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家长给孩子的评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长给孩子的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长给孩子的评语

第1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评语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好的评语,不仅指导孩子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且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为了一切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评语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2005年8月我调入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工作,任四年级五班的班主任。这是一群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在班级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我第一次踏进教室,我和孩子们之间是陌生的,在我的眼里他们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我认为这样在班级的管理上我就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个学期中在评语评价方面我感受颇多,我主要将它分成以下几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一、课下评语,实现师生顺畅交流

我常对孩子们说:“人与人之间只有愿意沟通,才能建立深厚的情感。”我觉得在教师与孩子们的每一句交谈中,都是一种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从中会获得“好的”或是“不好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会造成积极或的是消极的影响。教师与孩子的交流贵在真诚,让孩子信赖你,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你的评语才会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激起涟漪,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所以,我十分注重在课下和孩子的交流。我们会从日常生活谈起,让孩子感到亲切、舒服,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这时的鼓励、提示、善意的小建议会使孩子受益匪浅,影响深刻。同时,教师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随时随机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教师在课下的评价中,要注意综合孩子整体情况,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讲究亲和力,神情专注,语调轻柔,让孩子有如沐春风般温暖的感觉。

例如: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刘吾洲,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就是纪律不好,老爱打架,并在班内带动了一批同学和他一起捣乱。对于他这个叛逆的孩子,我先想到的就是发挥评语的优势,给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定性。“其实,你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帅气、聪明的小伙子。我很喜欢你!你所做的事老师并没有生气,小孩子都是要犯错误的。老师小时候也很调皮。你学习好,体育也很棒,要是学会好好和人相处,你一定比现在更优秀。”

评语还要进行分类和归纳。例如,孩子失意和挫折后要进行温暖的抚慰;孩子有了出色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由衷的赞美;当孩子退步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鼓励,使孩子萌生创新意识,追求远大的理想,这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孩子的期盼。

总之,课下的口头的评语看似简单,但对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信念,力争上游的意志和能动性,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你用自己的心去抚摸孩子,你会感觉到孩子的心是那么纯净,那么天真,那你发自内心、恰如其分的评语就像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心田。

二、课堂评语,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建立“爱的课堂”

课堂评语不单单是指作业、作文、素质发展手册中的评价,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必须要把教学中的评语创建成一架心灵沟通的桥梁。评语评价应该是激励式的。老师在课堂里对孩子采用随机评价语言,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能力进行“对”和“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孩子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尽量给予孩子鼓励,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在进行评语评价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还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尽量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表现,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

例如:我们班一直在进行班级明星的评选。这样得评选并不是把孩子和孩子简单的放在一起比一比,和孩子相比较的是他自己。即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有进步,明天的我要比今天的我有进步;只要不断前行就是明星。在我制作的“明星卡”后面,有两个寄语栏,一个由老师来填写,另一个由孩子自己或家长来填写。“弯弯腰,捡捡纸,进步从小事做起。”“你越来越有进步,老师和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你。”“事情虽小,但四五为你骄傲。”这样一句句评语,让孩子在学习和品德上都有发展的自信和空间。

一句成功评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被关爱感、成功感、自豪感、愉包围的感觉。容易使孩子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积极探索的性格,师生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谐。孩子就像百花一样,各有各的特色,要从各角度肯定他们。记得有一个孩子的成绩特别差,但是记忆力却很好,在一次古诗默写中,他没有写错一个字。于是,我奖励给他一张明星卡。因为这一次鼓励,他变得积极了,自信了。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评语评价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蓬勃的进取心,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呵护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的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评语不一定要等到期末时写在素质发展手册上,它可以写在作业本上或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卡片上。例如,我经常通过平时的观察,在孩子的语文作业本上用对话方式进行交流,把对孩子的期望以“悄悄话”的形式写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我,我一定不能让老师失望。每次的作文评价后,我会将一些评语写在作文后面,与孩子进行悄悄的对话,并非简单的评价他的作文,而是鼓励、点评,谈论这一阶段的表现,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

第2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当然,与青少年相比,幼儿的科学教育重点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从而培养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倾听。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我不能像蝗虫那样把草当作粮食”,“眼泪是从哪儿来的”,“蜘蛛怎么会吐出这么多丝”等问题时,你能马上作答当然好,但如果你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最好直率地承认你也不知道,然后肯定孩子的提问,并和孩子一起,通过请教专家、查阅图书来得到解答。

