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处理实际问题技能[1]。在审计实务过程中,需要多种综合技能对被审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其分析途径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此外,随着审计范畴的不断外延,审计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理论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是分散和广泛的,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审计知识感到零散难学。而实践课部分由于缺乏高仿真的审计环境,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甚至沦为了某种审计软件的培训,过于注重单一软件使用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课程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培养。审计实务教学还面临着实习的业务范围较狭窄,不能纵观全局。此外,跨学科发展力度也显不足,财经类审计专业的学生仅停留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水平,对软件设计和信息安全等较专业的知识点了解甚少。
为此,该文提出在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化体验式实践,结合支架教学理论来构建基于审计实务仿真的学习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学习。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构建高度仿真的审计环境,并在系统中引入对抗竞争,利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激发自主学习意愿[2]。学生在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中通过个人阐述、团队点评等多种方式来相互促进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构造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
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设计包括模拟审计实务环境的模拟和自主学习平台两部分内容,两者的结构关系如图1。学习平台的构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建审计仿真情景,提供以目标任务为驱动的学习环境
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课程内容融入审计实务的仿真环境,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目标和审计背景,以目标任务为驱动、以审计背景为基础来激发学生按需的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学习内容的支撑上,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与课下的相关学习资源按照目标任务需求来设计,强化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并按审计主体设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实务场景,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使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实时智能交互,环境系统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动态调整阶段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在学习资源的支撑上,通过按场景和阶段提供相关内容外,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模仿座谈会和相关人员询问时的场景来间接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与协同分工策略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自主按需学习,使学生通过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来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学习平台中同时强调团队协助,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协作任务,通过目标任务来组建审计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按审计任务分工。通过分工合作和互相讨论,强化学生个体在团队中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共享团队的思维成果,取长补短,能够获得对知识更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2.3 建立团队任务
团队任务的设计从简单的脑力激荡到复杂的策略问题都有涉及。结合审计特点,该文沿袭McGrath与Hollingshead(1994)的研究方法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群组项目,这个项目发展的过程被分为四项活动:1)审计方案的初步构想;2)选择适当的完成方法;3)讨论协商方案的进行;4)执行方案。在第一个活动中的成员必须以脑力激荡的方式找出审计项目的方向,并且设定团队的目标。第二个活动是团队在期中提出完整的审计方案计划书,内容包含审计项目的进行方式、组员的工作分派与协调,以及项目自我检查的时程设定。第三个任务是收集审计项目所需的资料以及与其他成员互动讨论,或是监督项目进行的工作等。最后是在期末完成审计项目执行、撰写报告,以及上台解说报告。这种在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队,具有弥补个体独立学习的社会感不足的功能;建立目标任务共同体有利于使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后而建立自尊和归属感,以及人际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强化[3-4]。
2.4 发挥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
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平台的实施效果,它是“支架”能否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教师通过支持、引导、监控、调节和评价等手段,依据学生的个人任务和群组任务的完成进度情况来调节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互和进度报告来分析各个团队的不足,并间接帮助学生进行目标任务的合理分解与最优重组,鼓励学生团队间的协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解决。通过智能算法对团队完成的阶段任务进行实时评估,并以公告、奖励等方式来强化不同团队间的竞争意识。团队成员们能够在相同的价值观与规范中,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利用合理有效的目标评价方法,使评价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起到外部激励作用。这种作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能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能产生持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平台的核心是要通过教师、团队及任务反馈来支持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学习,并诱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随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最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审计项目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实际审计方法的训练和审计判别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分析能力、综合及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通过这种仿真审计项目的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提升理论的良性循环。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支架”理论为基础,以审计项目为导向[5],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进行建构设计,其建构方法如图2 所示。
3 教学实施
3.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结合学校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要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国内高校对《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应用型、实施性、开发型。通过审计实践中发现,由于目前审计软件多是工具式的软件,当审计软件没有提供某种功能时,往往需要审计人员自行设计一些小程序来提高审计效率。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指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审计人才为 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高级应用型计算机审计人才,即具有熟练实施和一定开发能力的计算机审计人才。
3.2 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审计实务的需求,依据教学进程把学科知识点按逻辑关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以此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比如将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这五大循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分析的主线进行知识点设置。在系统安全审计分析中涉及到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环境安全等审计点的关键技术设置。
