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第1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中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多,时间紧。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寄希望于拔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样的教学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与误区,首先,如果语文根基不牢,那么不仅拔高难以实现,学生在学习时还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1.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等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进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使得语文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好学。比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记的知识教师将其变为顺口溜或者歌谣记忆。如在学习改错时,就可以用“改错改错,仔细琢磨;少主谓宾,用词不妥;次序混乱;重复啰嗦;指代不明;连词用错;不合逻辑;否定太多;判明病因,准确改妥。”来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让学习语文基础变得简单,又能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要充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语文源于生活,在教学时如果能够与生活,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就要将其与实际充分的联系起来,比如通过作文的讲评时,教师不仅需要分析作文造词遣句的优美性和连贯度,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错字等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因为这些往往是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基础知识也将变得更加扎实稳固。

3.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育形式,教师大量的讲解,学生盲目的做笔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与此截然相反的则是后期的“题海战术”,学生机械重复的做着同一类型的题目。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语文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将讲解知识与练习适当的结合起来,要注重巩固和内化。同时,教师在布置题目时也要注重筛选,使学生做的题富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集中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呈现出很深的矛盾,课程少但是教学内容多,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都没有对语文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集中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中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看来,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比如将病句、拼音、错字、成语作为一个版块,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将文言文的实虚词、断句、理解等集中起来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大的框架,掌握一定的具体规律,再落实到具体文章的理解,具体病句的修改时才能游刃有余。

5.以学生为主体

任何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将学生放在主置,语文的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要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发言的机会。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同学们通过讨论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还能获得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与灵活运用。

二、结束语

第2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一、创造优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作为年龄相对较小的初中生群体,在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信息技术学习的氛围,激发起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原动力,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就更需要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保证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初中生进行电脑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枯燥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让初中生玩电脑中游戏,初中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初中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

二、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和生活中的事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信息科学技术教学的效率。为了保证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下进行知识学习。例如,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浏览图片》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迅速的激发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要求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复习的形式来导入该课。教师在上一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就可以布置初中生根据从课堂上学习到的图片的浏览和下载知识,在课余时间,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并在下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分享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网络搜索图片的过程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初中生的课余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可以让初中生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为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由于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数的限制,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锻炼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初中生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信息技术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切实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在《傲游因特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的结合因特网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初中生通过调查研究因特网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信息技术对于自身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初中生在计算机上自主的创建相关的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之中将自己对于《傲游因特网》这一堂课的认知和下载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让初中生通过自己的搜集和积累,提升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在进行《申请电子邮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初中生进行自己的邮箱的建立,并让初中生把电子邮箱进行交流的方式和发短信和打电话的交流方式进行比较,让初中生在结合生活中常见交流方式的研究基础上,加深初中生对于电子邮件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又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就可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逐步的联想归类到信息技术之中去,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结语

第3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 美术设计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得一些独立发展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日新月异的软件提供了绚丽多变的特技效果,给设计人员带来新的工作手段和观念。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既是艺术家,又是计算机创作专家,他的任务是把艺术设计创意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为学好相关软件做好准备。课程包括内容较多,涉及美术知识范围较广,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该门课程应侧重以下几点:

一、分析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基础》课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每一部分内容中又有诸多的小分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仅结构素描一项内容就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掌握,而在本课中才安排十几课时,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能掌握一点皮毛就已经不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准确定位,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必须力求打破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重视具象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重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造型基础”这一章的教学中,以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透视知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研究结构,对各种典型形体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再画复杂形体结构时就可通过简单形体的拼接轻而易举地做到。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学会突破难点,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会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方法,力争在短时间里掌握设计基础知识。

