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六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轴流式一次风机;失速;动叶可调
1、概况
许昌禹龙发电有限责任为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制造的国产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锅炉型号:SG-2000/26.15-M625,采用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制粉系统为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炉配6台磨煤机,本工程共12台,燃烧设计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其三大风机(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各2台)配备了由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两台一次风机为ANT1960/1400F双级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轴功率2761.4KW,电机功率3000KW,额定电流331A,动叶调节范围为10~45°(对应动叶开度0%~100%),设计风量为128.88m3/s,设计风压为18752Pa,风机转速为1493r/min。
在近几年的运行中,一次风机曾发生多次失速与喘振,引起炉膛负压剧烈变化,一次风量、风压大幅波动,若处理不当,轻则造成风机出力降低,锅炉油耗大幅增加,影响机组负荷;重则发生锅炉灭火事故、使部分叶片,甚至全部叶片断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行经验,分析一次风机实际运行中产生失速及喘振的机理及原因,针对机组系统存在的缺陷和运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次风机失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2、轴流风机失速机理
2.1 失速的原理分析
轴流风机叶片通常是机翼型的,当空气顺着机翼叶片进口端(冲角α=0),如图1(a)所示的流向流入时,它分成上下两股气流贴着翼面流过, 形成叶片背部和腹部的平滑”边界层”气流呈流线形。作用于叶片上有两种力,一是垂直于叶面的升力,另一种平行于叶片的阻力,升力≥阻力。当空气流入叶片的方向偏离了叶片的进口角,它与叶片形成正值的冲角(α>0),当接近于某一临界值时,叶背的气流工况开始恶化。当冲角增大至临界值时,叶背的边界层受到破坏,在叶背的尾端出现涡流区,即所谓脱流工况,也叫失速工况。此时作用于叶片的升力大幅度降低,阻力大幅度增加,如图1(b)所示,随着冲角α的增大,气流的分离点向前移动,叶背的涡流区从尾端扩大到叶背部,脱离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出现部分流道阻塞的情况。
2.2 从风机Q-H性能曲线来分析失速原理
图2是具有“驼峰”形风机Q-H性能曲线,当其在大容量的管路中工作,如果外界需要的流量为QA时,此时管路特性曲线和风机性能曲线相交于A点,该点管路消耗的能量与风机产生的能量达到平衡,工作是稳定的。当外界需要的流量继续减少为小于QK时,工作点将落在DK线上,例如F点,这时风机所产生的压力大于管中的阻力,但因管路容量大,在风机出口压力低于K点的瞬间,管中压力仍保持为PK,因此PF〈PK,气体将从管路向风机倒流,使工作点由K点移到C点,由于倒流使管路中的压力快速下降,工作点由C点跳回D点,此时风机流量为零,由于风机继续运行,所以当管路中的压力降低到相应的D点压力时,风机又重新输出流量,由Q-H曲线可知,为了和管路中的阻能相平衡,工作点又由D点跳回E点。只要外界需要的流量保持小于QK,上述过程重复出现,即发生失速,风机的流量和能头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不稳定的周期性反复变化。
3、一次风机失速典型案例分析
3.1 3B一次风机失速分析
2011年4月22日03:39,负荷415MW,总煤量210T/h,C、D、E、F磨煤机运行,A、B一次风机并列运行,动叶投自动位。3C给煤机断煤,运行人员立即投入油枪稳燃,并将D、E、F磨煤机煤量加至最大出力63 T/h,3:39,因C磨煤机出口温度高,C磨煤机热一次风挡板关闭,一次风流量快速下降20T/h以上,一次风母管压力由12.8Kpa快速上升到13.64Kpa,导致3B一次风机失速,同时炉膛负压突降至-856pa,一次风母管压力突降至9.8Kpa,A、B一次风机电流动叶开度自动由48%开启到90%,3A一次风机电流由133A上升到273A,3B一次风机电流由138A降低到106A后上升到185A。如下表1:
原因分析:
1)4月21日,热工人员对3号炉热端扇形板提升装置进行了热态调试并投入“自动”方式运行,空预器热端扇形板处径向间隙减小,漏风量降低,从SIS历史数据查看,实际一次风量比以往相同的工况减小了大约100T/h,一次风机相当于运行在压头高,流量低的区域。
2)因磨煤机石子煤量大,且经常出现堵煤、断煤的情况,一次风压维持较高12.5KPA。
3)3C磨煤机断煤后因磨煤机出口温度高造成热风门自动关闭,加剧了一次风量下降,一次风压升高。
4)因3B一次风机在并列时负荷较高,且一次风母管压力维持在12Kpa,导致3B一次风机两次并列不成功,后将母管压力降至10Kpa,3B一次风机成功并入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3.2 4B一次风机失速分析