3.2.1 根据知识点设计实践中的审计点
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知识点分布,可以发现审计实践过程中前后具有较强的逻辑连贯性。所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来设置学习平台中的审计问题点。审计问题点设置注意三点原则:①必然性,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验证所发现的审计问题;②可逆性,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推导出问题最初所在的根源;③逻辑连贯性,将多个问题小的审计发现关联起来后,将导致更大的审计发现。例如职责分离不明确、网络安全缺少行为监控、补偿性控制失效,这些问题的累加将可能导致银行欺诈案的发生。
3.2.2 根据知识点分类设置主题讨论
围绕某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主题讨论。讨论主题设计原则:一则根据审计实务操作的进程和涉及知识点类型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入型主题;二则主题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三则主题要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布;并体现审计实务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讨论主题在系统资料中并没有直接答案,正确结论的是要通过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而后所领悟得出的。根据审计实务各阶段的知识类型来设计讨论主题。比如被审计系统的收费算法的合理性检查方案上可以引入讨论主题: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受控处理法,还是别的什么方法?通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平行模拟法中程序如何编写,受控处理法中控制条件如何设计,如何利用立体科目以及如何利用钩稽关系进行辅助核算等。
优秀的讨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3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按照审计实务的过程进行仿真。首先,教师进行审计项目的基本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学习和收集信息来形成审计实施规划并公开“海选”竞争审计组长;并由教师最终确定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挑选组员按每组4人的配置成立审计组。小组分好后,利用学习平台开展小组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学习动力,发展学习兴趣。审计实践中通过学习平台来跟踪完整的审计日记、审计发现、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单等规范文档,并通过BBS子版块的形式开展每组的内部交流,每次集中讨论都可邀请教师参加进行旁听或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审计过程中的检查节点如:实施方案、审计发现问题、审计问题落实、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成果汇报等环节都将进行多组间的综合评价。评价将围绕着团队奖励、个人责任和平等的成功机会这三个方面进行开展。
4 学习评价子系统的设置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的反馈调节机制,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价系统提供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审计任务的阶段成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反馈;通过评价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和价值判断。此外,自主评价模块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阶段学习和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不断调整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优秀的评价系统是保证学习平台中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学习平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学习平台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需求并进行综合评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遵循如下几个方面:
1)将学习评价系统作为一种监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习任务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困难,例如孤独、焦虑、迷茫等等。此外,自主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松散,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没有一定的外部控制条件下,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会造成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学习平台利用情绪识别模块并结合在线任务的激励和团队间的认同感来进行学习的综合评价,将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监控的一种外部手段,让学生感受通过到学习平台获得的成就感,并乐于接受引导和帮助。同时,评价系统按阶段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信心,使学习的兴趣能长期保持。
2)实施综合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判断
评价标准多角度:实施多角度评价标准,综合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角度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从更深程度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构成多元化:评价内容中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扩展了自我评价、同组同学评价、和异组同学评价综合构成。这种多元化摒弃了以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的情况,从主观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自我评价、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学生做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信息利用的多角度:评价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定性分析更适宜面向过程,帮助被评价者改进不足;定量分析适宜总结结果,得出比较。因此评价信息也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其评价特性,反馈到学习平台的各个调节阶段。
评价方法多元化:学习评价是一种面向结果又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评判,但更应注重衡量与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得到较准确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综合评定。
3) 注重形成性评价
①互信息为基础进行准确评价
利用系统交互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同步和异步方式与教师或团队间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最近的审计线索等内容的交流。而学习平台则通过收集用户的交互信息,了解个体学生状态和团队进展程度,综合分析后形成准确度较高的指导性评价意见。学生 通过评价意见,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团队的整体情况。此外,将评价功能与系统交互功能融合,使评价成为交流平台的一部分,是评级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②用趋势分析的评价功能
趋势分析是一种目前使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其合理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是一种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面向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手段。趋势分析通过图形化的结点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是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学习变化的集合体,它可以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经历、探索过程、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平台的趋势分析模块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来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可能的发展结果给出评价。
4)教学方案设计
合理的教学方案是学习平台的成功关键,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学内容、审计任务仿真情景、激励和对抗的评分点等。
①仿真情景设置
环境的仿真度对于学生的实践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 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环境。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通过图片、语言、空间的布局来塑造一个真实审计任务的工作氛围;软环境是一种很难看到,但可以感知的环境,比如团队氛围、精神等。