二、学会感悟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是要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对艺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多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加大欣赏的“量”,另一方面又注意欣赏的“质”,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作品。我总是先让学生谈感受,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透过学生的理解加以点评,这样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动脑子,用心去感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审美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增加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美术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所以美术设计的学习不能单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而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每一部分我都增加了课本中没有的欣赏内容。如在“结构素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范画,光影素描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也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对比,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素描。在“构成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欧洲近现代绘画作品,了解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众多艺术流派。从这些作品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于理解构成、了解具象到抽象的转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单单了解历史是不够的,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真正走进设计,为此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现代构成和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思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将学生逐渐领入设计的大门。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能力培训。美术设计是最离不开创新的,设计的精髓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设计。某些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设计就是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满足于一些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特殊效果,忽视了计算机设计创意的重要性。从计算机设计与创意的关系来看,人始终是第一性的。创作意念才是真正的主角,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启发学生对身边一些熟悉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画出草图,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从某一自然物象出发,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各种表现方法,这样做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喜欢人云亦云的毛病。通过欣赏作品和案例分析,他们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做练习时要求同一主题多种方案,启发学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了某些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设计出的东西才会有新意。经过这些强制性的训练,创新的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五、丰富表现手法,加强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似乎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轻而易举地做一名设计师,其实不然,美术设计的基本功才是做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只不过当今的设计师更多的是使用鼠标作画笔,显示器作画纸,而一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集成了某些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使设计看起来更容易表现一些手绘难以达到的效果。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中,如网页制作、photoshop、3D等都要有美术基础才能学好,而美术设计也离不开这些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将计算机软件与美学理论结合起来,用于设计实践,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总是结合相关软件的特点来讲解设计知识,练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兼顾多种手法,手绘草图和计算机设计相结合。

总之,《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好、用好相关软件的基础,是走进设计大门的钥匙。

第4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1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质

1.1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1.2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

新英语课程标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感世界,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这是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征。具体的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初中生要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我国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应是素质型的,而不是应用型的。其目的是通过一门外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让他们从小了解开放的外部世界,而主要不是培养能用英语与外国人流利交流的专门外语人才。”其次,初中生要在小学和初中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上,初步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再者,注重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关注教学的效益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在不同的年级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时间的有限性以及结果的明确性,这本身就暗含着对“效益”二字要求。教学的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会不会学习,有没有继续学下去的乐趣。教学的效益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发展以及持续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讲,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2有效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素养要求

影响英语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教的素养是核心因素。“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的素养。

2.1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有效教学除了要求教师要热爱英语教学,关爱学生,具有“以生为本”的人文素养之外。还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熟悉国内外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专业行为的理性基点。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通晓诸如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外语教育心理语言学理论等。同时,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为此转变角色。施良方教授在其早年的论著《学习论》,曾经详细提及到众多的有关学习的理论,如果潜心研读的话,一定会使人受益匪浅。

2.2具备多维的知识结构

2.2.1本体知识:本体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对英语教师而言,本体知识就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首先是具有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它包括:中学英语学科特点的知识及英语学科发展动态的知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中学英语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英语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及学科所需要的知识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其中语用知识是合格的英语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而在我国初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这方面比较欠缺。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系统的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丰富的英美文化习俗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母语知识。英语教学目的是达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交际,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母语水平,否则两种语言之间很难达成交际与沟通。很难想象,一个母语水平不高的教师会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而在我国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相应的语法知识。

2.2.2条件性知识:语言与文化是相互衬托的,英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文化的学习。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包括人际关系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知识。新的发展趋势是,新编的英语教材内容向综合化、跨学科、多文化的方向发展。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更为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拥有教育学科类知识,教师要加强对人的认识(尤其是人际关系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认识)、教育哲学、课堂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评价、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2.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动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就是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通俗地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一个教学有效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技能:动力技能;讲授及交流技巧;提问技巧;课堂管理技能;评估技巧。

2.2.4学习策略知识: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一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现代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到重视学生的学。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

3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拥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为: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第5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素质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培养适应现今社会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是当前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的概念,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组织、加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信息搜寻、获取的能力的能力。

(2)信息道德素质,就是在整个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3)信息意识素质,就是说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它体现在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和对信息的科学的认识。

二、初中生要了解信息素质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重要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能够提高获得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等问题,从而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时充分运用,为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能够生存下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整个初中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识到上述的教育理论的同时,我还要认真琢磨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真正用到实处。

