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水的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1-01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现笔者简单谈一谈自己在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三种兴趣教学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两个特征,利用化学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亲眼目睹化学实验中出现各种各样变幻莫测的变化时,既感到新奇惊讶又流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开展教学就能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等实验进行兴趣导学。如在“魔棒点灯”的环节中,教师把一盏酒精灯放置在讲台上,让学生统计出所有可以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待学生根据经验回答可以用打火机、火柴等工具来点燃酒精灯之后,教师拿出一根玻璃棒,轻轻触碰酒精灯芯,这时灯芯燃起了火苗。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教师揭晓谜底:原来酒精灯芯事先浸泡了微量的高锰酸钾,玻璃棒事先沾染了微量的浓硫酸,两者相接触,自然就产生了火花。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水变牛奶”“白纸显字”实验,并在学生充满疑惑的目光下将石灰水与二氧化碳、酚酞与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清楚。这些实验过程,很好地把化学本身所具备的无穷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化学课充满期待。
当然,除了在课堂上恰当地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些颇具趣味性的实验。比如,在学习了酸、碱性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测试土地、水样的酸、碱程度,或者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到工厂废水排放处采集实验样品,对废水成分进行检验,找出其中的有害物质,提出解决污染环境的办法和措施……这样做,将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色、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实现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原子的构成”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对相关的理论记忆就不会深刻,而如果采取简笔画等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又不能很直观地体现原子的运动特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原子的形成过程和运动的动画视频,以加深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再如,“水电解”这一内容也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首先在投影屏幕上播放关于水电解的微观动画,让学生观察水分子的结构,观察氢、氧之间有规律地结合,最后聚集成氧气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讨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改变状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被动学习的心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心态,进而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三、利用课外活动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这符合初中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猎奇心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把已学过的化学知识通过二次建构转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开展了很多化学课外活动,把化学与手抄报、学习园地、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游戏晚会等联系在一起,形成独具化学特色的活动。例如,举办“化学专题手抄报”的活动,要求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可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品污染”等各种专题中任意选择其一,然后围绕所选化学专题查找资料,制作手抄报;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的“化学知识竞赛”,教师事先把化学知识点编成一道道竞赛题,让学生在激烈紧张的竞赛气氛中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不定期开展“化学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讲座中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如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化学与国防军事的关系、化学与酸雨的关系等,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起到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作业布置 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对美术的兴趣已远不如小学时期,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逐渐减退,且上课时纪律松懈,使美术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加,而且学生对美术作业不够重视,拖拉和欠交作业现象严重。美术作业是学生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发挥想象、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充分体现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的指导可能看来微不足道,但是都是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作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针对如何布置美术作业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布置作业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
好的作业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我总结了美术作业布置应遵循以下三点要求。
1.教师要按照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内容应体现出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前、课后观察或学科实践活动作业。
2.课堂作业布置要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独立完成或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练习。
3.结合美术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如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的长期作业。例如10-11学年,我在七、八年级中实施了校园艺术节海报设计、以“纸”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制作、新颖的课程表设计等系列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主题要多样化
以往的美术作业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规定好一个主题,所有学生都做同一个作业,几乎每课都这样,因此会有一些学生不感兴趣。
课改后的每课学习建议中都会提出1-2种美术作业主题,改变了传统美术作业的单一化,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美术作业主题来,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点较为自由地选择作业主题来完成,而且,他们做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也会更加认真。
例如,布置关于“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作业时,就可以围绕本课中色彩搭配知识,设计多个作业主题,可以为家人设计一套牙刷和口杯,或毛巾,或拖鞋,或手表,手机等;也可以为图书馆和游乐场各设计一把椅子;还可以为自己或朋友设计一款文具盒。学生就可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这些主题不但涉及到学生自己,还涉及到了生活用品,文具用品,公共设施等,可以说是与学生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作业布置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传统的美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中,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练的作业设计已经不适合了,而且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也不感兴趣。我们美术教师应当尝试多元化作业布置法,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具体方法为。
绘画和制作形式作业:采用多种平面绘画表现形式和内容,如国画、油画、水粉、漫画等;多种材料和制作方式的雕塑、版画、海报等,表现手段可以是手绘、电脑制作、立体制作等。
表述形式作业:文字论述或口头表述对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或美术概念的理解,或者是美术设计的说明等。这种形式在美术欣赏部分中最常用,如请你结合课本和课堂所学比较同一题材的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江苏的工艺美术有哪些?举例三种并说说它们的特色。
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适当的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以及社会调查(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校服色彩、款式、面料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要面向全校师生)。
阅读作业: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小知识”和“小卡片”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我们在进行美术作业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整体水平,然后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在作业内容要求的难易程度上划分出三个层次,一类适用于美术能力较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对他们可适当提高作业要求,满足学生的挑战自我、表现自我的欲望;一类适用于水平一般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较好地完成作业;另一类则是适用于班里动手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设置要求相对较低的作业内容层次,使他们觉得美术作业能做、会做,从而愿意去做。
例如,关于“笔墨画”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已学的中国画基本笔墨技法画一幅《牵牛花》,之后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能力,对体内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注重构图、笔墨技法的体现;针对大部分学生则是要求他们能基本掌握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而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能针对画面某单个形象或局部进行绘画。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为积极地参与到作业练习中来,体会笔墨的特殊魅力。
综上所述,合理设计的美术作业练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美术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美术见解,最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吕伟国.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增强美术教学实效[J].小学时代(教师),2011(12).
