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投资案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

第1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企业风险投资商业模式

一、网络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本文所讨论的网络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企业。这些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采购和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实体企业进行宣传和对其他产品进行网上营销,通过互联网向特定顾客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的人们提供虚拟的社区服务等。

网络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成本递减性;边际报酬递增;赢者通吃、强者更强;注意力经济下的“免费”原则。

二、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根据我国学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VC、软银中国创投等的成功案例,可以知道风险投资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行业环境、创业管理团队、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商业模式、变现能力等。本文从创业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1.创业管理团队。美国风险投资之父GeneralDoriot曾说:“可以考虑对有二流想法的一流企业家投资,但不能考虑对有一流想法的二流企业家投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更看重管理团队的以下特征:

(1)激情。创业者必须具备激情,这种激情会感染周边所有的人。在一种激情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变得积极主动。这种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带动作用、感化作用,会激励整个团队,甚至团队的新成员行动起来。

(2)互联网行业背景。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来看,那些有着良好互联网行业背景的人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如季琦在创办如家酒店连锁公司时,由于他在携程的成功经历以及和IDG多年的良好合作,使得IDG为季琦投资了l50万美元,不久又追加投资至200万美元。

(3)良好的教育背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处于高新技术企业顶端的网络企业,要求它的管理团队必须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雅虎的杨致远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搜狐的张朝阳曾在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并于199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4)创新精神。创新或创意是互联网世界的生存前提,无论是雅虎的网络门户模式,亚马逊的网上超市模式,还是eBay的网上拍卖模式,创新使网络企业具有无穷无尽的增长动力。

(5)团队结构。一个管理团队是由管理、财务、技术、生产、营销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投资者更希望网络企业的技术人员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更希望管理层利用掌握的信息按照顾客的需要调整发展计划,更希望企业的管理者有全球性扩张经营的长远目光。

2.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家在被问到“评估被投风险企业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问题时,大部分风险投资家会首先回答是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分享、沟通和娱乐,因此,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效率,来替代传统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为例,在2007年9月举行的商界论坛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PPG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第三名。PPG的商业模式是将男装交给七家合作企业贴牌生产,PPG负责产品质量的管理,然后通过无店铺的在线直销和呼叫中心方式,将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里。这种直销模式,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同时将存货率大大的减低,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PPG的概念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其首席运营官黎勇劲就来自于PPG的第一家投资商,当时他的身份是集富亚洲董事。他选中PPG的原因有三:商业模式好、市场够大、管理团队能力很强。

(2)开发“长尾市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种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GoogleAdWords、Amazon都是长尾理论的优秀案例。(3)寻找新的收入模式。GoogleAdSense是针对网站主的一个互联网广告服务,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边际收益很少,且需求各异又使得边际成本大,但是Google利用自己开发的“搜索”技术,大大地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能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4)吸引“注意力”。网络企业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点击数”,成为用户心目中能够经常想到的领域经营者,那么企业面临的商机是无限的。网络企业赢得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关联性。网站必须有浏览者需要的东西,而且应该重点考虑用户访问网站是为了得到什么。②权威性。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在Google、百度随便键入一个关键词得到的都是成百上千的网站地址。要想获得高度黏着力,网站必须具备权威性。③参与性。参与性通常体现在互动、竞争、娱乐等方面。④共有性和个性化。如当当网有“我的当当”,使购物者比较轻松方便的管理自己的定单。

参考文献:

第2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概念;湖北风险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

一、风险投资概念

风险投资又称VC,在中国别名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

二、湖北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湖北省创业投资真正始于2000年,但受制于国家大环境以本地经济实力,创业投资于2007年开始因创业板推出才重新活跃起来。2007年10月举行的“武汉•中国金融博览会”上,深创投等多家来自深圳、上海的投资机构纷纷现身,寻找投资项目。创业板开板后的财富效益,不仅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还激发了创投机构的热情。近年来,少数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创投机构,如湖北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武汉开元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等大型创投企业,因国企改制、股东理念差异等原因纷纷暂停创投业务或者歇业;而一部分较大的民营创投机构,如武汉圣威德投资有限公司、光动力投资有限公司等,因项目运作不善或资金实力不足而转向或停业。目前仍然活跃的是以武汉东湖创投、华工创投、武大创投等国资背景创投企业和光谷创投为首的民营创投企业,而一些外地投资机构如深圳创新投、亚洲基金、IDG等纷纷在湖北设立分支机构,并有了实质性的投资项目。2014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各省统计概况由图1可知,北京投资事件数量最多,达到1272起;上海第二,604起;然后是广东和江苏,湖北78起,排名第七。由图2可知,北京业并购事件数量也是最多,达到352起;广东第二,331起;然后是江苏和上海,湖北73起,排名第九。由图3可知,广东上市事件数量最多,达到276起;江苏第二,260起;然后是北京和上海,湖北74起,排名第七。综合上图和表可知,湖北地区风险行业活动整体上虽活跃,但与东部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投资,并购和上市事件还偏少,主要投资方向多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少数领域,风险投资业在湖北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三、湖北风险投资问题概述

