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铅球重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接发球;因素;对策;排球教学
接发球是一攻的基础,没有很好的接发球,一攻就难以实施。在排球的教学和训练当中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接发球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传垫球的乏味和单调而不认真地去练习,也不能因为对手的实力不强而麻痹大意。不论是何种接发球教学,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接发球的水平,从而有利于其他战术的发挥。
在接发球教学中,要恰当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牢接发球的基本功,在保证接发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战术的配合;其次教学的方法要得当、科学,要采用循序渐进、由基本训练到实战训练的方法;再次要采用全面、系统的进行各种垫球技术的练习的方法,随着发球区的扩大,队员可以充分利用9米的发球区的不同位置,发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球。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掌握好各种垫球技术,如:正面垫球、体侧垫球、单手垫球等等,我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加强各种技术的训练,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稍微失误的情况下,把球垫到位,提高接发球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准确的预判能力对于提高接发球的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了解对方用何种技术发球,不同的技术会产生不同的性能的球,这样才能够为接发球作好准备;其次要观察发球队员的站位,不同的站位也会影响到发球的性能;再次就是要预判来球的落点和方向,以能够采用合理的脚步移动去接好球,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接发球的失误率。预判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多看、多动脑,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改正每一次的错误动作,就可以避免出现大错误,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模拟训练法,发各种不同类型、性质的球以提高接发球的预判能力。
快速移动是接发球的基础,而准确的预判是接发球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在准确预判的前提下,快速调整步伐,取得最佳位置,控制好身体重心,靠身体协调用力的合理动作才能够将球垫到位,在训练过程当中,要多做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的脚步训练,同时要求动作规范,不能只靠手臂用力,而忽视全身的协调用力。并合理运用正面和侧面的垫球技术。
控球是接发球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把每一个球都垫到自己满意的弧度和位置上,首先必须掌握好垫各种来球的技术动作,使手臂的位置、角度、触球力量等在短时间内随球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来球;其次在接发球教学中要重点加强手感练习,不断加强自己手上的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进行一抛一垫,多抛一垫的练习,不断提到自己的球感,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在重复多次的接触球中体会不同球的性能和特点,并能在短时间里对不同来球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磨练,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整体配合的好坏在比赛当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发球队员不同的站位和不同技术的发球来调整队员的站位。如果对方大力发球,队员之间应集中站位;如果发飘球,则需要分散开、均匀站位。在站位合理的情况下,还需要队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和相互保护,接发球的阵型可根据对方发球时的站位、球的飞行路线和性能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预判相互提醒,及时补位形成合力,对于交叉部位应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支援,由于比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事件,临场变化很大,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尽职不越位,分工不分家。
队员之间的默切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接发球的好坏,在排球训练与比赛中,要让学生明确各自位置的职责,熟练地掌握各种战术的配合,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保护。队员之间的默切并不是一日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去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适当地去注意队员之间默切程度的培养。
在紧张的状态环境下,或是保持较长时间的准备姿势,或对手实力较强时会出现呼吸短促而不规律的现象,此时如能有意识的作深呼吸,放松呼吸的频率,会使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提高接发球的水平。
