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西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困境
1.农村地区入园率低
据统计,全国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47.3%,城市近60%,农村仅为37%,两者相差23个百分点。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均在90%以上,而西部一些省的学前三年儿童的毛入学率最低仅为10%,由此可推,我国西部农村的学前儿童毛入学率会低到何种程度。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城镇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率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影响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2.幼师资源分配不均,资源配置较差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要求幼儿园保证“两教一保”的配班模式,以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然而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接受教育的质量。从我国农村儿童入园效果的分析来看,显然,低水平的幼儿园教育质量限制了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可能获得的发展,可见,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无法使人们满意。
3.办园规模质量差异显著
城乡幼儿园发展之间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硬性条件的差异,由于幼儿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很多幼儿园实行自负盈亏,这势必造成两极分化。据调查,在乡村幼儿园中98%是家庭作坊式办园,利用居民住房作为园舍,房间内部空间不足,光线偏暗,空气较差,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西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对策
1.政府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合理配置师资,集约办园是进一步提升西部农村地区办园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各县市、乡镇在深入调研、科学预测生源的基础上,根据“就近入园,扩大规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合理配置幼儿教育资源,提高保教质量,保证幼儿安全,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起以县市区政府办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集体及学校办园为主体和公民个人办园为补充的一体化的农村幼儿园体系。
2.大力宣传,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大部分农村地区家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育儿方面缺乏科学的理念。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应当对民众进行科学的引导,用科学的依据使民众信服。同时,幼儿园应该创造优质的环境,以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要特别注重“家园教育一体化”的思想,这样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
3.幼儿园按年龄对幼儿进行分层教育
在幼儿园结构的布局中,要根据当地的幼儿年龄及数量进行分班,灵活调控进行编班。立足于农村幼儿的入园情况,加强对3岁以下以及5岁以上的年龄段幼儿班的建设,以保证幼儿教育的整个覆盖面。在当前中国农村,幼儿0到3岁这一阶段的教育是缺失的、不完整的,该阶段的幼儿教育仍停留在家中,并没有专门的教师和专门的机构。因此,我国应该将早期幼儿教育置于终身教育体制中去,从以前的主要发展3到6岁幼儿教育向下延伸至0到3岁婴幼儿教育,以改变我国0到3岁的幼儿早期教育薄弱的状况。
4.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幼儿
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向大城市转移,我国出现了大批量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国家应该准确地预测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设立幼儿教育机构,尽量保障每一个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政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当根据当地各年龄段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对幼儿园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总之,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十分恶劣,国家和政府都要加大扶持力度,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最大努力给儿童提供最佳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
我们从如何创设艺术教育环境和教师指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创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创设了富有农村特色的艺术教育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民间艺术品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
(一)创设经济、丰富、有教育价值的艺术教育环境
在农村经费严重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要向城市靠拢,做大量的艺术教材、教具、幼儿艺术活动材料等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和幼儿园现状,量力而行。
1.营造美的园地。因为没有经费使用艺术喷画,教师们就用调和漆粉刷出一幅幅靓丽的壁画,鲤鱼跳出水、大象岸上走、恐龙找朋友、飞船飞上天等等,墙面油漆画经济、美观又不易褪色。画面内容不一,能针对孩子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2.营造良好的民间艺术欣赏环境。就拿民间美术欣赏剪纸来说,它能使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觉,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他们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粘贴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挂上灯笼,在墙上张挂孩子们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
(二)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开展艺术教育