鼓励探索。不少孩子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位母亲曾看见她3岁的女儿向厨房的地板上掷鸡蛋,并天真地发问:“这些蛋为什么不能像乒乓球那样弹起来呢?”在大人们听来,这似乎十分荒唐,但有心的家长就应该发现:孩子已经找到了科学之门的钥匙―亲身实验。

仅此一点就值得嘉奖,它所产生的价值比十几枚鸡蛋要宝贵得多。

不要随问随答。过去30年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在孩子问完问题后,家长通常只等待1分钟就急于作答了。而专家们建议:不妨等待3分钟以上―这样,孩子们才有可能较完整、较逻辑、较有创造力地作出反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家长还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并启发性地提出几个问题。

评语不要绝对化。不少家长喜欢动辄便对孩子做出“很好”或“完全错了”等绝对化的评语。这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为绝对化的评语就意味着关闭了讨论的大门。不妨多给出一些“这样的回答很有意思”等建议,以使讨论继续下去,或在孩子错误的回答中发现某些合理的成分,以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循循善诱”的目的是能让孩子明白: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绝对完美、绝对准确的答案实际上并不存在。

第3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一、教师语言激励评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班主任寄语激励NLP(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检定语言系统模式传递这样的信息,始终传达正面的积极的词汇,能让听者内心受到激励。班主任寄语为建设团结互助的班集体注入动力。如果班主任能够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并且主动与孩子们沟通,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感到很有力量。这种力量,势必为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曾在“树人凤天小脚丫”班级博客中写下教师寄语。这一则教师寄语,同时存留在《班级史册》里,每个孩子担任值日班长那一天,都能看到这则寄语,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信任和嘱托。每学期,笔者都会给孩子们写一则开学寄语,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在的班集体,并成为这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重要的一员。除此以外,笔者还会在孩子们考试之前,给他们写温馨提示;在放寒暑假之前,给他们一则假日寄语,通过这些形式,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二)教师评语激励:“N+1”爱心套餐写热情洋溢的评语——“N+1爱心套餐”,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激励其内在的动力。所谓“N”,是指要给孩子写出较多的优点;所谓“1”,是指一般情况下只给孩子写一个要改进的方向,不管他有多少缺点,只浓缩成一个大的要改进的方向。这样写的好处,能让孩子受到激励,同时也明白自己的方向。亲爱的哲:你是我们班超级可爱的酷男生,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你快乐的特质非常受人欢迎哦。阳光的心态,决定了你阳光灿烂的样子!偶尔,老师也苦口婆心地提醒你上课不要讲小话。哈哈!不过,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捣乱的,这些都是你阳光的个性使然。老师还是要提醒你,副班长同志,你得严肃一点哦,上课就要像上课的样子嘛,不要什么时候都嘻嘻哈哈的哟!相信你会更加及时地订正自己的错误,更加勤奋地学习。对了,一定要建立一家专门的“汉字医院”哦!乖乖,加油!看了评语的吕顺哲,暑假已建“汉字医院”,并且学习语文特别是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师激励性语言,目的在于捕捉并强化孩子的优点,同时寄托希望,让孩子们的内心深深触动,并朝着老师期待的良好方向努力。

二、学生语言激励评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学生自我的语言激励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明白自我激励的好处。首先,在班级活动中,经常进行自我激励。其次,把自我激励渗透在方方面面,形成内在的自我动力。笔者所带的班不光专门举行了队会“我能行”,还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进行自我激励的探索和分享。学生魏魏说:“我做完一件大事,就会鼓励自己说,我做得非常棒哦,有时候还会给自己一颗巧克力,以资鼓励。哈哈!”学生好好说:“我完成了作业,会奖励自己玩一点儿小游戏,就是温老师推荐的《哈佛给学生做的1400个思维游戏》这本书上的游戏。既奖励了自己,又训练了思维,很有意思哦!”……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分享着自我激励的方法,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四个字:“自我激励”,强化了他们的做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更多的自我激励的方式,相信他们能够充满力量地去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

(二)学生同伴的语言激励同伴的激励是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外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得的精神食粮。在探索中,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时多看到同学的优点之外,笔者每学期还坚持让孩子们在《素质发展报告书》上以及《习惯评价表》里互评,引导孩子们一定要多看到同学的优点,多激励他们朝着期待的方向努力。渐渐地,孩子们也知道怎么去激励同伴了。小溪,你是个很棒很棒的阳光女生哦!你总是那么大气,从不斤斤计较。你的语文成绩也特别好,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都喜欢你。下学期,你不要再丢三落四啦,你一定要做到哟!你的同桌小怡

