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元日赏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傍晚时分,苍凉的大漠广袤无边,微风吹过,泛起一层黄色的灰尘,模糊了视线。远方的狼烟直冲天穹,似要顶破那云端,浓重的黑色在沙漠和天空的衬托下格外显眼,那样的劲拔、坚毅。而那一轮落日则极其浑圆,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下坠,再下坠,却依然散发昏黄的光辉,在河面上洒下一片碎银,如此温暖、亲切,像极了家乡的夕阳,然而此时,却多了些沧桑。
诗人骑着骆驼,独自走在大漠中,身后的几个随从,却都不是自己的心腹。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圣上的不信任,谁的心中会没有些惆怅呢?说没有,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眼前的景色苍茫,哪能如内心的感伤凄凉!
夕阳下,诗人的身影被拉的很长,很长,伴着那驼铃,那一声长叹,“余生茫茫……”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初二:闫媛媛
我系深圳**商场的员工,从事收银一职,因为这个职位是直接和钱打交道的,所以我时刻提高警惕,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负责。由于我不是深圳本地人,所以对本地语言理解的不是特别流畅,根据这个缺点我勤奋好学,现在经验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了,听力方面更是没有问题,下面就是本人的实习鉴定。
自入职实习近三个月的以来,严格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在店长与班长和各位同事的耐心带教与引导下,迄今已能够熟练运用pos机,并能独立、速效地完成当班的收银销售;规范化地做到唱收唱付,迎送顾客。较好地完善每个销售环节,做好药品的销售,但绝不妄自向顾客肆意滥推销药品。能适时、契机发展新会员,完善会员卡资料的电脑记录;妥善及时地完成店长、班长交办的工作事宜。
本地语言方面虽然进步很大,异地的语言差距对我和主要是一部分教年长的顾客,进行销售交流时造成的一定影响已有所降低。当然,能说一口流利粤语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此外,在处理顾客异议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化干扰,我深刻地认识到,目前容易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是我最大的不足。
在以后的工作中,势必强化改正,力求坚守好每一班,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让自己的情绪收放自如,真正做到尽善尽美!
在杭州、在国内,特丽雅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短短几年内,它频频摘得“中国鞋业大王”、“中国真皮鞋王”等桂冠,特丽雅曾书写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美丽故事。现在它将坐上拍卖席。“特丽雅”到底怎么了?它会走向何方……
那段情,难以割舍来到杭州古荡湾,穿过一条繁杂的街道,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大规模的厂房。没有“特丽雅”的指示牌,在阳光照射下,门口那锃锃发亮的“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几个字已经告诉人们,昔日名牌“特丽雅”皮鞋有限公司早已易了主。不过,仅从那面积看,当初的经营架势依稀可见。
厂去人也空,但总有一份感情值得牵挂。在厂房内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位身着“TALIA”(特丽雅)工作装的赵师傅还在处理着一些后期的人事和财务问题。“在厂里呆了30多年了,看着它一步步走过来,要说离开,还真舍不得。”和他同样,留守在这里的员工还有五位。
从1969年开始,赵师傅就已经在特丽雅的前身红雷皮鞋厂工作,之后特丽雅皮鞋有限公司成立,他一直在车间做技术活,还多次接受意大利专家的培训。“那时在合资企业上班可是一种不小的荣耀,意大利设计的皮鞋样式在国内非常受欢迎,旺销的时候许多亲戚朋友还托他买鞋子。”赵师傅说。
聊起过去,赵师傅的言语中充满留恋,但随之而来的变故又让他颇感伤心。先是不按时发工资,接着是厂房拍卖,现在连商标也要拍卖了……
杭州人特别是女人对于这个“民牌”有很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前些天杭百门口的特卖场上可以看出来,很多人要买“特丽雅”清仓的鞋子。年过三十的徐小姐掏出一个LOGO已经变色的钥匙包说,这是她10年前打对折买的。当时它可是个大名牌了,解放路那个专卖店里整天人挤人的。现在,那个专卖店也不再卖特丽雅皮鞋了;几大商场里都找不到它的踪影,“莱尔斯丹”、“真美诗”等取代了它在年轻女人心中的足下代言地位。
谁挡了特丽雅的路从牵手意大利公司那刻起,与欧美同步的款式和造型,使得“特丽雅”的魅力迅速绽放。1996年时,解百的特丽雅皮鞋专柜,日营业额都在3万元以上;在黑龙江一次展销会上,“特丽雅”价值2.1亿元产品被征订一空;1997年,其销量排到了全国鞋业第二,女鞋第一……这些零星的记录,足以说明它当年的风头。
然而,往日的风光却掩盖不了后期陷入窘境的尴尬。2001年,因为企业生产经营连续3年大幅下降,号称中国女鞋第一品牌的被逐出省著名商标之列,随后便是破产、拍卖等。人们禁不住纳闷:究竟是谁拦了它的路?
