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体育运动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运动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运动的意义

第1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摘 要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但是人们对于运动的热爱才刚刚开始。全民健身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然而,在做运动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伤害,这时就需要医疗的帮助,运动医学,一个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应用科学,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只是出于起步阶段,但是其优势已经充分的显示出来,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对青少年的培养,在高校体育中宣传运动医学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就运动医学在高校体育中的价值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运动医学 提出见解

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代名词,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带领高校中的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魄,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于其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运动医学,一个针对治疗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医学门类。在高校中应用运动科学,可以减少甚至是消除青少年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有助于其成长。

一、 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

(一)运动医务监督

研究运动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探究适合运动的环境与消除运动后产生的疲劳感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研究,可以让运动者合理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并使得其在运动后可以快速有效的减少运动带来的消耗,减少在运动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二)运动损伤

研究运动者受到伤害的原因,积极的找出方式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受到伤害治疗后的运动者的恢复,也研究出了一套合理的方法,对于运动者做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可以使运动者自己明白受到伤害的原因。进而减少伤害对于自身的影响。

(三)运动营养学

对于运动者运动之前多需要补充哪些能量进行充分的研究,为他们配置出一套科学的饮食计划,使运动者不会因为缺少能量影响运动,增强了他们运动的持久性。提高了他们运动的能力。

(四)医疗体育

针对运动者可能受到的伤害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系列的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活动方式,又可以减少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二、运动医学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当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运动者受到伤害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送去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院中医疗门类复杂,没有专门的对运动中受到伤害进行专门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受伤者的治疗不是非常彻底,甚至会留下后遗症,影响人的一生。但是运动医学不同,这是一个医学与运动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对于体育运动中可能受到的伤害,有着许多专门的研究,对于许多由于运动所产生的伤害,有专门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后患者的恢复,也会给予其一套特定的康复疗法,减少了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患者康复后,还会说出在体育运动可能受到的伤害类型,给出适当的预防意见,极大地减少了再次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三、 在高校中施行运动医学

进入高校以前,学生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进入高校以后,他们对于学习已经产生厌倦的心理,加上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他们会对体育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他们对危险的防范意识不强,一些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一般他们进行体育活动前都不会进行一些前期热身活动,这更加使得他们受到伤害的几率加大了许多。很多时候,对人身体有益的体育活动会对其造成伤害,受到伤害后,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会降低。影响其以后的良好发展。

四、 运动医学对于体育活动的指导意义

运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结合医学知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一个客观的解读。保障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性,教会学生快速消除体育运动带来的疲劳感,增强其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体育素养,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五、 体育医学的保障性

运动医学是所有医学门类中对于体育活动最为关注的科学,对于减少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有着积极地保障作用,使得学生可以开心愉快的尽情活动,让他们最大限度的通过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体魄,陶冶自己的情操,使得其自身健康状况良性发展。

运动医学,一个与体育活动进行了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拥有物理、作业等治疗方式。对于体育活动的透彻研究。可以引导学校注意到体育运动场地的维护与体育设施的维修,及时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环境。放心的为学生引进安装新型的体育设施。对于学生饮食的科学规划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在高校施行运动医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活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对于活动前的食物补充种类与数量也会得到很好的了解,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合适的场地选择进行与自身相匹配的体育活动。运动时,其自己对于可能受到伤害的行为也会进行防护,学生还会根据可能受伤的行为改掉自身的一些毛病。当自己或者是他人受到伤害时,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医疗救助,降低伤害的带来的危险,使得其可以更好的进行体育活动。

运动医学可以降低体育活动中不必要的伤害,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得体育活动发挥正能量。而且运动医学对于在高校中普及医学知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2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女生 体育运动 医务监督

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导体育运动参加者合理地进行锻炼,使体育运动获得最大的效果,对锻炼者在运动中负荷进行监测,目的在于科学指导锻炼。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问题也重视了起来。本着健身爱美的目标,有许多女学生积极的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学习。但是大部分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不注重科学锻炼,缺乏运动常识,忽略了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并根据自身的形态、生理特征等重视医务监督。

