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腐蚀监测范文

腐蚀监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腐蚀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设备腐蚀;电化学探针;在线监测;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17

1 引言

目前,炼油化工企业通常采用只能在腐蚀破坏作用不大或者不可能提高抗腐蚀过程控制的情况下使用的一些监测手段。然而大多数的工厂希望能够通过使用工艺防腐的方法(例如:缓蚀剂)或者其它的处理设施(例如:脱水装置)来减少腐蚀,并保证重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状况和介质条件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中,这样只有通过在线、实时的监测技术来获取各种关键的腐蚀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装置腐蚀状况及变化过程[1,2]。

课题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势,针对某炼油厂两套常减压装置重点部位为对象,建立了一套实时电化学在线腐蚀监测系统。系统实现了对监测部位的实时显示总体腐蚀速率(mm/a)、点蚀系数、B值、腐蚀机理因子等参数,以满足公司降低腐蚀危害,实现安、稳、常、满、优生产的需要。

2 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组成

2.1 硬件系统

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由探针、腐蚀变送器、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组成,系统结构图见图1所示。系统主要功能是采用探针监测管线、设备的总体腐蚀和局部腐蚀的变化,了解设备的腐蚀趋势和评估工艺防腐效率,并指导调整注剂使用。探针采取数据由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总体腐蚀速率曲线和局部腐蚀状态曲线,显示腐蚀趋势和具体腐蚀数据,及时防止危险,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系统路由过程为:探针->变送器->安全栅->腐蚀通讯集中器->数据服务器。每套装置单设一台服务器,服务器放置于控制室内,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现场每个变送器可向服务器各布设一条双芯屏蔽电缆,该电缆可同时提供电源回路和通讯回路,且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每套装置单设一个机柜,机柜内放置安全隔离栅、腐蚀通讯集中器、24VDC电源模块,其中,腐蚀通讯集中器集成HART解析以及HART转RS232通讯转换功能。

2.2 腐蚀监测系统软件

在线监测数据通过电化学腐蚀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电化学腐蚀测量变送器采用谐波失真分析、标准的LPR(线性极化电阻)和ECN(电化学噪声)等方法来实现腐蚀速率和腐蚀因子的监测,变送器通过 4-20mA与HART协议实时输出给服务器。系统可同时输出四个参数,包括总体腐蚀率、点蚀系数、斯特恩-盖里常数(B值)、腐蚀机理参数,并可进行组态分析,同时应用集成技术将实时工艺操作参数进行分析,有利于管理人员分析对比,见图2所示。详细分析参数含义如下。

(1)总体腐蚀率(PV)。该参数单位是mm/a,量程0~2.5mm/a,该参数直接反映现场被监测设备的腐蚀环境状态。

(2)点蚀系数(SV)。该参数为无量纲参数,量程0~1;是一定性分析参考值,当监测值小于0.01时,被监测系统发生点蚀的风险是非常低的;当监测值大于0.1时,被监测系统开始发生点蚀,所以我们通过各种措施来控制该参数,使之不大于0.1。

(3)腐蚀常数B值(TV)。该参数单位是mV,量程5~60;此数据是通过谐波失真测量得到的,它们提供腐蚀过程中阴极和阳极活跃程度的变化。

(4)腐蚀机理因子(CMI)。该参数单位是?A/cm2,量程-50~50;我们可以通过该参数来判断被测系统的腐蚀环境。运用该参数可分析我们注剂在腐蚀防护中的作用,对注剂的使用情况做出实时评价。

3 腐蚀监控系统监测点设置

3.1 腐蚀监控的选点总体原则

腐蚀监控位置的确定直接决定着腐蚀监测效果的好坏。一般来说,对设备管道真正造成威胁的是局部腐蚀,因此如何监测到设备管道腐蚀相对严重的部位,也就是探针安装在设备和管线的合适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3]。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腐蚀严重的部位:

(1)有水凝结的部位,尤其是水凝结开始的部位,如常减压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空冷器的出口及水冷器的出入口。

