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养殖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种类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252-01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養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3]黄志权.畜牧养殖中风险的种类与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06):266—266.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黄河滩区土地瘠薄,风沙土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林业基础差,防护效能低。该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应为:①绿色长廊。由南向北沿监黄大堤长42km、宽500m范围内,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防风固沙林等功能的绿色长廊。②退耕还林。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建设滩区速生丰产林基地。③水土保护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涉及我县5个乡,计划5年时间把水保林工程全部完成。④防沙治沙。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的沙化土地,坚持以防风固沙为重点,选择速生、经济价值高、固沙能力强、群众易接受的树种,实行封沙造林,对农田林网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乔灌结合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和生态林,适当发展小杂果基地。⑤实施林—草、林—药等间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等多种产业。
3.2贯通县域的绿色通道建设
以我县境内的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统一规划,路基绿化和两侧绿化统一布局,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成网,使每一条绿色通道都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3.3平原绿化
按照市“以完善林网抓死角,整体推进提高,突出重点抓精品,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总体发展思路和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目标的要求,发展乔灌结合或多层主体结构农田林网,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9%,由此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
3.4林业生态村建设
林业生态村建设是以增加绿量为主,营造高标准围村林。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绿化。街道绿化以高大乔木、常青树、花冠木、绿篱等为主;庭院前后以小杂果为主,形成村旁有林,林中有村、房前屋后披绿戴花,绿满园、果飘香的乡村田园景色。3.5新区小型公益林
以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宗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标准新区绿色隔离带,实现生态、绿化、美化、休闲的统一。运用人文景观和合理配置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舒适、优美的游乐场所。
4生物的保护
4.1范县生物现状
4.1.1植被。范县的自然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耕作历史悠久,历史上连年战争的破坏,以及黄河泥沙沉积的掩埋,自然植被已不存在,现存的主要植被是人工栽培植物和田间杂草。主要有5类:①农作物植被。农作物是我县的植被主体,由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等栽培农作物组成,基本熟制是1年2熟或2年3熟,植被随季节变化而更替,其他伴生植物为田间杂草。②阔叶林。杨、柳为我县乡土树种,是林业建设的主体。刺槐多分布在故道沙荒地,沙兰杨、大官杨、欧美杨多在渠道两旁,柳、杨多分布在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四旁”树种有杨、柳、槐、椿、桑、苹果、梨等,枣、葡萄、香椿等多在庭院宅旁。③灌丛。主要是紫穗槐、白腊、杞柳,多为人工栽培;白腊常见于滩区,紫穗槐多分布在黄河沙区。其次还有少量怪柳灌丛和紫荆灌丛等。④草甸。分布面积少,多在河滩和沙碱荒地上。盐生草甸,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湿的盐渍地带,常见于背河洼地区的盐碱荒地上;湿生草甸主要在土壤比较潮湿的黄河嫩滩、坑塘、沟渠或粘土地带。⑤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芦苇主要分布在积水、半积水坑塘内,荆三棱、河草沾泽分布在背河洼地的积水地区,莲群落水生植被在坑塘中较常见。
4.1.2野生动物。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我县野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由于人为捕杀,除哺乳类中家鼠,田鼠;鸟类中麻雀、啄木鸟;爬行类中的壁虎、晰蜴;两栖类中的蛙、蟾和一些鱼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外,其他野生脊椎动物如野兔、黄鼠狼数量已很少,昆虫类在全县野生动物中占绝对优势。
4.2生物保护措施
4.2.1充分利用林地,丰富乔灌木树种。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出发,继续抓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小型公益林、四旁树,积极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的局面,提倡多种树种混交,乔灌草立体种植。适应本县发展的乔木树种除有欧美杨及杨属其他几个品种外,还有旱柳、白榆、刺槐、国槐、臭椿、桑、枣、梨、梧桐等,灌木种类有怪柳、紫穗槐等。
4.2.2填补生态位。有3种做法:①不断改良品种,引进适合范县立地条件的品种资源。②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开拓生态位资源,充实生态位,大力引进多种生物,如引进平度的优质葡萄,辽宁的水葫芦以及引进花草及观赏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③增加水域和湿地面积,保持生境的多样性。水域、湿地和森林的功能一样,能为多种物种的生存提供环境条件。
论文关键词林业生产;现状;对策;河南范县
论文摘要介绍了范县县城林业生产现状,就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范县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和生物保护提出对策措施。
5参考文献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投资环境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许多资源型城市为了获得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大量资金,尽快实现城市转型,将招商引资工作视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引入外资不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论文百事通不可否认,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是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招商,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已大大减弱,而且资源型城市起步晚、起点低、优势少,根本无法在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2007年淮南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6.8%,是芜湖的1/2、合肥的1/3;实际利用内资仅占全省3.1%,是蚌埠的1/2、合肥和芜湖的1/5。从质量上看,投资额大的项目少,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少,目前上千万美元的项目只有信昊、东信、长白3家。
在新的背景下,一项招商计划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本地总体投资环境。二是本地生产要素是否符合投资者的需要。资源型城市只有在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大力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投资项目。本文以淮南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的招商引资特点,对其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淮南市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布局过于分散
城市布局与建设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淮南城市布局呈现过于分散的特征。长期以来淮南一直按“多点布局”的形态发展城市,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城市特征,造成了城市聚集效益差,缺少具有强大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地域中心,无法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
2、产业环境不合理
首先,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产业结构单一,煤电行业一枝独秀,工业发展较大程度上倚重于煤电等产业,其他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能源。其次,产业基础较差。构建循环产业链网,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且生态链网上游企业要具有较强实力。淮南目前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且为了吸引资金,在环保方面要求较低。2003年被连云港市环境监测支队等单位确定为环境污染赔偿单位的江苏连云港德邦化工集团就被淮南引进,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进一步阻碍了淮南循环经济产业基础的形成。
3、生态环境脆弱