一、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加强自身对女生生理卫生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及生理、心理都与男子产生较大区别,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注意科学的健身,什么事都做到有备无患,方能事事顺心。

运动项目与方式的选择。由于女生自身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特点的关系,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应注意运动项目,运动方式的选择。

二、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注意的医务监督内容

在参加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人机体各器官在安静状态时,处于低水平,不能适应剧烈活动的要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克服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惰性,使植物神经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它的活动能力,以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加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逐步的减少运动量,或采取慢跑、行走、放松体操及呼吸运动等,使躯体及内脏比较协调地逐渐过度恢复到安静状态。

参加运动时,着装应适宜。着装须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身体的自由活动,运动后,及时换掉汗衣。衣服要求质地柔软,通气性能及吸水性能良好,鞋子大小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及良好的通气性能。

参加运动完毕后,不要急于喝冷饮及冷水浴。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血流量大,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宜进行喝冷饮及冷水浴,应减少心脏负担,避免神经系统调节失调,引起抽筋等问题。

运动后的皮肤清洁。皮肤在运动时,产生大量的汗液,而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很容易沾污皮肤,影响皮肤的调节及散热排泄功能。因此,锻炼后,应温水清洁皮肤,这样既易于消除疲劳,又可防止各种疾病的产生。

女生经期运动时应注意体育卫生要求,遵从医务监督。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期间参加体育运动,主要由个人的机体适应能力及运动量的大小,情绪及月经情况而定。月经期间,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稍差,致使运动能力有所降低。一部分人有时会出现腰痛,全身无力或头痛等现象。这些很有可能是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的,不一定是病态,若不严重,可以适量进行体育运动。女生在经期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或震动较大的活动。不宜参加游泳、长跑、跳跃及持续性较长或速度较快的体育运动。不宜参加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不宜参加竞赛。如果出现经期紊乱或自我感觉不良,内生殖器发育不全或有炎症,有明显的不适感,流血过多或过少,身体衰弱有病及月经期不稳定等情况,应遵医嘱,然后决定是否能够参加体育运动。

三、女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安排

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量。既要考虑到生理的长处,又要照顾到生理的薄弱方面,采用积极的锻炼手段和合理的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一般建议女生运动时应注意:非运动员普通女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多做一些平衡性,柔软性,节律性,动力性的动作活动,对于两臂支撑,悬垂等静力性的动作活动应少做。在参加力量性的体育运动时,应注意负荷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长跑运动的速度、距离、时间应适度。对腹腔、盆腔震动较大的体育运动不宜做。可以多做一些肩带肌,手背肌,腹部肌,盆底肌的运动练习。总之,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充分了解自身的变化特点,才能科学的对待运动中的问题,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体育运动内容,加强医务监督,从而达到真正的健身、美体的目的。

四、加强女生体育运动的自我医务监督

在注意上述内容的同时,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还应注意加强自我医务监督,即在体育运动中依据简易的医学检查方法和运动后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通过自我的医务监督,能使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及时了解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客观评价运动负荷的大小,早期发现运动中的问题,预防运动伤病。其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见表)。

(一)主观感觉

参加运动时的心情。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愿意进行体育活动,是机体的正常表现。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后,制定的自我监督表内,一定要根据运动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实填写。如渴望运动、愿意、厌烦等心理活动。运动中产生的不良感觉。如果运动中出现异常的疲劳,感到恶心甚至想吐,头晕及身体某部位感觉疼痛,即说明体力不好或者是患病,监督表中应写明运动中出现的具体症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给予防治。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应是入睡快,醒后精力充沛。自我监督表中应填写明睡眠情况。良好、一般、入睡迟、夜间易醒、失眠等。食欲。参加体育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大,所以运动后食欲好,想进食,食量大。如果相反,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恢复食欲,表明胃肠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下降,可能是与运动量的安排不适,或者是参加运动者本身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不良有关。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食欲、食量等情况。运动排汗量。运动时排汗量的多少与运动量大小,饮水量,空气湿度,温度,衣着厚薄及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在外界情况相同下,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排汗量多,随着运动的持续,排汗量可减少。机体在相同情况下,如果排汗量较过去明显增多,特别是夜间睡眠中出现大量的汗,说明身体不适或者是疲劳。也可能是内脏器官的患病征兆,应加以注意并进行检查。在自我监督表中应填明排汗量一般、较多、不好等。

