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患范文

医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患

第1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患沟通

当前的医患关系较紧张,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方来说都是这样。许多站在患者一方的人说,这是医方没有医德造成的;站在医方的人说,患者不服从治疗“无理取闹”造成的,无论那种说法都对医患关系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既不给患者带来任何实质利益,也不减轻医务人员任何社会压力,只有更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

1医患矛盾关系的现状

1.1其相当多的矛盾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相符所引起的。当病人付出自己难以承受的医药费而治疗效果又不够理想时,个别人就迁怒于医院和医生,使医院蒙受巨大的损失。其二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患者对医疗信息严重匮乏,不能以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态度认识和面对疾病。

1.2来自医疗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个别医生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是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红包”现象、药品回扣问题等。其三是服务态度方面的问题。其四是医务工作者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病人心理、生理的感受,只注意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

2医患矛盾关系的分析

不平等医患关系的理念是造成医患矛盾的根本,至于医德医风的问题,这个话题已谈了这么多年,活动搞得也不少,措施定得也不错,为何收效甚微?为何仍经常出现有悖于医生职业道德的事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戒备森严医患关系所致。众所周知,社会公德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双方只有彼此不分高低贵贱,才能互敬互让,和睦相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古至今,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大夫不乏“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溢美之詞,也习惯于将找医生看病说成是求医或求救。把医生放在如此尊贵的地位,对患者来说本身就形成了先天的不平等。如此一来,医德本身也就变了味。尽管多年来医务界也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评选“十佳医生、十佳护士”之类的活动,但大多是围绕提倡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等角度来进行的,很少或没有从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医患关系以及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等深层问题入手,因而常是治表不里。

医生俨然以救世主身份对待患者,患者则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地位,这也不适应现代的医疗模式;但笔者也不赞同“病人就是上帝”之说,病人就是病人,他既不能像医生那样凌驾于病人之上,高人一等,也不能不顾病情提出一些不合乎科学的无理要求,更不能依权或依钱仗势,歧视甚至打骂、污辱医务人员。

3改善医患矛盾关系的对策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医方与患者方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作为医方尤其要有换位思考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3.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基础: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题,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医患沟通涉及内容之多,沟通方式之灵活,沟通的效果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之大。而良好的沟通方式源于医务人员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修养、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真诚的服务态度、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谈吐。交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交谈, 医患之间的谈话,是直接、对等的情感、知识、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交谈中要尊重对方,平等相待,使医患双方的关系处于一个开诚布公、融洽交流的位置。患者要用科学精神对待疾病和治疗,医务人员要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问题。二是电话,尽管电话沟通缺乏视觉反馈,但让每一个细微的差异都传递微妙的信息,使医患情感通过电话实行有效互动。三是信函,信函式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温馨和富含人情味的,这种沟通形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它体现了医院的真诚和善意,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操和服务责任感,能有效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融洽医患关系,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规范各项医疗活动行为是关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能不能真正完善医院内部自我善监督机制是衡量医院能否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要健全医院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的制约机制,其次要通过社会善监督员对医院监督,病人问卷调查,随诊出院患者,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在制度上实行综合、配套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接受全方位的社会监督,确保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综合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各种协会,如糖尿病协会、抗癌协会,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即使病人获得了医疗知识,避免了盲目求医,同时也可以建立融洽医患关系,为协会所在的医院吸引一批稳定的病人。

第2篇:医患范文

1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剂

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医患之间不能相互了解和谅解,进而使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了解,是决定疾病诊断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的了解。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地需求,又可以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对医生的信任感。

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要作用。医者应以宽容、平和的态度,给予患者人格上的尊重和身心上的治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从内心深处真正同情和体贴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关心患者,多介绍有关治疗的情况,使患者减少不安全感,增加信赖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也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对象是病人,医生的义务也就是全心全意医好患者病症。患者也享有疾病的知情权,要求保护隐私权。当前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呢?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为因素。2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2.1科技的发展

大量医疗设备的使用,使医生与患者间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日趋减少,医患关系日渐冷漠。医患之间缺少沟通,彼此不能相互理解和谅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2.2医疗行风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医院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损害了医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2.3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个别病人家属与医生谈话时秘密录音;有的医院做手术还要进行公正,这些行为无形中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2.4患者对治疗期望值过高

