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域自然条件及渔业行政执法的现状
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长冬季短,年平均无霜期约318天,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低气温为-3℃,常年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689mm,适宜鱼类生长繁殖的时间长。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域总面积约4万亩,常年宜渔面积约3.2万亩(其中山塘和家庭池塘5226亩,可开发江河水面约1万亩,水库约1.7万亩),由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山多峰奇、森林覆盖率高,奇特的地形地貌,大小溪流纵横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差异性水域自然条件,适宜不同鱼类的生长繁殖,根据该县20世纪80年代的渔业调查报告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江河中经济鱼类达77种,鱼类在消耗水体中多余水生植物、吸食浮游水生生物、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维护水城生态环境平衡、保持山青水秀鱼肥美的盛景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全国经济社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对食物来源及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江河鱼类因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因此而一路走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采用电鱼、毒鱼、炸鱼及“绝户网”等国家禁止的方式和方法非法进行捕捞,给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及威胁,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县渔业违法行为出现了如下变化:一是电鱼工具越来越先进、功率越来越大;二是出现以机动竹笺为水上交通工具的电鱼拖机;三是“绝户网”使用者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绝户网”供需链;四是渔业违法行为呈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态势;五是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作业时间、水域越来越飘忽不定,且作案手段和方式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狡猾。加之全县渔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执法设施和手段相对滞后,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查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了江河渔业资源的迅速衰竭、给水生生物带来极大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了水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些河段因缺少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调节作用,每当汛期过后就成了一潭死水,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因无法得到鱼类的消耗和吸食而常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近年来,为了切实保护江河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该县相继出台和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关于开展严励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及收缴地笼网具的专严整治活动的通告》及实施方案,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次由渔政、公安、工商、环保、广电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但收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各类渔业违法行为极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和控制,往往在开展专项整治活期间电鱼、毒鱼、炸鱼渔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了,但专项整治活动过后不久又冒了出来,尤其是“绝户网”等国家禁用的地笼网具由于很难找到违法当事人实施相应处罚,更是常常出现捞了放的怪象,执法人员刚清理过的河段很快又会布满艳网的禁用网具,甚至呈现此伏彼起捞而不绝、禁而不止,执法人员疲于应付的现状。
2导致全县渔业行政执法困难的原因
导致全县部分河段使用电力及绝户网等国家禁止的方式方法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清而不绝、禁而不止的现象,既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又有其现实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县渔业行政执法起步及开展相对较晚。全县渔政执法机构成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施行的是与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可以说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很难开展实质性的工作,直到20世纪末,由于全县的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形势变化和现实要求,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获得日益全面的开展与实施,渔业违法行为一度取得有效管控,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江河鱼类价格的步步攀高,全县渔业违法行为出现快速反弹,尤其全县渔政执法人员2008年在执法过程中遭到不法分子的谩骂、围攻和殴打,致使两名执法人员受伤,其中一名执法人员在医院抢救和治疗时曾一度出现生命危险,然而时至今日不法分子仍然逍遥法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一段时间以来阻碍、谩骂甚至围攻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非法电捕者使用的电鱼工具越来越先进、功率越来越大,部分渔业水域出现了以机动竹(塑料)排笺为水上交通工具的大功率拖机,其机动性、灵活性大,并出现集团式、团伙化发展态势,加之非法电鱼作案水域、作案时间均不确定,查处难度极大。三是“绝户网”等非法捕捞工具种类繁多,法律尚无明确的界定,且分布范围广、隐蔽,发现不易,清理难,极难找到布网者实施处罚,每次清理整治的收效十分有限。四是渔业行政处罚时间长,强制执行难,加上与司法的衔接不到位,对情节严重者刑处难,无法对违法分子实施有效打击。五是全县大小溪河多、分布广,但拦河坝多,渔业行政执法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水上交通工具,水陆交通极不便利,极大地制约了渔业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六是全县渔业行政执法机构编制少,人员紧缺。
目前渔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为5人,实有执法人员6人,肩负着全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训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4万余亩渔业水域的养殖开发利用和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人员设置与所担当的职责极不对称。
3思考及建议
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全县难以对渔业违法行为形成及时有效的打击,渔业行政执法的尴尬现状只是全国内陆渔业行政执法的个例而并非特例。在全国内陆渔业行政执法尤其是县级内陆渔业行政执法中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全县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渔业行政执法现状及困难,也是全国许多县级内陆渔业行政工作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因此,做好中国渔业法律法规的规划设计与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应该同时推进。1)加快全国现形渔业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推进渔业行政执法的顶层设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国物质还相当匮乏,发展生产解决广大人群众的肉食消费和吃鱼难是渔业的第一要务,规范渔业管理秩序和鼓励发展渔业生产成为该法律出台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但随着中国水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吃鱼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国水产品供应也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受资源条件限制和过度捕捞的影响,全国捕捞业面临着捕捞效率下降、资源迅速枯竭等问题和挑战,如果不能因时因势而变,渔业双控将会变得遥不可及,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也会成为空话。因此,加快全国现行渔业行政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增加和明确捕捞渔民的历史界定和现实定位,为确定和核实捕捞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捕捞网(工)具的控制指标及适用范围,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混乱。调整及明晰渔业违法工(网)具的管辖,避免渔业违法工(网)具生产环节(厂家)手可触及却很难甚至无法独立监管的尴尬。提高与司法的融合与衔接,避免一些电鱼、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危害很大、后果很严重却极难移交司法部实施有效打击的不利局面。3)加大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迅速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科学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使全县渔业行政执法人员配置与其所担当的社会职责相适应,并在加强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及执法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执法装备和取证设施的更新换装,根据全县执法地点和水域实际建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水陆交通工具,为不同环境及水域渔业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提供必要的执法保障,以促进渔业渔政工作的全面开展与有效实施,形成对渔业违法行为有效打击的新常态。4)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自我认知和自觉遵守,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打击渔违法行为、保护江河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和正常渔业生产秩序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愿自觉地参加到与渔业违法行为的斗争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共管局面氛围,让渔业违法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逃。
深入实施“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以“服务三产,打造亮点,促进和谐,幸福家园”为工作主线,采取协调抓财贸、重点抓内贸、突出抓外贸的工作方法,聚集发展生产业,均衡发展生活业,规范发展酒店、物业、家政等服务业,着力培育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工作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外贸进出口总额13000万美元;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达到100家。
(三)工作重点
1.抓项目,促发展。一是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推进重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5月1日前完成重建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重大商业项目建设。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推进逢春物流、商贸城、金典汽配城、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民生业便民化的要求,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提升城市商业档次。三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镇村占地约300亩,投资约2亿元物流园区的功能,将该物流园区打造成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建设好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逢春物流园区。提升以阳光盛源物流配送中心为主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以元丰农资仓储配送中心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功能,提高其配送率。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规划》的实施,推动县城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的建设。四是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家店后续管理,确保农家店成活率和商品配送率达标;规划建设乡镇商贸中心3个,初步建立农村多级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提高农村商品配送率。
2.抓执行,促落实。抓好“社销零”统计上报工作,积极培育限上企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抓好《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的执行,做好服务业发展牵头协调工作,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联席制度》、《重点项目推进制度》,确保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抓好《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编制《县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农贸市场管理办法》;抓好《生猪屠宰企业设置规划》的执行,规范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行为,确保全县生猪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抓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发挥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作用,加强酒类流通、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专项整治力度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日常监管等专项执法工作。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
1、引言
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近几年,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要求,以霸州市省级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继续深入推进固安县和北三县两大往年省级重点片区,同步打造9个市级片区,突出抓好265个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逐渐步入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建设成果,深入谋划下步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廊坊版建设。因此,针对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规划,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2、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周边原有的工业项目,已经不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同时受到地价、环境治理成本升高的影响,这些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不法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只顾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使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一些乡镇企业中从事电镀、有色熔炼加工、废塑料加工、包装印刷等,由于工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环保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偷排偷放现象,具有企业规模小,排放量大、造成污染严重的特点。粗略统计,乡镇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目前已占到廊坊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0%左右[2]。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乡村级“工业园、工业小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成立,一时间招商热席卷各地。廊坊市许多的企业相继在乡村各种不同的工业园(区)落户建厂,在当时确实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增长作用,但由于乡村园区规模小,而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别是应该建设的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园区工业废气、废水、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显现,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民事纠纷集中暴发。另外,廊坊市农村工业企业大多以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式工业为主,分散、规模少为特征,主要包括文安县废塑料(造粒、吹塑)加工,安次区的包装印刷,霸州的小电镀,大城的有色熔炼加工和岩棉等,其部份企业工业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环境,污染危害非常突出,环境压力加大。
