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需求分析范文

需求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需求,分析

 

近两三年来,房地产价格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经过2007年底的短暂调整之后,价格就进入了大幅度上涨阶段,导致国家在2009年底针对房地产市场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对于当前的房地产价格,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担心我国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历史,认为房地产价格现在处于泡沫状态,如果放任发展,必将导致泡沫破灭,拖累整个宏观经济。笔者认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房地产价格变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成本、土地政策、经济环境、城市规划、人口变动、供求关系等。近期,房地产供应持续增长,建筑成本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此种情况主要是需求大幅度变动所致。本文试图从房地产需求层面上探讨一下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变动的成因。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结合到房地产上看,供求关系由以下两方面构成:其一、房地产需求:在特定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房地产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承租)的数量,此种需求数量同样也要受其价格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未来房地产价格的预期的影响。其二、房地产供应:在特定条件下,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拥有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租售的房地产的数量,这种供应数量要受其价格水平、开发建设成本、开发技术水平、开发商对未来预期的影响。

一、在我国,房地产需求大致有三种:

1、基本性需求:此种需求是为了满足家庭比必备的住房需要,属于基本需求范畴包括结婚购房、动拆迁购房、求学就业的临时性居住、迁入定居等等。基本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对产品、地域的限定性也比较明显,对就近的交通、商业、服务、教育、医疗配套的要求较为直接和紧迫。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导致基本性需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由于房地产需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需求,所以其基本性需求不太容易控制,属刚性需求。

2、 改善性需求:如改善住房面积、改善居住环境、照顾老人晚年、子女教育的居住改善,甚至一些个性化的居住生活(休闲、度假)的改善等等。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改善性需求、发展性需求比较明显。改善性需求的可变性和稳定性兼而有之,因为改善和发展是一个总的方向,同时也受社会经济、政策、市场特别是个人家庭情况所影响。这部分需求也有一定的可塑性。科技论文。

以上两种需求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生活需求,它们的稳步提高,是房地产价格稳步提高的基础。它们涉及到城镇化、婚龄人口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城镇化和人口的发展比较稳定,收入的增长大致与GDP同步,即每年8%到10%,这三个长期因素都很重要,但不能解释房价在短期内的暴涨。

3、投资(机)性需求:投资(机)需求的部分则不外乎资产保值、房产市场中长期投资,买房出租获取投资收益等等。在通胀的压力下,买房子是居民储蓄保值的最佳方法。此类需求相对来说以投资性的购房置业较多,包括部分个案性的特殊需求,局部也会有投机现象存在。其可变性较强,受政策、市场、金融、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现象。相比较而言,其可控制性很强。从2007年以来,此类需求快速膨胀,成为引发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首要推动力。

二、三种需求的分析:

从三种需求类型来看,基本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基本还是自住型的需求,近年来,基本性需求保持稳定发展,而改善性需求比例逐步形成规模。从199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城镇

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年均增长超过2000万,城镇人口的大量、快速增加将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近年来我国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伴随婚龄人口持续增

加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等,都必将形成对了房地产基本性需求的增加,并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发挥作用。与其他两种需求不同的是,投资(机)性需求当中投资和投机的成分会随外在环境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房地产投资需求是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或理财对象,通过拥有房地产的方式,来使财产保值增值。科技论文。房地产投资及理财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用于出租的租金收入,二是房地产买卖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增值收益。相对于消费性房地产而言,房地产投资及理财的风险较大,受到市场波动、利率调整和流动性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投资渠道较少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已经成为和股票投资一样的居民投资手段,现阶段,一家拥有两三套住房已较为常见。作为房地产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房地产投机主要是为了赚取买卖之间的差价。房地产投机的适度存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投机者通过购买房地产可以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在房地产市场时,投机者通过卖出房地产而增加供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维稳作用。当然,房地产投机者为追求高利润而发生的过度炒作行为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稳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影响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在一定意义上虚增了房地产的供应和需求。近一年来,房地产价格的不断大幅度攀升,以投资、投机为主需求的比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影响需求情况的要素和手段:

影响需求情况的要素和手段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就消费(投资)者而言,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家庭结构变动、居民收入状况、职业情况、教育水平等等。科技论文。另一方面则是就房地产市场环境而言,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自然环境等。涉及到的影响手段包括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房产消费税及其税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应该关注的是,政策环境更多地应该是调控房地产投资、投机性需求,对于以自己居住为主的基本性和改善性需求还是应该以保护为主的。这也是体现政府建设和谐社会,保障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规范发展保证。从最近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看,无论是提高住房贷款的利率,还是提高二次房贷的首付比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房地产投资(机)需求。

鉴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极度稀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人口增长短期难以扭转和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实际情况。作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调控政策的重点:

近两三年来房地产市场经过2007年底的短暂调整之后,价格就进入了大幅度上涨阶段,其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由于房地产投资投机赚钱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资投机的行列中来,使得房地产需求在基本和改善性需求没有大幅度变化的前提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膨胀,需求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此种恶性循环将越演越烈。所以,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在保障住房正常供应的前提下如何控制非正常的需求膨胀,包括过度投资和投机。

2、积极满足基本性需求:

由于基本性需求是人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之一,其满足与否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城市化进程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来源。所以如何建立能满足社会不同收入水平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应

该切实落到实处。

3、合理引导改善性需求: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住房需求品质是基本的权利,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房地产业发展重要方向,也是市场发展极其重要方面。

4、严格规范投资性需求和控制投机性需求。

基本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应该市场需求的主体,而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则属于我们市场需求的补充和发展。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发生、发展具有两面性。既能够有效地搞活房地产市场。同时,如果发展得不好,也容易造成投机泡沫,从而破坏市场,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所以,在当前房地产价格超常上涨的情况下,对于投资(机)性需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并加以严格规范和控制。

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前四个月,中央已经在政策、利率、税收方面有所表现,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住房贷款政策、按揭首付政策的变化,从制度和政策上指明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我们也一定会看到其满意的结果,那就是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人们有房可买、有钱能买、有房可居。

参考文献:

[1]、彭大 余晶晶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分析》(J)经济师 2009(8)

[2]、于琳芳 《我国现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第2篇:需求分析范文

引言是对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是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是为哪个软件产品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格,包括修正和(或)发行版本号,从而对该软件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义。

如果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只与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只定义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说明的那个部分或子系统。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或者各种排版约定。排版约定应该包括:

正文风格;

提示方式;

重要符号;

也应该说明高层次需求是否可以被其所有细化的需求所继承,或者每个需求陈述是否都有其自己的优先级。

1.4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例如,可能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营销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入员。