患者由于往往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病情,缺乏对医疗行为风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的认识理解,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一旦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便常常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患关系。

2.5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医患矛盾70%发生在患方对医院收费不满意上[1]。

3如何重建和谐医患关系

3.1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现在医疗纠纷逐年增多,既有制度不健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等医院方面的原因,又有疾病知识缺乏等患者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医院与患者之间减少沟通造成的。因此,医院如果注重医患间的沟通,不断强化医患沟通工程,必然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3.2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

新闻媒体在报道医患纠纷时要客观、公正、全面,并要大力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高风险性的宣传和引导,医院也要加强自身宣传,使群众增强对医疗行为高风险的认识,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媒体一方面要监督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引导医患互相理解、互换角度考虑问题,化解矛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客观的报道,能够为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发挥特有的作用。因此,医院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这对于从宏观上融洽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医疗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医患的及时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同时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

第3篇:医患范文

【摘要】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医患沟通,能有效的缓解医患紧张的情况,使患者满意,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医院得以发展。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医护人员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医护人员。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这种现状如不尽快改善,势必将影响医院的发展。

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 媒体的因素:医护人员与患者本应是站在同一战线,一起对待共同的敌人――疾病,媒体报道,把医护人员与患者划成对立的两面,对医患之间用《消费者权利保护法》来处理,放大了医护人员的丑陋现象,负面舆论较多[1]。非典期间把医护人员奉为“白衣天使”,非典过后,立即把医护人员贬为“白眼狼”,过分宣扬患者是弱势群体,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院举证倒置证明自己无过错可见一斑,把护理人员说成是“打发”护士:只会打针、发药,护理人员的劳动不被尊重。

1.2 政府的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较快,但忽略了医疗的发展,医院的财政拨款不到位,居民医疗支出较多,失业人员较多,医疗费用升高,患者积怨较多,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生病后情绪低落,矛盾直接指向医护人员。医疗资源的缺乏,使医护人员面对众多的患者,不能一一仔细检查、询问、回答,导致患者不满。

1.3 患者因素: 患者对医疗水平要求增高,知情同意、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都比预期要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应该把病治好,不尊重医学科学,人为的加剧医患矛盾。

1.4 医护人员的因素

1.4.1 观念陈旧,服务意识差。现在患者卫生知识增强,对医护人员要求增高。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病,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医护人员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

1.4.2 工作量大,待遇低,社会不认可。各医院医护人员缺乏,使医护人员疲于常规工作,对患者缺乏了解,导致患者不满,容易诱发矛盾。媒体的负面报道,也极大的挫伤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缺乏沟通的主动性。

1.5 社会的因素: 诚信危机的出现,使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医患之间本是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诚信危机使本应有的信任缺失,双方不能坦诚交流[1]。医院和学校只重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患者为中心还只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

1.6 未建立公平有效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和医患纠纷调解仲裁机构,“要想富,闹大夫”,“想捞钱,告医院”,已成为某些人挣钱的渠道,医院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

签于上述因素,在医患之间已出现很深的沟壑,从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来看,两者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是主要原因,医护人员觉得为患者治疗已尽心尽力,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只认钱不负责,这种现象应早日消除,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医学科学的发展,使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全面恢复。

2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关键

2.1 沟通的时间与内容。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发展、入院后的治疗、费用的支出、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选择沟通的最佳时机。利用查房、治疗、操作前后,多数患者对治疗操作有恐惧心理,此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良好的语言胜似灵丹妙药。掌握语言的艺术性,保持热情的态度,运用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三样法宝,给患者以鼓励和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1 适时保持微笑。“微笑”是人际沟通中的“剂”有了微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不管是赞许、鼓励的微笑,还是坚定、自信的微笑,或是亲切、温馨的微笑,对患者来说,是任何药物都代替不了的精神力量。

2.2.2 学会倾听。患者到医院,总有许多的疑问,医护人员需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并从中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切入点。

2.2.3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种类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交流,避免用生硬的医学术语,让患者及家属明白、理解医院的治疗、护理工作。

2.3 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为患者及家属着想,帮助患者选择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减少费用支出的治疗方案,即使出现小小的失误,患者及家属也会理解。