2.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农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农村呈现出“村中污水成流、村外垃圾成山”的景象。这些严重的污染现象,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随着污染加剧,同时也将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耕地,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3]。
2.3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新型农业种植方式的不断普及,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农村大量使用,除带来农业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棚膜废弃物,其中棚膜由于便于利用,得到了一定程度回收利用;而废弃地膜因回收成本高,综合利用价值低而普遍得不到有效回收,更谈不上利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农业意识和农机综合处理能力的影响,加之回收利用的成本问题,当前农村除常规的秸秆还田、用作畜禽青贮饲料外,秸秆现场焚烧为主要消纳方式,每到夏初秋末,焚烧烟尘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廊坊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4水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近几年,廊坊市受大气降水减少和地表水上游入境水量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已使本区域内河流水体水质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另外农村中的生活污水和一些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超标排放到附近地表河流,更加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一些村庄水源地靠近地表河流,河流下渗到补给地下水,则造成了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此外,农村供水设施基本上靠农民和村委自筹资金建设,受投入不足影响,多为小型规模,长期在设备简陋、处理工艺落后情况下运行,加之输水配套管线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村饮用水给水水质难以得到安全保障,是当下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5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大部份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单纯追求提高农产品单产数量,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结果为土壤板结和酸化、有机质含量流失下降、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出安全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安全构成威胁,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4]。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农村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35%,比发达国家低将近20个百分点。化肥、农药的大量流失,长此以往,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恶性循环,首先在土壤中沉积,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湖泊,有部分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土壤、空气、水源污染。
2.6环保工作重城市轻农村
前些年环保工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人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情况下,已经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短板;部分领导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发展,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敷衍塞责,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为难情绪,干劲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村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缺乏自主性,对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见怪不怪的不良习惯仍有一定市场。
3、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3.1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长期已来,在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与执法工作都非常薄弱。一是要加大组织建设,有计划分步奏进行人员培养,尽快成立一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管的综合执法队伍;二是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和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高压态势,坚决严惩,使生产者经营者不想污、不敢污、不能污,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者。三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典型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地方行政法规和政策及污染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在农村各地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对村镇有关人员和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环境法律法规讲座,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大事;让农民时刻牢记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着力增加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群众在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中承担责任,获得荣誉,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建设与美丽并重。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城镇居民的美丽乡愁。
3.3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在环境治理方面,国家层面对农村污染防治投资严重不足,地方各级政府又缺少资金投入,专项治理经费也难以申请到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今后应采取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扶持措施,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促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视[3]。廊坊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狠抓农村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基础上,推进“PPP”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2016年全市省级重点村清理垃圾杂物297.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1.6万处,建立垃圾处理长效保洁机制的村庄达到3128个。据统计,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省级重点村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完成村内主要道路和街巷硬化5026公里,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5万个,铺设污水管网129万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9934处。在推进农村“电代煤”和“气代煤”工作中,深入推进荣乌高速以北涉及8个县(市、区)的全域“电代煤”“气代煤”,省级重点村已完成煤改电、煤改气2万户[5]。
3.4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要统筹考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治农村污染。尽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生产使用可降解农膜,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健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回收贮运加工网络,减少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制定促进企业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农产品生产、有机肥推广使用的税收、价格、信贷等优惠政策。对因秸秆禁烧引发的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结构调整、秸秆综合利用设备购置等投入,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农村生态恶化趋势,保障农业健康发展[6]。
3.5大力推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
围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绿美乡村目标,廊坊市启动了“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工程。省级重点村完成村内街道和休闲游园绿化427万平方米,建成环村林带绿化4034万平方米。三年多来,我市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共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覆盖全市农村的10个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随时监测农村水厂饮用水水质[5]。
4、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省、市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站位全局,统筹推进,以提升北三县、固安县和霸州市三大省级片区引领,突出打造香河省级重点片区和9个市级片区;以倾力打造40个省级精品村为抓手,全力实施“12个专项行动”,建设好268个省级重点村和161市级重点村;以推广垃圾处理“PPP”模式为主导,全力提升“两改一清一拆”工作水平;以打造旅游精品村为亮点,全面启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植新业态,突出“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工作中努力实现“四个跨越提升”。
5、结语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同样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希望,要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政府的积极性,上下同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N].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4,32(2):97~105.
[2]周颖辉,贾春雨.廊坊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1):220.
[3]张长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N].河南日报,2015-11-01.
[4]京华时报.农业部:农业已超工业成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N].2015-04-1501:22:30.
[5]串珠成链别样美—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记录.发表时间:2017-02-08.来源:廊坊文明网.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水资源是城乡发展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水文明是生态文明之基,水之于生态,犹如血之于人体。当前,我市已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阶段、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水的控制性要素特征在城乡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__关键也在水。__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就水安全保障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基本思想。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__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深化年”,要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人居环境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快生态绿城建设步伐,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__。局系统对此要充分把握,大力践行治水新思想,贯彻依法治水管水新方略,加快实现体制机制改革新突破,把握水资源管理保护新常态,重点突出六方面内容:
(一)“重规划”。突出构建现代化的水利规划体系,认真搞好“十三五”水利规划编制,优化治水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__水利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加快完成《__市水系规划》《__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强化市及辖市区联动发展力度,瞄准国家新时期治水投入的重点和相关政策,将现有项目进一步整合包装,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向__水利,依托重大项目,切实优化__骨干水系框架,使全市水利格局出现明显新变化。
(二)“夯基础”。更大力度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基础保障能力。一是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重点做好新沟河工程施工配合和影响工程建设,局本级重点抓好长江江堤防洪能力提升、澡港河东支拓浚及澡港枢纽扩容建设,跟进新孟河工程审批进度,项目一经批复立即组织实施。二是拓展河湖水系治理新空间。计划抓好三方面工作:“两湖一库”生态清淤,主要为天目湖水库湖底清淤、长荡湖清淤和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由辖市区组织;城市水系治理,重点是市区,要继续推进丁塘港二期、南童子河等骨干引排河道综合治理,实施新一轮城市河道清淤,切实搞好清水工程提升和黑臭河道治理;农村河网连片综合整治,确保面上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__-__年)任务。三是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节水示范项目为重点,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和渠系改造工程,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更加稳固的水利基础。
(三)“保安全”。把防汛防旱工作当作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抓紧组织汛前检查。按照“查严、查细、查实”的要求,集中力量,对河湖堤防、涵闸泵站、涉水工程、在建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认真落实防汛各项责任制。根据抢险专业化的要求,建好抢险队伍,抓紧防汛抢险的演练,__年要在市及辖市区两级防汛防旱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专业化抢险方面有新的明显进展。继续抓好城区易淹易涝排水设施改造,力争改造点汛期发挥效益。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及雨情、水情、工情变化,统筹把握好农业大用水期、梅雨期、台风季节、枯水季节工程调度特点,科学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尤其要利用好城区防洪调水泵站、沿江枢纽调水的有利条件,优化调度,力求在水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有所作为。
