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小班美术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班美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班美术教案

第1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课前准备:图画纸、黑白笔、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相册,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谈话:今天,我为咱们四(2)班的同学准备了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同学们仔细看好了。

3.播放电子相册。

4.师:同学们,喜欢这个电子相册吗?(喜欢)那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刚才我们光顾着欣赏了,有谁发现这些照片在老师的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5.学生自由回答。

6.教师相机导入课题:对,加了精美的相框,照片变得更美了。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照片做个富有个性的相框吧!

7.板书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一)小组研究: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各种材质和造型的相框图片),请把你们看到的记下来。

2.

师:(出示相框实物和示范作品)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实物相框和我自己制作的相框,请同学们欣赏。同学们也可以把课本打开,对照书上的参考图片,边看边想。然后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对照样品进行研究。

3.课件出示研讨的问题,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各小组汇报研讨的情况。

师:经过热烈的研讨,各小组一定有了结果。请小组长把研讨的结果整理一下,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二)畅谈构想:

1.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想。

师:下面,请各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想。

(指名两三个同学回答)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老师很赞赏。可是老师在做示范作品的时候,发现相框的支架不太好做。谁有什么好办法帮帮老师呢?(生想)

2.学生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师:这样吧,拿出手中的材料试着做个支架。待会儿,我要看谁的相框立得更稳。做的时候,你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

(课件出示)(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制作支架,解决问题。

(三)教师示范:

师:(小结)课前,我做了几个相框(出示示范作品)。像这个整块纸板对折,做成的台历式的;像这个用旧挂历制作,可以挂到墙上的挂式的;还有像这个用硬纸板做成的支架式的。制作这个支架的时候,我可伤脑筋呢。我先用一个横着的支架,想让相框立在桌子上,结果,由于相框太大,立不起来。然后,我想啊想啊,就加了一个竖着的支架,你们看,现在就能稳稳当当的站在桌子上了。

1.结合示范作品和课件中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与示范。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制作这个相框的吗?(想)那好,我就讲讲。……

另外,看大屏幕,这里也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大家一起学一学吧。

2.老师简略讲,学生认真听。然后总结出基本步骤。

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能总结出几个基本步骤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总结出四个基本步骤)

三、自由创作,适时点拨。

20′

师:掌握了方法,我们的制作就会变得简单。现在请看作业提示,同学们要仔细阅读哟。

1.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提示: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

更新颖、更漂亮。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给选材不当的和不会装饰的进行指导。给速度太慢的给予帮助。鼓励同组同学互相帮助,可以共同完成一个相框。

四、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5′

(一)展示作品,互相观摩。

简介:出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师:看了这么多的相框,听了他们精彩的介绍。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现在我们进行互评: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个最吸引你呢?说出吸引你的理由。还可以为你的好朋友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甚至看看别人的,比照自己的,找找存在的优缺点。

五、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略)

1.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制作一个成长相册。

2.

课后为家里的长辈制作有个性的相框,要求突出平安、幸福和长寿。

附:板书设计

6.自制小相框

基本步骤:

一、挑选材料。

二、构思设计。

第2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以折纸,添画,展示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折纸,添画部分我采用欣赏,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想象热带鱼的形态,花纹,色彩,然后通过学生自己识图制作教师指导的方法完成折叠添画部分的学习,展示部分可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热带鱼按大小,前后,疏密关系粘贴好画面后,请学生用贴鱼泡泡的形式评价作品。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自制自己喜爱的小制作能让学生体验无限快乐。本课是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本课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孩子好奇、爱玩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物拉折的方法,折出漂亮的热带鱼热带鱼。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前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热带鱼的折纸方法步骤,装饰美化。

2、教学难点:

拉折成双三角。

四、教具学具

1、教具

课件彩色笔白纸油画棒

2、学具:

教材彩色笔白纸油画棒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

播放课件:热带鱼(同时配以故事帮助学生欣赏)

今天,在美丽的深海里,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服装展示会。热带鱼们都开始准备起来。看!小胖鱼买来了漂亮的花衣服,小瘦鱼订了一条美丽的红裙子……大家都积极的准备着。可是小扁鱼一直迟迟没有来,小鱼们谁都不知道为什么。

2.质疑激趣。

提问:影片上谁在干什么呢?

