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住宅建筑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第1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目前老年居住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其中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居住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则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机构安度晚年的模式。我国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而且多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老方式正是居家养老,这就证明,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居住模式的主流趋势仍然是居家养老。由此可见,作为建筑设计人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老龄住宅建筑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是必要而迫切的。

2老龄社会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2.1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特殊需求

步入老年以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各项机能的变化(机能衰退、体力下降);感觉功能的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敏感、承受能力差,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有强烈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心理)、生活结构的变化(对亲人、环境和一些专门服务与设施的依赖性变强)等。

2.2老年社会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本,当人不能适应环境的时候,就要让环境适应人,我们要把人的需要始终放在设计首位。老年住宅要以上述特殊需求为依据,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体现安全、便利、舒适和健康的原则,让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能够更长久地生活自理,让行动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够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顾。

3老龄社会住宅建筑外部环境设施

3.1道路系统

1)车行道路:

主要考虑外部救援时无阻碍和延迟,如道路宽度应全程适合消防车和救护车通行;机动车道路应设置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等。

2)步行道路:

全程采用无障碍设计。如尽量不用台阶而用坡道解决地面高差问题,以满足需要以轮椅代步的老人的需求;坡道表面进行防滑处理;坡道上安装防跌落的保护设施等。

3)地面铺装:

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保证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

3.2绿地环境系统

1)休闲活动场:

老年活动场地宜分成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2)景观小品计:

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下降,对安全要求高于年轻人,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要求。

3)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应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深秋红叶和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等可以激发老人遐想的植物,焕发其生命活力。

4)环境可识别性:

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要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在环境细部的处理上可设计醒目的标志牌。如路标、导游图、指示牌、雕塑等来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可识别性。

3.3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

设施既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渠道,种类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业等,本文着重探讨老年人经常使用部分应注意的设计事项。

1)医疗门诊:

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紧急急救,医疗服务设施非常重要。为适应居家养老,社区门诊应建立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以配合日常生活服务、紧急医疗及事故救助的需要;并配设从事老年常见病患诊治的专业医护人员,为社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建筑物对外部分应能供担架和轮椅出入。

2)体育设施:

在社区中应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压腿杠、乒乓球台等,以满足锻炼需求。

3)文化设施:

老年人对精神充实更加渴望,因此要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宣传栏、展示栏,展放一些报纸、科普知识、老年人保健知识等。

4)公共厕所:

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如厕方便,在重点绿化区和室外活动较集中的地段及组团绿地中合理布局必要的公厕、洗手间。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无障碍设计,例如室内外高差不宜超过150mm;地面防滑不得积水;标志清晰不受遮挡;在专用厕位内设呼叫器、挂物钩和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等。

4老龄社会住宅细节设计

4.1楼层选择

为老龄住宅选择楼层位置要考虑几项因素,便于老年人独自或护理者协助外出和往返;遇有停电和电梯故障时减少麻烦;遇有急病求医时能乘担架外出;遇有紧急事故发生时利于紧急疏散。综合看老龄住宅的楼层还是以低为好,具体建议为:处于自主行动期的适合楼层最多不超过9层;处于介助期的适合楼层不超过4层;处于介护期的适合楼层首选1层,最多不超过4层。

4.2公用部分

弱势居民家门口的小环境要保持方便和低风险,这就要求相关设施环环相扣联成整体,形成保护系统。例如出入口实行人车分流;出入口平台的宽度、高度无障碍;出入口设声控照明设施;公共走廊、户门和电梯轿厢尺寸应能容急救担架进入;电梯厅净宽应大于1800mm,满足轮椅回转等等。

4.3套内空间

1)起居室和餐厅: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停留的时间也会增长,因此设计一个称心如意的休闲空间能使他们身心获益。起居室的规模最小应大于15平米;电视墙避免正对采光口,方便日间看电视;起居室与餐厅尽量靠近或集中,并在老人会客、进餐的位置留出轮椅席位。

2)卧室:

老人活动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停留在卧室的时间也会增长,最终卧室将成为他们全天使用的生活空间,因此老龄住宅卧室设计至关重要。老人卧室应向阳;应有开阔视野和良好日照,窗外5m以内不应有树冠遮挡;卧室至户门的全程应使担架水平通过;在安放好主要家具后要留出不小于1500mmX1500mm的轮椅回转空间;卧室内灯开关及电源、电视、电话等插座位置应能适应床位变更;床头设置紧急呼救的固定按键等。

3)厨房:

厨房是正常和弱势居民使用差别最为明显的部位。高龄和残障者对狭小空间环境的利用和适应程度较低,因此在设计老龄住宅厨房时考虑以下几点:地面没有高差;通道应能通过助行器或轮椅;洗池、操作台高度在770mm—800mm范围内(常人操作高度在810mm—830mm范围);灶具应为电热方式,避免可燃气体等。

