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人传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小《名人传》读书笔记肿天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面烤得滚烫滚烫。《名人传》读书笔记肿天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变化,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
,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小《名人传》读书笔记几过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名人传》读书笔记几过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爱党,我爱我家,让我感动的历
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小《名人传》读书笔记丁斑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名人传》读书笔记丁斑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摘 要:作为初四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文言文的翻译、阅读的答题技巧和作文的审题、立意等,片面割裂开了语文的很多东西,以一个个的点来汇聚成一个冲刺中考的面。经过几年的摸索,就阅读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归结,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技巧;热爱阅读;读书笔记;阅读经典
一、渲染悦读大模式氛围
1.学科组同研,打造“爱读书”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热爱读书,首先得有一批真正爱读书的老师。我们从语文团队开始,从推荐优秀书目、阅读经典开始。最初我们是从“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始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量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书中有30多条专门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建议,这让我们推行大量阅读的信念更强了。
我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可谓是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良好衔接。小学特级教师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华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郑桂华的教学实录、卢梭的《爱弥儿》,再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已成为我们常态教研的一道大餐。阅读,使我们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语文教学追本溯源,就得做好“读写”这两件事。
2.晋级式阅读,引领“爱读书”的学生
有了语文老师的先行,我们开始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
首先,实行“晋级式星级评价制度”。具体做法为:除必读名著外,语文老师再为学生量身挑选各年级铜、银、金、钻石之星的推荐书目,制成表格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读完相应书目,交流合格就可以晋级相应星级。
其次,为了避免各年级阅读书目重复过关,我们还制作了各年级的“读书评价卡”,学生一人一卡,初一至初四上下学期阅读的书目都在上面记录,附有老师评价和家长寄语,每学期读书笔记评价等级也在这上面有记录。此卡成了学生的阅读档案,不仅便于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学生们都以争当读书星,获取读书卡为荣。
在激趣上我们采用影视链接,“促”读名著。
(1)热点节目带读。在推荐引领阅读方面,我们还借助优秀节目的力量。比如《百家讲坛》节目可谓大师云集,内容形式也易于学生接受,我们将之视为名著阅读的“课外辅导大师”。此外,央视科教频道每年暑期热播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节目,我们倡导学生每期必看,众多选手们的阅读经历和读书分享,是最有效的榜样引领。
(2)观影对比阅读。经典的名著基本都有精彩的影视作品可以分享,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比如,初三学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观看了改编的电视剧片段,学生们一致反映,看电视与自己读书时的想象有所区别。除了读后观影,读《名人传》后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都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阅读。
3.蔓延式阅读,营造“爱读书”的家庭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引
领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每学期评选出“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和家长经验交流。
二、积累悦读点滴收获高效
1.学会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任何一部作品的生命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用心思考才能唤醒沉睡在文字中的灵魂,圈点批注就是读者的思考留下的印迹,是与作者心灵撞击形成的火花。
刚开始学生的圈点批注可能停留在表面,我们就通过精彩示范、互相交流等方式,引导他们阅读与思考并行。我们将优秀同学的圈点批注的书目定期展览或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定期组织学生评选圈点批注优秀者或优秀小组。
此外,教师的参与示范效果很好。每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阅读书籍和精彩的批注点评时,学生的眼里流露的满是惊喜向往,这种无声的语言胜过说教。
2.写读书笔记,让阅读和思考深入下去
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设计思考性笔记要求,让学生从“概括内容、书写感受、语言赏析”三方面写,这三项内容杜绝了学生的生搬硬抄,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重点训练了概括归纳、思考感悟、赏析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将书读薄”;“书写感受”通过写读后感悟,引领学生发散开来,“把书读厚”;“语言赏析”引领学生关注美句美段,思考哲理性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进一步“将书读细、读深。”
我们正在努力着,我们希望能让孩子扎根于经典土壤,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相信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一、引领阅读方向
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名著导读设计,对阶段性推荐读物进行指导,紧跟教材进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循序渐进,避免学生盲目无序阅读。如七年级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年级阅读《朝花夕拾》、九年级阅读《水浒传》等。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要求与教学的进度,把课堂与课外有机衔接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注重进行引导点拨,并适时导向课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推荐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阅读《名人传》;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推荐阅读《傅雷家书》……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阅读的容量与空间。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读了老师推荐的《朝花夕拾》后,才知道课文之外鲁迅先生还写了《五猖会》和“黑白无常”这么丰富有趣的内容。我对鲁迅儿童时期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也有了更多了解。
2.引导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籍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阅读中得到精神满足和情感快乐。为此,教师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应把自由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书籍,让他们享受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开启心智、感悟人生的乐趣。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文学价值的书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实际推荐读物,初一时可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学生容易读懂又满足其好奇心的读物,如《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等。初二开始可向学生推荐有较强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名篇佳作,如《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一位学生说:我平时遇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保尔勇敢顽强的意志所折服,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