2012年3月17日08:00,负荷470MW,总煤量215T/h,C、D、E、F磨煤机运行,机组协调方式,AGC投入,一次风机母管风压13.3KPa。08:16,负荷480MW,总煤量230T/H,一次风母管压力13.5KPA,监盘发现炉膛负压瞬间波动至-1025Pa后上升至280Pa,一次风母管风压突降至10.5KPa,4A一次风机动叶开度90%,电流284A,4B一次风机动叶开度65%,电流132.8A,4B一次风机喘振。如下表2:
原因分析:
1)失速发生在交接班期间,运行人员未及时增启磨煤机,每台磨煤机煤量平均达55t/h以上。
2)同样一次风压设置偏高12.6KPa。
3)接班后,机组AGC投入下协调运行,负荷不变,煤质变好,总煤量由230t/h减小至217t/h,磨煤机一次风门调门关小,一次风压升由12.5Kpa至13.3Kpa,此时一次风机动叶62%。08:16,AGC增加负荷,煤量又增加至230t/h,此时启动4A磨煤机,磨煤机内原残留的煤粉吹入炉膛引起负荷快速增加至485MW,一次风机动叶增加至65%,导致一次风压迅速升至13.7Kpa,随后发生4B一次风机失速。
3.3 4B一次风机第二次失速分析
2013年6月19日07:41,负荷460MW,总煤量215T/h,A、B、C、D磨煤机运行,一次风机风压11.1KPa。07:59,监盘发现炉膛负压瞬间波动至-650Pa后上升至-43Pa,一次风母管风压突降至8.5KPa,4A一次风机动叶开度83%,电流208.9A,4B一次风机动叶开度55%,电流113A,4B一次风机喘振。如下表3:
原因分析:
1)失速发生在机组大修结束后,机组启动加负荷期间,空预器密封装置已改造为接触式空预器密封。从SIS历史数据查看,空预器密封改造后单台一次风机电流降低了40-100A以上,一次风漏风率由11%减少至6%。
2)一次风压设置并不高,失速前最高为11.2KPa,但每台磨煤机煤量平均达50t/h以上,磨煤机热一次风调门开度偏小,50%左右开度。
3.4 一次风机失速时的处理
1)立即投油,减小总煤量。一次风机喘振后,母管风压会突降到10KPa以下,立即减煤至160T/h以下,负荷减至400MW以下。从上述第三次失速可以看出,通过快速减小煤量,降低负荷及一次风压,喘振很快消失。
2)逐步快速关小失速的一次风机动调,同时减小另一台一次风机动调,因喘振消失过程中,一次风母管压力波动且会有较大升高,调整一次风机动调要及时,防止一次风压突然升高,大量磨煤机存粉吹入炉膛,导致锅炉超温事故。从表2可以看出,08:25:11,4B一次风机失速消失,一次风压突然升高至11.3KPa。
3)由于一次风量波动大,送、引风机动调切手动调整负压及氧量稳定。
4)加强石子煤系统的排放,适当开大热、冷一次风调整挡板,减少一次风道阻力,防止磨煤机堵煤。
5)一次风机出口风温也可作为判断喘振的重要依据,喘振时风温有较快增长,当喘振逐渐消失时,风温快速降低至正常环境温度。
6)喘振消失,并一次风机时,负荷一定要降至400MW以下,一次风母管压力10KPa以下,防止一次风机并不上或再次出现喘振。
7)处理过程中,盘前分工明确,风烟、燃烧、汽水、各主要人员加强协作,及时监视其余各画面参数。
8)在风机发生喘振并调整无效时,应立即停止喘振风机运行,防止因喘振、发热等造成设备损坏。
4、预防一次风机失速的措施
针对上述三次典型的一次风机失速过程,为保证一次风机运行在稳定区域,从根本上防止失速、喘振的发生,各专业不断优化,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从这三次失速过程可以看出,一次风压高是失速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一次风压是根据机组有功功率进行滑压运行,在满足磨煤机最大出力的前提下,热工人员将3、4号炉一次风压滑压曲线由200MW-660MW对应10-14KPa,分别修改为8.5-9.5KPa,从而彻底避免一次风机运行在高风压区域。
2)平均每台磨煤机煤量45T/H以上时,要求热一次风门开度保持60%以上,一次风母管压力与磨煤机入口风压小于1Kpa,防止一次风道阻力大,造成风机失速。
3)将磨煤机出口温度高跳磨煤机,关热一次风截门的定值由120℃修改为130℃。防止由于断煤,跳磨等,磨煤机出口温度高热一次风截门突然关闭,造成一次风压突升的发生。
4)给煤机断煤、跳闸或正常停运后,冷、热一次风调整挡板调节不可过快。
5)机组运行中保持所有的磨煤机冷一次风截门处于开启位置,为保证锅炉燃烧稳定,除底层未运行磨煤机外,上层未运行磨煤机出口挡板保持开启位置。
6)从这三次失速可以看出,负荷450MW左右,平均每台磨50T/H以上时,风机极易发生失速,因此煤量大时及时启动备用磨煤机显得十分关键。
7)协调控制或手动加负荷速率不要过高,防止磨煤机煤量短时增加过多造成堵煤,并加强磨煤机及一次风机各参数监视。
8)运行中尽量保持两台一次风机的出口压力、电流一致。停运一台或并列第二台一次风机时,动叶偏差不要长时间大于15%,将机组负荷降至360MW,维持一次风机母管压力最大不超过10Kpa。
9)空预器满负荷运行时烟气侧压差设计值1Kpa,由于脱硝系统的投入,且机组长时间低负荷运行,硫酸氢氨在空预器中沉积,造成空预器堵塞,压差常常达到2KPa以上,针对这种情况,运行中空预器投入连续吹灰;尽量通过燃烧调整降低脱硝反应器入口氮氧化物,减小氨气的喷入量;每逢机组停运,及时冲洗空预器受热面;目前正在尝试空预器运行中在线高压水冲洗,通过这些方法来减缓空预器堵塞。
5、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法处理,一次风机失速问题至今未再发生,但由于风机失速与喘振不仅仅与制造、安装有关,还涉及到煤质、设备改造、热工逻辑及运行调整异常,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漏风减少、受热面积灰严重、风门误关或煤量突增堵磨等各个方面原因,运行人员只有在平时的操作中加强对运行参数的监视和分析,通过积极正确的调整,不断总结改进,才能有效地避免喘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泵与风机》,水利电力出版社,郭立君.
