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传统文化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方案

第1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三. 教学过程设计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

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

转贴于

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

(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第2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一、自然呈现的东方艺术风格

1.东方美学风格体现。

纵观李安电影,都在讲“压抑与欲望”,却加进了不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充满喜剧色彩的细节,使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喜怒不形于色的温柔敦厚。《喜宴》中年轻人联合起来欺瞒高父高母,结果弄巧成拙假结婚真怀孕的剧情极富喜剧色彩。《饮食男女》中,大女儿对爱情的杜撰和自我困扰以及鼓起勇气后对爱情的急不可耐。《理智与情感》中艾莉诺、玛丽安两姐妹的恋爱总是暴露在詹宁斯太太等好事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并且他们关注别人私生活的兴趣被戏剧化的夸张。《绿巨人》中的动作场面让人感觉不到暴力,庞然大物轻盈地跳跃奔跑,充满儿童般的天真。这些喜剧情节,给完整平实的叙事增加了跳跃的灵动,让观众在整部影片的观赏过程中保持着趣味。李安没有把影片处理成悲剧,没有“把真善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那份惨烈,而是用喜剧色彩的故事来表现悲伤,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点感伤情绪,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

2.东方审美手法妙用。

李安影片中流露出的东方式渲染。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传达出整体的艺术感觉。比如《冰风暴》中李安对那场30年罕见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就为影片涂抹上动人心魄的悲剧色彩,将影片的感染力推向。《绿巨人》整部影片都以绿色为主色调,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现代基因科技的氛围,从而激发人们的思考。《卧虎藏龙》的拍摄,前半部影片中使用略带橙色的色调与淡淡的冷艳月光相吻合,随后茫茫戈壁的闪回镜头中突然转换成一种浓烈的红黄色,那是玉娇龙与情人之间的一段历险经历,最后的三分之一影片中融入一种变幻无常的绿色调,以渲染发生在竹林中武打动作的中国江南。《断臂山》中,这种渲染更是达到顶峰。清丽高远的蓝天、巍峨雄壮的山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垠的草场和清澈见底的溪流。两个孤独寂寥的牛仔在这里相识、相知,最后相恋到至死都不分开的绝美画面,加上恰到好处的配音,让观众始终沉浸在一种超越凡尘的唯美爱情体验中。

3.东方元素天然跃现。

李安影片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屡见不鲜。太极拳、中国书法、中国饮食文化、婚宴习俗,由此构成了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情。太极推手的面从始至终贯穿于《推手》整部影片中。《喜宴》各自安排了一场结婚宴会作为东方文化奇观出现。《卧虎藏龙》里中国武术、京韵大鼓鼓点都成为影片重要的卖点,并且将水墨画似的山水意境作为武打场面的背景而展现比来。李安在不经意间展现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桥流水、深宅大院、幽远山水。李安的影片始终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来叙事,节奏有张有弛,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让观众在情节的渗透中深深回味和思考。

二、构建多元化文化共存与交融

1.构筑多元文化认同。

从李安的电影中可以看到他对多元文化的体认和解读,以及由此显现的开阔宽容的文化姿态。李安着意挖掘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采用“共存互补”的方式,打通不同文化间的审美隔阂,获得多元文化的接受认同。同时又凸现自身的文化特性,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若即若离”的境界沉淀在人物塑造、影像运用以及影片的整体格调和审美风格上。他是第一个在美国好莱坞及世界影坛取得巨大成功的华裔导演,2006年因电影《断背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成为华语世界电影人的旗帜。李安的电影亦中亦西、宜古宜今,既富文化底蕴艺术趣味,又是票房热片,在华语世界和西方主流社会都得到很好的认同。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李安所有的电影是他对生活,对传统,对文化长久以来一直在积累在感悟的一次集体释放。他的电影在华人看来相当西化,西方的观众却觉得具有东方原味。《断背山》中,那恬静的美国西部草原风光,山坡、森林、河流一如中国的田园诗般直触心底。而《卧虎藏龙》也同样将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相结合,赋予“侠”的内涵以绵长的韵味。李安的“中国文化思维”有的缓慢、含蓄的表现手法本身就很富于中国化的诗意和文学性。美国西部不再粗犷而代之以中国古典的世外桃源,牛仔的含蓄与中国人的温文尔雅融为一体。

