监理等单位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的依据,更是建筑类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工作的基础。看懂平法表示的施工图是基础,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放样,将图纸转化成建筑实物,是建筑类技术人员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对本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能看懂施工图纸但是不知道怎么钢筋放样的学生占相当数量。通过个人访谈、专家座谈、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研等多种方式,并对多个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和咨询,根据职业岗位及其任职要求提炼出一些相铺的课程,为使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在平法放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广泛采用与其他课程联合教学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2.联合教学方法的思路与方法
以梁钢筋放样为模块情景,以真实的工程构件案例为主线,贯穿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中应突出“必须、够用、实用”原则。通过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筋工种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结构设计说明、技术要求等文字资料的能力,根据图纸要求使用标准图集和选用构件结点的能力,钢筋放样的能力,熟练应用机械设备制作钢筋的能力,钢筋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质量隐患的能力。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检验标准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熟悉质量验收允许偏差的范围。
第一步:搜集相关素材。根据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目标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图纸、标准图集、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二步:布置实训任务。参照职业岗位任职基本素质相适应的要求,讲解每周教学计划安排,让学生对每周做什么都有相应的准备。
第三步:钢筋放样领学。指导学生阅读图纸及查阅工具书,要求学生对同直径钢筋进行多方案组合,综合考虑,对短料用途处做到心中有数,最终由各个小组合作完成钢筋放样阶段任务。放样过程中各个小组主要以讨论方式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只负责个别答疑。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框架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长度计算公式=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净跨长由图纸中标注可以直接计算,对于支座锚固长度在计算时,首先需要根据受力钢筋类别、钢筋直径、结构的抗震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出基本锚固长度LabE,用LabE与构件能容许长度(hc-保护层)进行对比,来确定选择直锚固或弯曲锚固。当构件能容许长度≥基本锚固长度时,锚固方式选择直锚固,取值Max(LabE ,0.5hc+5d);若构件能容许长度
第四步:钢筋制作。各个小组带着各自下料单去厂库领钢筋,在领取原料的过程中, 各个小组应以节约成本为原则合理规划领取原料的数量。
钢筋加工过程中应该在实训室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截断时对某一种钢筋的下料尺寸有多种,下料时应先截长料,充分利用剩余钢筋,尽量减少废料,不能受下料单先后顺序制约。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工前要检查,钢筋表面要洁净,无损伤、油污、铁锈,钢筋表面有陈锈的盘条钢筋,通过调直机进行除锈,较粗的钢筋采用除锈机进行除锈。
2.统计下料单上的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断料,先断长料,后断断料,尽量减少短头。
3.对直径在12L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成型,操作前应熟悉弯曲机的性能,弯曲时要根据钢筋的粗细和所要求的圆弧弯曲直径正确选择轴套。
4.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的要求,Ⅰ级钢筋末端要做180?的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为所弯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要做的90度弯钩的,其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d的4倍。5.钢筋的末端做135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最终完成的成品应保证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按类码放整齐。
第五步:钢筋绑扎。与施工现场岗位工人施工环境要求相同,钢筋绑扎主要用到的机具有:钢筋钩子、小撬棍、绑扎架、粉笔,各个小组按工序绑扎钢筋。绑扎前应该充分熟悉图纸,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然后在实训室地板上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梁与柱的外皮尺寸线。
对于梁的纵向受力筋,由于条件的限制,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设计无规定时严格按规范执行。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箍筋时,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L,箍筋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为10d。钢筋绑扎之后,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齐全,并将构件内杂物清理干净,严禁踩踏。
第六步:钢筋验收。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根据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评分表,评定实训成绩。在验收过程中要求小组自己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答辩,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与探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成绩的情况补充讲解并提问,根据操作的内容考核与各小组所遇到疑问相关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支座锚固长度具体的含义及如何正确选择锚固方式?构件中不同部位钢筋所起到的作用与长度的关系?理论方法计算出的长度为何在实际中无法安装上去?钢筋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对于拉伸长度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在这个环节中气氛活跃,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经过讨论式的提问,分享成果的同时真正收获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步:实训成果评定
依据图纸内容,根据钢筋验收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构件绑扎完善成型;要求提供作业构件的钢筋下料表格,认真填写配料单;对于验收环节中的现场理论考核内容,以实训报告形式上交。填写小组对其他各组的质量验收评价表;总结个人在实训中的收获,要求2000字以上。
3.联合教学方法应用的体会和反思
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了解。完全按理论方法计算出来的下料单,为什么会存在无法绑扎上去的现象?主要就在于对于学生对于施工环境的忽略,相比简单的看图放样,更加重要的是在满足验收规范的前提下正确的去调整下料长度,为施工提供方便。钢筋验收过程中的各个检验点,其实就是我们在钢筋放样与绑扎中应该特别考虑及满足的要点,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经过验收环节后才真正理解钢筋放样。
4.结语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构件多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平法知识的重点,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职院校应以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围绕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培训这一主线构件课程体系,例如将钢筋放样与广联达软件联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看清各个钢筋的位置及长度,结合平法图集学习,有效避免施工现场的风险;将钢筋放样与结构力学联合教学,通过各类梁构件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构件内各种受力钢筋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达到职业标准与实训目标对接,工作场景与实训场景对接,工作任务与实训内容对接,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用工要求。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按照坚持“三结合”,落实“六到位”,实现“三合一”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贴近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工学结合强校之路。
一、“三结合”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实践与创新的前提
1.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落实上。教学计划是前提,实施过程是根本,就业与社会评价是检验的标志。多年来,学院坚持与企业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每年修订一次专业教学计划。一是确保“刚性”指标。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而旅游、酒店管理等技能性强的专业实践训练的课时达到了70%左右;每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二是强化对“软性”指标的监控。加强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进特色教材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模拟性、虚拟性和生产性。食品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面包、酸奶、果酒生产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模拟钢筋工、模板工等10多个工种的工作全工程,测绘专业实训室拥有30多台目前施工企业使用的先进的测量仪器,有效保证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需要。