2.4 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肯定患者及家属的做法,更会赢得家属的积极配合,患者心情会很好,主动配合医疗和护理。

2.5 把患者当成社会人。理解病人因疾病造成的身心疲惫,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体谅病人及家属偶然的过激行为。

2.6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充分履行告知义务[2]。

2.7 注意加强医患沟通方面的学习。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提高文化修养、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真正学会与患者沟通。

3 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需要社会各方做出努力

3.1 医疗财政支出增加,医疗资源丰富,不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使人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障。

3.2 媒体的客观报道,不再把医护人员与患者树成对立面。客观分析医患矛盾,指导公众理性就医。

3.3 患者医学文化水平提高,不再要求医护人员“确保平安”、“一定治愈”,客观评价治疗过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医护人员的人格和劳动。

3.4 重视预防保健,对社区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3.5 医护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诊治水平;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3.6 医患之间诚信危机不再出现,形成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

3.7 建立有效的机制,公平处理医患纠纷,切实保证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和医疗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医护人员、患者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营造和谐温暖的医患关系。让我们携手共进,和谐共存,共同享受身心健康带来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肖传实,李荣山.实用医患沟通技巧[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83-110

第4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医患关系是在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1]。它主要是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进行的交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治,也严重妨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旨在探讨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方法,期望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卜丽华和手卜晶[2]研究发现,66.59%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的态度好坏成为影响医患交流的重要因素,30.82%的医护人员也认为自己的态度是影响医患交流的重要因素,医患双方都认为医患沟通交流中医护人员的态度占主导地位。周萍等[3]研究发现医患双方多数人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改善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医患双方。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现代医学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以医疗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由生物医学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使医患沟通显得更加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信任缺乏,再加上患者对医学缺乏相关的了解,普遍存在就医期望值过高。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致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医务人员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工作,有助于现代医学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医患沟通的核心是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让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主要治疗措施, 医疗风险,费用等有所了解。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不但充分尊重了患方的意愿,还使患方和医方一起为降服病痛而共同努力,相互间理解加深,并得到患方积极协助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康复。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三)体现了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咨询与帮助,维护病人的尊严,使其感受到被关心和重视。展现人文关怀,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态。做到这些,就体现了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

(四)能减少医疗纠纷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已危及到医务工作者的生命,严重影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在众多的医疗纠纷中,有一大部分就是因为医患关系的恶化造成的。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医患矛盾升级。在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预防医患纠纷的根本措施。

二、当前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强化不够

医疗部门强化医疗沟通的力度不够,制定了很多医患沟通的制度,却只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泛泛而谈;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以及行为规范,很难让沟通发挥作用。

(二)医患关系物化,妨碍医患交流

医患关系的物化是指医疗仪器、诊治设备等物的因素介入到医患关系中, 从而使物化工具代替了医生的部分劳动,医患关系中纯粹的人一人关系变成了人 物一人关系,医生与患者的思想、感情交流由操作与作的关系所代替[4,5]。

由于患者面对的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医护人员,而是冷冰冰的医疗设备,从情感上来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会逐渐下降;而医生眼里的患者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是一个被机械化了的物,不能深切体会患者的疾苦,也没有了原始的温暖和安慰,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三)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限制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工作量急剧增加,只顾诊治疾病而疏于沟通。更有甚者,因繁重的工作量而抱怨于患者,对患者语言生硬、耐心不足、态度冷漠,严重伤害了医患关系,最终导致了医疗纠纷的产生。2004年11月卫生部调查组对浙江省卫生系统医风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8%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 诊疗态度冷漠”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6]。

(四)沟通艺术缺乏

人际沟通是一门艺术,人们必须借助表情、动作、语言、姿态和行为等各种媒介来表达信息。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也将“沟通能力”列为医生的七大标准之一。在医患沟通中,运用较多的是语言,但是沟通不仅仅是说话而已,其他的媒介也很重要,比如说肢体语言,它也是一种沟通艺术,是文化。一个恰当的眼神,能够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优美、淳朴、大方的仪态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沟通艺术缺乏是影响医患沟通的技术,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艺术,常常出现医务人员语言表达语言失误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导致医患沟通障碍。

