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饲料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安全高效养猪要以预防传染病为中心
目前很多养猪户已经意识到种猪是猪病最大的传染源。据调查,目前有80%的猪病发生在产房和保育阶段,所以有专家提出“母猪关键8周管理” 和“初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 等管理理念,充分说明最容易遭人忽视的“冰山一角”——母仔猪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种猪的管理:
一、严格把守引种关
引种前一定要对种猪所在地区或种猪场的管理、防疫水平(老板口碑)进行反复认真调查,有条件的应重点对猪瘟、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做抗原检测农业论文,严防病从种入、“引狼入室”。
二、严格隔离饲养
刚购进的种猪一定要隔离饲养3个月以上,确认是健康猪才能入舍饲养。
1、做好药物保健
要定期添加对本场细菌敏感的药物控制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根据不同季节,每1~2月投喂一次四环素类药物以控制衣原体病、支原体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特别是在母猪产前产后5天、乳猪出生后3、12、21天以及仔猪断奶前后5天、仔猪转舍前后3天等最易产生应激、诱发疾病时期,更要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抗应激药物、免疫增强剂等。
2、做好分娩母猪的管理
当前许多自繁自养养猪户首先被以下疾病所困扰:母猪“三联症”(产后无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仔猪“三联症”(黄、红、白痢)、母猪便秘、产后不食、有些养猪户仔猪冻死、压死和饿死的比例高达30%杂志网。所以,必须加强分娩母猪的管理:
⑴母猪哺乳期必须饲喂高能高蛋白等营养全面的泌乳期饲料,建议自由采食。
⑵防止妊娠期母猪便秘。
⑶提前做好产房消毒、产房保温设备和接生器械药品准备工作。
⑷接生过程中要做好母猪、外阴以及仔猪剪牙、断尾、断脐带时的消毒工作。
⑸让每头仔猪吃足初乳并固定好(对猪瘟感染严重的猪场小猪应在吃初乳前1小时做猪瘟超免)。
⑹母猪产前产后5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预防各种疾病。
⑺母猪产仔当天宜少喂或不喂饲料,喂麸皮糖盐水,根据季节适量添加双黄连口服液和生姜大葱熬汁以及消炎镇痛药物。
⑻母猪在产仔过程中要保持圈舍环境安静,做好母猪难产及假死仔猪急救准备。
会议决定事项如下:
一、关于放宽政策问题
(一)为了贯彻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对退耕还林地区所造成的农民口粮减少问题,区委决定保证该地区每人每年斤口粮,由粮食部门调给议价粮,按平价销售。价差由乡、镇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贴。由农林部门与乡、镇政府作出年度计划,经农林、粮食、财政部门认定后,报农林部门核批。
(二)贷款问题。支持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发展企业和广开多种经营门路,为此农业银行在贷款上给予支持。
(三)兴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问题。区政府确定一位副区长,定期召开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审查核批。
二、关于发展第三产业问题
(一)会议原则同意在公路、地段东侧,建设商业街,要按有关规定让开地下线,建设临时性商业设施。
(二)会议同意在乡政府办公大院门前的公路东侧扩建整流器厂,有关占地和基建问题与各公司建设项目均应按基建程序由区规划办和计划部门协助办理。在设计施工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三)关于筹建货场问题。可向区政府写书面请示,由同志牵头,召集区计委、农办、规建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提出筹建办法,然后报市政府审批。
(四)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由区畜牧局向地区提供只种鸡,该地区如购买奶牛,还可免费协助作好鉴定和检疫工作。饲料问题,对地区已开办的饲料加工厂提供原料粮和关于购买议价饲料,供饲料,以奶换料等问题,由区粮食局研究解决。
会议最后,区委书记同志讲话强调指出:区委、区政府对地区予以放宽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予以积极支持。地区的乡、镇领导要发动群众,认真讨论如何致富问题。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使地区早日富裕起来。
地区人民政府
抄报:省人民政府
抄送:本区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粮食局、农行;本区乡、镇人民政府
物理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由科技大学、电讯工程学院组织筹办、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于19年月日在市召开了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所、厂矿企业等58个单位,88名代表。
会上,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同志首先向大会宣布:市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开始。市科委主任同志传达了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文件,市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协作组组长、科技大学教授王同志总结了三年来协作组的工作并讲了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同志讲了话,他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原单位后,加倍努力,提高X射线分析的工作效率,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刘副教授作“非晶态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分院张助理研究员作“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及其进展和EXAFS原理及其进展”的专题报告。仪表厂、议表原件厂的代表分别就单色四聚焦照像机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各种X射线照像机和防护罩、射线管的使用和维护等进行了介绍,受到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