3.西为中用、中为西用。

一部《卧虎藏龙》仅从片名中我们便寻到了“虎从风,龙从云”的意象,更从片中看到了古典中国融入了“风吹帘动故人来”的情致里,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绵长而有质感的中国,而其中的人物又似乎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的意大利观其背影。也正是他作品里的经典东方气质和美学态度,从影像结构的内部颠覆了西方以强化人物和戏剧冲突的外在表征为核心的经典叙事传统,打造了有着东方神韵之美的一系列影片,只不过它的使命不是征服而是融合。“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李安也许正是这样一位来自东方征服山顶的攀登者。

三、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李安的成功说明,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并不相违背,反而有可能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来自什么文化背景,只要懂得利用自己文化中的特长,做到兼收并蓄而不顾此失彼,都会取得成功。

第3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4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装饰符号;室内设计;空间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装饰元素,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有着其鲜明独特的特点。装饰元素发展到今天的装饰符号,已经成为中式风格的代表。而传统装饰服饰符号不仅是我国建筑室内设计的产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其造型精致,内容精彩,具备浓厚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1、传统装饰符号的概述

在人的意识中,本能地创造精神的符号,并通过自身的本能感觉,不自觉地与外界自然现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所产生的心理,通过与象征性的装饰符号相结合,使远古的装饰元素注入视觉美感,从而形成一种传统装饰符号。

2、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虽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符合,符合国人的对室内审美的要求。在多种多样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传统装饰符合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受到国人以及部分外国人的高度重视,并在室内设计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的中式风格,反映出中国的文化风貌与特点。因此,在固定的室内空间环境中,要想将室内设计得更有内涵、更有灵魂、更具中国风格色彩,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全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文化的穿线与继承,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使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重新焕发传统文化的风采与内涵。

2.1装饰符号的继承与创新

2.1.1继承

我国的传统建筑物通常都带有极具中国文化的装饰符号,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内容既古朴,又丰富,并包含了当时的历史感受以及吉祥寓意,完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如果将这些极具中国文化的装饰符号通过改进,运用在今天的室内设计中,可以使室内的中国风韵味十足,色彩丰富。在传统的室内空间中,落地罩、屏风、碧纱窗等都应用隔断造型,而这些隔断造型的做工精致、图案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能体现出一种虚实相应的室内空间美感。而在现代化室内设计中,这种传统的形式也应用非常广泛,在现代化室内空间中起到分隔与丰富的作用,能完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带有传统装饰图案的隔断划分空间,造型手法多样,再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材料,从而形成内容丰富、生动独特的室内空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一一展现出来。

2.1.2创新

传统装饰符号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传统装饰符号的创新就是指对传统装饰符号进行概括简化、拆分重组以及抽象变形,将传统元素的组合关系进行改变,从而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民族化、时尚化以及个性化的全新装饰符号。也就是要将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色部分提取出来,应用新的设计语言、装饰材料,使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得到新的体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不能只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抄袭与模仿,而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精神、观念、内涵等进行科学的提炼,并结合现代的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并对传统装饰符号进行创新,将具有现代意义的装饰符号应用到现代化室内设计中。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以创新与延续。

2.2隐形装饰符号的渗透

2.2.1室内布局的伦理观

首先,我国室内空间通常都是采用规律的几何形,其设计规律是对称的,体现出国人对圆满与等级观念的讲究;其次,在室内空间连接与家具摆设上,其设计规律是平衡的,体现出国人的中庸之道,使视觉效果更端庄稳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而且,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在在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较多,并独具特色。