(三)学生集体的语言激励——小脚丫晨诵每天朝读,有一个环节是小脚丫晨诵,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励志诗歌诵读,通过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的激情诵读,实施语言激励,将生命的正能量内化于心。在问候声中,师生互相道“早安”,互相勉励,并且大声诵读诗歌,激发动力。简短的富有激励性的问候语之后,就是激情诵读励志诗歌。如顾城的《小花的信念》:“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她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她们相信/最后,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正是有了诗意的语言激励,孩子们信心满满,生命能量充足,应对挫折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家长的语言激励评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第4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纳德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的提出,使得谁也不能说谁比谁成功。

非给孩子排名次,他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假如多几种评价方式、内容,就会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二、身先士卒,树立榜样

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件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坚持的事,而且所有的知识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研究而获得的。经常听到有人说,没有哪个人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不经磨难不成佛……等等关于踏实努力而后获得成功的事例。我们要有一种,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更要上的精神劲。并把这种韧劲传达给学生,从小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平日里,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做一做,进教室之前,先看看课本学到哪了,上个信息窗学的什么,下个信息窗是什么,有联系没有,怎样学习起来更简便,掌握的更牢固,课余时间,主动研究几道习题,与学生一起探讨错题、难题等。还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善于表达的能力。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回答的问题,还是老师说的答案,都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不要因为是某人就放弃自己的发言权,要知道,在知识面前,只有对错,没有高矮。做错了没什么,关键是找到错因,及时改正就好,不要有什么负担,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抬起头来做人,做个大写的人。简而言之,就是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做人的韧劲和敢于怀疑的精神。

三、多方评价,正视自我

(一)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评价是实现评价主体转移的重要的一环。针对学生在课堂里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等共同制订一个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每一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再者就是非知知识性评价,即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有关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参与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组评价是对自我评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同学之间的评价是极其宝贵的,他们很在意同伴给自己的评价,他会很认真地检查自己在什么地方出现了纰漏,从而展开激烈的纠错,这种情况通常只能老师来做裁判。小组评价的优点在于对存在分歧的地方进行集体的讨论、争议最后会达成一致。

(三)家长评价

其实,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举一动,了解到他的方方面面。因此,我把学生的作业本也当作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交流本,把单元练习当做阶段性汇报交流的依据之一。每天的作业本上除了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外,还有老师对该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以及对作业错误原因的分析等评语,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同时家长也把自己的要求、建议和鼓励孩子的一些评语写在作业本上。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先过家长这一关,如果,家长认同就签字,否则,不予通过。

(四)老师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转移并不是说老师的评价就不重要了。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仍然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的提出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冲击,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有其善长的一面,不能用同一种评价标准来度量每一个学生。所以老师的“智力观”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不能认为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就认为他是“差生”,而轻视甚至歧视他。

四、激励评语,促我成长

会做的题目大家肯定抢着回答,不会的呢,肯定不回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学习有困难(知识储备不够或者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说,能做一道题目就不容易,如果做对一道题目就更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鼓励他,甚至用放大镜去表扬他的进步,对他的评价不单单是ABC也不应单单是有进步,而应该是帮他认清夸他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对他还有那些期望,要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也适用于我们的学生。

每次作业,亲批亲改。写上具有激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书写有进步,如果书写格式在规范些会更好,继续努力会有更大的收获,加油,老师相信你。”等。因为,激励性表扬和友善的批评都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这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想,能不能把表扬和和批评变成一种看得见又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得到,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便是激励性评语式的表扬法和友善性评语式的批评法。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使我真正尝到了甜头,大大转变了学生以前做作业拖拉、书写糊涂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5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图片提供/段玉成

生活案例

这一天,我接待了一对祖孙的来访。小女孩11岁,是个五年级小学生,乖巧、听话,特别听老师的话。这不是好事吗?爷爷却发愁说:“前两天老师把我请去了,说这孩子好像有点问题,让我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位中年男老师,他发现女孩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事没事总喜欢找老师,到了老师办公室就不想走,又是扫地又是倒水,只要是和她的老师在一起,就离不开了。

进一步的交流了解到,原来这女孩是个留守儿童。还是女孩五六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就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非要放弃在家门口的生意,到外面去挣钱。先是在浙江给人打工,后来到北京开始自己当老板经营生意,一直到现在。在外经营生意哪得空闲,也就常年不回家,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几天。长此以往,女孩见到父母都像见到陌生人,和父母说话都脸红。

当初,爷爷奶奶劝过女孩的父母,孩子还小别出那么远的门,但也没挡住女孩父母外出多挣钱的念头。爷爷奶奶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爷爷奶奶的家成了女孩的家,爷爷奶奶成了女孩“全职家长”。所以,老师请家长也只能请爷爷,就是现在来访也是爷爷陪同。应该说,爷爷奶奶这个全职家长当得还真是不错,对孙女疼爱并不娇宠。女孩也很懂事,就是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爷爷也说,孙女真是挺乖的,可不知道现在这是出了什么问题?