生:热带鱼们在准备服装展示会。

师:借机板书:“热带鱼”。哪谁迟迟没有来呢?

生:只有小扁鱼没有来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没有来呢?

生:是小扁鱼没有花衣服吧!所以不能来参加服装展示会。

师: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给小鱼穿上花衣服呀!(真聪明!你想的办法真好!)

师:出示课题《穿花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穿花衣的热带鱼》那现在我们一起请小扁鱼出来好吗?

3.探究折法。

3.1.看教科书折纸示意图。(投影出示)

师:谁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虚线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图上的虚线表示折痕,箭头表示折的方向。

师:出示课件“折纸步骤演示”。

师:漂亮的热带鱼怎样折呢?现在让我们四人一组,相互帮助,相互研究,比比看,那组最聪明,最先折好热带鱼好吗?

师:巡回指导。

生:折热带鱼。

师:同学们都会折吗?有什么困难吗?

生:会。

师:那么谁会当小老师告诉老师应该怎么折吗?

A.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对折,折成三角形。

B.把这个角向上折,反过来,另一个角也向上折,折成正方形。

C.拉开变成三角形。

D.将三角形三等份,折出鱼尾。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折的好吗?谢谢小老师!

3.2.出示折好的鱼。

师:想一想谁能说说用什么办法给小扁鱼穿上花衣服呢?

生:可以用彩笔画,也可以用彩色纸进行撕贴。

3.3.探究装饰方法。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热带鱼大家想见见他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观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热带鱼好吗?(课件出示:各种鱼图片和范鱼)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生:看到了黄色的热带鱼,身上还有椭圆形的蓝花纹。

生:看到五彩的热带鱼,身上有不同的曲线颜色很美。。。。。。

师:现在,同学们想好了吗?想为小扁鱼设计什么样的花衣服呢?谁想说说呢?

生:我想……

生:我想设计……(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好的漂亮花衣设计出来,看看谁设计的花衣花纹最漂亮,色彩最艳丽,谁是最棒的设计师好吗?(学生自主表现,老师巡回指导对有新奇想法的同学及时的鼓励表扬,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配上音乐)

4.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设计的花衣服真漂亮,小扁鱼非常高兴。他很想对同学们说些心里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扁鱼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生:……

生;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生:我也要向你们学习去帮助有困难的朋友。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热带鱼是我们的朋友,正是有了这些朋友,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可是由于环境的污染,我们正在逐渐失去这些朋友。保护它们的家园,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好吗?

第3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二则、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来源: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欢快的游戏音乐,活泼有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教育思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对孩子对标志的理解,我不及时评价对错,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幼儿自己去发现。使幼儿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先教幼儿认识标志再解释标志,而是引导幼儿通过逆向思维来认识区别标志,即让幼儿先看情景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从观察形象直观的情景图片到找出抽象的相应标志,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认识标志。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标志的不同时,我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去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发展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四、标志归类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并与幼儿一起得出每一种标志的规范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三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四则、美术活动:《泡泡画》说课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泡泡画》。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则、健康活动教案:小鸡捉虫

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六则、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老虎

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1)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第4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小班剪纸活动:小树叶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小树叶从树枝上钻出来了。在餐前散步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去找春天,有个孩子拿着一片捡来的树叶对我说,老师这片树叶中间有条线,两边是一样的。我仔细一看发现很多树叶都是对称的。于是我就想到了让幼儿学习剪两边对称的物品。树叶是幼儿发现的对称物品,幼儿肯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剪纸活动。在前期的准备中,我先让幼儿学习了画各种线条做铺垫。以便幼儿能根据线条剪出树叶。  活动目标

1.能用一次对折的方法折画各种线条,并根据线条剪出树叶。

2.体验剪纸的乐趣,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没有树叶的树妈妈图片及剪纸过程PPT、没有树叶的树妈妈每组一张、绿色彩纸若干;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叶,引出课题。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树叶宝宝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瞧,这些树叶是怎么样的?

