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性公共事件

第1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论文摘要:公益广告是传播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的广告传播活动。公益广告倡导合理的伦理秩序,明确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同时公益广告事业从实际着手,提升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转为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实现从潜在消费群体向忠实消费群体的转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企业公益广告对杜会道德构建方面的作用

    公益广告能够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在此作用下公益广告传播的信息能满足公众精神道德方面的需求,如:满足公众“渴望高尚,追求高尚”的求善的需求。能够倡导合理社会规范。公益广告为人们提供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并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最终起到促进人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个体道德发展和社会文明协调的双赢结果。

    公益广告对社会现实既是反映也是“塑造”和“建构”。对个体来说,公益广告的道德建构指向公众的道德素质。对社会而言,公益广告道德建构的使命的实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道德现状理性批判的基础上的。公益广告以其敏锐的眼光深刻地把握了时展的现状,走到时展的前列,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方式做出旗帜鲜明的指引,成为公众道德规范的“引路人”。

2.突发公共事件中企业公益广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1突发公共事件中企业公益广告的直接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益广告使企业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巩固自己的品牌形象作为传播者的企业—追求制胜的传播效果,获取市场和信誉是在市场竞争中的最终目的。但是恰恰在商业广告愈演愈烈的今天,一般的广告形式已经无法打动受众,铺天盖地r.质量参差不齐的商业广告使他们加强了心理防卫,绷紧了感情抵触之弦,其可信度打折,信息的到达率缩水。相比之下,公益广告则具有相当的诚信度。由于其信息传达的方式灵活,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即便没有直接受益,但主观上仍会感受企业对大众和社会的关注,从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对其品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从而加深对品牌的认识和记忆,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提高品牌美誉度,建立顾客忠诚度。

    5.12汉川8级大地震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特大损失。作为此次贩灾的媒体先锋,电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据中国最大的媒介及市场研究公司ctr市场研究对地震前后全国电视媒体的两周广告全天候监测对比显示,震后电视媒体商业广告总花费减少37% ,减少近99亿人民币;而公益广告投放费用大幅增长92%,增长了6.7亿人民币;即整体广告总投放减少33%,共计减少92.2亿人民币。电视媒体为改善贩灾节目播出环境及受众的情感需求快速地调整了广告经营策略。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电视媒体特别是央视和卫视出于贩灾节目播出需要,以及国家传媒气氛的调整,广告播出量有明显的下降。其中省级卫视反应最为积极,缩减了47%的广告播出,而公益广告增幅却高达182%,省级地面频道也紧随卫视,虽然整体广告未明显下降,但将原广告转换成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也增幅超过一倍。在节目编排上,各电视媒体也及时做出调整,仅在5月12日至5月18日全国各级电视台就共计播出1397小时的抗震救灾直播节目;据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统计,在此期间共有10.15亿观众通过各级电视台的直播节目第一时间了解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和收视之最。

    ctr市场研究对同期全国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监测显示,央视一套在公益广告播出资源价值方面最高。广东、重庆、天津等地区地面频道播出的公益广告时长最长。在企业公益广告方面,金融行业及药品行业在贩灾公益广告的推出上表现突出。

    在重大灾情出现后,企业为何热衷于公益广告的投人?因为其中有价值,有商业广告不可替代和比拟的价值。价值所在:树立企业社会形象,传递品牌使命公益广告的价值在于其内容中的文化引导、价值观引导为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提供平台。

2.2突发公共.件中企业公益广告的间接作用

    在公益广告影响下作为受者的大众一一投射注意力,发放赞誉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转为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实现从潜在消费群体向忠实消费群体的转变。总之,好的商业广告让企业赚到钱,而公益广告不但可以让企业赚到钱,更可以赚到名,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热衷公益事业文化内涵。地震发生后,伊利集团第一个启动企业应急预案,成为第一个将救灾物资送达灾区一线的企业。上海通用别克汽车发起“别克关怀,橙丝带行动”,呼吁别克车主(以及非别克车主)在自己的爱车上挂上黄丝带。并在网站和报纸上公益广告,倡导大家用实际行动,让爱传递。

    对于在地震中表现突出的的国内企业,公众甚至很快在网上和手机短信中自发传播他们的品牌,并鼓励大家消费这些品牌,“喝王老吉,存钱到工商,手机还是用移动,牛奶还是选伊利……”这种变向的百姓的口头广告使企业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巩固自己的品牌形象。

    ctr市场研究调查显示,有高达97%的民众认为企业进行的爱心援助行动表现了企业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有87.6%的民众表示企业的爱心援助行动会增加对企业的好度,并表示这些企业非常令人感动,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表示购买同类产品时会优先考虑这些企业的产品。可以看出,捐赠企业的爱心、社会责任感动着民众,已经开始得到民众在认知和好威卜的回报.夫夹的市场回报同样是可以期待的。但同时也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这些企业有钱,应该捐款;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认为企业捐款是好事,但其中也有做秀的成分(如图2所示)

    大面积、长时间的受众关注为大众媒体赢得强大的传播优势。在特殊的受众心理条件下以及高频率的媒介接触中,人们更容易记住媒体平台上那些真诚、感人的公益广告,记住广告的主人—企业,从而为企业实现树立品牌、扩大知名度的目的,同时也给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收益。

第2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每次遇到大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兴奋感,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新闻报道对于这方面的反应还是比较慢的话,现在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随着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如今媒体的报道也更加全面和及时。

所谓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现实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它往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并造成生命、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大致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形。前者主要涉及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等各类天灾,后者则主要涉及战争、烧、恐怖活动等各类人祸。也有的两种情形兼备,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如矿难、瘟疫等。从历史上看,一场损失惨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更适合归因于“天灾加人祸”。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日常活动特别是预先安排的所谓“仪式性”活动的基本特点,在于它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具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或灾难,常常造成重大甚至持久的不幸,因而备受公众关注。 在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也常被称为“突发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具有巨大破坏性。