女孩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老师对我特别关心。每次作文都给我写很好的评语,还在班上念给大家听。冬天来了,常常问我冷不冷。我觉得他就像爸爸,甚至比爸爸还亲。我就从心里喜欢这个老师,爱这个老师。您说,我爱老师不对吗?”为什么祖辈成了全职家长

在我写过的文章中,尽管我们一再阐明,为了孩子亲情不缺失,最好是父母不缺位,最好是父母当好家教的主角。但是,因为诸多原因,在有些家庭父母已经缺位,已经不能担当家长的角色,孩子已经成了留给祖辈的留守儿童,孩子的祖辈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家教的主角,成了事实上的全职家长。

有些祖辈成了孩子的全职家长,确实有祖辈的主动所为。但是,更多祖辈成了全职家长是被动的,是无可奈何的。其中,自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造成的特殊家庭,比如父母去世了,祖辈不得不当起全职家长。就留守儿童家庭来说,孩子的父母确有因为客观上的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让祖辈成了家长。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孩子父辈主观上的心理原因,让祖辈成了全职家长。

一是认知心理方面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很多父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亲情缺失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隐患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亲情不是血缘直接决定的,亲情只能在长期的亲子互动中培养,亲情对亲子成长都有积极心理意义。可是有些人就光顾了工作,光顾了挣钱,而顾不上孩子心理上对亲情的需要,让祖辈成了全职家长。

二是人格心理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年轻父母多是我国的第一批独生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被父母全方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应有的自我责任感,缺乏对生活应有的担当。于是,在他们也成为爸爸妈妈后,很多人适应不了角色的转化,没有建立起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感。于是,也会轻率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让祖辈成了全职家长。

祖辈成了全职家长,虽然功不可没,可是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不利于祖辈晚年的生活质量;其次,不利于年轻父母自身的心理成长;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弄不好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正因此,虽然全职家长的隔代教育不乏成功个例,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全职家长怎样演好自己的角色

还要再次强调,祖辈成了全职家长这种家教模式,绝不是理想的,绝不是应该提倡的,而是应该努力改变的。面对这种无奈的现实,祖辈又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祖辈真的成了全职家长,那可真是难为您了。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充分意识到自己要担当的责任和将面临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准备是,您一旦成了全职家长,就不是单单疼爱孙辈就可以了,也不是关心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除疼爱和关心之外,还必须要担负起教养的责任。

第二,讲究隔代教养的策略。作为全职家长,面对留守的孙辈,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注意宽、严结合。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祖辈对孩子心疼还疼不过来,哪还顾得上严要求,很容易宽厚有余、严厉不足,所以,您一定要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二是注意护、放结合。祖辈代养留守孙辈,当然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多一份保护,一旦发现孩子身体或行为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但又不能为留守孙辈包揽一切,要放手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是注意多陪伴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祖辈就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四是增加孩子的伙伴交往。留守儿童总和老人在一起,心理状态也会成人化。有的老人很少出门,也会影响到孩子形成孤独的性格。所以,要适当引导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或者把伙伴请到家里来,或者放孩子出去找伙伴,让孩子在伙伴交往中锻炼自己。

第6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孩子霸道咋办

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父母不妨对孩子来个不理不睬。

第二,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第三,设法使孩子发泄过剩的精力。平时要多让孩子从事体力方面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辅导,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同时还可用图书、音乐熏陶孩子的性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爱怜弱小之心,霸道之气会逐渐减少。

第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带孩子参加孩子间的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家庭主妇报》的观点

培育孩子的健康性格

美国叙拉古大学心理学家、哲学博士Barbara H・Fiese指出,日常生活中健康有益的习惯会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当大家快乐地享受着午餐或晚餐的时候,不妨发动家庭成员在饭桌上为彼此起一个符合个人性格特点的外号,或许父母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能成为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的任何角色,他最愿意充当哪一个。或是询问孩子要如何庆祝他的一次小成功、一个小纪念日。这些轻松有趣的讨论,为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孩子提供了发言的机会。随着发言权的增多,孩子的责任感也会随之而来。