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四十多篇,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既有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研究,又有结合我省自然资源和地理、采矿、冶金、建材、化工、电子和国防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探讨。如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检测、煤石的应用等。其中25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余的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认为,这些论文是宝贵的科学性的经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定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会议决定:一、关于19年下半年举办一次“荧光分析”专题讨论会。由医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筹办。二、于19年举办一次“计算机在X射线分析中的应用”讲习班,由电子计算机科研所、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筹办。三、19年在市举行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由科学院物理所、大学负责筹办。
关键词:奶牛,常见疾病,诱因,症状,诊断及防治
1. 奶牛骨质疏松病
1.1 诱因
奶牛骨质疏松病是饲料中含钙磷等矿物质不足引起的,加之外源性矿物质添加不足,更易诱发此病。患牛主要是新购入的奶牛,以妊娠后期,尤其是分娩后不久就发病的多见。
1.2 临床症状
病奶牛表现消瘦,精神沉郁,眼窝下陷,体温正常或偏低;食欲不振,反刍减弱或停止;产奶量明显下降。大多数病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前胃弛缓或发喘现象,有的病牛挤奶后全身或背部出汗。有些牛异嗜,吃砖头、塑料制品、胶皮等。叩诊前额、鼻骨,可听到因骨质疏松而发出的空声;检查尾椎倒数1尾~5尾,椎处柔软如绳,可任意弯曲。四肢强拘、跛行,有的行走时拖曳其后两肢,蹄生长不良,磨灭不正,蹄变形,呈弯卷状。弓腰拉胯,后肢摇摆,运步艰难。
1.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血清钙、磷均低于正常值),进行确诊。
1.4 防治
1.4.1 对因治疗:(1)低磷的病奶牛用20%磷酸二氢钠30克~60克,静脉注射。配合维生素A、D5毫升~10毫升,肌肉注射。低钙病牛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0毫升~300毫升,配合维生素A、D5毫升~10毫升,肌肉注射(5天~7天为一疗程)。(2)对镁元素含量过高引起腹泻的,可适当减少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中镁的含量。氯的不足可能是由于喂给的食盐量不足,或者食盐的质量差而造成,应适当添加优质食盐。
1.4.2 对症治疗:对于不是重度缺磷或缺钙的,或者挤奶后出汗及异嗜癖的病牛,可用钙中钙250克、磷酸二氢钠500克,混于饲料中喂7天~10天。维生素A、D500克混于1000千克饲料中喂给。
2.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
2.1 诱因
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是奶牛产后发生的,以排出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由于溶血而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因此病畜多伴有一定程度的贫血。由于该病发病急,病势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错误诊治,患牛通常在2天~3天死亡。
2.2 临床症状
2.2.1 急性型:此型病牛在分娩后1周内发病,发病非常突然,分娩后病牛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反刍减弱,走路蹒跚,周身乏力,排尿由淡粉色逐渐变为酱油色,最后趴卧不起,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体温降低,末梢感冷,肌肉震颤。体表常见出汗,心跳快弱,静脉压降低,瘤胃蠕动音弱乃至消失。可视黏膜重度苍白,如不予治疗,患牛在发病后2天~3天内死亡。
2.2.2 慢性型:发病是泌乳高峰之后,妊娠中后期。患牛逐渐呈现消化功能减弱,渐渐消瘦衰竭,起卧较为困难,运步缓慢,周身乏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稀薄。呼吸喘粗,心音亢进加速,可视黏膜逐渐苍白,尿液颜色逐渐加深乃至酱油样,病程可达1周~2周,如能及时确疹治疗,均可治愈。科技论文。科技论文。
2.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尿液检查不见红细胞,血液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由正常50%~70%降到20%~40%。血清无机磷检查:血磷降低,如由正常的7毫升降到4毫升或3毫升,即可确诊为产后血红蛋白尿。
2.4防治
奶牛血红蛋白尿是因血磷过低而引起的红细胞大量溶解破坏,以机体迅速贫血、衰竭为主要变化。所以在治疗时既要根除病因,又要补充营养,促进红细胞的新生。
3.奶牛真胃移位
3.1 诱因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邻瘤胃。但是由于某些内在或外在的原因,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突变,或处于瘤胃的下方,或移至瘤胃的左侧,均可引起奶牛食欲废绝、消化紊乱、排便异常、瘤胃鼓气、腹部疼痛等症状,这就是真胃移位。
奶牛真胃移位一般发生于4胎次~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它与分娩前的营养缺乏、母牛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胃肠活力下降,平滑肌的功能紊乱,瘤胃空虚,因而导致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高产奶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一般为3%。
3.2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牛常出现间断性厌食,有的拒料,尚能采食少量青贮料和干草。体重下降,精神沉郁,体温、呼吸和脉搏多接近正常,但泌乳性能下降,排粪少而硬,表面附有黏液,有的病牛腹泻,粪便稀软呈糊状。因瘤胃被挤于内侧,故在左腹壁出现扁平状隆起。瘤胃蠕动减弱,蠕动次数减少乃至消失。病牛呈渐进性衰竭,喜卧而不愿走动,常取卧地姿势。自左侧髓关节至肘后连线下方,偶可听到皱胃内发出的玎玲音和滴水音。以叩诊与听诊结合的方法,可在其左侧倒数第二和第三肋间听到金属性回响音(钢管音)。
3.3 防治
切实保证供足奶牛日粮总干物质量,粗饲料的比重不低于40%,并保证粗饲料的“粗糙度”,防止粉碎过细,更不宜制成颗粒;干奶后期,控制奶牛钙的进食量,不得超过干物质的0.4%~0.5%,或每天摄入量为53克,或给奶牛饲喂阴离子盐200克,以减少低血钙和乳热症的发生;从干奶期到分娩,精料的增加和日粮变换不宜过快,一般要有7天~10天的过渡期;夏天,要做好奶牛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经常观察牛体健康和采食、反刍状况,测量牛的体温、呼吸、脉搏;察看排粪、排尿,一旦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治疗;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采食、饮水空间,防止牛群过于拥挤。