2.树叶中间都有什么?分成一半的树叶像什么?

二、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春风吹来了!花儿开了,树叶绿了,可是树叶妈妈就是开心不起来,你们猜猜树妈妈为什么不开心?

2.对了,原来是树妈妈身上没有了树叶宝宝,所以才不开心的!那谁能想个办法来帮助树妈妈变出许多树叶宝宝?让她变得很开心呢?

三、教师讲解示范。

1.出示PPT,逐步出示步骤,让幼儿在猜测中讲解剪树叶的过程。

2.出示剪好的树叶,给树妈妈穿衣服。

四、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给树妈妈剪出漂亮的衣服并给贴在树妈妈身上。

五、展示作品

现在树妈妈有了这么多的树叶宝宝,真的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是你们把我变得这么漂亮,来!和树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和其他的树叶比一比,看谁漂亮好吗!

活动建议

第5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之教师角色定位基于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打造“玫瑰课堂”。“亦师”,即专业引领,提升人格魅力;亦友,即尊重学生,当孩子的知心人;亦伙伴,即教学相长,让师生受益终身。在近三年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学校课堂教学在“亦师亦友亦伙伴”的教师角色定位理念的引领下,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亦师,专业引领,提升人格魅力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就无法落实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也无从谈起。这些年,我们构建了清晰科学的教师团队培训网络,把科组长队伍建设视为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经常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如骨干教师跟岗交流、各学科教师外出听课取经、教导处组织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教师”等论坛活动,让每位教师在分享交流中得到提高。玫瑰科组长专业水平较高,引领能力强,是一支能独当一面的科组长队伍。教师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使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相结合,达成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共赢局面。

(一)抓好教师团队培养

下放管理权到各教研组,以科组为基础单位,充分发挥科组长的引领作用。抓好科组和备课组建设,每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后都由科组长及时组织科组教师进行反馈交流。每学期.学校教导处都组织“培养可持续发展教师”科组长论坛活动,让学校的各位科组长积极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二)变检查为指导,变检查为引领

1.每周对学校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在学校OA网上进行反馈,对于特别好的做法或不足之处在教师例会上重点强调。

2.加强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预期达到以下目标:让教师掌握“亦师亦友亦伙伴”的案例剖析模式;大幅提高我校教师的“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让“亦师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模式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积累一些具有本土特色、有一定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构建集教、学、研于一体的“亦师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研究模式。

根据以上目标,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亦师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模式是指以“亦师亦友亦伙伴”的教学设计、研课、课堂评价项目的设计与思考三个环节为一个整体的模式运作机制,组织好这一模式的落实开展。

(2)关注“时效”“情感”“重构”三个维度,结合学科及任教班级的特点构建各科各班凸显“生成”“互动”的“亦师亦友亦伙伴”教学设计研究。

(3)以“研课”为策略的“亦师亦友亦伙伴”研究:一师同课异班同设计教学后反思研究;.众师同课同班异设计教学后反思研究;一师同课同班异设计教学后反思研究;众师同课异班异设计教学后反思研究。

(4)以“课堂评价项目的设计与思考”为策略的“亦师亦友亦伙伴”研究:反思式评价项目设计与思考(教师自评);欣赏式评价项目设计与思考(教师评他);批判式评价项目设计与思考(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评价自己);品鉴式评价项目设计与思考(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引领式评价项目设计与思考(专家、学校主管评价教师)。

在本研究中,重点是结合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实际,构建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亦师亦友亦伙伴”课堂,研究出轻负高质的教、学、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的测量,并找出教师构建与优化“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内部机制。

(三)重视“送出去,请进来”,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科组长带头认真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师例会上分享学习成果,校际间的交流活动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亮点。近几年,玫瑰与深村、藻绵、河宕、高明更合、千禧小学和沧江中学附属小学等组成了联校,在联校教研中,从阅读、习作指导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们为高效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四)以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种教学、学生竞赛活动整合到教师团队培养工作中来。我们认为,一位优秀教师不仅要自身素质高,更重要的是能把培养学生和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结合起来。任何一次比赛,教导处都带领科组长在赛前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训练时扎实到位,赛后及时小结,以达到玫瑰师生“一次竞赛,一次提升”的目标。