4)卫生间:

卫生间的使用频率会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是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在卫生间中出现救助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布置厕位、浴位和洗漱位时要减少或消除引发意外事故的环境因素。卫生间门宽应大于800mm;地面采用高度防滑材料;厕位靠墙一侧设安全抓杆;抓杆上方设呼叫器;坐便器高度应比正常人坐便器高出200mm;浴位设置不应临近窗户;浴位旁应设安全抓杆和坐凳;洗漱盆的高度应在700mm-780mm范围内(常人洗漱盆高度在780mm-850mm范围)等

5)阳台:

直射阳光和良好视野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户外活动日趋减少的老年人帮助更大,因此阳台的作用十分特殊。为保证具备轮椅回转,阳台深度应在1200mm-1500mm之间;许多老年人有在躺椅或轮椅上晒太阳的习惯,而阳台的实体栏板太高会形成较大的阴影区,所以应以栏杆、扶手或安全玻璃来保障安全而将实体部分降低,而且最好使用竖向栏杆和扶手。

5结束语

第2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遮阳板太阳辐射能耗

1前言

太阳对于建筑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热环境、采光、空调采暖能耗以及建筑周围局部微气候等方面。在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设计中,太阳辐射对供暖、空调负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遮阳就成为暖通空调领域节能的一个有效途径[1]。

遮阳措施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利用绿化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遮阳、专门设置的遮阳。专门设置的遮阳又包括:水平外遮阳、垂直外遮阳、百叶内遮阳、内遮阳加镀膜、活动百叶外遮阳等。遮阳板属于水平外遮阳。本文以天津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资料为依据,对天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墙遮阳板的构造进行建模分析,对遮阳板在不同构型尺寸条件下所能遮挡的能耗值进行编程计算。在遮阳板宽度w、遮阳板到窗户上沿距离d取不同值的条件下,通过遮阳板在夏季遮蔽的能量与冬季遮蔽的能量的差值Es-Ew来评价遮阳板构型尺寸的好坏。同时给出在不同d、w情况下,对应Es-Ew的曲线,以供设计时参考。

2气象数据分析

气象参数是影响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供暖空调能耗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的气象资料取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技术合作共同开发的26个中国城市的典型气象年(TMY)逐时气象资料。典型气象年由12个典型气象月组成,它们的选择原则如下:所选月份应是其气象参数与16年(1982-1997)平均值最为接近的月份。月与月之间的一些气象参数应该变化平滑没有突变。

本文所用到的天津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资料中,各典型气象月所取自的年份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份

88

87

92

85

88

82

91

87

93

88

89

90

为了对遮阳板进行能耗计算时方便,在已获得的气象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其每天的数据进行拟合,并用拟合取得的表达式的系数构成一个数据文件,从而为遮阳板的能耗分析提供数据。

3南向墙遮阳板构型设计

窗户遮阳设计有避免日照和争取日照两个方面的要求。当夏季室外气温较高时,为防止阳光射入室内,应使窗口处于遮阳构件的阴影之中;在冬季室外气温较低时,应争取阳光照射到室内,以提高室内温度。因此适当选择遮阳构件和遮阳尺寸,是遮阳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太阳照射在南墙面时,高度角较高,故在南向及接近南向的窗口上,宜设置水平式遮阳板。这种遮阳能形成很大的遮阳区,在降低南墙表面温度和防止阳光直射窗口方面能达到很好的遮阳效果。下面主要对南向墙水平遮阳板进行建模分析。

3.1数学模型的建立

南向墙遮阳板的数学模型如图1:

图1南向墙遮阳板的数学模型

窗口上遮阳板的宽度w与遮阳板距窗户上沿的距离d之间关系:

在图1中,遮阳板宽度W=ac=bd

遮阳板到窗户下沿的距离H=d+hw

H=aa′bc=ac×secγcc′=b′c′tgh

bc=b′c′

则cc′=ac×secγ×tgh

H=W×secγ×tgh=W/(cosγ×ctgh)(3-1)

式中:hw——窗户高度(本文主要针对住宅建筑,取1.5m)

γ——太阳方位与墙面法线的夹角

h——太阳高度角

由于现在的住宅建筑较以往更重视采光,窗户面积即窗墙比明显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水平遮阳板可连成一条。在单个窗户的遮阳板设计计算时,如图1所示只能实现半窗遮阳。如需要满窗遮阳,还需求出水平板两端的延伸长度。由于同层同朝向各个窗户的遮阳板连接成一体,故在单个窗户遮阳板长度计算时其长度认为无限长,不需要考虑端部延伸的问题。

由以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利用冬、夏两季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夏季遮挡的太阳能量Es,减少冬季遮挡的太阳能量Ew。在Es-Ew取最大值时遮阳板的W、d即为适合天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墙遮阳板的最佳尺寸。