(一)制度因素

1.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公司法》规定“:本法所2015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0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5(CumulativetyNO.607)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法》为合伙企业设计了一套既要承担无限责任,又要双重征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而这种组织形式对风险投资者来说毫无吸引力。目前在国际上已被证明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在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公司中,少数专业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对内管理公司,对外承担无限责任,既承担高风险又享受高回报;而提供风险资金的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对内不参与管理,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以稳定的回报保证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另外,《合伙企业法》第九条规定:“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一限制显然不利于机构充当合伙人。2.关于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金额的限制。《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一限制显然不利于各种资金采用风险投资形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3.关于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条件的限制。《公司法》对股东人数作了如下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成立。”对股东人数做了上限不利风险投资公司筹集大量的资金。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虽然在股东人数上尚未规定上限,但是却对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作了如下限制:“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应向社会募集。”事实上,在国外发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的大多为专业性人才,他们组建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提供专业化的管理,而不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4.关于风险投资基金供给的限制。风险投资运作的条件是充足的资本来源和通畅的投资渠道。风险投资多是以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这就要求风险资本较为雄厚,渠道来源较为多样。在欧美,风险投资基金供给来源不仅包括个人和政府基金,更为重要的是诸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我国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也是目前最有实力的机构,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养老基金管理规定》都不允许其参与风险投资活动。《保险法》对保险基金的运用虽然有所放开,但对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行业则缺乏合理的规范和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5.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限制。《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按照这条规定,风险投资家无法要求风险企业回购其持有股份。《证券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用要约收购或协议收购的方式。”这条规定是允许风险投资家采用邀约收购方式的退出策略。但现行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同时又规定,收购方在持有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要作出公告,以后每增持股份2%时要作出公告,且自该事实发生日起两日内不得购买该股票,当持股数达到30%时应当发出要约收购。由于初次公告时持股比例偏低,只有5%,致使收购者目的过早暴露;持续购买的比例只有2%,当购买股数达到30%发出要约收购时,收购方要公告13次,这显然是不利于风险投资家采用要约收购的方式从被投资企业退出。

(二)投资回报问题

目前,我省高科技产品市场多为外国产品所占领,又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滞后,我省科技创新人员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使得风险资本投资回报率始终难以达到预期水平,投资家不敢过多投入到新兴科技业的种子期和成长期,另外风险投资也有向某些行业过度投资的问题。

(三)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大多数国家有针对性税收优惠,即靠个人所得免税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人把资金投向该领域,即使投资失败还有税收减免。而我国现行税法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判断标准是采用“独立核算”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外的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或组织,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对风险投资公司要执行一般实业投资公司的税收规定征一次税,同时对投资人分得的收入又征一次税,这种重复征税显然不利于境内外资金进入我国风险投资业。

(四)人才问题

从事风险投资的人不但要懂金融知识,还要熟悉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而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没有风险投资的专业教育,多数还停留在学术和理论研究上,真正搞风险投资的人都来自政府,大企业或归国天使投资人,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湖北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五)市场中介建设问题

风险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而所需服务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还有待建设;其次,中介机构人员职业素质亦是难点,许多中介机构人员打着为风险投资者和需求需求者服务之名,行经济诈骗之实。

四、湖北风险投资业发展建议

对高科技行业来说,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为1:10:1,而我国为1:0.5:10;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短缺制约了新兴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虽然近年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案例不断增多,但由于我国《公司法》中各种条款的限制,虽然国家推出了创业板,但绝大多数企业仍需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企业为获得更多资金,总是存在隐瞒真实信息的倾向;因此风险投资虽然起到资金放大器,产业孵化器与风险调节器作用,但如果缺乏相关的法律与市场约束机制,两者可能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风险投资由于自身特性对弥补传统金融业的不足,加速湖北高科技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湖北还处在工业化阶段,湖北不能简单的奉行“拿来主义”,模仿硅谷,而是要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风险投资部门。具体建议如下:

(一)制度建设

在完善《公司法》与《证券法》的同时,应积极修订《风险投资法》,为风险投资活动纳入法律保护与约束下,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方与接收方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为鼓励风险投资家的前期冒险行为,设计了一系列风险投资合同条款,如股权比例和性质条款、保护性条款、回赎权条款和领售权条款;为防范后期公司治理者的道德风险,推出了任命条款和声誉机制支;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以分配董事席位为目的的表决权拘束协议应属有效,强制履行应是主要救济方法。

(二)完善内部监管

在缺乏官方机构的大环境下,风险投资行业内部应制定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和企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首先,风险投资业自身应理顺本行业进入和退出渠道,界定自己的业务范围,确立本行业的道德准则;其次,加强自身风险控制;最后,设立一个强力第三方仲裁机构,其主要职能应包括:专门研究风险投资成本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市场提供制度规范和实时准确的信息;为风险投资合同提供公证和咨询服务;为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的利益纠纷提供解决方案和仲裁。

(三)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风险投资业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产业,由于其自身的高风险收益性和特殊投资领域,国家应降低甚至减免该行业税负,还应为风险投资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活动放宽政策,使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向社会大众进行融资,一方面保证风险投资公司低成本经营;另一方面,能使我国广大国民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创新为民,利益共享。2015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07期)TimesFinanceNO.11,2015(CumulativetyNO.607)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企业家冒险精神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我国社会目前人与人之间信任度还不高,而我国征信事业又刚刚起步,在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都有待强化的背景下,既要激励风险投资者热情又要防范和控制风险,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可或缺;另外培育冒险精神勇于创新及奖惩分明的现代商业文化同样不可或缺。

(五)加快高校风险投资人才培养

任何行业都需要年轻人的参与才能生机勃勃,风险投资公司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专业纳入高校的课程设计,使更多有志青年能在风险投资业从业,同时,完善各项人才考核制度,建设人才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胡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点[J].经济研究,2014,(1):1-3.