在接发球中,首先要自信,自信对提高接发球的质量很重要。如果自信心不足,必将影响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再加上由于自己不能够正确对待失误,尽快地从紧张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把精力更好地集中起来,投入到下一个球的准备中来。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心理训练,多给自己增加信心,克服心理障碍,运用自我暗示法来提高自信心,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心境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整心境、情绪的目的,并使兴奋和抑制过程保持平衡,如接发球前可有意暗示自己:“球来我接,我一定能够接好”等等,来暗示自己,增强信心。
关键词:山岭重丘区 预制梁场 半成型路基 环保水保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49-01
1 工程概况
云南昭待高速公路12合同段,全长8.45881 km,其中桥梁14座,共计1781.61 m,主要为预制30 m的T型梁,共计485片;位于珠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分水岭以北,为金沙江支流以礼河中游,地处云贵高原北缘,属于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分界处,具河谷、坝区、山区相间分布的特点,线路走向主要为东北―― 西南、南北向,地形陡峻、沟谷切割较深;所以施工沿线没有任何足够的场地作为拌和站和桥梁预制场地,为确保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特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2 方案选择
(1)采用征用山区土地
根据本标段所处的位置,采用征用离线路50 m左右的山坡,坡上植树成林,为生态保护区,很难办理林地征用手续;若必须征用,需征用15000 m2,发生林地赔尝费8万元,场地平整及土石方费用15万元,增加运梁费用5万元,合计28万元。
(2)采用沟谷作为预制梁场
若采用临近沟谷作为预制梁场,可剩去征地赔尝费、场地平整及土石方费用,但由于沟谷与路基高差一般在25 m左右,不仅运梁费太高,而且在运梁过程中容易发生预制梁滑动,甚至运梁车翻倒事件;另外,由于当地降雨量较大,为800~1000 mm,雨水及地表水大部分集中在山谷,因此采用沟谷作为预制梁场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梁场。
(3)采用半成型路基作为预制梁场
若采用成型路基作为预制梁场,由于不占用永久性征地以外的土地,因此可剩去征地赔尝费8万元,场地平整及土石方费用15万元;将梁场与桥台相连可节约一部分运梁费用,另外路基成型后由于边坡、排水已施工,因此不受洪水影响。
3 梁场布置
(1)场地选择
根据本标段桥梁位置,将预制场设在K321+137特大桥桥尾段的路基上具体里程为:K321+422~K321+785;选在这个里程段若可以缩短架梁时运量的距离,材料的运输比较便利,另外K321+137特大桥是本标段最大的桥梁,属于重点和关键性工程,属于标段中间,预制梁场建在此处,能够很好树立形象进度,提高单位的声誉。
(2)前期准备
为确保梁场进度,开工初期首先安排施工队伍进行此段路基防护排水施工,由于此段路基坐落在山坡上为半填半挖,路基右侧为山谷,所以挡土墙高度较大,因此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穿插路基施工。
(3)梁场布置
按照路基设计该段路基纵坡为5%,为确保梁场的安全性,梁场纵坡按1%进行设计,根据原地面高程,为减少桥梁预制完成后路基土石方的施工并划分成落差在1.5 m的两个段落,第一段落为K321+422~K321+480,为运梁区和架桥机组装区,设计高程K321+137特大桥待补岸桥台(19#台)的设计高程2178.63;第二段落为K321+480~K321+785,为制梁区和存梁区,在K321+480处设1.5 m的高差,此处高程为2179.21(2180.71)。拌和站设在K321+600处左侧边坡上,这样可剩去拌和站占用梁场用地,又可便于原材料的运输和堆放。
4 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此段路基坐落在山坡上为半填半挖,路基右侧为山谷,左侧为高山坡,土质为高液限粘土,边坡容易发生滑坡,因此边坡要做好防护排水,在坡脚下做临时1m高护面带排水沟,在坡顶做30 cm高拦水岭,防止山坡上的水直接冲刷边坡。由于梁场标高还没到路床标高,为确保梁场地基稳定,不发生沉降,在K321+480~K321+785段铺垫30 cm的透水性材料。由于左侧边坡较高,且预制梁场狭窄,为防止山坡上的物体滑落,在坡顶2 m范围内划定禁止堆物区。由于右侧挡土墙刚施工完,为确保梁场施工不对挡土墙的发生危害.挡土墙外侧进行培土保护墙体;由于路基填筑还未超过墙顶标高,因此在挡土墙内侧修筑临时排水沟,防止梁场内雨水对墙体破坏。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环保水保的重视,特别在山岭重丘区,为减少对环境水土的破坏,从设计阶段就增加了桥梁涵洞等构造物的设计,减少路基施工,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现代公路建设中一般仅桥梁预制安装费用就占整个投标报价的30%左右,因此山岭重丘区桥梁预制已成为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的重点项目。由于受地形条件、环保水保的限制以及工程费用的制约,怎样才能即保证工程进度又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成为各承包商施工组织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公路桥梁;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当今,桥梁建设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越来越先进,大桥建设地点周围的地理环境又极为复杂,传统经典的测量手段己经很难满足桥梁建设的需要。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桥梁控制测量提供了先进高效的测量手段。