(四)“惠民生”。把水利建设的公益性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拓展民生水利范畴。根据省“水美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和要求,结合__“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把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城乡河湖新景象作为民生水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制定农村河道整治、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研究落实长效机制,分年推进新一轮整治的实施,要继续加大对面上创建工作的指导,整体推进“水美乡村”“美丽库区”建设,稳步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继续扎实提升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创建水平,切实体现河湖治理新成效。
局党委成员围绕水利工作的重在课题,特别是围绕“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民生水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迫切需要,着力消除广大党员、干部在水利发展思路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民生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水利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解放思想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我局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和梳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
一、多种形式,确保解放思想讨论扎实有效
在讨论过程中,我局分两个层次进行解放思想讨论:局领导班子和基层单位班子以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开展讨论;其他党员以支部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开展讨论。为确保讨论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采取了四种形式:一是召开党委集体讨论会,水务党委班子紧紧围绕“做好民[!]生水利,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实践载体开展思想讨论,切实把解放思想活动同水务重点工作相结合,不断以解放思想推动工作落实。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讨论会,对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进行了讨论,结合讨论成果,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二是召开党支部集体讨论会。各支部围绕讨论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工作。如:给排水公司党支部围绕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创新能力,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及筹建通河镇污水处理厂等方面工作达成共识。河道站党支部围绕“万里清理水道”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工程建设中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现代化工程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全面加强巡查和管理,严格制止侵占河道、堤防等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讨论。三是开展“为水务事业发展谏言献策”活动。局党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从科学发展上找突破,广泛发动群众,问计于民,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向广大党员、干部发放征求建议、意见书30份,征求到的建议或意见10条。四是召开解放思想交流会。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部门的负责人就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成果进行了相互交流,交流会上大家反思的过去,总结了教训,指出思想不解放是失去机遇,拉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同时又展望的未来,升华了认识,提出思想大解放是取得主动、加快发展的根本条件。我局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查找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体上看,这几年局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思想重视,态度坚定,行动积极,措施有力,效果比较明显。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还有一定问题,经过对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认真梳理,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水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突出主题,深化解放思想讨论基本内容
为抓实思想解放工作,注重讨论成果,紧密结合水务工作实际,确立讨论主题,围绕主题,认真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推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思想不解放问题,进一步明确解放思想的方向。
(一)突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确立解放思想讨论的主题为“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讨论过程中,把这一主题作为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主线,进一步突出重点,细化讨论内容,并研究下发了《关于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的通知》,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委确定的讨论主题深刻剖析思想观念、机制体制、行业管理、工作作风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想束缚,破解发展难题,对水务事业的科学发展等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
(二)深入查摆思想不解放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旧的机制体制不利于水务科学发展;历史遗留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产生以上问题,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就客观方面看,主要是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解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务问题的手段相对有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就主观方面看,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虽然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治水思路,推出了一些创新治水实践的举措,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传统水利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并没有上升到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调整水务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在治水理念上,还存在满足于行业的平稳发展而开拓不够,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创新不够。二是统筹兼顾不够,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发展上,未能统筹兼顾好和处置好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二)明确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为使水务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此,我们提出水利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总的治水思路。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防洪保安、节水增效为基础,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前提,建设一批民生水利工程,为我县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以及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具体建设四大体系:构建科学的防洪抗旱体系;构建科学和水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执法体系;构建科学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体系。
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谋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以学习促观念转变和更新。要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深入领会,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紧密联系实际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统领水利发展、推动水利发展。
(二)关注民生,围绕民生促发展
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竭尽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重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解决民生水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在防汛抗旱、人畜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城镇后备水源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设一批民生水利工程。
三、理清思路,形成水务科学发展基本共识
通过思想大讨论,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取得了明显成效,思想受到教育,思想有了创新,工作得到促进,尤其是围绕推动水务走上科学发展轨道,事关水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理清了思路,形成了共识。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20__年开始,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项水利建设投入也在增加,为了加快我县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这次国家大力投资水利工程的大好机遇,我局规划并实施了一批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1、二甲沟水库工程是我县第一座拟建的中型骨干控制性水源工程,总库容90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9万亩,总工程量48.4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29500万元;2、浓河太阳沟提水灌区工程是我县拟新建万亩以上提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可达5.6万亩;3、病险水库工程,我县共有8座小型水库,现已列入病险水库建设计划内的有2座,1座已做完大坝安全鉴定,其余5座已做完病险水库大坝完全分析评价及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4、祥顺灌区渠道、岔林河灌区一号坝渠道改造工程列入全省渠道改造计划内,计划20__年7月未完成祥顺渠道初步设计并上报省水利厅;5、中小河流规划项目,我县的岔林河和小古洞河列入了近期中小河流规划;6、通河镇的污水处理厂工程目前已进入初步设计和实施阶段;7、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本项目拟开展2个灌区的规划,即:岔林河灌区和依山灌区;8、正在开工建设和近期完工的项目。铧子山、二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岔林河三号坝灌区小通河组合闸工程;四马渡槽工程;西北河灌区漂河渡槽工程;通河镇给排水扩建工程;堤防工程。
(二)转变水务发展方式。要以节约、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提升水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落实到水务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加大高新技术在水务领域的应用,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吸收培养党政管理人才的力度,加强水务系统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在推动行业管理的同时,实现水务队伍自身的跨越发展。
一、抓住一条主线
200*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区政府城市管理年活动方案已涵盖了我局大部分主要工作,因此,做好“城市管理年”的各项工作对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局牢牢抓住“城市管理年”这条主线,多次动员部署,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确保任务落实到岗位、细化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我局大力实施“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强化月度量化考核制度,实行“买单制”和责任倒查机制,为工作人员戴上了“紧箍咒”,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
二、实施“四大工程”
在城市管理年工作中,我局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为指导,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以整治架空管线为主的“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为目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以全面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程和以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水平为目的的“国家生态区”创建工程等“四项工程”建设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开展以整治架空管线为主的“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城市管理年重点工作之一。20*我区的目标是完成全区“城中村”和80%社区的达标创建任务,即在200*年11个“城中村”创建达标的基础上,再完成16个“城中村”和15个社区的创建达标任务。
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各街道办按照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区政府的部署,积极主动地开展架空管线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在4月7日召开的深圳市“基层基础年”及“城市管理年”动员大会上,海山街道办事处成为全市唯一受表彰的达标街道办事处。目前,我区已有3个达标办事处,完成率为75%,12个达标社区,完成率为70%,24个达标村,完成率为89%。
(二)数字化城管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经过半年多紧张有序的工作,我区数字化城管建设已基本完成,于6月28日顺利实现与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连通上线试运行,五个多月来,整个系统运行良好,截至12月31日,我区数字化城管立案总数24922宗,结案24501宗,结案率98.31%,城管监督员人均案件上报数和结案率均居特区内四区前列。
为加强对数字化城管监督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出台了《盐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管理暂行规定》、《盐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装备管理暂行规定》、《盐田区数字化城管监督员量化考核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定了城管监督员工作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语规范等相关规定,并创新考核机制,以街道办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专职负责人1名,全区划分为17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内配备2-4名城管监督员,以两个工作网格为单位设立工作小组,实行中心负责人—片区负责人—小组长—组员逐级考核制度,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是科学合理的。