一、激发新思维,创快乐课堂
使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课程改革,才短短的8个月,就已经显露出它的优势:家长感受到孩子对化学亲近了;教师感到课堂更活跃;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更有趣味了。二中学生说:“新生活,新化学,化学课本教会我。”金中学生说:“化学化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8个月来,我们解放思维,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快乐的化学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共享智慧果。即强化集体备课。两周一次的全县研培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与市课改专家组的同志讨论研究后印发。如方老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备课讲话,准备了近8 000字的材料;进行教材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等。对教师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各校成立备课组,定期集中(每周集中一次)备课,平时随时商议。由于要体现新理念、突出“科学探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传统的备课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备课突破传统习惯,只备体现探究思路的简案,就像人教网上所刊载的市六中罗红老师的案例那样;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三是强化课后记;四是提倡首次课后及时交流,让其它同志借鉴分享、修改方案。对于成功的案例,及时介绍,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果,讲求个性色彩,从而保持多样化的教学。
2.探索新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3.聚焦小专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涵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的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将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聚焦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申请课题立项正规研究,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单干等。一学期末,提炼的专题大致有十几个。如:实验改进、分单元的专题、小组的教学、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活动的构建、训练体系、学习评价、开卷考试……事实证明,这些小专题的研究和突破,有利于促进教师了解“课改”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教师改革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利于教研教改行为形成合力、汇聚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4.结合校本课。即将化学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由于“课改”化学教材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我们根据教科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从两个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进行开发。一是开展化学五小活动。如绝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于是,我们结合教科书将一些有兴趣的或者可以拓展延伸的课题形成系列性的校本课程。如二中就以《化学与生活》专题编写了《化学与国防》、《化学与服饰》、《化学与美容》、《化学与饮食》等的材料。实验中学充分利用附近化肥厂资源,编写了《化学与化工》教材。二中编写了《化学与军事》的课件等。多个学校进行了《化学与环保》的讲座。三是开展综合活动,即将化学中有关社区的活动与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的需求结合起来,一次调查多科协同、多种收获。如关于水厂、垃圾站、煤气公司等的参观访问,就是这样。
5.开发新资源。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就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超常发展的机遇,要以创造和批判的精神,不断淘汰自我,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在运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的同时,营造三个群体思维场:科学探究场、智力激荡场和活动表现场;凝结三项成果:育人、着述、获大奖,把实验过程经验的积累与开发新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做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八个月来,已完成《质量守恒守律》与《化学方程式》等课的摄制,制作课件四十多个,印发了二中《空气》、水中《氧气的制取》等三节课堂实录(文字),组织了四十五节全县性的研究课,开发改进了二十多个化学实验,选编印发了峡江县化学课程改革论文集和阶段成果选,推荐和征集了二十余篇稿件送到人教社。这些工作有力的促进了“课改”的深人发展。
6.扩展化学课。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5分钟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水中就有同学说“化学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一定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实验学校有学生说“实验是你登上化学高峰的巩固绳锁”。据统计已有5%左右的学生在家中建有“小实验室”。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化学作业普遍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张扬个性的实践调查、小实验、化学手抄报(部分同学用电脑排版)、化学小制作、化学小论文、编拟化学小读物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二、评价新方式 考改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