1.教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所赋予的优势。艺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节奏、音乐、对称比例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发现它们的原形,而且许多艺术创作的题材都来源于大自然。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常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其艺术体验,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2.我们还可以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就地取材,组织各种艺术活动。比如随处可得的泥土,幼儿特别喜欢,他们会拿泥来塑造各种造型,等泥干燥后,再用水粉涂色。泥土造型稳定,水粉色彩鲜艳,深受幼儿青睐。再如春天带孩子欣赏蝴蝶,观察它飞时的动态,激发他们进行绘画和舞蹈创作;夏天组织幼儿去树林、草地观察蜻蜓,倾听知了的叫声,欣赏七色的彩虹;秋天组织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创作丰收的画面;冬天组织幼儿看雪、玩雪、画雪等等。这些活动能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想这就是农村的优势,农村的孩子虽没昂贵的艺术活动材料,但照样也能感受美,进行美的创作。
二、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一)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由于幼儿好奇心强,对同一活动内容持续时间不长。所以活动形式切忌单一,要经常改变,以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音乐活动时,我们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内容,再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共同投入活动。首先,教师借助语言把孩子带入到活动情境中。“有一只小蝌蚪,它长着圆圆的脑袋,黑油油的身子,细细的尾巴会扭呀扭,在小河里还会转圈游,游呀游,咂咂咂,转呀转,咂咂咂,小蝌蚪游游游,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在幼儿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孩子带着问题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所以也特别投入。
(二)面向全体,加强个别辅导。艺术教育应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我们应考虑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应根据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在组织活动时,我们采取集中、分组、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音乐活动、美术活动、制作活动及文学欣赏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在区域中增设了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既满足了大多数孩子的发展需要,又开发了部分孩子的艺术潜能。
(三)审美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审美和技能训练并不对立,它们应是一对发展的共同体。但审美又绝不等同于技能训练,它更需要技能来参与,使审美得以更好的体现。如孩子对形体、色彩、文字、音乐等有了一定的敏感力和鉴赏力后,就会在舞蹈、绘画、文学欣赏、歌唱活动中加以更好的体现和运用。同样,孩子在进行一些知识性和技能性的活动时,也离不开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参与。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教会些什么,更多的应该是让孩子去创造和发现美,不断优化个人情趣。
总之,要提高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不要一味仿效城市模式。同时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转变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努力寻找一条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又切合实际的新路子,来提高农村艺术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和它探讨。”因此,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优势。但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如何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才是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当务之急。对此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观念,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成为可能
首先就得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观念转变了,老师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二、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有了选择
1.农村生活有着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
在农村,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孩子家里就养着鸡、鸭、鹅、兔子、猫……田野里、路边上、校园里时时都会有一些蟋蟀、蚂蚁等小动物出没。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更是经常见到,很多孩子还亲手栽过花、种过树。再如,观察大树、蚂蚁、蝗虫、蜗牛、青蛙、乌龟等常见的动、植物;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的繁殖,进而探究它们的共同特征;观察动植物的外形,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都是农村环境为我们的孩子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2.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非生物资源
山川大地在哺育了我们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幼儿提供了众多的探究材料。也许,城市的孩子正在为寻找一块石灰岩或花岗岩犯愁,而山里的孩子随意便可以收集到各种各样好玩的石块;也许城市的孩子端着一盆水放上木块观察浮力的存在时,农村的小伙伴早已从溪河里感受到水的力量。农村的生物资源丰富,非生物资源也比城市充沛得多。如开展科学活动“家乡的石头”,可以让幼儿搜集各种不同的石头,观察、比较石头的形状、颜色、硬度。孩子们对此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如石头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危害,家乡的石头有多少种,人们是如何利用石头的,等等。接着,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石料厂、石雕厂、花岗岩厂,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我们生活中每天见到的石头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呀!