将全球定位系统相对定位技术应用于桥梁的控制测量中,不仅极大的推动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本身的发展,而且对桥梁的控制测量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在1994年全面建成后,我国测绘等部门经过近10年的使用表明,全球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更加完善,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向消费市场发展的强劲势头表明,它能很容易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所以会很快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中国公路勘察领域自引进后,从 全球定位系统 相对静态定位到实时动态定位(RTK-全球定位系统),从公路路线、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到路线中线三维实时放样测量,其应用可谓方兴未艾。即使如此,在公路施工测量中,公路路线控制测量的低精度与大型构筑物(桥梁、隧道)控制测量的高精度问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大型构筑物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控制网所控制的轴线与路线控制网所控制的路线中线间正确合理的衔接。目前已成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江程介绍了满足大型构筑物轴线两端与其路线中线连接偏差最小的约束法对全球定位系统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
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级的公路、大型桥梁正在加紧建设。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与特大型桥梁的建设,对道路、桥梁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道路及桥梁的勘测、施工测量作为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技术方法也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现代测绘新技术正在这些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典型的当属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交通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桥梁工程测量是以桥梁及桥址区
域内地表为实体对象,以桥梁结构和形状、地形(地貌和地物)、气象为元素而进行的观测、计算及分析研究,涵盖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阶段,包括控制测量、定线测量、断面测量、地形测绘、结构变形监测等测量项目,具有工程范围小、测量内容广、相对精度要求高等特点。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应用,从而使桥梁工程测量迈进崭新的发展时代。随着现代桥梁朝着建设规模大、桥型新、结构新颖、工艺复杂、跨度大、桥面高和工期长的方面发展,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为突出。
2.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控制测量应用
由于桥梁自身的特点,桥梁施工控制网边长一般较长,特别是跨越大江大河的特大型桥梁,更具有跨度大的特点,这就给传统的测量方法增加了一定难度;随着跨海大桥的出现,全球定位系统更体现了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所以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方法比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测量更具优势。采用全球定位系统的静态定位法进行桥梁控制网的测量,因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可大大缩短外业观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静态定位法观测精度可达毫米级,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好,其精度完全能满足桥梁施工的需要。
以某省份一座公铁两用钢桁双塔斜拉桥为例,主跨312m,边跨180m,两主塔墩承台以上总高分别为111.4m和92m。正桥主网由桥轴线控制桩DQ7,DQ8和轴线两边对称隔江布设的DQ17,DQ16,DQ18,DQ19六个点组成。复测采用Wild200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进行观测,由于Wild200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5mm+1ppm。考虑到主网边长在2km-3km,故取标称精度为D=7mm,网中若干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即异步环)。各闭合环限差值见表1。
表1 各闭合环限差值
观测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计算后,各三角形同步。异步环闭合差的精度均高于限差要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异步环闭合差精度均满足限差要求,具体数据在此略去。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对该公铁两用钢桁双塔斜拉桥控制网进行复测,前后历时12h,而在此之前也曾用全站仪按三边网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历时4d,两次复测结果相差无几,由此可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控制网复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2.2 全球定位系统桥梁控制网布设原则
根据控制网的实际与桥位区的地形条件以及桥梁本身的特点,进行图上初步设计,然后到实地踏勘选点。对于全球定位系统控制点选点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根据全球定位系统观测要求,要减弱干扰,保证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确保观测质量。控制点要布设在四周开阔的地段,在地面大于15度的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同时要减少多路径效应,控制点周围不得有强反射面,尽量避开高压线。