(2)介质需要缓释剂的工艺,如循环冷却水系统。

(3)设备管道高湍流区域,如管道的弯头等。

(4)事故发生频繁的设备管道,即依据历史经验选取监测部位,

3.2 腐蚀监控选点部位

依据选点原则和设备条件,对某炼油厂两套装置进行在线监测选点,结果见表1所示。

4 腐蚀监控管理系统特点

(1)基于电化学探针前端采集。电化学探针采用线性极化腐蚀监测的原理,具有监测迅速的特点,可以准确测量电化学参数B值,且有较高的精度。

(2)与工艺过程参数变化同步分析。根据腐蚀速率变化与工艺条件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生产计划的编制、工艺操作指标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3)评价防腐效果。对工艺防腐措施,缓蚀剂、中和剂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

(4)预测设备寿命。通过腐蚀监控可以掌握设备正常运转时的腐蚀速率,可以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到既安全又经济[4]。

5 结论

基于科学选点,前端探针安装,中间过程数据采集及数据软件分析,建立针对高含硫炼化装置的腐蚀在线监测系统,将腐蚀监测作为腐蚀控制的前期保障,经过在某炼油厂的实际应用,实现对受监测设备和管道的腐蚀状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评估。对炼化设备的腐蚀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完善系统的管理设备腐蚀与防护的重用部分,最终达到实时了解设备腐蚀情况,降低运行风险,减少维修停产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卜全民,温力,姜虹等.炼制高硫原油对设备的腐蚀与安全对策[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14(06):362-364.

[2]周敏.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J].腐蚀与防护,2012,33(02):62-68.

[3]张居生,杜月侠,兰云峰等.腐蚀监测技术及其适用性选择[J].腐蚀与防护,2012,33(01):75-78.

第2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杂散电流腐蚀;监测;防护;专家系统

0引言

杂散电流对地铁隧道结构钢筋及地下钢铁金属设施产生严重的腐蚀,根据法拉弟电解定律每一安培杂散电流每年可腐蚀钢铁金属9.11Kg。杂散电流造成的腐蚀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腐蚀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于杂散电流的监测和防护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杂散电流的监测和防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系统--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和防护专家系统。

1 系统概述

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监测与防护专家系统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图1 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自动监测防护专家系统图

轨道交通沿线根据杂散电流测定原则布置智能传感器,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自动监测列车运行时的各种测定数据,通过现场总线传输到各区的智能监测装置,若通信距离过长可加入数据转接器;智能监测装置分析测量数据,根据系统主机先期确定的排流策略启动智能排流柜排或闭,同时将现场实时数据利用SCADA通道上传系统主机;系统主机利用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全线综合分析,制定排流策略,提供各种报警信息,预测腐蚀,保护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营。

2 杂散电流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1)通信网络

结合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的特点,确定使用CAN2.0B标准,采用PeliCAN,双滤波模式,主站启动命令为远程帧,从站回复为数据帧。

2) CAN总线智能节点设计

传感器、排流柜和监测装置的硬件框图可用图2表示。

图2 传感器、监测器和排流器节点的硬件框图

3)CAN中继器节点

由于在线路上的电平损耗和分布电容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总线型网络的最远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受到限制。通信波特率为5Kbps的情况下,CAN的最远通信距离为l0km。而在具体应用中,各个节点地理上可能比较分散,要求传送距离比较远。利用中继器分割和隔离物理上各自独立的CAN总线,可以拓展了原有CAN总线标准定义的地理分布范围,满足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需要。

4)杂散电流监测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便于扩充和修改。系统主要包括模型算法模块、通信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事件记录模块、配置信息模块等。

3 杂散电流防治专家系统

将专家系统应用于杂散电流的防治,可以集中相关技术领域专家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在杂散电流防治中根据感觉、知识、经验所进行的推理判断的能力,并可适用于各种场合和各种情况,不受现场人员技术水平的制约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杂散电流防治专家系统包括系统总控、综合推理子系统、知识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方法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子系统、解释接口等六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

