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体几何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 小学语文 语文出版社S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小学语文作为国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学如何高效的进行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受到学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学的方式得到创新和拓展,语文与多媒体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语文,丰富课堂的内容。
1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1.1 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多媒体比起传统的板书教学显得更为灵活,而且多媒体的塑造能力较强。小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较差,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声画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的参照,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1.2 有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板书的书写往往会浪费掉很多时间而且容易出错,而多媒体则可以通过PPT的播放,减少了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备课授课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效率。
1.3 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
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情感受力。在许多的课文中,都有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小学生对于的感情的体会尚不成熟,文字的描写并不能使学生真切的领悟,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对感情进行直观的展现,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语文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
2.1 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调动课堂气氛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更为方便和灵活。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背景来达成与课文思想感情的统一,而且还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图片和小标识。例如,语文出版社出版的S版二年级教科书中课文《秋天》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背景图可以是红了的枫叶,这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正式的授课之前添加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秋天图片,如挂在枝头的苹果,落满树叶的街道等,使课文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加课文的可视性。在视觉的刺激之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踊跃地投入到对课文的感悟与体会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带动全班同学主动学习的目的。再如,四年级课文《种子》的末尾,作者写道“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这里的种子不仅是指真实的物品种子,还指女孩拥有一颗真诚的心。要使学生理解到这个层次,就要对课文进行演绎,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实现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课文的日常化演绎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作文的感情底蕴和更深层的内涵。
2.2 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对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小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了解甚少,而语文课正是拓展他们认识的学科。例如,在讲授《登鹳雀楼》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作者进行讲述,再从作者所生活的盛唐时代进行分析,对诗人写这首诗所体现出的广阔胸襟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对唐代的生活风俗、行为礼仪进行拓展性的讲解,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诗作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再如,《十二月歌》一课提及很多传统节日,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对几个节日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对普通教学的扩充。
2.3 突出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课程教授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大多数都是一条线进行,容易忽略重点中心。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重点部分进行着色,以突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层次的分类,着重进行复习和巩固。例如,在《贺年卡》的教学中,重点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可以着重对字词的编排,通过仿写文字、看字读音、看拼音写字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字词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优秀的文字片段,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2.4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因此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教授,还可以进行对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克服遗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的另一特点就是容量大、信息量大,可以储存视频、音频、图片等文件,使学生在视听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动,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设计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的科技突飞猛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灵活的特点,让学生将课件复制到自家的电脑上,在家庭中实现自我学习。学生与老师作为教学的主角,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互相表达,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的交互性更为强烈,学生参与度更高,与教师产生更多的交流,在教师成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能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是现代科技社会不停发展的产物,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便利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语文作为一门感性形象的学科,对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释,还要对课文的背景进行拓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还经常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要求,这就启发教育者们要不断走教学的创新道路,把多媒体与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邵瑜.