效用:这种讨论会产生只有家庭内部成员才会有的小笑话、小姿势,而这些会使家庭成员在行动上更默契,在感情上更亲密。家庭成员的快乐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

用握手代替公式化的说再见 当因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丢给学校或保姆,在给孩子一个告别吻或是一个拥抱的同时,别忘了再给孩子一个只有你俩才懂的亲密、温暖的小动作,如轻触或用力握一次手。

效用:孩子们常常依赖这些象征性的小姿势来进行自我安慰。孩子常常主观地认为这些小姿势表明了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特殊,他们是被疼爱的。父母的这些亲昵的行为会使孩子得到一连串的安慰,使他们形成平和、镇静的心境。

用小纸条培养孩子的自尊 每周都要在孩子的便当中夹一张小纸条,那上面写着你最喜欢的5件事,后面还要说明谁做了这件事。

效用:这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们分辨是非和进行自我检查的好方法。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一些家长好的评语。长此以往,这些积极的言语会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自己的言语,进而孩子自己就会用行动去验证,最终形成正确的信念。而家长的行为会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被人重视的美好。

《家庭导报》的观点

帮助孩子克服

丢三落四习惯

丢三落四的情况,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

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一、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让孩子养成每天写记事本的习惯,回家按照记事本检查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可用拼音或图画代替。还可以把需带的重要物品编成顺口溜。

二、教会孩子如何整理东西。发生混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品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东西拿走后再归回原位,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三、寻找一些符合孩子习惯的方式。如你的孩子喜欢一进家门就把鞋脱掉,可以在门口放一个鞋柜。

四、要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避免的事情

一、帮孩子找借口。帮孩子找出原因并进行具体指导是应该做的,而不应该为孩子找借口。

二、经常送东西。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东西,不要立刻给他送或买,否则他会觉得忘了丢了无所谓。

三、过多地承担责任。想想看,如果孩子把这些都没当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又怎么可能真正记在心里呢?

四、包办代替。孩子的书包由家长收拾,孩子的物品由家长拿着,孩子养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又能怪谁呢?

《家庭百科报》的观点

孩子做错事父母咋办

及时地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教育。事过境迁再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前后内外一致 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第7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最喜欢的格言:工作着、快乐着!

前言:2007年9月,我们――如东县实验幼儿园小三班的三位老师迎来了35位活泼可爱的宝宝。为了更好地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家长倾情交流,我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建立了“亲亲草莓”博客(因为我们是草莓班)。每当班上搞了一些特色活动:每当孩子有令人哑然失笑的童言趣事;每当我们老师心里有了一些特殊的感想;每当班上有生日宝宝过生日……我们都会用文字、照片、视频及时记录下来。如今,博客创立至今已有二年有余,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亲亲草莓”,又一次回顾那些激情、童趣、温暖,内心的幸福满足无以言表。以下摘取“亲亲草莓”博客中的部分精彩,与大家分享

教师随笔:走近孩子,走进孩子

可爱的孩子们“教我如何不爱他!”

当哪位老师有事临时不在班时,总有小朋友问:“某某老师怎么没来,某某老师到哪儿去了?”而当老师回来了,有受到表扬或者受到委屈的孩子总要再一次在这位老师面前撒娇:“老师,我做得很好!”、“老师,刚才谁谁谁骂我的。”

排队时,孩子们争相要把自己的小手交到老师的大手里。

我们帮孩子整理衣服时或者抱抱孩子时,常会受到孩子的偷袭――脸上会突然被谁谁亲一下。

当看到孩子们受到表扬、得到小红花时,那小脸蛋上绽放出如花的笑容。

当孩子们由理所当然地要老师喂饭,变成坚持要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时,我们心里总有一抹感动!

亲爱的家长,当你们殷切的眼光投射在孩子身上,当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绽放你们的笑脸时,我们总要提醒自己:走近孩子,走进孩子!

与家长共勉:做一个有情致的老师、有情致的家长

何谓情致,个人认为,是对周围事物的有选择的感兴趣、关心、思考。

我,正努力做一个我有情致的老师,或主动,或被动,但我正努力着。您是个有情致的家长吗?

要知道孩子常会有“情况”啊――

老师,蜗牛有牙齿吗?

