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乡村农业致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农业致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农业致富

第1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以《xxx党建信息》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育和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完备的电教网络体系,提升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和党员致富带动作用,在全乡树立一批符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明显、辐射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素质好、发展经济本领强、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步,从20*年4月开始,首先在全乡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村村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建立—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培养一支党员致富骨干力量,配备一支信息技术服务队伍,树立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户,总结一套农村致富好经验,形成—个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通过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年内初步建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户,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步,以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为样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建成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达到电教设施配套化,党员队伍年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正常化,农业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建成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20个,培训30名农村党员,使人人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且带头致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乡所有村级党支部都建立起自己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并创建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3个、示范户20个,示范、引导、带动全乡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步伐。

三、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条件

(—)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条件:

1、示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经济的思路清晰,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示范基地所在地党支部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抓基地建设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辐射、影响、带动本地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3、示范基地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主导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使基地真正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达到65%以上,主导产业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给发展这一产业的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本乡、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上升,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主导产业。

4、在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下,依靠示范项目开展种、养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该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能够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条件:

l、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规定要求自己,立场坚定,顾全大局,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2、能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两至三门实用技术,有一个好的家庭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在学科技,用科技方面成绩突出。

3、按照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且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在本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4、能经常联系、帮助至少3户生活尚不富裕的群众,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使其在1—2年内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本地中上水平。

5、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四、实施办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干部、党员、群众大会,专家报告会,组织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板报、简报、标语宣传等方式,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各级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明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对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观实意义,争取做到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调查,周密部署,分批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开展认真细致的产业摸底工作,对十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重点调查,根据各村的资源,经济结构、产业化发展状况和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作用情况等,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制定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在全乡492个村级党支部分批组织实施。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要作为首批实施对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第二批选定40个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三批50个村,由乡镇党委负责逐步实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健全电教网络。按照这一活动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需要,分三步抓好党员电教阵地建设,第一步,要把首批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建成高标准的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基地,做到“六有”:有党员电教工作机构,有专兼职播放员,有播放收看教室、桌椅,有播放收看设备(vcd影碟机、彩色电视机、机柜等),有播放收看制度、计划和“三簿一册”(播放登记簿、讨论记录薄、信息反馈簿、点名册),有电教片库;第二步,对由县上重点包抓的50个村,要认真摸底,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由村上自己解决电教设施问题,其他村由县、乡、村共同筹资解决;第三步,对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由乡镇统筹安排,妥善解决“两机一室”问题,县上予以协助。在电教网络建设中,有条件的村还要在党小组建立电教播放点,建立党员家庭播放户,也可创造条件配备电脑等设施,开展网上教育,在全乡建立健全乡、乡、村三级电化教育网络体系,为开展党员科技培训奠定基础。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要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建立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乡党校,分级负责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中既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又要重视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意改进培训方式。在抓好县、乡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外出考察、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示范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传经送宝,鼓励基层干部、党员上农函大、农广校,提高农村基层于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5、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关键在于示范带动。首先要在全乡10个特色产业第一村按照条件和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按照“六个一”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由县上组织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为全乡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样板。其次,要组织其他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取经,培养和树立一批自己的先进典型,抓点带面,促进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l、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水利、林业、信用联社、农发办及其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努力。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建设,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发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扶持,信用联社要重点向这些村的农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各乡镇负责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具体实施,从而形成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

2、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上要聘请10至20名专家教授担任特色经济技术顾问,成立由农、林、水、供销社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向村上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服务,农技中心、畜牧站、林业站要肩负起“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技术服务的直接责任。组织部要根据主导产业,定期为每个村配发相关的音像资料,各乡镇党委要指导各村组织驻村技术员、村干部、党员及科技能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工作指导。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作为重点项目联系点,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建立科技人员联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制度。农口的科技人员,要采取定期技术指导,驻村蹲点等办法,每人联系一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这一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户制度,乡镇机关于部每5人一组,联系一个村,每人包抓一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建立部机关组室联乡包村制度,组织部机关每个组室联系一个乡镇,并包抓一个村,指导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要把所包的村创建成“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示范村。

4、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两示范—带动”活动的目标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量化考核,落实到人,县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定期检查,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奖惩,每年拟命名表彰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00个。各基层党支部要详细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凡此项工作进展不力的,取消该单位党建工作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工作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是前几年开展的“抓、促、学、奔”活动和“党员形象工程”的深化,是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有效载体,也是发挥农村党员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要注意发挥各级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的各类党建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搞好衔接,不断创新。要在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同时,把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群众培养成党员。一方面,在实施“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村,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头搞试点示范,为群众树样板,把党员逐步培养成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把那些靠科技致富的群众、“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能人通过重点培养,按照程序吸收入党。

2、建立县、乡(镇)、村级创建工作档案。每年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要认真填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登记表》、《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今年各乡镇拟创建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其登记表于4月2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第2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韩坊乡三年村建工作总结