2.2.2 控制点应便于发展,为了提高网点的精度与可靠度,不允许出现支点。
2.2.3 点位需布设在稳固且宜长期保存处,为了满足桥梁采用常规方法施工放样的需要,每个控制点应至少与两个方向通视,同时注意控制点与主要放样建筑物的几何图形强度。
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特点
3.1 定位精度高。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
3.2 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须通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只需测站上空开阔即可。
3.3 可提供三维坐标。全球定位系统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目前全球定位系统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3.4 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目前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可在一天24h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不受阴天黑夜、起雾刮风、下雨下雪等气候的影响。
3.5 功能多、应用广。应用开发表明,全球定位系统系统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
4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桥梁测量应用中的展望
全球定位系统系统自身存在着不足,当卫星信号受阻时,将无法有效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工程实践证明,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的地面测量技术。所以全球定位系统与地面测绘技术处于互补的态势。同时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将会在桥梁建设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己经在特大型桥梁基础施工放样中获得广泛应用,其动态技术的应用还远远不只这些,高索塔空间三维测量、索塔的变形监测、钢箱梁的安装测量、钢箱梁挠度监测、桥梁的健康诊断都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来实现。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会在大型桥梁建设领域展示其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5 结语
5.1 全球定位系统 作为一种高新测量手段,比传统测量方法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更高更均匀;方法更加方便灵活,效率更高。
5.2 对桥梁全球定位系统施工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可实现大桥轴线与其两端路线中线间的正确合理衔接,并保证路线设计的视觉效果。
5.3 采取均匀合理的布点方案和适当的数学模型,全球定位系统 水准法的高程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控制测量的要求。
5.4 RTK-全球定位系统放样桥梁桩位的三维位置,实践证明具有高教率和高精度的优点。
参考文献:
[关健词] 茶树良种;选育;基本条件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茶树栽培历史有2千多年,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1.7万亩,主产霍山黄芽、霍山翠芽、霍山小岘春、霍山茶、桃源银针,炒青绿茶、黄大茶等品种,茶叶是霍山县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茶树品种的竞争,茶树品种在茶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高霍山县茶叶质量,改造低产茶园,建立高标准丰产茶园,笔者通过对霍山县茶树品种调查,提出了霍山县今后发展茶树良种进行选育的基本条件要求,供广大茶农参考。
一、茶树品种现状
目前全县茶树品种主要有3个当地群体品种,即棋江中叶种:分布在诸佛庵、与儿街、下符桥、佛子岭、单龙寺等地;漫水河中叶种:分布在漫水河、大化坪、磨子潭等地;金鸡种分布在大化坪和乌米尖等周围地区。从外地引进优良群体有祁门槠叶种,湖南安化大叶种,黄山大叶种,福建福丁大白茶和江西、宣郎广等地的槠叶种,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有福安大白茶、龙井43,乌牛早、白毫早等品种。
由于我县茶树品种较多,大多数品种都不适合霍山黄芽制作要求,芽头小,发芽迟,大小不一致,芽叶表现不一,很难提高茶叶质量,严重制约了我县茶叶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发展茶树良种,改变茶树品种结构,淘汰劣质种,才能更大发挥我县茶叶经济效应。
二、茶树良种的适应性及抗性
选育茶树良种应在本地群体种中,选择发芽早、芽头壮、产量高、抗性好,适合制作霍山黄芽茶的单株。所选的单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抗寒性:选择冬季未受冻害的优良茶树为母株。
2.抗旱性:选择夏季干旱时间较长,没有受危害的茶树为母株。
3.适应性:选择茶树品种适合霍山县内气候、土壤等条件。综合以上特点,选择较好的单株进行无性系短穗扦插繁殖,逐步扩大面积,淘汰发芽迟,产量低等劣质种。
三、选择茶树优良品种特征要求
1.树姿:根据茶树分枝角度,应选择50°左右为宜。
2.分枝密度:应目测成龄茶树分枝状况,以较密为宜。
3.叶片着生状况:应选择叶片与主干着生角度为45°左右。
4.叶片表现:
(1)叶形:应选择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片长宽比应在2.5左右,叶面积以40—60cm2为宜。
(2)叶色:应选择黄绿色适合制作霍山黄芽茶的为标准。
(3)叶面:叶面隆起程度以微隆或隆为准。
(4)叶身:根据叶片伸展形态,应选择稍内折为宜。
(5)叶缘:根据叶缘波折状况,应选择微波为宜。
(6)叶尖:应洗择钝尖为宜.