三、加强医患沟通的方法

(一)制定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不仅应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而且要监督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在治疗过程汇中,患者有权利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费用等等,医务人员并对其不懂的地方详细解答。建立沟通责任制,使各级医务人员明确自身责任,保证沟通到位,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

(二)主动

医务人员是具有专业技术,经过长期培训和实践的高素质人员,而大部分患者没有医疗知识或了解医疗知识很少。如果医务人员能及时解答一些医疗的常规问题,并能主动进行医患交流,包括了解病人思想,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医疗中产生的费用情况等等,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医疗纠纷了。

医患之间要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能把医患双方对立起来,医患双方应该是融为一体的[7]。没有患者,何来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转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主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在实施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成为患者的引导者和顾问,不仅要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更要注意体现优良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服务行为。

(三)改进沟通技巧

沟通的基本要求是尊重、诚信、耐心。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沟通的科普性和通俗性,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教育学等学科知识[8,9]。沟通技巧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语言艺术,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采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达到医患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通过语言技巧的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消除陌生、紧张的气氛,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

有时,医护人员毫不经意的眼神、表情或动作都会引起患者的曲解或猜测。这些属于肢体语言,它也是一种艺术,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可以使用,比如医护人员可以主动地有意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患者的注意、重视、尊重;也可以通过观察并读懂患者及家属的肢体语言进行适当的鼓励、安慰,缩短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理距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使用美好得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不仅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使患者从就诊开始,就能打消顾忌,充分调动他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要从心开始,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对其要亲切、诚恳、端正,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开导。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脾气比较暴躁的患者,医务人员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避免和患者发生正面冲突。

(四)针对不同的沟通路径制定制度与要求

医院应该制定不同的沟通路径,也就是在对患者就诊的不同阶段由不同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的医患沟通。

1. 门诊沟通

门诊时应该对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和建议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沟通,并且要详细记载到病例上,在后续的治疗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诊治,即可节约治疗时间,也可以减少病人的费用。

2. 入院沟通

需要住院的患者,应该在首次查房结束后将其病情、初步诊断以及进一步诊疗意见等对其进行讲解,并征求其意见。还要介绍医院及科室的概况、住院需知,以及有关的医务人员组成,让患者心中有数,减少畏惧感,心里放松,配合治疗。

3. 住院沟通

对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方案、检查目的及结果、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沟通。这样患者及其家属就会明确各项治疗的目的,才能积极配合。

4. 出院沟通

住院其间的治疗情况,当前身体状况、后续治疗和随访要求等进行沟通,确保治疗的彻底性。还可以征求患者的建议和意见,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也可以征求患者家属对医院的相关要求以及满意度等,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沟通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医务人员不能使用太专业的词语,也不能倾泻式的告知,患者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头雾水。所以,在医患沟通时,医护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适时提一些问题,以了解患方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五)医患沟通应提倡换位思考

患者身体上遭受了疾病的折磨,在其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尊敬和信任。所以医务人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他的痛苦,真心诚意地帮助他解决各种困难。患者也应换位思考,医务人员每天要接待很多的患者,工作量很大,也应该设身处地为其着想,理解医务人员的难处。通过换位思考,可以消除误解,增强医患了解、理解和谅解。

四、小结

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患双方的和谐共处,最大程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化解各种矛盾,对于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 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J]. 中国医院管理, 2006(8).

[2] 卜丽华, 手卜晶. 关于医患沟通的调查及沟通艺术的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 2007(1).

[3] 周萍, 薛迪, 邓亚新等. 上海市某区域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7).

[4] 皮湘林, 王伟. 医患关系物化困境的伦理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 2002(7).

[5] 刘永. 促进医患沟通 构建良好医患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7).

[6] 张珊莉. 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 新医学, 2010(7).

[7] 王丽娟. 医疗服务中医患沟通的意义和方法[J]. 防保康复, 2010(22).

[8] 云睿, 刘毅, 张英姿等. 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12).