二、亦友,尊重学生,当好孩子的知心人

打造孩子喜欢的学习平台,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每学期我们都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动项目有:音乐科组的舞蹈队、合唱队、古筝队;美术科组的丝网花制作小组和绘画制作小组;数学科组的育苗杯小组;语文科组的小主持人小组;体育科组的田径队、毽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科学科组的科技发明小组;信息科组的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编程小组、足球机器人小组及电脑制作活动小组。各年级还按学生的兴趣组建了阅读、书法、剪纸、英语课本剧等活动小组。教师用心耕耘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收获不断,效果显著。

(一)打破常规的课堂模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构筑“活动化”“儿童化”的课堂为目标,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想、困惑和收获,把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堂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做好活动小结等。在实践时教师也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接纳和认同每一名孩子。做到“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

1.开学初领任务。分派也好、抓阄也好,一个班负责一个课时的内容,每个单元的新课内容分下来,剩下的自由认领,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不唯书”、常质疑的好习惯。 2.提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周做课件(高年段)、试教,每个小班成员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不耽误学习。

3.课堂气氛活跃,容量大。课堂上,讲课的“小老师“头头是道,播放课件的人得意无比,因为课件中的图片漂亮、内容丰富、音乐动听,还不时会有抢答、小班竞赛、上台展示等环节,听课的人特别专心,课上,“小老师”根本不用强调纪律。

4.每节课结束后都有小结,有反思。每堂课总会留下几分钟,要么教师小结,要么大家评议。表扬做得好的,指出做得不够的,提出改进意见。

(三)把学生喜爱的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落到实处

关于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以后都是以独立的单元呈现的。因为有小班,所以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会有很多收获,有很多值得珍藏的东西。

1.“遨游汉字王国”课程:各小班制定活动计划,到街头找错别字,办手抄报,搜集谜语、歇后语等资料,最后形成活动展示汇报课。

2.“轻叩诗歌的大门”课程:经过一轮学习后,我们请每个小班出一本综合诗集,包括对诗歌的分类搜集、赏析、创作等,很有意义。

3.“难忘小学生活”活动:以小班为单位回顾小学生活,包括照片、文字、习作等,形成一本书。

我们的“真情实意爱学生”不仅是一般意义的喜爱学生,更是深层次的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习得”。教师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选择学生喜欢的切人方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唤醒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亦伙伴,教学相长,让师生受益终身

学校每年都举办的教学开放日“玫瑰节”,就是由教师精心设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科学等科目的公开课,赢得了来宾的声声赞誉。英语科经常邀请外国朋友到校进行交流学习,围绕英国的自然和人文、中国的龙狮文化、“行同济”等习俗的交流互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与孩子一同成长,我们的全体师生每天都身穿整齐的运动服,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参与大课间活动,以动作整齐的广播操、动感流畅的跑操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孩子们享受到“我运动、我阳光、我快乐”的幸福。形体课程中,李燕平老师会精心地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在锻炼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节奏感。还有每年一期要求全校学生参与的队列培训,都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孩子们紧跟教官的步伐,认真地接受整队、站军姿、齐步走、排队下梯等规范培训,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也让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各项体育比赛走在区的前列。

第6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是一种快乐。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两个多年头了,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每当听到孩子们亲切的和我问好,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看到家长们善意的笑容时,心里总会荡漾起无边的幸福。幼师------我无悔的选择。

我出生在宁乡灰汤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生活忙于自己的事业,基本上无暇照顾我。那个年代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性格孤独又倔强。初中毕业时,我选择了宁乡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我的家人非常反对,认为男孩子学这个没什么出息。那时的我只想到马上可以去县城,可以走出乡村见见外面的世界了,根本不顾家人的反对就这样匆匆地走进了宁乡师范学校的大门。