随着一次性能源的大量消耗,淮南结构性污染将日益突出,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淮南现在每年排放工业废水7000万吨,工业废气700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500万吨,煤矸石和粉煤灰历年堆积量已超过5000万吨。如按目前生产排放的速度测算,到2010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分别达到28645万吨、19717356万标立方米和2614.7万吨,比2003年分别增加1.06倍、1.12倍和2.85倍,采煤沉陷区面积将达到10901.9公顷。
4、法治环境不健全
投资商在一个地方投资,一定会考虑投资的安全问题,而投资安全则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因为只有在良好法治环境的保障中,投资者才会有比较明确的利益预期,投资商利益才能得到最可靠的保障。当前淮南在法治环境方面最紧迫的问题是与投资决策息息相关的行政执法状况,因为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争抢权力空间,办案不讲程序,甚至吃、拿、卡、要等现象依然是淮南招商引资的重要瓶颈。
5、服务环境不完善
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能够让投资者感到宽松、舒畅、便捷,无障碍。淮南政府在服务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着服务不系统、延续性较差、信息不完善、服务技巧缺乏等问题。
6、科技环境欠发达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要想引入相关资本,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绿色技术载体,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产业链接技术等。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淮南多年来对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企业在当地找不到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平台,自然不愿投资落户。
三、进一步推进城市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的对策
1、优化城市布局,创造可持续发展框架,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淮南要实现城市转型就不宜再继续采用这种多部门齐头并进的均衡增长模式,而应该借鉴生长及理论和核心边缘模式来寻求核心城镇和边缘城镇的合理划分及空间增长区别对待的多元发展策略,实施组团式发展模式。东部以田家庵区为核心,大力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其建成以政治、科教、文化、服务和居住为主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西部以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为核心,形成以发展商业、居住、旅游、服务和地方工业为主,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城区。南部将舜耕山以南的地区开发建设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新区。在推进以上三大组团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潘集、凤台、大通(部分地区)、毛集等卫星城镇。通过组团式发展模式,将淮南建成为一座综合功能高、聚集效益强、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2、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为引进大规模、高产业关联度、高产出、低能耗、低用地的项目打造强势产业环境
首先,淮南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的紧密度、连接度和集中度。在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煤炭电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源及清洁能源工业的前提下,以煤炭产业链延伸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煤化工化学工业;依托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依托优质焦炭为优势,大力发展机械铸造业;依托生态环境建设优势,大力发展以主副换位为主要内容的畜牧养殖业及以绿色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其次,在加快三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兴建循环经济工业园。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整合各种要素,建设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使园区内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平台。
3、推进“生态淮南”建设,构建安心舒适的生态环境
第一,加强“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续建淮南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以及山南、西部、凤台污水处理厂等,提高污水处理率。实施河湖整治工程,逐步恢复和提高城区水系质量和生态功能。全面实施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计划,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市区扬尘控制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建设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有效提高全市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能力。第二,按照“城为绿染、绿为水润、水为人利、人为自然”的总体思路,保护和建设西部八公山、上窑、舜耕山风景区,使其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生态基地。规划建设上窑山水生态公园和高塘湖湿地生态公园,加快瓦埠湖、焦岗湖、淮河及其他河流、湖泊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依托自然条件建成一批分布合理、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公园和城郊森林公园。第三,以建设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为依托,推进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秸杆和农膜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淮南的城市品牌,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和企业来此聚集。
4、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一,淮南要将政府管理透明化,让公众明确知晓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界定、办事程序和依法行政的工作情况,提高投资主体对地方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行为的可预见性,让投资者放心投资。第二,要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监督,把法律培训工作看作是一种必要的环境投资,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蓄意违法、违纪现象决不姑息,创造严肃、规范、安全的环境氛围。第三,各级政府要尊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从完全公平角度审理涉及外来客商投资争议案件,增加客商投资的安全感、信任感。现资理论认为,法律因素已经超越政治、经济因素,成为最可信任的影响投资决策的核心内容。新晨
5、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第一,做好投资决策前的服务,包括企业间撮合、市场信息、当地用工情况、合适地点及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交通建设、税收与有关政策、可行性分析、环境评估等方面内容。还要做好信息服务,包括建立当地企业家、外来投资商、合资合作伙伴、劳动力情况等数据信息库。第二,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要探寻省、市、县信息共享机制,拓宽范围,实施联动。同时积极搭建同商会、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并注意将本市主导产业进行归集分类,使其互通信息,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第三,做好决策后服务。通过体系建设,使其逐步形成工作常态,实现招商引资机制上的稳定性、延续性。这组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的建成将成为淮南吸引外资的一大亮点。
6、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人才意识,为外资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环境
第一,淮南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成立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型协会组织,同时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第二,组织相关部门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大力提高共伴生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利用、建筑节能等循环经济技术水平。第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设备和先进技术。第四,要建立科技成果交易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招商引资战略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型城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要想在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浪潮中取胜,就必须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招商引资自身特点,大力打造招商引资环境,以期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小爱、王巧玲:招商引资的博弈——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J].经济视角(下),2008(5).