并且描述了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1.5 产品范围

说明该软件产品及其开发目的的简短描述,包括利益和目标。把软件产品开发与企业目标,或者业务策略相联系。

描述产品范围时需注意,可以参考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但是不能将其内容复制到这里。

1.6 参考文献

列举编写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时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可能包括:

本项目的合同书;

上级机关有关本项目的批文;

本项目已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

用户界面风格指导;

开发本项目时所要用到的标淮;

系统规格需求说明;

使用实例文档;

属于本项目的其它己发表文件;

本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所引用的文件、资料;

相关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所有参考资料应该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果可能,每份资料都应该给出:

标题名称;

作者或者合同签约者;

文件编号或者版本号;

发表日期或者签约日期;

出版单位或者资料来源。

2. 综合描述

这一部分概述了正在定义的软件产品的作用范围以及该软件产品所运行的环境、使用该软件产品的用户、对该软件产品己知的限制、有关该软件产品的假设和依赖。

2.1 产品的状况

描述了在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所定义的软件产品的背景和起源。说明了该软件产品是否属于下列情况:

是否是产品系列中的下一成员;

是否是成熟产品所改进的下一代产品;

是否是现有应用软件的替代品(升级产品);

是否是一个新型的、自主型的产品。

如果该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定义的软件系统是:

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其它系统和其它机构之间存在基本的相互关系。

那么必须说明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定义的这部分软件是怎样与整个大系统相关联的,或者(同时)说明相互关系的存在形式,并且要定义出两者之间的全部接口。

2.2 产品的功能

因为将在需求分析报告的第4部分中详细描述软件产品的功能,所以在此只需要概略地总结。仅从业务层面陈述本软件产品所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在描述功能时应该 针对每一项需求准确地描述其各项规格说明。如果存在引起误解的可能,在陈述本软件产品主要功能的作用领域时,也需要对应陈述本软件产品的非作用领域,以利 读者理解本软件产品。

为了很好地组织产品功能,使每个读者都容易理解,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给出。也可以采用图形方式,将主要的需求分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用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或类图进行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是很有用的。

参考用户当前管理组织构架,了解各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将有助于陈述软件产品的主要功能。

2.3 用户类和特性

确定有可能使用该软件产品的不同用户类,并且描述它们相关的特征。往往有一些软件需求,只与特定的用户类有关。描述时,应该将该软件产品的重要用户类与非重要用户类区分开。

用户不一定是软件产品的直接使用者,通过报表、应用程序接口、系统硬件接口得到软件产品的数据和服务的人、或者机构也有他们的需求。所以,应该将这些外部需求视为通过报表、应用程序接口、系统硬件接口附加给软件产品的附加用户类。

2.4 运行环境

描述了本软件的运行环境,一般包括:

硬件平台;

操作系统和版本;

支撑环境(例如:数据库等)和版本;

其它与该软件有关的软件组件;

与该软件共存的应用程序。

2.5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确定影响开发人员自由选择的问题,并且说明这些问题为什么成为一种限制。可能的限制包括下列内容:

必须使用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避免使用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要求遵循的开发规范和标准

例如,如果由客户的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负责软件维护,就必须定义转包者所使用的设计符号表示和编码标准;

企业策略的限制;

政府法规的限制;

工业标准的限制;

硬件的限制

例如,定时需求或存储器限制;

数据转换格式标淮的限制。

2.6 假设和约束(依赖)

列举出对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影响需求陈述的假设因素(与己知因素相对立)。如果这些假设因素不正确、不一致或者被修改,就会使软件产品开发项目受到影响。这些假设的因素可能包括:

计划使用的商业组件,或者其它软件中的某个部件;

假定产品中某个用户界面将符合一个特殊的设计约定;

有关本软件用户的若干假定(例如:假定用户会熟练使用SQL语言。);

有关本软件开发工作的若干假定(例如:用户承诺的优惠、方便、上级部门给予的特殊政策和支持等。);

有关本软件运行环境的一些问题;

此外,确定本软件开发项目对外部约束因素所存在的依赖。有关的约束可能包括:

工期约束;

经费约束;

人员约束;

设备约束;

地理位置约束;

其它有关项目约束;

3. 外部接口需求

通过本节描述可以确定,保证软件产品能和外部组件正确连接的需求。关联图仅能表示高层抽象的外部接口,必须对接口数据和外部组件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写入数 据定义中。如果产品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外部接口,那么应该把这些外部接口的全部详细需求并入到这一部分实例中。

注意:必须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与外部接口需求加以区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描述的是通过接口取得软件产品的数据和服务的人的需求;而外部接口需求描述的是接口本身的需求。

3.1 用户界面

陈述需要使用在用户界面上的软件组件,描述每一个用户界面的逻辑特征。必须注意,这里需要描述的是用户界面的逻辑特征,而不是用户界面。以下是可能包括的一些特征:

将要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GUl)标准或者产品系列的风格;

有关屏幕布局或者解决方案的限制;

将要使用在每一个屏幕(图形用户界面)上的软件组件,可能包括:

选单;

标准按钮;

导航链接;

各种功能组件;

消息栏;

快捷键;

各种显示格式的规定,可能包括:

不同情况下文字的对齐方式;

不同情况下数字的表现格式与对齐方式;

日期的表现方法与格式;

计时方法与时间格式;

等等。

错误信息显示标准;

对于用户界面的细节,例如:一个特定对话框的布局,应该写入具体的用户界面设计说明中,而不能写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

如果采用现成的、合适的用户界面设计规范(标准),或者另文描述,可以在这里直接说明,并且将其加入参考文献。

3.2 硬件接口

描述待开发的软件产品与系统硬件接口的特征,若有多个硬件接口,则必须全都描述。接口特征的描述内容可能包括:

支持的硬件类型;

软、硬件之间交流的数据;

控制信息的性质;

使用的通讯协议;

3.3 软件接口

描述该软件产品与其它外部组件的连接,这些外部组件必须明确它们的名称和版本号以资识别,可能的外部组件包括: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工具;

函数库;

集成的商业组件

说明:这里所说的“集成的商业组件”,是指与系统集成的商业组件,而不是与软件产品集成的商业组件。例如:中间件、消息服务,等等。

描述并且明确软件产品与软件组件之间交换数据或者消息的目的。描述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与内部组件通讯的性质。确定软件产品将与组件之间共享的数据。如果必 须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共享机制,例如:在多用户系统中的一个全局数据区,那么就必须把它定义为一种实现上的限制。

3.4 通讯接口

描述与软件产品所使用的通讯功能相关的需求,包括:

电子邮件;

WEB浏览器;

网络通讯标准或者协议;

数据交互用电子表格;

必须定义相关的:

消息格式;

通讯安全或加密问题;

数据传输速率;

