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读书笔记的写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笔记的写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书笔记的写法

第1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学生 语文素养 途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语文学生氛围,构建课外课内教学的体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现代化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中,先利用旧知进行课前导入,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语言过渡: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回顾这些故事内容,给我们简单讲讲吗?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作者,激l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出“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的读书建议,根据学生汇报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进而实现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优化思维结构,以课外阅读为重要依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伊索寓言集》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二是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并讲伊索寓言故事,转化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对于自己的书,学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借来的书,要在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并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指导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并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做好学习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营造阅读环境,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存放在阅读角,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完善学生课外阅读条件设施,改善图书馆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库,进而实现学生阅读环境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学情,向学生进行读物推荐,借用名人评价、讲述创作故事、设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2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为了迎接建委党委07年考核与检查工作,按照委党委张书记的指导意见,设施处班子成员怎样规范写好述职报告,现将格式及内容要求如下:(2000字左右)

一、标题:关于07年(履行职责)工作的述职报告

二、序言(100字以内):主要说履行职责的方面,我任、、、、、、主管、、、、、分管、、、、、(3项),履行职责的认格(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我认为我履行职责是(优秀)的。

三、履行职责的基本情况(30字左右):尽心尽力、披星带月、尽职尽责的、、、、、(概括),

(一)认真做了哪些工作(职述报告一律用第一人称:我)

1、我认真地抓了、、、、、、、

2、我认真地做了、、、、、、、、、

3、我取得的成果、、、、、、、、、、、

每一个小标题(150-200字)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工作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

1、

2、

3、

每一个小标题(150字左右)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点晴般地概括、、、、

1、

2、

3、

4、

最后总结一段话、、、、、、

备注:1、各位班子成员将述职报告在07年年末前交到政工科;2、07年一年的读书笔记一并交到政工科。

本溪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政工科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四讲怎样写好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含义

述职报告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专

业技术人员向主管领导部门、人事部门、专家组、本单位的职工群众,陈述汇报个人在一定时期中履行现岗位职责情况和德能勤绩的自我评述性的事务文书。

(二)述职报告的写法

1. 标题的写法

常用的有两种:一是“任职期限+所任职务+文种”;二是只写文种名称,如“述职报告”。

2. 署名的写法

3. 称谓的写法

4. 正文的写法

(三)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异同

总结和述职报告的不同之处是:其一,内容侧重点不同。其二,引起的效果不同。

(四)述职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占有大量材料,用事实说话;

第3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71-02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的性格、爱好和阅读材料的内容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跟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2.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读书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对于那些具有曲折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内容就会认真读,而对于一般的材料,则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有的学生虽然读书认真,却不懂得吸取书中的知识和信息,不知道学习里边的写作技巧,更不会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这样的读书方法效果甚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方法一:浏览性泛读。这种阅读方式就是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有足够的兴趣,在无需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通过观看标题、前言、目录等,对文章的大体内容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获得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二:探求性速读。这样的阅读就是为了快速阅读,做到"四块"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这样的阅读能使学生信心高涨,兴趣也会得到增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等。

方法三:品味性精读。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这样的文章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在阅读的时候认真揣摩作者对他的构思和立意等,还要不断消化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在看到喜欢的语句的时候可以标注下来,反复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方法四: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3.利用"问题"在感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俗话说:"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阅读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思考的过程中。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经历不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进行指导,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让学生共同讲讨论学法"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课?"学生通过讨论都认为学习这课首先要从"学习提示"开始,然后从课题入手,再根据课后问题来帮助学习课文。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这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时做到边读边思考,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题:"默读课文第三段,说说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提醒师生这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重点学习和掌握;第五题:"依照课文第三段说一段话,介绍下面两块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这是学习课文第三段"并列写法"后,进行知识迁移而设计的,让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至用。由此可见,在学习课文时如果学生都能分析、研究一下课后问题,就能使它们在阅读中发挥"导游"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课文时,少走弯路。

4.读说结合,在说话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与"说"是对文字信息的输入输出,让学生要在说中将对课文中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读"与"说"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个小故事。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也像打开闸门的水,喷发而出。学生滔滔不绝,而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结局。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在说话中提高了阅读能力,真是益处多多。

5.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摘抄型。比如对阅读材料中一些优美的语句等进行摘抄。提纲型。就在在阅读结束,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后,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将材料的主要内容记录,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在阅读完一个材料后,将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记录下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联想型。即是通过自身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改编故事,续写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6.丰富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教学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语文学习资料的效用,才能促使学生全面而又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把说、读、画、思等相互关系能相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地评价,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红,.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23+248

[2]辅溪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 内蒙古教育,2013,12:27.