(二)客观检查

脉搏。测量晨脉对了解身体机能有重要意义。如果参加运动时,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节律齐,表明运动者的身体机能良好。如果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则表明身体机能反应不良。可能与疲劳或自身身体有病有关,应深入检查,及时找到脉搏不规律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体重。一般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初期,由于出汗及脂肪的减少原因,体重稍有下降,随着运动的持续,体重基本稳定。每周可测1—2次,并且详细记录。肌力。良好的身体锻炼,会使握力、背力均有增加。如果肌力持续下降,应引起注意。

总之,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根据女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项目,并实时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及时发现锻炼中身体可能出现的不适,有效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除此之外,平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医务监督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普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的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鸿恩等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倪亚东,张有平主.民族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6).

第3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运动技能迁移 体育教学与训练 教学应用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各种运动技能之间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干扰,科学地认识和研究运动迁移规律,可以缩短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时间,快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目前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而作为各项目之间的技能迁移鲜有论述,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对各项目之间迁移规律的忽视,往往使学生的运动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运动技能不能提升到新的高度,甚至导致运动技能的下降,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一、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认识

传统运动技能迁移理论是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把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与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运动技能的变化,称为运动技能迁移。运动技能的迁移有两种,学习和掌握某一技能对学习另一新的技能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相反,起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也有不同表述,如经验类化说――著名心理学家贾德(德国)的“经验类化说”认为:迁移依赖法则和原理的应用。“类化”指的是原理、原则,是概括化了的理性经验。各项运动技术虽然在动作形式上和内容上表现为多样性,但都必须遵循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指导:共同要素说――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武德沃斯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技能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成另一个技能。”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在动作要素上确实有许多内在的联系;关系理论说――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张,强调概括化理论中关于迁移的另一要素,有机体在迁移中对新情境中的关系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是通过顿悟实现的,顿悟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真正的原因。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方面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条件。各项运动技术在专门素质方面虽然有不同的要求,但在一般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是相同的。

二、体育孝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的迁移(案例)

1.运动技能的转换(以跨栏和三级跳远为例)。

跨栏跑与三级跳远虽然属于不同的田径专类项目,但在学习过程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从本质上看是由于完成跨栏跑和三级跳远时的关键性因素和条件趋于接近,焦点趋于集中。这两个项目快速用力的特征都很突出,节奏感都很强。跨栏跑和三级跳远这两个项目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则完成技术动作时往往力所不能及。跨栏跑是由于速度差,力量差,栏间步三步跑根本完不成。协调性差,栏间步和跨栏步的衔接及跨栏步和完成都将受到很大影响。三级跳远由于力量差,支撑能力差,将导致完不成三级跳跃动作而出现跳一迈跨一跳的不规范技术动作;协调性差,还将影响三级跳各跳之间的衔接连贯及空中的身体平衡。可以说,跨栏跑所要求的身体素质,三级跳远必不可少。这两个项目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均以速度为基础,以力量为基础,以协调、力量、节奏感为基础。正如以上所述,完成时他们的身体素质基础相同,所以先后学习这两个项目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2.运动技能的干扰(以网球学习和羽毛球学习为例)。

网球和羽毛球运动虽然看似是很接近的运动,但存在本质的区别。网球要求手腕绷紧用大臂带动小臂发力,而羽毛球要求手腕灵活,通过手腕控制来球,所以这两项运动之间在细节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学习其中学习―个项目再学习另外一个项目,已经学会的项目对新项目的学习有很大的干扰。