同步和异步通讯机制;

4. 系统功能需求

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记录,详细列出与该系统功能相关的详细功能需求,并且,唯一地标识每一项需求。这是必须提交给用户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所提供 的功能执行服务或者使用所指定的使用实例执行任务。描述软件产品如何响应己知的出错条件、非法输入、非法动作。

如果每一项功能需求都能用一项,也只需要用一项测试用例就能进行验证,那么就可以认为功能需求已经适当地进行描述了。如果某项功能需求找不到合适的测试用例,或者必须使用多项测试用例才能验证,那么该项功能需求的描述必然存在某些问题。

功能需求是根据系统功能,即软件产品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来组织的。可以通过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或者功能等级来组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便用这些元素的组合。总而言之,必须选择一种是读者容易理解预期产品的组织方案。

用简短的语句说明功能的名称,例如:“4.1系统参数管理”。按照服务组织的顺序,逐条阐述系统功能。无论说明的是何种功能,都应该针对该系统功能重复叙述4.1~ 4.3这三个部分。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这一部分内容,例如采用: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功能等级等,也可以采用它们的组合。其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容易理解 即将开发的软件产品。一般来说,每个使用实例都对应一个系统功能,因而按照使用实例来组织内容比较容易让用户理解。

对应一些被共享的独立使用实例,可以定义一些公用系统功能。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在2.2节“产品的功能”中描述的全部需求,以及它们的规格说明;必须在某个系统功能描述中有所反映,而且不应重复。

4.1 说明和优先级

对该系统功能进行简短的说明,并且指出该系统功能的优先级是:高、中、还是低。需要的话,还可以包括对特定优先级部分的评价,例如:利益、损失、费用和风险,其相对优先等级可以从1(低)到9(高)。

4.2 激励/响应序列

列出输入激励(用户动作、来自外部设备的信号或者其它触发)并且定义针对这——功能行为的系统响应序列,这些序列将与使用实例中相关的对话元素相对应。

描述激励/响应序列时,不仅需要描述基本过程,而且应该描述可选(扩充)过程,包括例外(引起任务不能顺序完成的情况称为例外)。疏忽了可选过程,有可能影响软件产品的功能;如果遗漏例外过程,则有可能会引发系统崩溃。

如果采用流程图来描述激励/响应序列,比较容易让用户理解。

4.3 输入/输出数据

列出输入数据(用户输入、来自外部接口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并且定义针对这些输入数据的处理(计算)方法,以及相应地输出数据,描述对应区别: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当有大量数据需要描述时,也可以分类描述数据,并且注明各项数据的输入、输出属性。

对于每一项数据,均需要描述:

数据名称;

实际含义;

数据类型;

数据格式;

数据约束;

对于复杂的处理方法,仅仅给出算法原理是不够的,必须描述详细的计算过程,并且列出每一步具体使用的实际算式;如果计算过程中涉及查表、判断、迭代等处理方法,应该给出处理依据和相关数据。如果计算方法很简单,也可以将其从略,不加描述。

5. 其它非功能需求

在这里列举出所有非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等。

5.1 性能需求

阐述不同应用领域对软件产品性能的需求,并且说明提出需求的原理或者依据,以帮助开发人员做出合理的设计选择。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性能需求,如果需要,可以针对每个功能需求或者特征分别陈述其性能需求。在这里确定:

相互合作的用户数量;

系统支持的并发操作数量;

响应时间;

与实时系统的时间关系:

容量需求

存储器;

磁盘空间;

数据库中表的最大行数。

5.2 安全措施需求

详尽陈述与软件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破坏、危害相关的需求。定义必须采取的安全保护或动作,以及必须预防的潜在危险动作。明确软件产品必须遵从的安全标准、策略、或规则。

5.3 安全性需求

详尽陈述与系统安全性、完整性问题相关的需求,或者与个人隐私问题相关的需求。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软件产品的使用,和软件产品所创建或者使用的数据的保 护。定义用户身份认证,或备授权需求。明确软件产品必须满足的安全性或者保密性策略。也可以通过称为完整性的质量属性来阐述这些需求。一个典型的软件系统 安全需求范例如下:“每个用户在第一次登录后,必须更改他的系统预置登录密码,系统预置的登录密码不能重用。”

5.4 软件质量属性

详尽陈述对客户和开发人员至关重要的在软件产品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质量功能。这些功能必须是确定的、定量的、在需要时是可以验证的。至少也应该指明不同属性的相对侧重点,例如:易用性优于易学性,或者可移植性优于有效性。

5.5 业务规则

列举出有关软件产品的所有操作规则,例如:那些人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进行何种操作。这些本身不是功能需求,但是他们可以暗示某些功能需求执行这些规则。一个 业务规则的范例如下:“进行达到或者超过10,000,00元人民币的储蓄业务时,必须通过附加的管理员认证。”

列举业务规则时,可以根据规则的数量,选取合适的编目方式。

5.6 用户文档

列举出将与软件产品一同交付的用户文档,并且明确所有己知用户文档的交付格式或标准,例如:

安装指南

纸质文档,16开本;

用户手册

纸质文档,16开本;

在线帮助

电子文档,与软件产品一同分发、配置;

使用教程电子文档,与软件产品一同分发、配置。

6. 词汇表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业术语的定义,以及有关缩写的定义(如有可能,列出相关的外文原词)。为了便于非软件专业或者非计算机专业人士阅读软件产品需求分析 报告,要求使用非软件专业或者非计算机专业的术语描述软件需求。所以这里所指的专业术语,是指业务层面上的专业术语,而不是软件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术 语。但是,对于无法回避的软件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术语,也应该列入词汇表并且加以准确定义。

7. 数据定义

数据定义是一个定义了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元素和结构的共享文档,其中对每个数据元素和结构都准确描述:含义、类型、数据大小、格式、计量单位、精度 以及取值范围。数据定义的维护独立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并且在软件产品开发和维护的任何阶段,均向风险承担者开放。

如果为软件开发项目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定义,而不是为每一项特性描述有关的数据项,有利于避免冗余和不一致性。但是却不利于多人协同编写需求分析报告,容 易遗漏数据,也不方便阅读。因此还是建议为每个特性描述有关的数据项,汇总数据项创建数据定义,再根据数据定义复核全部数据,使得它们的名称和含义完全一 致。必须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二义性,在汇总数据项时应该根据数据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汇总,而不是根据数据项的名称汇总。

在数据定义中,每个数据项除了有一个中文名称外,还应该为它取一个简短的英文名称,该英文名称应该符合命名规范,因为在软件开发时将沿用该英文名称。可以使用等号表示数据项,名称写在左边,定义写在右边。常见数据项的描述方式如下:

原数据元素

一个原数据元素是不可分解的,可以将一个数量值赋给它。定义原数据元素必须确定其

含义、类型、数据大小、格式、计量单位、精度以及取值范围。采用以星号为界的一行

注释文本,描述原数据元素的定义。

选择项

选择项是一种只可以取有限离散值的特殊原数据元素,描述时一一枚举这些值,并用方

括号括起来写在原数据元素的定义前。在两项离散值之间,使用管道符分隔。

组合项

组合项是一个数据结构或者记录,其中包含了多个数据项。这些数据项可以是原数据元

素,也可以是组合数据项,各数据项之间用加号连接。其中每个数据项都必须是数据定

义中定义过的,结构中也可以包括其它结构,但是绝对不允许递归。如果数据结构中有

可选项,使用圆括号把该项括起来。

重复项

重复项是组合项的一种特例,其中有一项将有多个实例出现在数据结构中,使用花括号

把该项括起来。如果知道该项可能允许的范围,就按“最小值:最大值”的形式写在花

括号前。

8. 分析模型

这是一个可选部分,包括或涉及到相关的分析模型,例如:

数据流程图;

类图;

状态转换图;

实体-关系图。

第3篇:需求分析范文

企业内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沟通途径之一,具有技术标准高、通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企业内网以其高效、瞬时等显著特点在企业管理和信息传递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企业内网需求分析,总结了企业内网开发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内网;需求;宽带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7101

开发系统的关键性阶段在于系统需求分析,在逐步细化的过程中从不断认识与完善,是实施工作的基础。通过软件系统需要做什么,都有什么性能、功能,还有什么样的约束条件等,主要为了下一个阶段的方案设计与解决来提供相关依据。在实施企业内网项目时,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市场环境、公司业务流程以及产品特征等进行企业内网需求分析。我们常说的集团公司主要分为总公司及分公司这两部分。总公司与分公司通过专线保持数据的连接,在外出差的员工可以利用VPN连接网关并能及时的访问总公司的内网。总之,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公司内网相关需要,并选择和设计适合的内网结构和网络技术来满足内网的真正需求。根据目前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内网需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宽带性能稳定需求

当今计算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中,企业网络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企业内网的应用主要限于内部信息管理方面,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内部员工,所以企业内部网络不仅需要承载办公自动化、Web页面浏览等相关简单的数据业务处理,还要对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等各种业务应用。因此,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对于增强核心数据交换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有些对于核心骨干层的企业则要求网络具有千兆位级带宽和处理性能,桌面到达百兆位的带宽,需要构建一个保持通畅稳定的大型企业内网,不断改进设计,以适应用户变化,从而满足网络业务量日益增长和扩大规模的需求。

2 可用性与稳定可靠性

对于企业内网用户来说,内网的可用性是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客户使用的时间长度增加,可用性表现的出稳定的一面,这是在网络设计方案初期应该考虑的重要指标。可用性与可靠性相互关联。在企业内网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部分业务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内网通信长时间的稳定与不中断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的有利保障。因此,企业内网在可靠性设计过程中就更应该全面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通畅。现代企业内网在可靠性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

(1)设备的可靠性:不但内网设备的关键部件有冗余备份,而且内网设备的处理引擎种类,整体设计构架也都要考虑到冗余备份,从而提高内网整体的可靠性。

(2)业务的可靠性:当内网设备发生问题进行故障倒换的过程中,进行故障的排除,增加网络的稳定性,一定要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链路的可靠性:企业网建设过程中,应该具有技术标准高、兼容性强、可用性等特点,以保证网络设备能够提供有效链路的自愈手段,这样才能保证以太网链路安全。

3 服务质量需求

为满足多种业务的需求,使企业内容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服务,随着企业发展与壮大,企业的业务也会不断增加,企业内网能够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效率,此时企业内网承载能力也将经受着考验,如果单纯的增大带宽还不足以满足数据交换,还要考虑到内网能够对于紧急事件和不同重要程度的事件进行,例如音频,智能识别、视频和数据流。企业内网是决策支持系统,内网也能够智能化地调度内网中的资源,保证紧急的业务的时延、带宽优先级等。

4 内网安全需求

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网络系统将接受安全风险都的考验,传统的企业内网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是部署防火墙、IDS、杀毒软件等。为了有效阻止黑客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以保障企业内网的稳定运行,为了让企业内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内网必须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安全性威胁包括内外两部分因素,内部因素通常包括各种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恶意行为等,但实践证明这些被动的防御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内网安全问题。有效的内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内网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增强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监控管理以保障企业内网的稳定运行。当今社会,企业内网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公司生产运营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不同的企业对安全的需求不同,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数据和资料的保密性程度选择不同的内网安全方案。

5 内网可扩展性需求

企业内网可扩展性是指内网所能够支持的网络规模的增长幅度。对于企业内网用户来说,内网的可扩展性是最主要的需求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内网使用用户、应用、新接入点以及同外部网络的连接。因此,企业内网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当前内网使用的需求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和一定范围内增长的需求。要想预测内网在未来几年内会扩展到何种规模,通常可以采用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来预测企业短期和长期希望达到的内网规模,从而考虑未来企业内网的扩展。

因此,通过短期和长期企业内网需求的预测,在分阶段实施企业内网项目时,根据预测预留扩展空间,能够节省企业内网项目实施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文库.企业网搭建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4篇:需求分析范文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204次(一般森林火灾1149次,较大森林火灾55次),过火总面积1906.1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122.98公顷,损失成林蓄积36777.6立方米,损失幼林77.7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923万元。调查显示,贵阳市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原因引起,而人为因素中大部分为农村居民烧荒、烧炭等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良用火习惯所引起,其余为祭祖扫墓放炮竹、烧香、野外吸烟、外县烧入以及小孩玩火等事故引起。通过调研、收集贵阳市林业部门对森林防火的需求,包括办公管理系统表单统计(支持按年度统计和火灾数量图生成)、火势蔓延预测、指挥系统(支持二三维联动)、火点定位(支持散民如护林员或村民等)报警、将现有火险管区与火点定位和扑救工作联系起来、防火储备物资管理、火灾案件管理、支持重要火情报告的填写和上报等,从而为防火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方向。