3.利用影视作品提高阅读名著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影视作品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致,而许多经典影视作品往往都是改编自文学名著。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的异同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愿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水浒传》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增强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诸如此类,在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之前,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这里,老师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导引,然后再布置学生看原著,这样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课外阅读的要求也容易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引领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阅读方法大体有三类:一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泛读、精读、圈点批注等;二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语、摘录精彩语句、佳句点评、内容概括、主要情节、人物特征、感悟联想、问题探究等;三是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如阅读《水浒》等小说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跌宕起伏的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情节脉络,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又如阅读《朝花夕拾》等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述与抒情的方法,体味作品在平易近人中所富有的深长韵味,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感受人生。再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这类科普作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应着重培养以下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名著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等杂志中一些千字美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二是养成经常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卡片等形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归纳内容梗概,抒发感悟联想,提出探究问题等,在不断积累与体验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借此形成自我约束,使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积累与收获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之后与我的交流中谈到: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次写作文我就学习这种写法。
3.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助阅读活动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互助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在名著阅读中采用同伴互助交流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互助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班级讨论、小组交流等读书交流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实现信息交换、知识增长、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挖掘,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
关键词: 语文课外阅读 “三主”原创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作主线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注意“三主”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也应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一、教师为主导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又与课内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度大,认识有误区,等等。这些因素都给这项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导向与规范,就极易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保证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制定完备计划,画定“线路图”。
看什么书,每天、每周什么时间看,任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怎样确保任务的完成,怎样提高效率,怎样解决课外阅读与学习的矛盾,等等,老师在活动伊始和过程中均要有细致严谨、充分完备的考虑。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每天安排半至一个小时,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或开设讲座,对阅读方法、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写法等进行指导;或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心得、故事,答疑解惑。在书目的选择上,首先是精读课标规定的必读课外读物,其他各类型的书籍,选择有代表性的读一读;同时结合年级和年龄特点,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有一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文学名著、自然科普读物、历史、天文地理、名人传记、文质兼美的时文等,我们都可以读。
(二)把握学生心理,做好“向导”。
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开始阶段,学生都认为这次课外阅读活动,会让他们像过去一样,可以理直气壮、无拘无束地阅读喜爱的故事性较强、趣味性较浓的通俗小说或是杂志,而不必担心家长的责怪,有阅读目的的盲目性、阅读层次的浅显性和阅读内容的隐患性的特点,对要求和任务感受不深,所以,更多的是兴奋、喜悦,积极性很高。对此,活动伊始,就要跟学生说清楚,做好宣传工作,既要保护阅读的积极性,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一段时间后,在完成任务感到困难时,在学习任务重时,每天还要看规定的书目,看一定的内容,又要写读书笔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压力和负担,消极、烦躁、厌倦等情绪就会增加。这时,老师就需要洞察这一心理及其变化,及时加以疏导,采取有效的措施,耐心引导学生走出低谷,摆脱困扰,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一旦学生走出这个“运动极限期”,就适应了,心境就会平静,就能充分享受阅读的过程。这时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要求,进入更高境界。
(三)主导活动开展,当好“总导演”。
新课标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开展如指导课,读书笔记、心得交流,名著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态度、阅读效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来深化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兴趣难以维持,活动难以深入,整个计划就难以完成。
(四)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课内指导,力求“课内开花,课外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课文的阅读方法的分析,抛砖引玉,把赏析阅读的角度和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阅读效果明显增强,实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的愿望。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我们要花些时间指导学生如何精读作品,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着眼提高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二、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认识阅读意义,加强自觉意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新课标同时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是课内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能增强语言沉淀,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质,直接服务于应试,还能愉悦身心、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启迪人生,“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重视它,不去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享受阅读过程,增加感情交流。
提出要求,规定任务,意在培养自觉意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来享受阅读过程。
书是精神食粮,能重塑人们的灵魂。我们在享受阅读的快乐的同时,还应该享受与同学交流的快乐。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与名著人物对话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经验交流等,每一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感悟与感受、收获与困惑,大家在一起交流,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自己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点评值得欣赏的地方,自己读书的快乐与痛苦,自己的读书习惯,对读书的认识,等等。在这种交流中,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阅读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这个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三、训练为主线
(一)训练态度与习惯。
1.好读书,挤时间读书。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无论何时,无论学习或是工作,即使再忙碌,也应该用一点时间来读书。我们现在虽然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也比较紧张,但只要合理安排,就完全可以挤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挤出一点读书时间,做一个爱读书、高品位的人。
2.读好书。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初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有不少学生只喜欢阅读侦探、言情、武打等浅层次的文学作品,甚至有不少学生翻阅黄色书籍。他们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找刺激,影响了学习与身心健康。老师就需要指导学生选择一切有益于身心健康、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书籍来读。