三、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认真了解教学对象。

我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还是处于填充教育的思维中,希望老师手把手地教学,不善于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问题。这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们认为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开来给他们玩游戏,上网聊天。其次,由于受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和家庭环境影响,他们计算机能力又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开关机。

2.认真了解所教科目。

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后,还要了解的便是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

(1)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采集、加工、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3)使学生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4)能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者一定要认真备课,将信息技术课本读细读透,设计好每节课的教案,难易适当,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稳固基本操作。同时,我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3.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1)改进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

第6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一、中澳基础教育程设置与学生发展的比较

1.程管理体制与学生发展。

在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型、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基础教育程,只对各州中小学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以联邦政府关于程改革的意见和州政府关于程设置的纲要为基础,校长有权根据社区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现有师资力量,提出学校特定的程体系,好的学校会将某一“重点学习领域”的教学作为学校办学优势。校长还负责决定和批准各类学科的教学计划,而教师则在学校设定的程门类范围内,决定如何组合程内容、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这样的程管理充分行使了学校的办学自,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改变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程管理,增强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是我国21世纪实施的基础教育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施就是要加大地方、学校的程自,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改革起步较晚,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

2.程目标体系与学生发展。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程目标由“学识与理解”“处世态度”“技能”三个方面组成,这和我国新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似,但内涵还是有所不同。澳大利亚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成果是技能,而不是知识,因此教学以教给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和观点为主,强调个性发展。这也体现于澳大利亚中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执行教学技能大纲。各州政府教育部门下属的学科董事局研发自己的教学技能大纲,除各学科必须教授的专业技能外,所有学科的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资料的能力,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尤其在组织内)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和运算的能力,应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文化概念与现象的能力”等七项基本技能。教学技能大纲对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其中有指导教师如何用技能指标选择教学内容的案例。这给了教师最大的教学自和灵活的空间。

我国基础教育程改革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改革目标的指导下,中小学的堂教学发生了诸多变化:由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转向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多种方法优化组合的教学,由“灌输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由“教材唯上、教师唯上”转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程组织方式与学生发展。

澳大利亚中小学实施共同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程组织方式。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业、教育与培训部同各州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教育界人士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共同的程领域,即小学6个程领域、中学8个程领域。选修程由各州、各校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研发。这种程组织方式既保证了程体制的基本统一,又保证了机会平等和教育水准,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基础教育程改革开始,就努力改变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程(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小学阶段以综合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程,高中阶段实行分科程。鼓励学校积极开发程资源,创造条件开设选修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程内容的拓展与学生发展。

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程内容在不断拓展、丰富。中学程主要围绕联邦政府教育部制定的重点学科领域设置,分为基础程、扩展程、职业技能程和生活技能程四类。如今的澳大利亚中小学又增设了许多实用的商业程、新技术程、环境教育程、社会问题研究程。多元化的程分类和时代性的程内容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程最为显著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为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知识,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这些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我们获得的启示

1.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授方式。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以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第一原则。以英语程为例,虽然英语是澳大利亚的第一语言,但因为每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同,而且大学各学科及社会各行业需要的英语交流水平也不同,加上移民学生越来越多,所以中学英语分为初级英语、中级英语、高级英语、特级英语四个层级的程(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级的英语程。这种灵活性的最终社会效益表现在,既有少量的高级语言人才满足大学和语言研究机构的需要,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则可不必去学习与自己工作生活关系不大的高层次的语言理论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的灵活性,澳大利亚的中学几乎都采用了“走班制”授方式。这样的程设置及授方式使学生有了很大的自,可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灵活地调整所学各门程的比重和进度,并向不同方向发展。近年来,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一些中学开始试行“家庭式班管理制”。

2.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为教学原则。

教学是快乐的活动,这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程实施中的显著特征。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师以启发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作为选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堂灌输极少,教师先集中讲授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或讲授一些学习方法,之后大部分时间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或者提出学习任务、要求之后,即开始分组学习,教师分组指导或发现问题后集中解决。此外,教学活动也不仅局限在堂。学校的操场和草地,社区的海滩、大学、博物馆,城市的艺术馆和展览馆等都是学生上的场所。