图3 杂散电流防治专家系统

其中,系统总控的功能包括提供系统总菜单及选单功能、控制各库和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内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和输入、启动和控制综合分析推理子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与外部的通讯、协调系统各库内容的传输等等。综合分析推理子系统主要完成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其功能主要包括把各类经整编后的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与各类评判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杂散电流的危害程度。在判断杂散电流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综合分析推理子系统需要与数据库、方法库及知识库进行频繁的信息交互。数据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是面向数据信息存储、查询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整个专家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数据资料的采集、录入、存储、整编、查询、传输、报表和图示等。方法库是用于方法信息存储和调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方法库管理子系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方法的添加、删除、修改、调用等。知识库是用于知识信息的存储和使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知识库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等。解释接口主要解释三个方面问题:给出推导这个结论所用的规则;根据推理过程,解释提问用户问题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杂散电流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3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 常压立式储罐 腐蚀 声发射检测 漏磁检测

引言

常压立式储罐是石油、石化行业中的重要装备,通常储存易燃、易爆或有毒的介质。储罐的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且直接危害生命安全,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储罐腐蚀是造成储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储罐因长时间腐蚀可能导致钢板变薄变形,产生渗透穿孔,甚至产生罐底塌陷和罐崩事故,因此必须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测和评价。在储罐的腐蚀中,罐底板的腐蚀是最为多见和最为严重的。本文提出一种储罐底板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与漏磁扫描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实现储罐底板科学、高效的检测,为储罐的管理、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1. 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

1.1声发射检测技术原理

声发射是一种来自于材料内部由于突然释放应变能而形成的弹性应力波,流动声源和腐蚀声源均可视为一种广义声发射波。通过在储罐外壁距底板一定高度沿圆周方向布置一定数目的低频声发射传感器(频率范围20~60kHz),可接收到来自罐底板的声发射波信号,传感器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而由声发射采集系统来数字化和处理。

1.2储罐声发射在线检测评价方法

储罐底板腐蚀的声发射在线检测评价方法参照JB/T 10764-2007《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中的结果评价方法,主要考虑声源强度、声源活动性、定位因素的影响。

2. 储罐底板漏磁扫描检测技术

2.1检测原理

磁场在单一介质里是连续的,但当磁场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磁场会出现相应的不连续性,这与光和声的折射相似,称为磁力线的折射。漏磁检测是通过检测被磁化的金属表面溢出的漏磁通,来判断缺陷是否存在的一种检测方法。如果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光滑、无缺陷,将此材料磁化后其磁力线在理论上全部通过由铁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路。

2.2储罐底板腐蚀漏磁扫描检测方法

储罐底板腐蚀的漏磁扫描检测方法参照JB/T 10765-2007《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漏磁检测方法对储罐底板表面要求不高,可以有一定厚度的防腐涂层,检测速度快,不易漏检,检测结果准确,可以同时对储罐底板上、下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漏磁检测方法是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的有效手段。

3. 应用情况及对比分析

3.1检测过程

按检测方案及传感器布点图,在该储罐外壁相应位置处打磨出φ30mm见金属光泽的区域,作为安装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各通道连接完成后,设置采集程序,对各通道进行灵敏度标定,使各通道灵敏度与平均灵敏度之差小于3 dB。检测前,使储罐保持在当前液位下,并稳定3小时以上,然后进行2个小时以上的连续监测。

检测结果

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500m3油罐(413#)进行了在线条件下储罐罐底腐蚀状态监测。通过对2.9m液位下所采集到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实时和事后分析处理,并参照GB/T 18182-2000,结合储罐罐底腐蚀状态评价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1)罐底声发射信号强度为高强度;

(2)罐底声发射信号活度为弱活性;

(3)罐底定位结果表明,储罐底板定位点少,声发射检测评价结果为C级。建议3年内再次进行检测。

3.2检测过程

依据500m3航空煤油罐(413#)的相关资料和图纸,制定了检测方案,建立了储罐底板编号系统,确定了罐底定位的基准参考点和每块板的方向和坐标原点。罐内检测条件良好,但由于进出料管、支柱、补板、焊疤等的存在,使储罐底板磁检测仪有些地方检测不到,采用测厚和缺陷深度测量方法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对这些部位进行检验。对大于预先设定槛值的缺陷进行复验。

检测结果

对500m3航空煤油罐(413#)进行了罐底板的腐蚀状态漏磁检测。根据这些检测和分析结果,得到如下检测及评价结论:

通过采用漏磁检测及评价技术,对该立式油罐底板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定,认为500m3航空煤油罐(413#)底板局部防腐涂层脱落,整体腐蚀轻微,局部有点腐蚀,有1处腐蚀穿孔,有4块底板存在壁减大于40%的腐蚀缺陷,有3块底板存在壁减20%以上的缺陷,建议补板。