信息技术支持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5).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皮肤护理学;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 R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167-03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首创,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思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好奇与疑问去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分析、判断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4],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加之皮肤性病疾病种类繁多,操作技能专科性强,风险高,内容多,课时少,笔者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级护理专科生皮肤疾病护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多、难度大的章节,如技能操作中的皮肤冷冻、激光、高频电、局部封闭治疗、化学剥脱术、痤疮倒膜术和湿疹、银屑病患者的护理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尝试。对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腋臭术前术后的护理、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采用传统教学法,现报道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院就读的2009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共57人,学生按每6~10人划分为1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为1个讨论学习单位,设组长1名。
1.2 方法
传统的教学法,基本上是教师先讲解,学生以听为主,然后教师总结;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要介绍的概念、方法适用的情形,也可以是某方法的应用步骤或应用方法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结合案例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通过设置与学习相关的任务或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分三个阶段完成,具体方法是第一阶段根据实纲的要求每一章节选择2、3个病例,配合图片、幻灯片,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每个病例设计2~4个问题,目的是形成一种探究的气氛,让学习者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尝试解决真实性问题,如案例1:患者,男,32岁,双足底数个黄豆大小扁平丘疹,表面粗糙不平,疼痛明显,诊断为跖疣,需要进行冷冻治疗。①冷冻治疗的机制和具体的操作方法;②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哪些;③术后家庭护理有哪些。案例2:患者,女,40岁,颈部数个灰褐色米粒大小细长突起物,诊断为丝状疣,需要进行高频电烧灼治疗。①高频电烧灼治疗的机制和操作方法;②术后如何护理;③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并发症;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治疗此病,高频电烧灼还可以治疗哪些疾病。案例3:患者,男,25岁,胸骨区有数个大小不等坚硬的瘢痕疙瘩,需要进行局部封闭治疗。①治疗的机制和操作方法; ②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③还有哪些治疗方法。案例4:青年男性,26岁,近一年来全身尤其是膝前肘后、腰骶部对称性片状红斑,边界清楚,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瘙痒,特别是饮酒后加重。①他患的是什么病,皮损有什么特点;②它的病因是什么,应与哪些病相鉴别;③治疗原则是什么;④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有哪些。教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及相关问题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等方式查阅资料,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讨论中问题,讨论地点设在在临床教室内,讨论后组员轮流发言,形成各自小组的观点,并选出一个发言者和一个记录者准备在课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讨论完成后课上同学们带着各自的信息和答案参与讨论,将所查资料、信息等进行交流、补充、共享,各组学生代表阐述各自观点,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导讨论方向并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现不同观点或者进行辩论时,可对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教师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根据讨论内容的方向和深度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再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其间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向教师提问,通过课上讨论学习保证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然后发放第三阶段需要讨论的更进一层的问题。如:①目前研究表明它属于什么样的疾病;②怎样对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③目前治疗有什么新进展。第三阶段是最后由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理想状态下三个阶段结束时所有的实习目标都应该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测试
课后采用章节理论测试,对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章节的半期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题型为题库中的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100分为满分,结果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半期理论考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P < 0.05)。见表1。
2.2 教学评价调查
对教学评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备注栏可写明不满意原因,对57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组对教学满意率为86.7%,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63.0%)。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组有2名(6.7%)学员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答案缺乏标准,对教学方法适应有一定困难;传统教学组有8名(29.6%)不满意,主要原因为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较为被动,不能较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见表2。
2.3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
对57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80.1%的同学认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6.6%认为不能;86.8%认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4.3%认为不能;81.0%认为通过共同谋求解决问题,师生关系融洽;83.4%认为能搜集有效资源、增强时间、信息管理;84.4%能提高自学和语言表达能力;90.4%情境能引发挑战性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91.2%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82.6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讨论