2.2.2室内意境的自然观

我国是思想文化古国,其思想文化对我国传统室内设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依然崇尚传统的自然美,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感受。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结合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出室内意境的自然观。

2.2.3室内设计的融合观

室内设计的融合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盲目模仿与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合理的提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从而体现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又符合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使现代室内设计更加中国风,满足人们的要求。

3、创作过程

3.1整体策划

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现有的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并总结分析。以中国传统装饰符号作为设计的主要方向,提取室内装饰元素。以装饰符号的色彩、图形等方面为室内设计的着手点,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室内环境。

3.2草图设计

提取室内装饰元素之后,根据装饰元素设计各种方案,最终确定设计草图,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完善,以做出最合适的室内设计图。

3.3 CAD图纸的绘制

完成室内设计图之后,可以利用CAD技术将效果图绘制出来,从而将设计的效果提前预览,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

3.4方案探讨修改总结

设计图与效果图都完成之后,就要根据设计理念对设计图与效果图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做好相应的修改,通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

4、设计的应用

4.1以传统装饰符号为元素的室内装饰

在设计方案中,要以传统装饰符号作为室内装饰的主要元素。包括灯饰、窗棂、墙饰、地面等位置都要选择不一样的传统装饰符号,使整个室内充满欣赏性与舒适性。

(1)在灯饰设计上,可以将传统装饰符号进行编辑与组合设计,使传统装饰符号能在灯饰上全方面展现出来,体现了灯饰的美。

(2)在窗棂的设计上,可以通过镂雕的工艺技术,将传统装饰符号雕在窗棂上,通过传统装饰符号各种主题的镂雕,体现窗棂的端庄与美丽。

(3)在墙面设计上,可以以传统装饰符号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与墙面上的传统装饰符号结合,提高室内装饰的欣赏性,也体现了主人的品味。

4.2色彩的提炼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室内空间的设计本身只是一个体。而空间的优势,可以通过色彩来发挥,而空间的确定也可以通过色彩进行修正或遮饰。可根据房间的大小选择色彩,小空间可用明朗色加以扩大,狭长空间可用各种色彩的搭配变宽等。提取传统装饰符号的色彩,使整个房间的空间变得更加协调与自然,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服饰符号以自身独特的特点,为现代化室内设计开辟了新的空间环境,将引起人们对民族文化弘扬与开发的新思考。不过,传统服饰符号要想真正走进世界,就必须要对传统服饰符号进行继承与创新,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利用现代抽象设计形式,从而展现出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抽象设计相结合,以隐约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展现出来,创造出“中国风”现代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就是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挖掘和阐发优秀的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就要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肩负着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大任务,所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构建就成为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框架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构建,是为学生所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以及完成这个框架的方式和条件。通常人才培养体系应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至今的30多年间,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处在变化之中,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1]虽然不断变换着目标,但有一点是始终未变的,就是强调实现实用型和技术型的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方面,都将重心放到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因此,不论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抑或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都要求的是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已形成了一种定势,即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基于此而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能脱离职业技能培养这条主线。

二、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框架的缺陷

由于过度强调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或经营管理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仅仅从社会职业的需求入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有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由此形成了提法不一的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但总结种种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都可以概括为“三合一”的结构形式: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课时进行大幅度削减。“必需、够用”的尺度如何把握,全凭专业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因此“必需、够用”就少了许多教学科学规律的成分,少了许多人文素质的成分;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由于片面地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只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考虑眼前培养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专业技术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对于专业技术应用,强调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而真正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却很少顾及,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人格培育。造成许多高职学生美德观念淡薄、生存观念扭曲、诚信意识缺乏、耐挫能力低下、相处之道拙劣的困境难以摆脱。在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出的人缺乏健康人格的“才”、缺乏人文关怀的“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才”。