[2]张新雄.湖北“风投”渐行渐近创司已达50余家[N].荆楚网-楚天金报,2009-11-23,(2):16-32.

[3]谢兴盛.我国风险投资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黄继.我国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逯忆,王楷楠.谈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2005,(11):101-104.

[6]吴唐青.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中的环境障碍[J].经济研究,2003,(9):151-156.

第3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著,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CableandShane,1997)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13]。Gompers(1993)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报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风险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且与所有权配置无关)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14]另外,萨尔曼(Sahlman,W.A,1990)、勒纳(lerner,1994)、J.lerner和Rodney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2001)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15]黄美龙(2001)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政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16]张帏和姜彦福(2003)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2001)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常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特殊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17][18]田增瑞(2001)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19]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20]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根据委托理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则更好地分析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

(一)从风险和分担的角度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借鉴委托理论关于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委托关系,从人的风险控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局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人(风险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如何通过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来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却忽视了风险投资高风险特性下的委托关系形成和维系机理,缺乏对风险投资整体运作模式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对风险投资的整个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这根主线的作用,这样,对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的研究不能区别于一般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委托关系,对实践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从风险投资的风险和分担角度出发,有助于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形成的前提即对高风险的逐级和分担,与利益主体在关系过程中风险控制与激励相结合,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解释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特点对风险投资运行效率的作用,抓住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实质,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从风险和分担角度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问题,应看到风险的逐级转移和释放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因而,研究的范围应将投资者到风险企业的风险过程纳入研究,侧重于A级和B级各自的关系特点,以及与整个关系链条的关系的研究,以阐述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而言,为适应风险、分担及提高投资效率的需要,各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来适应风险的转移和分担的过程,说明了对风险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所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应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到风险企业的完整关系链,个体对象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样,为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提供了明晰的研究载体。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国外的发展环境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也远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涉及风险投资的相关资料数据较难以获得,因而,国外纯理论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具体制度环境,实践的经验通过运作比较的方式给予我们启发,所以,在系统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中,可考虑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方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风险投资实践,在研究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共性下,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特征及关系的行为过程。

(四)研究内容的扩展

1、在考虑风险条件下,将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三个“黑箱”打开,对风险的效率传递机制问题及各种委托关系路径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第4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在全美常青藤大学的商学院中,无论是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还是与哈佛商学院一街之隔的MIT斯隆管理学院,或者是顶级学府哥伦比亚商学院,这些商学院只有一栋楼的面积大小,而哈佛商学院却坐拥几幢宏伟建筑及配套建筑,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寸土寸金的波士顿查尔斯河对岸。

哈佛商学院把培养与众不同的领导者作为自身使命,这也是为何哈佛商学院堪称MBA“西点军校”的原因,而支撑它完成使命有其与众不同的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首先要说到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是商学院的核心教程,这本书在世界MBA教学上堪称权威。案例教学法自1925年被哈佛商学院引入课堂教学后,在教学中迅速取得成功并闻名全球。它把工商领域中分析、决策遇到的种种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互动的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是商学院一系列著名管理方法的基石,它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种分析技巧、洞察力及自信心,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求。

为了让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与当前和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哈佛商学院每年都会和来自全球的类型众多、规模迥异的组织领导者合作,研究开发出近350个案例,通过这种方法将案例教学的三分之一内容进行更新。在目前世界各商学院使用的案例中,几乎将近80%的案例是哈佛商学院开发的。

第二个特点,哈佛商学院的创新能力也不容质疑。哈佛商学院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无论是对工商实务界还是对工商管理的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学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每年自筹的研究预算资金超过7000万美元,这也为研究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供了自由和灵活的空间。目前每个学年,学院独立出版以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大约有35本,学术论文大概有300篇,此外还有大量的各个领域的文章发表在各种刊物上。

第三个特点,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中真正的精英。商学院致力于当前和未来商务发展的最前沿领域的研究。首先,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工商实务进行仿真,会遇到缺乏完全信息、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妥协、时间压力等情况,学生们必须通过分工合作,才能作出决策。其次,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取材于商务过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性组织等都是学术研究的范围。除了在学术领域成为领头羊外,哈佛商学院的众多老师还有丰富的实践阅历,他们曾经是咨询师、企业家、投资者、董事会成员、行政长官等。

第四个特点就是哈佛商学院强大的社会网络及高度的国际化视野。哈佛商学院与各组织的领导者、学者、毕业生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学校在全球重要城市已经成立了研究中心,包括巴黎、香港、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孟买。哈佛商学院通过这些研究中心将其根植于全球市场组织当中。大约35%的MBA学生和60%的管理人员培训来源于美国之外,大约25%的案例来自于国际商务领域。