韩坊乡三年村建工作总结(20xx年——20xx年)我乡在1998年——20xx年三年村建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服务意识这一主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建办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开创了全乡村建工作的新局面。回顾三年,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一是加强了领导,建立健全机构。我们成立了村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群副书记任副组长,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村建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村成立村建工作领导小组。我乡村建工作做到工作有领导,工作有人抓,有组织地顺利开展工作。二是制定规划,有章可循。根据上级提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三年规划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结合本乡实际,我们制定了《韩坊乡20xx年——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在此基础上20xx年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意见》,20xx年制定了《韩坊乡二0xx年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20xx年制定了《韩坊乡二0xx年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三年来,我们按照三年规划和年度目标计划,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抓好工作,抓好落实,使我乡的村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二、全面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真正使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20xx年和20xx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先后在乡机关和村级、站所认真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在学教活动中,所有学教对象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等篇目,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对照《》要求,深刻寻找各自、各单位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活动中全乡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一共提出了对单位意见3987条,学教对象意见1984条,梳理后单位意见966条,个人意见877条。各学教单位和对象针对各条意见一一进行了整改,及时反馈。在整个学教活动中,各学教单位和对象同时为民办实事、做好事830多件,解决了一毓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如塘坑村级公路恢复通车,梅街村旗杆嵊组人行桥修筑,大营郭屋、立新组群众饮用自来水的安装,洋埠山水渠维修,信用社送贷下乡等,涌现出了一批以韩坊村和廖亮东为代表的学教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多数学教对象由衷感慨地说这是一次全面的党性锻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群众普遍反映说:“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干部动了真的,老表得了实的。三、进一步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xx年是村级“两委”换届之年,为此,一方面我们大力进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的学习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加强了对“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党政班子成员挂村抓好村级选举工作。选举中,严格按照程序、依法按章办事,顺利地完成了当年村“两委”换届工作。这次选举更换了8名村党支部书记,6名村委会主任,充实了支委、村委干部10名,有四个村实行了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新选出的村支委人数75人,村委会干部共60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2、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了91、5,有85的支委、村委干部都有一技之长。通过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工作顺利完成。20xx年,我乡按照《江西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和《赣县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本着“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基本出发点,认真落实“三取消、二调整、一改革”三项内容。从4月下旬至6月下旬历时两个月,经组织发动,调查摸底,核实计税面积、常年产量,到张榜公布和最后确定核发《农业税核定任务书》、《农业税纳税通知书》,圆满地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这项重大任务。税改后全乡农业税正附税总额为139万元,比上年农村四项任务总和231万元减少近90万元,真正达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20xx年,我乡又进一步认真组织、精心布署,顺利完成了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韩坊乡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实施方案》及《韩坊乡撤并村方案》,以“确保改革到位、确保维护稳定、确保操作有序、确保工作不断”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进程,顺利实现了8人提前退休、3人提前离岗退养的机关事业单 位人员分流工作。按上级规定成立了五个办公室,全面完成了机构改革综合设置任务。顺利完成了遇龙村、芫田村的并村任务。人员分流和撤并村工作既做到态度坚决,又做到了有情操作,积极拓宽分流渠道,把分流干部充实到第三产业,建立流通服务组织、技术组织,想法设法为分流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做好了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其他工作。五、狠抓了组织发展和党员培训,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多年未发展党员村为重点,狠抓组织发展工作。从20xx年起我们就针对红星、松柏、塘坑三个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村,落实党委成员挂村负责抓好组织发展工作。通过组织培养,今年三个村有4名发展对象转为中共预备党员,实现了全部消灭三个未发展党员村目标。三年来全乡发展党员达到42名,确立入党积极分子240人,组织发展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强化了农村党员管理,在今年,我乡全面推行了《党员管理手册》制度。《党员管理手册》直接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由党员个人保存,党员个人参加组织活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和缴纳党费等情况由所在党支部及时、如实地记载到《手册》当中。乡党委对各村党员管理进行定期督查,对发现的一些参加党的生活情况较差,缴纳党费拖拉的党员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全乡通报批评。三是党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每年年初,乡党委都会就对本年度党员培训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下发当年的《关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村两级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落实,三年来,乡村两级共举办了烤烟、地栽香菇、林果业、优质稻生产和生猪、毛鸭养殖为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360多期,参训人员达到4815人次,印发学习培训资料21000多份。特别是今年4月,全乡组织开展了烤烟生产技术培训周的活动,对于提高党员种烟技能,促进我乡烤烟生产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六、大力实施“三培两带”工程。三年来,我乡注重在科技致富带头户中培养发展党员,在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中培养村干部,使村干部既有本领带头致富又有觉悟带领群众致富。乡里面人才选拔、党员干部队伍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目前,全乡确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60多名,30多名后备干部进入村级各类服务组织,为班子备下了新鲜血液。乡里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项目在多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双带”作用明显的科技致富示范户挂牌,增强其荣誉感;推行“双带”目标管理和公示制度,激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目前,全乡85以上的村干部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技术,30多名农村党员成为致富示范户。松柏村青年农民靠栽种利用本村废弃枝丫材多、小区气候明显的优势发展地栽香菇年收两万多元,经支部培养,今年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小坌村种烟示范户韩贤坤有一手科技种烟的绝活,而且有高中文化,经过乡党委跟踪培养,于20xx年光荣入党,同年又被推选为村主任。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烤烟面积发展到320多亩。七、开展“五个一”活动为内容,切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大力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以烤烟生产、地栽香菇和优质稻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致富技能和带领致富的水平,积极开展了党员“双带”(带头富、带领富)和抓“两户”(种养或加工销售示范户)工作。二是创办和完善了一批农民夜校。如梅街、大营、韩坊、小坌等村农民夜校结合烤烟种植,利用电教设备或聘请了烟草站技术员经常性地开展授课;松柏村农民夜校结合地栽香菇,聘请技术合作人员上课讲学都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是培植种、养、加工、销售示范户。如种烟示范户黄若濂、地栽香菇示范户何小伟、养牛专业户何周华、朝天椒加工销售示范户刘钧坤等。三年来,全乡通过干部抓“两户”,共建立各类示范户240多户,较好地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四是结合我乡产业发展组建了烤烟、地栽香菇、朝天椒、优质水稻生产四个产业协会,尤其是地栽香菇协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今年我乡地栽香菇实现了产销两旺,极大地调动了菇农的积极性。为下年地栽香菇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五是狠抓了经济治村建设,年内已有小坌、梅街、松柏等村,为向经济治村迈进打好坚实基础。八、在全乡农村无职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工作,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活力。按照上级部署,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工作,通过宣传动员,调查摸底,我乡共设置了4大类11个岗位。所有岗位的上岗人员都是由民主推荐、组织遴选、党员投票选定,而且确保所有上岗人员必须都是政治思想好、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且都没有担任村、组干部的农村党员。通过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的活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改变了过去人心涣散,战斗力缺乏的落后局面,纠正了群众“党员不党员,就是两毛钱”的错误观点,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对地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七、实施“产业带富”新举措,以此做为践行“三民”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乡党政一班人认为:“亲民、为民、富民”,其落脚点就是“富民”。“亲民”也好,“为民”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为民分忧解愁,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此,我们提出了“产业掘金、产业带富”的思路,根据我乡实际,依托我乡资源优势,稳住烤烟、小辣椒、地栽香菇三大主导产业,整合煤炭、稀土产业,发展果业和运输业,建立一个由党员龙头产业帮带运行机制,实施“产业带富”。一是建立党员龙头产业示范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产业致富的引路人,以自身的实践示范把产业致富党员先行成为小康路上的标杆。小坌村党支部书记刘钧椿联合村里四名党员,集资十二万元,于20xx年办起了一个安全生产、合法经营的煤矿,当年便收回了成本,影响和带动了全村160余人合股经营办起了6个具有较大规模,安全设施达标的采煤产业实体,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松柏村预备党员何小伟利用废枝丫材发展地栽香菇年纯收2万余元,带领全乡100多户农户发展地栽香菇40多万袋,产值达138万元。二是要求各村由有致富带头能力的党员每个负责牵头组建一个龙头产业专业协会。三年来,我乡先后成立了“韩坊乡小辣椒生产销售协会”、各村“烤烟种植协会”、“韩坊乡地栽香菇协会”、“养蜂协会”、“果业开发协会”、“运输协会”等各类协会组织40多个,由产业致富岗上的党员,带领村民闯荡市场经济大潮。“韩坊乡小辣椒生产销售协会”的成立,不仅使全乡的小辣椒种植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了比较稳定的20xx多亩,产量400万斤,产值600万元,还把小坌圩建成了赣南最大的小辣椒集散地。三是确立党员产业帮富责任机制。为了帮助家家户户找到奔小康的致富项目,走产业奔小康共同富裕的道路,乡党委确立了党员“产业帮扶致富工程”。要求全乡所有机关和基层龙头产业致富链上的党员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了,每人负责帮助一户村民落实1—3个致富产业项目,形成致富网络,结成小康产业链。目前,全乡8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产业致富的大军。全乡20xx年共种植烤烟6000多亩,产值万元,人均增收元;小辣椒2400多亩,产值660多万元,椒农年人均增收300多元;运输专业户500多户,年营运收达800多万元;开发脐橙650亩,完成果园公路5、5公里。全乡以烤烟、小辣椒、地栽香菇、脐橙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已成雏形,且日益成熟,农民普遍尝到了“产业带富“的甜头。同时,“产业带富”举措的实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深入群众访寒问暖,寻求富民之路,加强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亲民、为民、富民”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今年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为了保住梅街、长演两块800亩的仿国际型优质烟基地的烟苗,保住韩坊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不惧严寒,与大雪鏖战了一个彻夜,让群众深受感动。三年来,我乡村建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与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乡里投入瘭建工作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村级建设的需要,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以后,我们将加大硬件建设资金的同时,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路子,找到适宜各种发展的路子,为跻身村建工作行列而不懈努力。中共赣县韩坊乡委员会