贵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建成,系统涉及森林防火、定位监控、网络化办公等多个方面,由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定位监测子系统和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为防火应急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业务解决方案,定位监测子系统提供基于Internet的火灾救援人员和设施的定位和监控,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为林业业务部门提供网上办公的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核心。用户通过该系统完成火灾预警、火点定位、火情分析、方案部署以及灾损分析等工作,其目的是在预警、指挥决策和灾后分析等工作中提供信息化平台,帮助贵阳市林业系统用户提供防火指挥工作的效率。该系统针对的用户是火灾监控指挥中心的操作人员,用户在该系统中可完成从火灾发生的接警、火点定位,到火情结束后的损失评估、火情报告填报等一系列工作。本模块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系统应用需求、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本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在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提供的平台下,具体业务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定位监控子系统通过定位设备和软件系统配合,定位监控子系统提供防火队伍定位和监控的功能,方便指挥中心随时了解火灾救援的情况和各种救火设施设备的位置情况。为方便不同用户快速了解当前火灾救援情况,该部分功能将基于WEB实现,即需要支持用户在任意联网的机器通过浏览器查看相关防火人员和设施的位置情况,并能了解运动轨迹。

移位目标定位在定位和监控模块中,用户可通过电子地图,快速定位到持有GPS手持设备的对象上,包括防护队员、救援队员或车辆设备等,从而方便指挥中心用户即时了解各种防火救火设备和人员的位置情况,以及该位置附近的各种地理信息。

对灭火队伍进行监控通过GPS定位设备向指挥中心发回的实时位置信息,软件系统对位置数据进行解析,并将灭火队伍实时的位置信息展示在电子地图中,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定位对象轨迹分析持有手持GPS设备的人员或车辆的位置信息,随着向服务端的不断发送,位置信息也同时存入数据库。系统将在该机制下支持指挥中心用户对监控和定位对象的轨迹查询,即指挥中心不但可以知道当前定位对象的实时位置,还能通过简单计算,在电子地图上方便的查看到该定位对象的移动轨迹,以及该对象在火灾发生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第5篇:需求分析范文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

1.多平台运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平台运行,即: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在企业建设管理系统初期,可以选择普通的PC网络,投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处理能力硬件环境,例如:选择高档的AS/400服务器,但并不希望更改应用软件系统。这样一来,跨平台的软件系统显出十分优势,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2.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

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例如,已经采用财务软件的用户,希望整个销售和生产管理系统也能与目前的财务系统数据共享。企业间(特别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1)、与PDM集成

产品数据管理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和并行工程日益发展,PDM愈显重要。ERP需要和PDM进行集成,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

(2)、与CRM进行集成

传统的ERP系统着眼于企业后台的管理,而缺少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为,传统的企业只是着力于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产出产品,至于哪种产品更受欢迎,哪些服务最有待改进这一类的问题,却往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凭经验臆测。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

(3)、与EDI的集成

虽然EDI是许多MRPII已经具有的功能。近年来ERP的EDI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扩展。(l)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2)企业间的EDI。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要求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

因为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3.数据高度集成

进入系统的数据要能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经过转换、整合再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度模块化

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对系统的剪裁不仅是对子系统的取舍,还包括对子系统内部各项功能的剪裁,如:对总帐系统内部的数量帐、银行帐、部门帐等功能的取舍。这样可以达到根据大、中、小型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系统的目的。例如,SAP公司的模块化具有以下特点:

(l)采用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BAPI)将第三方软件集成到ERP中去。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有了BAPI,用户可以通过测览器、Exchange电子邮件来使用ERP系统,用户可以将这些软件模块与非ERP软件混合匹配使用。

(2)用户可以按需求单独更新某一个模块,而没有必要为了增强某一个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用户用逐个模块更新的办法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BAPI技术对ERP软件的开发商说来是非常重大的进步。从MRPII到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公司无论多么强大,也无法独自开发包括企业全部专业的全部管理功能的软件。在技术上必须有能力把第三方软件接在自己的核心软件上。例如,SAP的BAPI和Oracle应用的30多个API能够使自己的软件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

5.支持分布式应用

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6.真正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关键在于经营。所以,新的系统要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电子商务工作模式。

由于今后1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

(l)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序结构与Internet协议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例如,1996年3月SAP公司展示了其InternetR/3软件,为销售、产品配置、库存及采购模块提供Internet访问功能,R/3使用户通过客户端的Web测览器来访问R/3应用软件包,进行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访问。

(2)其二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例如,Oracle公司了OracleApplicationforWeb的3个以Web测览器为前端的应用套件,允许企业外部的授权供应商、客户或企业内部某些经授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个标准的Web测览器远程进入ERP系统,完成输入订单、监督装运、检查付款、查看供货协议、监督库存、查验收据、审批支付状况、测览产品目录等业务。

(3)三是改写原有的应用。应用软件厂商正忙着把应用程序建立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使应用程序的代码完全适合Internet。这些公司计划把他们的应用程序重新建立在数以百计的基于Java小程序的部件(cartridge)和模块上。例如,Oracle许诺在1997年底之前所有的软件都被Java化,并通过Oracle网络计算结构NCA将应用软件转换成更为分布化的系统。Oracle的许多功能都将变成能插入NCA的新结构。

以测览器为客户机的Internet网络计算方式将会成为ERP架构的主流模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7.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用户界面

跨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跨国交易必然带来对管理软件多语种支持的需求。一套应用系统应当可以按照用户的设定,在不同的用户端显示不同语种的应用界面。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功能,即可以由用户来自行设定应用系统输出界面上使用的术语和界面格局,形成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不同行业的用户也可以面对的专业性更强的界面。

8.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需要管理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管理系统有健全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9.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间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对工作流(Work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EDI在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以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10.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管理软件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按同一模式运做。因此,新一代的管理软件需要有非常灵活的设计。在输出界面(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运算公式、业务逻辑(限于一些可选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诸多方面都能留给用户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

11.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功能

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新一代管理软件中的商业智能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管理系统自动识别什么是普通业务,什么是特例业务。对普通业务能够按事先的设定好的方法进行处理,过滤出的特例留给人来处理。还能够通过用户的设置不断的学习新的普通业务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2)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寻找各项工作的平衡点。企业的计划工作就是依照各种平衡点来制定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企业各种平衡点的约束条件日益增多,企业的计划工作就变得日趋困难。以往的管理系统中制作的计划往往都是单约束条件的,新型的管理系统在制作计划时必须考虑多维约束条件和多种目标任务的同时并存,实现智能化的计划优化功能。

(3)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所谓智能化数据分析就是指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并分析异常情况将会产生的影响,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4)智能化决策支持功能。即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提供各级决策需要的系统环境。

12.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新型管理软件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

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的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13.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终端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

结论

第6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软件需求特点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评审

1 引言

软件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沟通交流,引出用户的需求,分析概括出软件系统要做什么或实现什么能力,并且形成相关需求文档的过程。软件需求分析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项目开始的初期,是软件研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活动。据统计,目前约有54%的软件缺陷是由于软件需求分析不到位而产生的,很多时候软件需求分析更是关系到整个软件项目的成败。本文将就软件需求的类型、特点、需求分析的方法等进行探讨研究。