同时,经常保持牛槽、牛床、水槽和运动场的卫生,保证奶牛有良好的采食、饮水和反刍条件。
4.奶牛遇雨引发肠痉挛病
4.1 诱因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如奶牛出汗后被雨浇淋而受寒冷刺激时极易引发痉挛性腹痛,中兽医称为冷痛,临床以肠音增强及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特征。
4.2 临床症状
受雨淋的奶牛常突然发病,出现阵发性腹痛;起卧不安,倒地滚转,持续5分钟~10分钟后转入间歇期。在间歇期,病牛似乎健康无病,往往照常饮水、采食,随着病程延长,间歇期也延长。病牛表现排粪次数增多,不断排松散、水样粪便;肠音增强,大小肠音高朗,连续不断,有时在数步以外可听到肠音;严重时牛肌肉震颤,倒地不起,头颈伸直,。
4.3 诊断
根据雨淋以后牛出现间歇性腹痛、肠音增强、不断排松散、水样粪便等症状,即可作出诊断。
4.4 防治
以解痉镇痛和清肠制酵为原则。
4.4.1 可用30%安乃近注射液4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或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30毫克,一次皮下注射,同时用温水深部灌肠。
4.4.2 颠茄酊30毫升,加温水3000毫升,一次灌服。
4.4.3 中药治疗:荜澄茄90克,小茴香30克,青皮30克,木香30克,川椒20克,茵陈60克,白芍60克,酒大黄30克,甘草15克。用法:煎汤去渣,候温一次灌服。科技论文。
5. 临床性乳房炎
5.1、诱因
临床型乳房炎多是乳腺的急性炎症,有时时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和乳腺的炎性反应是本病的两个基本矛盾。
5.2 临床诊断及防治
5.2.1 临床性乳房炎的病牛有的表现轻微,没有全身性症状;有的表现剧烈,并且有全身性症状。对前一种类型的病牛可注射催乳激素治疗,乳区开始泌乳,不给奶牛注射任何类型的抗生素,这种治疗方案的优势是患有乳房炎奶牛的各乳区都没有含有感染性细菌的牛奶滞留。对于后一种类型的病牛,每两小时挤去各乳区中的牛乳。许多表现轻微的临床性乳房炎病牛也可以通过接受这种治疗方案得到满意的效果。
5.2.2 对于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有全身症状的急性乳房炎,需要更细致的治疗方案,经常使用广谱抗菌药进行治疗,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者氟可欣通常都是有效的。
5.2.3 对于急性乳房炎应该注射催乳激素治疗,这有助于乳房排空内部的毒素。
5.2.4 有些急性感染的奶牛也许不能站立,在这种情况下,兽医应对其慢速静脉输钙治疗。将钙剂量液体进行稀释会比较安全。如果对静脉输钙不进行稀释或者输液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奶牛心脏骤停。
5.2.5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牛应该在兽医的监督下得到悉心的照料。对严重感染的病牛使用可的松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这通常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不要忘记地塞米松不能用于妊娠后期的母牛。
[论文摘要]针对猪的吸道综合征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到14-16周时饲料中添加药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从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病源:病毒、细菌、霉形体(PMS)、猪衣原体肺炎、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
(二)非传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2.日粮因素: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的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3.易感猪群因素: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药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
(一)发病机理
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线是鼻腔。呼吸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三、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二)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三)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四)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五)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四、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参考文献:
[1]吴清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M].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32-335.
论文摘要 综述了青海省化隆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时介绍了配套的调整措施,包括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建设搞活畜产品流通等,旨在明确调整目标,指导下一步的调整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化隆县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实现温饱的需要;另一方面,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并增强了消费优质产品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能力,引起了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根据这两种特征表现,我县按照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在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尚未制定比较系统的结构调整规划,所以其目标与措施尚需进一步明确,便于指导今后工作。
1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目标