(7)叶齿:应选择叶缘锯齿钝度中等、密度中等、深度浅为宜。
(8)叶质:应选择叶片厚、柔软为宜。
⒌芽叶状况:以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为标准
(1)色泽要求:黄绿。
(2)茸毛要求:中等。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外专家对于核心区域、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概念论述大体相近,仅在论述上有所差别。
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指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
总之影响核心力量的因素被普遍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神经支配能力、肌肉的支撑收缩力量和运动过程中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讲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的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主体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必须是许多肌肉的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和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次,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最后,核心力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将其发达的四肢肌肉力量充分运用到专项运动中,有利于整体力量的整体发挥,提高专项力量的实际应用率,避免造成错误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损伤。
三、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在排球竞技运动中的运用
高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技巧性。所以发展排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对于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都应该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的提出并不是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一种舍弃,而是加入一个更新的训练理念,促进我们深层肌肉的发展,和在运动中的肌肉群的动员,用更节省力的方法完成更好的技术动作,以此进一步促进技术动作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仍然是机体力量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该和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相结合,它们之间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而并非是对立矛盾的。
排球的整个技术动作要求都很强调整个机体的协调用力,从蹬地动作产生地面对人体的一个反作用力获得能量,然后通过核心部位的传递,从而带动上肢有力的爆发,并作用于排球上。排球技术动作从下肢蹬地到最后的垫击球后的重心跟随,扣球时的鞭打动作以及起跳扣球后的落地缓冲等,这些技术都是需要上肢和腰腹力量的参与,而这种参与的程度和好坏主要取决于人体对核心部位的控制。在比赛、训练中,充分发挥整个肌体肌群的力量,共同作用,必然会提高排球进攻的攻击性,为比赛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创造前提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运动员,其力量素质在单一训练时,力量素质都处于比较高的状态,但是在进行的排球技术的有球训练时却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技术的正确掌握与使用;在进行扣球技术的训练时,也常常会看到上下肢的技术脱节,鞭打不够充分;在进行发球练习时,也常常会出现,手臂力量不错但却不能将球击过球网的现象。出现这一系列原因的运动员往往是只能用上肢或下肢参与而不是一个整个肌体的力量参与。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核心力量的薄弱所导致的。核心部位的稳定、平衡和协调作用往往是专项技术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在高速、多变的运动中为四肢的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并形成合力的肌肉运动链、衔接、传递和协调肌肉力量。
四、结合排球专项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根据核心部位的核心肌群的特性和在排球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瑜伽和普拉提运动,提出了一些对核心力量进行的训练的方法,以此改变传统的枯燥的痛苦的力量训练,使力量训练内容变得多元化,避免运动员的心理抗拒,为运动员主动参与力量训练课程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肉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相当一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再次,非稳定支撑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形式,尤其对于竞技体育来说,不稳定支撑加大了训练难度,提高了参与工作肌肉的力量投入。因此核心力量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负荷练习。
1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
《种子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
2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资格的要求
《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种子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按照《产品质量法》、《种子法》、《计量法》的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要开展种子质量检验工作,除具备相应检测条件和能力外,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考核认定和质量认证,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3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种子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二)从事种子检验技术工作三年以上;(三)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种子检验员是指《种子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中从事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