第3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一、选贤任能抓班子,在提高乡、村两级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要通过切实抓好乡村干部的“选”、“育”、“管”三个环节,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着力搞好乡村班子的选配工作。在乡镇班子的选配上,要坚持“四看”,即看水平不唯文凭,看能力不唯学历,看主流不计较支流,看实绩不死套资历。同时,通过“下派”、“聘请”、“内育”等方法培养选拔干部,从而充实和优化乡镇领导班子。在村班子的选配上,要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扩大选人视野,把“敢富、会富、共富”的优秀分子选进领导班子,带领群众一起建功立业。

第二,突出搞好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依托市、乡党校这块阵地,重点抓好乡镇党政一把手、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干部的培训。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素质等不同层次,改“一刀切、一锅煮”为分类教育;根据农村党员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普遍比较低的特点,改“填鸭式”的生硬教育为“通俗式”、“情景式”直观教育;加大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力度,尽可能使教育内容直接转化为实际技能和经济成果。同时,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和请进来教、走出去学、送出去深造等有效方式,提高农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

第三,切实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管理。要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的需要,立足廉洁务实,建立健全包括领导制度、决策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奖罚制度,建立自上而下严格考核、自下而上认真评议的双向考核机制,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严格标准抓创建,在推动“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建设上下功夫

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创建活动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只有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六好”乡镇、“五好”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从严要求抓先进。对已经达标的乡镇、村,要结合“十五”规划的制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严格标准,严格考核,并提出新的更高的创建目标,使创建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是要集中力量抓后进。重点整顿四类班子,即事业心、进取心不强,怕吃苦、怕麻烦、无明显工作实绩的“懒”班子;内部不团结,关系不协调,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散”班子;年龄老化、观念陈旧、无开拓创新意识的“老”班子;为政不廉、私心杂念重,群众威信低的“贪”班子。

三是要健全制度,全面推进。要建立和完善“六好”乡镇、“五好”村动态管理办法,对在创建活动中已建成的“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和整顿过的“末尾”村要建册立档,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命名的“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要跟踪回访,定期进行复查,加强督促指导,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三、围绕“双带”抓队伍,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

带头奔小康、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紧紧围绕“双带”,激励和要求广大党员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争当农民群众的“带路人”和“领头雁”。

首先要解决好党员带头富的问题。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政策上“引”、技术上“帮”、措施上“促”,引导、帮助和激励农村党员带头引进和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带头参与调整农业结构,带头发展二三产业,从而带头发家致富。

其次要解决好带领群众共同富的问题。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是当前农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党员和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致富,更重要的是要带着群众干,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具体要做到三个“先”:在科技兴农上先学一步,带头学习市场经济、实用科技、农村政策等新知识,用现代科技武装头脑,成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者;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技示范园、实验田、示范棚等有效措施,引导群众主动适应市场,积极参与调整种植结构;在发展二三产上先干一步,积极放手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成为带领群众投身二三产业发展的模范。同时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一帮一”、“一联一帮”等党性实践活动,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四、完善制度抓管理,在提高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上下功夫

要把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强化责任机制,强化落实机制,全面推进乡村两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注重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范围,使公开的内容更真实,形式更规范,时间更及时,从而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狠抓村务、政务公开的经常化和规范化。要建立村务、政务公开档案、公开栏、明白墙,完善制约机制,提高乡镇干部和村民参与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建立落实机制,完善监督制度。要逐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组财务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村务、政务,加强干部教育,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特别是对离任的干部要进行财务审计,并张榜公布审计结果,给群众一个明白,留干部一个清白,以取信于民。

五、齐心协力抓经济,在加快农村宽裕小康建设步伐上下功夫

强村富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乡村各级只有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才能加快农村宽裕小康建设步伐,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要更新观念引好路。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讨论活动,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落后保守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激发农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第4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这次大会是全旗农村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了全旗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我旗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推进措施,是我们抓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遵循,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体会

旗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对这次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筹备,会议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特点鲜明。一是规格高。全旗农村工作会议是旗委、政府最重要的会议,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亲自出席,晓斌书记亲自讲话。各乡镇和村、企业、旗直各部门、驻旗各单位主要领导等都参加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充分表明我旗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定推动“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将持续加大力度,狠下功夫,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二是成果新。晓斌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全面、细致,是经过深入调研、深入思考的讲话,非常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要深入领会,消化吸收,抓好落实。文秋旗长解读的阿荣旗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工程实施意见和现代农业建设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可以说,晓斌书记的讲话和即将下发的两个文件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我旗多年来实践认识的不断升华和提炼,更是我们抓好今后乃至“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任务重。从晓斌书记的讲话和两个文件看,我旗“三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实施的阿荣旗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工程,归结到中心上就是目标体系,汇集到收入上就是“鼓腰包”工程,体现在工作上就是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个系统工程,全面完成这些目标、任务,仅靠一般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干劲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强力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身心投入,自我加压,自我较劲、严格要求,实实在在、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才能实现鼓腰包、腰包鼓。四是导向明。首先,我旗现代农业从示范点、示范带建设全面转向全旗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铺开。其次,把农民增收致富提到了“三农”工作的核心地位,实现了不再就农业论农业的根本转变。再次,政策引导从示范点、示范带里的园区、小区、项目区向整个现代农业拓展、向十大富民产业拓展,资金发放模式实现了先投资后建设向先建设后奖励的根本转变。

我旗是农业大旗,有耕地470万亩,农村人口23万,年全旗农民人均收入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44.8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农业依然是弱势产业,农村依然是落后地区,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尤为迫切。因此,对于我旗来说,抓“三农”工作就抓住了制约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抓住了富民强旗的发展目标,就抓住了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抓住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我旗也切实将农村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但科学审视我旗“三农”工作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通过到山东等现代农业发达地区考察和与周边地区比较,感受到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为四低: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抗风险能力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素质低,总体表现为农民综合致富能力低,最终导致农业产出不高,农民收入不稳,农村经济不富。这些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不解决又不行,而一般的抓法、短期的抓法都不行,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下真功夫,认真研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科技应用等关键问题,紧紧抓住产业化这个核心,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产能,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二、关于年农业农村工作

我旗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围绕增收致富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十大富民产业,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切实提升全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综合致富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特色城镇化互动发展、统筹推进,全力打造富民产业示范旗。

(一)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昨天的投资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经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抓投资就是抓发展。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紧紧依靠项目支撑和投资拉动,在“上争、外引、内联、银贷”上下功夫,扩大投资规模,努力把阿荣旗打造成项目争取的密集区、择商选资的高端区、民间投资的活跃区、金融支持的重点区,力争年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亿元。“上争”就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各乡镇要积极主动与旗有关部门对接,不等不靠,积极运作,广开门路,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主动争跑,落实项目资金,力争农业争取资金额度每年达到3亿元以上。“外引”就是择商选资。各乡镇要找准自身在全旗择商选资工作中的定位,依托优势资源,确定择商选资方向,重点围绕我旗已经引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富民产业工程、基地建设和流通环节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基地客商,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基地。“内联”就是启动民间资本。各乡镇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工作优势,启动内部活力,积极引导群众投资现代农业项目,汇集更多民间资金,力争通过现代农业建设扶持政策,使农民投入增收致富行动工程资金每年不少于3亿元。“银贷”就是争取金融投资。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大与信用社、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小额贷款等手段,争取得到金融部门更多贷款支持,多渠道解决致富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全力做大投资总量,力争金融贷款每年至少达到15亿元。