畜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市场规律变化,就必须在结构上突出质量,把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生产的结构灵魂,增加高品质畜产品的生产,增加能够满足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的畜产品供给能力。因此,要在产品层次、上市层次、贸易层次上进行结构优化。一方面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动物产品安全,提高动物检疫标准,逐步建立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根据农业部、省农牧厅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我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标是“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总体上要抓好奶牛、肉牛羊、细毛羊、绒山羊、生猪和肉鸡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积极发展奶牛业,加快发展乳品加工;保持羊的适度发展规模,加快肉用羊品种改良,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生产,稳定山羊数量,改进羊绒品质;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加快发展优质肉鸡生产。同时,本地区优质牦牛、肉兔以及特种养殖也是今后市场消费的增长点,要加以扶持培育和开发,形成地方特色经济。
2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目标的措施
2.1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畜牧业保障体系包括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安全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2.1.1良种繁育体系。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逐步形成一套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稳定合理的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兴办畜禽繁育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经营行为,加快推行种畜禽品种标准和质量标准,开展种畜禽测定工作,提高种畜禽质量。
2.1.2动物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和兽药残留监测系统,继续组织实施好动物保护工程。增加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专项经费,落实防治预案,强化对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防疫检疫监督,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建立完善的动物卫生质量体系,开展畜禽产品安全监督和检测,将畜禽产品安全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禽产品卫生安全。
2.1.3饲料生产体系。在继续抓好农副产品利用的同时,促进专用饲料生产,培育和发展饲料工业,填补我县无饲料加工企业的空白,提高饲料加工的整体效益,确保饲料质量与安全。
2.1.4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网络,实行畜牧业信息制度。尽快实现省地县畜牧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系统,加强对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和掌握,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对接精准化,防止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
2.2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畜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要充分利用科技增收计划等,推广一批重大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普及。加强对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采取短期培训、岗位培训、绿色证书达标培训相结合,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养殖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
2.3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快草地生态建设步伐,有利于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要把草地建设作为治理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要坚持草地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加大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和围栏封育的力度,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进一步防止草地生态恶化,全面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市场建设,搞活畜产品流通
继续坚持放开市场、多渠道搞活畜产品流通的政策,鼓励产销直挂,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鼓励各类生产合作组织、经纪人、技术服务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和规范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管理,逐步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论文关键词:冬春肉鸡安全饲养严防呼吸道疾病
春季北方地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炉火取暖,造成舍内灰尘过多,且一般养殖户在此时加大了鸡群的密度,而通风工作做不到位,这样一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鸡的一些疾病,尤其是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支原体病)、喉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并且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一旦发病会给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一、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农业论文,造成粘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置,使问题更加糟糕。
2、传染性致病因子
⑴支原体