事件信息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无法预知或者无法准确预知,使事件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的特征。同样,因事件而产生的事件信息,也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四川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在一瞬间突然发生,导致与地震灾难有关的新闻信息突然以爆炸性的方式产生和急剧膨胀,迅速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事件信息的海量性。公共危机事件因为牵涉到的人员面广、影响面大,所以信息量非常巨大。比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包括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指示、受灾群众应对灾害的努力、世界各国的友好援助、众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等,大量的新闻信息从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全世界的媒体辟出重要版面或时段等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都几乎集中了全部报道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新闻报道中。

事件信息传播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越在事件的早期越明显。公共危机事件对既有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形成较大冲击,对既有的传播秩序也形成一定冲击。

事件信息受众的广泛性。在信息倾向于过剩的今天,即使综合性媒体,它的不同内容板块总是拥有不同的忠实受众群。比如,综合类报纸的时政、体育、文化、财经等板块的读者一般有比较固定的群体。但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受众,超越了平时的喜好,基本上覆盖了所有能够接触到信息的受众。媒体要充分发挥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适应此类事件独特的传播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尽力避免突发事件演化为危机,当危机不可避免时处理好信息的主动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动权。

公共危机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理所当然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职责。大众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核心职责,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提高整个社会的应对效率,推动社会从受到强烈冲击的非常态进入健康的常态。媒体之所以能够担当这一职责,是因为它具有“传播”的力量。具体地讲,媒体通过对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够在公共危机事件实现以下重要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对危机事件的应对。

一、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信息透明是谣言最强的克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越是试图将信息的传播控制在自己认为有利的狭小的渠道内,谣言的传播就越发获得了堂堂正正的理由。民众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这些狭窄渠道里传播出来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进而怀疑这些有限的信息是否基于某种特殊目的才被传播和放大的。这时候,谣言就能趁虚而入,填补他们心目中大片打着问号的真空地带。因此,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做到全面、及时、准确,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及时性是危机处理的第一位原则。政府在开展危机公关时,必须在事件发生以后立即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介入事件,以最快的时间赶往事件现场并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措施,及时控制事件发展的态势。危机信息的公布应随着事件进程展开,不能在全部事实查清后再统一公布,否则只能造成政府危机公关的被动。

当然,重视时效性不等于盲目抢发,迅速报道必须是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就马上报道而没有进行核实,即使在较快的时间内报道了突发事件的新闻,不仅会使新闻的媒体失去公信力,还有可能误导视听,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重视并学会使用新媒体,先声夺人,掌握舆论主动权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学会与新媒体打交道,重视手机和互联网的运用,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政府应该首先利用网络在第一时间信息,抢在谣言发生之前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接收者,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舆论主动权;然后发挥网络优势,坚持连续报道原则,不断跟进,保持权威信息地位。

三、实现媒体融合,强化传播效果

第3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6604(2012)00—0071—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它的突发性、意外性和群体性等多重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健康与社会秩序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虽然从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明显加快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步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然而,我国的卫生机构,尤其是广大乡镇卫生院所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构建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完善现有的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我国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现状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可以划分为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系统。其中,结构体系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所涉及的包括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四大系统的处理机制。而功能体系则是对应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周期性波动(潜伏、爆发、蔓延、稳定、下降、回复)而进行的指向不同阶段的举措,主要包括预防、反应、扩散、恢复和总结等五方面内容。功能体系是结构体系重要的外显性表征。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实施中能够实现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2004年1月,卫生部正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有70.3%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这为我国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反应和评估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我国广大乡镇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组织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经费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识别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低下,报告意识淡漠,易造成监测盲区和空白点,这与建设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目标存在明显差距。

公共管理学指出,组织协调是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其中,水平协调是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益相关的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以明确相互间的边界;二是成立机构间委员之类的组织进行协调,推动在共同参与的领域的合作。

Ouarantelli认为,危机管理需要一个富有弹性的、适应性很强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种危机所需。应急组织协调机构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保障。2004年3月,卫生部专门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然而,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仅有3.3%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也相应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这对于广大的乡镇卫生院而言,组织动员的辐射力度十分有限,普遍存在反应速度慢、指挥协调乏力等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的危机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条块分割”模式,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专业救灾队伍发挥其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种难以克服的局限,那就是部门间责任与权力的不对称关系导致了各个危机管理部门之间“界面关系”的模糊,其结果往往是各自为政,难以协调,这无疑不利于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二、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差,应急能力薄弱。受体制机制、地理环境、经营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活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差,应急能力薄弱。尤其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以及市场经营模式的挑战,乡镇卫生院只有及时转变观念,针对自身发展瓶颈,盘活现有资源,提高治理水平,改变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

乡镇卫生院缺乏对高素质适宜人才的吸引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是长期以来制约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乡镇卫生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阵地,除了必须对在岗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之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卫生院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吸引和稳定专业人才,优化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

乡镇卫生院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其应急能力的发挥。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在我国卫生工作中地位不高,再加上部分地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长期忽视,造成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为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乡镇卫生院将主要精力转到有偿服务与创收上,制衡了对公共卫生等工作的投入,恶化了乡镇卫生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发挥。

三、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构建思路

第4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山东省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进行基于GIS的大型公共建筑突发事件可视化研究,可以模拟优化突发事件实时动态蔓延过程,优化各种突发事件条件下应急疏散策略,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准确、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火灾蔓延;查询定位;救援路径选择

0 引言

大型公共建筑疏散模拟及救援调度研究涉及大量的空间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实现空间信息及其他各类信息的有效管理,并能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和计算。因此,构建基于GIS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急疏散救援决策模型,可以模拟优化各种突发事件条件下最优应急疏散策略及救援策略,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某市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于GIS的疏散区域数据实时采集与可视化、空间查询分析、火灾蔓延分析、最优路径选择等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某市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为例,设计和建立了应急救援疏散数据库,拓扑该市道路网,设计该市大型建筑应急疏散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实现操作的各种辅助功能,最后详细论述了如何实现上述几项关键技术。

1 火灾蔓延分析模型

大空间建筑物,是指那内部空间大的建筑物,如大型仓库、大型商场、展览场馆、会议中心、娱乐中心以及高层建筑的中庭等。由于大空间建筑本身的这些结构和使用功能上的特殊性,使得大空间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火灾损失较一般建筑物火灾更为严重;(2)火灾发生原因难以防控,发生后扑救难度大;(3)烟气对人群的危害更为突出。