[2]《轴流风机》,水利电力出版社,杨诗成.
关键词:起动流速 随机性 Monte Carlo法
1 引言
河床床面上原处于静止状态的泥沙,所受到的水动力一旦大于维持其静止的力,泥沙颗粒即获得一定的初速,转化成迁移状态,即为起动。起动流速是泥沙的一个水力学特征量,与另一特征量沉降速度的区别是起动流速除泥沙本身的直径、比重、级配、形状等特性而外,还反映河床床面的结构,及泥沙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从物理上讲,床面大致有四种结构:1.直径较均匀,且有一定扁度的泥沙,容易相互搭接,形成排列,甚至是相当稳定的鱼鳞状排列;2.颗粒极细的泥沙,淤积后形成有絮网结构的浮泥;3.浮泥沉积时间足够长后,产生结构应力,形成粘土;4.床面由无序排列的泥沙构成,表层泥沙由其它颗粒所支撑。前三种结构床面上泥沙的“起动”,或是鱼鳞状排列的成片破坏,或是浮泥与清水交界面的Taylar失稳,或是床面上粘土块的剥落。单颗泥沙的起动,事实上只存在于松散的床面。即便这种情况,由于泥沙颗粒在床面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起动流速仍存在随机性。以文献[1]对泥沙起动的力学分析为基础,本文分析松散床面上单颗泥沙起动的随机特征,为单颗泥沙运动随机模拟的一部分。
2 起动流速公式[1]
泥沙由静止状态,以滚动形式转化为迁移状态的起动流速为
Vb,k1=φfvb
(1)
式中
(2)
(3)
式中参数的意义及计算取值见表1。
式(2)、(3)中,仅在φ中存在表征泥沙颗粒所在位置的特征量θ,即颗粒中心与该颗粒与下游颗粒接触点b连线ob与铅垂线og的夹角,(见图1)。一个与θ等价的参数为颗粒最低点a与b点之间的竖向距离Δ。令Δ'=Δ/R,则Δ'=1-cosθ,因Δ'是随机的,所以φ是随机变量。
现代社会,学生们的思想越来越开阔,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和学生之间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有时会想:是不是社会进步太快,我们老师相对学生以后落后于时代?从根本上来说不应该是这样。就比如我之前供职于一家专业的英语培训机构,面对的学生大都是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他们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热情与激情,对新鲜事物接受性较强。所以这也是个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的好的切入点。而我的爱好是现代英文词汇,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以及精通英文词汇,我认真学习这些英文词汇的全称以及为什么这样进行命名。当我把英文词汇里面以前比较时尚以及流程的词汇拿到课堂时,马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多对英文不感兴趣或者比较畏惧英文的同学也开始积极的学习,甚至很多的同学在课外时间找我一起进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我也慢慢的融入到学生之间,学生们也慢慢的接受我,愿意和我进行讨论,愿意和我进行深层交流,愿意听我讲的每节课。下面,我主要谈下我在这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
前几年,SHE的《Super Star》这首歌曲非常流行,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清唱几句,但是对于这首歌曲的具体含义,我想应该知道的不多。其实,这首歌曲的名字即是超级明星的意思。当我给学生们讲解后,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我趁机告诉他们,其实英文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开始,如果生活的步伐根本上时代的进步,那么你就逐渐落后于时代了,从这以后,学生学习英文更加具有活力。
2 流行元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曾说过“在智力学习或者工作方面大多很枯燥,如果能让学习者或工作者产生兴趣那么效果将非常显著”,可以说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学生都处于人生求知以及探索的阶段,他们对于流行元素的接受兴趣比较高,如果英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的流行元素,那么会使得的英文教学的质量大大提高。以为英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非常枯燥,只有引起他们的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文的效率,才可以提高英文教学的质量。
2.1 利用新闻热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国际新闻热点,如何可以把新闻热点引用到英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文的热情,更可以起到教育意义。比如:在英文教学中,引入利比亚战事这个热点新闻,然后通过英文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兴趣出发,通过这些热点的词汇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利比亚比较出名的石油,可以问同学们英文石油应该是怎样,还有战争中参与的国家,国家都有哪些风景点,国家的部队参展工具等等,都可以引用到英文的教学之中。这样慢慢引出学生们需要的知识,这样不仅老师教的有激情,学生们学的也更加有活力。
2.2 模仿娱乐节目开展趣味练习。娱乐节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加深学生们学习英文的印象。比如:在英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模仿《开心辞典》,然后用英文进行现场答题,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这样学生们的热情会非常高涨。通过小组对抗之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胜利。可以说趣味学习多种多样,老师们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引入一些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时尚娱乐节目,在这些活动中慢慢提高学生们学习英文的热情,提高学生们学习英文的质量。