MG感染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鸡群发病的最初诱因依然是感染支原体。特别是有些种鸡场没有做过任何的支原体免疫,雏鸡支原体感染严重,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并且发生早,过程重,继发病多,死亡严重。由于支原体的早期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剥脱,使完整的呼吸道免疫屏障变得千疮百孔,给野毒入侵打开了门户,也使疫苗反应加重。同时,由于上皮细胞被破坏,使细胞的免疫应答低下,这也是虽然在新城疫和传支的免疫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在发病鸡中依然见到很多新城疫和传支的重要原因。
⑵感染呼吸道综合症
病毒包括新城疫、流感、传支、传支变异株、传喉、鼻支气管炎等。新城疫病毒仍然是最重要的病毒病原。虽然我国养禽业已十分注重对新城疫的防治,但是该病的暴发仍很常见,而且感染的日龄越来越早,非典型表现越来越普遍。
3、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各鸡场,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5%。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支原体开始发作,一方面剥落上皮细胞给大肠杆菌的进入打开门户;另一方面又引起呼吸道发炎和咳嗽,机体丧失抗病能力,使大肠杆菌顺着呼吸道长驱直入。大量细菌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停留,可以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而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进入肺部的大肠杆菌诱发肺炎,循气囊感染的大肠杆菌又会进一步导致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或败血症。
二、肉鸡呼吸道疾病的种类
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能引起发病的应激因素主要有:
⑴在春、秋、冬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或受寒流的袭击农业论文,由于没有及时做好防寒工作,鸡群因受寒而发病小论文。
⑵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高时,鸡群发病。
⑶饲养密度过大,鸡群发病。
⑷多种疾病发生时,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病发生时,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⑸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可激发本病。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此病有三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⑴呼吸型传支
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
⑵肾型传支
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拉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死后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死亡率可达10%~20%。
⑶腺胃型传支
40~80日龄的鸡多发;死亡的鸡非常瘦是明显的特点;解剖后的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典型,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周围出血。其它变化无诊断价值。
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3、鸡新城疫
现在发生的新城疫绝大多数都是在免疫鸡群当中发生的非典型性新城疫。大多数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疫苗选择不当、免疫间隔时间过长、免疫方法不合理等造成的。
发病鸡群中的病鸡精神食欲比任何患呼吸道疾病的病鸡都差,病后2~3天鸡只开始死亡,而且死亡逐渐增加,这在雏鸡发病时比较明显。发病大约7天左右,鸡群中出现有神经症状(歪脖、转脖、转圈等)的病鸡。如果鸡群整体免疫力低,发病后病鸡症状还要严重。
三、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1、消除非传染性诱病因素
⑴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鸡的刺激。把鸡舍通风换气和饲养密度有机结合起来。
⑵通风换气是现代养鸡生产中十分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要加大进风口,尽最大可能地交换舍内空气
⑶加大垫料管理力度,不论采取什么措施,均应使垫料保持脚踏不响、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湿度,并坚持每日翻动两次,保持松软,便于驱散氨味。
⑷营养:不仅要保证饲料中不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等常量营养物质,而且要平衡,更不能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是保证上皮组织完整性的维生素,如果缺乏,上皮完整性容易受到破坏农业论文,病原体相对容易入侵。其它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可能造成免疫系统的发育障碍。
⑸严格控制鸡舍的环境温度(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差不能太大,最好不超过2℃)、湿度。
2、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⑴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栏后要及时彻底清扫鸡舍,将鸡舍粪便运离,并集中堆积发酵。
⑵严格消毒:分别用5%火碱、甲醛、双链季铵盐对鸡舍和用具严格按要求彻底清洗消毒,其中火碱水要浸透地面3厘米。
⑶入雏前5天开始调整鸡舍温度,并做好最后1次消毒。熏蒸消毒过的鸡舍一定要提前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甲醛含量过高而损伤呼吸道。
⑷鸡雏入舍后,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可用0.5%强力消毒灵或威兰金碘,每隔2~3天喷雾1次,以阻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小论文。中间可以使用双链季铵盐类穿插消毒,以降尘除埃,减少细菌病毒传播的载体,并清除部分细菌
⑸定期对鸡的饮水进行消毒。菌毒净、百毒杀在鸡肉中无残留,可用作饮水消毒。实行饮水消毒,要准确计算使用浓度,并注意在饮水投服和喷雾接种弱毒活疫苗前后各2天,停止饮水消毒。
3、搞好疫苗接种
⑴要结合本场本地疫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免疫程序,坚持在免疫监测指导下的科学免疫,使鸡体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这是防治疫病的重要手段。有些养鸡户害怕出现免疫漏洞,将程序定得过密,反而出现免疫疲劳和干扰,致使抗体水平不高或出现明显低下期,尤其是传支疫苗,会明显加重疫苗反应,出现呼吸道症状。