在建筑火灾中,烟气是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对于大空间建筑,烟气危害性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大空间建筑存在很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没有任何阻挡物,烟气很容易发展,并迅速蔓延到建筑的其它部分,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研究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的烟气运动及着火区域的蔓延对于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火灾烟气中危害性气体在狭长通道内沿着水平方向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在较远距离的位置是上下两层分布,而在较近的位置则不然。这揭示了一个新的特点,即针对狭长通道的火灾烟气传播研究,应该根据距离火源远近的不同选择合适而高效的模型,在较近位置可用场模型或者t2模型,而在较远位置可用两层区域模型。火灾时产生的烟气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为CO(一氧化碳)等烟气中毒,缺氧窒息等。由于在火灾区域远距离上下两层之间危害性气体浓度在模拟过程中差别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上层烟气主要受热作用影响而下层烟气则主要取决于浓度扩散作用。危害性气体的浓度随高度呈现明显的阶梯变化,CO和CO 浓度在远距离处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浓度有些甚至高于火源近处的浓度。这也是火灾中很多遇难者死于远离火源位置的原因。

火灾热释放速率曲线的确定是火灾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通常称这种研究为设定火灾。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三种模型:初期增长模型、全过程模型、多件物品的热释放速率叠加模型。

火灾增长模型在计算上具有简便的优势,目前一般用下面的二次方程描述:

综合大量试验的结果现在一般将其分为慢速、中速、快速、超快速等四种类型,各类火灾增长的火灾增长系数依次为0.002931、0.01127、0.04689、0.1878,如图1所示。

一种常用的方式就是将按照火灾的发展过程将热释放速率曲线分为三段:初期增长阶段采用t2模型描述,在充分发展阶段认为热释放速率维持不变,在减弱阶段则按线性减弱处理,模型简图见图2所示。

城市中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烟囱效应,极大地加快了火势的纵向蔓延速度。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一是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疏散通道和各种井道;二是建筑物外墙上的窗户和玻璃幕墙;三是建筑内部的共享空间,比如天井、疏散通道等;四是通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风道、管道及其保温材料;五是建筑内部的走廊等公共场所;六是变形缝和施工中预留的孔洞;七是电气线路等。试验证明,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而产生的烟气,在水平方向扩散速度为0.3m/s,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的作用,热对流而产生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5-3m/s,烟气沿楼梯间等竖向管井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m/s。烟气的蔓延速度是火的5倍以上,其能量是火的5-6倍。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路径。火灾的发生发展与湿度、风、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在选择火灾蔓延分析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现场获取的资料,构建一个更合理、更合乎实际的模型,为疏散策略的实施提供好的条件。

2 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

2.1 关键技术

GIS可以方便地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管理、输出等,并具有区域分析、多种要素分析和动态监测的能力。与一般的数据库不同,GIS不仅可以高效地处理空间数据,而且还可以管理有拓扑结构的图形数据,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特别适用于建立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即可充分发挥GIS所特有的功能,实时地跟踪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付诸开展灾害应急和恢复工作。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系统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采集与编辑、空间数据管理、制图功能、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及地形分析功能等。

2.2 可视化的实现

本节将通过示例详细介绍可视化实现及本设计的其他关键技术:查询技术、火灾区域蔓延分析和救援最优路径规划。

2.2.1 查询技术

在系统功能面板上点击“查询-查询火灾点”,如图3所示,电子地图上会显示火灾发生点,用闪烁显示。点击“查询-查询视区”,查看火灾点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

查询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基本属性信息查询;第二,SQL查询;第三,模糊查询。实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1)基本属性信息查询实现

在系统功能面板上点击“查询-基本属性信息查询”按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点击对象查看对象属性信息。如图5所示,属性表显示选中区域为建筑的基本信息(包括火灾发生概率和烟雾浓度)。

(2)SQL查询技术实现

SQL查询主要功能是根据对象的某一属性字段查询其一类符合条件的实现方法。查询烟雾浓度的窗体如图6所示。此查询结果如图7所示。

符合查询条件(烟雾浓度大于1的居民区)的查询结果在axSuperGridView1中显示,右端的字段“烟雾浓度”显示了居民区内对应的火灾发生概率和其他属性值。

(3)模糊查询技术实现

模糊查询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模糊命令,对符合查询条件的对象加以显示。

2.2.2 火灾区域蔓延分析

火灾区域蔓延分析主要是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对着火区域生成多重缓冲区,形成火灾区域的影响域。

实时模拟:首先确认火灾发生时间,然后根据火灾区域的燃烧级别选择不同的增长速率(慢速0.002931、中速0.01127、快速0.04689、超快速0.1878),依据现有的资料和数据适当选择空气湿度、外界风速和风向,最后生成一个模拟图,判断和分析着火区域的影响区域,确定着火区域的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烟雾区(其中黑色范围内为重伤区),进而为内部的逃生人员确定合理的逃跑路径,并实时通知馆内人员选择入口采取营救措施。

影响火灾区域蔓延的若干因子有火灾已发生时间,火灾的增长速度,空气湿度,风速和风向,如图8所示。确定着火区域后,依次选择各因子,选择实时模拟,如图9所示。

在图9中,右侧为火灾蔓延因子控制区,地图下方显示各蔓延区域的详细信息。

生成的蔓延区域分为三级: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其中处于黑色环内区域为死亡区,最外层为轻伤区,中间为重伤区。宾馆内烟雾的扩散速度大于馆内人员的逃生速度,所以烟雾区弥漫于整个走廊中,甚至整个楼层都会感觉到烟雾的存在。此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如隔离着火区,疏散重伤区和轻伤区,紧急搜救死亡区,制定并实时通知馆内人员的最佳逃跑路径。