3.1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对自己希望看到或喜欢看的,就有兴趣并能较好的理解和记忆[1]。 病例讨论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的思维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种由求知欲而产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立体几何;数学教育;空间直线与平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教学,是立体几何的基础,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后期空间概念的直观认识。不同于直观的数理计算,立体几何教学需要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方面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又给教师的自主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基础,重视对于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走好立体几何教学的第一步。
1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进行基础的直线和平面教学中,固定的知识点是一部分,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形”的概念不是由纯粹头脑思维产生的,而是由外部世界得来的。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注意以直观的物象作参考,采用类比、概念互换、场景设定等方法给学生构造身临其境的立体空间,使得学生真正地感觉到线与面在自己的脑海里直观地跳动。
学生熟悉了平面几何,在头脑里有了固定的思维,如何转变这种固定的思维呢?课本上的图,虽然是三视图,但是仍然限于平面媒介上,这就需要教师以教具来引导学生。一般用塑料薄板、纸壳和吸管就能搭建一个立体模型,教室房间都是直角的,每个角落,每一条踢脚线,每一个日光灯管都可以看做垂直平行的线与面。教师充分的利用这些活生生的教具,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的物象,从而加深对初级立体几何的直观认识。
重视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正确的绘图是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在进行绘图训练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观看教学挂图,教师讲解基本概念与定义,要求学生掌握。其次,教学挂图中的立体图形,进行变换扩展(即不拘泥于图片形式,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想象图片中直线与平面的自由变换,这往往是考试的重点之一),由教师引导,一起绘制扩展图形。最后,教师给出定义,由学生默画图形。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定义,让学生默画,也可以给出错误的定义(依据考试的考点),这样子学生根本画不出正确的图形,这种打破常规的“训练”能够给学生更深入的印象。
学生能够将简单的抽象概念进行具象转变后,就应该紧贴课本,给学生讲解定义的含义。例如,以实例出发,让学生掌握平面是一个没有边际,没有厚薄可以无限延伸的物象。桌面和书面,是平面,但是桌板和书本是有厚度的,让学生作出区分。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系统的感知空间维次概念,正确的想象能力,比作海量的题都管用。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差别。尤其是职校学生,本来底子就差,学数学更困难,但是教学进度还要开展。有时候,对于空间的不全面理解,并不能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或许,以前怎么也想不通的事情,过一段时间不用老师启发就突然明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强迫学生记住固定的定义与概念(即使不理解)。
2 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社会的进步使我们有更多的设备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有能力接触优秀的教案。在立体几何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更直观的是能够给学生系统的展示空间概念上的点与面、直线的变换。通过FLASH工具,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直线与面的空间位置,也可以设定不同的场景,这样比死板的课本图片,生动的多,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一项社会调查,教师对教学用具的使用程度,随着学年的提高而降低。在幼儿园,教师能够采用多种工具教导孩子,而随着学生进入小学、中学,教师越来越不愿意采用教具。一方面是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应试教育的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似乎是教师觉得学生心智发育全面,能够以直观的自主思维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幅图片,能够代替千言万语,一段图像,能够代替几百张图片,一个实物模型,能够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启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工具。
3 教案编排和课后考察注意的要点
教案的编排,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独立空间思维为主要要求,更要结合重点,抓住考点。
中职教育的空间直线与平面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具体开展要考虑以下几点:
3.1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空间与直线、平面的基本定义和判定定理,根据这些定理能够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要求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具备简单的空间概念。
3.2 教学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只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空间想象,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定义公理的理解,解题能力的培养。做好课前预习,根据事先编排好的学案自己做题。而后,教师引入实际问题,如标枪插入地面后,会与地面有几种关系(相交于平面)。根据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根据学生说出的不同结果,教师判读后连接学习内容。而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FLASH、教学挂图、模型等,为学生展示变化的空间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知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徒手绘制立体图形,并能够对图形中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作出说明。做简单的课堂练习。当学生对空间的直线与面的关系有了进一步感知之后,就可以引入概念和定义,此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与讲解,帮助学生记住概念,即使不能理解,也要背诵下来。做课堂练习留课后作业。
3.3 教学手段:采用分层次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法。系统教学与个别学生的辅导相结合。在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前提下,对理解能力高的学生提出更高等级的学习目标,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项目教学,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参与。把课堂作为教学主体,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材有放有失,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层次详细,结构合理。
3.4 教学考察:教师对学生的训练练习,以课本知识为主,同时要结合考试的重点。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此时是学生最容易暴露问题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最能掌握解题方法的阶段。