3.众多的民间传统文化、传统知识也为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
每逢岁时节令,我们小城乡都要举行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正当城市里孩子们对吃麦当劳、肯德基洋快餐、看西方动画片、过圣诞节、万圣节越来越热衷时,我们农村的幼儿园却掀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闹元宵、过端午、畲乡节、庆中秋……龙灯为什么飞得那样快?龙舟怎样才能划得快?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草菖蒲?畲乡的小吃都是哪些材料制作的?……轰轰烈烈地把民间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感受传统习俗和知识,让传统科学走进幼儿园。
三、创设多种学习途径,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有了桥梁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活动,创设特色、趣味课题活动
农村有许多特有的乡土材料,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色彩斑斓的田野河流,有茂密繁多的花草、林木、庄稼……它们姿态万千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孩子的视角,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了田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不仅能摆脱教材的束缚,拓展活动的空间,也能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2.有趣的种植、饲养活动中探索科学试验的途径
农民们的播种、管理、收获是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容。
(1)愉快的种植活动
我们可以大刀阔斧地开设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一些青菜、萝卜以及瓜果、豆类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2)有趣的饲养活动
在农村随处可见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一愿望,我们农村教师尽可能地利用有利的乡土资源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动物,让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对动物的研究探索热情不断增长,伴随一生。平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亲密接触田野小生命的机会,如鸡鸭、猪羊、蜗牛、蚯蚓,蚂蚱等。通过观察、探索和记录,了解它们的生长、行动、进食等明显而有趣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每当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探索和科学家的发现一致时,那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就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了。
3.挖掘自然材料融入区域活动中
在农村到处还可以方便得到各种可以用来做做玩玩的材料,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这些乡土材料制作的玩具,如为幼儿准备萝卜、地瓜、地瓜藤、芋头、大蒜头、扁豆、马铃薯等乡土材料。提供工具辅助材料,让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使萝卜变成印章,地瓜藤变成项链、耳环;蔬菜变成蔬菜娃娃,芋头削皮后刻成小兔……
4.结合民间游戏,开展科学活动
每逢岁时节令,我们小城乡都要举行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异彩纷呈的农村文化传统教育在幼儿园同样如火如荼地进行,老师们可以将农村传统的节庆习俗与生活习俗带进幼儿园,将舞龙灯、划龙舟、跳十字、踩高跷等民间节庆的庆典形式移植到了幼儿园一年四季的晨间、课间的体育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感受生活,感受传统习俗和知识。
5.在游戏活动中探索科学
农村的乡土资源丰富、雄厚、取之不尽,到处都是游戏材料。采来的野花、捉来的小虫以及遍地的泥巴石子都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尝试在玩玩、看看、摸摸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教育,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捉蟋蟀,在江滨路闻花香,在树荫下找影子。让孩子们在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6.家园互动,共同探索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来,使家园教育同步,这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在实践中,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可以家园联系栏为阵地,定期宣传一些保教知识,经常召开家长会,举办特色开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其次,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如,邀请“养殖大户”给小朋友传授饲养经验,并对幼儿所感兴趣的家禽进行分类探索;邀请“蔬菜种植能手”,请教怎样管理好种植园地,并观看了她的实地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家长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对策
农村幼儿园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较普遍。农村幼儿园的出现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及时接受早教基础教育,从而从幼儿时期就展开教育、开发智力、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等。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小脑发育,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幼儿毅力,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提高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近几年有所丰富,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现状
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和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活动的开展给幼儿带来了更好的锻炼和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
1.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农村户外活动一般会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较大的影响,比如在下雨、下雪、结冰、雾霾等天气下,幼儿很难顺畅地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因为恶劣的天气幼儿就要暂停应有的户外活动,以免造成意外或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2.户外活动的道具受资金的影响较为短缺
农村幼儿园的资金相较城镇幼儿园来说,较为缺乏,因此很多户外活动的设施、活动材料、活动道具等不能够如愿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甚至一些对幼儿成长非常有帮助的户外活动因材料、设施或道具的缺失而不能按需开展。
3.活动的安全保护设施欠缺
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一般较简陋,缺乏一些头盔、关节护具等一系列安全保护设施,这些设施的缺失,一方面会降低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种类以及方式。
二、针对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现状提出的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关于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几项对策。
1.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天气环境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
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要以幼儿园所在地的环境为依托,针对不同的天气,策划不同的户外活动方案。例如,在下雪天气,不适合进行户外剧烈运动时,就可以开展由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动手来堆雪人等户外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2.自己动手,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动手制作活动道具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与幼儿合作,一起制作户外活动需要的道具,不仅能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开发大脑,提高智力水平。
3.提高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取消安全系数较低的活动