在能力培养环节中,需要创造一个真实、信任、合作、竞争的环境。环境的构建要有利于进行完成目标任务所需的团队协助。其次,同时利用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团队的名次和任务完成进度进行实时展现,并产生阶段性简报,让学生增加对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最后,在目标任务的安排上,除了考虑个人任务外,还要安排团队任务。团队任务既可以整合多方面知识以解决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②组间对抗的引入
对抗是一种竞争,通过竞争可以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提高学习效率。在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刻意营造一种对抗的机制,通过适度的竞争压力让学生自发产生竞争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③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诱发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中,结合目标任务的特点,并按相关知识点多寡与难度设定相应的积分或成绩奖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奖励的设计覆盖面要广,如最快进步、最佳团队、最佳分享、最有价值等;还可以将激励范围从课堂延伸至全校乃至全国,如针对审计方法开设校级、国家级专业专项竞赛。
5 结束语
为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在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入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构造中。以审计任务仿真为基础,以准确、多元的评价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工具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间的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的计算机审计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00-103.
.电化教育研究,2011(9):68-74.
[3] 高洁.个体高效率网络学习的支持服务策略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149-151.
[4] 李运福,傅钢善.网络学习中反思性学习及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2):99-102.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口号,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经历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人材的匮乏尤为突出。对于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掌握熟练第一线的工作技能、职业技能的高水平会计信息系统人才迫在眉睫。
一、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现状及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形成现有的教学模式:按照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供应链、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四部分;教学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常规方法;软件采用用友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用友ERP―U8”演示版;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模拟一个企业的电算会计资料,按照会计操作流程,通过讲授或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经过教学改革,课程实现了“做中学,重实践”,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学生对顺序操作掌握良好,但是操作结果不符、学生就无法判断错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错和如何解决,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不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也由此多种多样,学生就业入职经常出现所学的不是企业所使的状况,必须从头学起;会计信息化产业越分越精细,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构成和岗位知识结构不断变化,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难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及时满足这种激烈变化的需求。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二、深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针对会计信息化产业更新升级快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为了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不断深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具体举措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障碍教学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平时操作中越是出现的问题多,学生操作技能越好,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越好;反之,平时不出现问题的学生,一旦操作结果不同于预期,常常束手无策,对系统的理解比较浅薄。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特征,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对重点、难点和错误率高的环节运用障碍教学法,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所谓障碍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陷阱,形成障碍,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知识,实现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障碍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主要区别在于:常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不出现问题;障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障碍教学法使学生深人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逻辑,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
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突出实践为出发点,课程成绩按理论占比50%,实操占比40%,平时表现占比10%的比例反映学生成绩。理论部分成绩评价由课程考试的纸质卷面得出,但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评价没有标准,仍由任课教师自行核定。为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以用友ERP―U8为例,实操内容涉及会计核算部分(初始设置、总账、报表),根据学生财务软件账套操作完成情况,设计课程实操的评价标准,见表一。补充了实操的评价标准,整门课程可以准确全面核定学生成绩。
表一:会计信息系统实操考核评价表
姓名 学号 分值 得分
期初设置
(10分) 基础信息和会计科目完整 5
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并正确 5
总账
(10) 凭证填制完整、分类正确 6
凭证已审核,操作身份正确 2
凭证已记账 2
报表
(20) 资产负债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10
利润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现金流量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账套相符 相符,有成绩;不相符,为0 一票否决制
成绩 上述八项的合计 40
说明:1.此表依据学生上交财务软件账套评定。
2.此表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成绩存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难以停止学习的。同时,在终身教育计划中,个人教育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在职业教育中着重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判断、主动思考和自发归纳总结的习惯,使个人有自我培养的能力和意识,认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参加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一、开启化学之门,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汽车上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
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化学实例,积极开发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广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衣.我们的衣服布料多种多样,它们是如何制成的?人们喜欢穿的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也不都是出在羊身上的“羊毛”吧!课本一开始就在“奇妙的化学”中提供了几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其中一个就与“衣”有关,“以石油、煤炭等为原料是如何生产出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的衣服、塑料制品的”.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好化学,解释身边的有趣现象.