通过比较两个图(图9和图10),明显看出各个蔓延区域都扩大,尤其是死亡区扩大,附近的出口需关闭,应及时调整疏散路径并实时通知馆内人员。

自动模拟:选择自动模拟后,选择时间间隔,进入自动模拟状态。然后等待模拟图像的变化。如图11显示选择自动模拟后的按钮状态。自动模拟图过程图,如图12所示。

2.2.3 救援最优路径规划实现

在这里用到SuperMap Objects提供的TrackingLayer对象,该对象隶属SuperMap 库,不可创建,具有如下特性:跟踪层位于地图的最上层,可用于同时显示点、线、面、文本等几何对象。

在电子地图上用圆域选择一定范围内(如1000m内)的医疗救助点,符合条件的点用红色显示。如图13所示。然后,利用跟踪图层的特性,划线确定医疗救援的路线。并实现对救援人员的实时跟踪。如图14所示。

3 结论

大型建筑应急疏散不但可以控制应急事件后果,减少伤亡和损失,而且对应急处理道路上其他突发事件也非常有意义,对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GIS的大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可视化研究,依托GIS软件平台,建立灾害蔓延的实时模拟和自动模拟,根据风速、风向、扩散速度等相关参数确定单重灾害和多种灾害发生时应急疏散范围,查询附近的避难场所并选出最佳路径、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模拟城市大型建筑设施的火灾蔓延,辅助决策者做出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邹亮,任爱珠,张新.基于GIS的灾害疏散模拟及救援调度[J].自然灾害学报, 2006,15(6):141-145.

[2]杜世宏,秦其明,王桥,等.基于关系矩阵的复合宽边界区域拓扑关系计算[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1):142-148.

[3]易赛莉.高大空间建筑火灾数值仿真模型的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9):6020-6024.

[4]Jean J.P, Jason S.P. Fitness and evolution in clonal plants the impact of clonal growth[J]. Evolutionary Ecology, 2002,15(4-6):583-600.

第5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关键词】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81.37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24-03

由于学生群体聚集性强,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学校极易成为传染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还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家庭,及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广州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进一步掌握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学校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事件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数量资料来自广州市统计年鉴和广州市教育局年度教育事业报告。

1.2 判定标准 以卫生部2005年制订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2009年所报告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中,病例达到10例及以上的暴发疫情直接纳入统计分析;个案报告和散发疫情则按要求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归并处理。

1.3 统计分析使用Exe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年平均报告事件数/学校平均数),用以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罹患率和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461起,占全市同期事件总起数(592起)的77.87%;发病17 996例,无死亡病例,共波及615747人,平均罹患率为2.92%。见表1。

2.2 事件等级未报告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和重大事件(Ⅱ级);报告较大事件(Ⅲ级)3起,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0.65%;一般事件(Ⅳ级)137起(29.72%);未分级事件321起(69.63%)。较大事件的平均罹患率为6.90%(396/5735),一般事件为3.23%(6 785/210 248),未分级事件为2.71%(10815/399 764),不同等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80,P

2.3 事件分类学校突发事件以传染病类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83.51%;其余依次为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其他化学中毒和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主要病种为水痘、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见表2。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报告,3,4,6,9,12月高发,共报告290起,占总数的62.91%;5,10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回落;2,7,8月报告的事件数最少,共报告15起,占3.25%。其中3—6月主要报告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类事件,9月主要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月和12月主要为水痘、流感;食物中毒则多在6,7,9月。

2.4.2 学校分布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小学,尤以乡小学最为突出(123起,占26.68%);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3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累计报告突发事件421起,占91.32%。普通高校和中专技校报告事件最少,仅占8.68%。不同类型学校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94,P

2.4.3 地区分布全市12个区县均有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报告较多的为越秀(74起)、天河(72起)和黄埔(71起),合计占47.07%;报告较少的是萝岗区(19起)、荔湾区(13起)和增城市(8起)。结合教育部门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资料发现,黄埔区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达10.35%(71/7/98);其次是越秀区,为5.26%(74/7/201);增城最低,仅为0.45%(8/7/253),各区县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3,P

2.4.4 致病因素分布 托幼机构突发事件的致病因素中,手足口病占首位(45起,59.21%),其次是水痘(22起,28.95%);小学主要为水痘(113起,39.79%),其次是流感(55起,19.37%);中学阶段以水痘(17起,27.87%)和甲型H1N1流感(13起,21.31%)为主;中专技校主要为食物中毒(9起,47.37%)和甲型H1N1流感(4起,21.05%);普通高校主要为食物中毒(8起,34.78%)和流感(7起,30.43%)。

3 讨论

研究发现,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有:(1)事件多发生在正常教学月份,寒暑假期间大幅减少;提示学校突发事件与学校教学周期密切相关。(2)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事件多发,尤其是乡级小学;从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看,普通高校和小学相对高发。提示多发和高发学校均应作为防控重点对象。(3)地区分布上,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密集及民办学校较多的区县;个别区县年平均事件发生率较高,提示学校卫生工作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4)不同类型学校突发事件的构成特征不尽相同。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中专技校和普通高校则以食物中毒为主。

研究显示,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导致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居各类事件首位;病种分类上以丙类和其他传染病为主,其中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最多;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为水痘、流感和手足口病。此外,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提示应尽可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测来核实是否为流感疫情。

分析发现,与广州市以往研究相比,7a中传染病类事件的疾病顺位在不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自2010年开始,手足口病在学校突发事件中所占比例大幅增长并成为最近3 a的主要传染病;水痘则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仅报告5起事件(12.50%),远低于前6a水平(147起),可能与广州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有关。

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水痘和流感疫苗尽管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偏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手足口病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上市后短期内难以纳入免疫规划,其保护效果也有待观察。因此,现阶段学校突发事件防控过程中,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均缺少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手段。提示应以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常规防控措施为主,同时尽可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防护屏障。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结果也显示学校突发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除外,因流感大流行导致事件数增多),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09,2011,2012年甚至超过85%,且高于全国。和周边城市水平。提示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建议:继续深化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根据防控对象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继续强化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4 参考文献

[1]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l(4):463-465.

[2]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顾昉,章荣华,陈卫平,等.2004-2010年浙江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ll,26(5):383-385.

[4]李铁钢,杨智聪,王玉林,等.广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40-941.