[3]姜亚利.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 快乐阅读,2013,18:46.

第4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转变观念 研究教学模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学习方法 参与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5-01

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 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本文试论述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即:家长、学生、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家长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三方联动”需要三方主体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精讲或不讲,即:“10+35”或“0+45”模式不是教师不作为,恰恰是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家长要理解、配合。

其次,教师自身也要明确“满堂灌”这种“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就一定会了多少,相应成绩就会提高多少的。“教师的教,其实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初中语文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的基础。

最后,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探索、研究,而非单纯依赖教师的“教”。

2 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课改其核心环节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发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预习包括字词的梳理,文学常识的积累,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一个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它的音、义、形,还包括它的使用。如果说浅层次的掌握是这个词运用得对,那么高一点层次的就是这个词用得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除了预习,学生还要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包括记什么和怎么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做好了,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知识的强化,重点的提醒。但是记什么呢?有个原则,不知道的要标记,知道不透彻的要标记,重点的要标记,和自己理解有偏差的要标记。

三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读经典,多读,细读,反复读。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4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家长课后有效督导

(1)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书。

(2)教会学生划重要、难点、做批注。

(3)教会学生速度。

(4)教会学生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

(5)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②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③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④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5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可见,教师、家长都是外因,如果学生不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就无法产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回应老师,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养成自己的个性、学习习惯。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就与同一潭死水,因此,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必须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教师引导、家长督导、学生自觉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乐学、想学、会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其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这样写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世纪,阅读就成为了捕捉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先要让学生明白,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学生有了这个意识,也许开始只是应付性地去阅读,但只要我们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读书了。

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高尔基的:“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赫尔岑的:“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培根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然后把他们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和妙处。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放在里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开始时一周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让学生慢慢从书中去寻找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乐趣。

二.还学生阅读自由,诱导阅读渴望。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一是阅读心理不自由:学生们认为阅读只是为了考试,收获也顶多在试卷上,而且要按照给的参考答案去阅读,根本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有时甚至感觉一无所获;二是阅读没有选择的自由,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早就选定、编好了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读,一些课外书籍也是老师或者家长推荐的,所以学生越读书就越感到乏味。要缓解这种现状,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阅读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积淀、需要酝酿;阅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任务;语文不是上课,不是讲读几篇文章,而是养成一种习惯。明白这些,教师才会真正还给学生阅读自由,才会诱导学生的阅读渴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可以改变考试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有话可说的又能充分体现自己个性解读的题目去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如“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感悟;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或者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等等,让学生从心里明白我阅读不是为了分数,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读书,定会事半功倍;其次对我们的语文课本要大胆删减,对于一些学生们都不感兴趣的篇目可以忽略不讲;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推荐一些好的篇目大家共同学习。对于学生们的课外读物,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学生愿意去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了,阅读能力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再次,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就应充分肯定,千万不要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则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懒得动脑筋了,那样我们的阅读也就变成老师念答案,学生机械记答案了。

总之,语文教师少点功利,少点“成果意识”,让学生放手去读,自由去读,真正地潜心阅读,长期下去何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

三.借助丰富形式,体验阅读快乐。

针对初中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精彩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从中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乐趣,学生才会有继续阅读的兴趣。

比如我在每一节语文课前,都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谈自己近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可以谈作者,也可以复述故事情节,还可以谈从书中感悟的道理、写作方面给自己的启示等等,只要谈出你最有启发或者感受最深的地方都可以,实在谈不出的,读一读你最喜欢的片段、最精彩的一句话、最感动的一瞬间都行。表现好的,不仅能得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和操行分的奖励,还能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由衷地佩服。初中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看到别人讲得这么精彩,他自然也就会认真去阅读,认真去准备自己的精彩发言了。

其次,我还安排学生每周写一则读书笔记,培根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抄好词佳句,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然后每位同学至少请2位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做点评。写得好的,请学生在每周日的班会课上大声朗读,并把读书笔记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还可以推荐到学校广播室在全校展播,这样学生不仅从阅读中获取了知识,更从中体会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关键要让学生们尝到阅读带来的掌声,阅读带来的快乐,他才会减少追逐打闹的次数,才会挤挤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去阅读,也才会真正用心去阅读。

四.让阅读成为习惯,终身享受阅读。

初中生性格还不太稳定,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因此不能认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高枕无忧了,教师还得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还要保持、巩固和提高,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就可以终身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了。