3.2具体研究方法的确定

在遮阳板的设计中,我们始终是遵循利用冬、夏季太阳高度角不同这条原则。其最理想的情况如图2所示:

在图中采暖季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情况下,太阳射线恰好照射到窗户的上沿。这样就可以在任意情况下保证采暖季的满窗照射。同时在空调季太阳高度角最低的情况下太阳射线恰好照射到窗户的下沿,这样就可以在任意情况下保证空调季的满窗遮阳。上述情况是我们在设计遮阳板尺寸时所希望达到的最佳情况。但经计算,为达到上述要求,遮阳板长度过长(约1.7米),同时导致遮阳板到窗户上沿的距离也过长,在实际中无法实现。

由于上述情况,我们在设计遮阳板尺寸时只能尽量兼顾夏季的遮阳和冬季的日照。由于天津地区气候的特点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夏季持续高温时间明显增长,冬季最低温度也有所下降,气候类型趋近于夏热冬冷型。本文在遮阳板宽度w、遮阳板到窗户上沿距离d取不同值的条件下,通过遮阳板在夏季遮蔽的能量与冬季遮蔽的能量的差值Es-Ew来判断遮阳板尺寸的好坏。同时给出由在不同d、w情况下,对应Es-Ew的曲线,以供设计时参考。

通过分析可知,遮阳板所遮蔽的太阳能量是水平面上太阳直射辐射强度、日期和时间的函数。

3.3计算结果及分析

为形象起见,本文只给出由具体计算结果生成的数据图(图3、图4)。

图3遮阳板在夏、冬季遮蔽的太阳辐射能量差(三维)

图4遮阳板在夏、冬季遮蔽的太阳辐射能量差(二维放大)

经计算证明,要达到上述这种最佳的遮阳效果,遮阳板的长度至少要在1.7米以上,而且遮阳板到窗户上沿的距离也在1米以上。一般住宅建筑的层高在3米以下,而且新建房型多采用1.8米的大窗,再加上一些户型将空调架设置在南向,因此给遮阳板的可调节空间很小。另外,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遮阳板的宽度也不宜过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d在取0.5m以上的情况下,遮阳板遮蔽的能量曲线趋于平缓。其总的变化趋势是w、d的值越大,遮阳效果越好。但遮阳板的宽度一般不宜过长,一般小于1米。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每条曲线取最大值时,d、w的值比较接近。这样在w不超过1米的前提下,可同时保证d值不大于1米。这样的距离对于住宅建筑是可行的。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外遮阳相对于内遮阳来讲,能够更为有效的遮蔽太阳辐射能量。外遮阳装置本身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大部分以对流散热的方式排入室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内遮阳的这一缺陷。

2对于南向或接近南向的窗口上,由于太阳照射时的高度角较高,宜设置水平式遮阳板遮阳。这种遮阳能形成很大的遮阳区,在降低南墙表面温度和防止阳光直射窗口方面能达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3遮阳板作为南向或接近南向窗口上的遮阳设备,综合考虑建筑节能、建筑物美观、遮阳板自身材料及住宅建筑的层高等多种因素,其宽度w宜取在0.6~1.0m之间,遮阳板距窗户上沿距离d相应取0.5~0.9m之间,全年遮阳节能为80~110MJ/m2。

总之,遮阳板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建筑节能方式,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遮阳板的适用尺寸和节能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斌.天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墙遮阳板构型设计及节能潜力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3,4.

第3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排水管道的敷设排水相关内容设计排水管材的选用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加快,我国建筑用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土地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也加剧了土地用地紧张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整住宅结构就成为了国家调控的重中之重。就现状来看,节约用地是改善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此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首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层住宅群大量涌现。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就导致排水的复杂性和密集性,单位面积内的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加大,建筑群内部对排水设施的共用导致排水力度不够,速度也降低,单纯处理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设计的排水系统,同时担负起生活污水,空调冷凝水、屋面、露台、阳台等建筑物敞开式部位的雨水以及消防给水系统中系统试水、泄水等的排水压力。每个系统的排水有组织排放,均要通盘考虑,各类管道的敷设都要给出认真合理的设计方案,这也是当前我国排水设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二.排水管道的敷设

排水系统的设计是需要排水设计人员进行完善的规划的,排水系统工作人员要改变以往上层卫生间管道铺设在下层楼板顶部的传统的敷设方式,而是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的需要,将排水支管都尽量安排在本层安装的设计,卫生间的处理要统一设计成下沉式卫生间,而不再按照过去的传统的做法将水管统一敷设在本层楼板下,这样就能够防止施工安装中管外壁与楼板间渗漏的隐患。使用后出水式坐便器,地漏采用侧墙式,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道在地面以上敷设并与立管相接,厨房取消地漏,把洗涤盆的排水管放在地面以上接入立管,这样做可以使每一层的下水管道的敷设都在本户内,以方便检修,避免纠纷。这样即使是在某一层上有漏水现象的发生,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使用者,问题出现后使用者可以自行检修。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将排水管的立管敷设在建筑物的墙面阴角处,这样能够方便住户后期装修,节省空间,同时也保障管道排水的安全。