以下举例分析流行元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比如这届的学生带的是初中一年级,在第一节课上,不直接进行讲课,而是在黑板上写下PC、PK、DIV、VS、VIP、IT这几个词。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过这些词汇呢?有的学生说VIP我见过,我还有一张超市的VIP会员卡;其中知道最多的则是PK,大部分的男学生都知道这个词,因为他们玩游戏时候经常PK。于是我接着问他们,那么这次的具体含义大家知道吗,基本大部分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好吧,我来告诉同学们,PC的含义是个人计算机,它的英文全称是“personal computer”;PK的含义是玩家相互对决而分出胜负,它的英文全称是“player kill”;DIV的含义是自己动手制作想要的东西,它的英文全称是“do it yourself”;VS的含义是两个或者多个队伍进行对抗,比如:火箭队VS小牛队,它的英文全称是“versus”;VIP的含义是重要人物需要特别对待的人员,它的英文全称是“very important person”;IT的含义是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现在的网络公司统称为IT行业,它的英文全称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讲解之后学生开始相互讨论,每个同学都洋溢着激情。
接下来我又继续为学生们讲解,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比如“粉丝”。我问同学们大家知道“粉丝”的含义和具体由来吗,大家相互摇头讨论说:不知道。我对同学们说,在英文中的fans含义是迷,中文谐音则是读Fen si,这就是“粉丝的具体起源”。当然还有很多的现代词汇都是从英文的谐音而来,我从学生们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开始对英文产生兴趣了,那么也可以说,我的讲课效果成功了。
经过几次的讲解后,大家慢慢喜欢并接受我这个英文老师,并且,他们对于英文的兴趣以及学习英文的动力也越来越高,相对英文的成绩也逐步提高。最后我知道我成功,是流行元素帮我成功了。
3 结束语
流行元素它的渗透性也非常强,它能快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被人们接受以及喜欢,它的亲和性也非常强,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使得人们非常容易接触。而英文教学中,大家都知道相对非常枯燥,那么如果把时下流行元素引用到英文教学中,它肯定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们学习英文的热潮,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英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交通冲突;驾驶行为;分流影响区;安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86-02
0 引言
互通立交是城市快速路系统中连接两条或者多条骨干道路的交通节点,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城市开始了互通立交的修建,至今互通立交已经成为城市解决交叉通拥堵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互通立交在处理和组织交通运行方面发挥巨大优势之外,其交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汇集了大量变速、变向、变车道车流,由此产生了大量分、合流冲突、交叉冲突,行车秩序紊乱。因此对快速路系统尤其是互通立交桥区而言,出口分流区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最先开展了交通冲突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预测交叉通事故数,进而鉴别交通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现场调研,定量和定性分析驾驶员在分流区的驾驶行为特性,分析引起交通冲突的因素,并进行量化处理,进而分析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的安全状况。
1 分流影响区
车辆的分流含义:在没有交通控制及其他管制的情形下,车流分成两股或者多股车流,在此过程中,车辆驶入出口匝道,驶出主线,由此导致主线车流在出口匝道附近受到分流行为的影响。为了便于进行分流影响区内的数据调查与统计,本文对分流影响区定义为:以出口匝道和主线连接的出口三角点为起点,以减速车道末端为终点,起终点范围包括整个减速车道,以及主线第1、2车道。
由于分流影响区存在分流行为,车辆需要在可接受的间隙下,减速运行,在相邻的车道上完成换道,在此过程中,车辆的速度在不断的调整,由此对相邻车辆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主线上的交通流运行状态也由平顺、稳定运行转变为紊流运行。
2 交通冲突
交通冲突指的是一方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明显的感知到了交通事故危险可能发生,由此采取积极的、有效的避险行为,从而避免与另一方发生碰撞。由于在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存在大量的转向车流,所以分流区也往往是交通冲突的高发区。本文对交通冲突的定义为:两个或多个道路使用者(车辆、非机动车、行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上互相接近,道路使用者的任何一方采取诸如转向、改变车速、停车、压线行驶等不当驾驶行为,如果另一方不采取避险措施,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3 出口分流区交通冲突分类