三、运动技能正迁移发生的原因

运动技能的迁移源于学习迁移,人类在文化知识教育和学习中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就是要求利用迁移规律。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认为,只要先学知识和后学知识情景中具有共同要素或者相同成分,迁移就一定会出现,当然这种迁移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桑代克和伍德沃斯,1943,1954),一切均取决于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能否具有对迁移现象的敏锐性和感悟性,能否对迁移知识和经验现象进行“感悟”。只要一个人对他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感悟和概括,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景的技能迁移就是可以实现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从另一个视角解释运动技能迁移发生的原因,由于新旧两种运动技能的基本动作结构和环节相同,只是动作细节不同,因此在学习新技能、新动作时,大脑中原先已经那家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成为建立新运动技能条件反射,乃至新运动力定型的基础。相似刺激引起相似反应,运动技能的正迁移随之发生。

四、运动技能负迁移发生的原因

1.器械相似。

貌似相同的器械会使学习者从知识记忆库和条件反射储存区调取与之相似的知识和动作技能条件反射,并运用到新技能的学习上。由于器械貌似相同的两种运动却有着相当差异的动作技术,从而使初学者出现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如羽毛球和网球,前者击球时对手腕动作有很高的要求,而后者更强调手臂的整体动作。

2.定义误导。

对运动技能定义的不精确也会由于对已有运动技能条件反射的误用而使初学者出现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如手球射门和篮球三步上篮。前者的三步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步”,即射门者可在跑动三步后才将球射向球门,而后者的“三步”仅是一种习惯意义上的说法,而非严格的动作技能定义,因为篮球的三步上篮在第三步脚落地之前球必须离手,否则就是“走步违例”,所以打手球者偶涉篮球时经常会出现走步违例,实乃负迁移之故。

第4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摘 要 本文研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通过体育教学课课上指导与课下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教授学生运动疲劳恢复的知识和技能。从整理运动、运动按摩、温水浴、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充足睡眠等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快、更有效的从运动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疲劳

一、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设置中的第五条规定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每周每次两课时,大约100分钟的体育锻炼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远远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要求。增加课时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能在每周有限的运动时间里加大运动强度和频度,因此一周一次的体育教学后的体力恢复问题,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问题,运动者们都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加速消除疲劳,人体才能更好的承担新的运动量,从而减少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伤害,更快更好的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改善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消除运动疲劳对体育教学和运动实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课后的整理运动

按照体育教学要求每节体育课下课前都要做整理运动,整理运动也叫结束活动或放松运动,它对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恢复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对整理运动认识不清,教师对整理运动缺乏指导,整理运动时间不够等。

在体育教学课中,学生在课上的体育运动时身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并不能随着运动的停止而马上消失。例如:人体在做激烈运动时,能量消耗很大,需要摄取大量的氧,氧气是需要呼吸系统通过肺来摄取的。但在许多运动中,无论呼吸如何加强,也不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量,所以在剧烈活动时肌肉常常是处于缺氧的状态下工作,尤其是内脏器官在运动突然停止后还要继续工作,来弥补运动时的暂时缺氧。如果在这时候突然停止运动而不做整理活动,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的回流,继而影响心肌输出量,造成一时的脑贫血和和低血压等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学生在剧烈运动后立刻坐在地上,会有头晕恶心等状况出现的原因。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整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其正确的做法是在剧烈运动之后要做深呼吸,使肺的气体交换量增大,使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帮助各器官恢复到安静的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积极的整理恢复运动,例如:放松式的慢跑或是抬高下肢抖动,促进血液回流,改善血液供给,积极消除体育课上的运动疲劳。

(二)体育教学课后的运动按摩

运动按摩是运动恢复中最有效的方法。运动按摩可以反射性的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的机能,消除疲劳。在运动中堆积在肌肉中的无氧代谢物可以通过按摩尽快的被转化或是尽快地代谢掉。