3.3 413#罐底声发射检测与漏磁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对500m3航空煤油罐(413#)罐底声发射检测与漏磁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漏磁检测腐蚀严重的区域,声发射定位点集中。413#罐声发射检测评价结果为C级,4年后开罐,漏磁检测底板有一处穿孔。

结论

(1)作为一种快速普查的在线检测技术,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是实现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可实现对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或泄漏及时发现、分级和预报。

(2)漏磁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等特点,可以准确对整个储罐底板上、下表面的腐蚀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是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的有效手段。

(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储罐底板进行声发射在线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储罐维修计划,对严重等级高的储罐进行开罐漏磁扫描检测。可以实现储罐的科学、高效的检测和维修,节约检修成本。

参考文献:

[1] 戴光,李善春,李伟. 储罐的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J]. 压力容器,2005,22 (3):33-35.

第4篇:腐蚀监测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监测评估形式,对全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统计分析,掌握全市妇女儿童发展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为来年更好地落实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二、监测评估内容

妇女发展规划评估内容,包括经济与人口、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环境等七个方面,共271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内容,包括经济与人口、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等五个方面,共167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149项,工作评估指标18项。

市级监测评估周期分为年度监测评估、*年、*年的阶段性监测评估、*年的中期监测评估和2010年的终期监测评估。年度监测评估只对重点指标、重点工作进行监测评估;阶段性监测评估、中期监测评估和终期监测评估要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评估。

三、监测评估方法及步骤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监测方法,建立科学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逐项进行监测。对可量化的指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对不可量化的目标,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作出定性的评价。

统计监测方法步骤:

1、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利用统计年报或专门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审核无误后按时报送市统计局。

2、由市统计局收集监测数据,完善分性别统计数据库,汇总并加工整理出各项基本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

3、由市妇女儿童规划统计监测组对照规划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市统计局负责汇总、撰写*妇女发展情况统计监测报告和*儿童发展情况统计监测报告。

专家评估方法步骤:

1、专家评估组对承担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检查督导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部门。

2、由专家评估组根据考察了解的情况,作出分析判断,总结经验,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写出评估报告。

第5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空腹时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1

空腹是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1]或禁食过夜10-14小时。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临床上首先推荐空腹血糖测定,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空腹血糖水平增加。[2]血糖除受进食影响之外,同时还受机体内其它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由于人体早晨可以分泌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这些激素在早晨8点左右会有一个分泌高峰,因而早晨8点以后的血糖可能有升高的情况,而在凌晨这些激素呈低分泌状态,因此临床上常常把早晨6点-8点时的血糖作为一个相对标准的空腹血糖。[3]但在实际工作中,门诊的检查者,没有确切的采血时间,等医生上班后,挂号就诊,轮到化验抽血,往往是8:00以后。本文旨在探讨空腹血糖检测时间对血糖值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对象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糖尿病病人及血糖正常的普通人群,选取30人采空腹血参加比对实验。男1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66岁。其中糖尿病病人26例,血糖正常的普通人群4例。糖尿病病人中口服降糖药13例,注射胰岛素13例。采血前保证充足的睡眠,空腹8-12小时,不用降糖药,不剧烈活动,无情绪波动,无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采血前休息15分钟。

1.2仪器与试剂仪器为Olympus AU400 全自动生化仪,配套试剂为Olympus原装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已糖激酶法),批号为2877。校准物和定值质控血清均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

1.3操作步骤于6:00-8:00采集30人的肘静脉血样3ML,置于含氟化钠(NaF)的真空采血管中,充分混匀后,血样经2500rpm离心10min后取血浆待检。病人活动后于8:00-10:00再次按上述方法取得血浆,将两次取得的血浆标本与定值质控血清同批测定,测得定值质控血清结果均在定值范围内,并符合室内质控在控标准。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检测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上述30例检查者采用两个不同的时间抽得的静脉血样,经生化分析仪检测,得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75±2.21)mmol/L和(7.98±2.73)mmol/L。

3讨论

正常人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以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当遇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时,不能有效地对抗升血糖激素的作用,血糖就会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通过节制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使血糖降低。本组中糖尿病病人,一方面8:00-10:00仍未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会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另一方面却一直未进食,加之活动量、消耗量较6:00大,且机体尚有前次用药作用未完全消失等因素。以致此时间段升血糖因素和降血糖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6:00-8:00与8:00-10:00两个时间段空腹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门诊病人受条件限制,8:00-10:00空腹抽血所测血糖值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客观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2006-10-19.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S].