第5篇:医患范文

1.1医患之间需要信任的互动

和谐的医患关系应当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医患双方,应当是由对患者充满关爱的医师和对医师充满信任的患者构成。患者的信任、尊重和理解给医务人员增添工作动力和信心,医务人员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爱、力量和希望。当然,后者更重要。

1.2医方是重建信任的关键

医患关系中,医方天然处于强势,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因为患者选择到这家医院就医,就表明患方基本的信任。要赢得患方更多的信任,接下来自然需要医方用实际行动证明;让患方放心,取得患方的信任,这是医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1.3患者也应给予信任

固然,患者不断增长的权利意识是倒逼医方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但以怀疑为前提,将所有医师预设成唯利是图的人,既不公平,也对医师的正常诊疗不利。患者也应履行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信任医院和医师的义务。重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尤其是患方对医方的信任,才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

2心态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2.1医方的心态

作为医患关系主体的医方,其心态则不尽相同。针对医患冲突,有人主张以暴制暴,或学习防身术,或戴钢盔上班。更有“小医生含泪十问部长”。

2.2患方的心态

医师每天救治许多患者,挽救许多生命,可发自内心感激医师的患者或者家属却不多。不少患者觉得治愈、好转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治疗失败或者疗效不满意就不接受、就在医院吵闹。这是目前存在于国人当中的抱怨等负面情绪,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任性”心理。

3情感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3.1医患之间必须有情感的互动

对患者情感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最能赢得患者信任和建立和谐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医患双方本来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患者却要将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告知和托付,而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救死扶伤。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本应该最亲密、最信任、最尊重。

3.2医方应该对患方倾注情感和关爱

医方不仅要诊治患者肌体上的疾病,还需要从心理特征上、社会属性上给予同情、共情、理解、关心、指导和抚慰,让患方产生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视患者为亲人,并且从语气、语态、姿势、表情、称谓、耐心等方式体现出尊重,向患方传递充分的关爱,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建立医患友谊,让医患间的沟通更及时更有效。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医患间的情感互动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医学是一门“仁术”,重在对人的关怀,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贯穿医患关系始终。医学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关爱和安慰的需求无限,力量也是无限。和谐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值得深思的是,医师对高档仪器检查结果的依赖,正日益多于对患者情感体验的关注,护士病房巡视的主动意识随床边对讲系统的现代化也正在逐步退化,医患之间更多体现为金钱的流动和纸质的检查检验报告,缺少情感的交流、语言的沟通和心理的互动。

3.3患方应该对医方反馈尊重和体谅

医方也是人,疲惫的身心更需要尊重和体谅。白衣天使和白衣战士的称号是至高无上的精神激励,各种粗暴的杀医伤医行为伤害医方的情感,不利于医方的工作效率和患方的诊治。

4利益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症结

4.1医方的利益诉求

医师认为付出的学习成本、智力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都很大,工作苦而且累,待遇理应高于其他专业人员,期望通过职业、工作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尽如人意,医方通过过度诊疗、不合理收费、夸大疾病诊疗效果等侵占患方利益,引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

4.2患方的利益保护

利益冲突并非完全来自医方,患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少数患者无理取闹等也会造成利益冲突。患方认为医师职业崇高,应该有奉献精神,不应该拿回扣、索红包,尤其是有不少人因为经济困难而“被”出院,加深患方与医方利益的对立。

4.3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利益对立的主体

中国医患矛盾的本质是医患双方利益和需要的冲突。医者父母心,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利益对立的主体。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却并无缓和的迹象,患者需要的是健康和生命,这是无价的,而医方追求利益最大化。医方利益只有与患方利益协调,在争取医方利益时不侵犯患方利益,在保障患方利益的前提下求得医方利益,才能形成医患双方利益的良性互动。这有赖于政府主导、调节与平衡医患双方利益,在双赢的利益博弈中,形成医患双方利益的良性互动,合理地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格局。

5需要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

医患双方都有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包括双方需要的互动。

5.1患方的需要

患者有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希望遇到负责任的医师护士,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因此院方需要加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对名医名护的介绍。患者身体病痛的煎熬、求医问药的不易、家庭经济的困境,需要得到医方的理解和同情,需要医方温暖的语言和温情的触摸。

5.2医方的需要

医务人员为患方救死扶伤、勤勤恳恳,也希望得到患者的承认和理解,得到患者的欣赏和表扬。若是遭到患者的质疑、辱骂和殴打,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委屈感,进而严重影响职业态度。医务人员也有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频频发生的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事件使得医务人员没有安全感,一方面需要患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需要医院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障措施。