排水设计目前包括很多方面

1、水封装置设置及要求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水封装置的重要性时刻彰显;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排水系统的臭气通过卫生器具逸到室内,

在直接和排水系统连接的各器具上均要设置水封,从器具排出口到器具存水弯的最大长度一般限制在600mm。常用的水封装置有存水弯、水封盒与水封井。卫生器具受水器与生活排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应在排水口以下设置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当卫生器具构造中已有存水弯,如坐便器,内置存水弯的挂式小便器等,不应在排水口下设存水弯。

2、地漏装置设置及要求

目前的住宅建筑中,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卫生间,卫生间的地漏设置就特别重要。第一:地漏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卫生器具的洗脸盆、拖布池、小便器等附近的地面上;第二:卫生标准要求高的非经常性地面排水场所,应设密闭地漏;第三:地漏设置的位置,要求地面坡度坡向地漏,地漏篦子面应低于该处地面5~10mm,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当排水管道不允许穿越下层楼板时,可设置侧墙式地漏、直埋式地漏。第四:水封容易干枯的场所,宜采用多通道地漏,以利于其他器具如浴盆、洗脸盆等排水来进行补水。也可采用补水地漏,对于有安静要求和设置器具通气的场所,不宜用多通道地漏。第五:用于洗衣机排水的地漏应采用箅面具有专供洗衣机排水管插口的地漏。

3、排水管道的敷设原则

如果要保证排水顺畅的排出室外,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自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2)排水立管宜设在排水量最大、靠近杂质最多的排水点处。立管尽量不转弯。(但是实际设计中,立管不转弯基本上实现不了,目前建筑单体功能比较复杂,底部一般都会有其他用途的区域,故必须做好排水转换工作)。

4、排水管道不准设置的场所

排水管道设置的位置不合理,轻则引起污染,重则会引起燃烧、爆炸,因此搞清楚排水管道允许设置的场所很重要。1)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备餐部位、浴池、游泳池的上方。当条件受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可在排水管下方设托板,托板横向应有翘起的边缘(即横断面呈槽形),纵向应与排水管有一致的坡度,末端有管道引至地漏或者排水沟。当然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但是最关键的两条,我认为就如上所述。

5、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随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的修订,迅速的被广泛认知,并且被大量应用。它的特点如下: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通气立管,节省了建筑空间,同时又满足了建筑排水通气的需要。其次与普通排水单立管相比,它的通气排水性能更优越;另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立管的材料采用加强型螺旋管,上部接入配件,采用由导流叶片的旋流器专用接头,底部接头为变径蛋形弯头。

5、管材选用

管材是排水系统的重要方面,建筑内排水管道应采用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和噪声小的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及管件。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直管及管件为灰口铸铁。直管应离心浇注成型,管件应为机压砂型浇注成型。当采用硬聚氯乙烯螺旋管时,排水立管用机压成型的硬聚氯乙烯管,排水横管应采用挤出成型的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光滑管,连接管件及配件应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聚氯乙烯螺旋管件。目前看来,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选用塑料管的建筑物比较普遍,这是因为塑料管的优点显著:它能耗小,质量轻,内壁光滑,内壁表面张力小,横管排水量较大,具有自熄性和阻燃性,耐腐蚀性很强,使用寿命长,安装十分方便等,当然不同的管材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在选材方面还应该结合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来确定。

四.建筑排水的设计要点

相对于多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虽然在排水施工中基本的方法论和施工技术都是一样的,但是高层建筑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加复杂的结构,施工难度更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排水设计难度要远远大于多层建筑,在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施工的要求都更高,一旦排水系统施工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排水功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会危及到建筑物中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不可避免的有大量密集的人口,排水系统的压力更大,一旦出现严重的排水事故,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安全性能就受到严峻的考验,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应急措施,保证高层建筑的排水顺畅,保证排水安全。

五.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猛,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要求的增强,必然使得排水工程的压力也渐渐增加,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科学合理的安排排水工程,那么高层建筑物的经济性能和排水安全性能就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这样就要求排水研究人员,和专业工作者们,在进行排水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制度要求,合理的规划排水系统,避免人为原因在其中的影响,将整个排水系统的设计不断的根据施工的需要进行优化,并遵循合理的排水优化设计规律,只有符合规律的设计才是最合理的,才能真正的发挥排水系统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