2.教师传授与师傅指导相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可以说是“师徒制”的迁延与发展。首先,在学校要保证专业教师成为“师傅”,即“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标准是刚性化的,即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80%以上,而途径是多样化的。一是从制度上保证。学院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有半年生产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专业教师每年要下基层实践锻炼2周以上,在职称评定中也有具体要求。二是从时间上保证。每年两个假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到对口单位去接受锻炼,仅2007年暑假全院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达到360多人次,累计8300多天。三是从经费上保证。其次,工学结合模式在实习企业首先要保证“师傅”成为专业指导教师。要优先选择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经验,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耐心细致工作作风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学其技、敬其德、效其业、做其人。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短腿”,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学生敬业奉献、刻苦耐劳等精神的缺失均与此有关。所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企业文化理念,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奉献和吃苦精神、创新与改革意识、社交与协作共事能力的培养,树立团队精神,缩短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适应期。
二、“六到位”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运行与实施的必然要求
1.认识到位。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完成实训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等层面上。所以,要求学校领导要把它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系部业务领导要把它放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认识;学生管理部门要把它放在代表学生、家长、学校多方利益,促进就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企业)要把它放在依靠人才提高效益,依靠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依靠人才实现小康与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形成全员参与、多方互动,齐抓共管,协作共赢的良好格局。
2.计划到位。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要以详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为抓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的完成。一般形式有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订单培养等,要结合专业特色选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如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采取的是工学交替的模式;食品加工、工程测量等专业采取的是生产性实训的方式;畜牧兽医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办了“伟嘉班”,经济管理专业开办了“万汇班”、“吉鲁班”等,属于订单培养模式;全院48个高职专业均实施了顶岗实习模式,仅今年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达到2880人,涉及企业600多家,遍布全国19个省(市),学院精心挑选指导教师,认真选择实习单位,严格跟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指导到位。对工学结合的每一个环节,企业要全程参与,学校要跟踪负责,要纳入到学校管理的有效视线范围,学院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师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思想素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要逐条落实,确保指导不留空白。
4.任务到位。明确工学结合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按照实训科目,分解内容与要求,做到人人有任务,件件有落实。如学院经贸系在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采取“统一联系、集中实习”和“自主联系、分散实习”两种形式,把校企合作完成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企业培训、就业等任务带下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考核到位。改革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考核办法,制定工学结合模式指导下的考核新机制,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考核的模式,重构考核框架,重设考核命题,重布考核现场,使学校教育的最后环节富有新意,富有创新,更贴实际。
6.总结到位。认真召开工学结合总结会,从企业、学校、学生、师傅、工种、岗位、专业等不同层面去回顾、反思、总结、提高。谈问题、找缺陷、挖根源、寻对策,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三合一”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追求的理念与目标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三合一”。即教、学、做的相互融通。学生学有所长,学校教有所得,企业增添活力。
1.学校受益。通过工学结合,学校有效利用了社会优质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企业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真实的工作氛围,配备了高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融入企业文化的真实场景。学校构建了校企合作的网络和共建平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就业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启动了由100多个县和1000多个企业组成的“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使学院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校企合作有了新突破,示范建设有了新亮点,人才培养有了新特色。
2.企业得利。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训练、顶岗实习,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提供了较为低廉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与信息,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学生欢迎。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实施,提高了技能,缩短了上岗适应期,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奉献精神,锻炼了团队精神与协作共事能力,获得了就业的试岗机会,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学院经贸系三个专业443名学生参加了顶岗实习,有60%以上学生在结束时与企业签定了就业协议。旅游管理专业2007届顶岗实习学生中,有13人实习期间月收入在3000-4000元;21人达到2000-3000元;60%的学生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四、完善与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1.教学计划是蓝本。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创新,从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入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科学合理构建工学结合的实施方案,确保该制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2.优选教师是前提。按照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原则,选择学校工学结合带队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目前在各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课时多、任务重、出不去等问题,一般由学生管理干部带队,这样只能停留在管理学生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具体实训科目的指导。在企业也存在抽不出高水平指导教师的问题,容易使实践教学环节走过程,走形式。
3.确定基地是软肋。目前,各企业普遍存在不愿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等现象,使学校选点成为困难。大多理由是生产任务重、工作节奏强、安全问题、报酬问题等,根本原因还是对工学结合认识不到位,或者是企业没有尝到甜头。所以,笔者认为:一是要在初期阶段实施有效的行政干预。如澳大利亚政府设有国家局,专门统筹协调教育与企业两个部门。二是要给企业一定的利益引导。如可按接收学生数减免部分税收。三是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如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半工半读制度等。四是实施示范带动。可按专业设立国家工学结合示范基地,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辐射带动一批示范点建设。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总而言之,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确保学生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职业能力的涵义,认识到将其当作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学生,并针对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大纲、编写课程教材,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是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3SEW-Y-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天
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中心学校旧寨小学二年级 陈桧霞
今天,阳光灿烂,我坐着公交车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