(二)要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按照模式化、标准化、集约化要求,以园区、小区、项目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化项目向园区集中,养殖业项目向小区集中,种植业项目向项目区集中,项目建设要上规模、提标准、增效益,着力打造一批集约化产业园区、模式化养殖小区、标准化项目区。一要抓好园区建设。各乡镇要牢固树立产业园区概念,把增收致富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市场建设、商贸流通等产业化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要抓住国家政策导向,依托各自产业类型,从规划入手,超前谋划一批产业化园区,除那吉镇和新发乡外,其他9个乡镇,每个乡镇要谋划2个产业园区,全旗至少要有18个产业园区,为承接国家政策支持做好前期准备。二要抓好小区建设。我们新建的小区不少,基本上每个村大小都有一个,但真正投入使用、发挥作用的不是很多。对此,我们要抓紧研究制定已经建成小区入住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产业经纪人和养殖户入住小区,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确保小区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增收致富行动工程,按照政策导向,积极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新小区。三要抓好项目区建设。我们实施的农业项目区很多,如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节水灌溉、土地整理,等等,这些项目区的实施都会有植树、修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用耕地,涉及到项目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乡村两级要积极组织群众,协调配合项目实施单位,有效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环境,快速推进项目区建设,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让农民群众受益。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提高项目规划、建设水平,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精品工程。要切实加强已建项目区的管理,使项目区发挥应有的示范效应。

(三)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要抓好农业产能建设。围绕“乳、肉、米、豆、薯、鹅、蚕、瓜、种、树(果、榛、药)”十大富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打深水井,不断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要按照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要求,依托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玉米制种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三大种子工程,实施培肥地力系统工程,重点抓好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农家肥施用等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强力推进种养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马铃薯、白瓜籽、杂粮、大鹅、肉牛、肉鸡、肉羊等产业基地建设,种植业基地要积极打造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和白瓜籽、杂粮加工集散基地,养殖业基地要积极打造东北鹅都、全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柞蚕繁育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扶持速生丰产林、果树、中草药、榛柴、肉鸡、肉羊等富民产业,推动加快发展,切实提高全旗农业基地的生产能力。二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六种”、“六养”、“三大特色”相结合的种养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压缩大豆种植面积,大力推广优质、高效作物,切实增加单位产量,提高种植业效益。各项调研表明,1亩玉米的收入相当于2亩大豆,1亩马铃薯的收入相当于3亩大豆,1亩白瓜籽的收入相当于4亩大豆。因此,乡村两级要多宣传、多引导、多想办法,积极转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引导农民扩大玉米、马铃薯、杂粮、白瓜籽等高产高价作物种植面积。在养殖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重点推进大鹅、肉牛、肉羊、肉鸡、奶牛等优势产业发展,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农民按照舍饲圈养的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推动养殖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模式化饲养、基地化生产,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组合支撑农民增收致富。三要抓好特色培育。各乡镇、各村要围绕增收致富,研究发展思路,确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攻方向,每个乡镇要有一个特色,每个村要有一个特色,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一乡多业”、“多村一品”产业发展,旗委、政府将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一乡多业”、“多村一品”特色典型给予奖励。例如,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音河乡主要是白瓜籽、奶牛、“五荒”资源致富工程,向阳峪镇主要是小杂粮、舍饲圈养、五型经济,新发乡一产向三产转、农民向市民转,六合镇主要是农村改革、“三资”管理、小杂粮、肉鸡,亚东镇主要是肉牛、大鹅、小城镇,得力其尔乡主要是水稻、大鹅、肉牛,霍尔奇镇主要是莫尔顶园区、沙果,复兴镇主要是马铃薯、大鹅、综合致富工程,三岔河镇主要是中草药,那吉镇主要是设施农业,查巴奇乡主要是大鹅和特色养殖等。要加大典型模式户的选树与培育力度,示范带动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种养结构,努力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产业格局,全力做大做强基地产业规模,打造更多像音河白瓜籽、复兴马铃薯、富吉沙果这样的专业乡、专业村。今年各乡镇要积极谋划和建设1-2个在全旗乃至全市处于一流水准的专业村屯,真正形成几个叫得响、拿得出手的特色典型,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工程,确保在参观上有看点、示范上有亮点、发展上有特点。四要抓好产业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富民强旗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一定要把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抓手,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重点以引进像雨润集团这样的知名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行以“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十大富民产业的每个产业都做成产业化,全部实现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特别是要从十大富民产业中选取大鹅、肉牛、柞蚕等两、三个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东北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化。同时,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要抓好市场体系、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要加快商贸物流带建设,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主动对接企业或市场,发展订单农业,落实最低保护价,使企业、基地、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五要抓好品牌带动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农业“三品一标”认证为导向,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富吉沙果、阿伦新米、粉丝粉条等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整合创建,研究确定一个全旗统一的大品牌,对所有基地产业统一冠名,打响品牌,增强基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阿荣旗产业对外整体知名度。

(四)要不断推进重点工作。各乡镇、各涉农部门要积极谋划今年全旗农业农村工作,突出抓好涉及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激发农业农村工作活力,快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一是切实抓好新增国有农用地治理工作。此项工作事关今后全旗农村经济和富民产业发展,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是旗委、政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林场、农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研究方案,规范工作程序,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确保5月10日前完成发包工作,使全旗所有新增国有土地得到规范管理和有效治理。要加大对新增国有土地的清查核实力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二是扎实做好“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各乡镇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尽快把剩余的“五荒”资源拍卖出去;对群众认识不够,不愿承包的“五荒”资源,要上报“五荒办”,面向社会公开发包,确保“五荒”资源全部得到开发和治理。要抓好“五荒”资源致富工程建设,积极鼓励农民利用“五荒”资源,大力发展林、果、蚕、草、药等富民产业,真正让农民利用“五荒”资源致富增收,让我旗的生态建设进一步好起来。今年每个乡镇都要抓好2-3个“五荒”资源治理致富典型。要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包而不治、包而乱垦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并无偿收回“五荒”资源重新发包。要全面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建立群众监督管理全旗资源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和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才能更好的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经营收入;才能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集中,加快城镇发展。对此,要有效组织流转土地的农民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要围绕我旗经济发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围绕经济发达地区,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在增加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综合致富能力,为劳动者返乡创业奠定基础。要把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借鉴六合镇东山屯村、新发乡大有庄村的成功经验,采取以股份制土地流转模式为主、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把土地向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种植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聚,把能够形成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使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特别是查巴奇乡猎民村,去年有较好的土地流转工作基础,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以农民入股的形式,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十二五”期末,我旗要实现50%的土地流转,流转的50%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四是积极推进深松整地。要抓住我旗具备深松整地的有利条件,加大深松整地机械补贴力度,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引导农民广泛开展深松整地,确保今年深松整地完成80万亩以上,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五是全面启动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各乡镇要认真研究国省干道、绥满高速和阿扎铁路两侧生态景观带建设,及早落实建设方案,抓紧与绥满高速和阿扎铁路建设指挥部对接,明确各自建设重点,统一采购树苗,统一栽植,确保今年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向阳峪镇、霍尔奇镇在这方面落实的比较早,前期方案、规划等工作都已落实,向阳峪镇统一采购苗木,组织干部栽植;霍尔奇镇承包给农牧公司栽植这都比较好,要尽快组织实施。六是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部门要整合危房改造、卫生厕所、通村公路等项目,重点支持新农村样板村建设,加快推进样板村建设进程。乡村两级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增加投工投劳,启动内部活力,重点解决村里修路、建桥、防洪等急难问题,切实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好,实现新农村环境大改善、面貌大变样、产业大提升。这方面各行政村要向松塔沟村学习,特别是各样板村要真正把各自村打造成全旗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和样板,切实起到示范作用。要加强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作规范、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细化社会管理,减少社会矛盾。七是全力抓好扶贫工作。要积极探索社会扶贫工作新模式,以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为出发点,扎实做好全旗城乡特困家庭扶危济困大帮扶工作,大力推广向阳峪镇乐昌村“家长式”扶贫和杜代沟“整合型”扶贫模式,全力构建以产业为支撑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三、关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工作任务重,项目多,要求高,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旗委、政府在抓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思路很明确,措施也很具体。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思路,重点研究项目,不断提高研究工作、谋划发展的水平,尽早上手,狠抓工作落实。从部门角度讲,要认真研究晓斌书记的讲话和两个规范性文件,找准自己承担的硬任务,逐项制定落实举措,不折不扣、认认真真地抓好贯彻落实。要服从服务大局,切实帮助乡村两级搞好服务,优化服务手段和工作措施,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有效对接,主动融入,全方位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引导和帮助农民把现代农业建设好。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围绕增收致富行动,全部投入到“三农”主战场,早动手、出实招、用真劲,努力推动重点工作,攻克难点工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助力加劲。从乡镇角度讲,要认真研究本乡镇工作,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发展定位,整合本乡镇资源,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群众认可、致富带动强的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要有群众工作的办法,在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上狠下功夫,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士气和干劲,一定要想起来、动起来、忙起来、紧起来、干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各乡镇要抓好农业典型示范工作,全力扶持培育农业典型,力争每个乡镇培育3-5个可看、可学、可比的农业示范典型,确保每个典型都能出特色、出经验、出成效、出亮点,通过点的放大,带动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从村里角度讲,现代农业建设成效如何,关键看农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的强弱,关键看“两委”干部素质的高低、示范作用的好坏。凡是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抓得好的村,肯定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肯定有一个或几个优秀的领头人,战斗力强、凝聚力高,在村里有威信,有威望,更有号召力,群众普遍认可。目前,全旗工作抓得较好的村有1/3,效果一般的有1/3,工作差的也有1/3。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一心为民,出于公心,从农民最需、最急、最盼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村施策,找准农村工作的突破口,切实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真正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要有办法,推动发展要有干劲,能有效进行宣传发动,认真落实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激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确保现代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卓有成效。