教师在户外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活动安全。此外,在非活动期间,教师也应对幼儿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对户外活动中较危险的部分进行更改,减少不安全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限制条件较城镇幼儿园更多一些,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早教的重要部分,农村幼儿园要针对目前户外活动发展的现状问题,从幼儿的基本情况出发,根据环境、天气等客观条件设置适当的户外活动方式,教师和幼儿合作动手来制作活动材料,从促进幼儿成长的角度,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体质,锻炼幼儿的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乡统筹 乡镇中心幼儿园 标准化建设
一、前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成了学前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其间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又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政策的导向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2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下发,明确提出:“2009年12月31日前,全市224个成建制的农村镇(街道)新建或改扩建一所符合《四川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含早教中心)。实现以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的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
《成都市教育局2009年工作要点》再次提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推进224个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对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主要关注的是硬件设施的达标问题,全市14个郊区(市)县共224个农村乡镇(街道),截至2010年4月共有农村幼儿园1006所,已完成标准化建设的为68所,按2008年9月23日下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中“2009年12月31日前,全市224个成建制的农村镇(街道)新建或改扩建一所符合《四川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含早教中心)”的要求,建设期限以后4个月,任务只完成了30.36%,推进情况不容乐观。
三、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涵盖成都市二三圈层14个郊区(市)县的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在我们所收到的63份有效问卷中,二圈层幼儿园问卷28份,占总数的44.44%;三圈层幼儿园问卷39份,占总数的53.96%。
1 幼儿园独立办学情况
幼儿园办学的独立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园的管理、办园理念等各方面问题。幼儿园独立办学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幼儿园中有半数以上的幼儿园没有独立办学,而是附属于当地的中心校(或小学)。作为“附属”,幼儿园在办园中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也就附属于其主体,而作为中心校或小学的主体,其主要职能不在学前教育,故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之中涉及到的许多问题就不得不处于从属地位了,这对幼儿园的办园无疑是有局限性的。
2 幼儿园生师比的情况。
合理的师资配备是幼儿园办学最基本的保障,幼儿园实际的师资配备是否达到要求,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师生比得出结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幼儿园中,1名教职工要面对16.07名幼儿。根据原国家教委和原劳动人事部制定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应按幼儿与教职工之比1:6~7的比例配齐教职工编制,14222名幼儿需要的教职工数为2031~2370,现有的教职工仅为此数据的45%,师资配备的缺口是显而易见的。在问卷中还出现了师生比达到1:40的情况,这种极端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
3 幼儿园班额情况
一、幼儿园管理
1.幼儿园
幼儿园是3至6岁的幼儿学习、生活、娱乐及保教的场所,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年龄特征,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的教育机构。
2.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在园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影响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育管理
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是现代化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成就决定着机构的成就和生存。”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通过现代化的计划、执行、监督、总结等过程,协调组织机构内的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高效率的综合性活动目标。[2]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农村幼儿园起步比较晚,正处在发展阶段,各项管理还不够完善,要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向有序、规范、科学的方向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情况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管理也出现了困难。属于留守老人照顾的留守幼儿,都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幼儿教育的重担更多落在了幼儿园管理者的肩上。本文就此幼儿园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办园条件简陋,设施不齐全
(1)教室面积有限。幼儿园是在小学校园的一角腾出的几间教室,教室面积有限。幼儿午休时,没有专门的寝室,只能在教室把书桌叠加在一起,留出空间,铺上简单的床铺让孩子们午睡。
(2)卫生设施缺乏。幼儿园没有单独配备适合幼儿的洗手设备,没有符合幼儿专门的厕所。
(3)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幼儿园投入经费少,玩具配备也少,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教室里的电视机不仅陈旧,而且播放效果也较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小学化现象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脱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的现象。校长为了增加生源,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让教师多灌输书本文化知识,甚至在小班就让幼儿练习写字。有些幼儿感觉背书痛苦,写字困难,就早早产生了厌学情绪,每次来幼儿园上学都带着不情愿的表情。
3.留守幼儿较多,需要关怀教育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将其孩子留给老人,于是就形成了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幼儿的现象。教育孩子的责任全落在幼儿园身上。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照顾幼儿,尽力培养他们完善的性格。
4.教师紧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和大班,各安排一位文化课教师,无生活教师。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照顾孩子不周到,孩子的安全问题很难得到保障。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难以享受教师应该得到的编制、进修培训、职称评定、评奖等机会,福利待遇又普遍偏低,无聘任合同,造成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配置缺乏稳定性。教师的文化和专业水平较低,处于中专以下学历。
三、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对策