⑵在制定免疫程序时,1~5日龄、10~25日龄前后严防支原体,可选择罗红霉素、泰农、奥福星等;在发病高峰期和敏感期,用各种在当地没有耐药性又没有药物残留的抗菌药物轮换使用;对细菌病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
⑶怀疑有支原体感染的肉鸡群建议采取如下免疫程序:5~7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点眼、滴鼻,新城疫灭活苗注射0.1毫升;10~17日龄用进口法氏囊苗滴口或饮水;18~20日龄用新城疫IV系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活苗)饮水。
⑷接种疫苗时,为了避免接种过程中造成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免疫接种前后3~5天停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日粮中适当添加口服补液盐、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应激剂。
⑸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毒株的毒力不能太强农业论文,特别是首免。因为虽然毒力稍强的法氏囊疫苗有非常好的保护力,但这类疫苗可造成免疫抑制,对其它疾病的保护率就会降低。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来减轻,或者通过原料的采购、储藏等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4、认真做好药物防治
⑴定期对雏鸡进行药物预防。雏鸡出壳1~10天内,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但一定要注意添加的剂量,以免引起中毒。
⑵在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冬春季,应饲喂一些强力鱼肝油粉,因为鱼肝油粉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可增加粘膜细胞的屏障功能,并且促进抗体的产生。
⑶鸡群一旦发生呼吸道综合症,要迅速、准确诊断,并对症下药:
①因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综合症,可首先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饮水投服。
②由真菌引发的呼吸道综合症,可用制霉菌素、硫酸铜等饮水投服治疗。
③病毒性呼吸道病,虽用抗生素和合成药物无效,但有时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与吗啉呱(病毒灵)以及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
论文关键词:鱼类,育肥,过冬,准备
入秋至冬前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据长期饲养实践,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如果是热带鱼类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即使上不了市的,育肥后也能增强鱼体御寒体能,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鱼类冬前育肥及过冬准备主要措施如下:
一、改良水质。良好的水质,可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促进鱼类冬前育肥长膘的关键。入秋至冬前一般7日~10日灌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米为好;二是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20千克,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和底质,每月泼洒一至二次。如果是肥水池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的池塘和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最好每亩池塘用竹杆栏圈50~60平方米的水面种上水浮莲和水仙花,吸收过量氨氮,达到改良和调节水质的目的。若用水仙花叶喂草鱼,则可一举两得。
二、追肥培饵。由于鱼类养殖存在一条生物食物链,鲢、鳙鱼等喜食浮游生物,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丰富的生物饵料,满足鲢、鳙鱼类滤食生长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坚持少量多次。如果是肥水池塘,则施少量化肥,既可避免水质恶化,又能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一般亩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使池水保持油绿或茶绿色。如果是清水半瘦池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500千克,7~10天施一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秋末水温逐渐下降,应以施有机肥料为主,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营养饵料。
三、保证投饲。秋季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较大,鱼类开始积蓄能量准备过冬。这时一方面要保证投喂足够的青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另一方面,还要增加投喂精饲料,可用麦皮、米糠、花生饼等混合调配,每日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2.5~3%为宜。10月份后投喂量要适当增加,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3~4%为宜,以保证鱼类育肥长膘和过冬的营养需要。
四、防止浮头。进入秋季,精养密度较大、产量较高的池塘,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这时的早晚,特别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投喂时,一旦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池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则说明水中开始缺氧。如白天在水面可看到浪花,鱼群受惊后在水面可见明显的波浪,说明已经出现“暗浮头”,“暗浮头”前兆不明显,不易被人注意。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泛塘。因此,一旦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就要开动增氧机增氧,或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后,向池塘注入新水,以增加溶氧量。如果既无新水灌注,又无增氧机增氧,则每亩用明矾5千克或食盐20千克化水溶解泼洒,或用增氧剂按说明使用,并捞净水中杂质残草,以减少污染,净化水质。这对防止浮头也有良好作用。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7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00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
