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骨科护理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护理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科护理心得

第1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骨伤科门诊;换药;护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85-01

当前医患纠纷大幅上升,骨科门诊换药室作为骨伤科的一个独立的窗口单位,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医疗纠纷的焦点,是提升科室整体形象及信誉的示范岗位。骨科门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声誉,乃至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我近几年的一些护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科技能操作

骨伤科病员涉及各个年龄层次,骨折部位多样性,病情复杂,于是掌握熟悉相关骨科专科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熟悉掌握各种骨折的概念及骨折部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2)针对各种骨折能清楚的知道如何进行固定包扎、护理。(3)X线检查是骨科医生判断是否骨折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根据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并可同时明确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以确定治疗方法。因此,骨科门诊护士学会读片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会看片才能准确无误地把药敷到患处,并进行有效的小夹板或石膏固定。(4)功能锻炼,是通过正确的肢体运动,恢复肢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促进伤肢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濡养筋骨、滑利关节作用,同时起到防治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强直和骨质疏松,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中心,下肢以增强其负重步行能力为重点。因此,护士应熟悉掌握骨折各期的功能锻炼方法,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练习。(5)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并具备纯熟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6)因为门诊骨科病员流量相对较大,所以只有具备娴熟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门诊日益增加的骨伤病人,才能让患者由衷的放心、满意、愿意接受治疗;其次如没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无法满足患者服务需求,势必影响治疗,丢失患者,甚至损害科室声誉。

2高度的责任心:

由于门诊病人文化水平参次不齐,对疾病的认知迥异,加之就医不方便、流动性大等因素,大部分患者又都是隔日换药,此刻,就需要护士充分彰显自己综合素质,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

2.1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安全意识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时刻把好医疗安全关,做到依法行医,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范礼仪行为,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护理做到细心、周到、认真、耐心,让病人放心,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积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注意不随意评论患者在其他医院或科室的医疗效果。

2.2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士每次为患者换药时,都应详细询问病情,查看病历,读片,给患者取舒适的,言谈举止要得体大方,不论伤者损伤程度如何都要保持镇静、严谨持重,操作熟练敏捷,动作轻柔,忙而不乱,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采取移情易性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认真细致观察病人伤肢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石膏固定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足趾活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若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下垂、不能活动,肢端肿胀,发麻、冰凉、青紫或苍白以及局部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等表现,应及时查看石膏松紧情况,以防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腓总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致残,而引起医疗纠纷、事故。

2.3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

由于文化差异,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经常会出现病人随意解除小夹板或石膏固定,而造成骨折再次移位,增加患者痛苦,甚至需手术治疗或致残;或者患者的骨折已愈合,而需要加强功能锻炼,却错误认为会有再次骨折错位可能,而拒绝解除夹板或石膏,进行康复锻炼,最终导致伤肢留下后遗症。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2.3.1耐心向患者讲解骨折的定义、治疗、转归、注意事项,使其理解明白,积极配合治疗。

2.3.2情志护理的重要性,《灵枢.口问》强调:“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骨伤科疾病多数是因意外交通、工伤事故或生活中不慎所致,患病时病人毫无思想准备,易产生紧张、害怕、忧虑等不良情绪,而影响疾病恢复。因此认真做好骨伤科病人的心理调护,消除病人不良情绪,争取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是开展骨伤科各项治疗的重要前提。

2.3.3饮食调护的必要性。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选择饮食,将十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反之,则可以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疾病反复,甚至产生后遗症。如新伤病人,切忌肥甘油腻太过以及寒凉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即损伤早期,不要急于过用温补之品。有邪毒感染发热者,宜忌食荤腥辛辣的食物;而损伤中后期,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故应给予滋补脾肾、强筋壮骨之品:排骨、牛奶、枸杞等,同时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品。

2.3.4指导患者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阴阳协调,慎避外邪,形神共养,使自己身心达到怡情快志,心平气和的境界,从而使其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身心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和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因此,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大方,举止优雅,态度诚恳,能用亲切、和善的面容去接待每位患者;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称谓;多使用礼貌性和鼓励性用语;而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群,应不厌其烦进行耐心解答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其治疗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具备精湛的专科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真心交流,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病人的利益为主,做到未雨绸缪,是可以共建和谐的行医、就医环境,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2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1.1工作因素