3.5 学生评价:改变以往那种只按照分数评价学生的方法,而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重在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考察。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标准,既可以考察学生的解题效果,也可以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概念的理解能力等,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明确的指出,但不要过分的批评,而要以启发,鼓励为主,考虑到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在进行教学工作中一定要耐心细致。
结语
中职教育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理论体系最基础的部分。对空间直线与平面部分的教学,是立体几何的基础,此部分,是学生由平面思维转换到立体思维的第一步,所以一定要为学生打好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几种针对立体几何基础的教学建议,是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作参考。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基于多媒体教学而实现,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化学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应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课件形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子课件设计,教育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育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案例是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节内容在新课程环境下具体的教学实践,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组织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整合案例。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但不涉及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不能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为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初步学会比较、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变量控制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完成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2.通过实验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3.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设计和操作。
2.如何克服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与完成学习任务的矛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实际应用。
六、探究实验的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1mol/L FeCl3溶液,蒸馏水,冰块。
烧杯,试管,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药匙。
六、教学过程
模块一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提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影像资料展示:不同食品的保质期(不同温度);烟花爆竹的燃放过程;建筑物的腐蚀风化;铁桥生锈;溶洞的形成……聚焦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在这里会有更多的关于不同化学反应速率的日常现象在学生的讨论中产生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感性认识
[提问]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小组思考、讨论、汇报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归纳总结:气泡的多少,固体量的减少,浑浊程度,温度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为后面引入定量实验做铺垫
[引导]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快”和“慢”是相对而言的。集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
[提问]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小组思考、讨论、汇报: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个数,单位时间固体量的减少,单位时间温度的变化……引入正题,由感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引导]要统一标准,用单位时间内某个物理量的变化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归纳总结:与物理中的速度很接近,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强化概念]进一步用更简略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并且推导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过简单的练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将陈述性知识组织成程序性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摘要】近年来,很多英语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因材施教很难进行下去,并且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也会导致学生的差异(即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差异)被教师以“一刀切”的方式忽视。因此,研究等级分化式的导学案来辅助教材很有必要。本文重在探讨如何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及导学案编撰原则,望能在英语教学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中英语;等级分化教学案;教学效率
引言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同一班级中“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等级分化很大,所以教师不能再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味的教材教学会使学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少”,学困生“吃不消”,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使用与教材配套的等级分化导学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相对应的有效能力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改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尽可能地缩小新课标的总体理念与等级分化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以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前身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我转变了思维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整合了课程资源,将以前的导学案教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我称之为等级分化导学案,即为适合同一班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而制定的分级导学案。
首先,我参照了中国教师报的李炳婷前辈的研究方案,她对这个问题研究的非常深刻,非常具体。
第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使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达到最高效率化,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