[5]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的通知[EB/OL].[2013-5-12].http:∥moh.gov.on/toohjbyrfkzj/s3577/2012/11/56264.shtml.

[6]肖新才,许信红,蔡文锋,等.广州市2001-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2):1204-1205.

[7]马蕊,孙美平,孙木,等.北京市小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6):559-563.

[8]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5.

[9]FU C,WANG M,HANG J,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cella vaccine in China[J].Pediatr Infect Dis J.2010,29(8):690-693.

[10]李铁钢,刘维斯,杨智聪,等。广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540-2542.

[11]李欢,李薇.肠道病毒71型疫苗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2):89-94.

[12]李铁钢,王鸣,杨智聪,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81-282.

[13]许建雄,陈健,平,等.2001-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7):881-883.

[14]方艳,宋铁,代吉亚,等.2009年广东省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质量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2):25-28.

[15]梁浩,刘建平,李思果.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16]陈茂余,杨玉芳,王立华,等.2005-2011年广东省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学校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2):1003-1006.

[17]杜琳.实用学校公共卫生指南[M].广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6-7.

第6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调查兰州大学和甘肃中医学院09级的学生500人,共9个专业,回收问卷470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0.20%。

    (二)研究工具。采用医学生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应急能力评估、医学生突发事件现状、医学生对应急能力教育政策评估三部分。

    (三)数据处理。采用Epidat 3.1录入,spss 16.0处理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医学生突发事件认知及应急能力自评

    1、调查结果显示,有37.6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一般,仅有45.45%认为影响程度在较大以上,另有16.85%认为较小或无影响。

    2、有28.16%自评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的比较少),60.53%自评对突发事件比较了解,另有10.86%认为自己对突发事件非常了解。

    3、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41.68%认为自己能力在比较强以上,能够大部分或全部自己解决,有16.19%认为自己的应急能力比较弱或弱,只有小部分认为不能自己解决。

    (二)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现状

    1、在自评可以正确处理的突发事件中,出血事件能处理的人最多,达68.51%。能处理骨折、昏迷、气道梗阻的人分别只占19.51%、16.41%、9.53%。

    2、只有8.65%的被调查者认真留意过宿舍里的灭火器类型及其使用方法,51.45%不曾留意或者认为使用时再看也不迟。

    3、有34.81%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哪些灭火器不能用来扑灭初起火灾。

    4、当人群突然开始惊慌跑动时,有228人会随着人群方向加快速度,并观察情况,占50.55%;另有183人会停下来观察情况,40人会快速跑到人群的最前方。

    (三)医学生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教育的看法及意向

    1、对于突发事件的宣传方式,教育类电视、参观科普教育类基地、讲座、有奖竞答等形式受到欢迎,分别占42.57%、36.36%、35.25%、31.26%。

    2、有45.84%认为出现自救能力低的原因是因为灾害离我们很远,不必杞人忧天,另有30.23%和22.06%认为是由于没机会接受这方面训练和社会、学校不够重视。

    3、有8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自然灾害教育选修课的必要。

    三、讨论和建议

    (一)医学生忧患意识低,医学生应急能力需提高

    本次调查表明,医学生对自己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自评很高,但是实际能力薄弱,对于灭火器类型使用方法及人群骚乱等基本常识掌握程度不很令人满意,有一半左右的人注意过宿舍的灭火器的使用。另外,有45.84%的被调查者认为灾害离自己很远,甚至存在被调查者认为灭火器等应急器材使用时再看也不迟。医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为医学生,对于脚腕拉伤、骨折、出血、触电、食物中毒、烧伤等急救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煤气中毒、气道梗阻、昏迷等危重体征急救方法掌握更加不足,关于急救能力医学生应该进一步加强,才能做好未来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的优秀生力军。

    (二)当前高校灾害教育有一定收效,教育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方式应趋于多样化

    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对于医学生的应急能力教育起到了一定收效,但是仍不能满足学生的应急知识需求,86%的同学认为目前学校在不影响其学习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开设自然灾害的选修课,而对于突发事件的期望宣传方式的选择中,则展现出了多样化,教育类电视、参观科普教育类基地、讲座、有奖竞答等形式均受到被调查者的普遍欢迎,提示我们以后对于灾害教育的方式应趋于多样化。在灾害教育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第7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关键词:水泥生产线 土建施工 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实现建设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随着新建水泥项目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进步,与之配套的土建工程也需要不断采用新的工程技术、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工程结构,其施工技术难度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方法也经历了很长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有很多技术进步成果,形成了不少适合于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施工的专项技术,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建设工期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荷载重、结构跨度大、特种结构多、设备基础和预留预埋数量大、工程结构类型多样,对施工技术要求高。

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水泥生产项目土建单位工程多达几十项,建筑数量多,工程量大,结构复杂,工期短,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多,施工作业强度高,要求施工单位具备很强的施工能力和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水泥生产线各单位土建工程结构差别大,施工方法和作业组织程序不同,劳动组织方式各异,难以实施均衡的生产调度,施工现场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任务繁重,需要一只有经验的管理队伍才能来完成。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水泥生产线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多,作业强度高,资金运营往往成为影响工程施工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原因,所以,要求施工方应具有一定的资金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施工阶段需要协调的外部因素,土建施工要面对多种关系和多种协调内容,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水泥土建工程具有结构高、基础深、建筑密集等特点;高空作业、特种作业、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密度大。加强施工安全防护,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的施工保证。

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

土建工程是新型干法水泥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土建工程的使用功能不是建设方的最终目标。土建工程功能是支持和提升整个建设安装项目的使用价值。设备安装是土建工程的第一个用户,土建工程施工也是保证安装工程施工的基础。

水泥项目土建单位工程多,结构形式多样,工期紧,施工强度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对工程施工影响大,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来保证各项阶段的目标实现。

3 施工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途径,分别通过事前预控、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相关途径进行质量控制,其中过程控制又叫事中控制,这是最基本的控制途径。