老师,老师,月亮上有水喝吗?

或者,我们和孩子在讨论到:马路上有哪些地方有数字时,聊着聊着,卡壳了,我下不了台啊,没有给与孩子更多的知识点,我惭愧啊!

做一个老师,做一个家长,绝对需要一点情致,因为孩子们情致高啊,把你当“百事通”,张口就问啊。生活中遇到一些情况,有点情致也够好啊,遇事儿讲点小道道给孩子,多显摆啊,孩子多崇拜咱哪!

如果,我们不关心奥运,不关心神七,不了解一点点天文、一点点地理、一点点动物植物的小知识,哼几句最流行的歌曲,瞄几眼最热的儿童动画片,我们怎么回应孩子随兴而来、刁钻古怪的问题呢!可怎么糊弄这帮小“猴子”呢?

咳,没办法,多听点,多看点,多想点,“假模假式”做一个有情致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

学期末的感想:写在小班第一学期结束时

这两天在撰写幼儿评语,每敲下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个孩子在园的点点滴滴仿佛又在我们脑海里过电影,写评语,给了我们总结孩子这一学期发展轨迹的机会。

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亮点,个性鲜明,惹人喜爱。

是呀,你们的优秀表现给了我们动力,今后,老师将一如既往,尽力多组织多样有趣的活动,让你们爱上运动、爱上唱歌跳舞、爱上表演、爱上画画、爱上听故事、爱上交朋友……

可爱的孩子们,快乐的寒假快要到了,快快好好计划计划吧!

写在中班学期初:孩子大了

孩子真的大了,认识自己的学号标记,只需要老师教一次,就全部OK了;找自己的新位置,吃饭的、上课的、睡觉的,都能记个差不离儿,有的还能记住同伴的位置呢!

老师省心了,小被子有人抢着叠了,桌子椅子有人帮着整理了,第一批小组长收拾操作卡片,不需要老师费一点心。嘿嘿,老师可以悄悄偷个懒了!

其实,孩子有这个能力了,就让他“能干能干”吧,其实,我们大人有时该“示点弱”,让孩子“逞点能”,这“能干”不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吗?

教师随笔:感动在点点滴滴

我问:“孩子们,你们这个星期在家干嘛的呀?”

回答1:看电视。

回答2:想老师――

然后一条声:我也想老师――

老师上完课,坐下,总会有孩子凑上来:“老师,你要不要喝水?”

午餐结束,老师陪孩子坐走廊里坐坐聊聊,孩子会问:“老师,你要不要看报纸,我们给你拿报纸去。”

有时老师坐在孩子身边,总有人抢着给老师捶背,还“马屁精”十足地问:“嫌不嫌疼啊?”常常老师的脸上、手上会遭到偷袭――柔柔地亲一口,留下幸福的口水……

教师随笔:报喜还是报忧?

“老师早!”肖郁轩的爸爸不常送孩子,今天送到班级门口就后迫不及待大着嗓门儿说:“孩子其他都好,就是早上出门从来不叫人啊。”我们有点诧异(肖郁轩平时在幼儿园挺不错啊),肖郁轩受不了,小脸绷紧没几秒钟,眼泪出来了。老师忙打圆场:“错了没关系,肖郁轩在幼儿园很有礼貌的,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改,好吗?”

肖郁轩重重地点点头,她爸爸这才走了。

事儿不大,可引起了我的思索:如今报忧的家长并不多了啊!

“报喜还是报忧,二者之间如何平衡。”作为老师,这是我常思索和困扰的问题,因为面对着这么多的家长,个人观念想法不尽相同,即使是一家人,爸爸与妈妈(或是爷爷奶奶)间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不过事实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听老师的“报喜”,也乐意向老师“报孩子的喜”。

该怎么评价孩子,审视孩子的发展,够冷静地看待孩子的长与短,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啊!