2.食.在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Na2CO2+H2O = NaHCO2+NaOH.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2NaHCO2
Na2CO2+H2O+CO2 .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原理,食的学问很大.通过学习化学,可以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又是如何供给我们身体活动的能量的.
3.住.我们居住的房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化学也是密不可分的.建筑用的水泥、钢筋、砖瓦,装修用的油漆、木板,哪一样也离不开化学.那么,这些东西是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需要什么原料?这又给学生出了难题,原来化学这么有用!
4.行.汽车上哪件物品不是化学制品;我们穿的拖鞋、凉鞋,不也是化学的成品吗?
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新的化学课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与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意识.因此,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也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可利用日常用品做家庭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从丰富、生动的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三、有效组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和
思考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社区;宜兴终身学习网;学习平台
一、引言
当前,人类进入了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更新的信息时代,传统的人与人的授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字化学习以其方便高效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级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社区居民能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新型社区。宜兴是无锡市所辖的县级市,下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2038.7平方千米,人口124.8万。2013年创建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是着力点和抓手。宜兴终身学习网(网址:http:///)就是为宜兴社区居民搭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平台由宜兴市政府投入200多万,依托宜兴开放大学的办学及系统优势,精心打造。
二、平台的建设目标
宜兴终身学习网不仅有全面的资源、共享的平台,更有良好的互动、方便的操作模式。平台的建设目标包括:
1.构建宜兴终身学习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学习服务
2.构建课程资源库,为全市各行各业和全体社区成员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
3.构建统计管理子平台,如实记载学习者在平台上的学习行为,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4.构建场地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子平台,提供场地分布情况及志愿者、专家团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5.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与专题调研,为宜兴市制订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
三、平台的框架结构
宜兴终身学习网平台的建设基于.net技术,使用MVC三层管理软件,以模板引擎进行自定义的个性化设计,采用web2.0作为用户的体验平台。平台自下而上包括:
1.数据层
存储所有数据包,如系统数据库、资源库等,可以将数据进行纵横分割、伸缩,保证提取安全与直接。
2.通用接口层
这是进行接口维护、通用安全、知识分享的重要层面,实现系统松耦合,保证子平台的建构技术稳定有效。
3.应用模块层
将所有的模块进行统一安排,集成各种关系之后,保证用户使用得流畅。
4.统一门户
用户的各类终端由此访问系统。统一的认证和统一的规范标准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和平台可扩展。
宜兴终身学习网总体框架及学习流程如下:
四、平台的主要功能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终身学习平台。用户在使用该学习平台的时候,不管是信息资源还是交流反馈,都可以从网站上直接得到,体现了虚拟课堂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1.终身学习服务功能
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点播,完成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网上考试等教学过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实时沟通。打开学习平台,学习者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虚拟的大课堂,选择学习资源、学习互动交流、学业评价、学习记录查看等都可以一站完成。同时平台还为各层次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包括个人博客、个性化主页定制,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平台上自己的受教育心得。另外,各类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登录系统,系统公告。学习者在平台上不仅可以查找学习资料,还可以查询各类培训、继续教育、考试信息。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教师的选择,都可以通过动态视频的模式展示给用户,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2.终身学习管理功能
网站采用学分银行的管理办法,为每一个学习者累积终身学分,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每学完一门课程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也会获得相应的学习币。学分采用终身制,每年由宜兴开放大学根据学分值排名进行奖励,对获得学分名列前茅的学习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网上学习先进个人奖”。学习币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和实物兑换活动。
同时系统支持渐进式学习,能够全程记载每一个学习环节,对学习情况进行质量跟踪,并提供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要求,采用严谨客观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认证,实现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3.终身学习资源库功能
网站通过自建、购买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容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及社会培训的方方面面,是多种媒体的“连锁课程超市”,涉及领域广,资源数量大,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为惠及全市城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的终身教育资源库。
4.社区培训资源共享的功能
针对社区教育所需,可以建立包括:培训场地资源名称、提供单位、资源等级、使用状态、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的咨询平台,以分级权限进行浏览与沟通。通过网络实现非实时场地使用预约和台账记录等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社会资源,实现政府、学校、社区和社会力量的互动,使培训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5.志愿者交流中心的功能
交流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中,不仅有专业的知识分子、技术骨干,还有各行业的先进人物,更有社会文化名人、离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知识涵盖面广、专业水平精湛,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这些示范人物的带领和影响下,学习者能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达到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实现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信息登记和管理,提倡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一个立体型的教学信息交流网络。
五、结束语