在水泥厂土建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工程定位测量、回填工程、预埋预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筒仓滑模施工、筒仓倒模施工、大跨度钢结构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点,质量控制是事前策划、过程控制、事后验收的三控原则,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从施工准备、原材料质量、操作人员素质、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管理。施工质量应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明确质量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采购与分包制度、重点项目编制专项方案、对预留预埋实行专项管理。长期施工管理实践过程形成的质量控制途径和方法,如批量施工先行样板示范,现场施工技术质量例会,QC小组活动,质量控制资料管理等,也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途径。

4 成本控制与管理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水泥厂施工成本控制是在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多,工程类别多,施工成本管理控制难度大。项目部应配备成本控制机构和人员,落实成本目标分解和责任制,收集建立不同结构类型的成本数据,结合市场动态,分类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4.1 按单位工程编制预算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成本核算。

4.2 做好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单位工程、同类型单位工程的的成本比较,做出成本分析。

4.3 对成本偏差及时分析影响程度找出偏差原因,跟踪并采取纠偏措施。

4.4 及时进行设计变更,进度款的结算,做好合同专项管理,及时办理索赔事项。

4.5 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结算文件,施工技术文件档案做到与施工同步;单位工程或施工功能区段完工后,及时办理结算手续,分单位工程进行内部成本结算。

5 施工进度的控制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如只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而不重视进度计划必要的调整,则进度无法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进度目标,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进行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

水泥厂项目施工中,土建工程施工的交付安装时间、交叉作业组织方式、土建工程施工工期是影响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建工程工期控制是生产线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对施工进度必须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施工计划要依据施工合同和水泥建设项目总体计划、安装工程计划编制。

5.1 编制单位工程进度计划要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明确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确定各分部作业的持续时间段,确定交付安装的工程条件,并就交叉施工作业方式和内容做好协调。

5.2 施工现场应形成进度管理与协调控制机制。

5.3 施工进度计划应分清轻重缓急,找出关键工序,重点施工区段、重点单位工程给予重点控制。

5.4 科学规划单位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

5.5 重视基础施工,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地基处理。

6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处理和协调安全工作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联系实际,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管理是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现场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找出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现场管理要对深基坑施工、特种工程施工、吊装作业、施工用电等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各类预留孔洞众多,所有洞口均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水泥厂土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导致企业有法不依,监理单位监管不力,不按规范的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编制设计水平不高,成本控制不好等方面问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安全、进度的以科学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8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 多视图建模 一致性

多视图建模,即采用多个视图来描述供应链模型的不同侧面,采用这种建模方法可以降低建模的复杂性。在国外一些著名的企业建模方法采用了这种策略,如CIM-OSA(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Open System Architecture)和ARIS(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tion System)方法等 。供应链中牵涉的企业众多,企业内部的资源价值、约束和偏好各异,采用多视图建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建模过程中的语意偏失。用多个视图描述供应链模型,要求不同视图之间在逻辑上保持一致,因为不同的视图描述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某个视图中的模型发生变化时,其他视图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整个供应链模型才是完备的。因此,保证多个视图之间的一致性成为多视图供应链建模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吸收国外企业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资源视图为核心的多视图供应链建模方法,研究了供应链模型建模的多视图一致性保障策略。

一、基于资源观的供应链多视图建模

1.视图组成。资源视图为核心,映射其它视图的多视图建模方法,模型被划分为以下五个视图:

(1)资源视图。是模型的核心视图,主要指资源、资源布局与配置及物流、资金流等的描述。通过一个资源模型将企业所有资源的层次结构描述出来。资源视图可形式化描述为:RES:=(RT,RE,RA,RN),其中:RT―资源型;RE―资源实体;RA―资源属性;RN―资源导航组,描述资源的组织关联性。

(2)组织视图。通过树状的组织模型描述企业内部及外部组织的层次关系,以及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

(3)产品视图。用树状结构的产品模型描述企业的产品类型、产品结构及与它们相关的过程信息。产品结构树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零部件,并对应一系列过程。可以将产品视图定义为:PROD::=(PDU_Set, GF_Set, F_Set),其中:PDU_Set――产品元集合(Product Unit Set),包括构成产品的所有部件及零件,即PDU_Set::={PDU} GF_Set――产品广义特征集(General Feature Set),GF_Set::={GF} F_Set――特征集(Feature Set),F_Set::={Feature}。

(4)过程视图。描述组成过程的各个活动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每个活动定义与资源、组织、产品之间的相关属性。过程视图可以形式化描述为:PROC::= (PSM, PAM),PSM是过程的结构模型,PAM是过程的属性模型。

(5)信息视图。描述供应链管理中处理业务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执行具体功能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视图之间的关联。不同视图间的逻辑关联是多视图供应链模型所固有的。上述五个视图间的关联关系描述如下:资源视图引用产品视图中的数据,定义活动使用的资源,资源视图与产品视图之间是支持关系;过程视图是资源活动的执行者,过程视图与资源视图之间是使用关系;组织和资源视图之间相互引用,某种资源属于一定的组织,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之间有隶属关系;信息视图和资源视图之间存在描述关系。

二、视图一致性保证

采用多视图的建模方法,将供应链模型分成多个方面描述,可以降低建模的复杂性,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多个视图之间如何保证一致性。如果模型中产生不一致时,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修正多视图模型,以保证模型的逻辑完整性,这种策略称为一致性实现策略(Realize Strategy)。保证视图之间相互引用的一致性的方法根据视图内部和视图间的一致性分为两种方法:视图模型内部一致性,可以通过在当模型打开时检查该模型引用的其他模型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提示用户该模型的引用已经被删除或修改来实现;解决视图模型间不一致性的方法是模型间的引用要有相应的记录,修改模型时,检查这些记录确定要修改的内容是否被其他模型引用,提示用户修改被引用过的模型内容会出现一致性错误。基于上面提出的一致性方法,针对供应链多视图模型的特性,提出模型一致性实现策略:

1.删除策略。在供应链模型中,如果模型元素是孤立的,即不与其他任何模型元素具有导航关系,那么该模型元素在模型中是冗余的,采用强制删除的方式消除模型的冗余。

2.推理策略。在供应链模型中,如果模型元素的关联不完整,如对某个过程元素指定了与其关联的产品元素,但是尚未指定与其关联的资源元素集,这种情况下,依据参考模型推理元素的不完整关联,搜索适合与其关联的元素集,允许用户选择完善关联。