从进入哈佛商学院的第一天起,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和哈佛商学院产生了一生不断的联系。哈佛商学院有其独特的全球校友网络,从哈佛走出来的学子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哈佛一样,如此深刻的感受与它强大的校友会离不开关系。在哈佛商学院的毕业名单上,有一长串声名显赫的名单:乔治・W・布什、杰夫・伊梅尔特、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等。

而在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也占到了相当惊人的比例。G.H.SmartConpany咨询公司和The Ignite Group公司做过一项调查,同时收集了497位风险投资家的背景资料,结果表明,有MBA学位的风险投资家中36%毕业于哈佛商学院,20%来自斯坦福大学,来自MBA名校的占71%以上。

第5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2009-4-5 21:17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4719次

大三的学年论文,就要个题目和提纲,想到的或者有的留下QQ,我加你,答案满意的另外加分悬赏,谢谢!问题补充:

诶。。也别留下QQ了,不然估计没人留,就直接发在这里吧。。

提纲呢?我还想要个提纲。。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09-4-5 21:22 满意回答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2007年修订)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既是本科教育的一项必要训练环节,也是对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务必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这里提供的论文题目可作为学生直接选题。

一、总体要求

1、题目要明确、精炼,语句通顺且相对完整,选题不要太泛、过广。

2、内容体系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不管具体体系如何,基本上应按如下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①提出问题(立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②分析问题(事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剖析)③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对策等)。

3、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语句通顺。

4、紧扣主题展开写作,无必要或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写。

5、要严格按继续教育学院规定的规范写作论文。①内容齐全: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②页面设置符合规范;③章节设计符合规范;④字体设置符合规范;⑤图表设计符合规范。

二、理论性论文具体要求

原则上不鼓励写纯理论性的论文。如选择了写该类论文,要注意:

1、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2、要有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如某一理论的修正、某一方法的改进、某些学术观点的系统整合、某些新事物或新现象的解析等。

3、一般应有案例分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应用性论文具体要求

鼓励写作该类论文,要注意:

1、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针对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2、研究的问题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提倡“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

3、分析问题多以事实说话,建议多采用数据、统计图表展示事实现状、存在的问题,展示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

4、要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措施或对策等。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1 提高我国广告业设计水平的对策思考

2 论企业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建设

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模式探索

4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若干思考

5 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灵活应用

6 体验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施策略研究

7 论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8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9 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研究

10 论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

11 因特网数据中心的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

12 “壳”资源重组有关问题的研究

13 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14 我国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论我国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和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16 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策略研究

17 论我国企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8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19 某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析

20 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1 论现代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建设

22 现代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3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成功的营销战略

24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5 论我国零售物流企业如何迎接国际化挑战

26 中国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研究

27 论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

28 论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29 论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

30 某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31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32 论汽车制造业的品牌经营策略

33 创业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34 房地产企业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5 体育服务器材市场渠道管理研究

36 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37 教育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8 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39 某地区家政服务业市场分析

40 论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设计

41 论广告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42 论我国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与营销管理

43 论建筑工程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

44 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45 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管理

46 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研究

47 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8 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9 需求个性化下的营销策略研究

50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51 论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环保意识

52 论投资活动中的造价管理

53 我国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分析

5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55 论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6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57 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8 论我国古代兵法谋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9 论企业的危机管理

60 某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61 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2 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63 某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64 论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65 论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

66 中国外资利用的状况分析及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67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68 新环境下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

69 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

70 论银行如何加强对民企放贷款的管理

70 某企业总经销制方案设计

71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思考

72 经济转型阶段国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的重构研究 73 国有大中型企业薪酬机制研究

74 论新的资质就位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75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76 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77 对我国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78 税务的现状、前景与发展对策研究

79 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

80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81 论企业如何创建名牌

82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83 税收征管的制度因素分析

84 论市场经济下的我国财政职能转变

85 公共财政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

86 论国有资产重组与国企活力再造

87 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88 论我国轿车制造企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89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现状分析

90 试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

91 企业重大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92 论房地产企业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93 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94 论金融风险管理

95 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

96 论我国保险企业的诚信经营

97 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研究

9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

99 论我国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100 企业战略并购行为研究

10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02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103 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104 国有企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105 论烟草行业的创新发展

106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107 关于中国保险市场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思考

108 中国城镇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109 国有企业要走创新之路

110 税收征收成本分析

111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分析

112 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113 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114 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115 财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探索

116 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17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118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119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途径分析

120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121 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研究

122 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123 论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管理

124 论现行增值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125 税务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126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27 论加强对经济诈骗犯罪的打击防范

128 论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

129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30 论我国外贸发展从比较优势战略到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131 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32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构想

133 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134 现代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研究 135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136 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机制研究 137 住宅产业现代化研究

138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139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40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41 论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营销

142 基于消费行为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 143 长寿企业的成功秘诀探析 144 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第6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第7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中小企业 融资 财政资金 服务体系