(三)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三大类共19项,标准非常高。我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了《盐田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组织学习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基本指标的19项标准值进行了认真对照核查;二是认真学习市、区工作方案,分解细化工作,将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抓好责任目标的落实;三是积极配合市创建办做好各项基础资料统计工作,各项指标已经达到创建要求。
(四)国家生态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态区规划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人大审定,并颁布实施。积极协调各单位根据规划目标制定计划,倒排工期,对主要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进30项重点项目建设,并编制了一套共9本的“生态区宣传小册子”,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生态区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目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验收标准,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044亿元,达到计划投资的91%,基本具备了考核验收条件。
三、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城区形象和品位大幅度提升
1、绿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批3个项目、第二批2个项目大树种植工程的施工,完成投资400万。第三批5个项目正准备招标前期工作,2007年上半年完成共1000万的投资计划;完成了盐田街道片区第一批5个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的施工,并投入使用;沙头角云深处路口街头绿地已进场施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完成;完成了广场南鹏湾工业区拆建地67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已完成市城管局投资的2个社区公园建设施工图纸编制,正准备招投标,预计年内动工,2007年春节前完工;完成了东海道绿化改造Ⅱ标、海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立项,正在办理标底审核,计划年内动工;正在进行小梅沙生态公园建设的方案设计;正在办理双拥公园景观改造发包手续。
2、市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有路无灯、有灯不亮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沙头角镇外、沙头角镇内、海山、梅沙4个片区37条小区道路的整治任务,盐田街道辖区13条小区道路路灯整治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预计12月底动工,2007年春节前完成;三洲田公路照明工程主路部分全面竣工,并初步通过市路灯部门的移交验收,正加紧办理移交有关手续。三坪段照明工程已完工并亮灯,正进行验收并办理移交等工作;东和公园地下停车库通过消防验收,并投入使用;内湖湖底防渗工程正加紧标底审核,即将进入招标程序;协助市工务署、区工务局、深水集团以及施工单位完成了盐梅共同沟项目的验收、总调试等工作,共同沟已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做好全区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的修改及东海岸路灯箱变的迁移工作。
3、高质量完成环境营造任务。完成了2006年度迎春花市、元旦、五一、国庆摆花工作;完成了节日摆花的公开招标工作;及时更换了7个花坛的花草;完成了凤凰广场、东和公园、古塔公园、官路吓街头绿地以及天浩商住楼等地的环境整治。
4、绿化养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首次将全区的市政公共绿化分成6个标段进行全面公开招标,确定养护单位。从养护情况看,公共绿化的养护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标段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基本形成,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完善、健全了绿化养护管理制度,修订了公共绿化检查考核验收办法,加大了扣罚力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解决了非市政道路绿化的养护经费问题。
5、积极完成其他工作。完成了对公益广告牌的加固工作。完成了盐田特检站文化长廊建设及采购任务。完成了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红线以及土地托管相关工作。协调水务集团对深盐路、梅沙、井头、消防队、内湖等11处冒污水进行了治理。协调道桥部门对官路吓、沙深路、盐田路、北山等19处道路及人行道进行了整治。协调区工务局对海涛花园、北山道、海景路等8处被破坏的绿化进行了恢复。协调农林水、渠道管理所对所有河道、排洪沟、边沟进行了清理。
(二)深化改革,完善设施,环卫工作开创新局面
1、“双赛”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双赛”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局、各街道办和环卫所均成立了“双赛”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双赛”活动的组织、协调,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双赛”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市容环境卫生层级检评、巡查、街道每周环卫工作例会、每月检查情况通报等制度。同时,为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5月1日起,“双赛”办实行夜间巡查、节假日值班巡查和月末城管系统集中巡查制度,将巡查发现的问题纳入当月“双赛”检评扣分事项,落实责任单位,指定专人跟踪督办,确保整治效果。三是完善考核办法。修改和完善了盐田市容环卫杯竞赛活动方案和检查评分办法、市政道路及城中村清扫保洁考核标准,制定了垃圾收运和公厕管理检查考核办法,有效解决了辖区暴露垃圾多、夜间环境卫生差、垃圾在小区或垃圾站内堆放过夜等问题。
2、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卫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我局新建压缩式垃圾站7座。其中小梅沙、工业东街、东和、园林、盐田四村、盐田老街垃圾站已投入使用。大梅沙月光花园垃圾站改造项目已进入方案报批阶段,年内可动工兴建。完成了全区39座环卫工具房的更新建设(其中20个为移动式、19个为土建式)。通过招标方式购置了18个垃圾压缩箱,采购了12个垃圾站除臭设施,预计元旦前完成全部安装任务。
继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后,又通过公开招标将全区垃圾清运服务及公厕管理工作推向市场。自5月1日起,全区垃圾清运和公厕管理全部由专业服务公司接管。至此,我区基本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和干管分离的目标。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后,我区的环境卫生保持在较高水平,再次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鹏城市容环卫杯”竞赛优胜杯。
3、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一是加强对迎检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了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导各单位、居民群众开展自查、自评、自纠。成立了区、街道迎检工作督办小组,督促各单位落实迎检任务,共发出督办通知书300多份,整治卫生问题600多个。二是积极开展灭蚊达标创建活动。根据《盐田区灭蚊达标工作方案》要求,开展蚊类孳生地的普查登记和整治,投入150万元完成政府投资部分“四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灭蚊活动,投入60万元用于除四害日常消杀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加强管理,我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和灭蚊达标考核验收。三是积极开展卫生单位、卫生村创建工作。共建成省级卫生村2个、深圳市行业最佳卫生单位4个、行业卫生标兵单位2个、区级卫生单位4个。并推荐大梅沙海滨公园参加国家卫生先进单位评选,目前,申报工作已完成,并进入迎检阶段。
(三)加大投入,加强治理,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1、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已经完成了水环境治理工作自查报告。沙头角湾清淤工程已于11月开始施工,计划07年2月完工。三洲田10个污水处理站项目中,5个已建成,正在申请有关部门验收,另外4个正在紧张施工,计划春节前投入使用。
2、通过了环保模范城市复查。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顺利完成各项迎检任务,得到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特别是盐田河的治理成效受到国家环保总局领导的表扬,为我市顺利通过环保模范城复查作出了贡献。
3、环保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区全部申报单位通过市创绿办考评,获得市级“绿色单位”称号,90%以上中小学建成市级绿色学校。东海岸社区和海涛社区已申报省级生态社区,并通过了市专家考评组的考核。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月活动,开通了环保博客,及时反映我区动态,提高了市民环保意识,环境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李马奇被评为我市第二届“环保市民”。
4、积极构建生态预警体系。组织专家制订了《盐田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盐田区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编制了港口、道路和黄金珠宝行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形成协调、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组织处置了盐田港后方陆域废弃化学染料,协调处理了盐田港漏油污染应急事件,协助区安监会开展黄金珠宝行业评估。
5、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组织、协助区有关部门开展大梅沙内湖污染整治调查、盐田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等多项环境整治活动,解决了一批难度大、困扰久的环境污染问题。
6、圆满完成环境监测任务。开展了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总悬浮颗粒物、区内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近海水质、医院废水、自来水尾水、重点污染源监督等常规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及烟尘控制区复测等城考任务;以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为目标,以质量体系建设为内在动力,对原有的质量体系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提高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水平,促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7、排污费征收工作进展顺利。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征收辖区内排污单位的超标排污费,并对2005年度未缴纳排污费的经营单位进行了追缴。共发出缴费通知书264份,征收户数88家,征收排污费49.2万元。同时,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全年共组织检查45次,责令78家未及时办理排污许可证和年审的经营单位补办了环保手续,核发排污许可证137份。
8、环境监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把事前监督作为环境监理工作的重头戏,加强污染隐患的排查,围绕废水、废气、环境噪声等污染源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开展危险废物和废物产生源普查,检查了3家医院、17家汽修厂和27家黄金珠宝首饰厂,初步掌握了我区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处置及综合利用现状。二是开展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3月初,盐田污水处理厂连续出现进水水质异常,为查清原因,我局联合区水务局、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盐田分公司和盐田污水处理厂开展了辖区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检查了40多家企业,责令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20家进行整改,纠正了8家企业违规排污行为,整个行动取得初步成效。盐田污水处理厂进水油类物质明显减少,水质未出现异常。三是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环境噪声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深盐路两旁音响噪声扰民问题。已监测了17家商铺的音响噪声,对超标较严重的8家商铺进行了处罚。
9、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初步建立。根据《深圳市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建立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体系建立和实施工作,并完成了监理所内设职责界定及个人职位和岗位绩效考核说明,环境监督管理区域及网格划分,环境管理部件普查及数据录入,绘制了全覆盖责任体系示意图及管理责任一览表,编制了包含工作规定、工作流程及作业指导书在内的工作手册。结合区“数字化城管”全力推动我区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得到了市局验收小组的一致好评,以总成绩92分率先通过了验收。
10、环保投诉得到妥善处理。出动900多人次,处理群众投诉425宗。市民的有效投诉全部得到妥善解决,处理率达100%。特别是中、高考期间,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环保联络员制度、增加巡查小组等措施,为我区考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了辖区群众和市监察支队的肯定和表扬。
(四)突出重点,强力整治,城管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执法局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队伍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共清理泳衣、泳具891000件;清理乱张贴、乱涂写1016500张(次),报停电信号码399个;查处擅自设置广告招牌、乱挂横幅、标语、彩旗等宣传品2772宗;清理其他乱摆卖23531宗;查处车压人行道115宗;教育处罚超线摆卖316宗;查处占道经营145宗;查处无证医疗机构22间次;查处余泥渣土案件49宗;查处违反文化市场管理案件73宗;查处各类违法饲养的动物(犬只、鸡、鸭、鹅)281只,当事人自行清理750只;查处、教育乱丢乱吐390宗;处理群众投诉600宗;处理市执法局督办件13宗;查处其它违法行为2906宗。
1、市容执法有条不紊。结合城管年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查处工业区周边餐饮小排档无证经营、乱摆卖专项整治行动,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市场周边卫生死角、超门店经营和乱搭建专项整治行动,大型露天场所乱摆卖专项整治行动;清理东和公园、工人生活劳动一所、明珠影剧院、海景酒店周边等夜间烧烤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法户外广告招牌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部分城市管理顽疾,如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市场周边的临时建筑物基本清除完毕,盐梅公路兜售泳衣、泳具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文化市场初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日间巡查与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基本实现文化市场常态化管理。检查“网吧”482家次,查处“网吧”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案件9宗及接纳未成年人案件3宗;检查音像及出版物经营店(档)289家(次)、摊(点)195家(次),查缴非法书刊9178本(册),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7608张(盒);拆除非法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天线39套,解码器3个。
3、始终保持查处违法建筑工作高压态势。共组织行动33次,出动人次800余次,拆除违法建筑33宗,面积5020平方米。一是完成私房信息采集工作。根据《盐田区私房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有步骤、分阶段开展私房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了盐田私房管理系统,印制了私房信息资料,圆满完成任务。二是积极办理临时建筑审批手续。为实现对临时建筑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目标,根据《深圳市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管理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实施《盐田区已出让土地临时建筑审批暂行规定》,已发许可2宗,方案审核4宗。三是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制定并实施《盐田区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责任落实办法》,明确各部门责任。加强对重点地段的监管,同时充分发挥街道办、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的监管作用,建立查违报告制度,发动群众举报投诉,加大对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扩大查违影响力,全区未出现新的违法建筑。