3.提示策略。在供应链模型中,如果出现实现策略1、2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示建模人员,定位产生不一致的模型元素集,描述不一致的特征,自行采取措施解决。

本文提出了以资源视图为核心的多视图供应链模型建模技术,避免单一视图可能导致的信息丢失。在多个视图中,资源视图是核心,是主动视图,其运行与其它视图都存在关联和信息需求。由资源视图的建立,抽取其他视图能解决多视图间一致性和映射问题,同时依据资源视图,多个视图间可协同工作。

参考文献:

[1]ESPRIT Consortium AMICE,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IM-OSA AD 10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1991:65~69

[2]A. W. Scheer, 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Foundations of Enterprise Modeling, Springer-Verlag, 1992:33~42

第9篇: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兴城市文化事业建设台州市路桥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37-02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城市的商业区。经商氛围浓厚,文化意识淡薄,建区10年后仍然没有图书馆。2004年,路桥区图书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发展为今天的具有一定软、硬环境的,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城区图书馆。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一个役有实体馆、没有图书、没有办公场所的图书馆何以在“商业之都、文化沙漠”中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文绿洲?其中,必定有许多创新的理念与举措可以给予新兴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启示。

一、现实情况与发展成果

路桥区是台州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濒临东海,全区总面积276.6平方公里,辖4镇6街道,常住人口人口43.64万,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7.8万。路桥地处台州人口最密集的温黄平原中部,历来是商贸发达地区,宋时便“商贾云集,车辆辐辏”,现在路桥已成为台州市和浙江省东南部的商贸中心,渐成“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之势。从台州市的整体情况看,文化事业薄弱,发展不够,对于文化建设与文化融合的重视程度一直排在经济之后。作为台州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路桥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路桥建区初期,大部分人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的,无暇给予路桥的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如今,路桥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水平,2010年的人均GDP将达10000美元,即将跨人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而然也会更加注重文化生活品质。然而,路桥拿什么去满足市民隐性的、迫切的文化需求?建设公共图书馆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于17世纪中期起源于欧美国家,在其产生后不久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与普及。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其绝对的公益性与开放性。中国与欧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英国每一万居民就有一家图书馆,德国6600人,瑞士3000人;中国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公共图书馆中,有很多仍然以“藏书馆”的实质存在着。路桥图书馆在建立初期便将自己定位在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文化、人才的孵化器。历经多年的发展,路桥区图书馆已创建了一个文化集市、九大文化品牌。文化集市包括:“南官人文大讲堂”、“南官人文大展坛”、“蔡啸书场”、“翰墨雅集――艺术沙龙”、“文学沙龙”、“横泾塘沙龙”。九大文化品牌包含了文化集市的前四项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乡村图书馆援助行动”、“未成年人读书节”、“商都文化”、“乡村人文大讲堂”。与此同时,共享工程、虚拟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建设、图书馆分馆建设等工作也已初具雏形,正在逐步成熟。另外,路桥区已把建造区图书馆放到优先发展序列,一座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即将落成,内部拟设数字图书馆、音乐图书馆、艺术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梦的地下城)、女子图书馆、柯璜纪念馆、地方文献陈列馆等特色馆。届时,图书馆将真正成为路桥的“第二客厅”,对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提升路桥文化档次、营造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以一个文化集市与九大文化品牌为基础应运而生的“南官书院”在路桥区域内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被浙江省社科联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图书馆研究工作之一的“路桥灰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的品牌栏目“南官人文大讲堂”,获得了“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荣誉称号;馆长也被评为“浙江省讲座工作先进个人”。

二、工作特色及发展理念

在新兴城市发展文化事业不同于大城市,在保证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要创造文化资源,激发文化需求,引导群众参与,正所谓“道在民间”。路桥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谙其中之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市民,在路桥区域范围内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的文化生活。总结路桥图书馆的发展经验,有几项工作尤其出色。

1.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和信息共享体系。路桥市民是幸运的,虽然路桥图书馆的实体馆仍然在建,但是借阅常见书籍已不成问题。路桥图书馆曙光医院分馆、博爱医院分馆相继成立,合计可借阅图书30000余册,市民均可到曙光医院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这是路桥建区以来第一次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路桥在实体馆落成之后,两分馆仍会持续运营,分馆数量与分馆的藏书量也会适当增加,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借阅服务。图书馆的经费一直很紧张,为分馆提供的藏书都是从新华书店赊账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克服困难,承办了规模宏大的路桥未成年人读书节,配合春晖小学的爱心教育,组织学生捐书,送书下乡,成功举办了“乡村图书馆援助行动――爱心捐书活动”,提高了螺洋居图书馆、新桥居图书馆、金清镇图书馆3个试点乡村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图书馆积极与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等九个在线网站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了免费试用权。与此同时,图书馆网络建设也有了可喜进展,网站目前已正式开放。

2.创办“文化集市”。“文化集市”借鉴了“传统赶集”的概念和形式,按照一定的节奏与频率(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居多)举办活动,使市民习惯性地参与其中,让文化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文化集市包含了六个栏目,内容涉及讲座、展览、说书、文化艺术沙龙。每个栏目都有不同的定位,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具有路桥的本土特色。文化集市的栏目设计十分科学,文人墨客相聚一堂写写毛笔字、谈谈诗歌;农夫小贩摇着蒲扇听方言说书;阳春白雪、下里巴都可以到人茶馆就坐听讲座。其中,办的最出色的就是雅俗共赏的“南官人文大讲堂”。自创办以来,一直V2"公益免费、自由开放、以文会友”为宗旨,坚持每周日办一场(法定节假日除外),至今已举办100余场。随着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大讲堂已被市民视作商业之城中的一块人文净土。与之相呼应,同样是一周一期的栏目“南官人文大展坛”也致力于传播、普及人文,展览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已有了一批经常性的观众,吸引了一些个人与单位的主动合作。可以说,图书馆与“文化集市”之间已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为路桥百姓奉献了不少文化大餐。“文化集市”也已成为了新兴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献。据了解,目前路桥区尚无项目