第二,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例如,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我把每一个单元分成五课时,共五个单元二十五课时,每一个课时分成三种模式,标注哪一部分是学优生所用,哪一部分是中等生所用,哪一部分是学困生所用,利用此种等级分化导学案,引领不同等级的学生把自己该掌握的知识,课前解决,把握每一课时的重点,区别出哪些是有待巩固的新知识,并加深课后的强化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等级分化导学案编写坚持的原则会与以往有所不同,等级分化导学案会要求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做到: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困生。我们知道,学困生的特点就是对很多问题掌握不透彻,所以要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现况,让学困生掌握问问题的主动权。②把读的时间还给中等生。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讲解45分钟,这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中等生的特点是能基本掌握学习技能,所以把时间还给中等生就是让其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优生。学优生能高度总结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虽然教师的精讲是为学困生和中等生提供学习机会,但对于学优生来说,表达自己的认识、注重彼此间情感的交流更为重要。
第三,为了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高效率达成,教师应根据三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reading部分我们采用背景知识预知(三种等级学生)、话题讨论(中等生、学优生)、词语辨析(学优生)、文章skimming和scanning(三种等级学生)、ppt等进行教学,对整个单元由简到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
第四,英语教师要仔细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以“不增不减,恰当选择”为原则,努力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在等级分化导学案教学中可以采用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互帮互助,组织抢答,轮答,小组合答等多种活动形式使每个教学环节有趣而记忆深刻。
最后,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习题,在导学案每个题头应标注出不同学生所做的内容,并通过讲评使不同等级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此外,对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分等级要求。对于学困生一要题量少,二要题目简单,以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初步建立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中等生要重视对本课时语法的准确把握,能运用一般规律;学优生要偏重于对情感目标的深化和理解,注重训练口语技巧和表达能力以争取更快的发展。课后,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笔试、口试及利用课余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和发现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导学案教学所出现的漏洞并进行补救,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少或学困生吃不消的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可以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有一个全新的改变,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使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坚信,经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不断改进等级分化导学案,终会改变以往因材施教,学生掉队的教学情况,从而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鲁蓉蓉.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海外英语,2010年07期
[2]范光亚.分层教学在英语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吴帮来.分层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简介】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Excel公式与函数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结合专业,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工作过程导向,将“任务”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计算机统考“合并计算”题目的得分率的方法。
关键词 :合并计算任务驱动 Excel公式与函数
根据粤人社办〔2012〕457号文要求,计算机统考成绩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率的指标之一。为提升“合并计算”得分率,笔者根据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采用任务驱动实施“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
1.学材分析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工作过程导向”将“任务”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体会、理解,最终掌握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2.学生分析
前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绝对和相对地址的引用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本课以营销专业为例,学生对销售利润、税金、统计等话题比较有兴趣,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法的应用
在教法应用上,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设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方法上,采用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尝试法等。
4.教学过程
通过“悠然创意礼品网店销售表”,创设情境,循序渐进,提出四个工作任务。
二、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
本实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就题论题、直接演示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工作和生活问题导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学。
1.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了帮助“悠然创意礼品网店”店主小张分析“商品销售统计表”的工作任务。网上开店是热门话题,也是学生专业课程与实践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整堂课主要围绕“悠然创意礼品网店”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2.讲解公式的作用及格式
紧接着教师延续导入中的问题,讲解公式的作用及格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显然学生仅仅理解了知识点还远远不够,因此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一:初级实践——悠然创意礼品网店销售表(库存数、售价、销售收入、销售税金等)的计算”,学习公式应用。设计的4个小问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强化,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差异,笔者在本节课中抓住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活动。即通过“任务二与三:提升与深入实践——悠然创意礼品网店销售表(销售利润、月总销售利润、月销售最多商品的数量、月销售最少商品的数量、日平均收入等)分析计算”及其延伸,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公式应用到函数应用的过渡;二是突出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区别,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三是减少能力较弱学生的懒惰心理,促使他们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随着任务二和三的深入,不仅学习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最后设计“任务四:提高实践——计算机成绩表(总评、班总分与班平均分)”。不但可以提供给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而且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3.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巩固练习题、统考真题