3.以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为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育活动、教学过程、程设置丰富多彩,但重点都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如,学校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间,都会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实践机会。高年级学生以固定的“伙伴关系”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生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也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生经常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某一项专题作业,作业质量不是评价的重点,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合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强调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学生可以参与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或加入各种“学生委员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各种外活动,以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十年级的学生可在社区做兼职工作,体验他们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学校根据社区的需求、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研发校本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差异,促进社区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4.以“尊重、理解、包容”为教育宗旨。

因为澳大利亚具有移民社会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特点,因此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突出“个体”意识,以“尊重、理解、包容”为教育的首要宗旨。在中小学的程实施中,各学科的教学以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为主,强调个性发展。但同时,学生又学习如何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他人。如,有的学校在三年级开展关于“朋友”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一张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上都写满了字,但内容各不相同。有教师写的“如何使你交到朋友”“朋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心目中的朋友”,也有学生写的对“朋友”的理解与认识。“朋友”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交流中分享他人的思想,改进和完善自己,尊重和理解他人,在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突出的依然是“尊重、理解、包容”。

第7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教学 模式

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特点和课程的知识结构,尽量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

一、分析学生,激发兴趣

备课时除了认真备教材,还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比较高,他们都有想学好专业课的决心。但是由于在初中他们对学习已失去了兴趣,基础差,没有自信,加上他们的自控力不强,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一段时间过后,他们的兴趣、决心便逐渐消失。“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讲课时,教师首先应注意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word“图文混排”部分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电子作 品,然后展示我校历届学生在参加各种大赛时的电脑小报作品,刺激他们的感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学习保持一定的兴趣。在讲VF计时器控件时,我以大家常见的倒计时器、在公众场所循环播放的广告为例,告诉他们这样的小程序我们自己也可以设计,并带动他们一起思考,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做到使得他们想学,爱学。

二、分析教材,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授课前应充分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用来确定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VF基础知识部分理论性强,概念多,学生延用以前的学法,死记硬背,结果 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常常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乏会使课常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对这类课程,我们应该做到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 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由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以一个例子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用案例教学法的。

1、提出案例

设计一个程序,当你从键盘上输入一个人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成绩后,计算机能自动统计该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并根据下列分数显示相应的句子

学生平均分大于80分,则显示“你是个好学生。”

学生平均分在70—80分,则显示“你很有潜力。”

学生平均分在60—70分,则显示“还须努力呀!“

学生平均分小于60分,则显示“很危险呀,你应该好好努力!“

案例提出后,教师先说明程序书写格式要求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动手进行程序设计,几分钟后,学生用多种方法编写出程序代码。然后教师检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后,由学生完善程序。

2、分析与实施案例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以上4种情况是个互斥的选项,是个条件分支语句。条件分支语句可根据某个条件来执行其中的一个操作。所谓的条件是指,对一个关系或逻辑表达式进行判断,根据所得值的真或假选择是否执行内部的语句。然后给出本节知识点do case……enddo 语句的一般格式,并对其用法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代码。

3、评价结果

程序设计完成后,应该对学生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点评。包括应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学生日后的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要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在案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需求,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热情。

其次,项目教学法与适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VF程序设计。我们的教材就是 一个简单的项目开发:学生管理系统。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即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目的的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按计划顺利地完成项目,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掌握系统设计基本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等。

如果是一个大的项目,要对其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小项目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项目教学如下步骤实施。

例如:在VF表单设计中,要求设计一个求最大值的表单程序,首先我确定项目,将其下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在课前利用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的方式有目的地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分析并找到完成项目的方法,让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从教材开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学生有问题让其他学生来解决的方式代替教师来解决的传统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好的学生获得自信,需要解答的学生得到想要的答案,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表单的制作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完成项目的评价,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及评价能力,并通过对其他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措施,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比如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

第8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内涵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学不可能全面传授所有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语文的平台,通过对语文的词语、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我国的语文学科有过“大语文”“词章”“中国文”“国文”“国语”“语文”等名称,语文学科名称的转变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重点的变化,从古代的以文言文教学为主到以白话文教育为主的变革。但不论学习的内容如何,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论是诗词、文言文、白话文,对字、词、语法的了解是学习这些知识的前提。