宜兴终身学习网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深入挖掘区域内显性及隐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类,统筹调配,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给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了差异化、人性化的学习服务,从而使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宜兴终身学习网于2013年3月正式开通,现有用户7万余人,学习课件5000多门,支持10万人同时学习,100万人同时在线。课程每月更新,每年更新1000门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全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宜兴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宜兴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内容涵盖了生活、工作、休闲、养生、百科等各个方面;学习人群覆盖了少儿至老年各个年龄段,真正为市民提供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超越时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明春.“北京顺义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沈光辉,吴盛雄,熊月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3]陈乃林.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惠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4]吴建新,王丽明.长沙终身教育学习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长沙广播电视大学,2011.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特点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加,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化、个性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区域化教育技术协作与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院校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院校教学信息化向教育资源整合、统一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院校信息门户等方向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应用系统建设转移。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伴随而来的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是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依据高等教育思想,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活动,以促进院校教学活动高效发展的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信息数字化。
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技术手段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存储与共享,且性能可靠、标准统一。
(二)传输网络化。
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将在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终端联接起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该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三)显示多媒体化。
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综合呈现,以求得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智能化。
利用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平台及时收集学员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合理选择教学资源。
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虽已开展多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高校还是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硬件和平台的建设,而忽视了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职能的认识也严重滞后,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停留于经验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校决策部门不重视学校信息化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既没有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也没有建立信息主管制度。
(二)投入不够,信息资源不完善。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建设,但目前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宏观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推动力度不够。二是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各个高校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三是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各管理岗位彼此孤立,没有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充分共享,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各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数据采集的重复性,也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学校整体工作效率没有明显提高。
(三)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为此,高校不但要重视硬件和软件管理人员的配备,更应该重视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使用,应重在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管理考核制、奖惩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
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解决办法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必须以“理念先导"为原则,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务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务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务教学管理新路子。
(二)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章制度。
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系统研究制定规范、严密、可操作性强、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要及时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与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严谨性的统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建设,建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务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三)着眼长远,加大投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对其进行立项,作为一项重点课题来进行研究;其次规划教学管理信息化时,不仅要研究国内高校这方面的成果,还要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既要考虑到它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组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包括教育管理、教务管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和各个层面的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总体规划与具体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便捷性、及时性、安全性、实用性”的要求。同时也能使系统的后期改进和扩充具有“独立性、广延性’’等优势,不至于使设计出来的系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立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长远规划,着眼于全局,加大投入,从宏观上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以指导和协调。
(四)做好教学管理的规划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在规划整个信息系统时,不仅要学习和研究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成果,还要借鉴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教学信息的采集。发挥高校自身内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优势,结合企业开发平台,组织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发本校个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软件的应用必须方便、快捷、高效,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
(五)整合和共享教学管理信息资源。
高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要有效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学校、院(系)各级资源数据库,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开放各种信息资源供老师、学生查询。加强查询权限的设置和保护,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建设一批媒体素材库、专题学习网站、专业资源库。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信息共享
和利用,增加信息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进步和新理论的产生,定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找出新矛盾,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探索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新方式。
参考文献:
【1】段伟.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实践的思考[J].科技传播,2009,(10):105-106.