[2]《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第4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现代所谓的“绿色住宅”,并不仅仅只是指住宅周围环境的高绿化率,屋顶建设的绿色花园这么简单的要求,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或是象征,主要是指建筑整体要对环境没有危害,能够充分的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并且能够达到不破坏周边生态平衡这样的一种建筑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或是生态建筑。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一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敞开性,可以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无污、无害的环保型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的程度;三是立体绿化率高,周边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四是充分利用清洁型能源,环境污染少,住宅能耗低;四是富函生态文化与艺术气息,淳朴的生活气息浓郁,环境宜人。而节能设计经常是与绿色住宅串连在一起的设计理念,所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的过程之中,要处处体现节能的原理,充分的利用节能的材料及建筑工艺,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因此节能设计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原则,它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一是采用无害、无毒的建筑材料,降低环境破坏程度;二是减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程度,保护环境协调;三是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和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绿色与节能是现代建筑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我们在现实的建设之中既要注重节能设计,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绿色建筑,维持环境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要以人、自然环境与建筑住宅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天然的条件和人工的创新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尽可能的控制和减少对大自然的使用与破坏,力求在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争取平衡。

2节能设计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绿色住宅概念是现代人们生活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准,对于绿色住宅我们的理解白不要仅仅的局限于对绿化面积的要求,更多的是要专注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节能是绿色住宅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节能设计是住宅更加趋向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住宅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节能设计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节能设计有利于降低绿色住宅的能耗,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把节能的概念贯彻到住宅建设之中,通过修建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住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沼气取暖等等各种方法,从而有效的降低传统住宅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数量,降低能耗数量,真正的做到绿色无污染。

(2)节能设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住宅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在住宅中大量的使用太阳能、沼气及风能等各种可再生的、无尽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住宅对煤、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节我们现在日益紧张的环境压力,真正的起到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功效,发挥绿色住宅建筑的环保功能。

(3)节能设计有利于绿色住宅建筑新美学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也不再不断地提高,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绿色住宅节能环保的功效,我们就必须要及一切的努力去设计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节能建筑结构,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们对住宅的建筑模式也会不断地进步,进而会促进建筑新美学的迅速发展,提升绿色住宅建筑的整体美的理念与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3绿色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的主要表现方面

绿色住宅的建筑设计不是仅仅表现在一个方面的,而是表现在设计、建筑及后期使用的方方面面,节能作为绿色住宅的一个重要标准,它在整体建筑中也表现在了住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方面上,不仅包括规划的节能,而且包括建筑施工中的节能以及建筑使用中的节能等等各个方面。具体可以解释如下:

(1)在绿色住宅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体现节能意识。在设计绿色住宅的设计图纸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对纸张等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环节造成的各种资源的浪费,而是切实的贯彻节能的理念,缩减设计图纸的打印次数,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实现信息化的传播与共享,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设计之中,我们要合理地对门窗体、屋顶、墙体以及建筑结构进行布局设计,尽可能的最小程度的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最大化的实现结构的合理布局及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物的整体利用效率。

(2)使用绿色无污染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在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选择采用那些无污染的、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去进行,减少对一些有害物质材料的使用,如在粉刷墙体的时候,我们要选择甲醛含量低甚至是没有的油漆材质进行粉刷,因为甲醛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他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更是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引起白血病等严重的疾病。因此在绿色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第5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结构;概述;设计;问题

一、前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先进的工程技术应用其中,为建筑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民用建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舒适度。

二、异形柱框架结构概述

1、异形柱框架结构分析

目前,异形柱框架结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深受建筑业的喜爱,并在现代民用住宅设计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常用的布置形式。在早起的民用住宅设计中,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比较喜欢应用矩形柱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略微单一,已经很难在满足于当前大众对住宅建筑的个性化需求。但是,自动异形框架柱结构出现之后,不仅使得住宅屋面平面布置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大的可利用面积,并为后续装饰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相关技术人员在对这种建筑结构进行一系列技术测试之后得出结论,相比于传统矩形框架结构来说,无论是在抗争能力,还是稳定性方面,异形框架柱结构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应该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2、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建筑结构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性,这就为建筑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多充足的资源,使得建筑业逐渐向着现代化方向而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于住宅建筑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的住宅矩形框架结构已经无法在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建筑领域多元化发展需要,异性柱框架结构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建筑结构具备明显的经济节能性。由于异形柱框架结构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受力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还可以通过与剪力墙结构混合应用,形成互补的关系,组成相对完整的综合建筑结构。目前,异形柱框架结构已经成为了建筑业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三、异形柱的受力特点

1、相比于常规的建筑结构形式而言,异形柱框架的承重性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深受建筑业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由于该类结构类型属于具有以异性特点,在受到双向压弯作用力下,其荷载力将会随着弯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受压部分的几何形态并不会有所变动。所以,在实际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免出现短柱的现象,最终影响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

2、通常情况下,在对民用住宅立面刚度进行控制时,异形柱结构的受力分布较均匀。而在设计过程中,想要对短柱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设计人员必须充分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具体从整个系统进行深入设计,使得设计标准变得他更加规范化,真正达到国家建筑工程相关的规定要求,从而充分保障民用住宅建筑整体的使用性能。