诚然,随着温州鞋的崛起,广州鞋的介入,鞋业竞争激烈化是个背景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其内部品牌维护上的缺陷也是一大原因。采访中,杭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有关人士说除了两件事。特丽雅经常打折,逢三八、五一等,折扣常常打到3折、5折,频繁打折,无形中把牌子做砸了。另外,在特丽雅公司,销售部经理的更换频率特别快,平均一两年就换一次,结果受损的往往是销售网络和渠道。
没落的老名牌值不值得救“特丽雅”的没落只是一个缩影。同在2001年,浙江的“凯地”、“安琪尔”、“圣达”等昔日的著名商标也同样被“摘牌”。今年年初,“大鹏”商标(洗衣粉)、“凯旋”商标(燃气灶)、“西泠”商标(电冰箱、空调)等25个商标被省著名商标摘牌。
同时,放眼全国,名牌纷纷消失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对照中国的“名牌榜”,旭日升、三株、活力28、秦池、巨人集团、乐华电子等,早已远远地被甩出榜外。
市场的开放,竞争的激烈,很多品牌也许可用这个来解释没落的原因,但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和国外的许多百年品牌如可口可乐、柯达等相比,中国的许多品牌的老化速度明显快很多。据了解,中国企业的平均年龄仅为7.3年,叫得响的百年品牌极难寻觅。
据了解,到发稿时止,还没有人报名参拍“特丽雅”商标。“特丽雅”的现状不禁让人想起了“东宝”,去年它在拍卖中两次流拍。
杭州市经委有关人士指出,首先要看品牌有无价值,如果该产品本身就处在市场边缘,那就没有品牌再造的必要。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为增强竞争力,品牌需要有效集中。拿杭州的女装企业来说,3000多家的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能体现出竞争力的往往只集中在5——10个品牌上,这需要一个有效整合和充分竞争的过程。
资料链接:
特丽雅的前身是红雷皮鞋厂,后与杭州制鞋总厂合并。1989年,合并后的公司与意大利但丁皮鞋公司合资,成立了特丽雅皮鞋有限公司。从1993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用户最满意产品”、“最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中国真皮标志名牌产品”等。2002年,特丽雅停产歇业。2003年9月,该公司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1.1万平方米土地公开,被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拍走。
[评论]只是淡淡的遗憾阿春特丽雅商标要拍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正把脚上那双“NINEWEST”的靴子脱下。这个曾如雷贯耳的品牌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竟带给我们这么一个如雷贯耳的消息。
但在这些年,我们并不一次地经历这样的如雷贯耳。当西泠被科龙收购,当小白兔被黑妹“收养”,当东宝空调品牌再次流拍,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仿佛心底的某个部分被击了一下,遗憾。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品牌,更是一段段记忆,伴随着或这或那的故事。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自己钟爱的东西离去。记忆会像一段线一样把天边的风筝重新拉回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服务外包 商务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Business Japanese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irection Towards Japan as an example
ZHANG Haiyan[1], CHENG Yufeng[2]
([1]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is closely integrated training to adapt to business, industry, society needs talent, but also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seek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innovative inevitable choice. In this paper, the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abbreviation: Southern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rvice outsourcing direction of Japan,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constraint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business Japanese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integration and lis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utsourcing; business Japanese
0 引言
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办学新模式,学校与企业进行多方合作,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会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适应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人才,实施学校与企业在项目研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寻求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
1 对日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
日本野村综研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日外包的出口总量占日本发包总量的70%左右,未来几年仍将继续扩大。但是近年来日元的贬值及国内运营成本的快速上升压缩了对日外包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于成本压力,对日外包企业正在积极与地方院校、人才培训和服务机构合作,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投入,使得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产教融合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对日服务外包方向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有着本科压缩型的痕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受传统日语教学观念的束缚,学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深,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对接有较大出入,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尤其是服务外包方向如何进行“订单式”培养,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改革,目前在高职教育科研方面还没有理论支持,实践基础也比较薄弱,对该专业目前的教学改革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2.2 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经历
目前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共计有五位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缺乏了解,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就有所欠缺,教师难以较好掌握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仍然存在,实践教师师资比较缺乏。
2.3 缺乏产教融合的平台