2 软件需求分类及特点

2.1 软件需求的分类

软件需求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要实现或执行的功能,功能有时又叫做能力。非功能性需求是限制解决方案的需求,有时又叫做约束或质量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一般又可以分为:性能需求、适应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保密性需求、可靠性需求、维护性需求等。

2.2 软件需求的特点

软件需求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2.1 完整性

需求中应该包含了软件要做的全部的事情,包含待开发系统的所有功能、性能约束以及它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预期行为,对于所有可能出现的输入数据的定义以及对合法和非法输入值的响应所做出的规定等。

2.2.2 正确性

对软件的功能、性能等的描述必须与用户对目标软件产品的期望相吻合。应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在充分的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出用户期望的软件需求。

2.2.3 可验证性

软件需求是验证、测试的依据,需求的描述应是定量的,可通过核查、分析、测试等手段对其实现进行验证。

2.2.4 一致性

软件需求应在时间、空间上保持一致,不相互矛盾、重复。

2.2.5 可实现性

软件需求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需求分析时应从技术、环境、成本、进度等方面综合评估软件需求的可实现性。

2.2.6 无歧义

在需求规格说明中对需求的描述只会有一个解释,一个意义,不会造成阅读者间的理解偏差。

2.2.7 可追溯性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软件需求将被设计、被实现、被验证。

3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软件可以选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嵌入式类软件可以采用结构化分析的方法,面向对象类软件可以选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原型法适用于项目开始时需求模糊、不明确的项目。

3.1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是一种建模的活动,主要是根据软件内部的数据传递、变换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描绘出满足功能要求的软件模型。基本思想是“分解”和“抽象”。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是用于表达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某信息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

(1)企业按企业用户信息登录审计系统;

(2)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用户根据权限要求分别作相应的统计、审计、法务、评估等处理;

(3)系统将处理结果发送给审核用户。该系统需求分析的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3.2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提供对象、对象间消息传递等语言机制让分析人员在解空间中直接模拟问题空间中的对象及其行为,从而消减了语义断层,为需求建模活动提供了直观、自然的语言支持和方法学指导。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利用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方法为软件需求建造模型,UML通过图形化的表示机制从多个侧面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模型进行刻画。UML视图可分为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实现图等几类。

3.3 原型法

原型法是与严格定义需求完全不同的一种需求分析方法。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是通过开发人员与用户密切合作并反复修改的过程,不断挖掘、修正用户需求。它能快速给出一个基本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原型,用户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提出更好的要求,经过不断迭代循环最终实现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原型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渐进明细性,是一种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它更多的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强调了用户的参与。

4 软件需求评审

软件需求是软件策划、设计、编码、测试的依据和基准,软件需求的正确性对项目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开展软件需求评审是确认需求分析人员获取的软件需求的正确的、完整性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评审可以让利益相关方彻底理解需求,并达成一致,项目的设计、编码、测试人员能从自身角度审查需求的正确性并承诺需求的可实现性、可测试性,用户可以进一步确认软件需求。评审前做好评审的准备是提高评审有效的一个方法,选择恰当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分发评审材料等。目前很多软件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都能提供在线评审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评审的效率。

5 小结

软件的需求分析和定义处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早期,对项目实施具有关键性影响。需求定义的任何失误,都必然严重影响项目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后果具有全局性,甚至会直接导致软件项目的失败,远比在设计或编码阶段引入的技术错误严重得多,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等.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伟琴,刘洪涛. 软件需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继成,高珍.软件需求分析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23(8):18-21.

[4]冯阿芳,石研.软件需求分析的思考[J].信息技术,2010(16):45.

第7篇: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移动社交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可行性流程功能

中途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000-00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春天,创业者们也纷纷开始瞄准移动互联网进行创业。而对于即时通讯来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当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大多功能单一,趣味性低,用户们也急盼能够使用有足够创新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所以开发一款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即时通讯,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2功能分析

参照国内外主流的即时通讯应用 ,再加上自己的创意,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如下:

(1)用户注册登陆。用户首次使用该应用必须进行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通过注册账号或者注册邮箱进行登录,登陆成功后,方可以进入本应用的主界面。当用户忘记用户名或密码时,可以利用登录时注册的邮箱找回用户名和密码。

(2)获取好友动态模块。当用户成功登陆本应用之后,可以在主界面中的好友动态模块里获取到好友的动态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下拉列表进行刷新,异步获取服务器上的好友动态。

(3)即时通讯模块。可以选择联系人进行聊天,消息内容通过第三方SDK推送给对应的好友。当然,也可以即时接受到好友发送过来的消息。

(4)最近会话模块。根据最近聊天联系人,可以获取到含有联系人信息,以及最新的一条聊天记录的会话列表。

(5)好友管理模块。添加和删除好友的功能。

(6)人脸识别模块。为自己设置脸谱,即通过自己的照片为自己设置脸谱,照片中的信息通过FacePlusPlus进行检测。通过照片搜索陌生用户在本应用下的社交信息资料。

(7)智能推荐好友模块。根据共同好友数量,编写推荐算法进行智能推荐好友。

3 必要性分析

(1)显见的必要性。随着移动社交的兴起,以及Android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款具有创意特色的移动社交应用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方便和乐趣。

(2)预见的必要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乐趣和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一款能够解决人们日常交流的软件也必不可少。当然对于渴求更多更丰富娱乐信息的人来说,一款具有颠覆性创意的娱乐工具也是迫不及待的。

4 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跨平台的JAVA语言、PHP动态网站设计语言、Android开发平台、Eclipse开发工具和MySQL数据库能够满足应用系统的开发。

(2)经济可行性。首先,移动社交应用不仅可以让广大的用户更方便的获取到信息知识,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娱乐的需要。而他的运作只需要满足基本的服务器压力就行。而且可以实现低成本,此外,如果依靠其固有的用户量实现增值服务,也可以获取一大笔效益。

5系统业务流程

系统业务流程主要为用户在登录成功后可以使用系统的功能,在系统登陆失败后,则使用结束,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6 结语

本文阐述了移动社交应用系统的功能分析、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系统流程分析。其中功能分析主要分析了注册登录、获取好友动态、即时通讯、最近会话、好友管理、人脸识别和智能推荐好友等功能;必要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显见的、预见的和隐见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技术、经济和运行的可行性;流程分析主要分析了系统流程和用户与模块关系。需求分析已经完成,因此进一步就是对移动社交应用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程瑶,应凌云,焦四辈等.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隐私泄漏问题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4,37(1):87-100.

[2] 杨煜尧,赵方,罗海勇等.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移动互联网社交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z2):307-313.