运动按摩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在课上进行的老师要给示范和指导,在按摩部位、按摩手法、按摩时间、按摩强度等方面给予具体的讲解示范。例如:按摩的顺序要先大面积,再局部;力度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使学生边学习知识边动手进行按摩,按摩可以是自我按摩或是相互按摩。课后按摩,教师应以课后作业的性质予以布置,让运动按摩成为每次运动后的常态。

(三)温水浴

温水浴一般指洗浴水的温度在30到40摄氏度之间。洗浴是清洁全身皮肤最好的方法,同时也能对全身肌肉起到镇静和放松的效果。在一般高校里,大学生洗浴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一般都以淋浴为主,只有在个别院校有水浴按摩和桑拿房等设施。洗浴的时间要有所控制,一般10到30分钟即可,尤其是女生洗浴时间过长会引起头晕、低血糖等不适的症状。

(四)体育教学课后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1.各类维生素的补充

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不同,但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都会达到一定的强度,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要尽快恢复体力除了一些外力的物理疗法外,还应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各类维生素能提高人体的耐久力,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能快速消除疲劳。例如:维生素C能提高脂肪酶的转化效用,能加速肌肉中磷酸肌酸及糖元的合成并促使血液及肌肉中是乳酸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同时,维生素C能促进机体氧化过程,降低运动时产生的氧债,缩短恢复期。相反,缺乏维生素C可直接导致全身无力,肌肉关节的酸痛,严重时也可造成鼓膜下出血,易骨折等;缺乏维生素B1可发生脚底感觉障碍,腓肠肌压痛、痉挛、下肢无力等。总之,补充维生素不但有利于快速缓解运动疲劳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糖、脂肪、蛋白质及矿物质。在运动中消耗的物质要有由饮食中补充,所以合理的膳食对增强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快速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

2.营养物质的补充

营养物质的补充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要在食堂里找到补充体力的食品,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提到营养品人们通常会想到蛋白粉、海参、海豹油、蜂王浆、蜂胶、螺旋藻、灵芝、角鲨烯等昂贵的补品,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奢华,其实很多日常的食品也能起到补充营养的效果,例如肉类、鸡蛋、牛奶、芦荟、枸杞等。

第5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艺术体操 运动员 柔韧性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艺术体操是徒手或手持轻器城,与舞蹈基本动作相结合的具有很强的艺术表演力,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当代女子所独有的奥运会竞技性体操比赛项目之一。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在它成为独立项目之前,是竞技体操的一部分,所以艺术体操的产生离不开体操的产生与发展。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教育文化的发展和妇女体育运动的兴起,逐渐产生了女子体操,为“现代体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艺术体操是一项集刚柔、优美、灵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随着新规则导向要求,目前艺术体操的难度动作向着全面性、多样性发展。完成这些身体难度大多是对身体极限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动作规格,就必须要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而柔韧素质就是其中之一,同样它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身体素质。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2结果与分析

2.1柔韧素质的定义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二是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度幅度主要取决于关节本身的装置结构。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则主要通过合理的训练获得。

2.2 柔韧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身体素质。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完美优美、协调,而且能增加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因此,正确的柔韧素质练习方法,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随着新规则的不断改革,不断变化难度数量增加,柔韧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3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2.3.1重视柔韧素质训练的“韧”性训练

人们通常把柔韧素质简称为柔韧性,但其实,并不能把柔韧性和柔软性混为一谈,柔韧是在幅度中还含有速度和力量的运动,即在做大幅度的动作时,肌肉仍能快速有力地收缩。而只有柔软的话,虽然动作幅度大,却缺乏速度和力量,做动作时软绵绵的,打得开却收不拢。

2.3.2 重视小关节的力量素质发展

充分做好力量素质能更有效地预防练习中造成的拉伤、扭伤。不但要对人体的几个大关节进行拉伸,更要注意脚踝、腕、等小肌肉群、小关节的活动充分。

2.4 柔韧素质训练的要点

2.4.1 循序渐进的练习

柔韧素质的发展是需要运动员们意志力的练习。痛感强,见效慢,停止训练便有所消退,因此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当初次练习时易见效,第二次再练习有痛感,第一次练习获得效果全部消退并差于第一次练习前的效果。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该长度的伸展已适应,应进一步拉长肌肉牵拉肌腱,进一步增强回缩力。