因日语是一个语言专业,不可能像文秘、机械等专业一样,一个企业一下子需要大量的人才,大量需求的职位一般都是日企在国内的流水线等场所,而往往即使是没有日语基础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去完成此类工作。所以商务日语专业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企业不是特别容易。
目前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通过与“南京亿株科贸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人才培养。但是只是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讲座、推荐实习、简历等一般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缺乏企业行业的全过程参与,产教融合紧密度不够,还缺少进一步深入的产教融合的平台。
2.4 学生参与度与职业教育的利益驱动不大
目前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产教融合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实训周集中学习、模拟、并实际操作对日服务外包业务。因为学生在实训周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对日服务外包方向的知识,所以学生是在实训课的时候第一次学习有关服务外包的基础知识,比如轮胎的相关用语、医药品的质量监控报告用语等都是在实训课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学生消化这些词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些输入规则的学习,所以学生完成的件数就不是特别多。学生参与度也不高,积极性一般,完成的件数少了,学校、企业、学生的利益驱动都不大。
3 促进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对日服务外包方向产教融合的对策
高职日语专业发展虽然面临多重困难,但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就会带来可利用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只要能够利用好这些机遇和条件,完全可以突破瓶颈,求得新的发展。
3.1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从传统的单纯强调日语“视听说”发展为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特色“校企互动BJC(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以日语(Japanese)为主线,以能力(Capability)培养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制定落实订单式培养的流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稿及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等等。
3.2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师资力量的优化
南工院从事日语教学的多由日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构成。他们缺乏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打破这种瓶颈,就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要在给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充实商务知识,做到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双师”人才。根据学生就业需要和专业教学需要,建立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日语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可选派教师到企业兼任工作,带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回校后可以有针对地调整课程,更好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来校授课,他们在把实践经验、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对校内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合作,一方面保证了课程教学应有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企业技术人员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大大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3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日语专业因为缺乏专业特色,没有形成高职有别于普通高校日语专业的个性品牌,要以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大胆地把企业的一些涉及服务外包的项目和任务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内针对这些项目和任务进行实践和实训,可以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以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为本位、设置专业课程科目;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式教学。要合理地设计实际教学模块,使得日语模块的日语知识和服务外包知识相匹配。将高职服务外包日语设计成若干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围绕一个主题和中心,如轮胎检测日语、药品质量监控日语、旅游市场意向日语等等,使得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就掌握了相应专业语境下的语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模块教学,学生不仅能获得语言方面的知识,更能掌握基础的服务外包的知识,能逐步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化
目前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只有“南京亿株科贸有限公司”一家,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把现有的校企合作做好,使全校掌握日语基础知识的(指商务英语专业二外辅修日语的学生)对日语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培训参与到与“南京亿株科贸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中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业余时间轮流安排小组跟班操作,进一步熟悉岗位工作职责与要求,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其次,通过邀请相关企业的一线管理人来校上课,既传授了实践经验,又渗透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要求,把学生岗位适应期缩至最短。
4 结束语
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对日服务外包方向产教融合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找准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我们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自身的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优化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的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南工院商务日语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化等解决方案。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日本高职院校外语类产教融合对我院日语专业产教融合的启示”(编号:GJ14-06)
参考文献
[1] 易勇.关于高职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8).