3、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异形柱设计的过程中,影响框架结构与短肢剪力墙破坏形态较多,对于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与完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核心话题。在目前的异形柱设计工作中,造成异形柱出现变动与破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弯曲压力破坏、粘接破坏以及高压剪切破坏等等。这些破坏形态和破坏结构存在的主要因素是通过轴压比、设计剪力破坏模式以及柱体结构净高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四、异型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1、设计方法。异型柱和矩形柱的截面形式差异很大,不能简单把矩形柱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异型柱中。这些程序均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准确性较高,经过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考虑到上述两种规程作为地方标准,具有一定局限性。

2、构造设计。参照规范及实践经验来看,柱肢的厚度最小不少于160mm,一般常采用200mm比较合理。对于8层及以上框架其下面两层梁柱节点处的钢筋有时显得比较密集,因此不宜减薄。在梁跨度较大时,柱子往往显得截面不足,轴压比太大,钢筋过分密集。因此最好把一二层柱砼标号提高到C30左右,避免采用加大壁厚的方案。纵向受力钢筋选用时,数量宜少,直径宜大,一般只要不大于Ф25均应选较大的直径减少根数,而每边钢筋的数量宜用2根,多则做两排配置。底层每边钢筋的数量也可以用3根,但穿出楼面的柱筋每边单排配筋还是不要多于2根为宜,否则节点施工困难。

五、异形柱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1、异形柱轴压比的控制

现行规范中轴压比限值的实质是,希望通过限制轴压比使框架柱发生延性较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从而保证框架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柱的轴压比直接影响着柱的破坏形态和变形能力,是混凝土柱设计时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前文异形柱的受力特点,异形柱的脆性较矩形柱更加明显,导致异形柱的变形能力较矩形柱差,且异形柱多为短柱,使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必须严格控制柱的轴压比,同时避免短柱的出现。另外,截面形式不同的柱在相同的水平侧移下,具有双向对称截面和双向对称配筋的十字形柱延性性能最好,T形截面次之,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为角柱的L形柱,由于在地震作用下还承受了较大的剪力作用,同时伴随着因其截面的非对称性所产生的附加扭矩作用,延性性能最差。因此,截面形式不同的柱,轴压比限值也各不相同。

2、异形柱钢筋配置要求

异形柱纵筋配置形式有L形、T形、十字形及双排布置等形式。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直径范围14~25mm。由于梁和柱肢的宽度较小,因此,为了保证砼的施工质量,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图在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筋时必须注意钢筋的直径、根数,钢筋的间距和净距也应满足规范要求。当根据钢筋根数较多时,建议分两排设置纵向受力钢筋。此外,由于异形柱截面的复杂性,在内折角处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此外,在满足柱的最小配筋率的基础上,配筋率不宜过大,一般中柱和边柱宜控制在0.8%~1.0%。箍筋可以防止柱的剪切破坏,还能减小纵筋的无支撑长度,延缓纵筋失稳,并约束核心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所以地震区异形柱框架柱箍筋的配置,还必须符合抗震构造相关要求。此外,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减小箍筋间距或增大箍筋直径可以提高柱截面的延性。

3、柱与基础的连接

由于异形柱截面的复杂性,截面形心比矩形柱难确定,如果将异形柱钢筋直接与基础连接,将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地基情况变化万千,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同一幢建筑物基础埋深并不相同,这样在基础梁与基础顶面之间会形成长细比小于4的短柱,容易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通常做法是将这段短柱做成矩形柱来代替短异形柱,矩形柱与底层异形柱相连并和基础连成整体。

六、结束语

异性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设计要求,使其结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满足人们对民用住宅设计的要求,促进民用建筑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曦,L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受力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2]龙卫国.异形柱受力性能及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2012,12(02):32

第6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1.1尊重自然

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整体,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设计应当结合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体现地段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其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并且契合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风貌,与当地的自然地形相得益彰。对于自然与人为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当加以协调,根据自然进行调整,人为建筑、道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勘察,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景观个性进行探析,对于空间、环境以及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住宅小区的居住空间更加富有特色,促进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更加美丽。

1.2以人为本

新形势下,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当充分接纳居民参与其中,形成有效的互动与交融。一个小区除了有住宅之外,不应该仅仅是单调的景观。户外空间同样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因此,其承担着许多休闲娱乐的功能,包括嬉戏的儿童、晨练的老人等,同时对于住宅小气候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景观设计必须使得人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加以关注,强调人的参与性,并且不应该局限于形式美。