第5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农民收入缓慢一直是社会各界思索的问题,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的增加农民的物质利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在农村社会就是要“以农为本”。在实践中注重农民群体利益,使农民增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的发展农业,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过去的农业是一种传统农业,即粗放型农业。所谓粗放型农业是以能源消耗大、农产品品质量下降为代价来发展农业的。新时期,要坚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与农药,着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是积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只有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农民致富是真正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高效、优质和高产农作物的培育,力争做到科技含量在农业中体现的最大化。如何把传统的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这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当地的村情,可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把现代农业知识、种植技术、养植技术等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农民。在培训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农民的农产品与市场相挂钩。如果脱离市场来谈农业发展将是虚无缥缈的,而且会与农民致富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现代新型农民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致富能手。

三、建立农会组织

农会组织实质上属于“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1]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会组织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农会组织就是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保障农民群体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的农会组织应该趋向于多元化功能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功能。农会组织为农产品与市场搭建桥梁,在市场信息上能够做到及时的反馈,为农民增加收入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显得尤为必要。乡镇政府不再是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惟一主体,应该与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搞好公共服务是其主要职能。乡镇政府处于基层,与基层老百姓接触也最为密切,又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沿贯彻者与执行者。由此可知,农民的致富、新农村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推进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领域中。

第一,在统筹城乡差距中。“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由此可知,走城乡一元化道路是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拉大,有人是这样形容中国城乡现状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反观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城市的群体较少,占30%左右,也就是说消费农产品的群体较少,这迫使农产品冲击国外市场。而中国农产品科技投入少,有的不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所以,国内、国外的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路途将变的更为艰难。乡镇政府在统筹城乡差距中,要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氛围。在政策的制定上以农民群体的权益为重,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一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

第二,在村民自治中。在村庄治理中,村民居于主导地位。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乡镇政府的角色是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而不是干预村务。村民自治是农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来发展本村的特色经济,乡镇政府应该给予支持与指导。

第三,在行业协会中。行业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民致富离不开行业协会。乡镇政府在农村行业协会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乡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间接作用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把原先行使的部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给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农村行业协会的主要成员是农民,农民自己主持的行业协会将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可以把小规模分散的农村产业经济组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经济。

第6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而复杂,所有的政策、措施,归根结底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智力等资源流向农村,加大城市科技、教育等方面为农村服务的力度,建立健全帮扶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初步探索出了“城乡结对帮扶”、“村企互助共建”、“科技教育支农”、“机关干部指导”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子。

“城乡结对帮扶”。就是城市党的基层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引导资金、信息、技术等发展要素向农村倾斜,坚持以城带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解决。本溪县针对大多数农户有劳力、有土地,但没项目、没资金,想富不会富的实际,开展了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带领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县直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双结双带”活动,近3年累计投资5558.3万元,发展致富项目35**多个,有经营项目的农户达1.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1%,**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9元。庄河市开展了“百局包百村”活动,市直部门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成对子,近3年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协调贷款4**多万元,为农村解决生产发展难题1**多个,全市有家庭项目农户达85%。开原市**2个市直机关党组织与117个村级党组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共投入资金8**多万元,帮助村党组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普遍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室和文化广场。沈阳市东陵区结合城郊的特点,把街道党组织与乡镇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街道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乡镇搞好干部培训,提供劳动力转移服务,抓好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据统计,目前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立帮扶对子6**0余对,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定点扶持3137个农村基层党组织,**07年投入资金1.6亿元,引进致富项目5**个,资助贫困户3.2万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

“村企互助共建”。就是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互助关系,村企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石桥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1116家,非公有制经济已占财政收入的90%。而与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相比,村级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迫切需要获得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市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村企互助共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11家企业与2**个建制村结成了共建对子,企业向村里无偿提供资金****多万元,帮助修路、修桥、打井、维修村部、校舍;组织各类农业技术讲座80余次,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14**多条,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帮助村里上致富项目35个,为村里安排劳动力就业2.9万人。**06年以来,全省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共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企业赞助近2亿元,建成2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平均面积180.6平方米,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全省共有39**余个企业与村党组织建立互助关系,推进了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一方面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兴办公益事业,帮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企业充实职工队伍,营造发展环境,呈现出村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科技教育支农”。就是充分利用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资源,坚持以智助农,强化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从**03年起,全省实施了乡村领导班子素质建设工程,省委组织部依托省内高校举办了3期全省农村党员干部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函授大专班,省、市、县财政和党费补助4**0万元,对3万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农村实用人才。各地普遍在高等院校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06年以来,沈阳市共投入资金3**余万元,聘请专家学者1**余人次,依托高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45**多人次。为抓好培训工作,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筹资18**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现在村干部中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的有36417人,占农村干部总数的65.3%;拥有稳定致富项目的301**,占总数的54%。与此同时,全省启动了省级优秀专家智力支农行动,省科协编写了《辽宁省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教材》,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群众之中,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新型农民;省委组织部编制了《省级优秀专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智力支持项目对接目录》,共有**0余名省市级优秀专家与162个涉农项目进行对接,推动了科技的普及和农民群众致富项目的发展。