[2] 方忠南.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趋向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关键词:春节 美德教育 春节文化 中华文化认同
在中国人眼里,春节到,就意味着春天来。春,在国人心中就是美好、温暖和幸福!作为一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培养幼师生品德过程中,以传播春节文化为契机,引导学生赏析诵读赞春诗词,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开展美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笔者的赏析引领如下:
每每春暖花开,阵阵东风拂面,自然让人生发联想:我们走进了春,还是春走进了我们。
三大诗人王安石、朱熹和杜甫写春的优美诗篇令人陶醉。
先赏析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是“唐宋家”之一,其诗词遒劲有力,备受后人赞赏。本诗是他的赞春名篇,创造了惝恍迷人的艺术氛围,描绘了空灵而迷人的新春,尤其是情景理交融的幽美与邈远。进入诗中,一股浓浓春意入耳入心,农历年节一大早,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辞别旧岁,喜迎新年,和煦的春风吹进正在畅饮屠苏美酒的人家,这是一幅美妙绝伦、令人心醉的幸福图景。跟着诗人一起遐想,大年初一,人们喝着屠苏草浸泡的醇酒,春风拂面,春意满杯。人为春醉,春为人醉,酒为人入春,春为人入酒,人走进春里,春进入人间。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诗人生活的时代,和诗人一起“赏春”,喝着美酒的人们,畅享这无尽的春福,他们吻着春的声响,拥抱着春的温度。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东升,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敞开大门,迎接新年第一缕旭日的光照,欢天喜地摘下门上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一个个秋冬在“新桃换旧符”中送走,一季季新春在“爆竹声中”年年迎来,春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给我们美好的祈盼,给我们无穷的遐想,给我们无限的鼓舞,诗意在“总把新桃换旧符”中进入更深远的境界。
又欣赏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长于说理,《春日》无疑是以理咏春的“千古绝唱”,有绝妙“寻芳”悟春的洒脱形象,并可见飘逸浪漫的韵致。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诗人徜徉在泗水河畔,寻找芬芳的春天,这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致,诗人看到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换上了新装,醉意淡淡,诗情浓浓,放眼天地而痴迷春光,敞开襟怀而自由奔驰。诗人好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乎怀疑自己寻觅春色的幸运,自言自语:“等闲识得东风面。”是的,诗人处处都很容易看到春风的笑脸,人在春风里,春风在人心里,春风送暖朱子舒心,人醉春光春风得意,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
诗人最后畅抒感悟:“万紫千红总是春”,演绎了“春”与“景”、“质”与“象”的关系,表达出情景理融汇的艺术魅力。泗水之滨,春光普照,芳草遍地,百花吐艳,无边的光景,已焕然一新。大地回春,东风劲吹,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熹观景悟春,写物明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叹那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都是因为春意的点染!孔子曾在“泗水”讲学,朱熹寻芳泗水,实质在于追求圣人大道。世间“万紫千红”也“总是春”,孔圣之道此“春”此“质”无处不在,点染着人间万象,诗人欣喜异常。
再研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行文自然流畅,景物描写秀丽脱俗,诵读起来更有音韵如溪水潺潺放歌无尽,甚至如风推云流悠然和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以简洁明快之笔勾画出春的秀容,描绘了美好的春境。春日阳光明媚,江边水绿山青,春风轻盈拂面,花草芳香四溢。是的,万物复苏了,一切生机勃勃,这是新春的笑容,这是春光的倩影,这是盈盈春意跳动的脉搏!诗人赞春,是叫这春景的美所感动来抒怀,穿着春色盛装的山川显得格外俊秀,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芬芳,诗人的视野开阔了,心情分外舒畅,人自然陶醉,心自然放歌。
关键词:初中生 经典诵读 策略
近年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高校的国学院到国学引入中小学课堂,从政府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到各类媒体论坛和大师讲坛,可见国人对国学的兴趣高涨。国内外的文人、学者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适合初中生经典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影响。除去休息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橱窗、墙壁等张贴上图文并茂的名人介绍、典故讲解,将整个校园装扮得诗意浓浓,让学生时刻处于古典韵味的熏陶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必然能大增。
(二)、在班级中为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班级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让学生浸濡其中,乐意亲近经典。老师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微笑地围在旁边看着,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念。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读起来更轻松,记忆经典的速度加快。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展对经典诗文阅读内容的研究,扩大诵读范围
(一)按年代选择诵读的篇目。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是长远的,也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上至上古时代,近到现代,作品浩如烟海。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骈文、律诗文词、戏剧歌谣等;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富有寓意的,有的故事性很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比如《诗经》、《论语》、《离骚》、《史记》、唐宋诗词、四大古典小说等让人津津乐读;文坛巨星璀璨夺目,比如老子、庄子、屈原、三曹、陶渊明、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唐宋家、苏轼、曹雪芹、等载入史册。按年代选择了优秀的诵读篇目推荐给孩子们,有助于学生对我国文化发展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连贯的文化常识系统。
(二)按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选择诵读篇目。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这其中既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经典诗文,比如《论语》、《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也不乏有糟粕之作,不适宜于少年儿童欣赏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很美,但较多的是风花雪月、缠绵凄恻,比较消极。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作品给孩子们赏读,需要我们进行过滤、筛选。
(三)贴近学生生活选择诵读篇目。
1、结合学生所学的课程,在经典诗文方面进行知识的拓展。
如学习《沁园春*雪》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诗词,如《清平乐六盘山》、《如梦令元旦》、《沁园春雪》、《答李淑一》等,共同赏析,共同走近他,了解他。这种拓展,因为有了课文内容的依托支撑,诵读更有张力。
2、结合时事、季节选择优秀文学作品主题研究,进行诵读。
例如可以选择季节主题,春夏秋冬皆可研究,尤其是唐诗。春有《春晓》、《元日》、《江畔独步寻花》、《咏柳》、《绝句》(迟日江山丽、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夏有《小池》、《晓出净慈寺》等。高年级的同学还可拓展眼界,去诵读跟主题有关的词类或散文。可诵读的主题还有许多,如从内容上来分,抒发爱国情怀、乡情类的、山水田园类的、边塞诗词、友情类的,也可以进行人物主题的研究。
除此之外,选择诵读篇目时,也要兼顾所选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生活性。
三、指导诵读方法,领略古诗文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乃至语文的兴趣。
指导情感朗读。老师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
四、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古人写诗“贵在含蓄”“言在意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或诗中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诵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结合法、节奏诵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速读法……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记住即可。当然古诗文吟诵必须保证时间,要时时诵,天天记,这是保证诵读质量、进行大量积累的前提。
五、与习作有机结合
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诗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瑰宝中绚丽的奇葩。传承经典,让孩子们从小就沐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对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为此,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沐浴经典、浸润书香。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都市家教(上半月)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题指导
时间:10课时
步骤:
第一节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
导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
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
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
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
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
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
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
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
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
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
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
〖1994年·全国〗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6年·全国〗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1997年·全国〗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998年·全国〗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002·全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全国〗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000春季高考〗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01春季高考〗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02春季高考〗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003北京高考〗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04春季高考〗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
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情感?答: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
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
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
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
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
见。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
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
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
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
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
与景的关系。答: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
理由。答: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之十五: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
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
现得淋漓尽致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6分)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
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
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12、1.C2.A
1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
》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
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16.(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6分)(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
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参考答案:
16.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
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
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
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参考答案:
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
酷寒,怨景色单调。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答案
16.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
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
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却是
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
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
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
理即可。
之十五:上海卷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第二节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
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
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
,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
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
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
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
“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
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
、“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
力、感染力。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
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
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
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
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
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
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
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
,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
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
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
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
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
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
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
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
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
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
正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二、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
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
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
“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
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
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
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
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
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
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一个“忽”字将这种情
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
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
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又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
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
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
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
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
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
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
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
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三、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
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
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
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
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