幼师的学习紧张又忙碌。为了让自己不被家人及初中同学看轻,我暗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一定要加油学习。就这样,通过两年的幼师学习,我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转变成了各项技能技巧都拔尖的准幼师,并被评为校级十佳标兵、优秀毕业生。

17岁那年,我被招聘到长沙中南大学校本部幼儿园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工作中热情、大方、活跃,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教学中勇于创新。经常组织家长们带着孩子去爬山、郊游、放风筝、采摘蔬菜野果等,和家长孩子们打成一片。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的教学观摩和一些竞赛活动中,凭着娴熟的技能技巧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我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很多。

虽然在省会长沙,高收入高节奏高品质的生活经常会让我感到很充实,但工作之余,我常常会有失落的感觉,总会想起家乡那独特的风景,想念家乡灰汤鸭的味道,想大声的和身边的朋友说说灰汤话。突然我重新选择了自己的方向。我要回到我的家乡,我要成为一名乡镇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于是,我毅然拒绝了园长、同事和家长的深情挽留,放弃了所拥有的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到了家乡灰汤中心幼儿园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参加了各类培训。

由于教学工作出色,学校需要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去带动引领其他的老师们。于是,很快我被任命为中心幼儿园业务副园长,负责幼儿园各项教学工作。幼儿园那时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准确,对自己的职业没信心,对幼儿园的一日工作流程不清楚;幼儿园没有规章制度;幼儿园缺少玩教具……很多事情需要我亲力亲为,我既是副园长,同时还要进班兼带小班班级配教工作、全园体育和美术教学工作。为此,我天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工作,可我发现仅有努力是不够的,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之前没有任何教学资料的积累,自己又太年轻,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刚一接手就面临一个大的挑战,我感到迷茫、想退缩、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还好,园长和老师们非常信任我,我感受到了来自于所在团体成员的鼓励和支持,我产生了一种能面对这个挑战和困难的力量。我想,既然把这个重要的工作交给我、又这么信任我,我不应该让大家失望。我鼓起勇气,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着手建立健全教学档案,抓好常规教学管理,认真批阅教师的教案和教学笔记,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用热情诚恳的语言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幼儿园以崭新的姿态获得了周边家长及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对自己从事的幼教工作有了深层次的、理性的认识与思考,更深刻地了解并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为了让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更大提高我鼓足勇气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功成了一名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生。

第7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一、2011级幼师在广东顶岗实习现状

1. 自1997年全国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度以来,广东省只剩下几所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师每年也只有几千人,与广东珠三角13000多所幼儿园的需求可谓冰山一角,广东的幼教人才服务机构每年都从外省引进近15000名幼儿教师来填补幼儿园的用人需求,但还有许多幼儿园人才告急。我校通过幼儿教师的顶岗实习带动了就业,也通过就业促进学校招生的发展。

2. 2013年6月15日我校2011级幼师264名学生顺利安排到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幼儿园顶岗实习,试用期工资1800元/月以上,占总人数的30%,1500元/月~1800元/月的占总人数的40%,1200元/月~1500元/月占总人数的30%,相对前几届幼师顶岗实习工资有大幅提高,特别一些有特长的同学收入更高。我校的潘美英同学,她学习努力,工作刻苦,表现也很出色,现在带幼儿园舞蹈兴趣班深受学校好评,颜顺荣、陈梦兰等同学带美术、舞蹈兴趣班也深受学生欢迎,当然她们的收入自然比其他同学高很多。

在过去的4个月的实习中我校幼师的实习情况是较为稳定的,每位实习同学在实习期间都给本班的幼儿上课,同时也对珠三角的特色教学(黄金识字、清华英语、奥尔夫音乐等)有所掌握。同学们开始来到广东这边对幼儿园很不适应,忽然面对孩子有点惧怕,但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尤其都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就及时沟通解决,所以实习学生进步很快。但也有少部分实习学生因为胆子小,放不开,不愿上台练习,导致对公开课不熟练,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处理得不是很到位,还得多加练习。通过4个月学习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技能、上课方法都得到大幅提升,特别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幼儿园领导对我校幼师顶岗实习的反馈信息