三、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必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如何转变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中急功近利的状况,就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不论哪个层级的教育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如果只强调实践而忽略理论、只强调本领而忽略人文,只强调技育而忽略德育,复旦研究生的投毒悲剧还会发生。那么,如何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因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我们从没有间断过,并且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应当从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去寻找优秀文化积淀,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德育文化”,它如同空气一样,和我们须臾不离、息息相关,但我们又浑然不觉未加重视。[2]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明确了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贵和持中的精神表现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自强不息的典范抒发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践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务实品格;重德尚义的理念展现出崇高的理想境界;有容乃大的风范树立起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是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才不可忽略的重要成分。可见,整体思维、和谐稳定、自强不息、勤劳务实、道德仁义、团结协作等中华优秀精华对于塑造高职学生的优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培养职业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因此,我们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分,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构建方式

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需要寻找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契合点,既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又不使优秀传统文化游离于高职教育之外,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得以体现:

一是在教育方针上明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于我们的国情,人才培养体系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动力来源于政府与院校的支持。在高职的教育方针上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能片面的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不可割裂了技术与人文的内在联系。我们的教育核心是育人,而非制器,[3]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懂技术的人才,而不是只懂技术的“机器”。

二是创设体现传统人文因素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更广泛区域协调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职业技术的二者关系。要将院校的环境建设与传统人文精神联系起来,通过校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设施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高职文化完美结合的肥沃土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理想,把高职教育的培养过程引导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是构建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注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构建承续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伦理、艺术、科技、文学等文化瑰宝作为课程体系的内容,通过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使学生具备独立健康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正直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鲜明的是非观念,并使之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从而成为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是实施“责任师傅制”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能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应当为每一位学生指定“责任师傅”,通过“责任师傅”的全程跟进,将以往简单的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人才培育的环节,使学生的思想、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迁移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五是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礼仪践行、美育怡情等活动,通过参与广泛又喜闻乐见形式,开展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并逐渐形成校园的特色文化产品,使学生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体味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最终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高职教育的“中国梦”应当是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劳动技能的锻炼和思想品德的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释:

[1]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朱冬英《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1期

[2]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刘云霄 兰宇新《职业》2011年第15期

第6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幼儿教育是学校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设计的营造,并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启蒙教育

本人的毕业设计是通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元素,对墙面色彩、物品的摆放、装饰材料器具选择等艺术装饰手法能够做到切合幼儿心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中华传统统游戏文化中的围棋、蹴鞠、迷宫等特色元素与幼儿园环境氛围相协调。

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亚杰曾经说过:“幼儿需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认知和学习”,认为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在幼儿园创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匹配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文化根基、文化自觉、文化自豪的中国人,这同样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关理论,以期进一步完善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营造。

一、幼儿园环境空间设计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营造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当我们在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世界优秀的先进文化时,更应深刻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一部分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这种遗忘、淡漠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幼儿一代,造成幼儿成长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而言更加起着基础性作用,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能够起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艺术氛围,营造切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前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本次方案设计前,收集了一些国外的大量资料,比如西班牙贝莱斯卢比奥第八幼儿园,此方案把幼儿园设计在一个安静祥和的老年社区,把幼儿园设计在这里的原因是:孩子代表新的活力和希望,位于这个社区的老人可以把许多来来往往的孩子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来欣赏。而整个建筑从平面的角度来看,是日常生活中及其常见的现代主义功能建筑,而建筑的是有黄色,绿色,蓝色组成的教室区域。设计师也明白建筑必须满足儿童的运动能力,心里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幼儿园的家具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社会心理认知能力,在小空间中大桌面的围和而组成的家具是促进儿童的活动协作和相互交往,同样在大桌面结构初设计,要圆形变为主,是对于儿童的安全性设计的考虑。他们更会凭着他们的聪明头脑,从迷宫里走出来,享受成功的喜悦。迷宫里有成语,在玩耍时促使幼儿学习民间语言游戏像童谣、故事、古诗词等,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幼儿园色彩预想