0 引言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金融机构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了不少困难。但是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工业制造企业,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较少。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工业制造企业有比较大的差别,他们既面临着广大中小企业相同的融资困境,还存在其特有的融资难题。在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部分金融及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热情有所提升,但其投融资对象多为国有文化企业或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他们对大量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关注明显不足。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既是促进文化大繁荣的源泉,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动力,研究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问题

1.1 企业的发展急需金融支持

我国文化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大多是分散化、处于创业期或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他们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有项目、有点子”,但项目和点子的市场化开发急需资金支持。处于成长期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有着拓展市场、完善内容和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也希望获得资金支持。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小,因缺乏规模效应,融资成本较高。据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企业融资需求少于500 万元,50%多的企业融资需求集中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1]。投融资需求类型以中长期资金需求为主。按照资金需求期限划分,82.2%的企业需要中长期资金注入,只有17.8%的企业需要短期流动资金[1]。

1.2 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融资方式单一

根据调查显示,非正式的民间借贷是我国大多数文化企业,尤其是以私营性质为主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但是融资成本较高,不受法律保护。通过典当资产获得融资机会的做法在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方式能够解决文化企业发展一时之需。银行类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银行的贷款方式比较单一,仍然以传统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案例很少。截至2010年,国内共组建了10只产业文化投资基金,也偏爱“不差钱”的大型文化企业,绝大多数都不愿意投资于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2]。资本市场融资希望渺茫。从上市的文化企业的数量上看,截止2012年7月,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仅有文化类上市公司(传媒娱乐板块)27家,仅占1%。其中中小型企业的比重更低。政府的文化专项扶持资金专注于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被边缘化。风险投资有顾忌。风险投资者承担了高风险,要求高回报,而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的是精神层面需求,需求弹性大,政策风险大,缺乏通畅的退出渠道,影响了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1.3 融资成功率较低

虽然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积极寻找资金,但融资成功率较低。多数文化创意企业都有融资需求,特别是处于成长初期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愿望强烈。但是这类企业希望获得中长期资金,而很多金融类机构为了避免风险,资金供给年限往往较短,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存在着资金使用期限的供需不对称[3]。而股权的长期投资者由于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信心不足,也不愿意提供长期资金。调查结果显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真正成功融资的中小企业只有两成。在这两成企业中,工业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比重大,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比重小。

2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1 经营缺乏稳定性

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的是精神文化需求,需求不确定性较大,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和稳定,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4]。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市场培育和开拓阶段,导致产业链无法延伸,产业化难以落实,“一次开发,多次利用”的高收益的赢利模式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因而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投融资风险较大,降低了金融类机构参与的积极性。

2.2 资产难以作为抵押物和担保物

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包括实体文化产品或文化资产,比如艺术品、收藏品等,还包括无形资产,比如版权等知识产权。当前银行提供资金的方式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为主。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实体性的资产少,占比小,而版权等无形资产占比大,版权质押和文化艺术品抵押面临许多制度上的障碍,企业资产类别与金融机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交集。

2.3 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统计口径,其中的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统计机构更不会对其进行信息统计和。加上企业经营规模小、产权结构不清晰、会计制度不规范导致信用水平相对较低,企业整体形象与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影响了投融资机构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

2.4 金融机构缺乏文化项目投融资的经验

文化创意企业或文化创意项目投融资是新业务,金融类机构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专项制度。既没有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也没有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风险评估制度,更缺乏针对性的投融资工具,从而导致金融类机构的资金供给愿意不强,影响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

第8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non-parametric methodis a branch of probability statistic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will appear the boundary effect when estimating border region. This article proved the strong consistency of the given non-parametric condit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h■■(m,n).

关键词:非参数估计;Copula函数密度;条件核密度估计

Key words: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Copula function density;condition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14-02

0 引言

本文根据核密度估计方法不利于和有关数据分布的先验知识,因此将一些数据分布不增设其他的假设,那就是一些从基本数据样本本身出面来研究数据分布估算特征的办法,经过对核密度估计变化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就应该建立不同的风险投资价值的假设模型。参数估计一般应该分成参数回归分析法和参数判别分析法。为了解释此个问题的现有的方法含有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对参数回归一系列的分析中。

1 首先来了解非参数估计

非参数方法是概率统计学的一个分支,通常在一个统计课题中,如果确定或者假定了全体分布的清晰形式,并且其中含有一系列参数,要从来自全体的样本对这些参数做出的一系列估算或进行某种形式的假定检测,这种推理的方法称为非参数方法。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有如下性质:如果概率密度函数h(x)在一点x上连续,那么累积分布函数可导,并且它的导数,由于随机变量x的取值,只取决于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所以概率密度函数在个别点上的取值并不会影响随机变量的表现。更准确来说,如果一个函数和x的概率密度函数取值不同的点只有有限个、可数无限个或者相对于整个实数轴来说测度为0,那么这个函数也可以是概率密度函数。函数型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涉及到很多学科,比如分类学、医学、生物力学等,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结合非参数统计推断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形成的。并且因为这些学科中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函数型数据,所以函数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应用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