语文知识大致包括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而基础知识大致包括语言、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句子、标点、逻辑等内容。在语文知识的框架中,阅读和写作都包含对文字、修辞、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合理、灵活运用,而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学习以文章为框架,文章的学习也需要基础知识。因此,语文知识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体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以后的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理由

(一)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双方都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教与学,只注重诗词的背诵、写作的训练,对字音、字义、字形等基础知识关注不够。初中生不能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提笔忘字、对字的运用方式不能灵活掌握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对“的”“地”“得”的使用不能正确掌握,把“再接再厉”写为“再接再励”,忽视对句法、修辞、逻辑等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不能掌握复句的概念,对修辞的作用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能在阅读、写作中正确理解、使用标点符号。教师这样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知识根基便不牢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将十分被动,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将相当困难。

(二)将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能力训练相分离

教师以程式化的方式讲解语文知识,以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文章、写作等知识的讲解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讲解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实现两者的同步提升。

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时期,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常识比赛、成语竞赛、常用字书写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这样动态、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

教师可以对语法、修辞、标点、逻辑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概念、不同的语法、修辞、标点的作用有所了解,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与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渗透着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便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教师讲解课文,不能只注重分析文章,而应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课文,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法和逻辑的作用等。同时,应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来讲解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写作中常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在教学中对所涉及的字词、修辞、语法等进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其使用能力。

(四)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言、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句子、标点、逻辑等基础知识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例如,对句子的学习,需要掌握文字、词汇、标点、修辞等,句子的运用也涉及逻辑、修辞,它们彼此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将各类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丰富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9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项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既存在着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又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存在着师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素质――课堂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有时会让执教者哭笑不得、啼笑皆非。而且如果不能正确、迅速地做出处理,可能会造成师生、学生之间的严重对立,或造成班级纪律涣散、甚至乱班。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教《呐喊》自序,讲课如行云流水。当老师读到鲁迅先生说:“药店的柜台和我一样高,当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时,教室突然爆出一声:“老师,为什么不丢个手榴弹进去?”

一室皆惊!四十几双眼睛先射向那个调皮的男生――方刚强,又盯上了老师,老师先是一惊,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徐徐来到方刚强的座位边。牵着八十几道目光,牵着方刚强的砰砰心跳,摸摸方刚强的头,又慢慢踱回讲台说:“如果有手榴弹,我要和他一起去炸掉那个柜台。”

群情振奋,老师说:“方刚强对少年鲁迅满怀同情,对黑暗旧社会充满愤恨,可贵,可贵!”方刚强眼睛亮得燃铁溶石:“老师,鲁迅向那个柜台丢了手榴弹!”“对,对,丢了!”一个女生说:“《药》就是的!”另一个接腔:“《狂人日记》也是。”……

设想一下:如果老师在那一瞬间束手无策,强行将课“教”下去,会如何?甚至若认定方刚强那“家伙”是调皮捣蛋,而痛加训斥,后果又将怎么样?

我想这个故事同样让人津津乐道,但是教学效果定是天壤之别。老师从名师变成庸师。几十个学生对少年鲁迅的同情变成看老师的热闹。对旧社会的痛恨,都转嫁到老师头上。

有一回,我在写“高粱”时错写成“高梁”,结果马上有学生大叫老师写了错别字了,全班学生轰然,可能是觉得抓住了老师的痛脚了,我自己却没发现。我只好硬着头皮先给学生一个微笑,然后问:“谁来告诉我哪里写了错别字了?”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回答。回答完后我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又问为什么不能用“梁”而要用“粱”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高粱’是粮食,所以要用‘米’字底。而‘桥梁、栋梁’要用木头,所以是‘木’字底。”“喔,原来是这样的。”我一副受教的样子。然后说:“你们懂得真多!欢迎以后大家上课时都像刚才发现老师写错别字的同学那样认真听课,既学会了知识,又把老师所有的错别字都纠正过来。”这样化解了一场教学危机,不但挽回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