3.读、写、思相结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囫囵吞枣,读而不思,像小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那么终将一无所获。要像老牛一样,不仅要多吃草,而且要反刍,消化、吸收,变成营养,那才会有益身心。所以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写是思的具体体现,在读书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写什么?就是记下从作者身上,从作品中,从自己阅读过程中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或是精彩词句,或是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
(二)训练方法与能力。
1.因势利导。
读书有众多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决定泛读、略读或精读、细读。选择知识性的读物,作一般的了解,可以采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读佳作,想品味优美的文字,真实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读报纸杂志,只是为了获取信息,简单看看题目和目录也可以。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感受,可以概括故事情节,可以摘录优美的句段,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更能试着仿写或自创,等等。
2.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如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等。
3.通过活动检验。
一是进行阅读交流。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与名著人物对话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经验交流等,这些活动都定时专人负责举行,不求形式,力求实效。由学生把某本书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的认识等问题拿出来交流。如安排几节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思想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表达等“怎样写的”各抒己见,讲话5分钟,既检验阅读效果,又培养口语表能力。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大胆的想象,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读《名人传》、《童年》谈怎样做人,等等。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
二是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如阅读能力竞赛、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好的读书笔记展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阅读,切实掀起重阅读、爱阅读、比阅读的读书。同时,重视课外阅读小组的组建,把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别阅读可以充分体现个性,随机性强;小组阅读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互相沟通,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使阅读成为一项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有效督促学生的阅读行为,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注重评价
学生的年龄、个性有差异,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要体现层次性、激励性:(1)重结果,更重过程。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得到的收获或多或少,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阅读水平低的孩子,要注重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有点滴的进步就给予鼓励。(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阅读中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3.1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应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认知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 让聋生产生阅读的愿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聋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呢?
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他们阅读理解困难,学习认知事物习惯于直观形象。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实物或标本、模型、图片、影片、电视或幻灯片等来演示,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事物,使聋生看到、闻到、尝到、摸到或听到所学习的对象或现象,降低他们学习理解语言文字的难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阅读。
如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聋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教学《桂林山水》前,先让学生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精美图片,图片上插入描写山水的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图文对照,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美。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他们就会从文字中寻找美、体会美,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加强课内阅读的指导 培养聋生阅读能力
1.教给聋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阅读理解能力低下,大部分聋生不会阅读,甚至对阅读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阅读方法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培养他们的语感,发展他们的语言。
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默读时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要边读边思考。
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往往采取跳读的方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
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是学习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读书方法。
浏览,浏览就是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
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摘记,对好词好句可摘记在卡片上,过一个阶段再作归类整理。
旁注,读书时,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注在书上。可以就词句、段作批注,也可以在文末就全书的心得作注。
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会害怕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这样不仅能增长了知识,也提高、发展了聋生的语言能力。
2.上好阅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自己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不但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培养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者》、《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
2)要以发展聋生的语言为目的推荐读物
聋校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以及励志的读物等。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 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3)要根据课堂延伸需要推荐读物
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内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推荐阅读《奇迹缔造者》和《乐观》;学习了《三借芭蕉扇》,推荐阅读《西游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等。学生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自然就喜欢读与课堂有关的这些书。
4)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只有广泛阅读,见多识广,才能启发心智、活跃思维、积累素材、逐步培养起对语言文字细腻的感觉。它是提升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形成聋生语言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除了给学生推荐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外,也应该给聋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书信、广告、剧本等读物。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 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
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
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质疑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体会式,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和看法。
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
3.指导写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