连续型的随机变量取值在任意一点的概率都是0。作为推论,连续型随机变量在区间上取值的概率与这个区间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无关。要注意的是,概率L{x=a}=0,但{x=a}并不是不可能事件。非参数估计的目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估计未知密度函数h(x)。对于一维实随机变量x,设它的累积分布函数是h(x)。如果存在可测函数h(x),满足:①f(x)?叟0;②■f(x)dx=1;③P(a

2 再来了解Copula密度函数

Copula函数解释的是变量空间的一般相关性问题,现实上是一种将联合分布函数与本身的各自边缘分布函数相连在一起的密度函数,所以我们还将它称为连接函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相关理论和解决方法已经在其他国家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并且还应用到金融、医药等领域的相关分析、投资组合分析和风险投资管理等方方面面。在某些参数判别分析里面,一般需要假定认为辨别依据的、随机取样的数据样本在很多机会的类别中都配成特定的分布。实践表明,参数模型的这种基本设定和真实的物理空间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别并不大,但是由此方法得到的结论却与现实相距甚远,这是因为密度估计方法不利于有关数据分布的先验知识,所以一些数据分布不增设其他的假设时,其结果很难令人满意。

通过了解知道Copula函数是两个边缘分布的连接函数,因此得出Copula函数的条件密度就是联合密度函数,在这种情况下需创新传统的估计方法,选用条件密度来估计随机变量间的相辅结构,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里面,条件概率密度核估计才是一整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因此将条件核密度估计理论在Copula函数的估计中进行应用,就可以得出在预定值超出所有知道的Copula类时刻对这种相依结构的非参数估计。

3 最后来了解条件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方法在估计边界区域的时候会出现一般的边界效应。经过对核密度估计变化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就应该建立不同的风险投资价值的假设模型。参数估计一般应该分成参数回归分析法和参数判别分析法。

通过给定的集合样本点来分析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问题的函数是概率统计学的一个基础课题之一。解释此问题的现有方法包括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对参数回归一系列的分析中,通常来设定数据分布符合某些给定的特定的形态,比如可化线性分析、线性分析等,再次在目标函数中追寻一固定的解,那就是确定回归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值。

假定联合随机变量(X,Y),其中(Xi,Yi),i=1,2,3…,备有一定的联合密度f(x,y)的Kp×Kq上各自单独分布的样本点,g(φ)是X的密度边缘,h(y│x)=■为给定X=x时Y的条件密度。令R1,R2分别是Kp及Kq上的核函数,{an},{bn}为可以设计的一个序列。h(y│x)的双重核估计定义为:hn(y│x)=■。

设(X,Y)的布局为δ,δ的着力点为D。X,Y的边缘分布分别为δ1,δ2,对应的着力点为D1,D2。对于任意的x=(x1,…,xp)∈Kp,y=(y1,…,yp)∈Kq,a>0,b>0,假定R1,R2,

an(x),bn(y)符合下面条件:R1,R2分别是Kp及Kq上的有边界概率密度边缘函数;R1,R2可积;Kp及Kq着力点有界;对与任何一个Kp中紧集H1和Kq中紧集H2,有■a■(x)0,a.s当n∞,■b■(y)0,a.s当n∞,对任意Kp中紧集H1和Kq中紧集H2,■a■(x)0,a.s当n∞,■b■(y)0,a.s当n∞,inf■∞,a.s当n∞,对于所有一切正整数n,x1,x2∈Kp,y1,y2∈Kq及所有的样本点(X1,Y1),…(Xn,Yn)皆成立。

从实际应用情况可以了解,按照给予的估计数量的不益的地方在于,窗宽{an},{bn}的给定应该重新再估算过。从历史上来看,这种理论已经得到了实践,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查阅很多相关的已发表的论文或者著作,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窗宽都是常数的形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若对窗宽进行限制,会存在很多不便的地方,那些窗宽不为常数的情况,最突出的情况就是1965年提出的“最近邻估计”,形同的估计在案例里也有很多的出现。

另知DEVROYE曾经出现过“自动选择窗宽”的核估计一般概念,那就是说窗宽基本由样本来给定,不过其研讨那窗宽与基于异议的(x,y)的位置相异,这些在实际运用上基本不能适应,按照(x,y)的地理位置不定相同,窗宽适宜区别很大。因此我在此文章中采用随机窗宽an(x)=an(x,X1,…,Xn),bn(y)=bn(y,Y1,…,Yn),把其中an,bn的区别代替以an(x),bn(y)作为h(y│x)的新估计,但是还是记为hn(y│x)。

这个时候所以就要重点看待的是,当M,N是[0,1]×[0,1]上的随机变量h■■(m,n)应该在此区域内的不定积分不一定等于1,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在选取不同的核函数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样了就与分布函数的概念自相产生了矛盾,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所以就这个估算值必须重新来个标准,所以就标为h■■(m,n),假定

h■■(m,n)= 0,m?埸[0,1],n?埸[0,1]■,m∈[0,1],n∈[0,1]

所以h■■(m,n)为[0,1]×[0,1]上的密度函数,通过以下来假定一下h■■(m,n)与h■■(m,n)以及h(m,n)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令m,n为[0,1]上的随机变量,其条件分布函数记为h(m│n),其联合密度为f(m,n),边缘密度为g(m),其中f(m,n),g(m)一致连续,inf g(m)>0,h■■(m,n)为h(n│m)的近邻估计,h■■(m,n),那么当n∞时,