第6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蓄电池;在线监测修复;安装;测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一、蓄电池在线监测及修复硬件的安装

(1)将蓄电池在线养护安装在蓄电池组出线附近的19英寸标准机柜内。

(2)将直流48V通过电源线接入蓄电池在线养护仪的电源接口。

(3)将除硫输出线的端子侧分别接入除硫输出端口,将除硫输出线的5根出线按照上文输出接线说明,正确连接至对应蓄电池的极柱。

(4)连接完成后,按下电源开关按键,设备首先进入工厂调试阶段,约2分钟后,开始正式启动工作。

蓄电池智能在线充放电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步骤如下:

(1)进入现场指定安装机柜旁边,观察走线走向后,确定系统安装机架离地面高度(需要割接电缆,做电缆线鼻)。

(2)将蓄电池检测控制器、养护仪辅机1、养护仪辅机1和容量检测模块进行安装固定(安装顺序应为由下向上依次是蓄电池检测控制器、养护仪辅机1、养护仪辅机1和容量检测模块)。

(3)开始下线,包括采样线和电池电缆线长度。

(4)将采样线和电池电缆线依现场绑扎方式绑扎整齐,做采样线线鼻和电池电缆线鼻。

(5)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设备接线,即:将整流器母排上的正负输出接至交流检测和控制模块的整流器引入端,从交流检测和控制模块的蓄电池引入端接至对应电池组的正负极。

(6)接线完毕后确定测量所有的采样和电池电缆接线正确性。

(7)打开工作电源,进行设备调试、配网。

(8)网管软件进行功能逐一测试。

二、系统修复功能的测试

本次测试对象为通信电源室2号通信电源的一组通信汤浅蓄电池组。汤浅蓄电池组于2012-08-16投入使用,为2V 24节电池。登录蓄电池在线维护监控管理系统,点击基站信息,可以看见已经创建好的通信汤浅蓄电池组。点击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可以检测到它的实时参数:如图1所示。

从图1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初始状态中可以很直观地看见蓄电池状态正常、当前蓄电池电压53.58V,当前温度28℃,单体最大值2.243V,单体最小值2.22V,单体平均值2.233V,因此该系统可以对蓄电池各项参数实时精细化网络监控,准确甄别电池劣化程度,提前预警劣态单体电池。

2015-10-2912∶01∶47由管理员账号对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进行核对性放电测试,单体顺序号以整组负级开始为第一节,测试参数设置为负载电流为20A,放出容量100.0AH,端压终止48.0V,单体终止1.9V,温度上限70℃,放电时长05小时00分,以上任何一个条件达到,即停止放电。在图1界面点击远程放电即可设置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的放电参数,放电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的放电开始后容量检测模块的蓄电池1号测试模式亮红灯,表示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同时通过通信电源显示器指示验证了放电正常,设备具备放电功能。

为了测试参数设置改变的灵活性,2015-10-2914∶10由管理员账号对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放电参数更改为负载电流为50A,放出容量250.0AH,端压终止48.0V,单体终止1.9V,温度上限70℃,放电时长05小时00分,以上任何一个条件达到,即停止放电。放电停止后,实际端压48.03V,最大单体为第23节,最大单体电压为2.010V,最小单体为第19节,如图3所示为放电终止单体电压柱形图,最小单体电压为1.959V,平均单体电压2.001V,放出容量187.920AH,实际放电时长0天5小时1分,由于放电时间到原因停止放电。

放电参数改变后,通过图3放电端电压变化曲线放电电流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放电参数改变后仍然可以完成放电,为参数设置错误后可以及时纠正提供了有利保障。