(一)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资源
1.扩大幼儿园建设数量。特别是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2.制定奖奖励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非公有制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3.实施在职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学前教师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4.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
(二)加强了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增长了近1倍,而且还加大了培训力度。
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
(三)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加强幼儿园的规范制度建设,依据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地也积极完善幼儿园的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通过特殊教育岗位(智力发展障碍)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后转岗、接收免费师范生、公开招聘等多种途径,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二、学前教育现存问题
首先,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所带来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现在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幼儿园,在北京,截止2011年年初的统计显示,有1290余家未登记注册的自办园,这些被称为“山寨”“黑园”的幼儿园,为北京的一半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对于不合格的“黑幼儿园”,谈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没有基础的,因为其整体就没有办学资质。而不合格的“黑幼儿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对学前教育资源的保障力度不够,因此,不合格的幼儿园,发挥着为幼儿提供学前资源的重要作用。要让不合格的幼儿园消除,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增加投入,一方面,帮助不合格的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达到办学资质,另一方面,为幼儿入园提供足够的学位,铲除不合格幼儿园生存的土壤。
对此,国务院于2010年年底的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到要增加学前教育投入,扩大学前资源,但近一两年的实践表明,情况有所好转,但却没有根本改观。不少地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幼儿园,政部部门只管认定、发文要求整改,却不采取切实措施,帮助这些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或者关闭条件过于简陋的不合格幼儿园,并提供合格的学前教育资源安置幼儿。而对民办幼儿园,按照意见,政府应该给予适当扶持,改善其办学条件,但得到政府扶持的民办幼儿园并不多。
其次,是由于没有依法治教,学校管理的基本秩序还在探索构建中。过去20年内,我国一直将“依法治教”作为发展教育的基本方略,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的,就有《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可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本身不完善,加之学校管理实行行政主导模式,导致依法治教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形成。
在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教育法律也没有地位,广泛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甚至带头不执行法律,比如,《教育法》规定学校有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可以自主招生,可地方政府越权干涉学校办学的情形十分普遍。尤让法律尴尬的是,18年前出台的《教师法》就规定了教师的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但一直没得到执行,这也就让依法治校存在困境,管理部门和学校很难用法律要求教师,所以长期以来,对于教师的行为,教育部门总是倡导师德,但由于作为底线的法律都没有得以落实,师德也就更不可求了。
三、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研究
国家“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为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通过社会监督将应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和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应承担的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益性、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承担起主导责任和发挥主要作用。国务院应加快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依法制定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规划、制度和措施。
三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使公办幼儿园在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既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下面谈谈我身体力行的一些做法。
1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比如我讲网络知识时,我经常会用到报纸杂志和新闻中提到的一些网络中的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1.2 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时,如何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呢,我用一个车间的工作流程来比喻,谁在控制,谁在运输,谁在制造等等,然后在用一个具体的计算题的实例来演示,计算这个题目,计算机是如何来工作的。
1.3 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我在讲网络信息检索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一个竞技游戏,按照一段具体的文字,从中提炼关键字进行搜索,查找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是哪个景点,学生的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2 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七年级的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时,因为演示文稿中即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即要学生熟悉网络懂得下载资料又要学生懂得演示文稿的制作技术,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对学生进行分组,五个同学一组,同组的同学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有专门选图片的,有整理文字的,有技术支持的等等。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信息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教育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正在逐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 采用灵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及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及教师自制的课件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所创设情境下的建构知识活动;建立一种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及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有个直观的认识,可用该软件制作了《苏州园林》等课件。上课伊始,先展示《苏州园林》课件,用其秀丽的风光,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效果深深地吸引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能创作出各种多媒体作品,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趣事和个人简介等演示文稿,通过网络,展示自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身心愉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创作之中。