4、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市政府《深圳市医疗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对无牌医疗诊所、坐堂行医和张贴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共检查诊所、药店等医疗单位101家(次),查处药店坐堂行医违法行为7宗、取缔无牌诊所22家(次),没收药品、医疗器械一批。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市场,保障了市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5、养犬集中登记工作提前完成。在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9月1日至30日,我局联合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嘉胜公司开展集中登记,根据每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做好注射疫苗、植入芯片、办理登记证等工作,共为552只犬办理了登记手续。同时,为巩固宣传效果,增强居民依法养犬意识,我局采取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养犬行为。
6、余泥渣土乱倒现象有所缓解。在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道路巡查、重点时段专人看守的同时,我局联合盐田港地政室、市渣土办综合执法队等单位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章车辆68台、清理余泥渣土和建筑垃圾820立方,查处施工工地污染路面85个次,责令施工单位冲洗路面48车次,处理道路污染13万平方米。
此外,我局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城市管理年的其他工作:一是配合农林水务局开展对区内饮用水源及沙头角河、盐田河周边环境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三洲田水库、上坪水库、正坑水库等辖区饮用水源和沙头角河、盐田河。检查未发现水源保护区内有养殖业、其他经营类项目及违章建筑。二是配合市环保局加强对盐田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督促盐田污水处理厂尽快完善消毒处理设施。盐田污水处理厂消毒处理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投入运转,检测指标粪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配合区工商分局开展“清无”专项行动,巩固“清无”成果,防止回潮。
一年来,我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部分工程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监管不够到位;非市政范围的道路、灯光、排水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尚未理顺关系,仍然存在管理盲点;除“四害”消杀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队伍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年工作计划
200*年我局工作思路是:围绕建设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的总目标,精心打造“山海盐田”品牌,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不断完善环卫行业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动我区城市管理再上新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水环境治理达标示范区”、“国家生态区”的目标。
一、在严格上下功夫
继续贯彻落实“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强化月度量化考核制度,认真实施“问题管理”模式,强化队伍管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成效。一是抓好队伍的学习培训。初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强化队伍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加强执法队伍的检查督促指导。在加大督促检查的同时,将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把好案件审核关,确保案件程序合法,文书规范,处罚适当;三是实现执法范围全覆盖。把执法重心从主要道路向内街小巷转移,从城区向城中村延伸。利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力争实现执法范围全覆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区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二)加强执法,净化市容环境和文化市场
1、加大市容执法力度,整治城市“六乱”,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
2、加强土地管理和查违工作。一是加大对非法房地产开发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根据《盐田区已出让土地临时建筑审批暂行规定》,做好我区已出让土地临时建筑审批、管理工作;三是在市查违办的指导下,积极完成市查违办安排的工作任务。
3、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包括: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清理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加强平安深圳建设专项行动;贯彻落实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对“持证网吧”进行十二项常规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违法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取缔“黑网吧”;加大对持证音像店、书屋、书店、书报亭和爱心助残亭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政治性出版物;加强对卫星广播电视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安装和设置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受设施,违法接收传递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视频点播行为;对全区印刷行业进行全面调查,依法查处印刷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在精细上用心思
我区城市管理水平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高的,但在细节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内街小巷卫生保洁水平不高、绿化养护管理不够到位、偏僻地段余泥渣土乱倒现象突出等。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决定管理成败,为此,我局将切实做好精细化文章,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一)加快建设步伐,打造精品工程。一是继续推进各项市政、绿化工程。包括:加快小梅沙生态公园、桥东市政绿化广场建设步伐,继续抓好种大树各项工作,雨季之前完成内湖防渗工程,推进海山公园太阳能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东海道Ⅱ标、海山公园升级改造、云深处路口绿地改造,完成盐田街道片区3块街头绿地建设任务;二是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步伐。包括:完成大梅沙月光花园垃圾站改造项目建设,督促盐田港集团尽快完善港口配套卫生设施,指导各行业单位逐步完善社会公厕、垃圾站点的更新和改造。
(二)加大监管力度,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抓好公共绿地的精细化管理。在不断完善管理、考核、检查、验收制度的同时,加大考核范围和检查密度,促进各养护单位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市容管理、景观管理等方面的调研力度,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三是不断完善区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实现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新跨越,真正实现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和手段全覆盖。
三、在科学上寻突破
城市管理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不是一气呵成或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下苦功夫、细功夫、长功夫。特别是面对“四个难以为继”的实际,需要以更为科学的手段、采取更为科学的措施、依靠更为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城市。城市管理要实现跨越,必须在“科学”二字上寻求突破:
(一)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创新管理手段。一是配合市局继续完善系统功能。包括:及时反馈现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市局技术部门予以解决,配合市局做好智能移动办公系统、视频共享系统、车载GPS办公系统的测试、完善等工作;二是细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巡查通报制度,落实奖惩办法、细化考核方式等措施,不断强化各街道办、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督促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实现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开展城管体制研究,建立起权责分明、运转协调、政令畅通的城管体制;二是开展管理对象研究。针对不同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即要敢于执法又要善于执法;三是开展执法形象研究。重视沟通艺术,摸索提升自身形象的方式、方法;四是开展执法成本研究。强化行政成本意识,探索提高执法效率,节约执法成本的新路子;五是开展现代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以数字化城管建设为契机,增加城管技术含量,实现总成本下降、管理水平提高;六是开展城市管理标准化研究。力争在公园路灯标准、网吧设置标准、绿化技术标准等进行尝试并实现突破。
(三)合理科学定位,打造生态盐田。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水环境治理达标示范区”、“国家生态区”的目标。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包括:完成申报验收和工作汇报材料,开展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二是开展“鹏城减废行动”。包括:动员企业参加“鹏城减废行动”,力争至少2家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完成治污保洁工程和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作任务,协助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展环保港口建设;三是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包括:协助实施盐田河生态景观排水工程,提倡中水利用、雨水回用,创建模范积水型社区和学校。
四、在长效上出成果
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大量工作都是经常性的,靠突击式、运动式不可能取得长久成效,必须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去干,一项一项去推进。只有把经常性工作做扎实,才能任何时候都经得起看,经得起检查,使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体在人、关键在制度,强化制度建设,坚持靠制度把人管住,把事管好。
1、市容环境整治方面。以“盐田市容环卫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健全辖区管理责任制量化考核,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实现市容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
2、行政执法方面。严格执行红黄牌警示制度和巡查督办
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行案件质量评比制度,提高执法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
1.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1996年,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700万公顷;2006年突破1000万公顷;2011年达到1168万公顷。据专家预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将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加剧。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8年,入侵我国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4种,年均发生面积达130万公顷。其中,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占林业生物灾害总损失的30%。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国呈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3.本土重大有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依然严重。松毛虫一直是我国林业历史上第一大害虫,近年来出现反弹,年均发生面积在140万公顷左右,一些地方仍周期性暴发成灾。杨树柱干害虫在三北地区发生危害依然严重。以鼢鼠、野兔为主的鼠(兔)在三北地区新植林地危害猖獗,年均发生100多万公顷,对未成林造林地林木构成严重威胁。4.突发性害虫种类增多,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春尺蠖、杨树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普遍,其中以华北、黄淮、江淮地区危害最为严重,致使多处绿色通道景观被毁,江苏、安徽等省的杨树产业损失巨大。随着气候变化和天然林卫生状况的改变,栗山天牛、云杉八齿小蠹、切梢小蠹等一些次要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危害种类。5.经济林、竹林有害生物危害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随着经济林、竹林面积的快速增加,经济林、竹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种类也不断增多。6.灌木林和荒漠植被有害生物危害日显突出。2003年以来,年均发生面积达200万公顷以上。沙棘木蠹蛾、梭梭尺蠖、灰斑古毒蛾、大沙鼠等对东北、西北广大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的危害日益突出,并在局部地区多点暴发成灾,新疆塔里木盆地累计有20万公顷胡杨林毁于虫害。(二)林业生物灾害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林业生物灾害是指森林、林木及林产品遭受微生物、动物、植物侵害而使其经济、生态及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的事件,包括由非生物因子引发的林木生理性灾害。1.林业生物灾害具有自然属性。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是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在不断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2.林业生物灾害具有社会属性。一方面,林业生物灾害具有人为灾害特征。引起林业生物灾害的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固有成分,生态系统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可利用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避免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过度增大而形成灾害,即使偶有灾害发生,生态系统也能通过自身调节从干扰中自然恢复,一般不会因有害生物而使生态系统破坏至无法自然恢复的程度。但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不合理的森林经营方式,生态系统被严重破碎化、人工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稳定性减弱,控制和制约有害生物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有害生物繁殖失控,频频暴发成灾。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进一步破坏,这成为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灾害损失逐年加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林业生物灾害事关国土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娱乐和食品安全,事关广大林农群众增产增收,事关林产品对外经济贸易安全,具有显著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性。(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林业部门抓住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大局。1.维护生态安全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职能,这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林业的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上述的“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迄今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一个健康的森林以她优美的形态、色调、音韵等陶冶着人类的情操,人们在其中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人们对以森林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更加渴求,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必须科学地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维持身边的绿色,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3.