在幼儿园的色彩设计中,色彩在儿童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童年时代都是用颜色来区分拼图和构造句子的。色彩对幼儿的心理和活动作用,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环境温暖的感觉,暖色调可以刺激儿童的心理活动,蓝绿色为冷色,明度越高越有清凉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用明度低饱和明度高的颜色去装扮儿童交往的空间,同时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本方案设计中,把教室的空间颜色设计成为蓝色,代表了放松、大海、世界和梦想,是对于刚入园的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和好奇心的刺激。同时在空间设计一些绿色,是为了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意愿。当然,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场景颜色的构建,还要考虑到材料光泽质地对色彩的影响,甚至光环境对色彩的的补偿作用。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丰富的色彩环境。

三、光环境预想

在幼儿园的室内设计照明中,要更多的体现出独特的装饰意味,空间格调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在现代室内照明中,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种,在创造幼儿园室内自然环境设计工作中,为了达到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审美与视觉舒适度的要求,运用设计美学法则等对光进行构图,力求使自然光以均衡的呈现,带给幼儿园室内环境最好的照明。

而人工照明是幼儿园室内环境中夜间的主要光源,人工照明具有装饰和功能两方面的作用,人工照明不仅可以组构空间,还可以改变空间、美化空间,她直接影响物体的色彩、视觉大小、质感和形状,从而影响到幼儿园室内环境艺术的整体效果。

四、选材分析

空间环境以木质原色为主,结合室外环境中的自然色彩使用,使整个空间拥有家的温馨感觉,而装饰物和玩具的饱和明快颜色,实现了幼儿的感官刺激。对于幼儿来讲安全感和新奇感应该是两个重要的感知需要,而材料是与人的感官知觉密不可分的物质,所以材料的良好运用其实就是对于良好感官知觉的追求。从幼儿的心理感受层面来讲,因为幼儿大多缺乏安全感和对家的依恋,使得幼儿园室内空间中要求使用更多的柔软材料,比较类似“家” 的材料。

五、结语

第7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目的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强同学们爱国,爱社会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口号

  “弘扬传统,继承春节文化。”

  三、活动时间

  2月1日——3月3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

  通过校园海报,贴在人口聚集处,增强学生们传统中华文化。

  2、配套活动

  (1)在学校开展春节展览会。

  (2)了解各个地方春节的不同习俗。

  (3)通过试卷调查:今年的春节你有什么计划。 让学生品味春节,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阶段

  让学生品味春节,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20xx年春节即将到来,为回报广大顾客让顾客购得最实惠、最好的年货,某某商场将推出“满100送150(年货券)”、“大清仓,过大年”促销活动,以此送给消费者真正的春节大礼。

  春节活动方案一:满100送150(年货券)

  1、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2、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在某某商场累计购物满100元、购买童车满200元、购买照材类、小家电商品累计300元,可获得大家庭年货券150元;购买大家电类商品累计1000元,可获得某某商场年货券100元(超市、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除外)。

  3、年货券分配比例(全部为购物券):

  (1)年货券: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某某商场均可使用。

  (2)压岁券:限在初一至初七期间使用,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某某商场均可使用。

  (3)元宵券:限在正月十五(2月28日)使用,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商场均可使用。

  (4)烟酒糖茶券:仅限于烟、酒、糖、茶类商品。

  (5)礼品券:仅限商场内使用。

  (6)翡翠券:仅限商场及兴龙珠宝宫使用(黄金、铂金除外)。

  4、赠券使用规则:

  (1)赠券只适用于商场内,复印无效;

  (2)赠券需对等消费或按比例收券;

  (3)赠券不能兑换现金,现金部分不循环累计赠券;

  (4)现金消费退货时,需将赠券或等值现金一并返还;

  (5)赠券消费,在活动期间退货时,赠券与现金一并退还顾客。

  (6)赠券消费,在活动过后退货时,只退还现金部分。

  (7)赠券有效期:发券时间截止到2月8日,用券时间除压岁券和元宵券外均截止到2月14日;

