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人员晋升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
关键词 ] 人性化管理;护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79-02
Hunam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ndlysis in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LIU Mi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Chaoyang,Liaoning Province,12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humane management model brings results. Methods 60 cases in our hospital nurses for the surve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 for nursing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es using humane management model for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care two nurses, nursing error rate, accuracy rate comparison care operations. Results The observed indicators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nurses, nursing quality score 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es and nursing practice nurses accurac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the error rat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are nurses (P<0.05).Conclusion Humane management used in hospital care,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but also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Key words] Humane management;Nursing;Application analysis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增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医院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成了当前医院所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6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调查,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4±1.23)岁,观察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4±1.33)岁,两组护理人员其中本科学历31例,大专学历18例,中专学历11例。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医院要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课程,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及礼仪规范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护理操作交流大会,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和经验沟通,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1]。随时了解护理人员是否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处,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可酌情给予适当的帮助,以消除其思想包袱,令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②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硬件上,可以在休息室配备适合小米的沙发、空调、饮水机等设施[2]。在软件上,可以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流程,并制定奖惩措施、晋升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收入挂钩、晋升与护理人员的表现挂钩,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3]。
③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专业以及技能水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随时关注护理人员的教育情况,根据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护理事务[4]。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战略。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据国内李雪飞文献报道[5],采用人性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医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该院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结果和李雪飞文献报道相似。充分说明了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人性化管理能让护理人员充分体会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点,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挖掘员工的潜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感管理。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内心世界,根据其情感的特点进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尊重护理人员,不定期的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难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护理人员;②开放式管理。管理者要随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互动,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建议,要虚心的接受并采纳,邀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使最终决策更容易被护理人员所接受;③人文管理。由于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管理者要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提升到人文管理的层次,并加重依靠护理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减轻冷冰冰的制度管理[6]。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
参考文献]
[1] 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733-1734.
[2] 张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61-262.
[3] 邱春艳,金英福,穆源颖.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12):73.
[4] 杨欢秀,章帼瑛,刘艳平. 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5):94-96.
[5] 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626.
妇幼保健人力总数、人员构成及分布2010年,南京市15家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总数达15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1295人(81.91%);其他技术人员为152人(9.61%);管理人员41人(2.59%);工勤人员93人(5.88%),见图1。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卫生技术人员应占总人数的75%~80%。其中栖霞区、雨花台区、六合区二所3家机构卫技人员比例不达标,见表1。
妇幼保健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学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2010年,南京市各妇幼保健机构中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学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见表2。从职称看,南京市妇幼保健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31人(10.12%),中级职称379人(29.27%),初级及以下职称785人(60.62%),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之比为1∶2.9∶6.0,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中等发达国家高、中、初级职称卫技人员之比为1∶1.2∶3的标准。从学历看,南京市妇幼保健卫技人员中,硕士181人(13.98%),本科567人(43.78%),大专及以下学历547人(42.24%),本科及以上占57.76%,超过半数。年龄构成:20~39岁组共967人(74.67%),40~59岁组325人(25.10%),60岁以上仅3人,南京市妇幼卫生机构卫技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
每万人口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数2010年,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00万,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62人,其中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70人,每万人口注册护士数为0.68人。与上海(东部)、江西(中部)、宁夏(西部)及东、中、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妇幼保健卫技人员数比较,由表3可见:每万人妇幼保健卫技人员拥有量较高的地区多为人口密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而拥有量较低的多为人口密度较高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与提高人口稀少地区居民享有妇幼保健服务可及性有关。
妇幼保健人员地理分布2010年,在南京市的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中,妇幼保健人力资 配置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就妇幼保健人员总数和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来看,城区拥有量显著高于郊区、县(见表4)。
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人口公平性、地理公平性根据2011年南京卫生年鉴,南京市妇幼保健卫生人员配置与人口分布、地理分布情况见表5。根据表5中的数据,以各区域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以对应的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绘制出2010年南京市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见图2。通过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与人口的累计百分比计算基尼系数,即人口公平性系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为被调查区域数,Xi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Yi表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累计百分比,i=1,2,3,…n,按数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依据公式计算出南京市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4641。以同样的方法绘制出2010年南京市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见图3);计算出南京市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8233。以同样的方法分别绘制出2010年南京市妇幼保健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职保健人员按人口、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见图4;计算出南京市妇幼保健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职保健人员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929、0.5609、0.2031;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571、0.9114、0.5819。