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2009年9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1000多万公顷,年致死树木4000万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巩固新增造林面积、保证森林蓄积稳步增长上,都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此外,林业有害生物还直接导致了森林的碳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权威专家温奈尔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在加拿大因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森林碳排放是森林火灾和森林采伐总量的3-5倍。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少森林面积负增长和碳排放,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促进农民增收、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后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林改后,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将成为广大林农日常生产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项新生事物。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例如:组织主体的多元化,广大林农中普遍存在的预防意识淡薄、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大型林用药械无力个人承担等。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引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严重发生,并导致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伤农事件发生。这将极大地挫伤广大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林农因此至穷,因此破产。5.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拓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一些国家散布中国,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其中,利用林业有害生物设置贸易壁垒成为他们采用的手段之一。2010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美植保组织制订并区域标准植物检疫措施《来自亚洲舞毒蛾疫区的船舶及船上货物运行管理指南》。据国家质检部门估测,我国至少1/5的输美货船可能在美国口岸遭遇拒绝入港、锚地待检、港口滞留等形式的通关障碍,将有500亿美元的货物受到影响。2011年韩国方面又针对香蕉穿孔线虫,禁止进口我国南方三省区寄主植物,对当地苗木花卉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6.维护森林食品安全需要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入,森林食品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式、手段、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与农药残留、水体污染等有关的森林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按照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国经济林栽培面积达到3300万公顷,经济林总产量达到2亿吨。这一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大意义,调整防治思路,转变防治方式,改进防治技术,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从源头遏制食品安全隐患,有效应对森林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保证森林食品的安全。
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从服务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和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高度,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深化改革,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坚持预防为主国内外灾害防治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某种灾害一旦发生,要完全挽回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减低损失程度也是相当困难的。从灾害防治的成本效益和工作绩效分析,做好预防是灾害防治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林业生物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要树立森林健康理念,要从培育优良抗性品种入手,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森林自身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要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感染的林木和火烧迹地的过火林木。加强对现有纯林、低产林的改造,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加强测报、检疫、生物防治等预防性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全力推进预防工作,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变灾后救灾为灾前御灾,切实把预防工作摆到首位。(二)加强科学治理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是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植物、环境条件、人为干预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在不断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坚持科学治理的方针。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研究科学的对策,采取科学的措施。要正确处理好预防与除治、治标与治本、内部与外部、生态与经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科学布局防治资源。要转变防治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认识灾害,推进灾害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主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机制、防治技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等基础研究,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和集成度,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监督。要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和绿色防治,实现可持续控灾,维护环境安全。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三)坚持依法监管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社会公益性,其职能的履行要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法制措施来保障。坚持依法监管,必须建立健全防治法规制度,加快完善行业法规体系,确定依法治理灾害的法治原则。要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和刚性,提高违法成本。要强化执法能力,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行政执法工作。要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要完善和严格执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奖惩、林业植物检疫报检、监测调查报告等制度,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四)强化责任落实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国家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的肩上,实行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建立科学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成效。要建立健全“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按需扶持”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和“谁受益、谁投入”的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公共财政投入和应急储备资金纳入本级预算,保障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纳入森林灾害综合保险范畴,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林业改革的相关政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支持。(五)深化改革,创新防治机制要加强林业、农业、交通、建设、工商、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高效协调的联动机制。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积极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市场化,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森林医院等,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防治格局。各级防治检疫机构要加速职能转变,加强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和服务,探索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防治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生产作业,保证生态安全,保障防治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竞争。进一步完善联防联动机制,不同行政地区和部门间要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体防治成效。引导农户本着自愿原则,建立联户合作防治、组内或村内统一防治的防治联合体、应急处置联合队,实行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建立重大责任事故追究和林业生物灾害有奖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本文作者:方国飞工作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一、城市管理对城市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城市管理与城市化具有统一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管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城市运转的根本动力,是城市载体功能和运转效益的重要保证。城市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市民,加强城市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市民生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城市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城市领导者和普通市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与推进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种有机的统一,二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加强城市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品牌形象,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而且应该通过强有力的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就可以增加,城市管理水平也必然会相应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既可使城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可提高市民素质,必将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城市所在地区的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城市文明程度越高、品位越高、形象越好,整个城市就会升值,就越能够凝聚人心,吸引人气,从而形成招商引资的的凸显效应,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城市管理摆上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高度,树立“加强城市管理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城市管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口的快速集聚,城市的薄弱环节日益显露,加强城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追溯历史的渊源,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又对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会要求一种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方法,城市管理正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等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出现,就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产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不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重要保障。
二、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城市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从我市的城市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城市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品位快速提高,但城市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管理的条块职能不明确、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社区城市管理基础薄弱等,造成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定位极不相称,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初步的,不系统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一是从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看,城市管理责权不统一,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管理难以落到实处。二是从城市综合监管执法方式上看,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范围和执法权限划分不科学,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任务不明,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往往造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并存既影响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效果,又削弱了城市管理的权威性。三是从城市管理体制重心下移的实施来看,社区居委会自主功能较弱,城管进社区没有发挥应有成效,社区服务发育不够,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够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城管工作与社区工作在衔接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和稳定机制。