[2]何芳、张春河:政府招商引资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保定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以什么样的战略途径和根本举措,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与发展?今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认真思考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实施“强县兴市”的战略,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可以说是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保定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目前县域占据了全市近九成的人口、3/4强的经济总量和1/2的财政收入。近年来,保定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市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得到发展,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全部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多。县域经济总量增幅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长与全市保持了同步。但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由于市大县多,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格局,制约了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现在“三农”方面,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因此只有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奠定扎实的基础。
首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有效破解“三农”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经济才能繁荣,农村社会才能稳定。没有殷实的财力,就没有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没有农民的增收,就失去了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只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强县富民,积累财力,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坚实基础。
其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长期落后,将会导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造成新的两极分化。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加快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只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迸发的经济活力、外在张力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能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第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农村稳定才能实现全社会的稳定,只有农村和谐才能构建全社会的和谐。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市)经济规模小,属于吃饭财政,给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县、乡财政实力越强,就越能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就越能更好地扶持帮助困难群众,农村社会就越和谐,基层政权就越巩固。只有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增强财政实力,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才能拥有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和可靠保障。
二、牢牢把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发展县域经济应当紧紧把握“立足现状、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区域间体制性和政策性差异缩小,“南资北移”、“南企北扩”趋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立足保定实际,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强特色。重点要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第一,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要用现代工业的管理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业,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传统农业向饲料农业、原料农业和能源农业等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业和名特优林果业,努力打造面向京津的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重点加快“工”字型高效农业产业带、畜牧业“一带六区”和果品业“六大基地”23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机制,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有产业优势、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
第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先进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无工不富”,工业化上不去,经济总量就大不了,财富总量也上不来。因此,必须树牢工业强县的观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提高工业比重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一是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十一五”期间,围绕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等10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产业链条经济,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重点抓好白沟箱包、安国药业、高阳纺织、容城服装、雄县革塑包、蠡县纺织和皮毛皮革、徐水制酒等一批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增强竞争力。二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村工业集聚发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高阳三利纺织工业园、徐水巨力索具产业园、容城大河服装工业园、中国农大涿州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三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品牌就是市场、效益和财富。我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排全省第1;省级著名商标89个、省名牌产品47项,均排全省第2,但都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要逐步把品牌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大力推进品牌兴企、品牌兴县,确立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品牌,叫响“保定制造”。
第三,以城镇化为支撑。工业创造财富,城市增值财富。城镇化可以得到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益。对县域来说,城镇建设首先是县城建设。一是要抓改革,理顺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和体制,加强综合执法。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一户籍登记、市场就业、城市公共资源居民共享等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城镇转移。二是要抓规划。按照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彰显文化的要求,做好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及修编,同时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做到城乡规划全覆盖。三是要抓统筹。要把城市资源统筹起来,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引导各种力量参与城镇建设,通过经营来增值,通过市场来融资,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四是要抓管理。着力体现以人为本,在科学化、人性化上下功夫。
第四,以民营经济为着眼点。当前我市县域经济中活力最强、比重最大的,当属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实施“催生、助长、扶强”战略,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起来。要加快建立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辅导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整体拓展。要针对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从转变企业家观念入手,帮助企业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在观念上由创业型向创新型转变,在产权上由家族型向多元型转变,在管理上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
第五,着力培育打造发展亮点。一是要建设一批“四梁八柱”大项目。紧紧抓住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力度,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重点抓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各种类型项目一起上,重点抓工业和财源项目。特别是千方百计谋划和建设一批立得住、放得大、有优势的立县大项目。二是培育做强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能赢得市场,基业常青。我市经过多年的培育,形成了类型十三大产业,即资源依托型、旅游带动型、中小企业集群型、大型企业集团型、外资拉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型、市场引导型和城市服务型,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的主体。今后要从抓专业市场、基地建设和品牌推广宣传入手,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寻求突破,活跃全局,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中,工资性收占到40%以上,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重点抓好劳务转出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择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实现输出人员由体力型向智能型的转变,打造保定劳务经济品牌。
三、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思路决定出路。制约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不是资源,不是基础,而是思想。今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就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派出十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将出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为全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