优点是:

1. 农村的孩子较能吃苦,工作也踏实肯干,就是分配到小小班也乐意接受工作。

2. 大部分都能跟同事和睦相处,也能适应广东的气候条件及饮食习惯。

3. 大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强,也能积极进取、认真工作。

4. 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教案及相关教学计划、准备相关教具。

存在问题:

1. 少数同学礼仪礼貌有待提高。

2. 来自农村的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3. 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过于娇气、任性、适应能力较差。

4.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个别学生实习期间常外出上网玩游戏或聊QQ等。

三、教育教学管理改进办法

为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干、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幼教人才,对教育教学作如下建议:

1. 增加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礼仪的教学内容,配以仪表、形体训练,培养幼师心灵美、仪态美。

2. 增设安全防范,自我保护和生理卫生健康课题,培养幼师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

3. 严抓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和各课教学法。

4. 主抓文化基础教学,适当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实用性的课题为主导,如:语文基础课题开设(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笔画笔顺)辅以实用性的行政公文写作如:通知、申请、教案、教学计划、教学随感等。

5.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琴法:督促学生勤学苦练(钢琴弹法),纠正指法,鼓励边弹边唱。音乐:要求掌握通俗唱法,了解民俗唱法、美声唱法,把好音乐基础知识关, 如五线谱、简谱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舞蹈:授以舞蹈基本理论,加强舞蹈三要素(姿态、节奏、表情),幼儿舞蹈动作和部分民族舞蹈成品舞,鼓励学生自编舞蹈和体操。美术:重点抓好简笔画、手工制作、教具制作和书法(三笔字)为主要教学容。讲:能用国语和英语讲故事,故事中要注意肢体语言和夸张表情。英语:授以标准的口语(幼儿园)日常用语,幼儿英文歌,以自然、实物、人体为主要教学内容。

第8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一、学生在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不了解

当将一幅世界名画呈现在学生面前,问:“这幅画可以给幼儿欣赏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可以。”“幼儿肯定看不懂。”审美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能力,它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等诸多心理要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的美术欣赏与我们成人的美术鉴赏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2岁以前的儿童,其美术欣赏是一种生理、直觉的反应,尤其表现在对颜色、形状的早期偏爱上,这些都为其日后较高层次的美术欣赏活动奠定基础。2岁以后的儿童,在美术欣赏的感知和理解方面,虽然受其认知水平的制约,可能不能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但其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评价等均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幼儿的美术欣赏是幼儿的一种主观审美活动。

(二)缺乏名画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名画欣赏中,教师起着桥梁作用。要引导幼儿很好地欣赏名画,教师首先得知道一定数量的世界名画,而在教学中却发现除了一些大众皆熟知的世界名画,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齐白石的《虾》等,学生对世界美术史上的大量优秀作品知之甚少。教师在有一定的名画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谈及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品来引导其欣赏。另外,对名画的欣赏,教师需要了解画家生平、所属流派、创作背景等,具备美术欣赏的技能,而这些也都是我们学生非常欠缺的。

(三)美术欣赏方法\用不当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最基本的方法是对话法。这里的“对话法”是指教师、幼儿、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名画欣赏模拟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对某一幅名画的背景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心中没有“幼儿”,名画欣赏活动变成了名画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学生自身艺术素养的缺乏,其对美术作品的讲解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其次,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幼儿”的存在,不与“幼儿”沟通,所提问题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另外,对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不能很好把握,整个模拟教学环节较混乱。