妇幼卫生人力资源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南京市15家公立妇幼保健机构中有3家区县级机构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达标;专业技术职称较低,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卫技人员之比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
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亟需改善卫技人员按县、郊区、城区的人口、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高于警戒值0.4,且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0.6,属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其中保健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虽然低于0.4,但其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却明显高于0.4,产生的原因与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卫生政策的制定以人均拥有量为参照标准,而较少考虑到地理分布因素有关;卫技人员中注册护士按人口、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0.5609、0.9114)最高,表明配置公平性最差,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优化妇幼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健全人才梯队建设。妇幼保健机构应完善妇幼卫生人才的培养、考核、晋升制度,将职称的高低与人事管理、薪酬管理挂钩,鼓励在职人员自觉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根据其发展规划,加强妇幼卫生人员的技能培养力度,尤其是加快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培养,逐步提高在职人员的职称等级。同时,还应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有计划的引进高级人才,使妇幼保健机构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与医疗体系配置同步,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护理人生的引进;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护理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外流的现象;加强护理队伍梯队建设,加大护理人员的比例。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医疗观念的转变,妇女及儿童对妇幼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交通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周边地区居民到南京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就诊,这些对南京市各妇幼保健机构所能提供的妇幼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足够的妇幼卫生人员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群体;心理压力;护士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当今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除了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外还要面对长时间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合阐述。
1护士的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的概念mentalhealth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2心理健康的研究测评工具
研究者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0余种量表,通过对护士群体网络以及现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观护士人员目前的心理问题。
1.3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调查发现护士群体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作为高风险职业群体,由于疾病复杂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风险加大,又因为我国护士的需求量大,但实际在岗护士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假如不能及时做到正确处理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4特殊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的特点
1.4.1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急诊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相比较,通过评估表来看她的评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各种精神压力表现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尖端手术开展和先进、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身心紧张,疲劳、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会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3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表现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有报道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规,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1.4.4ICU(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重症监护室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稳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ICU护士必须承受很强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外科护士。
2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时间分配状况。首先,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个小时,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还担负着临时的护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时候要保持准确无误。护士是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这些都导致护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其次,我国现有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发达国家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国2015年的数据却仅仅是1:1.07。另外,一些医院随意加床导致护理人员更加不足。护理人员不在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据编制,实际医护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环境问题
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难过的气味,接触大量的病毒,面临许多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面临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这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另外近些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知识,要求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不断学习新型的医疗知识。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制度,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
2.3紧张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但现实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护患关系也是如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与患者的接触相当多,在患者住院阶段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纠纷。护士与患者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状态也造成沟通不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4社会认同度问题
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认为护士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护士的工作被认为是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家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并不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工作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统统这些都提升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识缺乏
目前,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课程培训,护士没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训。护士本身也没有关注到自身心理知识的积累,长期繁重的工作带来过重的压力加之没有科学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
3解决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护士群体自身缺乏心理知识,主要是由于在大学教育阶段没有设立相关的心理课程,在进入医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护理专业应该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课程的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内容需要EAP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编排,以帮助护士群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集中上课的方式,通过情景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印发宣传小手册,在医院的走道里可以张贴心理卫生小知识;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等。
3.2关注和维持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所有临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要时刻警惕患者发生意外、攻击行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因素尽量使用男护士。男护士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护的工作,所以,作为管理应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3.3增强专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护士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让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让护士进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心理压力。
3.4增强医院管理者整体意识
作为医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体活动,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4讨论
综上所述,护士群体作为医护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这些将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全方位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玲.工作应激对军队护理人员情绪的影响[J].护理杂志,1996,13(1):1-3.
[2]徐亚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4):253-254.
[3]任显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