“机关干部指导”。就是根据农村工作需要,有计划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担任驻村指导员,面对面地进行工作指导,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普遍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工作。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全省召开了选派机关干部开展驻村指导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把这项工作作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下来。按照指导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干事不扰民的原则,每年从县乡机关选派1万余名优秀干部开展驻村指导工作,重点开展“四帮四促”,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的落实。即:帮助建设好的队伍,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帮助拓宽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帮助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帮助营造文明新风,促进民主法制意识和科学文明意识的增强。在**07年全省村级组织换届中,广大驻村干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同步推进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人才选进村班子,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目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为46.1%,比上届增长12.1%;“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为51.6%,比上届增长8.6%。换届选举后,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任务转到指导先进村党组织“富而思进”,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现发展新跨越上;指导中等村党组织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追赶先进、力争上游上;指导后进村党组织“穷则思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上,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回顾这方面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统筹发展,也包括党的建设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的是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之中,在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统筹兼顾,整合城市资源,形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第7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构建“活力”型农村,健全乡村管理“新机制”。与各村签定了“三个文明”建设责任状,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为村干部创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年初全乡5个村党支部将各村发展大计及兴办实事、200余名党员将力所能及可以为群众兴办的实事面向群众进行公开承诺,在践诺过程中定期接受村民的评议,每季度接受乡党委跟踪检查。处处彰显着村村比发展、党员争先锋的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目前,全乡已有110余名农村党员做出承诺办实事、好事100余件。

构建“知识”型农村,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紧紧抓住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基地的有利时机,采取“集中式”、“点菜式”、“入户式”、“推广式”、“帮带式”、“定向式”多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民能力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尝试开办“双语夜校”,提高机关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全乡共开展培训班14期,培训内容涉及20余种,培训人员达到12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00余册。

构建“富裕”型农村,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原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继续突出招商引资,探索在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上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同时,还积极探索协会(能人)+支部+群众+企业的发展新路,成立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协会、畜牧养殖、刺绣、枸杞、旅游等5个协会组织,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庭院养殖业助民增收。截止目前,全乡共种植枸杞2600亩,实现劳动力转移280余人。

第8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拓思路,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上阿图什乡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4211”工作机制规范运作、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双语”学习以及党员电化教育等工作中,始终做到“重落实”、“求创新”,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力的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将一些微薄之见,浅谈如下:

一、规范运作“4211”工作机制,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按照自治区《关于在南疆四地州边远乡镇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上阿图什乡本着从建立一支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的机关干部队伍出发,积极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运作过程中,按照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大块正常运转。党建党政综合办主要负责纪律检查、组织建设、干部党员培训、群众团体、综合协调、文秘翻译、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农、林、牧、企业以及水利、农机、农技等方面的引导、服务、协调工作。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办主要负责政法、社会治安、宗教事务管理、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各办公室主任均由乡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乡政府副职担任。各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开展工作(农忙、抗洪抢险等特殊情况除外),始终保证有两班人员在岗。轮岗两个组与轮训、轮休的两组人员实行10天一轮换,轮训和轮休组每5天一轮,确保了每名干部经过10天辛勤工作后有5天的休整时间。积极理顺与站(所)的关系,正确调整站(所)管理体制,将站所干部也纳入了“4211”工作机制。全乡各站(所)都能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确保“4211”工作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条件。在推行“4211”工作机制中,乡党委针对干部业余生活枯燥,部分干部不愿在乡里居住的现象,从优化“五小工程”入手,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留身留心。一是建立机关食堂。保证乡机关干部一日三餐或加班工作之后能够吃上经济实惠的家常便饭,乡机关派专人种植菜地,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改善住宿条件。上阿图什乡经过多方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盖起了一幢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宿舍楼,设施齐全。筹资购买了太阳能淋浴器,让乡机关干部工作一天后能洗上热水澡。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建立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21150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为机关干部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二)订制度。乡党委为充分发挥“五小工程”作用,建立了三项制度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乡领导干部值班制度。规定乡领导干部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日期间不得私自回家,必须居住在乡里。双休日、节假日必须有领导干部值班,党政主要领导家属在异地居住的,轮流回家休息。二是实行晚间学习制度,开办干部理论夜校,组织干部学政治、学业务、学技能,不断提高乡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乡干部的业余生活。三是实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终由机关普通干部、农民党员、群众代表对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列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三)抓教育。乡党委针对在推行“4211”工作机制中一些干部认为现在乡镇干部异乡交流频繁,在某一个乡镇安家不现实,“八小时”之外时间属自由支配,晚上回城住,完全是个人的私事等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宗旨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同时将推行“4211”工作机制与机关作风整顿相结合,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干部从思想上端正对“4211”工作机制的认识,为全面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勤检查。乡党委成立了督查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一是电话抽查。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包村在岗在位情况。二是主要领导对包村情况检查。每月至少检查2次,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乡党委。三是督查组进行不定期暗访检查。

二、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经济要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基层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近几年来,上阿图什乡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一项基础工程,狠抓不放。注重体制创新和思路创新,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大力开展“告别空壳村,建设小康村”活动,立足和挖掘资源优势,盘活现有资产,在种、养殖业上下工夫,在农副产品加工和管理上下工夫,努力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

(一)因地制宜选好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0年乡党委提出了“优化种植业,大力发展园艺业,不断壮大畜牧业、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发展。2000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9.5万元,财政收入为106万元;2001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8万元,财政收入为108万元;2002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54万元,财政收入为111.94万元。几年来,乡党委以彻底消灭“空壳村”为重点,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已达到16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积累在8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积累在10万元以上的村已达到5个。2003年,在“自治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和“自治州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乡党委又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赛牛会”的召开,有力地激发了农牧民发展养牛业的积极性。在市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乡党委确定了“强攻畜牧业,规模林果业,调优种植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五期间实现4万亩优质杏树进大田、万头奶牛工程、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现代畜牧业,“引”增收

按照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要求,抓好牲畜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畜群结构调整和疫病防治等工作。以项目为带动,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借鉴成熟的生产管理、市场销路,迅速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上阿图什乡现拥有专业养殖户420户,专业养禽户66户,初步形成养殖小区3个。200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畜牧兽医站引进多种优良畜禽,建立了纯种繁育基地。

2、规模发展林果业,“带”增收

采用粮果间作、果草间作、果菜间作等形式扩大优质特色林果、园艺栽种面积。4万亩杏树进大田的目标已完成3.7万亩,杏树以栽种优质赛买提杏为主。同时,做好老果园的嫁接改良工作。在阿克买拉建成3000亩葡萄基地。目前,全乡示范基地已达20多个。

3、优化种植业,“助”增收

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积极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2003年计划种植小麦3.5万亩,实际完成4.01万亩,其中83—171优质小麦3.8万亩。2004年,“三夏”复播引进承玉6号、SC—704等优良品种。

4、小城镇建设,“活”增收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发挥特色、搞好试点规范”的要求,对全乡各站(所)、学校、住宅、公共设施、商业区等进行全面规划。今年,对乡机关大院经过绿化、打地平、新修大门,达到了绿化、美化、硬化的标准。有线电视已入户1507户,自来水入户2298户,乡村道路铺设柏油53公里。

5、劳务输出,“促”增收

通过成立劳务输出办公室,组织富余劳动力到北疆拾棉花、捡西红柿等,每年输出富余劳力3000多人次,年均实现劳务创收450多万元。

三、选贤任能抓好村级两委班子,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村党支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农民群众的领导者,只有将村级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增强,才能真正作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阿图什乡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