二、提高学生组织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能力的策略

(一)相信幼儿审美能力,明确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儿童都是艺术家。”在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方面,他们同样是天生的艺术家。但由于受到年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关注美术作品的内容要多于形式。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美术作品有一种“求实”的态度,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往往是画面上画了什么,而且会将作品的中心意义理解为其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内容。如,在欣赏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时,很多幼儿会认为画家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创作的,原因是画里有乐器,在幼儿那里,乐器是代表快乐的。第二,初步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由于受其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幼儿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倾向于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色彩方面,幼儿从辨认颜色,逐步向指认和命名发展。相比较而言,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效果感受性较强,而对色彩的情感效果和象征效果感受较弱。在空间构图方面,很多幼儿能感知到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感受构图的节奏。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有幼儿说,“看到这幅画感觉很高兴”,原因是“这幅画的颜色都是一深一浅的”。另外,大部分幼儿都能感知作品的情感表现性。南京师范大学的孔起英教授曾对某幼儿园大班36名幼儿做过一个测验,在不告诉其美术作品名称的情况下,让幼儿欣赏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后,给它起个名字。幼儿起的名字有:黑暗空间、魔鬼画、恐怖世界、大战斗、妖魔鬼怪、破坏世界的地方、古代的战争等等。第三,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审美偏爱。相关研究表明,在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偏爱方面,幼儿喜欢再现性的作品和能够识别出美术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非再现性作品。也就是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果幼儿看不出画中画了什么,他们很可能就不喜欢它。

(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明确幼儿园名画欣赏的内容

在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美术欣赏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方面,除了介绍一些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书籍,如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和《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小顾聊绘画系列等,推荐一些优质微信公众号外,还将学生分成由5~6名学生组成的分享小组,每次课前5分钟分享名家名作。对名家名作的介绍要结合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尽量选择幼儿园常用的名画。

纵观世界美术史,名家名作灿若繁星,但未必都适合给幼儿欣赏。首先,对于初涉名画欣赏的幼儿,可由抽象性作品入手。如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米罗的《荷兰的室内》、康定斯基的《抒情诗》、吴冠中的《小鸟天堂》等艺术大师的抽象作品。抽象作品没有真实的物体、人物,主要是以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因素间接传达意义的,其欣赏不需要有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相较于成人,儿童天赋的直觉和感受力遭到的破坏较少,更容易与抽象作品达成默契和相通,这些作品的欣赏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次,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象性的作品。具象性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的,为幼儿选择的具象性作品其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接近、表现手法易于幼儿理解。如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迎春图》、米勒的《拾穗者》、米莱的《盲女》、怀思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等。再次,还可以考虑为幼儿选择一些处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梵高的《星月夜》、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等。这类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可综合运用其之前在欣赏抽象性作品和具象性作品中获得的经验。

(三)认真准备模拟教学,备好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在大、中、小班都可以进行,但小、中班的名画欣赏更多是渗透式,一般到了中班后期或大班才会开展专题式的名画欣赏活动。每次活动半小时左右,而且欣赏活动常常会与操作活动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一次完整的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描述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解释阶段、评价和表现阶段。

描述阶段:主观感受和印象的描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而不涉及作品的涵义及价值。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围绕作品进行整体感受,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以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教师可以提以下问题。如,“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除了星星和月亮,你还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描述阶段的欣赏主要是指出作品中包含哪些形象,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独立欣赏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形式分析阶段:对美术作品的特征和品质的描述。所谓形式分析是分析美术作品中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统一、变化等形式美的特征。这一阶段的指导是幼儿名画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同样以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这幅画的线条、色彩、空间、动态等方面设计问题。如,“画上有哪几种线条?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画上有哪些颜色?月亮的颜色感觉怎么样?”“画的前面画了什么?后面画了什么?他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这幅画的?”“欣赏完整的一幅画,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阶段教师自己对名画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并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些美术欣赏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名画的情感体验。