比如经过长期的培养,我班的学生养成了早晚读书的好习惯。早晨朗朗的诵读不仅令学生们精神焕发,而且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优美词句;晚上的自由读,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每周的一堂阅读课,我是一定坚持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的。我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知识、道理、人生感悟以及学习方法、阅读方法等,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们获益颇多。

第6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小学生读书会活动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我班也定了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 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1.控制作业量, 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 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 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 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 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 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制定图书阅览的计划 ,包括每周的阅 读篇目 。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 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 佳作欣赏会、 人物评论会、 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 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 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 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 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 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给学生适当压力。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 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读书计划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 阅读网站,引导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8、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9、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10、每学期最后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 、 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 奖 、最佳读书小报 、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小学生读书会活动方案范文2一、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提高欣赏的水平。

3、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4、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

二、读书口号:

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三、准备工作: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活动措施:

1、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活动课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每周四中午活动时间用30分钟举行集体读书活动,确保读书的质与量。每月一次个人读书成果展示。同学间相互交流不同形式的读书记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在每个学生捐书的基础上,建立起班级图书角,并请班级中的两位同学作好每天借书的记录工作。在家里教育学生要设立自己的小书库。在此基础上,同学与同学之间,还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4、.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本学期必读五本书以上,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5、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精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并交流读书心得。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共写读书随笔。

7、学期结束时进行 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 读书小学士 评选。考核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和好书交朋友。

小学生读书会活动方案范文3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有品位加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树立大阅读观,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二、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建立组织

组长:李秀萍 副组长:王小蒲

组员:各科语文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时间落实。我校各年级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列入课表,专时专用;每天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30分钟。

2、保证阅读数量。要求一、二年级采取听读和自读结合的做法,每期要保证学生读1本书;三、四年级学生每期至少读2本书;五、六年级学生每期读4本书。

3、各班建立组织。各班建立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机构,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书友队,设队长一人,要为书友队取个别致的名字,想一句读书口号。

4、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及学生自愿订阅的图书,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5、活动落实。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我们定期开展一些班级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予以公布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6、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7、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是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是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8、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第7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1以“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也能流露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必须多花心思,让学生凿开这一泉眼。教师针对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各种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受着美,感受着爱,感受着生活。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创作的灵感迸发,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就如泉水般汩汩流溢,绵绵不绝。

如在教学场面描写的习作时,我针对场面描写一直是学生写作比较困难的情况,趁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之机,把第九册第七单元习作“描写一个场景”的习作内容提前上。我准备好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归纳出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带着“仔细观察”这个任务到50米接力赛比赛场地,运动员参加比赛,非运动员当拉拉队。为了营造热烈的比赛场面,我还安排一个学生当解说员。全班同学都亲临了这场“盛况空前”的比赛。比赛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中。回到教室,一阵交流过后,我让他们以“一场____的比赛”为题目把刚才的比赛写下来,学生爽快答应,埋下头,刷刷刷就写起来。还没下课大多数学生就写完了。活生生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横眉冷对方格纸”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

2以“积累”铺就写作的功底

艺术大师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成功的奖赏。”可见灵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更不是只有天才才有的,只要勤奋总有卷,下笔如有神。要培育学生的灵感,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语文教材荟萃了各类名家名篇,内容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章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背诵名家名篇和佳作美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读写结合,善于从“导读”向“导写”的延伸,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并有感而作。

2.1悉心观察,随时记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文是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综合体现,所以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细心观察获取作文的灵感。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之以头脑思考生活,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再以观察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

2.2大量练笔,积淀写法。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形式上比较单一因而“言之无物”,这样长期机械化的训练结果,使学生既少了写作兴趣,又少了写作欲望,更不会产生写作灵感。所以,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多样化的练笔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有效途径。老师课外布置写作训练,如时令日记、活动纪实、心灵独白、写随感等等训练形式,弥补教材习作训练的不足。学生只有在多角度、多渠道的表达训练中,才能唤起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热情,才能激发他们“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形成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

3以“情感”引发写作的冲动

第8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1 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①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②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③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④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⑤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⑥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 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2 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2.3 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4 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3 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3.1 管理。①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②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③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④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3.2 指导。①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②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③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④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4.1 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第9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对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简单布置,偶尔检查上。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如此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如何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及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我们还可以关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的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充实资源,确保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建立童话类课外阅读图书角。在阅读成果展示栏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本、优秀作文。在班级内均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每周设立读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在做什么?与学生一起读书,推荐好书,展示读书笔记。提倡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此外,我们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介绍读课外书的重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籍,并帮助家长筛选课外读物。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学习园地张贴有关童话的名人名言、格言。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主题专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高雅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五、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