(一)抓住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有利时机,加强引导,使群众正确把握选人的“尺子”

通过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利用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干部应具备的标准和要求,使广大群众明白如何选人,选什么样的人。特别在预选候选人前,除把选举的方法和程序告知选民外,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摸清村情民意,找准切入点,认真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行模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懂汉语、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乡党委按照“八不选”的标准把好资格审查关,八不选即:违法乱纪的人不选;办事不公的人不选;有经济问题的人不选;思想守旧的人不选;没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人不选;受过刑事、民事、党纪、政纪处分的人不选;心术不正、利欲熏心的人不选;身体不能胜任的人不选。群众反应强烈、工作能力不强的村领导班子,上阿图什乡采取选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的做法。2003年,对白依沙克、栏杆、尧勒其拉三个村的支部书记;栏杆、博斯坦、迪汗拉三个村的村长;吾提亚克、塔库提、依克沙克、拉依勒克、卡尔湖、铁提尔、白依沙克、亚孜路的支部副书记;亚孜路、栏杆、卡依拉克三个村的村长助理进行了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2002年,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2003年,我乡结合实际,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三是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四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几年来,为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16个村实行了会计委派制。2003年上阿图什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综合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重点突出,加强教育。

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认真落实“”制度的基础上,以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采取集中辅导、参观考察、电化教育等形式,在党员中重点开展了党的方针政策、党性宗旨、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并根据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差异,突出重点,分层施教。对思想保守、无创新精神的党员采用集中办班、用身边的人和事及新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使他们学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

(二)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双培双带”活动有机结合

1、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把“双培双带”工程纳入了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考核考评办法,把“双培双带”工程与干部党员的政绩考核相挂钩,明确了乡村党组织负责人搞好“双培双带”工程的责任。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承担的职责任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抓好本职工作。全乡形成了由乡党委统一领导,书记牵头总抓,各村、站(所)广泛参与,乡党委和村支部具体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不断提高“双培双带”对象的整体素质。乡党委对农村党员采取科技培训强素质、外出学习开眼界、调整结构理思路、提供项目促发展等措施,使他们尽快成为种、养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对致富带头人采取政治学习培训、党员结对帮、指定支委带等措施,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以来,全乡共举办“双培双带”主题培训班20多场(次),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1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700多人(次)。

3、开展结对帮扶,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农民党员和致富能人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致富能人帮带党员,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党员帮带致富能人,引导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在政治上进步。目前,全乡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子200多对,经结对帮带,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的有10多人,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的有20多人。另一方面组织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开展了二帮一“结对子”活动,以党员为桥梁、纽带,为致富能人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教育致富能人不忘乡亲,共同发展,引导贫困户鼓足信心,脱离贫困,党员和致富能人共同为贫困户确定致富目标,进行精神、物质帮扶。目前,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帮扶贫困户50多户。

4、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推动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确定了8个村党支部作为“双培双带”工程联系点、示范点,确定示范项目12项,确定20多名科级干部包村,乡下派80多名机关干部到示范点重点帮扶。乡、村党组织先后为示范点、示范项目建设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典型投入扶持资金50多万元,建成党群共富示范点12个,培养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党员典型8个,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典型10个,这些典型为“双培双带”工程的深入实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提高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队伍中致富带头人群体的壮大为村级班子建设储备和提供了优秀的后备干部。通过双向培养,党员队伍中致富能手数量迅速扩大,绝大多数农民党员成为实践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闯市场、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农村党员在小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了“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喜人局面。

(三)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上阿图什乡现有养殖、运输、干果加工等协会,依托专业协会建立党群共同致富联营体,通过支部加协会的做法,引导党员在主导产业发展中找准位置,在带领群众奔小康中做表率。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使党员在党群共富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

(四)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

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青年农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五、加强干部的“双语”培训

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除采取集中培训外,还采取进村入户,每人建立10个联系户(每个星期至少到联系户家中去一次,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交流,了解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双语”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到兵团、北疆挂职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异地挂职前必须参加4—6个月的汉语基础强化培训班,学习效果显著。挂职回来后,为防止口语水平下降,让他们与汉族同志结成工作对子,一块开展工作。通过定期测试,全乡干部培训合格率均达到了95%以上,80%干部的能进行“双语”会话。

六、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开拓创新,实现新时期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跨越式发展

上阿图什乡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提高质量,加强管理,面向基层,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构筑了完善的播放网络,建设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化队伍,使基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中心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工作到位

乡党委为抓好党员电化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由9人组成的党员电教领导小组。同时提出了“两个注重”即:注重党员电教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党员电教设备的基础建设,成立了1个乡党员电教播放站,17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

(二)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从人力上,选派硬手。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对党员电教工作熟悉的干部充实到村级电教点。其次从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乡党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资2万元为各电教点购买了VCD、话筒等电教设备。

(三)强化培训,提高电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为了适应党员电教基地化建设的需要,乡党委组织电教员培训班,“逼”着基层电教人员学业务、学理论、学知识,“督”着有关领导抓培训、抓管理,同时安排各村电教人员外出学习,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

(四)倡导电教创新,内容向多样化转化

在开展党员电教工作中,上阿图什乡注重利用电教片为广大党员提供寻找信息的空间,争取做到让广大党员足不出户,就能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先后组织各站(所)、各村、学校党员分批观看了《新疆党员电教(农村版)》、《中国西域》、《党的光辉照新疆》、《农作物栽培》等电教片。充分发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专门开设了《党的知识》、《农牧民课堂》、《四五普法知识》、《科技之冬》等专题讲座。并在每周定时播放两次以科技知识、先进党员事迹为主题的影片。

(五)注重效果,抓好电教片播放和收看工作

为了增强播放收看工作效果,扩大教材资源,乡党委及时购买各种有积极意义的电教片,并向基层电教点供片。同时,建立健全党员电教工作站片库管理制度,建立各类登记表册,做到专柜存放,专人负责,疏通了供片渠道。为丰富电教片的内容,有的站点除了组织部的供片以外,还通过宣传、纪检等部门引进一部分电教片,拓宽了片源渠道,实现片库共享。

(六)抓好典型示范,发挥辐射作用版权所有

为了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致富本领,乡党委建立了尧勒其拉村、奥提亚克村、迪汗拉村三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25户电教培训示范户。

(七)贴近“三农”需要,热忱服务农民

第9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

全县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突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提高农村青年文明、增强农村团组织建设这三大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青春创业,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1、加强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按照各级团组织建立青年中心的要求,围绕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积极打造农村青年中心这一平台,规范完善了已建立苗家曲村等各种类别、各种模式的农村青年中心21处,新建2处。一是在苏村镇仕子口村探索建立的农村青年中心,设有青年稀奇特养殖培训部、育龄妇女服务部、外出务工青年服务部,主要是顺应该村团组织设置要求而延伸出来的社团组织,以便更好地吸收40岁以下超了团龄的农村青年,开创了带动周围青年共同致富的新模式和农村青年团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二是在辛集镇张家沟村成立了张家沟村农村青年中心,此处青年中心是以众诚鸭业为依托,通过公司+协会+青年农户的方式把青年联系起来,为青年会员提供鸭苗饲料供应、技术服务、成鸭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同时在全县推行试点经验,整体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将政治待遇和经济利益纳入中心会员制的运作范畴,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利益驱动,以便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2、建设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为更好地辐射带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团县委不断深化青春创业行动。一是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导师30名进行了重新核实登记,进一步规范了青春创业基地16处。二是对“基地+合作社+青年农户”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团县委积极引导青年致富带头人王发年依托蒲汪镇众诚鸭业养殖基地成立鸭业合作社,吸纳社员入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已吸纳青年入社200余户。不断增加了基地的资金,也更加紧密地联系了青年。三是进一步积极搞好青春创业园区建设。我们在大庄镇徐家沟村依托青春创业带头人许明成创办的四个基地而成立了青春创业园区。积极开展青春进园区活动,鸭业加工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和昊成制衣厂分别吸纳青年900余人就业,同时依靠鸭业协会辐射带动280户养殖户带头致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职能作用,经常组织农村青年到青年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中参观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更好地辐射带动青年致富,积极为农村青年的创业致富提供平台。