2015-10-2917∶02∶由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由于放电时间到,自动转换为充电状态,通过蓄电池在线维护监控管理系统可以看见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处于充电状态,放电结束原因,放电结束后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在启动系统充放电和修复功能后通过图4充电终止单体电压柱形图与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充电状态可以对第7节和第19节电池组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从通信汤浅蓄电池组1号充电数据所示,从蓄电池在线维护监控数据中可以看出次系统可以完成充电功能。其中17∶3∶30时第7节、第19节蓄电池单节电池与其他蓄电池有明显差异,充电完成后第7节、第19节蓄电池单节电池与其他蓄电池差异减少,再次验证次系统对单节电池组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三、蓄电池修复应注意的事项

1. 如果发现蓄电池组在投入使用初期(大概是20次充放电循环左右)次出现容量突然下降现象,每一次充放电循环后,蓄电池实际容量会下降,而且容量下降比较快且早。此时的蔼池板栅合金为低锑,正极容易发生软化,如果起初充电电流连续过低造成初期容量下降较快,这属于容量过早损失,导致电池性能不均衡,可以选择重新配组修复法,此方法适用于极板软化以和段隔的蓄电池,这属于物理损伤,修复后效果不明显,容量提升不大,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预防容量过早损失:(1)减少深度放电;(2)避免过充电;(3)避免初始充电电流持续过低;(4)不要利用添加活性物质来提升蓄电池容量。

2. 在容量测试中,如果测得当前容量和历史容量相比下降较多,且电导测试中发现蓄电池电导下降,则是因为蓄电池缺水,导致放电容量下降,内阻增大,这是由于长时间浮充电压过低,不足以支持蓄电池正极板处氧的循环;活性物质降低,蓄电池内阻增大,硫酸浓度升高,自放电加剧,同时加速了板栅的腐蚀,可以选择补水疗法修复,即向电池中加入水稀释电解液,提高硫酸的溶解度,且在充电电流为20h率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充电,蓄电池可以恢复,但此方法只适用于硫化不太严重的蓄电池。

3. 当蓄电池长期欠充时,如果检测到整组电池浮充电压始终低于正常值(53.4V),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实验发现充不进电,容量无法提升,这是由于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铅并没有及时地还原成活性物质,阻隔了充放电反应的相互转化引起负极硫酸盐化,对于欠充造成轻度硫化的蓄电池可以采用上述完全充放电修复法,通过深度放电将硫酸铅完全转化为铅和二氧化铅提高蓄电池电化学反应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腐蚀监测范文

为了准确地掌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效果,了解影响防治效果的危险因素,及时修订防治策略,按照《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监测方案》,2006年~2011年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监测点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尿氟和居民家中粮食氟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监测对象、内容和方法

1.1监测对象:选择监测点所在乡(镇)中心小学、监测点所在行政村随机抽取20户农户为监测对象。

1.2监测内容

1.2.1氟斑牙患病率:每个检测点每年对当地出生的全部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计算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患病指数。

1.2.2粮食中氟含量:从随机抽取的农户家中采集玉米和辣椒样品各一份,检测其氟含量。

1.2.3尿氟:各监测点乡中心小学采集8~12岁儿童即时尿样50份每年龄段10人,作即时尿氟测定。

1.3检测方法:各项指标的检测均采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1]。

2结果

2.1氟斑牙患病率:历年氟斑牙患病率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罗家坝村监测点患病率先下降后呈上升趋势,2011年该监测点患病率达到60.00%、氟斑牙指数0.77,流行强度为中等;2009年起纳入监测范围的柳树坦村和雷家村,连续三年监测,2011年患病率也在50%以上,流行强度为中等。

第8篇:腐蚀监测范文

关键词:测试覆盖 安全关键软件 测试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安全关键软件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统计调查可知,在安全关键系统当中,软件的可靠性低于硬件的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和质量已经对软件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的作用。而随着安全关键软件复杂性和规模性的不断增加,软件测试例集也在不断增长。在当前软件测试领域,以测试覆盖为基础的测试策略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安全关键软件的测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一些缺陷需要进行优化和改善。

1 现有的软件测试策略

1.1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

在软件工程当中,软件的生命周期模型对软件的各项活动,包括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等,进行了规定。目前较为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V模型、W模型、多V模型等。这些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都是以线性原理为基础,由于开始测试的时间较晚,因此往往会受到测试期限的影响,导致测试周期过短,难以完整的进行测试。