2 设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任务驱动式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如教学程序设计时,根据教材采用vb(visual basic)进行教学。vb是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由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在窗体中设计人机界面方便易行,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感觉有一定的趣味。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可补充多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设计一个难度适宜的任务--atm取款机的前台操作:一个主窗体显示六个国家的国旗,引导客户选择某国语言;然后装入另一个窗体,提示客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这个任务使学生掌握了多窗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同时给学生留下多方面拓展的余地。例如,两个窗体设计完成后,有的学生立刻会想到,怎样实现密码的自动核对,涉及到条件语句和分支程序的应用,我给出条件语句的格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用“过程调用”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兴奋点,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3 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讨论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反向思维和发现思维为特征,通过质疑、探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功能来实现。如:在学习word中“版式设计”这一节时,教师首先拿出2个电子板报(一个是经过版式设计、美化的;另一个是没有版式设计的)展示,然后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个板报更吸引人?为什么?可以讨论;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电子公告板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个个参与到讨论中来,表现欲、协作精神、进取心和成功感被激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
4 引导合作学习,强化学生协作能力
由教师提出合作完成的学习目标,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如学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制作“学生时代”网页。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力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按各自的职责完成收集、整理资料或上机制作,最后将作品在网上。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因为该课程的教学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的组织引导起着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最易用)的操作环境,如微软的windows9x,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随时用到。
1 开放的教学内容及时在机房进行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到机房上机操作,但不限定具体的内容,只给出一个总的任务,下课之前每个同学交一个作品。如在讲windows绘图这一节课时,讲完理论之后,不让学生都做教材上所规定的上机题,而是让他们各自创作一幅彩色图画,并约定将完成的作品打印出来展览,一节课下来,几十台电脑屏幕上就会展现出各具风格的美丽画面,同学们创作完他们的得意之作后,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种不局限上机内容的操作,让学生在电脑面前有更多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创新,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 综合利用已学知识,不断增添创新意识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综合已学的各方面知识。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power point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本中所能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上却是无限发展的。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素质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
[2] 梁樱花,张靖苇 中小学信息技能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__.9
[3] 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__.7
一、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丰富多彩的知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鲜艳的色彩和活动的图画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旨在让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计算机平台和媒介,让学生及早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一种电子产品---计算机,具有特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通常情况下,以周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信息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们用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感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做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真的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二、制定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努力地去做。我们知道小学生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那么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课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方案,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可利用观看图片、欣赏动画、截图和添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了解了信息技术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三、利用“闯关”游戏,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绝大多数学生都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动力。将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从而掌握新技能。就拿学习指法来说吧,本身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当然更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成绩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当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游戏”这一程序,让孩子在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理念让孩子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在深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课堂,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教学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学到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生,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优秀同学的行列,这样就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深化信息技术的效果。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到进步和满足。让优秀生更优秀,让中等生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挖掘泉水,愈挖愈深、愈深愈甘甜。有些时候我们越是放手,越能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越是禁锢,可能就越会阻碍和束缚他们的发挥。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我们一旦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要再讲解了,从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在平常练习中就能熟能生巧了。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促进与其他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