[3] 王玉祥,乔秀全,李晓峰等.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选择机制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33(11):2126-2134.

第8篇:需求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需求;研究;图书馆

读者问卷调查与座谈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有效方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使图书馆不断自我调适、优化服务环境,有的放矢地进行各方面工作的改进,有利于图书馆的自我监督、发展和完善。因此,研究高校读者信息需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信息服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开展读者信息需求调查,以了解和关注读者的信息需求,从中发现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差距和不足,及时调整文献结构,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扬长避短,提供符合读者信息需求的各项服务,从整体上把握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确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心。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为河北农业大学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图书馆派出8位教授到林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进行调研,并与各院系的34位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对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究随机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5份,有效率为85.8%,涉及全校43个专业的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学生286名,专科学生188名,其他人员19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该馆的读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他们除了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堂外,第二课堂就是作为学校情报资料的中心图书馆。从对其利用图书馆的次数研究得出:每周利用图书馆3次以上的频率最高达50.5%,基本不去图书馆的频率最低,占1.8%。这说明读者到图书馆的频率较大,对文献需求强烈,充分显示出读者把图书馆作为了信息交流和知识获取的中心。

调查对象认为获取信息能达到满意以上程度的占72.7%,认为不满意的占27.3%。满意度虽然比较高,但读者要求获取方法简捷,显示出离完全实现读者的信息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也说明该馆在对读者的信息保障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通过表1中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评价分析可知,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优势和资本就在于其丰富的馆藏资源,而读者信息需求的多层次化,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馆藏资源数量,满足不断增长的读者需求。在研究中还了解到,有12.7%的读者认为该馆新书所占比例合适,有87.3%的读者认为新书比例少。在加大投资购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馆藏资源结构的调整,以方便东、西两个校区的读者,满足信息时代读者信息需求发展的变化,增强图书馆信息情报服务功能。

分析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时发现,不熟悉图书馆主页设置、不清楚图书资料的组织和排列方法、不清楚跨校区借阅是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感到的最主要的困难。说明一方面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读者培训工作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图书归架不及时、错架乱架等现象,使读者不能及时找到所需图书或期刊等。

2、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研究(对读者提问采用多选的形式)

农业院校具有高等教育的层次定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技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可以反映出来。调查结果表明:在经常阅读图书种类中,马列主义、思想类11人次,哲学、宗教类34人次,社科总论类50人次,政治、法律类37人次,军事类21人次,经济类84人次,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161人次,语言、文字132人次,文学类203人次,艺术类73人次,历史、地理类91人次,自然科学总论类31人次,数理化类23人次,天文学、地球科学类39人次,生物科学类33人次,医药、卫生类64人次,农业科学类18人次,工业技术类27人次,交通运输类13人次,航空、航天类6人次,环境、安全科学类24人次、综合性图书类8人次。阅读种类:中文图书317人次,外文图书62人次,中文期刊161人次,外文期刊38人次,光盘资料47人次。从中不难看出,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文献需求应与该校教学所设专业相符。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发现:1)读者文献需求强烈、获取方法简捷。读者到图书馆的频率较大,对信息需求较强;同时,读者都要求快速、方便地获得自已所需的信息。因此,便于使用、立等可取是读者眼里馆藏的第一要素。2)信息需求多层次化。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文献需求,除了与该校教学所设专业相同,还应增加与读者感兴趣的信息资料,或其他学科知识,也需要增加与就业、考研、旅游、娱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3)信息需求载体类型多样化。读者对信息需求类型不局限于单一文字型,多数读者要求有图像、声音资料。光盘、多媒体、网络信息已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为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合理配置资源1)合理使用图书经费,提高购书的针对性。为了使有限的图书经费用到刀刃上,在文献购置中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新上专业情况,充分征求各学院教师和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2)传统文献建设与电子文献建设协调发展。目前,学生读者利用比较多的是传统的纸质型文献资源,而教师更多利用的是电子资源,所以,在目前采访中,对电子文献和传统文献都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在图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本馆的实际,逐步调整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逐步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有针对性地增加外文数据库数量。3)保证重点资源建设,注重开发特色资源。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发展基础学科建设为前提,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图书馆特色馆藏体系。在保证重点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如特色文献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导航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本校教职工著作文库等。

2.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1)延长开馆时间。在现有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延长开馆时间,周四下午职工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可由临时工或学生工在阅览室值班,做值日时间可放在中午或晚上闭馆之后。2)提高借还书效率。东校区图书馆和西校旧馆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书库的空间小,加之近年来藏书量增加较快,使得书库拥挤不堪。受馆舍条件限制,现在还不能如读者期待的那样,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相信新馆建好后,这一问题会迎韧而解。图书馆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在读者多时(开学和期末考试周),临时增加工作人员办理借书手续,以缩短读者等候时间,提高借还书效率。3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增加信息服务项目。随着新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图书馆将打破原有部室结构,加强专职信息咨询与务人员力量,尽快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文献传递工作、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学校知名专家和教授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和相关单位进行合作,进行文献代查代检服务。

第9篇:需求分析范文

(1)切削性能

近几年,用切削加工替代以前的放电加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需求渐渐转向切削工件上窄而深的部位。使用立铣刀深切削加工这种窄而深的部位时,适用的主流刀具是小直径球头立铣刀(日立工具也在生产Epoch深切削球头立铣刀、Epoch笔式深切削球头立铣刀系列)。但是,使用小直径球头立铣刀进行高效深切削时会出现以下问题(即用切削加工替代放电加工存在的问题):①切削阻力容易增大;②中心部位的切削速度很难提高(顶端中心刃部分易受损);③存在理论上的切削残留部分(刀具径向切入量不能太大)。

日立工具为解决以上问题,开发了小直径长颈系列Epoch深切削圆角立铣刀。在使用小直径立铣刀进行深切削时,如果刀具切削刃前端的切削阻力太大,就会产生振动而无法在高效切削条件下加工,从而影响加工效率。从切削阻力的角度对球头立铣刀与R角立铣刀进行对比可知,后者的切削刃接触面积较小,切削阻力也相对较小。

此外,在进行等高线切削时,球头立铣刀存在理论上的切削残留部分,尤其是切削速度低的端部横刃容易破损。而圆角立铣刀加工时通常能形成一定的切削面,故具有加工稳定可靠的优点。

现在开发的Epoch深切削圆角立铣刀能够防止深切削时产生的颤振。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采用了倒锥形设计。这种设计可防止切削过程中因刀具弯曲造成外周刃与被切削材料接触,从而可实现稳定加工。此外,刀具涂层采用了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热、耐磨性能的TH(TiSiN)硬涂层,非常适合高硬度材料的直接深切削加工。