分析交通冲突并归类,是进行冲突量化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数据采集提供标准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南四环西路马家楼立交桥为观测对象,于桥东侧人行天桥上拍摄了四环主路车辆分流进入匝道的景象。
根据对分流影响区范围的界定,认真读取视频资料,最终将出口分流区的交通冲突分为三类:
1)换道冲突。为了避免与进入匝道的车辆产生冲突,主线外侧1车道的直行车辆换道到主线外侧2车道。当第2车道的交通流量较大,车流车头间距小,换道车辆需要被迫等待。相反的,当第2车道车辆为驶入出口,需要穿越外侧1车道,与其中直行车辆发生冲突,同理分析,换道车辆常需被迫等待;
2)合流冲突。主线车辆驶入减速车道时,与减速车道上的车辆产生的冲突。当减速车道入口流量较小时,多为自由汇入或跟随其他车辆通过;反之没有插入间隙,车辆会主动等待缓和进入匝道;当减速车道的流量相当大时(如早高峰、晚高峰时段),车辆插缝、挤占现象频发;
3)交叉冲突。减速车道中部是该类冲突较常发生的位置,车辆在此改变行车方向,由于减速车道分别通向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车辆变换行车轨迹发生交叉行驶。当减速车道车辆较少时,车辆一般可以无阻碍通过,反之,往往是被迫等待或者是挤占通过。
4 驾驶行为特性分析
4.1驾驶行为分类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车辆运行特性的反映,根据现场观测和录像观测,发现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驾驶行为与交通冲突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挤占车辆多,出口处交通紊乱,交通冲突发生的几率大。车辆通过出口分流区时的驾驶行为可分为如下几类:
自由通行:车辆运行不受干扰,基本能够安全通过出口区域;
排队通行:车辆之间形成排队车流,顺序通过冲突区域,交通冲突发生的概率较小;
等待通行:当车流中车头间距较小,考虑到行驶安全,驾驶员驾驶车辆减速甚至停车;在高峰时段,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车辆停车等待的时间根据不同驾驶员年龄、性别、情绪、认知能力等不同,差别较大;
插缝通行:高峰时段出口分流区往往出现排队现象,车辆运行受阻,插缝现象集中发生,此类驾驶行为是产生交通冲突的关键因素,且冲突严重程度很高。
4.2 驾驶行为的量化分析
由于每种驾驶行为对交通冲突的影响各不相同,且各种驾驶行为通常会交替出现,因而需要分析驾驶行为的特征值,从而判断其与交通冲突之间的关系,分析的方法为:对每种驾驶行为赋予不同的影响权重。本文采用统计方法确定权重,咨询对象为专家和有经验的驾驶员,对每一种驾驶行为打分,然后经过一定的数学方法统计处理,最后得到每一种驾驶行为的权重值。
本研究咨询专家与驾驶员共计15位,将驾驶行为作为因素集。每位专家对因素集进行独立打分,即给出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权重,
然后对单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如下所示:
1)对因素集的数据序列求众数,得到众数序列;
2)归一处理众数序列,即可获得权重向量。
根据上述方法和对视频资料的直观观察,评判五种驾驶行为:自由通行、排队通行、主动等待通行、被迫等待通行和插缝通行,确定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039、0.071、0.102、0.358和0.43。
驾驶行为特征值的数学表达可描述为:统计时段内的各种驾驶行为的数量与其权重乘积之和,然后除以各种驾驶行为数的总和。也就是: 式中,―驾驶行为特征值;―第i项驾驶行为数;―第i项驾驶行为权重。
驾驶行为特征值的实际含义可描述为:确定各种驾驶行为在交通冲突中所占的比例,反映出车辆在通过出口分流区时的驾驶行为整体情况。
5交通安全分析
分析视频观测数据可以得出: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交通流运行特征可以由分流区总流量、分流比、驾驶行为特征值三个指标表达,且三个指标和交通冲突紧密相关。
5.1分流区总流量与交通冲突
录像观测容易发现交通总量与冲突数关系密切,所以分别采集了冲突数据和交通量数据,分析可知,分流区交通冲突数与总流量呈正相关,当总流量达到65辆/min时,交通冲突数保持平衡并有下降趋势;当总流量高于70辆/min时,交通冲突大幅减少,这是因为伴随交通量的增加,出口分流区交通运行不畅,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大部分驾驶员主动减速,行车谨慎。
5.2分流比与交通冲突
分流比即为主路分流进入匝道的交通量与主路外侧1、2车道总交通量的比值,理论分析分流比直接影响着出口分流区车辆变换车道产生冲突的数量。利用视频资料获得了分流比数据,容易得出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分流比小于0.735时,统计交通冲突数很少;分流比在0.735~0.755之间时,统计交通冲突数大量增加;分流比高于0.755时,交通冲突数反而显著减少。
5.3驾驶行为特征值与交通冲突
通过4.1节对驾驶行为的分类分析可知,不当驾驶行为,如插缝挤占、强行变道、突然加速等,是导致交通冲突的直接因素。一般认为不当驾驶行为越多,一定的道路空间内,产生冲突的概率越大。本文研究出口分流区数据显示,驾驶行为特征值小于0.124时,统计交通冲突数较少;特征值大于0.124时,统计交通冲突数明显增加。本文观测出口分流区驾驶行为特征值最大为0.135。
6 结论
本文通过实地交通调查,采集了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的大量视频数据,对出口分流区的交通运行状况总结分析,利用交通冲突技术的研究方法,较详细探讨了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交通冲突产生因素,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论以期为诊断问题,治理事故潜在多发点,制定出口分流区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任福田,刘小明,荣建,等.交通工程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项乔君,陆建,卢川,等.道路交通冲突分析技术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8.