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
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5引进乌苏里拟鲿新品种繁育、驯化养殖,形成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1个,辐射周边区县面积10万亩,助弄增收一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思考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担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提出“紧跟经济步伐、依托专业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开展特色化专业化服务”的社会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与专业优势,积极为淮安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学校建立起覆盖对象广、服务形式多、管理运作好、保障措施全的社会服务工作机制,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又促进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优化了学校资源,促进了政校行企的深度融合,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为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服务活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内部缺乏有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社会服务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相脱节,职称评定工作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及办法,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评职称、得荣誉不得不“说一套、做一套”,把主要精力放在能给生活带来实际利益的学历晋升、论文写作、课题立项与研究上,偏离了高职教师应有的、旨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社会服务与培训发展轨道,从而导致教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缺乏内驱力。
为了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的年度考核目标中,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使社会服务深入人心,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同时,学校为了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对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表现出色且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与物质奖励,并在培训进修、晋级晋升、科研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为了在社会服务的体制与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学校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和小范围的实战演练,力求既有理论支持,又有实践经验的支撑。以前,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常常无组织、无团队地单打独斗,社会服务效果单一趋同,不能很好地持续推进和逐步深入,影响力也非常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了研究所、产业服务基地、产学研合作小组等团队,聚点成线,聚线成面,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为开展社会服务搭桥铺路,促进了社会服务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借助技术推广与服务,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历主导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非常重要。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深入到园区社区,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与服务,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1、进乡入企,进行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和企业会计准则培训,促进“三农”健康发展
淮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林、果、牧、渔商品基地,是各级财政支农项目与资金的重要落户区,学校在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淮安分校牵头下,全面承办淮安市财政局主办的各县区财政支农培训项目。学校从会计、经贸、工管、法律专业中遴选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深入县区调研,制定培训计划,构建“政策解读+财会培训+普法教育”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同时,主动适应市乡镇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和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财能力的现实需求,依托悠久的教学积淀、丰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实训设施,搭建乡镇村财会人员培训基地和培训平台,面向乡镇村财会人员和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开展由点及面的继续教育培训。
2、粮油安全行动进社区