■h■■(m,n)-h■■(m,n)0,a.s。因为联合密度函Copula函数等于其条件密度函数,因此就有■h■■(m│n)-h■■(m│n)0,a.s。

通过已知条件可以知道f(m,n)是一致连续,故f(m,n)有界,即?埚U′>0使得f(m,n)0,g(m)是一致的连续性,故?埚U>0,可以让■0,使得h(m│n)

?埚N1,当n>N1时有以下式子成立:f■■(v│u)N2时可以有如下不等式成立:

H(1,1)-?谆-F(0,0)-?谆

所以当n∞时,就有Hn(1,1)-Hn(0,0)1,a.s。因此suph■■(n│m)-h■■(n│m)=■■-h■■(n│m)=■(■-1)h■■(n│m)?燮(■-1)(U-?谆),a.s。

通过上式可以知道,当n∞时,即■h■■(n│m)-h■■(n│m)0,a.s。

所以■h■■(m,n)-h■■(m,n)0,a.s。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已经证明了一切的非参数条件核密度估计h■■(m,n)的一致强相合性与关联。

4 结论

对参数回归一系列的分析中,一般先来设定数据分布符合某些给定的特定的性态,再次在目标函数中追寻一固定的解,那就是确定回归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值。在选取不同的核函数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样了就与分布函数的概念自相产生了矛盾,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所以就这个估算值必须重新来个标准,证明了一切的非参数条件核密度估计h■■(m,n)的一致强相合性与关联。

参考文献:

[1]赵凯鸽,袁永生,吴清娇.基于Copula理论和非参数极值估计在上下游水位的相关性分析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28.

[2]孔繁利.金融市场风险的度量――基于极值理论和Copula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04-01.

[3]陈江平,黄炳坚.数据空间自相关性对关联规则的挖掘与实验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

第9篇:风险投资案例论文范文

[关键词] “海归”人才创业融资本土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学人员队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截至到2005年底,我国已有各类出国留学人员93万人,回国人数23万人,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超过10万人。到2006年,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遍及几乎当代所有学科。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国外许多已有所成就的留学人员回国的愿望非常强烈,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迄今归国留学生总数已近30万人,且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在回国的海归中间,创业已成为海归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而且人数众多。据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介绍,现在仅中关村的海归人数就有8000人,中关村约有3400家高科技企业由海归创办。“如果说中关村是北京的名片,那么毫无疑问,海归企业是中关村的名片。”夏颖奇说。

一、“海归”回国创业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国家需求、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本土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国市场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具有全球化眼光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经营者,需要及时的国际资讯。而海归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可以吸取双方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海归是中国新经济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引进海归,鼓励海归回国创业是中国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因此,具有真才识学的海归是中国市场的真正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

2.实现自我的一种需求。海归们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大多做一些研究型的工作,主要成果是学术论文。但是现在的海归们不仅仅满足于把自己辛勤的研究成果仅仅转化成论文,而渴望能够变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进而通过产业化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更能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如无锡博慧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陈博士所说,“我回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希望能够在工业化背景上对我的成就有一个飞跃。”国内目前的环境则为海归学子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遇和平台,满足了个人创业的欲望,因此,回国创业被海归看作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3.文化的归属感。许多人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收入也不错,但就是感觉找不到归属感,没有融入到主流文化里,回到中国是“叶落归根”的一种选择。如张朝阳博士在他的《我为什么回国》一文中这样写到:“你不在主流文化里面,你的生活中必定缺乏营养。我常常这样觉得:任何离开从小长大的环境到另外一个文化圈子里面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里融入主流文化,哪怕这个人外语讲得再好。”'

二、“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劣势比较

1.优势。

(1)先进的科研水平和思想理念。海归们多数都在国外受到名师指点,培养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掌握着与国际同步的科技成果,学术地位上有一定优势,多数创业者本身就是技术专家,为回国创业准备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2)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大多在国外还有很多亲友,与国外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方便地获得国际资讯,便于及时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

(3)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大多数海归都有在国外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展了国际视野。因此,大批留学人员的回归,除带回众多尖端技术外,还把“现代经济元素” ―― 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带回祖国,他们往往具有经营观念新、管理方式先进的特点。

(4)双语能力、双文化背景。一方面,这些海归人才都具有语言上的优势,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融入世界,比国内人士更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这是国内的经营者所不具有的独道优势;另一方面,他们又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文化,这种能力又是在中国的外国商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此,海归这种语言上的优势以及融通中西文化的能力,为回国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人才团队的优势。许多海归回国创业选择了团队形式,往往是各有所长的几个人一起回国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从国外引进企业所需的留学人才,这是海归创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优势。