2010年我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等途径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缺乏的现实,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发掘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建设中来。为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资,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以财政拨款、社会投入、家长缴费和公益捐款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用政策措施等改善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同时幼儿园占地、用水、用电等方面要给予适当优惠,解决幼儿园基础设施等问题,进而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2.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幼儿教师的行列,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对现有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免费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3.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加强对家长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在二者之间形成紧密的纽带。幼儿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开展家园合作相关的活动。从而,全面掌握孩子各方面的信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关键词 农村民办幼儿园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的高涨,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农村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它们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办学形式, 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增加了幼儿的受教育机会, 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入园机会均等;促进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①与此同时,农村民办幼儿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不仅不能保障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更不能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改进。
1 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在选址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选在马路边或者交通繁忙的路口,不仅很难排除噪音的烦扰,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幼儿园办在自己家里或租用民房,教室狭窄、光线昏暗、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缺乏,有些四五十人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狭小教室内。有的幼儿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没有安全规章制度,如接送学生的校车严重超载,防火、消毒等工作不到位。②
1.2 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并且不稳定
《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专职教师、保育员各0.8~1人。在实地考察中,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实行包班制,即一个人负责该班的所有保育和教育工作。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一些园长为降低成本而不配备保育员;也有部分园长想配备保育员,但因开出的工资低而难以聘到。教师配备不足,致使教师整天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备课、学习,只能满足于不出事故。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有调查表明,在农村民办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6.8%。这表明虽然有70%的教师具有中专或以上的学历,但幼教专业毕业者比例很小,专业对口率很低。③
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把农村幼儿园所聘任的教师纳入当地教师统一管理的范畴之中,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成了编外教师,不能参与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评定以及教育系统的评优,其待遇与国家编制的中小学教师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与民办幼儿园业主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雇用关系,这样必然会导致幼儿教师的频繁流动。幼儿教师频繁流动,不仅给她们带来工作的不稳定、生活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妨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2 应对的设想与对策
2.1 建立“严格把关、公平择优”的准入机制④
为了保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质量,各地教育部门应从源头抓起,把好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准入关。教育部门应把农村民办幼儿园纳入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和评估标准。一定要严格审核农村民办幼儿园承办人的承办资格,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让那些有资质、有特色、有资金、有办园经验的集体或个人承办幼儿园;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不予批准,对未经批准的幼儿园坚决取缔。依据相关评估标准,由专人定期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督导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取缔。
2.2 充分利用农村民办幼儿园有利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乡村幼稚园时就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 制造玩教具等应就地取材,石头、麦秆、谷壳、竹子等农村常见物品皆可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所用。因此,农村民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当地农村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具、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等。 这是改善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
2.3 纳入管理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农村民办幼儿园在我国学前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重要作用,是在政府财政紧张、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学前教育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各地的财政均有了很大的好转,理应扶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农村民办幼儿园贷款优惠政策,增加其融资渠道。对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帮助它们改建校舍,增设办园设施以改善其办园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村民办幼儿园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在财政收入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把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事业编制,使其享有与公办幼儿教师同等的待遇,所需费用由当地政府、农村民办幼儿园、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财政收入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可以继续实行民办教师制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农村民办幼儿园所聘任的教师纳入当地教师系列,对其人事、业务等实行统一管理,并统一发放政府岗位津贴。这笔津贴应由县级政府统一筹措,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按月发放。幼儿园民办教师的月津贴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这样做可有效维持农村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幼儿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针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素质普遍较低下的状况,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建立培训网点,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注释
① 文志娟.论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育功能.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6).