6满意感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6.1患方的满意和好评对医方很重要

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金标准。说得再多、做得再好,患者和家属不满意,只能说明鼓槌没有敲在点上,关爱没有送到心坎上,所以,金杯银杯比不上患者的口碑。医方通过“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回访出院患者、完善投诉处理制度等全方位、多视角的医患互动沟通,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密切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医务人员的理解。

6.2医方的满意度长期被忽视

医方对不遵从医嘱的患者称为治疗依从性差,希望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现实生活中,医务人员防范患者及其家属,采取防范性医疗,都是因为医方对患方的态度、言行不满意,很多患者不但不尊重医方,甚至还怀疑、伤害医务人员。医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是医务人员掌握患者所需、所想、所感、所求、所惑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程序化的医患沟通,只能伤害医患双方本就脆弱的亲密感和信任关系;只有真诚的互动并分享内心感受,才有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结语

第6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 医患关系 重构和谐 现状 重要性

医患关系紧张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据卫生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索赔额高达4亿多。近几年,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正成倍的上升。

医务人员素质因素:①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学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医学发展和患者要求。②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不重视医德修养。③医护患沟通存在严重的误区。

患方因素:①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不了解医疗水平发展状况。②在诊疗过程中经常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对医方存有过度戒备心理。③因投诉渠道不畅通,加重不满情绪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④少数人存有不良动机,以谋取暴利。

社会因素:①虚高的医疗费用让患者不堪重负。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导致患者负担过重。③社会舆论对医院片面指责。

加强医患沟通,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护是主体。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要作用,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可以说“耐心”、“倾听”和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的最重要一步。

加强医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拉近情感距离。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即“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同样,患方也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诊疗,共同营造和谐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确保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宝。

完善医疗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规范医院医疗过程中的诊断、治疗记录,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严格认真地执行诊疗及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投诉,及时妥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处理医疗纠纷与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与权限,以公正、全面的立场,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从而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社会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人的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1]。新闻舆论具有透明的特征和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行为起到监督与约束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卫生部门医德医风的建设。

讨 论

重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既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又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只有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利于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为基础,加强工作责任心,主动与患者接触,寻找沟通的机会,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诊疗期间真正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支持,取得最佳合作,密切医、护、患关系,杜绝或避免纠纷的发生。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

第7篇:医患范文

严格地说,此类事件涉嫌刑事犯罪,已经超越了医患关系的范畴。但是,纵观近期多起伤医案件,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即患方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并未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便直接采取了极端暴力方式。如此野蛮粗暴之举,堪称文明社会的“返祖现象”。近年来,从怒摔婴儿到校园投毒,从网络暴力到航班斗殴……一股暴戾之气正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医疗行业尤为突出。无疑,这是一种浮躁扭曲的社会心态,值得深刻反思。

医患之间的暴戾之气,究竟从何而来?首先,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相关。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全民医保,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偏低,看病自费比例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仍被视为一座沉重的“大山”。很多人举债看病,因病致贫,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感觉人财两空,很容易产生偏激情绪;其次,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关。不少人认为现代医学无所不能,而忽视了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当疾病无法治愈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偏激行为;再次,与新闻舆论的“放大效应”相关。一些媒体过度追逐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甚至歪曲事实,客观上放大了医疗行业的黑暗面,导致医生形象被妖魔化,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甚至助长“仇医”情绪。

虽然暴力伤医背后隐藏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是,一个人无论有多少不满和怨恨,都不能滥伤无辜,更不能对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下狠手”。暴戾之气横行,不仅破坏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而且污染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空气,最终导致人人自危,谁都没有安全感。暴力事件让公众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很容易以更极端的暴力方式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第8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沟通技巧 沟通艺术

一、医患沟通概念的界定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既包括疾病诊治的直接内容,也包括同疾病诊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相关因素。医患沟通可以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在医患关系的技术沟通方面,医务人员处于主动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就医者,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在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沟通方面,医患双方是平等的。对很多患者来讲,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是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虽然发生了医疗差错,但患者仍感激医方。这是因为,由于患方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常常无法理解和监督医疗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在社会、心理、伦理交往过程中,理解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非技术方面的医患关系往往更能引起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例如,非技术沟通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采集病史,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遵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沟通。反之,则会阻碍技术沟通。