以下通过加工实例介绍Epoch深切削圆角立铣刀的特点。

(2)加工实例

①沟槽高效加工实例

为了对沟槽进行高效加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XY方向的步距,但如果使用球头立铣刀加工,就会使无法提高切削速度的中心刃承受很大的负荷而不得不降低切削条件。

从使用球头立铣刀加工沟槽的结果可以看出:若加大设定的XY步距,则中心刃处的破损程度也会加大;若减小设定的XY步距,降低切削条件,虽未观察到中心刃受损,但前端中心横刃的磨损却有所增大。从使用Epoch深切削圆角立铣刀加工沟槽的结果可知,不但切削稳定,而且磨损减小,对高硬度(约50HRC)热模锻钢工件的沟槽加工效果良好。

在本加工实例中,与球头立铣刀相比,新型圆角立铣刀所需加工时间缩短约1/4,加工费用降低一半以上。

②高硬度材料的深切削

从用长颈型立铣刀加工SKD11冷作模具钢(60HRC)的结果可以看出,球头立铣刀的外周切削刃有很大破损;而Epoch深加工圆角立铣刀无破损,只有均匀磨损。可以推断,由于球头立铣刀的切削刃接触长度较大,因此切削阻力也大,切削速度高的外周切削刃容易受损。这一点与例①相同,圆角立铣刀具有明显优势。

由在相同加工条件下日立工具的圆角立铣刀与其它公司圆角立铣刀的对比可以看到,其它公司生产的圆角立铣刀由于没有采用倒锥形设计,对超过60HRC的高硬度材料加工效果不太理想。日立工具的新一代深切削圆角立铣刀因为采用了背斜式形状的独特设计,外周切削刃为点接触式切削,即使在用直切法加工高硬度材料时,切削阻力也很小,且加工状态稳定。

由Epoch深切削圆角立铣刀的加工实例可知,该刀具性能优异,尤其对高硬度材料进行深切削时具有明显优势。总之,充分发挥圆角立铣刀的作用,可对经过热处理淬火的材料直接进行沟槽加工,因加工过程缩短,可大幅降低加工费用。实验证明,采用圆角立铣刀加工效率可提高5倍以上,而加工费可降低35%。

2.用于大进给粗加工的可转位圆角立铣刀

(1)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

模具行业普遍采用小切深、大进给的切削方式来实现高效加工,但市场需求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针对这种需要,日立工具开发了多切削刃刀具,以及在大进给条件下也能承受高切削速度的涂层。

多刃型大进给圆角刀具的设计理念是在有限的刀具外径内,根据以往的刃数设计方法,将切削刃尺寸缩小,但又不会降低刃口强度。将大进给圆角立铣刀的刀片主切削刃半径设定为R8。与半径同为R8的圆刀片相比,它具有相同的刃口强度,但又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刀片面积,从而实现了多刃化。以前外径为φ32的刀片都是2个刀刃,而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的刀刃数多达5个,比以往的产品提高了2.5倍。

(2)大进给刀具的特点

以前用于粗加工的可转位刀具普遍配用圆刀片,表面上看似乎可获得很大的切深量,可一次切除大量材料,但由于其切削刃与被加工材料的接触长度大于直线刃刀片的接触长度,因此切削阻力增大,很难实现大进给切削。此外,圆刀片在刀具悬伸较长的加工场合受到径向力作用,易造成刀具弯曲而发生振颤。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的切削刃设计在刀具回转轴的底部,因此切削阻力主要作用于轴向,即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即使悬伸较长也不易发生颤振,能够实现稳定加工。同时,通过将刀片小型化,使切削刃长度比以往的大进给刀具明显缩短,减小了切削阻力,从而通过多刃化有效控制了切削力。

(3)小切深、大进给加工的优点

小切深、大进给加工是大进给刀具的应用条件,其优点是材料切除率大、加工效率高。与采用大切深的高效加工相比,在切深量减小的情况下,可在机床工作台的最大进给限制范围内进行高效率的快速进给加工。

采用圆刀片通过加大切深来提高加工效率时,加工后工件上会留下明显的切削残留部分,这将增加后续精加工刀具的加工负荷。虽然粗加工效率很高,但会降低后续工序的加工效率。与此相比,采用小切深、大进给加工时,粗加工的切削残留部分减少,更接近最终精加工的形状,从而可减轻后续工序精加工刀具的负荷,使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效率同时得到提高,稳定可靠地实现高效加工。

3.超JX涂层

如上所述,在通过改进刀刃形状、增加刀刃数量以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如能提高刀具回转速度,加快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就能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但是,在高于现行切削速度时,目前的刀具涂层对切削产生的高温和压力承受能力不足。因此,我们重新认识了小切深、大进给切削对切削刃的影响,确定了高速化必需的性能:即使在高温下也具有能抑制大进给切削产生的切屑与刀具之间摩擦的性能。为此,日立工具成功地开发了性极强的钛化合物系列涂层。这种能用于高效加工的新性能JX涂层能有效降低月牙洼磨损和后刀面磨损,并有效防止刃口粘结现象。

(1)低摩擦系数、高硬度、高韧性的JX涂层

JX涂层在钛、铝系化合物中添加了自材料,能利用切削热在涂层表面形成薄氧化层。该氧化层可提高性能,控制切削温度上升,同时降低切削刃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亲和性,抑制切削刃的粘结。JX涂层的硬度与硬度最高的TiSiN系涂层相当,高硬度可防止高速高效加工环境下的切削刃磨损,大幅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陶瓷系硬质涂层难以有效防止铣削加工特有的断续切削造成的热裂纹,但JX涂层由于韧性大幅提高,因此具有很高的抗崩刃性。可以看出,JX涂层是同时具有性、耐摩耗性、抗崩刃性的新一代涂层。在刀刃数和使用寿命相同的前提下,它比以前涂层的切削速度提高了40%。

(2)多刀刃、大进给圆角立铣刀的高速切削实例

使用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和JX涂层刀片在最新型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切削进给速度最高可达50m/min)上进行高效加工的实例: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的刀刃外径为φ32mm,有5个切削刃;刀片牌号为JX1045;被加工材料为40CrMnMo7(相当于JIS标准的SKT3)。在切削速度Vc=300mm/min、主轴转速n=3000/min、切削进给速度Vf=50m/min、每齿进给量fz=3.3mm/齿、切深ɑp×ɑe=0.3×25mm的切削条件下,可轻快完成切削。加工所用的高速数控加工中心在国内外尚未普遍使用,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切削进给速度10~20m/min的高速数控加工中心相比,加工效率可提高2.5~5倍。而新一代多刃型大进给圆角立铣刀可使现有高速数控机床的功能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