[3]李秀文.城市快速路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高效性课堂四个因素六种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031-01
简单的理解课堂教学,一是学生怎么学,另一个是教师怎么教。而高效性课堂就是避免低效和无效,关键是找到最佳切入点。现在很多教师找不到这个最佳切入点,处理不好教与学的关系,导致了走极端,不是忽略教、重视学,就是重视教、忽略学。怎样完美的结合至关重要。本人认为:应多一点中庸思想。圆融和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正是课堂的缺失。师生要千锤百炼外在素质,才能内化为心性相容、融会贯通,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才能实现高效性课堂。
一、要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要想从根本上弄清楚师生关系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谁是教育的主体?古今中外哲学界和教育界为此争论了几千年。我们知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没有学生,教师不复存在;没有教师,学生也不复存在。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健康的教学活动,才利于教学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老师是主体,有时学生是主体。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转化关系,是一种复合关系,也是一种互为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业务关系。即:教学交往。教学交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即:对话、互动、合作、理解。(略)
二、要处理好学生和方法的关系
关于学生和方法的关系,主要想论述学习方法,简称为“学法”,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突显出来。人们对学生学会学习的认识越来越高。所以学法研究越来越深入,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就是学习策略的研究。(略)
三、要处理好教师和方法的关系
这里主要指教学方法。一般地讲,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即完成任务的具体办法是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操作手段、实施路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的协调――致活动。通常大班额教学常采取讲解教学法的言语讲授。
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了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所以对各位教师来说,掌握言语讲授至关重要,应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人民教育》给教师的五条建议中提到:“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也同时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
此外还要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
四、要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侧重谈吃透教材,研究讲授内容。这个讲授内容不仅仅是教科书,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课程、教材、教科书。研究透彻这些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是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来“讲”,并且要讲深、讲透呢?未必。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哪些是核心与关键,哪里是精髓与“文眼”,哪里有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发散点,何处更能落实方法与价值目标,哪些学生已经了然,哪里是学生的盲点,哪些必须付诸实践,哪些需要肯綮地点拨,哪些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哪些用普遍性提示,哪些该多层次指导。总之,凡是能由学生自学与合作解决的,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去解决,凡是课堂中难以了断、难于容纳的内容,就指导学生去寻觅信息资源,在探究中获取,凡是可以用实践操作的或通过活动完成的就组织学生在参与中完成,凡是产生的新问题或新看法,就通过对话与交流形成共识。所以教学内容的研究程度是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五、要处理好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我们要弄清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改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走出那种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引导的传统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对事实的尊重、会批评的思考等等。这样针对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教师必须打破教材本位,应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教师。学生必须打破教材本位,思维多变,对教材深入挖掘拓展。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其中最重要的教材是教科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静态表达形式,教学内容既是学生要吸取的营养,又是学生到达彼岸的船桨。
六、要处理好教材和方法的关系
[关键词]物流人才;基础管理型;能力;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5.02.122
1 引 言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物流实践,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其中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缺口最大。反观我国高校本科物流专业,侧重于培养理论型、管理型物流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专业本科毕业生遭遇严重的“就业难”困境。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优势,在与公办院校错位竞争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为精准把握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广泛收集并分析物流企业和非物流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的招聘信息,梳理企业对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据此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 分析数据来源
物流管理专业收集了2000余家中外企业的招聘信息,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招聘信息主要来源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岗位,业务部门的主管和经理助理、冷链物流和图书物流等专业物流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商贸流通企业的传统企业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和电商企业的基础物流管理岗位,制造企业中的汽车物流基础管理岗位。
3 分析过程及结论
3.1 分析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对2000余家企业的上万条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基础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各有侧重,同时体现出结构化特性,其基础物流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一般包括三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和素质。
3.2 分析结论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重视应聘者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受电子商务和行业专业化的影响,电子商务、冷链、汽车、图书等专业物流领域更加急需专业化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与校企合作单位深入座谈,根据企业真实需求将
4 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举措
4.1 突出专业特色,改革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从以传统物流为核心向紧贴行业发展态势转变,课程体系应相应地进行调整与创新,增加专业物流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本专业在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增设“限定选修课程模块”,分学期系统讲解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图书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的运作实践,并编写配套教材《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综合实践教程》。