2住宅小区休闲空间景观系统设计

2.1绿化生态系统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小区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景观设计师都认识到,必须在城市生态中对于发展进行平衡,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对其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区内的休闲空间可以有效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提高小区的环境质量。合理设计住宅小区的绿化,将建筑、小区居民以及绿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居民融入其中,形成有机运行的休闲空间生态机制,人与自然并存。当前进行植物栽植配置的时候存在诸多雷同,设计师不是采用树篱、灌木球等剪切,或者是将许多草坪大片的连接在一起,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凸显,反而会在特定的季节显示出一定的萧条之感,使得小区景致更加单调,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保持原有树种的基础上,多使用当地树种,而不能一味地引入其它地域的植物,追求新鲜感。在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应当配置具有特色的植物,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以及种类选择,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对于人的身心健康起到有益作用。

2.2景观形象系统

住宅小区的休闲空间景观系统同样需要一定的意象,包括如下3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观,应当是朴实的。也就是以软质景观为主,利用步道对于休闲空间进行自然的串联。对于景观空间中的各项环境因素,包括水体、植物等通过隐形广场处理有机组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艺术导向性。对于建筑风格以及休闲空间的地形进行把握与处理,使得景观设计后的效果与小区建筑能够融为一体,在色彩等方面处理上达到综合性的视觉效果。

2.3户外休闲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广场是主要的户外休闲系统,也是小区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其景观设计系统更类似于户外休闲系统,由硬质铺装地面形成为主,这类场地的目的在于使得小区居民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能够实现,在这一空间中实现各种娱乐与休闲。许多大型广场的设计并没有为居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便利,更多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气派与辉煌。应当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为居民营造更为舒适的空间,适当进行缩小,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地形进行理解,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自身形式的完整性一直是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主要形式与追求目标,但是,近来更强调与整体设计相联系,构图方式应当采用灵活、小巧和不规则的构造形式。虚空间的构筑适合广场外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可以显得不那么突兀。采用隐形广场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做法,包括如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与环境相契合是居住区内建筑与其它建筑边缘发生冲突的一个有效规避方法,不能片面地强调自身特色,与建筑相呼应才能更显得景观的特色。其次“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它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

3结语

第7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字:现代住宅; 建筑设计;问题;趋势分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and the consumption on housing market,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the idea of people and life style in the update and chang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sidential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e, thus no longer meet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 living concept, housing are then in environment, exterior and interior of the pattern,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the design idea, etc on a new design trend.

Keyword: moder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oblem; Tre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住宅建筑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前,应当首先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居住人群,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等考虑一个设计主题,以满足不同的居住群体,凸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做到在众多的设计中,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1 住宅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1.1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1.2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1.3空间在居住应用中的新变化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1.4 强调环境整体设计

环境设计的整体观念包括:

1.4.1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1.4.2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

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地形、景观优势等,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2 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

住宅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2.2住宅设计要考虑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居家舒适。

2.3住宅设计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井,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2.4住宅设计要考虑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2.5住宅设计要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6住宅设计要考虑建筑风格的地方性

建筑风格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居住空间的风格应采用延续历史文脉的多元化建筑形式,以围合的组群构成多种邻里空间,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应寻找当地建筑文化的内涵,吸取合理的建筑装饰符号与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3 结语

当前的住宅已向商品化推进,相对于静态、单纯的设计施工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在设计前期要考虑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所以,作为设计者一定要遵循“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我们的住宅设计就会避免出现以上问题,住宅设计才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 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探讨[J]. 陕西建筑, 2009, (09) .

[2].吴娟.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1) .

第8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超薄,减压,消火栓,设计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中遇到的消防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一项合理的工程设计还要考虑使用方便、空间布置合理,做到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用。论文大全。现就建筑室内消火栓布置和新型消火栓的使用等一些问题做如下探讨。

1.住宅消火栓的布置

1、消火栓设在楼梯间半层平台处,立管设在墙角,消防箱采用暗设或半明半暗。

2、消火栓设在入户平台处,消防立管设在入户平台或管道井内,消防箱暗设较美观。

3、底层为杂物间、商业网点、自行车停放处、汽车库等的住宅楼,该部分也应设置消火栓。因住宅底层入口处一般设有防盗门,故设计时应注意楼梯间半层平台的消火栓不能计入底层公建用房的消火栓数量。

2.电梯前室或防烟楼梯间消火栓的布置

笔者认为“电梯前室消火栓完全可以做普通消火栓使用”这个提法确实不妥,关键是防火门70mm左右缝隙防排烟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过消防电梯前室是一个过渡缓冲地带,即使正压风量不足,少量烟火进入问题不大。全国规范组专家有个折衷意见:住宅可以计入(消火栓设在住宅套内明显不妥),公共建筑不能计入。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4.3.2:消防电梯间前室内应设置消火栓(条文解释:消防电梯前室是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扑救火灾的进攻桥头堡,为方便消防人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通路,在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7.4.6.8: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强制性条文,条文解释: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物内进行扑救的重要设施,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故规定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消火栓)。