  (8)某某商场保留对此券使用的最终解释权。

  春节活动方案二:大家庭,大清仓,过大年

  1、活动时间:2012年x月x日——2012年x月x日

  2、春节活动方案: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某某商场推出“大清仓,过大年”促销活动,活动期间某某商场服饰类应季商品清仓销售,知名品牌全场一折起。

  另附:为回报广大顾客对大家庭的支持,某某商场自此将在每年的春节前期和8月份与厂家联手推出两次大规模的应季商品清仓销售活动。清仓活动将以服装和鞋类商品为主,打出全年最低价让利消费者。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13年,我校将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2、结合校本课程和社团建设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素养。

  三、活动形式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中的“节日”既涵盖我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又包括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体艺术特色节日。为此,我们将结合生本理念,突出生本特点,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纬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将“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教育做大、做强、做新,并形成自身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四、参与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教育活动安排

  1、了解春节的由来和重要习俗

  2、组织写春联、送福字、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8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现状;问题;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血脉,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信息化时代,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不断通过日益开放的校园文化渠道入侵大学生的行为意识,高校亟须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目前各大高校普遍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育人功能。其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设计出高质量、品牌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405份,问卷回收率98.7%,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级、专业分布合理,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探析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路径与方法。

一、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基本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有42.22%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仅有4.2%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同时在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动机调查中有72.35%的学生表示参与活动是由于对活动感兴趣。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具备了最大的动力需求――学生兴趣。

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度却不乐观,只有15.06%学生表示非常了解,9.8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75.06%的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知识的普及在校园中十分必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的需求度调查中,只有10.8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89.12%的学生表示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中35.06%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认知调查中,开阔眼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被认为是参与相关活动的最大意义,锻炼提升个人能力、拓展交际、加深与同学的交流接触、增加团队默契等意义也被学生认可。这说明在一般校园文化活动意义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类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2.大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

在调查中,只有11.11%的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表示非常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6.91%,而不满意的占比高达35.56%,还有6.42%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其中,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此类活动数量太少、宣传力度不够这两个选项上。这说明,目前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当前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数量不足

调查中有52.59%的学生将对学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的原因归于活动数量太少,目前,学校共有17个学院,只有个别学院有固定的传统文化类活动与传统文化类社团,学校层面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节。以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度来说,活动数量还有待增加。

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由学院支持社团举办,活动的主题、宣传、参与奖励、内容等各方面都处于较简陋的水平。首先,活动类型单一,大都是书画竞赛、诗词歌咏类,需要参加者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积 累,将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拒之门外;其次,活动范围较小,除个别校级活动外,大部分的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局限在学院、低年级范围内;最后,活动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活动场地、参与奖励、服装道具等都有待完善。

2.活动品牌化意识欠缺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校园文化成果化建设、品牌化培育的产物,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是一种影响较大、 深受师生喜爱和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它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普及度区别于一般校园文化活动。调查显示,60.49%的学生建议学校增加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意识不足,没有打造出被学生广泛知晓、认可的高质量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

三、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方法

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个开放式问题:“你所知道的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如果让你组织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活动,你会怎样设计活动去吸引同学们参加?”第一个问题直观反映出当前学校各传统文化类活动的知名度、普及度,除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曲艺专场等个别活动知名度较高外,被调查者列出的其他活动均为所在学院的院级或社团活动。被调查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可直接借鉴到传统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研究中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创新活动设计

明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活动目的;扩大活动对象,不仅局限于个别专业、年级、学院,以整个校园为对象来设计活动,增加活动参与率;丰富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的调查结果,来选取活动内容;灵活设置活动方式,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可参照表2调查结果,多种方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固定时间与随意时间相结合,形成固定的活动时间,如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月,提前征集各学院各社团的优质的、内容各异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在活动月集中开展,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活动氛围;其他时间同样鼓励各学院、社团自主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做好活动的费用预算、意外防范和效果预估,更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反思,为下一次开展活动提供实践经验。