(二)缺乏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我市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固然有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等客观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机制不健全,全市城市管理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联席会议没有形成制度化,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部门愿意主动牵头负责有交叉职能的工作,创建办工作开展不正常,各部门仍存在难事推着转的现象。城管局为了完成经济指标,任务层层分解,造成以罚代收、“办假案”等现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城市管理物质基础薄弱,外部环境、队伍素质尚存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城市管理需要恒定、持久的财力支撑,但有时资金投放未能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加,致使城市市政、环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综合服务功能不高;城市管理条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科技含量较低,管理效能不高。二是管理难度大,执法环境恶劣。城市管理涉及千家万户,难、热点集中,管理对象多是下岗人员,进城农民等,易得到市民同情。执法管理易引起围观、起哄,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被动和负面影响;有时管理对象暴力抗法,使执法人员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公安等部门对此只能用调解民事纠纷的方式处理,影响执法权威;不少市民文明程度较低,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三是执法人员素质参质不齐。有些执法人员不能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服务意识淡薄。有的语言、行为不规范,态度蛮横;有的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作风松懈;有的不遵守队容风纪建设规定,损害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管理的持续发展。
(四)市容秩序管理不规范。占道经营、乱摆摊点,马路市场等影响市容秩序的现象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短缺,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疏堵结合没有硬举措,城市“牛皮癣”清理一次又恢复一次;沿街门店缺乏有效的责任制约束措施,店主对门前影响市容环境和秩序的行为熟视无睹,城市管理陷入突击、疲于应付的不良局面。
(五)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应在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社区居委会事务繁杂、琐碎,有责任,无权利,未能发挥参与城市管理的应有作用,导致辖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在城市管理体制中,对社区居委会如何更好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未能很好地解决“看的见的管不着”的问题。
(六)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管理向思想道德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拓展的力度不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许多人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普遍存在。同时,市民对参与城市管理不热心,主动参与城市管理者少,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三、城市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与对策
城市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面对城市间经济发展激烈的竞争,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用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导,强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机制。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有利的切入点是推进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和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周边城市的实践看,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不可能完全解决现有的城市管理矛盾,但可以迅速解决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和依法执法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同样,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能高效地清除管理盲区、盲点,还能有效解决管理人员沟通能力差造成工作难到位、社会形象差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就要从完善责任机制入手,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淮安市实行保证金制度,规定各区交纳200万元年度保证金,各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交纳2万元和1万元的保证金,年底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决定返还保证金,发放奖金,扣除保证金。使个人业绩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不仅强化了各层面的工作责任,而且“四两拨千斤”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严格依法行政。城市经济要活,但城市管理要严。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一层意思是说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明城市管理的难度。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严管重罚。严格管理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严在制度上。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这个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二要严在落实上。法律法规贵在落实,再好的法规不能落实到位也等于一纸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章违法行为的惩处。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护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要通过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为城市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要严在监督上。城市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环节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保证管理的落实力度。
(三)创新管理理念,坚持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相结合,构建和谐城管。积极主动适应城市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思路,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扎扎实实的构建和谐城管工作。一是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转变过去“管理就是审批、执法就是收费、处罚就是罚款”等错误理念,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城管工作的根本指针,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民本意识,切实把“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等理念,融入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二是树立和谐城管理念,推进市容责任区制度更好的落实。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是做好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要依托树立和谐城管理念,破解城管工作难题,深入推进市容管理责任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三是大力推行亲民式执法,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实现城管执法与管理相对人权利的相统一、相和谐,是构建和谐城管建设的基础。执法管理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为宗旨,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理念的进一步转变,提高全体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创新管理方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坚持堵疏结合,破解占道经营难题。全面贯彻堵疏结合科学管理思想,以市民满意为宗旨,使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实惠。坚持“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排出一些路段作为疏导地点,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二是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在社区设立城管服务站。利用社区这一社情民意的交流中心,及时掌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事项并妥善予以处理,有效降低执法难度,提高执法效能。三是大力推行“廉勤告知”制度。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向管理对象发放“廉勤告知”卡,如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有吃拿卡要行为,可举报投诉,时刻接受社区居民、单位的监督。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五年的检察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我院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全区工作大局,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检察工作取得了全面发展,为我区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认真履行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将“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辖区单位”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在强化工作措施、提高案件质量、狠抓办案效果上下功夫,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
(一)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始终突出一个“严”字。坚持把维护和谐稳定、诚信有序的发展环境作为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严格依法加强批捕、工作,加大打击力度。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多发财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犯罪的高压态势,努力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如将“村霸”张某抢劫案等一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和重大影响的案件,在社区公开开庭,当庭宣判,震慑了犯罪,维护了一方平安,群众拍手称快。严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特别是对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犯罪,从严打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五年来,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3606人,3364人,法院均做有罪判决。不批准逮捕176人,不35人。其中,批捕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抢夺、绑架和故意杀人六类多发性案件犯罪嫌疑人2134人,1785人,分别占批捕、人数的59%和53%;批捕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179人,148人。
——严把案件质量关。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正确把握逮捕、标准。开展百万案件评查、案件质量抽查评比、法律文书检查等活动,不断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涌现出一批精品案件:如办理的朱某某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百件优质案件。
——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区别对待,注重效果。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对轻微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或有从宽情节的犯罪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同时在附条件不方面做出有益尝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对226件489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指定专人办理,实行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对一起7名在校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在我院主持下,召开帮教座谈会,家长、学校和学生签署帮教承诺书,依法进行了从宽处理,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在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上,始终抓住一个“强”字。坚持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维护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案件质量,增强办案效果。
——强力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大力开展“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积极查办危害民生的职务犯罪。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86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9人,其中大要案53人,占立案总数的56%,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200多万元。强势查办社会热点、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城中村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为重点,严厉查办涉农职务犯罪14人,促进了我区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不断强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围绕关系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职务犯罪多发行业和领域,积极进行个案预防,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法制宣传活动200余次。送法下乡,在全区35个自然村(社区)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乡村行”活动,无偿发放我院编印的《农村基层组织廉政教育读本》和《治理商业贿赂综合知识答疑》两本书,共计2300余册,为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预防工作触角不断延伸,在航建集团建立了辖区首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预防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帮助完善制度管理,大大提升了建站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在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上,始终把握一个“准”字。力求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准确到位,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增强监督实效,努力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
——侦查监督工作找准着力点。加强立案监督工作,在监督有案不立的同时重视对违法立案问题的监督,共办理立案监督案件113件161人;注重对“在逃人员”、“另案处理人员”的监督,依法纠正漏捕181人。
——审判监督工作准确到位。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建立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检察长列席审委会45次,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46次。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增强监督效果,追诉漏犯21人。为加强对司法裁量权监督,积极探索适用量刑建议制度,时根据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对472件案件提出刑罚适用建议,法院均已采纳。