2.劣势。

(1)水土不服的问题.由于这些海归们长期生活在国外,受国外市场环境和文化熏陶的时间较长,对国内的社会环境、市场现状和营运方式缺乏了解,回国后面对国内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在创业的诸多方面常会感到“水土不服”:首先,对国情缺乏了解。长期生活在海外,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过去;其次,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有资料显示,留学人员在外国留学的收获,前三位的分别是:语言能力占76.7%,专业能力占74.1%,对国外社会的了解占52.6%。被选择率最低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仅占7.8%。国外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直来直去,中国留学人员在国外呆了十几年之后渐渐适应这种简单生活,回到国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第三,国外的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比较完善,凡事都有章可循,而国内许多行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规则,往往使这些习惯于按法律规则办事的海归们无所适从。

(2)缺乏企业运作经验。尽管有良好的技术背景,但大多数海归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欠缺。创业不是做研究,它涉及到管理、财务、金融、法律、公关等各个方面。

三、“海归”创业成功的障碍审视

1.资金瓶颈。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寻找资金,这是制约海归回国创业的瓶颈。

(1)政府支持杯水车薪。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资金补助的优惠措施,给予企业一定的创业资助,但是对于巨大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银行贷款困难重重。国内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条件是要以房产、设备等有形资产做抵押,而留学创业人员大多只有技术没有固定资产,因而无法从银行取得抵押担保的贷款。

(3)民营投资者的“短视”行为。海归回国创办的大多数是高新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国内的民营投资者更看中立竿见影的资金回报率。于是在国内,一方面是资金市场难觅好的投资方向和项目,大量民营资本闲散着;一方面却是留学生的许多项目嗷嗷待哺,资本与技术直接对接存在极大的困难。

(4)风险投资市场很不健全。尽管国内已经成立了不少的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总体上运作机制不够灵活、缺乏操作经验,对资金的投放比较谨慎。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商很难深入了解留学生的高科技项目成果及其产业化的趋势,看不到其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缺乏有眼光的投资商。

2.人才流动性比较大。由于缺乏完善的招聘与用人机制,在这类企业创办的最初阶段,人才的流动性往往比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迅速成长。

3.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海归创业的环境还有待完善,主要是国内法制不够健全、商业环境不规范,市场游戏规则不完善、竞争环境不公平、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封锁等,严重阻碍了留学生企业的健康发展。

4.政策环境的制约。主要有出入境签证手续麻烦,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这也是使一部分想回国创业的海归望而却步的原因。另外,留学生归国后,孩子遭遇教育难题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基本都是出生成长于国外,接触到的教育系统都是西方的。和父母一起回到国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放弃习惯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以及适应陌生的教育方式。因此,在适应国内的教育制度、方式的过程中也会给海归带来许多麻烦。

四、“海归”创业成功的路径指向

1.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海归回国创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或者是优秀的技术项目,而且一定要和中国的市场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资本=财富,这就是现代海归商人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2.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海归们携带科技项目回国很受欢迎,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开创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和科研,还需要财务、金融、销售、法律、政府公关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缺乏管理常常使优秀的科技项目难以施展。海归回国创业往往不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哪个创业者是全才,就算他足够优秀,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组建一支优秀而牢固的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开辟多种融资渠道。资金缺乏是回国创业的海归们最大的困扰,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融资渠道。

(1)做好科技项目申报,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虽说政府资金有限,不能为所有海归创业提供直接支持,但是有条件的企业还是应当好好利用好的这个政策和机会,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这将减少资金上的压力。政府的投资往往作为启动资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跟进投资。

(2)利用无形资产,尝试引入风险资本和争取银行贷款。鼓励留学生企业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尝试运用专利、品牌等自身无形资产引入风险资本和争取银行贷款。

(3)发挥留学生创业园的功能,探索成为资本与技术结合的嫁接平台。留学生创业园不仅对留学生个人以及项目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具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和交流能力,可以发展成为资本与技术相融合的最佳平台和媒介,在民营资本与海归企业之间的协作起“牵线搭桥”的中介作用,为海归创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求更大的发展。

(4)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培育真正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发源于美国,流行于发达国家,在世界很多重大研究和开发项目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中国的风险市场建立之前,海归可以充分利用其国际关系,在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寻求风险投资来进行融资。许多网络企业在成立之初都得到了国际风险投资的支持,比较典型的如搜狐、阿里巴巴、携程旅行网等,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吸收海外风险资金到纳斯达克上市的过程,实现了快速发展。

4.再本土化。每个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才都必须经历一个“再本土化”的过程。因为国外的技术再先进,管理经验再丰富,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所以在中国创业,就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适应中国市场,与中国的需求、政策环境和人力资源更好的融合,缩短本土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施展他们的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5.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取得和保留。如何在国内市场上吸引、保留以及发展好人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招聘与用人机制。

首先,在创业的初期,要设置高薪吸引人才。设置薪酬时,实行绩效管理,员工收入要与其业绩更多的挂钩,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其次,公司上轨以后,要建立流畅的升迁制度。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帮助其规划职业发展,优秀的员工要有顺利的升迁渠道;最后,公司成熟以后,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事实上,当员工最终选择留在一家公司时,高薪和升迁都不会是终极目标,员工最终离去的基本原因是归属感。要想使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政府政策的支持。过去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大多限于解决房子、车子、减税免租等,其实对于海归来说,更希望政府能够积极改善国内现有的环境,建立一个法制健全、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同时, 也要为留学归国人员的家人提供好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耀:《海归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李琪:《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