2.增加活动频率

根据调查,有52.59%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的数量太少或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应适当增加此类活动的数量与频率。首先,应鼓励扶持中国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成立,并支持已有的社团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其次,每个学院应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并保持每学期1~2次的举办频率;最后,学校有关部门(校团委、学工处)可设立固定的传统文化活动月,并发掘优质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在全校开办大型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3.形成品牌活动

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品牌化是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关键点,泛泛的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参与率低、影响力不足,不仅起不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还会浪费物力、财力和学生精力。传统文化校园活动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学校至少要形成1~2个品牌活动,成为传统文化活动月的标志性活动。目前,山东农业大学的博雅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月中已经设置了传统文化活动版块,也征集了汉字听写大赛等一批优质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每年寒假的学生社会实践安排中也设置了寻根民俗风主题活动,活动参与门槛低,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考评合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但还没有做好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活动打造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好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调查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度选择;二是要创新活动形式,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打造比较常见的歌舞娱乐类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发掘社会实践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寻根民俗风、非物质文化保护行之类;三是要形成固定时间,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树立起来的;四是加强活动的经费支持,选择品牌项目重点支持,在活动的宣传、设备材料、道具、参与者纪念品与奖励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活动质感。

4.注重宣传和总结提升

活动的宣传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参与率,因此要注重活动的宣传,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原因,“宣传力度不够”高达60.49%,常常是活动举办了,只有个别学院、社团学生知道,因此降低了活动参与率。目前,山东农业大学有本部、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对活动的宣传以及学生的活动参与带来困难,但只要有足够的活动经费与人力、时间支持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在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不仅要注意宣传范围,更要提升宣传的质量,新颖别致的海报设计、简洁明了的方案展示、活动参与的奖励展示、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推送都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另外,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要及时考查活动效果,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根据活动现场效果及后期的参与者体验回访,及时调整活动的方案设计,对活动进行提升完善。

参考文献:

第9篇:传统文化方案范文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既可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学习礼貌和礼仪,从小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孝敬父母,讲道德的孩子,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32-01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今社会,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幼儿园该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我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谈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传统经典范文、古典诗词、书法、绘画、传统技艺、传统工艺、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始祖的祭典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选材上,我们要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制定好各年龄班的发展目标,选好教学内容。如:小班选材就以简单的儿歌、古诗词、传统节日、典故故事、童谣为主要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内容,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中班就加入三字经、古诗、节日的由来等内容;大班就以《论语》、成语故事、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经典典故、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等等。

2、制定开展方案、落实教学任务

为了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套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让大家明确自己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职责,并按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确定好的效果。

3、做好评价和反思、共享成功收获

教育评价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反馈,所以,幼儿园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的反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做好评价工作,让教师们在评价中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别人成功的喜悦,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是开展教学研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多种形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1、在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环境中去,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使幼儿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能与之亲近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如:在走廊、楼梯转角和专门的活动区角的墙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三字经、智慧树上挂满百家姓、走廊挂上幼儿动手制作的花灯、川剧脸谱、剪纸等民俗手工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创设多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区角,如:“农家院”、“戏曲服饰表演”、“传统小吃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画、节日的布置等,让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

2、在语言和艺术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比较多是经典的故事、民谣、古诗词、民间歌舞等内容,涉及的范畴多与语言和艺术教学领域为主,所以,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保证开展工作的质量,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扩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交流和艺术表现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广博和精深,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

3、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主题教学模式更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有计划性和方向性地完成教学的效果,如:开展《畅游北京》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北京是我国首都、北京有许多历史文物、有许多经典故事、手工艺术品、特色小吃等,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特色、学习京剧、民族乐器表演等,开展启蒙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传统戏曲、乐器演奏等传统文化精髓,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

4、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应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文化“打莲湘”;课间活动时,玩“摸瞎子”、“扔沙包”、“跳格子”等游戏;午饭后,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流利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挖掘身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幼儿,就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素质。

中国的振兴和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主要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l] 蒋 换.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新疆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