二、当前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

概括来说,目前国内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被医护人员意识到,就更没有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争议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医院在人群中的威信的需要。因而不重视医患沟通。

(二)制度建设不到位

虽然从法律上强调医患沟通已经多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体现来保障,使得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患沟通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不够协调,中间环节出现一些对立矛盾,导致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完善。

(三)沟通方法不适应

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检查、诊治、却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患者和家属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很好地告知治疗目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而且有些医生还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对于患者病情解释内容矛盾重重,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不倾听患者诉说等不当作法。

(四)社会氛围不适应

近几年医疗争议的增加,不仅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有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患者对医生要求过高,过于苛刻,以及彼此之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舆论大众常常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使得医患双方处于对立面。另外,舆论界对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较少,但对一些医疗争议的信息报道较快常把医务人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职业环境恶化往往让医务人员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三、医患沟通紧张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当患者就医的时候,按照医学的伦理道德,医生应该从患者的角度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有的医生可能不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还有其他的利益导向来给患者治病。这时就形成了利益上的冲突或者对立。由于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上不能做到信息共享,有很多医疗机构变相加价、收费、强制检查等。这些违规行为,对患者高额的就医费用来说是雪上加霜。

医患之间实际利益不能达成一致,这种长期累积的信任缺失,就会对医患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才能为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

(二)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用于调整医患之间的医事法律,缺少权威性的专门法律。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法律在实践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法可依。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双方的行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失控”,置患者利益不顾的违规行医行为以及患者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都层出不穷。其次,医患双方法律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外,执法监督的不足也让法律变成了空头条文,无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道德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滑坡”一直是人们不断议论的一个话题,体现在医疗服务中,也会对医患之间造成影响。

少数医生过分看重自身的利益,根本就没有做到医生的本职工作。尽管在医院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却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外界形象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有少数患者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部分患者故意制造医疗纠纷,以获得经济赔偿,并导致“医闹”这一“职业”的出现。他们的行为都干扰了医护人员正常的医疗工作,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医患沟通的艺术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而且,医患之间的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是决定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人际关系。因此,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医患之间的沟通要讲究沟通的方式与方法,突出沟通的技巧,实现医患沟通的艺术。

(一) 医患沟通的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从上述的要素来看,增强个人的医患沟通技能最重要的环节是要积累学习,多参加培训。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使医务人员从思想认识上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才能增强人文精神,掌握人文知识,提高文明素养,训练沟通技能,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医患沟通。但是这种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实际,解决医务人员的实际思想问题,不宜谈论理论和简单说教;技能培训也非常重要,培训方案务实、形象、易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案例式训练会更激发学员的兴趣。

勤于临床实践。老医师的沟通能力明显比年轻医师强,提高沟通能力,最简单易行的途径就是多接触患者、多参加诊疗工作,而不是多看书多查资料。青年医务人员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身临其境,全身心感受各种人和事,全方位应对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会很快不同程度地增强沟通技能,并能从老医务人员身上和患者及家属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增加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与医务人员同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被融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需要主动地接触社会,学会适应这个日益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扩大生活范围,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拓宽沟通的渠道,能进一步增强沟通的效力。

(二)医患沟通的方法

根据沟通过程中所运用的符号系统不同,医患沟通的方法可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沟通。

语言沟通是借助于语言符号实现的,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它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其他任何沟通方式不可代替的。临床上,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要,实施治疗、护理计划、都离不开语言沟通。因此,语言沟通是连接不同交往对象的桥梁,是让不同的交往对象相互影响的工具。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肢体传递信息来完成的,比如姿势、动作、表情等。在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很多信息都是从患者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真实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肢体语言也传递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际沟通除了借助语言、非语言沟通外,还可以借助许许多多人类创造的其他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实际上都是五官及大脑的延伸。对人际沟通有直接帮助的其他辅助工具有:电话、书信、电子邮件、微信,及微博等。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

仪表与举止。医务人员服饰大方得体、整洁;仪容端庄、神态和蔼。

称谓与礼貌。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份、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切不可用床号代替称谓。

目光与表情。善于运用温柔、平和的目光,对患者传递的是一种理解和鼓励。

体态与距离。用身体姿势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和同情;正常医患之间的交谈,双方适当的距离约为0.5―1.2m。

倾听与语速。对沟通而言,善听比善变更重要,善于倾听的医生很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同。如果能够面带微笑,会增加声音的温和度,让对方倾听起来更舒服。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动作轻缓,认真细致,目光、表情、语言综合参与,表达适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患沟通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李功迎.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

[2] 李丽芹,王大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读本[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152.