2.4.2 柔韧性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

柔韧性练习必须根据艺术体操专项难度的特点和练习者的具体情况安排。因此,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的基础上,要重点练习专项难度所需要的几个部位的柔韧性。另外练习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在进行柔韧素质练习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2.4.3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与力量素质发展相结合

柔韧的发展应是在肌力增长下的发展,而肌力的增长快不能因体积的增长而影响关节活动幅度。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柔韧练习能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力量结合柔韧的练习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

2.4.4 柔韧性练习之后应进行放松练习

每个伸展练习之后,应做相反方向的练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有助于伸展肌群放松和恢复。如压腿之后做几次屈膝练习,体前屈练习之后做几次挺腹挺胯动作,下完腰后做几次体前屈或团身抱膝动作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柔韧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对运动水平、运动寿命都有很大的帮助。(2)柔韧素质的训练是具有多面性和创新性的,是随着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不断改进而改进的,给予专项身体难度充分的发展条件。(3)柔韧、柔韧素质相结合,既保护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也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更好地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3.2建议

(1)循序渐进的柔韧训练,对每一个运动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2)随着运动员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不断变化,要根据现状对柔韧动作的难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期,保持好身体方面的素质,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3)柔韧与柔韧素质结合进行训练时,也要注意运动员当时的身体状态,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

第6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训练

一、运动处方的由来与发展

运动处方(ExercisePrescription)是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运动处方”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povic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使用“运动处方”一词。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Prescribedexercise (处方练习或规定性练习),但通常人们称其为“运动处方”。此后又有很多人论及“运动处方”,但由于每个人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在界定“运动处方”时,不可避免的便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论述。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从词义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二是处方。“运动”是指身体运动;“处方”是指通过人体运动形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或者说,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之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求,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进行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条款。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了“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使得它在国际上得以认可。

可见,对运动处方概念的研究与认识仍在不断深入,运动处方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二、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还是2010年冬奥会我国都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震惊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相对于其它体育强国还是过于落后,“赶鸭式”训练方法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基层的体育训练中尤为严重。一个训练计划多名运动员共同使用,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生理、心理素质等状况的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相同量、相同内容的训练。其后果是我们不但埋灭了大量的优秀运动选手,还破坏了其运动员的自身。生理上使运动员的优良体质遭到损伤,心理上使运动员的运动激情遭到埋灭,其后果是我国体育优秀人才的损失,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无法达到最优。尤其在体育的两个大项田径和游泳中,我国参与人口也比较普及,从事专业和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数量也比较庞大。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只出一个王军霞、罗雪娟、刘翔,与我国十多亿人口和巨大数量的田径、游泳运动员相比真是叫人憾颜。如何能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让更多的“刘翔”飞翔在国际体育大舞台上,就需要我们从本质上寻找原因,从基层做起,从小体育人开始,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竞技的含义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以取胜为目的的比赛或训练。从竞技含义的概念上我们不难理解要想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潜能就要有个体差异。不同的运动员要进行不同的练习,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进行最有效的训练。

三、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开处方本来医生是给病人开药,为病人治病的医疗措施。而运动处方与医生临床开处方取药有不同之处: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发展身体潜能或预防疾病;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健康以及提高的体适能水平和运动潜能,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而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训练,形成运动处方的训练模式。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体质、不同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按照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先对运动员进行全方面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在周期训练后再进行各方面的检测后再制定下一周期的训练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已达到预期目标。

运动处方是以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在体育训练实施过程中应要注重的一些问题:

(一)科学性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有关要求进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制定中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以及运动方法等要素均完全依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定。在实施中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提出注意事项、强调自我监测等等。