——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采取得力方式,准确进行监督。共受理民行申诉案件线索34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7件;对经审查法院裁判无误的案件,积极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维护法律权威。
——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严格把握标准。对1118人次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严格羁押期限监督,对所有在押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及时纠正超期羁押。协同看守所、武警开展安全大检查30余次,确保监所稳定安全。持续开展打击“牢头狱霸”专项活动,维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和监管秩序。我院驻所检察室被省检察院评为二级规范化检察室。
二、注重服务民生,检察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找准关注保障民生与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求检察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好群众。
——查办涉及民生案件。针对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存在的严重危害人民生活的案件,积极开展专项打击活动,办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案11件,制造销售伪劣食品案2件,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活动,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类案件24件,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不受侵犯。该项工作得到市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做了经验介绍推广,我院也获得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先进单位。
——制定便民措施。控告申诉来访接待工作时刻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细心完善便民措施。建起了多功能接访大厅,开通了网上举报系统和视频接待系统,方便了群众的举报、申诉活动;为方便联系群众,我院在辖区9个街办挂牌设立“检察服务站”,服务群众,接受举报,成为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支持检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能的宣传站;推进检务公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和社区群众来院,了解检察职能和工作实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五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线索445件,接待群众来访1432人次,检察长接待215人次。为此,我院连续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开展法制宣传。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平台,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推动依法治区进程。制定了我院《“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关于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实施方案》,深入辖区街办、城中村、社区等开展法律宣传260余次,散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
为增强宣传效果,我们还成立了女检察官法律宣讲团和青年检察官法律宣讲团,采取文艺表演、演讲、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检察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维权意识。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每年集中进行一次“举报宣传周”活动,通过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廉政文化巡演以及开设广播电视专栏等,营造举报宣传的强大声势,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
三、锐意创新进取,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努力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办法,着力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工作亮点。
——全面推行“数字检察”建设。我院以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为目标,确立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倾力打造数字检察”作为我院的特色工作,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办案、组织、指挥、管理、监督和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深入推进网上办案办公、运用多媒体法庭示证系统、自侦案件同步录音录像、档案目录微机检索查询等工作,大大促进了我院各项检察工作高效、规范和精细化运行,带动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获得省3A级认证,院机要室被省检察院授予一级标准密码机房。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新思路。制定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联系制度》和《化解社会矛盾社区联络员工作制度》,在辖区各社区设立化解社会矛盾联络员,参与矛盾化解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区司法局,制定了《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案件范围、基本原则、管辖与期限、调解程序等,增强了调解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大大促进了刑事和解案件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目前已成功办理此类案件9件,案件当事人均表示满意。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加强案件释法说理和息诉罢访工作,保证我院涉检案件零基数。
——不断加大执法规范化建设力度。出台我院《工作流程及业务标准》,对照高检院下发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对办案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流程办案,并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大大提高了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水平;建成了规范化办案区,所有自侦案件全部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杜绝了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现象,确保了侦查活动的依法进行和案件的高质量。探索建立引导侦查取证机制,制作了《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案件登记表》,适时介入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695件,对收集、固定、完善证据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依法提出检察建议和纠正意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紧紧围绕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要求,规范人事管理、强化教育培训、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检察工作取得优良业绩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一)以打造“四好班子”为抓手,狠抓班子建设。一是加强班子
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中心组”政治学习制度,统一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班子组织建设。修改和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等,实行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班子,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加强班子能力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业务工作运行情况,班子成员统筹全局、驾驭整体工作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开好民主生活会,真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相互监督、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增强了凝聚力。
(二)以提高政治素养为根本,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始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举措,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满意政法”等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检察工作和队伍的政治方向。二是抓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先后有500余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积极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有2人在省检察院举办的公诉人论辩赛上取得优异成绩,2人获得市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称号。组织干警认真研究《刑法修正案(八)》,吃透立法精神,准确批捕了全市首例金额不足1000元的扒窃犯罪案件,该案被新华网、《晚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三是抓干警继续学历教育和司法考试,先后有6人取得硕士学位,10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7人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
(三)以机制优化为手段,激发干警工作热情。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公开选拔27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二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完善了科室、中层、干警三级考核管理制度,对科室和干警的工作、学习实行目标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先后有176人次受到区级以上表彰奖励,19人次立功,极大鼓舞了干警的工作热情。
(四)以文化育检为契机,塑造和谐氛围。以“正确的思想引领人,规范的机制造就人,科学的培训拓展人,和谐的氛围凝聚人,优异的业绩彰显人”为主题,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检察文化氛围。成立了院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组织参加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向灾区捐款、扶贫帮困活动,举办干警摄影展,活跃了机关生活,陶冶了干警追求高尚生活情趣的道德情操。
(五)以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促进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检若干规定》,规范检察人员对外交往行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书,全院干警签订廉洁从检承诺书。建立干警执法廉政档案,完善执法绩效考核机制。认真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违规使用警车和违反禁酒令情况检查、自侦案件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检查等专项活动,有力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五、坚持宪法原则,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忠实执行宪法的重要体现。我院坚持认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的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五年来,我们注重加强与人大代表的经常性联系,及时向区人大代表通报每年的检察工作情况,接受了区人大常委会对我院自侦案件办理情况、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开展情况等专项检查。虚心听取代表们的建议、意见和批评,接受代表的监督指导,认真办理人大交办案件12件,均能够按时予以答复,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继续深化人民监督员工作,2009年换届选任了10名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案件31件,有效规范了我院自侦案件的办理。以上措施,确保了检察权的正确实施。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检察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期间,我院检察业务得到长足发展,基础保障得到有效改善,队伍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整体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受到区级以上表彰82次。2007年,被省政法委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先进集体;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2008年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2008至2010年三次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同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这一检察系统最高荣誉,省委书记赵乐际亲切接见了我院党组成员,省市检察院和市政法委分别做出向检察院学习的决定。
这些成绩,是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及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检察院全体干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法律监督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少数检察人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执法办案还需进一步规范,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检务保障协调发展的机制还不完善,人少案多的矛盾仍然突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将是我们抢抓机遇、更具挑战、高要求发展的五年,也是我院检察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目标奋进的时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各级检察长会议精神、区委十二届党代会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执法为民,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狠抓队伍的执法能力、规范化、纪律作风及廉政建设,高点定位、注重实效、重点突围、真抓实干。牢牢把握立检为公、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强化团结奋进、勇争一流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充分履行检察工作职能,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学习,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服务大局上来,确保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检察工作服务辖区经济发展职能,加大工作力度,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监督法及实施办法,完善代表联络工作制度。更加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外部监督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以党建带队建,狠抓班子建设,发挥班子成员的带头引领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大规模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为保证,大力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廉政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四、狠抓业务工作,在案件质量管理上下硬功夫、求实效。首先,确立“弱项做强、单项突破、整体求进”的工作思路,把以往检察业务工作中的弱项逐步做强,实现平衡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找好突破口,将某一单项工作做精做强,以此带动检察工作整体推进;其次要在科学地安排调配警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培训,提升整体综合能力;第三,要切实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培养出专家型、复合型检察业务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