3、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剩余劳动力对外输出是实施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团县委注重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外联系,加大对外输出力度。一是实行“争建”活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与县劳动局、财政局、科技局等进行沟通和协调,联合制定下发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积极协调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举办了“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服务月”供需见面洽谈会,先后在马牧池、依汶等地举办13次,利用农村逢大集时机,到集上进行宣传,得到广大农村青年的认可和好评,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二是与劳动局联合建立了“青年外出劳工服务中心”。该中心充分发挥团组织网络优势,将全县广大有外出意向的农村青年信息输入微机,统一管理;同时,又与发达地区有用工意向的企业和单位建立起网络联系,一旦有需求,优先从该中心调出符合条件的青年外出务工青年名单,真正体现竭诚服务青年的宗旨,给予青年一份可靠的信息资料和适宜的工作岗位。三是团县委在青岛港务局长期建立青年外出就业服务基地,协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在此基础上,今年成立了驻青岛港团工委,通过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健全用工资源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沟通,实现了劳动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四是大力实施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兴办各类二、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青年致富培训。团县委把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和培训,改变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青年的内在素质做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关键所在,注重整合培训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培训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全面提升农村青年的内在素质,全县各级先后举办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团县委首先与职业教育学校联系,利用职业教育学校闲置的教室和教学资源,建立起全县的农村青年培训中心。以此为龙头,要求乡镇和村级要依托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各级农村青年中心、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农村青年培训中心,同时选拔了一批拥有基地和技术的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30名,全县农、林、牧、科技等多层界的高级技师和技术人员30名,组成60人左右的教师培训队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常规办班培训、基地实际操作培训、结对带动培训、合作组织互动交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注重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创业观念和就业技术培训,全县各级先后举办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结对73个,外出参观学习4期。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创业就业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科技性。通过培训使大部分青年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改变了就业观念,熟练掌握了1-3门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村青年素质,加快了四型青年农民队伍建设。为使培训经常化,规定每年举办县级培训班4期。各乡镇团委每年举办农村青年培训班不少于6次,村级培训班每月不少于1次。并列入对乡镇团组织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和正常化的轨道。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提升乡风文明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青年头脑,着重加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目前共组织“八荣八耻”巡回演讲团到农村巡回演讲共42期,各地农村团组织也纷纷组织庄户剧团编演了生动的节目演出,共举办26次,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

2、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县委始终把“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当做主题,积极宣传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月1日,团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前后集中开展“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主题活动的通知》,并于3月3日下午在西山脚下举行了沂南县“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青年志愿者进行了入团宣誓,组织了县医院、供电公司等8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砖埠镇洙阳村青年中心、孙祖、双堠等地为当地村民进行了义诊、法律咨询、科技宣传、技术服务等。同时,在3·5期间集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沂南行”主题活动,并与农村青年志愿者进行互动。植树节期间,全县出动青年志愿者队伍126支1500余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麦收季节,各乡镇、村共出动麦收志愿者服务部142支帮助麦收,治安服务队42支、消防服务队26支,共同维护农村安全。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转变、社会治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举办“五四”文艺晚会。每年团县委都举办了“站在新起点·放飞梦想”文艺晚会,晚会以讴歌时代,唱响创业之歌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我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取得的现实成果,也号召了广大农村青年运用辛勤的双手创业致富,营造了全县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深化共青团“凝聚力工程”,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

1、推进农村团支部书记进两委工作。在今年换届期间,继续加大调整力度,选出优秀团支部书记进两委,调整部分团支部书记名额达到配齐配强农村团支部书记的目的。目前,全县572个行政村团支部书记进两委的比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作用,班子坚强的达到86%。

2、创新农村团组织设置方式。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私营、个体经济的活跃,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不断增多,外出务工青年数量也日益加大,农村青年出现了分层,原有的团支部设置方式已不能有效的服务农村青年。团县委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协会为主兼顾地域设置的团总支,总支下设养殖团支部、外出务工团支部、种植团支部、留守青年团支部、育龄妇女团支部,机构的创新设置增强了服务青年的职能,将广大农村青年有效的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我们陆续探索了12处新的农村团组织,这些团组织的设置方式都结合实际灵活机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大农村团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我们对农村团支部书记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种、养、加等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4、深化农村推优工作。团县委严格《关于加强完善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协同考察推荐对象制度,建立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严格推优标准,规范推优程序,今年农村优秀团员推优入党19名。

(四)做好共青团常规工作,推进城乡互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1、积极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县委与8余所高等学校联系,积极接收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共有大学、建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100余名学生来到马牧池、孙祖、岸堤等6个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到农村小学损赠学习用品、衣、物等,进行义务支教;深入农村进行法律、卫生、环保宣讲,播放科技片20余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吃农家饭、体验农村生活;走访红嫂,走进当地敬老院奉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农村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也有效的推动了城乡互动。

2、积极做好农村青少年维权工作。以乡镇派出所、法律事务所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抓手,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共创建农村优秀维权岗3个;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在青少年加大了法制教育力度,各农村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也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向师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举办法制报告会76余场,教育农村青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违法犯罪,做文明青少年。

(五)以团带队,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扎实开展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沂南县共有33个少先队,其中农村30个,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年初,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迅速掀起了全县少先队荣辱观教育活动。各农村少先队也通过征文比赛、“八荣八耻”图片展、“十美十丑”行为征集等各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团县委、县教育体育局在二小举行了全县庆“六一”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汇报演出。

2、以活动为载体,活跃农村少先队工作。每年县领导都分组到全县7处农村小学、1处县直小学、1处幼儿园走访,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生活等用品,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同时,在全县开展“魅力少先队”、“少先儿童书信”大赛等活动,全面活跃少先队工作氛围。继续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推进少先儿童素质体验教育,加强“手拉手”活动的开展,新增6对城乡“手拉手”,推动了城乡少年儿童的相互交流。

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团市委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结合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继续围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这一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开拓我县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继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农村青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加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进一步转变乡风,建设文明乡村。

2、继续推进乡镇中学团委、小学少先队理想信念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优势,组织青少年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继续大力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青少年从小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

3、深化农村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新路子,建立农村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站,规范和完善农村青年志愿服务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物质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评选表彰机制,大力推进城乡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使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人心。

(二)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创新性的开展共青团工作

1、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继续探索建立新的农村青年中心,规范已建立的青年中心,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新的青年中心运用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建立特色创业基地,探索推广“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方式,突显基地引导创业致富的作用,选树一批新的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联合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规范管理“青年外出劳工服务中心”,加大对外联系,与外地一批有名企业建立互助关系,转移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

2、继续做好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收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实践服务队,做好属地服务工作;与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联系,联合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城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