由以上法律法规可以看出: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中,从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即为种子检验员。
4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种子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与种子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依法追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种子检验员从事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遵守检验机构的有关规定,提供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检验数据。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检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表彰奖励。种子检验员出具虚假数据或结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考核管理机构取消种子检验员资格,收回种子检验员证。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检测,保证检验工作科学、公正、准确。
[关键词]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081-03
Effects study of using leuprorelin acetate microspheres before laparoscopic surgery treatment of ovarian endometriomas
LI Pei-ying CHEN Jian-hua YIN Wan-ping XU Hu-yun LI Xu-ping LI Zi-l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of using leuprorelin acetate microspheres before laparoscopic surgery treatment of ovarian endometriomas. Methods 102 cases who diagnosed as ovarian endometriomas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 to July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averag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method,and each group was 51 cases.All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laparoscopic surgery.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hypodermic injection leuprorelin acetate microspheres before operation,but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y treatment.Pelvic pain relief rate,recurrence rate,symptom relief rate,pregnancy rate and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elvic pain remission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12.5269,P=0.0004);the recurrence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7.4128,P=0.0065);the pregnancy rate and symptoms remission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Leuprorelin acetate microspheres;Ovarian endometriomas;Laparoscopic surgery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妇女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变种类多样且存在侵袭性及复发性,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相对常见的种类[1-2]。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盆腔疼痛及不孕,还存在类似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为世界医学普遍认为治疗内膜异位症疗效较佳的药物,其对子宫肌瘤的短期治疗效果已经逐渐获得认可[3-4]。本文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前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进行治疗,研究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前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价值,为临床医学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已经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患展开调查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7~42岁,平均(32.8±4.5)岁,囊肿直径4.1~11.4 cm,平均(6.1±1.5)cm;单侧卵巢囊肿31例,双侧卵巢囊肿20例,合并盆腔疼痛36例。研究组,年龄26~42岁,平均(31.9±4.2)岁,囊肿直径4.2~10.9 cm,平均(6.3±1.5)cm;单侧卵巢囊肿30例,双侧卵巢囊肿为21例,合并盆腔疼痛35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囊肿直径等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前不进行治疗;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前给予患者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07)进行治疗,3.75 mg/次,每28天1次,皮下注射,共2针治疗。治疗30 d后,进行腹腔镜手术。