解释阶段:对美术作品潜在意义的理解。这一阶段一般涉及到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解释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创作者个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当然,这些知识需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介绍给他们。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作品的意义已有预期,但不必要求幼儿无条件接受教师的观点。对于具象性作品的欣赏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教师也不必苛求幼儿完全按照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对于抽象作品的欣赏,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说出自己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给名画命名的方式来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如,“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评价和表现阶段:对美术作品价值的探讨。在幼儿名画欣赏中,这一阶段不是重点。幼儿对名画价值的认识与我们成人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名画价值也不同,如果幼儿能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喜欢之处,说出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到自己的创作中,可以说就已经达到欣赏的目的了。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第9篇: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反思现在的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师,对学生是不是做到这样细致的人文关怀了呢?1987年大学毕业,我做了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师,像所有教师一样,我渴望教育的成功。记得刚开始工作时,教一个班四十人,我能在上了两节课后把全部学生记住。这些学生有什么性格特点、在哪节课谁听不明白,我都很清楚,可以及时找时间补救。但是,随着学校扩招,班容量增大到六十人左右,同时所教的班也变为两到三个,而每周每班授课时间也减少二到三节,我们只能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下把每节课准备得非常充分。每天我和其他教师一样忙得团团转,备课、写教案、制课件、准备实验、候课、上课,下课后要写课后反思、批作业,教研、班级值班、学校值班,找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纠纷,关注学生的考勤和心理动态……学校要成绩,家长要进步,全班六十几个学生要个性、要自由。最关键的,我要把学生送到更好一些的大学去深造。

大班额工厂化的管理,高考形势的压力,有时不得不放弃从孔夫子那里传承来的对话式课堂、点拨式教育互动模式,有意或无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尽管一直在进行课堂改革,但是在给孩子们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对学生思想和思维的成长缺少关注。加上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学校只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校规校纪,使他们整齐划一。对于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我都仔细批改卷子,看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多少,下降了多少,提高的,表扬;下降的,找他们谈话,摸清原因,鼓励。这些工作做了不少,各种成绩单和评语也不少写,不过在学生毕业后因办公室搬迁却逐渐丢失,缺少必要的保存。

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倦怠,也许是因为同时担任两到三个班的课,课时又紧张,每次面对黑压压的学生,提问的学生不是很多,有时候教了一学期下来,还有很多学生叫不出名字。但是面对现实、面对学生,为不能真正关注他们,为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总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有一天,我上大学的儿子说起,他六十多岁的教授曾在人人网上给他留言,让他交作业,尽管是老师记错了,但是这样的老师仍然让儿子感到由衷的敬佩。也是那一刻,我一下子惊醒,我什么时候变成了教书的机器?

在《西行漫记》里对斯诺说:“(在第一师范时)我想专修社会科学。我对自然科学并不特别感兴趣,我没有好好地去学,所以大多数这些课程我得到的分数很差。我尤其讨厌一门静物写生必修课。我认为这门课极端无聊。我往往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教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上一个半圆,表示‘半壁见海日’。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形就算了事,说这是蛋。结果图画课得了四十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各课得到的分数都很高,这样就扯平了其他课程的坏分数。”查阅《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志》,当时教图画的老师,是谭柄锷先生。谭柄锷为民国时期湖南数学名师,兼修图画,湖南大学成立后,被聘为数学教授,著有《微积分》等著作。谭先生对不喜数学和美术的非常了解,也非常喜爱,尽管考试时,只画了一个椭圆形就算了事,仍然给了40分,这方面心领神会,牢记在心,所以20年后,与斯诺谈话,才会绘声绘色谈及于此。后来,特别谈到美术能培养技能、审美,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说明对图画态度的转变。1917年当选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主持会务日常工作时,专门设立图画部,聘请谭柄锷先生任“教授”。可见,伟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关爱,真正人性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极为重要。

基础教育时,孩子们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时候,在我们带领着学生在通向大学的独木桥上左冲右突、苦苦征战时,需要我们不断地修正和鼓励,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进行疏导和引领,特别是那些因各种原因留守的孩子。当然,我们不能只期望学生成为伟人,成为精英,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成长为普通人。但是,普通人也需要心灵的抚慰。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的侵害案,大都是犯罪嫌疑人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尽管都是极端现象,但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是刻不容缓的,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健康的人生才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焉知我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成为伟人或者是伟人的父母呢?

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引发孩子对自然、对知识的渴求,再把道理点出来,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不缩小班容量,其他的教育改革就不会落到实处,只有缩小班容量,教师才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动态和精神状态,根据孩子的需要适时对孩子进行指导;而不是把知识变为精华,注入他们的头脑,把鲜活的生命变成科学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