4.2 产学研合作培养,实施“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的一线业务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需要通过参与企业的经营实践和业务操作实现。本专业开启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浮于表面的现状,实施“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专业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该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合作项目为纽带,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开展四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学习能力提升。
“项目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4.3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基于学习型团队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发展后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型团队,课堂教学以合作项目为基础,贯穿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学习和专业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认知和综合素质;课外学习以专业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指导学生基于团队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剪刀差 货币流通速度 信贷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产生了“三个剪刀差”,即,民间投资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不一致;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之间的剪刀差走阔;大中企业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走势不一。
二、三种“剪刀差”现象概述
(一)民间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不一
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上半年增速仅为2.8%,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5%,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两者增速由2015年的基本相当,到2016年上半年扩大至20.7个百分点。上半年,青海省民间投资增幅回落19.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8.2%。
(二)M1与M2增速剪刀差走阔
一般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M0、M1、M2(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M2=M1+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从全国看,上半年M1同比增速为24.6%,M2为11.8%,自2015年10月份以来二者差距逐月扩大。通过对比历年GDP和M1变动趋势,历史上M1出现较快增长往往伴随经济上行,M1增加是经济向好的结果,然而当前经济形势却与M1走势相反,这是少有的,也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投资收益低、投资意愿下降。
(三)大中企业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走势不一
7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禁止银行发行分级产品,理财业务将进行限制性投资,所谓分级产品即银行以“优先级+劣后级”的份额架构募集理财资金,银行是优先级投资者优先受偿固定的本息,目前这种结构化理财产品的年化融资成本约在10%以上。
三、为什么会出现“剪刀差”
(一)民间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不一产生的原因
除了目前政策层面着力解决的准入限制,交易成本等因素,民间投资大幅放缓的原因还有当前投资收益率较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此外,随着投融资改革的深入,通过PPP和专项建设基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广泛,而专项建设基金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利率水平。
(二)M1和M2增速之差扩大的原因
M2增速平缓的原因是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导致企业保证金存款下降,其次是地方债发行。M1增速大幅上升的原因是活期和定期存款利息差收窄,其次是房地产销售活跃,大量居民存款和按揭贷款转化为房地产企业账户的存款。从全国看,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总量23.9万亿,年均增速22.5%,高于全部贷款5.5个百分点,原因是经济下行,低风险优质资产难寻,房地产贷款增量接近全部贷款增量的40%。青海省来看,2016年1~6月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27.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38%,房地产贷款余额697.71亿元,同比增长22.16%,高于全部贷款2.02个百分点。最后,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持币观望,货币的循环周期放慢,留存于活期账户的资金越来越多,这也是今年M1增长与经济增长背离的原因。
(三)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走势不一的原因
基建投资、政府债务、房地产投资占用了较多的金融资源,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以及房地产的高利润抬高了市场融资价格。
虽然前文所述的三个“剪刀差”看似是相互独立的现象,但本文认为,三者相互关联影响,产生剪刀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流通速度放缓,同量货币对经济、物价、融资产生的作用递减,使得同样的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货币去推动。通过对“货币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通货膨胀率+实际经济增长率”这个公式求导,可以得出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的变化带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同向同步变化;若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货币的变化会同向放大地推动经济大幅变化;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对经济与物价的作用不明显。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所以影响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原因在于货币流通速度(GDP和M2的比值)下降意味着金融中介效率下降。目前,国际投行也大多使用信贷密集度(信贷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效率,例如,2012年~2016年上半年,我国的信贷密集度分别为1.7、1.75、1.77、1.98;青海省的信贷密集度自2011年至2015年分别为1.34、1.47、1.66、1.81、2.12,表明一单位GDP的创造所需要的信贷量越来越多。
四、缩小剪刀差的途径
(一)优化新增贷款结构
从货币数量和经济关系的理论沿革来看,这些理论通过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都强调货币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成正比例变动,但货币的流量决定了推升的是商品价格还是资产价格,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了进入实体部门,而是流向股票、房产等领域而推升资产价格,就会产生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因此,引申出另一个现实问题:即,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后,贷款规模的增长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稳增长的效果,但新增贷款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二)提升货币流通速度
前文所述的三个剪刀差现象以及新增贷款的结构性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如何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可以有几下几种途径:一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二是清理“僵尸企业”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腾挪信贷空间。三是探索“债转股”,由于债转股法律定位较为模糊,也有看法认为可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债转优先股”。四是围绕居民消费升级,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更多的介入。五是借助央行6月份公布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引导资产价格合理波动,通过降低无风险收益率,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有助于货币政策通过预期渠道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