在航天、航空等安全关键系统当中,通常要经历正样阶段、初样阶段和模样阶段[1]。因此,安全关键软件也要经历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当中,软件的开发都是根据V模型来进行的,总的来说,安全关键软件的开发模型主要是多V模型。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测试时间的滞后性,因此测试的可信度较为有限。

1.2 基于测试方法

目前,基于测试方法的测试策略主要包括软件白盒测试和软件黑盒测试两种方法。其中,白盒测试的出发点是程序的机构和逻辑,进行覆盖准则的建立,能够客观度量测试的充分性。黑盒测试如果想要取得全面和有效的结果,需要具有清晰和全面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这两种测试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侧重点不同。因此,可将二者结合使用,利用灰盒测试来进行软件测试。这样,能够更为全面、系统的进行软件测试,发现更多潜在的bug,完善测试肌机理,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 基于软件控制论

将待测试软件作为被控对象,在测试过程中,控制器选择的软件测试策略应当按照实际的测试情况来进行改变。这样,就能够将待测试软件和测试策略共同构成一个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将软件测试问题转化为控制问题。而由于事先不知道待测试软件的状态参数,因此在软件测试当中,应当在引入在线估计自适应控制[2]。

2 基于测试覆盖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策略

2.1 测试特点

安全关键软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具有较为宽广的应用领域,通常用于制定的安全关键系统当中。通常都是在专门设计的硬件环境当中,进行安全关键软件的应用,其中包含很多硬件的操作信息。需要控制执行机构、传感器,同时还要与其它的系统、各类接口总线交互信息。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安全关键软件需要及时的做出反应,对变化结果进行实时计算。因此,不但要掌握安全关键软件的行为和功能特性,还要掌握时间性,才能保证其正确性。由于安全关键软件的任务较为特殊,因此需要严格的要求其进度[3]。在研制和开发安全关键软件的过程中,会同时进行相应的危险分析报告和安全性分析报告,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其原因进行明确。

基于上述特点,基于测试覆盖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利用专门的开发配套测试工具来进行测试。如果软件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存在差异,在完成主机的测试之后,还要在目标机上进行测试。对于复杂度较高的测试输入,处理常规测试执行之外,还需要对时序关系等约束条件进行考虑。对于软件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如果有可靠性指标要求,就要对软件进行可靠性增长测试。如果没有可靠性指标要求,则对于软件可信度的提高,应利用度量测试充分性等方式来实现。

2.2 测试策略

在基于测试覆盖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策略中,应当将当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作为基本的指导,结合白盒测试方法与黑盒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测试覆盖率信息进行采集,并在度量测试过程当中,将其作为动态监测数据。在测试开始之前,应当按照危险级别的划分,将黑盒测试方法中生成的例集进行排序,对测试优先级进行确定,对测试覆盖率权重较高的模块和安全关键性模块进行有限测试。在测试过程当中,对测试覆盖率的相关数据,应当实时的进行采集和分析,其中测试覆盖率的增长函数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法进行获取[4]。

反馈控制的内环使通过测试覆盖率选择的测试用例形成的,选择的测试用例应当度测试覆盖率有积极作用,避免选择无效和冗余的用例,从而使测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对软件中的残留缺陷和缺陷属性进行预测和分析,需要对以测试覆盖为基础的缺陷预测模型来对软件测试的充分性进行度量。测试过程利用缺陷数据进行指导,完成闭环反馈控制外环的形成。此外,为了能够使软件测试的充分性得到提高,还应当对必要的测试用例进行补充。

3 结语

在当前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领域当中,安全关键软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安全关键软件进行进行测试,应当采用基于测试覆盖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策略,确保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安全关键软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波.基于测试覆盖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

[2]沈永清.基于ARM的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仿真测试平台的研究[D].同济大学,2013.