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已有4个项目进入浙江省非遗名录、19个项目进入市级非遗名录、160个项目进入区级非遗名录。路桥灰雕艺术于2008进入省级非遗名录,其“幕后推手”就是路桥图书馆。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保护工作涉及图书资料、刊物、报纸、老照片。目前,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已集中到路桥图书馆,得以保存。另外,与当地媒体联合开展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在群众中反响颇高,无数群众主动将珍贵的照片资料送到图书馆,其中不乏佳作,能很好地反映上个世纪路桥的风土人情,图书馆杂志《商都文化》每期都会择优刊登。同时,图书馆邀请了不少专家、学者、同行在南官书院共同召开了多次地方文献研讨会。

三、经验分析与启示

几年来,路桥区图书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文化事业单位,却作出了一番令人敬佩、令人赞叹、令人振奋的不平凡的业绩。分析路桥区图书馆的经验与成果,可以得到几点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体会。

1.要有优秀的领军人物。加快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关键在领导。一个具有全局观念、良好的管理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精通业务的领军人物不仅能够让一个机构良好的运转,而且能将社会上文艺积极分子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将上层建筑与普通市民连成一条线,从而拉动一个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路桥区图书馆馆长是路桥区引进外地人才时从武义图书馆调入的。担任武义图书馆馆长期间,他白手起家,将武义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图书馆的样板。到路桥工作后,同样从薄弱的基础上起步,带领着一个团队以图书馆为根据地全方位开展文化活动,为商都增添了一份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充分说明,文化事业需要热心人,更需要一个具有服务意识,能组织、引导热心人的领导者。

2.耍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理念,以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发展。2009年,路桥区图书馆曙光医院分馆正式揭牌成立。图书馆采取的合作方式借鉴了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成功地实现了图书馆分馆的社会化运作。图书馆为分馆提供图书、管理软件与业务指导,曙光医院为分馆提供场地、基本设施与工作人员负责对外开放服务。2010年,借鉴曙光分院的成功案例,图书馆再次寻求合作,在台州市博爱医院设立了第二个分馆,初步满足了市民的借书需求。路桥图书馆还计划在新馆建好之后建立馆外馆、流动馆,让图书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实现路桥市区范围内步行15分钟就可借阅图书。

创新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出的点子不少,能够实现的不多,所以说现在比善于创新还要关键的就是如何行动起来,将点子付诸于实践。少说多做,创新才会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办讲堂不是路桥图书馆的原创,百家讲坛、浙江文澜讲坛等等都已办得相当成熟,但是,将“南官人文大讲堂”办得如此成功,不是每个县级图书馆都能做到的。办大讲堂面临的难题很多:没有场地,到处借;缺少经费,尽力省;没有讲座资源,找“关系”。大讲堂采取通知不组织的形式,在第一期开讲之前,路桥图书馆已经做好了门庭冷落的准备,但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意料,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00多场,吸引了社会上各类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获“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称号的图书馆中,路桥图书馆是唯一依靠租借场地开展活动的,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罕见。可见,“敢”字也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之一。

3.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以人为本应当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指个体,也指群体。各个文化事业单位,包括非公益性的与公益性的都是充当着社会文化的引导者与整合者的角色,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培养服务意识、积极为个人与群体创造好的平台与资源,扩大文化事业的辐射面,推动社会形成以主流文化为主线的文化神经网。

“融入群众”是我们以前长提的一个发展文化事业的举措。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风气日渐开放、民间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环境下,“面向群众”要比“融入群众”更为恰当。身处文化事业发展核心的精英们要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要尊重大众文化、了解大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其打着精英文化的旗帜孤独行走,不如让优秀的大众文化领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蔡啸书场”、“南官人文大展坛”、“商都文化”等都扮演了市井中的文人角色。这些文化活动既贴近百姓生活。给了百姓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又具有传播人文的重要意义,让市民充分互动,各得其乐,再恰当不过。

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文化事业不同于学术研究,它更多地担当着一个传播者的职责。关起门来修炼,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行不通的。想要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先要“引进来”,在自身强大之后再“走出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形成良性循环。“南官人文大讲堂”能取得今日的骄人成绩。与“引进来”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保证讲座的质量,“南官人文大讲堂”加盟到了“浙江文澜大讲坛”中,使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成为了其长期支持单位;与台州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紧密战略协作关系;与杭州市、温州市图书馆达成了合作关系。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大讲堂始终保持高水准与向前走的态势,也造就了路桥图书馆的“讲座外交”与“乡村人文大讲堂”的盛况。如今,路桥图书馆已成为了台州最具有价值的讲座资源库,为台州市椒江区图书馆枫山书院、台州市曙光医院、台州市警察学校等提供讲座资源。这些活动拓宽了路桥图书馆的交际范围,为拓宽业务活动、开展延伸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5.要以小见大、持之以恒。与大多数单位一样,图书馆的工作很杂、很繁琐,总是小事很多、大事很少,很多工作一天、两天不做并无大碍,然而,长此以往,单位之间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而判断两者好坏的根据正是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灰雕艺术出现于唐宋时期,曾在路桥辉煌一时。路桥图书馆馆长发现许多灰雕在拆建中遭到破坏。随后,他了解到一位老先生保存了大量表现灰雕艺术的摄影作品,就与他商量,将这些作品拿去展览,让更多人关注路桥灰雕艺术的保护。2007年9月,《伸向天空的祈祷一路桥灰雕》摄影图片展在浙江省图书馆和浙江省内各地图书馆进行巡回展览。这使路桥图书馆成为了首个向省级图书馆呈送展览的县级图书馆,也在“路桥灰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风风火火搞经济,勤勤恳恳做文化。一个地区的GDP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完全有可能,但是一个地区人民的人文素养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提高是很难做到的。不是说经济建设不需要恒心,而是发展文化事业更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与经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更多地提出来了,但是。新兴城市对这两者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文化事业想要得要长足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