② 康丹,金霞,傅丽丽.农村民办幼儿园幼儿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关键词:学前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6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前教育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入园难”、“入园贵”普遍存在,政府监管不到位,民办幼儿园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对于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
1、城乡差距大,发展及不平衡
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并未彻底改变。两者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公办幼儿园和优质民办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而农村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短缺,且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心乡镇幼儿园存在场地不足,老师配备短缺等现象。
2、“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非常普遍
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一方面是现在城市幼儿园是以公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少,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有的地方过于集中,有的地方过于分散,布局不合理,出现一些布局的空白点,加之民办幼儿园发展不规范,收费过高。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现,使城市人口快速上升,有入园的适龄儿童大幅增加。相应的城市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没有同步进行,幼儿园资源供给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产生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
3、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
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的外聘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他们与在编的幼儿教师差别较大,认同感不强,待遇相对较低,平均工资及奖金为1500元,且无法参加相关的各类教育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大多没有办理各项保险。常年处于打工状态,流动性较大,导致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人才流失严重。
4、民办幼儿园发展不规范,家长意见很大
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社会需求又旺盛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就应运而生。民办幼儿园主要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节约成本,大多由平房改建而成,或租简易楼房,存在着场地狭窄、园舍破旧,无活动设施,图书种类不全,玩具不合格等问题,大多数达不到幼儿园建设的标准要求。
5、政府监管和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幼儿园现在普遍存在违规办园,保教保育活动和评估验收不规范等现象。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设施不完善,随意收费、消防意识淡薄、教师无证上岗、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等现象。同时,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晨检制度,持卡接送制度,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二、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1、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大力加快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1)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以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2)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的校舍建设,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保教条件,加快山区幼儿园改、扩建进度。(3)合理配备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别对于贫困山区幼儿园的教师,应提高各项待遇,提高他们扎根山区,服务农村的积极性,进而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全面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实现幼儿“就近入园”
要解决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数量的问题。(1)政府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生态效益”①。(2)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使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占主导地位。
3、落实政策,提高待遇,确保幼儿教育队伍稳定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落实政策,提高幼儿教师各项待遇,依法保障外聘幼儿教师在教育培训、评先评优、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权益。
4、加强政府监督和引导,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应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幼儿园,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使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园登记注册审批制度、收费标准和评估验收等管理办法,通过减免税费、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民办幼儿园。
5、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从当前城乡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处于一种非均衡的状态,在教育的起点、过程以及结果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的非均衡性
由于城乡经济的差距,导致城乡幼儿教育存在着差异,城乡幼儿教育的起点具有非均衡性。广大的农村幼儿不仅享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有的儿童享受不到学前教育的机会。在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幼儿已经基本全部入园。我们可以从城乡幼儿的入园率看出,农村地区幼儿入园率偏低,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阻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进步。
2.城乡幼儿教育过程的非均衡性
城乡幼儿教育过程具有非均衡性,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教育资源也是教育条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占用和消耗的资源,这也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综合。第一,城乡幼儿教师的资源配置存在着差异。城乡专任幼儿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但是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学历层次上,城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规模上看,城市专任幼儿教师比农村专任幼儿教师多;从学历层次上看,城市幼儿教师一般是在专科以上,但是农村专任幼儿教师高中学历占了很大比例。第二,城乡幼儿经费投入上存在着差异。对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城市公立幼儿园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农村的幼儿教育主要是由乡镇进行投入,而乡镇的财力相对薄弱,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有心无力,这就造成农村幼儿教育举步维艰,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拉大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第三,城乡幼儿园基础设施上存在着差异。农村幼儿园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逐年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改善力度很小,这也造成了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幼儿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3.城乡幼儿教育结果的非均衡性
城乡幼儿教育结果呈现出了非均衡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幼儿在接受教育后,其达到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幼儿入学准备方面。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城市幼儿的入学准备优于农村幼儿,他们在认知能力、学习方式、言语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都高于农村的幼儿,入学准备的差异使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很难获得同样的发展。为了实现城乡的教育公平,应从基础起点做起,幼儿教育应该成为关注的重要阶段,真正实现教学的公平,收获公平的教育结果。
二、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城乡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财政投入是很重要的因素。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是幼儿教育的经费来源是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根本无法承担,这就使城乡幼儿教育失衡,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投入。不仅要加大乡镇教育的经费投入,而且还应多种渠道募集经费,加大对农幼儿教育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城乡的教育差距,实现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2.稳定师资
从我国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来看,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特别是在农村,教师的工资比较低,由于学历较低,使职业认同感较差、转岗率较高、教师的流动性大,加之社会保障难以落实,使教师队伍更加不稳定,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幼儿教育。想要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就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教师聘用和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要对在岗的幼儿教师进行统一注册管理,由财政统一拨款,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3.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