淮安市是全国饲料生产积聚区和集散地,是江苏省粮食加工的重要基地,全市有粮食加工企业1000多家。特别是饲料加工业全省领先,全国饲料十大知名品牌企业均在此地落户,其生产能力占全省饲料产能的1/3,对粮油饲料营养分析与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日益增多。学校依托自身是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粮食工程专业的优势,整合当地饲料安全检测公共服务中心、饲料(食品)营养分析与质量安全检测公共服务、面粉加工技术服务等平台,投入百万巨资购置仪器设备,集成再造粮油饲料合作服务平台。通过成立当地粮油科技信息中心,建立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为各大粮油、饲料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保证粮油、饲料安全。同时,通过组建师生志愿者服务队,编制《粮油饲料安全知识手册》,完善学校构建的省粮食工程服务新农村在线网站,开展粮油饲料安全宣传,最大程度的发挥省饲料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粮油人才培训基地的硬件、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对区域内粮油饲料安全检测检验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携手中职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面向区域内的中职校开展交流学习,帮扶中职教师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其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学校自身的优势资源带动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帮助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内外部发展困境,引领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4、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助人自助,维权弱势群体
本着“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服务理念,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长期坚持开展以科技推广、文化宣传、法律普及、社区援助、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2009年,学校分别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法律维权中心,面向校内外学生及社区居民、工地工友、留守儿童及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通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帮教、法律讲座及案件等方式进行维权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法律援助工作已经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稳定化的工作队伍,先后开通“江苏财院法律援助中心”网站、“法律援助之声”广播、设立咨询信箱和站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功打造了“大学生讲师团法制系列讲座”及“创新型法律援助宣传模式”两大特色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5、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学校利用会计、金融、营销、粮食、机电、电子等专业的智力优势和省中小企业应用软件研发中心、淮安饲料安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省市级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执业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营销技巧培训、电加工机床操作培训、饲料及粮油食品检测培训等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年培训千余人次。学校建有1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工种的技能考试与鉴定800余人次。
三、不断总结反思,加强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经验
学校在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1、创新服务模式,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校需建立研究成果制度,对鉴定专家肯定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要加以宣传推广,拓展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充分展现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加强企业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工艺流程的优化等高科技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稳定全面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新发明、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新工艺为目标成果,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的品质。
2、依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将服务区域经济融入办学理念和思路中,以订单班、联合学院、委托培养等模式,促进专业调整、推动教学改革、引导课程设置,实现专业与产业行业的高效对接。可以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适合的课程新标准,或者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或企业工艺流程,编写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还可以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打造独特的品牌优势,彰显特色服务
学校社会服务要尽量避免和其他高职院校的同质化,应将品牌和特色作为提升能力、扩大影响力的抓手,根据自身的软硬件和优势专业进行品牌设计,在社会服务的内涵和质量上下功夫,打造持久的软实力,带动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新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方式探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10).
[2] 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3] 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 杜佩莲.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