五、总结和启示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但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本文认为在关注信贷总量的同时更优化新增贷款的结构。警惕资金“脱实向虚”。警惕某些新增信贷集中的行业回调导致“金融加速器”逆向作用。从货币供应看,M1增速与GDP增速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工业增加值也有正相关性,GDP增速与M2增速的走势更为紧密,表明,M1的高增长须传导至M2后,才会带动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癌;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5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增多,手术切除为食管癌贲门癌首选治疗手段[1]。有文献报道,食管癌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为8.0%~21.6%[2-4]。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5月~2008年6月517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切除术切缘癌残留者(22例)的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吻合位置T、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癌发生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7例食管癌患者,病程1~12个月,平均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胸骨后烧灼感、嗳气76例,上腹部不适52例,异物感116例,吞咽困难198例,频繁吐黏液58例,胸骨后疼痛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及活检明确诊断,并行胸腹部CT颈部彩超进行术前分期。按1997年国际食管TNM分期:0~Ⅰ期32例,Ⅱa期84例,Ⅱb期99例,Ⅲ期288例,Ⅳ期14例。
1.2 方法
观察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吻合位置T、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517例食管癌均行左胸径路术式,充分探查了解病变的长度、外侵、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其切除可能性及根治可能性。术后经病理证实切缘癌残留的患者 22例(4.3%),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7~78岁,平均57岁。具体相关因素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情况,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食管癌患者有所增加,手术切除为食管癌首选治疗手段。本组517例食管癌患者中,切缘癌残留的患者22例(4.3%)。病变长度分级中9 cm 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2%、4.7%、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41,P=0.010);T分期中T1、T2、T3、T4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1%、3.3%、4.2%、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P=0.001);N分期中N0、N1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分别为2.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2,P=0.002),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部分食管癌具有多点起源和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特点,近年来有报道距肿瘤5 cm切除已显不足[5]。泰等[6]对胃、贲门切缘癌残留患者进行分析后认为,切除标本的食管切缘长度在1 cm以内者,切缘癌残留阳性率为51.8%,1~2 cm者为28.7%,2 cm<切缘长度<3 cm者为16%,超过3 cm者为13%,5 cm以上者为6.7%。马国伟等[7]通过对食管癌手标本病理切片的研究,提出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为近端距离肿瘤上缘不少于5 cm,远端应将食管全部切除。林训生等[8]报道的食管切缘无癌的5年生存率为26.6%(164/616),切缘有癌残留者为13.6%(14/103),10年生存率分别为18.6%(106/571)及9.6%(9/94),两者相差1倍。切缘距主瘤体边缘5~6 cm仍可有10%~20%的阳性率[9]。邵令方等[10]在总结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治疗的远期结果中发现,食管复发癌(切缘残留癌复发和食管原发癌)为29.5%,占术后复发的首位,也是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组资料显示,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与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长度大于9 cm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达5.0%,肿瘤达到T4时,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达21.4%,无淋巴结转移切缘癌残留发生率达2.6%,有淋巴结转移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达6.8%。说明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切缘癌残留发生率较高,提示术中应扩大切除范围,上下缘切除长度应至少大于5 cm。行全食管切除或最大限度切除是降低切缘癌阳性率的最佳措施。由于食管特殊的解剖结构,癌旁早期病变的广泛性及多源性,尽管作了最广泛的食管切除,仍可见切缘残留癌的存在,如果常规进行术中食管碘染色,术中切缘冰冻切片检查,及时调整切除范围,可降低阳性率。有报道称对于食管癌患者的EUS检查,如有肿大淋巴结并行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诊断明确为转移淋巴结,即可诊断为M1期食管癌,可避免外科手术,改行放、化疗治疗[11]。术前胃镜行食管碘染色和EUS特殊内镜检查为食管癌分型、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12],可明显降低切缘癌阳性率,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术后癌残留存在,可在术前、术后进行化疗及放疗,提高患者生存率。除上述因素外,影响食管癌远期效果的因素尚有病变类型以及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为提高远期疗效,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尽量做到根治性切除,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镇宙,师英强.肿瘤外科手术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6.
[2] Lin XS, Wu X, Chen BT, et al. Significance of residual tumor at the esophageal stump after resection [J]. Semin Surg Oncol,1998,2(4):257-262.
[3] Mori S.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with reference to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Nippon Geka Gakkai Zasshi,1997,8(8):700-705.
[4] Mariette C, Fabre S, Balon JM, et al. Factors predictive of complete resrction of operable esophageal cancer: review of 746 patients [J]. Gastroenterol Clin Biol,2002,26(5):454-462.
[5] 陈茂华,韩学德,孟祥诚,等.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残存癌41例临床分析[J].癌症,1998,17(2):148.
[6] 泰,张熙曾,王德元.胃贲门癌断端阳性88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88,15(1):20-22.
[7] 马国伟,戎铁华,吴秋良,等.食管癌手术适宜的探讨(附2325例切除标本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5):472-474.
[8] 林训生,陈宝田,方荣宝.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J].中华肿瘤杂志,1983,5(1):303.
[9] 吴英恺,黄国俊.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1979:241-248.
[10] 邵令方,高宗仁,李章才,等.204例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治疗的远期结果[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3):131-133.
[11] 胡,傅剑华,戎铁华,等.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J].癌症,2005,24(11):1358-1362.
[12] 牛世海.食管癌、贲门癌器械吻合2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39-140.
(收稿日期:2011-03-15)
农历正月初六是什么日子
农历正月初六是农历新年的第六天,这一天民间俗称“马日”,有送穷鬼的习俗。因为传说中女娲创造生命的时候,先是花了六天的时间每天造一种牲畜,到了第七天才是人,而在第六天的时候造的是马,从秦汉时期开始,人们就把正月初六叫做“马日”。另外这一天还是定光佛也就是燃灯古佛的生日。
正月初六日子好不好2022
根据老黄历,2022年正月初六是公历的2月6日,星期日,虎日冲(申甲)猴。今日幸运生肖马、狗、猪,喜神位于西北,福神位于西南,财神位于正东;宜裁衣、合帐、入殓、除服、成服、会亲友、纳财;忌祭祀、祈福、移徙、嫁娶、入宅。
农历正月初六有什么习俗
1、挹肥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能打扫的,所以会在初六这天大扫除,清除厕所里积累的污秽,所以叫挹肥。
2、拜厕神民间认为初六是厕神紫姑神的生日,甚至明清之后世人还认为紫姑神能预言未来、未卜先知。所以会在挹肥之后拜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