为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班级成绩表”和“往届统考真题练习”等课外作业来进一步巩固Excel公式与函数的运用,从而掌握统考考点——“合并计算”。
一、满足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尊心理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自尊的需要。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多数本来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暂时学习上的困难。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数学,他越是反感,数学成绩也会越来越差。
1.从心理上关爱。
(1)信任和理解他们。教师应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生,不歧视他们,从心理上平等对待他们。对于他们的暂时落后表示理解,并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好。同时要求其他同学理解与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2)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
(1)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关注。学习困难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体会成就感。根据这一点,针对他们在知识方面的不足,设计教案时教师应精心地为他们准备一些基础问题,适当降低要求,多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了,他们一定会爱上你的课。而且为了得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他们一定会在课后多努力。对于课堂上他们的点滴成功,都要让全班同学用掌声给予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在课堂上眼神的关注。在课堂上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比如,表现好的学生我会用赞许的眼光看他;否则,我会用嗔怪的眼神并且伴着语速与语气上的变化。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也会因备受关注而全神贯注。
(3)课前、课后的关注。课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预习新课,课后进行“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活动,比比谁的进步快。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从作业批语上关心。
(1)批语感情化。不要把批改作业当成是一项任务,它是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所以作业的批语应带上感情。对于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生和后进生,何不利用批语这个互动平台呢?把他们的一些闪光点,用略夸张的语句进行表扬,并寄予教师的希望。
(2)批语连续化。“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得好,受到专门呵护的病人好得快”。对学习困难生的批语是要有所侧重的。连续性的批语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不只是偶尔关心他们,而是真心实意的一直在关心他们。事实上,学生很喜欢看到教师在自己作业上的不同批语。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循序渐进。
学数学最怕吃夹生饭,如果一开始学得糊里糊涂,再继续往前学,则一定越学越糊涂,结果将是一无所获,所以不要怕学得慢,一定要学得踏实。起步时常常会慢一些,只要学得扎实,后来会渐渐好起来的。数学知识一般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出发,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学习当前所讨论的内容,需要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现在学习的内容又常常是后继学习知识的基础。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能顺利;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后面的知识就会困难重重,这表明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因此在讲授概念时,总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从而把握每一个概念的本质;在讲授例题时,例题的选取应由易到难,由正用到逆用再到变形用,最后到综合应用,从而达到灵活应用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在布置作业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既要落实基本知识点,又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标高的把握。
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艺术班,艺术班与普通班不同,普通班学生学习的数学要有必要的深度、广度和一定的灵活性,艺术班学生由于时间原因及文化分数要求相对低一些,因此复习时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艺术生重在夯实基础,标高限制在中低档题。
3.命题趋势的把握。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是数学试卷的主体,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问题、概率及概率与统计。导数是高考的主要考查对象。与以前的考试相比,新增的内容考试力度加大,以前只有一道函数解答题,现在改为函数与新增内容导数的综合。以前只有一道应用题,现在则改为新增内容的概率应用题。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与新增内容的向量挂钩,尤其是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用向量解答非常容易,但用传统方法很困难、复杂、且得分率低。近几年高考试题还有一个特点,不求知识点的覆盖率,不求知识点的全面,但求抓主干知识,避免偏题、怪题、难题,因此在选题上要有所侧重,重点知识、重点章节重点讲,一般知识、一般章节一般讲。
4.注重“一题多解”,以期变知识为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第一步: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完成以下几个问卷调查和访谈。
1、使用《关于初中几何问题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关于初中生对几何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几何概念课的感受。
2、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问题链”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的认识。
第二步:
从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本研究将“问题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引入“问题链”,是教师为引入课题所创设的情境,是为了使知识间平滑转接,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2、概念形成“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体验发现新知识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过程,基于已有经验得到新经验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3、概念巩固“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概念,避免与其他概念发生混淆,开扩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理解概念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将“问题链”的设计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阶梯递进式“问题链”,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组,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将难题迎刃而解。所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是学生解决下一个问题的阶梯。