第9篇:腐蚀监测范文

一、导师负责制的形成及内涵

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雏形形成于14世纪的英国,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最为著名。它具体由学院为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计划。在这个时期,各国基本都实行的是单一导师制度。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学科划分更加精细,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单一导师制度亦不能满足一些跨学科、跨研究机构选题的研究生发展的要求,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乃至“导师指导小组制”应运而生。这种“双导师制”或者“多导师制”,有助于研究生扩大学术视野和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同时也使得对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更加客观。[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入90年代,部分高等学校开始尝试在研究生培养中实施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科研、生活等。为了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试点并推广实施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项目资助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导师负责制的内涵,并突出了导师的权力和责任。[3]

二、导师负责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内涵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特别是2006年以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使得导师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导师的权利和责任得到强化,在制度上保障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度改革对导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拓展了导师发挥自身作用的空间。由于认识不足,加上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导师个体在教学、科研中也存在着差异,这使得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伴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别导师过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力,而忽视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导师负责制的重要内容就是赋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分配、研究方向指定、培养计划确定、学位获得等方面具有更加自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其目的就是通过导师自主行使权力,使得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能够有效“统一”,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比如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科研工作的需求,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研究生的录取和招收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招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学生,从而更加有利于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有些高校,个别导师只注重自身导师的权力,却忽视了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与义务。他们通过行使导师权力,招收到了“合适”的研究生,但是研究生一旦招收进来,限于自身科研条件、经费,或者个人的原因,又对研究生实行“放养”,疏于管理,任由研究生“自学成才”; 确定研究生的研究任务时,也不与研究生充分沟通,这无形中给研究生造成了“科研任务无法完成”的压力;对研究生的实验进展不闻不问,缺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意识。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容易滋生研究生科研惰性和畏难情绪,阻碍了研究生个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研究生人才的成长。

(二)部分导师过分重视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关注

导师负责制明确要求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这其中不仅要求导师对研究生在培养计划、研究内容、科研方案、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担负起责任。但部分导师却做不到,表现在:1.有的导师认为导师的任务就是做好研究生专业上的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些工作不闻不问。2.有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心智已经成熟,能够自己去处理问题,没必要花费本来就有限的时间来关注专业指导以外的事情。3.部分导师科研应酬多,常年在国内外参加各种科研会议,研究生长时间难得见上导师一面,连最基本的专业上的指导都谈不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导师没有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外部科研环境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时间久了,研究生自然就会感到“被忽略”,得不到关心,甚至认为,自己只是导师请来的“工人”,从而逐渐丧失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完善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将导师负责制的制度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入到导师培训工作中去

导师负责制制度是当前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主体模式,导师只有充分理解了导师负责制制度的内涵,才能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从而规范自己的指导行为,才能有效提高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据有关研究调查,许多高校也组织过一些导师培训工作,但是培训的内容没有涉及导师负责制的制度介绍,部分高校即便有,也不是很全面;还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组织过培训,导师对导师责任的理解完全靠个人的想当然。由此可见,对导师负责制制度内涵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二)完善导师遴选、考核体系是保证导师负责制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突出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导师的质量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遴选出科研创新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科研生活环境的导师,对提高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1.导师的遴选,过分看重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导师个人的品行。2.导师的考核标准过低,工作形式化,使得导师“只进不出”,没有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科研生活工作的积极性,给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带来消极影 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遴选、考核体系,确保处于核心地位的导师经得起检验。首先,遴选体系要全方位进行,在继续重视科研实力的前提下,应将导师个人品行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导师个人品行不合格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其次,导师考核工作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不讲人情,不打折扣,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消导师资格。再次,要将具有研究生招生资质与当年实际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区分开来,没有科研项目或者一定科研经费支持的硕士生导师,坚决不能让其招生,同时应探索导师身份由资格认定到岗位认定的机制,形成导师竞争上岗的局面。

(三)建立导师与研究生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导师负责制确立导师的核心地位,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科研工作取得进展,使研究生能够成长成才。因此,一方面,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耐心听取研究生的想法,适时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特别在日常生活中,导师不能以导师的身份要求学生,这样只会让师生之间产生距离,长此以往,隔阂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的研究生,导师要主动与之交流,努力帮其克服交流障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的作用。可以由几个专业相近、科研研究对象或者[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载体一致的导师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形成一个结构松散的“团队”,团队内,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相互之间经常在一起活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对于研究生的性格培养、科研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研究生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对于那种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实验室人数较少的研究生来说,导师指导小组能够有效的缓解这种不利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积极向上的环境,这对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以导师为核心,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给予导师充分的自主权力。这充分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入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导师负责制的内涵,力争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