[3] 陈文叔.医之魂――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爱和沟通艺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5-67.

[4] 陈华,叶尘宇等.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医患关系沟通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4(35):52.

[5] 安志峰,刘晓宇.从市场营销角度浅谈医院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14.

[6] 贺锦花,杜友红等.医患沟通告知细节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2(7):67.

第9篇:医患范文

病人死亡后8页病历只剩4页

今年3月26日下午,59岁的邱双根因病到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打点滴,其间突觉不适,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让家属感到十分蹊跷的是,在他们当天下午赶到医院、拿到死者的病历时,发现原本应有8页纸的病历本却只剩4页纸。

家属因此猜测,邱双根死亡后,医院为了推卸责任而没有及时通知家属,却在这段时间里对病历“动了手脚”。然而,天等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病历确实是邱双根的主治医生撕掉的,他是因为“写错了”而撕掉病历重新书写,并且是在邱双根3月上旬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撕掉了写错的部分,并不是事故发生后为推卸责任而故意为之。目前,医患双方因为这点而争执不休。

卫生法学专家卓小勤表示,目前病历纠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撕毁病历;二是事后修改造假,如手术同意书风险告知事项,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再添加几项内容;三是从一开始就在造假。卓小勤认为,毁掉病历或者病历造假是酿成医患矛盾频发和不断升级的一个突出原因。

医方为何喜欢在病历上“做手脚”

病历造假为什么频繁发生?专家认为源于“两低一高”。第一是违法成本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对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行为给予吊销执业证书,另加罚款,但整体来看实际执行一直不力。同时,法律制度的缺陷有利于病历造假。如目前的法律规定,病人只能复印客观病历资料,而主观病历则不能复印。病人一方得不到完整的病历资料,也就无法判断病历是否造假。

二是造假难度低。在医患信息本就不对称的环境下,信息的不公开更是增大了医方造假甚至是销毁病历的空间。广西桂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谢青松认为,患者手上的病历本只是病历的一部分,内容较简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详细治疗方案、具体治疗过程的记录,包括医嘱、药品处方以及注射、吃药、抢救等治疗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时间等,都保留在医院手中。

一位有家属在医院工作的知情人士说:“现在很多医院实行的都是电子化的病历,医嘱、药品处方等都记录在电脑上,修改起来很方便”。如果医院出现重大的医疗事故而院方又存在过失,为推卸责任,值班医生、护士等科室里签过字的人可能全部被叫到场,谁签的字谁马上改,重新做出一份严格符合相关规定的病历,“一环扣一环”,让人无懈可击。

另外,病历造假鉴定难度较高也是一些医生铤而走险的原因。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邓丽萍律师认为,从根本上来看,出现撕毁病历或病历造假的现象还与我国当前优质医疗资源紧张有密切关系。原本一个医生在做一台手术时应负责到底,但现在医生不够用,以致这个医生往往只完成了关键部分就要去另一个手术台工作。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事故,如延误手术时间等,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则责任不清,最终导致病历造假或销毁的可能性变大,甚至出现医方集体性造假。

根治造假需要多管齐下

卓小勤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立法确立病历的“档案”性质,从法律制度上加强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自律。既要对病历修改等环节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又要加大对撕毁、造假病历的执法力度。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宇认为,当前对于病历到底是部分能够复印还是全部能够复印,相关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明确,以便于操作,使行业能够更加规范运行。不少专家建议,整治病历造假应加强行业监管,如加强对医学会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清理病历造假的不正之风。

专家认为,从根本上来看,医患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一致的,医生的出发点是治病救人,与患者就医康复的根本目标一致。为避免纠纷,应考虑将医疗全过程对患方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