1.3 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盆腔疼痛缓解,治疗前后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较手术前减轻50%及以上视为疼痛缓解。卵巢囊肿复发:实施手术≥3个月月经干净之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且持续存在视为囊肿复发。如果痛经、腹痛以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完全消失,或者明显减轻为症状缓解,观察比较两组盆腔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症状缓解率,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盆腔疼痛缓解率、复发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盆腔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69,P=0.0004);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28,P=0.006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盆腔疼痛缓解率、复发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妊娠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073,P=0.0000);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7,P=0.0000)(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妊娠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9±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8±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03,P=0.0000)。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段女性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加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5-6]。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式,其以减灭病灶、减轻疼痛、减少术中平均出血量、促进生育为医治目标[7-8]。因为内膜异位囊肿自身的特证及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盆腔血管增生、粘连产生等因素,手术较困难,易发生术中出血和脏器损伤[9-10]。然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组织损伤小、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弥补了传统手术的缺陷,适用于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已被公认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金标准”[11-12]。研究[13-15]证实,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与雌激素关系密切,术后辅助药物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降低雌激素效应,通过抑制卵巢的能力,从而制止异位内膜病灶的发育。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能与垂体内的GnRH受体相结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使得血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造成异位子宫内膜萎缩,从而预防囊肿剥除术后复发及出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甚至早衰的情况[16-17]。
一、力量方面的训练
在力量的训练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上肢力量的训练而忽略下肢的力量训练,更不能忽略全身协调用力的训练。
(一)动力性力量的训练
斜身仰卧起坐20×3组,卧推10×3组,双腿负重屈伸20×3组,悬垂转体10×3组,双臂负重上举20×3组,60米加速跑3组。这些动力性练习负荷小、强度中等,练习者不易疲劳,能重复多次训练。
(二)发展爆发力训练
1.俯卧撑、手指俯卧撑、击掌俯卧撑、推小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适当加入。
2.杠铃快速前推、斜推。杠铃不易过重,主要练习手臂的充分伸直和出手速度。可采用计时数数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3.在身体一侧固定一根橡皮条,将另一端握在手里,牵拉橡皮条完成一侧的垂直快速拉伸,这样既能练习全身的协调用力,又能克服上体的前爬。或在身体一侧固定一根橡皮条,右手握住橡皮条的一端置于锁骨处,将橡皮条适当放松,然后做最后用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与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递。在开始练习时右臂不主动伸臂,右手握紧橡皮筋控制在锁骨处。当动作熟练以后,右臂同推铅球一样用力挥臂。左臂摆到身体的左侧时要及时屈肘制动,控制左臂不能摆到身体的后面,更不能直臂向后摆动。
4.负重半蹲起结合提踵的练习,慢蹲快起,正负功都练。
二、技术方面的训练
(一)出手方法的训练(以右手为例)
1.对墙正面开立(距离1米),右手持实心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伸臂把球推到墙上,与食指中指用力按住球,稍停,双手把球接回。要求把球推到墙上后,成屈腕、中食指用力拨球状,主要体会扣腕拨指动作。
2.正对投掷区两脚开立,右手反握矿泉水瓶子右肩颈部,瓶内装2/3沙子,大拇指垫在瓶底,屈膝,然后蹬地、伸臂、扣腕、拨指,将其推出,要求瓶子在空中呈直立状飞行。主要体会上、下肢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推、拨动作。
3.两脚开立,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快速垂直推向地面,手腕、手指用力拨球。要求球的落点在两脚之间稍前处,右臂要加速用力,主要体会快速出手的肌肉感觉和掌握正确推球的感觉。
(二)出手角度和速度的训练
1.可在原地做正面斜上的右手打拳练习,要求身体协调,出拳速度快。也可在高处悬挂一排球,高度适中,一般高出学生的头顶二十厘米,水平距学生三十厘米,学生可按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求进行拳击球,速度越快越好,要求击打的时候要抬头看球,保持抬头挺胸。这个练习既能练习学生的出手速度,又能练习学生的出手角度,正确的脚蹬地,以及全身的协调用力技术。
2.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单手持球,推球前身体后仰或成背弓,然后挺胸将球推出。或推球前两腿弯曲成下蹲,然后快速蹬伸髋、膝、踝,最后挺胸、抬头,投掷臂加速将铅球向前上方推出。要求动作开始于两腿蹬地,自下而上用力;利用全身力量协调推球,身体左侧及时制动,协同配合身体右侧用力。
3.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伸直支撑,右脚在后提踵跪膝支撑,身体后仰大部分体重在右腿上,然后右脚蹬地送髋前移,当重心移至左腿上时,左腿及时配合向上蹬伸。随即挺胸、抬头,投掷臂加速将铅球向前上方推出。要求体会自下而上用力顺序;利用全身力量协调推球,身体左侧及时制动与支撑,协同配合身体右侧用力。
4.在投掷的前方设定一定高度的横杆,学生在原地或正面推铅球过杆,注意出手的角度与速度,同时注意上下肢的协调性和上肢的用力顺序、顶肩、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迅速伸臂推球,屈腕拨指。
三、全面技术的练习
(一)原地徒手或持球完成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蹬―转―送―抬―挺―撑―推―拨的练习,要求保持上体和上肢的适度放松,保持较好的左侧支撑,体会完整的用力顺序,体会正确完整的原地侧向推铅球用力顺序的过程。特别注意肘关节的变化,在持球时,肘关节保持与肩关节平或略高于肩,但在身体降低中心,准备脚蹬地的时候肘关节低于肩,手要对铅球有一个支撑,不能形成手颈夹铅球的动作。