肖郁轩家长:关于报喜还是报忧的一点思考

看到这篇文章,很敬佩陈锦霞老师能抓住教育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进行反思,对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蛛丝马迹都能够以教育者的眼光来审视、思考。

报喜还是报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味报喜容易让孩子狂妄自大,从小养成虚荣心;而适当报忧却能给孩子及时的提醒,及时纠错,启发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这更有利于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同时,家长的报忧还能给老师正确的反馈信息,让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进而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报喜还是报忧影响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无论家长或老师只有坚持做到客观公正的报喜报忧,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那么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对孩子的成长都是终身受益的。

真真家长:关于“亲子运动会”的感想

5月29日,太阳公公早早就守候在东方了,他似乎也知道孩子们要开运动会了。我和女儿怀着对运动会的无限憧憬早早地就来到了幼儿园。

运动会随着孩子们的一个精彩的入场仪式徐徐拉开了帷幕:各班的孩子们戴着不同的头饰,在小火炬手的引领下缓缓入场,他们异常兴奋,一个个东张西望,口中却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喊着各自的口号。

运动会的项目丰富多彩,“推小车”、“赶小猪”、“运西瓜”、“小脚踩大脚”……光听这充满童趣的名字就让我们跃跃欲试。可见,老师们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这些项目有的需要孩子的灵巧,有的考验家长的敏捷,有的却又需要亲子的齐心协力……可有的只是家长为了获得“第一”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开始“为非作歹”,而我和女儿在家里依照规则的认真演练到了这儿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了,看着女儿那迷惘的眼神,一向沉着的我也无言以对。

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而开展的一个运动会。可是,孩子们快乐吗?父母们,让我们学会应有的谦让……像一个真正的爸爸妈妈!

凡凡妈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过去的一年,一群草莓宝宝就是在这“亲亲草莓”地里,在三位“妈妈”的辛勤培育、无声浇灌下,快乐地成长着!

那三个被称作老师的人,总一直陪伴着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与我们说话,亲亲这个,抱抱那个!我们感觉到,原来教室就像家一样,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吃饭了,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我们。很奇怪!喂着喂着,没多久,我们都自己拿起了勺子,碗里扒得干干净净,桌子上也清清爽爽,是妈妈让我们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睡觉了,是妈妈教我们如何一件一件地脱衣服,脱完了又如何整齐地叠好放在床头。我们钻进充满着阳光气息的被窝,真舒服,不一会儿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迷糊中醒来去上厕所,发现妈妈还坐在小桌前,手中不停地画着、剪着、贴着……

上课了,还是妈妈陪我们一起说、一起做、一起唱、一起跳!就在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游戏中,无色透明的水变成了五颜六色,一张白纸变成了衣服变成了鲜花,一个大红萝卜被我们齐心协力拔出了坑……

我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了,三位妈妈,一个在前面开路,一个在中间“坐镇”,一个在最后压阵。三十多个宝宝像一群小老鼠一样串在一起,一路上叽叽喳喳,却也成了一道风景!就这样,一路走着,我们爱上了那细叶如刀裁的杨柳,结识了那“居高声自远”的鸣蝉,珍藏了那红于二月花的枫叶……

小班的一情一景已深深地烙进心头,中班的感动仍在继续

第8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爱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世界上的爱有许多种,唯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爱、博大的爱、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默默给予。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无形力量。班主任工作很忙、很累,但在辛苦的忙累之后看到学生的进步,你又会感到最快乐、最幸福、最欣慰。

记得那是2003年新学期开学时,我班分来了两个降级生,一个是课堂上爱睡觉的“睡觉大王”,另一个是父母离异后,由爷爷奶奶抚养的非常淘气不爱学习的“大个子”。针对这两个有特点的降级生,我没有灰心嫌弃,而是下决心一定要把他们教好,让他们成为好学生。为此,我首先认真分析他们的家庭原因、分析孩子的自身原因,主动和家长沟通,针对孩子的毛病,采取家长和老师联手鼓励的方式,校内校外一起抓,再不能让孩子这样散漫下去,这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师的关心照顾使他比以前进步多了,课堂上基本不再睡觉了,学习成绩也居于全班中等水平,数学测验还多次得过100分。同学们再也不叫他睡觉大王啦。爱淘气不爱学习的大个子,因父母离异,只得靠爷爷奶奶抚养,家里生活困难,老人又没有能力管得那么周到,致使他生活散漫,经常和同学打架,对学习没兴趣,常常不写作业,学习成绩不好。我就主动和他谈心,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再不能那样不遵守纪律、随便逃学。生活上有困难,老师经常帮助他,并且表扬他的优点:个子高、智力好、有组织能力。老师的鼓励打动了他,他逐渐开始爱学习了。

教师给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任何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但这不是评价学生的最终标准,分数有高低之分,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学期末给学生的评语,我注重给学生多讲优点、多给鼓励,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不以家长的权利地位区分,不给孩子变昧的爱,相反对差生还要给予更多的爱,这种爱是关心、是爱护、是体谅、是鼓励,不能因为他们某种原因造成的暂时分数低,或出现一点小毛病就歧视、挖苦,这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细心地关心这些孩子,经常给他们一些表扬鼓励,随时指出闪光点,让他们的笑容灿烂起来;让他们感到老师好,同学亲,生活在一个团结快乐的班集体中;让他们愉快学习,健康成长,永远记住童年的好时光。

第9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我是一个标准的马大哈,出外走一圈,经常会将身外之物“布施”出去。因此,我身旁的亲人往往都会自动担任起“拾遗”的工作,就连小小年纪的儿子也不例外。

“妈妈,你的外套。”

“妈妈,皮包忘记了。”

“妈妈,妹妹还在车上啊!”