(二)针对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是根据实施者健康检查与体力测试的结果,通过分析评价后制定出来的,其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频度等完全是根据实施者身体的客观状况来确定的,有很强的针对性。运动处方因人而异,是对症下“药”。具体说就是不同运动项目、年龄、性别等,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时期,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身心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等等。

(三)系统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要有很强目的性,并且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运动处方中的训练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要求实施者持续进行,即体育训练运动处方的实施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完成计划才能够体现效果,体现了系统性。

(四)高效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的特点,这就为运动处方训练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基础。又由于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要对运动量做好自我监测或医务监督,并要对运动处方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微调,这就保证体育训练运动处方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可以获得最佳训练效果,这就是使用运动处方训练的高效性。

(五)安全性

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要对实施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诊断和体力测试,保证运动处方所确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不会超过锻炼者极限体能,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有医务监督和运动效果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伤病。所以,运动处方的训练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之,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单一学科融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去融会吸收各方面的精髓再回到本学科领域进行升华,只有这样才会更好,更快,更科学有效地发展自身学科。体育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体现体育价值的重要表象之一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巨大关注。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更行之有效、更合理地发展竞技体育和进行训练是我们体育人永恒的话题和研究方向。体育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任重而道远,我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毕生的辛勤。

参考文献

1.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宋继新.《竞技教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第7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参与意识;运动参与

随着新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如何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内涵

意识,在心理学上,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也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而参与意识指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多种多样,它们影响着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性和持久性。

2如何激励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激励指的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包括了约束和归化的意思,能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鼓励行为[2]。而体育课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因此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3],那么如何激励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2.1儿童化语言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的研究表明,老师的语言如果单调、呆板,儿童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锤炼体育用语,尽量使语言儿童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4]。(1)常说生活化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越贴近儿童生活,越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兴趣。(2)善说童话式语言,儿童负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最喜欢童话故事,倘若在课堂上师生间能经常进行通话时对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3)会用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包含着丰富的感彩,能够强烈的感染儿童,以一个标准的运动员的姿态步入课堂,引起学生的主意,从而不任意地去模仿;其次,教师的体态要充满真情,是每一个孩子能从老师的脸上找到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与微笑,从老式的体态上发现对自己的关注。

2.2趣味组织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爱听故事、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天性,我们可以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在“玩乐”锻炼身体的目的,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在意识中完成了模仿的过程,并进行了探索、创新、发展了体能。

3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

体育运动能力是运动参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从而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5]。

3.1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所以体育老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主动性。

3.2强化体育活动的氛围: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要想构建学校锻炼风气,就必须各种组织形式相结合,发挥综合的整体效益,从而形成喜欢锻炼的氛围。体育教学是以平时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但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许多体育活动仅在课堂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继续加强和提高,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活动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体育活动氛围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无论是体育的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的体育活动,都应该引起体育老师们的重视,充分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让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得以形成。

3.3恰当运用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运用要恰当,指的是体育老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运用。避免过度过激的言行,不能把不好的说成好的,或者学生稍有进步就大肆表扬,这样学生就容易变得骄傲,也不能对学生的进步不管不顾,把学生取得的成绩当作理所当然,这样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就要限制体育课堂中激励的次数,最好是在学生疲劳或者心理厌倦时使用,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使用合理的语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4结束语

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否形成,学生能否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理想实现和事业的成败。参与意识的形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由此看来兴趣-爱好-习惯-理想-发展是一种递进关系,所以体育教是必须做的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的爱好转变成为良好的锻炼习惯。21世纪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快乐教育,享受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作者:马瑞卉 单位:石油普教中心长庆泾渭小学

参考文献:

[1]范永胜,魏立新.浅谈体育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4):98-99.

[2]程小坡,黄杰.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3):87-88.

[3]张会平.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2(3):77~75.