2、类比迁移式“问题链”,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3、变式探究式“问题链”,注重以知识变式为抓手,让学生在转化中进入“最近发展区”,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层次。
4、总结归纳式“问题链”,总结链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单元小结或复习时,为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结构网络而设计的“问题链”。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下表梳理出的概念课的范围,从概念引入、形成、巩固三种类型问题链中选择一到两种,完成相应的教学案例写作。
年级
内容
人员安排
六年级上
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
李亚琼
六年级下
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
七年级上
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
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
周晓旭、金少珍
七年级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八年级上
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
沈安晴、程小婷
八年级下
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梯形的有关概念
向量的有关概念
九年级上
相似形的概念
比例线段相关概念、黄金分割、三角形的重心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
金伟杰、于晓玲
九年级下
圆有关的概念
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有关概念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相关概念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注:上表是通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六—九年级课本,根据《2020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里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部分,梳理出初中阶段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步:
从完成的教学案例中选一到两个比较优秀的案例,开展实验研究。
前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有关本节课概念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前测。
后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前测使用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第一次授课后,将问题链进行改进,进行再一次授课。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后测。
将前测和后测的试卷结果进行对照。
ScienceWord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ScienceWord是专业级科技文档处理软件。它以复杂的科技文档为主要的处理对象,独有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将文字、公式、图形、曲线、曲面、逻辑图形和空间三维图形结合在一起,可一次性完成对文字、公式、图形的所有编排,彻底解决了非线性文档和线性文档混合编辑的难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编辑公式、图形,就如同处理文字一样容易。
下载并安装好软件(官方下载地址:http:///),打开软件,乍一看还以为是Word,它的界面和Word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对它会感到特别的亲切,界面如图1所示。功能与操作上和Word差不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利用ScienceWord绘制常用图形
ScienceWord的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做大多数Word软件做的工作。但这这并没有体现出它自己的优势,它的优势在绘图方面。下面将介绍它在绘图方面独有的功能。
1.利用ScienceWord绘制数学图形
利用ScienceWord能够轻松绘制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三维曲面图形。
案例1:绘制平面几何图形
ScienceWord提供的基本几何图形包括点、直线、椭圆、圆、三角形、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手画曲线、箭头曲线等,这些几何图形在平面几何的工具栏上可以找到,如图2所示。ScienceWord的绘图功能比Word要强大很多:一是它的图形很多。二是它有与“几何画板”一样的一些功能,如它能对所选中的图形进行下一步绘图。例如,先绘制一条线段,选中线段后就可以绘制线段的中点、线上的点、等分线段和作线段的延长线等操作。三是它能自动保持这种几何关系,如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后,原来的中点还是中点,角平分线仍是角平分线。
案例2:绘制函数曲线
ScienceWord可以通过方程创建包括直线、三角函数曲线、二次曲线、指数/对数曲线、极坐标曲线、参数方程曲线及任意方程曲线。曲线是建立在坐标系上的,建立曲线必须先建立一个坐标系,然后通过选择曲线方程,并在提供的参数区内键入参数值才能创建相关曲线。下面以绘制一个函数f(x)=cos(x)2+cos(x)为例进行讲解。
首先,点击“直角坐标系”按钮,在正文区画出坐标系;接着,在几何曲线工具栏上选择绘制任意函数模板;最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定好参数,确认即可在坐标系上画出所需曲线(如图3)。
利用ScienceWord还可以轻松绘制立体几何图形、三维曲面图形和参数方程图形,这些功能比“几何画板”更强大,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举例,大家自己可以试试去绘图。
2.利用ScienceWord绘制理化图形
ScienceWord提供了大量物理电路、光学仪器、化学分子式和化学器件等图形。它能帮助我们轻松地绘制出想要的图形。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
案例3:绘制物理图形
物理图形是由各个物理元器件及各种连接线组合连接而成的。其中,物理元器件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单击“绘图”按钮会弹出图形选项框,如图4所示。
如果打算绘制一个光学图,首先,在绘图工具中选择好“光源”、“凸透镜”,把它们拉到正文区,双击图形可以设置相关的属性,如设置太阳为红色等;接着,单击“连续操作开关”,在绘图工具中选择“光线”,开启连续操作,绘制出光线;最后,调整好各图形的位置即可(如图5)。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十分快捷和方便。
案例4:绘制化学图形
ScienceWord提供了绘制化学实验装置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化学元器件图形和化学分子模型,如图6所示。
如果想绘制一个化学实验图(以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例)。首先,从化学器件库中拉出我们要的图形;接着,设置好每个图形的属性,如酒精灯的液体颜色等属性,试管的属性等;最后调整好各图形的位置即可,图7为完成的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图形都有相应的属性设置。例如,像试管就有“轮廓”、“填充”、“旋转”等属性,“填充”又包括背景、液体和塞子的填充,填充的类型又有多种样式可以选择,极大地丰富了图形的种类。
利用ScienceWord制作动画课件
大家可能想不到,ScienceWord也可以像“几何画板”一样做动画,它可以将方程表达式中的系数和常数用参数变量来替代,绘制相应的函数曲线。当这些参数变量发生变化时,函数曲线随之变化,从而直观地展现出曲线的动态变化效果,反映出各参数与函数曲线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各种函数曲线的理解。
案例5:制作动态函数课件
在ScienceWord中可以建立自变量和函数变量,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个“变点”的方法,使函数动态化,这与“几何画板”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