一次儿子跟我出门,在出租车上睡着了,被叫醒下车时,迷糊中忘了提醒我拿伞。当得知我又将伞“送”给了司机叔叔时,他气得大哭:“我们家的伞都是这样,被你忘来忘去全丢光啦!”

虽然丢伞是不应该,但儿子这样大发脾气,我还是觉得莫名其妙。第二天送他去幼儿园时,我把这件事说给他的班主任听。

在美国拿到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的班主任问我:“你是不是经常夸奖孩子提醒你不要忘东西这个行为?”

“是啊,不是说当孩子有好行为时,父母要夸赞吗?”

“你是怎么夸他的?”

“我常说‘儿子你简直成了妈妈的好脑子,让妈妈不再忘记东西!’”

“夸错啦!”听了我的回答,班主任笑着摇头:“孩子被你称赞为‘妈妈的好脑子’,他就自觉有了责任感。这次因为他睡觉害你丢伞,他会觉得是自己失职,没有尽到大脑的责任。难怪他会有那样激烈的反应。”

原来如此!想不到我为了激发儿子的荣誉感,提升他的自信心,想让他能表现得更好的夸奖,却因为用词不当,让受赞美的儿子有了压力。

这才明白,人的心理其实很微妙:越被人夸赞欣赏,自我价值感就会越强、越会有向上的动机,越希望表现得更好不让别人失望。特别是那些要从父母身上得到肯定的孩子。所以专家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本来没错,但是如果夸赞教育用得不恰当,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真伤脑筋啊,看来孩子也不能经常夸!”旁听的家长们发出一片叹息。

班主任让每个爸爸妈妈讲一个生活中赞美孩子的例子。

“我会夸不爱吃青菜的女儿‘真是好孩子,把青菜都吃完了!’”

“我会夸儿子说‘你真替爸爸长脸,老师说你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我经常对女儿说‘你跑得好快啊,可以去参加奥运比赛了!’”

“我总是会在考试前鼓励我女儿‘只要你不粗心,就一定能考赢别人。’”

爸爸妈妈们争先恐后,但班主任却一直摇头:“通通不及格!”

看着父母迷惑的眼神,班主任解释说:“这些赞美不是判断型,就是谎言型,还有的是操纵型。而正确的赞美方式应该是描述型的。”

“先说判断型。判断型是赞美孩子做的事符合了大人的期望,像那个把青菜吃光了的孩子;谎言型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赞美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像能够参加奥运会的夸赞。孩子没有大人想的那么笨,他们能感觉到父母的夸赞是发自内心,还是随口敷衍的谎言。”

“操控型赞美是为了让孩子实现父母的愿望而给予的赞美。被赞美操控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对赞美上瘾,会不自觉地把学习和生活的目标,集中在如何去‘取悦’别人上。”

“而描述型的赞美,是把赞美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努力和他的内心感受上,简单地去描述一个事实。这样可以引导孩子真切地感受靠自己的努力带来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听完班主任的娓娓道来,我终于明白:原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夸赞,不是赞美孩子最终得到的结果,而是要鼓励他在尝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关注他、鼓励他。这才是孩子想要的夸赞。

应家长的要求,儿子的班主任又专门为我们上了一堂“把握夸奖的诀窍”的课程。

他说,若想将孩子夸奖成“人才”而非“木材”,就要学习如何把空洞的夸赞词改变成鼓励和肯定。

1、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能力。比如,“虽然这一课的生字很多,但你还是很努力地把它们都记熟了,真是很了不起。”当在比赛终点迎接参加赛跑的孩子时,爸妈应该说的是:“我看到你跑得很卖力!”

2、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我觉得你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说九点前完成这项作业一点也没耽误。

3、具体指出孩子的潜能、优点,鼓励孩子努力去展现自己的特质。如“真不错,你知道怎样跟老师说你想参加球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