有人将防护场所需设置的消火栓设在防烟楼梯间内。防烟楼梯间主要作用是火灾时供人员疏散,与防护场所采用防火门相连,火灾时防火门紧闭,可供人员疏散又可挡住烟气,故防火门处一点缝隙也不可有。若将消火栓设在防烟楼梯间内,防护场所失火,消防水龙带得穿过防火门才可到达防护场所救火,防火门则关不严,防烟楼梯间会充满烟气,失去其安全可靠性。论文大全。故防护场所的消火栓应设在防护区内,不可设在防烟楼梯间内,否则将失去其灭火作用。

对于楼梯间需要区别对待,敞开楼梯间完全可以设消火栓;而封闭楼梯间不同于前室,处理不好直接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封闭楼梯间内不能设置消火栓。

3.按防火分区布置消火栓

若建筑物每层面积较大,则每层平面要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一般采用防火卷帘、防火墙加防火门等分隔形成若干个防火分区。因为火灾时相邻的防火卷帘落下至底,起防火墙的作用,消防水龙带根本无法从该处通过,而防火门需紧闭,也不允许消防水龙带通过。应按防火分区来设置消火栓,也就是说消火栓不可跨防火分区使用(无论是平面分区还是竖向分区)。笔者认为不管高层还是多层,应该统一按照同层同一防火分区的分布原则来布置消火栓。

4.商业网点、连家店等消火栓的布置

对于商业网点要紧扣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充分认识其消防给水布置的特殊性,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带商业网点的住宅,其消防要求执行住宅标准,是与商住楼区别对待的。对于商业网点,因开间较小,如在二层布置消火栓,施救操作空间有限。宜在底层外墙或其他公共部分设置消火栓箱,其布置仍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设在底层外墙的消火栓,还要注意防盗防冻问题;对于开间特别小,每个分割单元总面积也特别小的,无公共外墙可利用,无法布置消火栓,可以考虑合理布置几个共用室外消火栓,或在公共部位仅设置室内消火栓栓口。

5.屋顶消火栓的布置

屋顶应设置试验消火栓。有的工程在屋顶上还设有热交换站、音像控制室、锅炉房、实验室等,仅设一个试验消火栓是不够的。这种情形下,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屋顶消火栓的布置也应保证该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6.消防卷盘的布置

从《高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要求可以看出,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设消防卷盘。《高规》第7.4.9规定“消防卷盘的间距应保证有一股水流能到达室内地面任何部位”。消防卷盘主要用于扑灭初期火灾,只供本楼人员使用,故无需按消火栓布置要求来设置消防卷盘,消防电梯前室可不增设消防卷盘。这样既可节省投资,也可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

7.双阀双出口消火栓

《高规》第7.4.2条规定:“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笔者认为除规范允许的住宅类型以外,尽量不要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特别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不可使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如果必须要用,但也要征得当地消防部门同意。

8.超薄型消火栓箱与旋转型室内消火栓

目前建筑物结构墙体越做越薄,安装在墙体上的消火栓箱也应随之减薄,而目前市场上的消火栓箱箱体普遍较厚,已不能满足设计、安装需要,也与室内装饰不协调,有碍观瞻。

旋转型消火栓的连接底座可以相对栓体转动,在安装消火栓时只需旋转底座,而不必使消火栓体在箱内旋转,减少了消火栓与箱背面之间的距离。不用时可将消火栓出水口转向侧面,使用时消火栓出水口向外转动,方便水带连接,或随水带牵引方向转动,避免水带产生死褶,水流顺畅通过。这样消火栓箱体可以减薄至140~160mm,大大减小了箱体厚度。由于消火栓出水口可以在水平360°任意转动,箱体可以做成前后开门,在墙面的任意一侧都能方便地连接水带,消火栓辐射面积扩大,可减少消火栓箱的设置数量。论文大全。

如果墙体厚度是200mm,采用底进口安装形式,普通箱体厚度至少要240mm,明装在走廊里,整个箱体凸出墙面,容易引起磕碰;暗装时,箱体装在墙体内,箱体要凸出墙面40mm,给消火栓箱周围空间使用带来不便。若使用160mm厚超薄消火栓箱,较普通箱体厚度减薄了1/3,暗装时,箱体背面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处理。

超薄型消火栓箱、旋转型消火栓具有减少安装空间和操作方便、灵活可靠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前景。

9.结语

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室内消火栓系统是常见内容。民用建筑中除了规模很小的公建和8层以下住宅以外均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它和灭火器一起构成基本消防灭火设施,消火栓也是消防设计审点之一。消火栓箱体尺寸比较大,有的还要在承重墙或者剪力墙上留洞暗装,原则上还不能隐藏,所以对土建和装修影响也比较大。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既要满足消防规范要求,还要兼顾其他专业的要求。

以上是笔者参考有关规范,结合一些工程实践,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总之,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防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芬.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探讨.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9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