(二)在训练课中和训练课间采用两个或三个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练习,训练中应安排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训练。注意在考试的前期不应使用不同重量的铅球,男子应采用5kg的铅球,女子以4kg的铅球为主。混合使用不同重量的铅球,能分化运动员的感觉,减轻疲劳;能有效提高动作速度,增加动作幅度;并能防止动作节奏的僵化。
关键词 背向 滑步 教学效果
一、前言
推铅球是投掷运动中典型的力量型项目,它对增强体质、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特别是爆发力有显著的作用,其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投掷项目的测验内容,在整个中学阶段是投掷教材的主要内容[1]。背向滑步推铅球是采用直线助跑的形式以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一种投掷方法,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强化发达的肌肉作为力量的基础,而且需要灵巧、柔韧、协调等素质和能力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枯燥感、乏味感,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作如下分析。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作难度较高,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掌握不同步
由于性别、学习兴趣、学生体能的差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掌握动作程度不同步的现象。诸如在滑步的过程中,左腿的摆动、右腿的蹬伸与身体重心的后移协调配合。身体重心上下起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不利于最后的用力等。
教学效果:通过上述辅练习,使学生对背向滑步的技术细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由于分解动作的完成,滑步的完整动作就能够轻松地学习和较好地掌握,为最后用力奠定基础。
(二)容易出现技术脱节
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脱节。许多同学原地推铅球时,动作技术掌握得很好,最后用力也比较充分,但以结合滑步就很难表现出这一良好的用力动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练习操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与现代健身练习操有机的结合,动作明快,富有节奏,刚柔交织,特别是配有一定节奏的乐曲,使学生中枢神经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调节学生的练习情绪,促进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诱导练习操能有效的调节课堂练习气氛,克服了学生在进行课堂常规性练习时的身体惰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效果,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探索精神,陶冶美的情操[2]。同时,诱导练习操作为课的热身部分内容,不仅有效的衔接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而且也缩短了热身部分的时间,也改变了单一的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创编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次体育教学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创编。例如给初学阶段的学生创编诱导练习操是要注意多增加一些一般练习项目而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要注意多增加一些专项练习的项目。
(二)多增加一些模仿练习的比例
初学者尤其是中学女生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中各环节的内在联系掌握较慢,,为了降低动作难度,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使其注意力更集中于身体各部位,有利于动作的完成我们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中应加大模仿练习的比例,高水平学生在改进错误动作时,也大量采用。
(三)采用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练习
根据肌肉做功原理,利用不同重量的铅球,定期对学生力量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有利于揭示每个个体力量和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训练内容,以及选择适宜的铅球重量进行技术练习,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逐渐向预定的目标逼近,最终达到力量和速度力量高度协调发展,表现出最佳的技术水平和最优的运动成绩,提高教学效果[3]。轻器械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出手速度,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加快整个动作过程的节奏,初期或发展出手速度时采用,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使学生体会身体各个环节动作的协调配合,以下肢带动上肢、从下而上的顺序,防止只用投掷臂用力推球和上肢过早用力等错误动作的出现。待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术后和考试期间,用标准器械练习,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从而在考试或测验中正常发挥。重器械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专项力量,使学生所获得的一般素质更好地向专项所需的素质转化,熟练掌握后母个人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体能、掌握能力区别对待,以探求出适合他们能力的训练手段。
(四)练习中搭配要合理
器械搭配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教学要求、任务、重点灵活而科学的安排,例如课的任务是改正错误动作,徒手模仿和投掷轻器械站的比例可以大一些,如果重点发展转向力量,则重器械投掷的比例大一些。
四、 结论
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精讲多练,给学生以完整美观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概念,其次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再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追求创新,以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