第8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爸爸是个超级篮球迷,从我记事起,每个六、日的早晨,我和妈妈都是被电视里球赛的解说声吵醒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怎能不迷上篮球呢?每当我听到姚明、麦迪、乔丹等巨星的名字,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潇洒的身影,我就心潮澎湃。

上个礼拜天,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爸爸终于答应教我打蓝球。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不时有几朵乌云飘过,我跟爸爸趋车来到了云大的篮球场。爸爸指了指蓝筐,“投几个,熟悉一下球性” 这有何难?小菜一碟!我模仿明星们的摸样,起跑,跳跃。投蓝——没中。再来——又没中。我偷偷地环顾四周,生怕别人看见我的糗样,还好,没人注意,。我定了一下神,使出吃奶的力气,“嗖”这次干脆连蓝筐也没碰着。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败。爸爸走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膀,“学篮球,得从基本功练起。”

于是,爸爸教了我拍球,带球两个基本动作。雪越下越大时而刮来几阵狂风,把地上一层雪推向天空,展示她们优美的舞姿。麦迪,姚明等巨星在球场上飞驰的模样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他们也是这样苦吗?”我一边练,一边问自己“该回家了。”爸爸的呼唤传来后,我立刻抱起球,向爸爸跑去。迎着大雪,我俩回家去了。

雪更大了,雪花不时飞在我冰冷的身上,但我的心却是热的。我终于明白,那些巨星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不识人间烟火,而是在背后用汗水与失败迎接着辉煌的黎明。我深深懂得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第9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 锻炼 运动负荷

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从体育课中及电视的各种讲座中学得。不管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即使是粗略掌握,也可以作为锻炼的方法之一而运用于锻炼的实践。

但要让学生们学会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进而能够调节和控制运动负荷,却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而运动负荷问题,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运动训练领域,都是关键问题,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而如果负荷安排不当,还会导致运动损伤等不良后果,因此,吃透运动负荷的基本原理,掌握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是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和参加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取得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效果。通常,人的有机体以先天遗传为基础,通过后天正常的生长发育,在身体形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基本活动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等方面,总能表现出一种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我们将其称为体质。人的体质状况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有赖于有机体的内环境及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内部或外部的施加因素所打破,尤其是长期被某一因素所打破,人的体质状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结果是以产生适应的方式在另一种(提高或降低了的)水平上建立新的相对平衡。

系统地参加体育锻炼,就是通过对人体施加适宜的即有利于改善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运动负荷,人为地打破原有的相对平衡,以求人体产生一系列良性的适应性变化(如肺活量的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大,肌纤维增粗,肌红蛋白增加以及骨密质增厚等等),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建立新的相对平衡。这种新的相对平衡的建立,就意味着体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在实际运用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即没有一定强度的量和没有一定量的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

同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大强度和大量的练习(如用很快的速度跑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有机体承受不了,而小强度和小量的练习(如用慢速跑一段很短的距离)又难以获得起码的练习效果。在运动实践中,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

在体育锻炼中,要做到"因己而宜"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通过测试掌握自己从事各种练习的极限强度(如:30米、60米、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的最好成绩,负重深蹲、半蹲、蹲跳及挺举、卧推等的最大重量,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引体向上、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的最多次数等等),且将其作为各项练习强度的100%,以便在采用中等强度(如用60%的强度)进行某项练习时,换算出相应的速度、重量、次数等。通常是在确定了各项练习的强度后,再考虑配以相应的负荷量。

二是要了解"运动负荷阈。在运动训练领域,“运动负荷阈”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训练适应的最小负荷强度,即,低于这个阈值的负荷,将不会产生应有的训练适应。对于刚开始训练的新手,运动负荷阈一般相当于本人现有的最大负荷能力的30%。而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阈可高达本人现有最大负荷能力的70%。如将此概念引入体育锻炼领域,则可将其理解为“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锻炼效果的最小负荷程度”。实际情况是:这个阈值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缺乏锻炼的人用10%左右的强度进行一定数量(或时间、距离)的练习,就有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锻炼效果,而经常系统锻炼的人,则可能用30%以上的强度进行较大量的练习,才会产生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在锻炼实践中,主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已有的运动能力,来摸索和把握这个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