    由于创伤骨科中的患者都是在遇到临时的交通事故或者工程事故等情况下,被送往医院的病人,由于病人的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其出现易怒、烦躁等情绪,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的时候,容易将不满的情绪宣泄在护理人员的身上,导致护理人员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对于一些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骨伤病人来说,其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担心由于自己护理不周而导致病人危及生命,往往会使护理人员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使护理人员患有心脏病。

    1.2社会因素

    随着医院的合理化人事制度开始实行,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常常怕自己不能做好工作,引起病人以及社会的不满,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3教育因素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创伤骨科的医学临床上也有先进的技术出现,这使得护理人员不得不去对新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技术进行学习,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增加自身护理意识、强化自身的护理知识,使护理人员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习,这种情况虽然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但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1.4人际交往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与病人、医生以及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将护理工作顺利的完成。而一旦护理人员与别人发生了争吵与矛盾,尤其是与病人发生了矛盾,就会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1.5家庭因素

    由于医院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医院的职工,更是其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为了做好合格的护理人员,也为了担当家庭中的重任,使得医院护理人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创伤骨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

    对于骨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可以进行正常的、合理的护理工作。除此之外,医院护理人员的管理者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骨伤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自主学习,扩充自身的知识及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只有真正具有高超的护理水平,才会得到患者或其他人的肯定。医院还应该时刻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护理人员更多的课余休闲娱乐的时间。

第3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交流

        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创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骨科健康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8月间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住院12d。其中,焦虑者62例,悲伤、抑郁者33例,无奈、懊悔者41例,积极乐观者21例。经心理疏导和疼痛干预心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能顺利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

        2.1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等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与适应阶段,受伤初期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预后自卑不愿出院,不愿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 2手术期的护理

        2.2.1手术前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面对手术多顾虑重重,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疼痛,担心留后遗症,护士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沟通技巧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讲解术者术式、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使其很好地配合手术。

        2.2.2手术后交流护士给术后回房的患者安置合适、舒适的,用温和、诚恳的语言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有切口疼痛、排尿困难、腹胀、发热等症状者护士应安慰、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情况做好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背景等情况综合考虑,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治疗方式、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时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鼓励同病种患者相互交流治愈情况,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手术。尊重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伤害其自心,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减轻其痛苦,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并帮助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第4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的疼痛度有降,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骨科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4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4-02

在临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临床疼痛已成为继发4个比较重要的生命体征之后的又一重要体征,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了使骨科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的减轻,要求护理人员的镇痛技术和镇痛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对骨科患者术后痛苦缓解和对护理工作的合格化。根据PDCA法,制定出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的镇痛管理及跟踪方案。PDCA循环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是综合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通过循环和逐渐改进,而达到管理质量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实施PDCA法,使骨科患者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有序进行有章可循,方案实施后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和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95例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男49例,女46例,年龄32~65岁,平均43.9岁。所有患者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21例,颈、腰椎间盘突出14例,骨盆骨折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3例,皮瓣移植4例,脊柱骨折2例,骨肿瘤l例,护理人员40人,都是近1~2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年龄19~23岁,平均21.22岁。

1.2 方法。

1.2.1 疼痛估计方法:疼痛评分表分为0~10分,按标准进行评分。

1.2.2 PDCA循环程序的运用:计划:制订教学计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计划、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及分班工作流程计划。实施:新护士入科后,由病区护士长全面介绍病区环境,总护士长根据新护士的性格、能力制定目标,并分配合适的带教人员进行带教,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新护士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该教学法分为问题、讨论和指导3个步骤:首先护士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疑点进行讨论,然后由导师给予总结和指导。检查:通过考试和患者的反馈得到方案实施效果。处理:对考核和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总结,为下一次PDCA作出理论指导。

1.2.3 问卷调查:患者外科手术后对减轻疼痛需求和对护士的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的现场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需要服用的止痛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担心、用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和对效果的满意度等。对所参与的患者和对其服务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调查。采取PDCA前后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护理人员共48份,患者问卷95份。全部回收,即都为有效问卷。

2 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收回143份,回收率为100%。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疼痛的减轻效果有了明显改变。详见表1。此方案使外科手术后对疼痛控制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49%上升至92%,并且护理人员经培训后能主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有关疼痛知识的传播,消除大部分患者有对使用镇痛药物多方面的担心,这种担心由原来72%下降到现在的19%。

表1 实施PDCA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情况(%)

3 讨论

第5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

1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特点

1.1焦虑心理 ①患者由于手术、麻醉过程缺乏认识,担心术中出血过多,发生麻醉意外或手术失败而留下后遗症;②怀疑手术效果,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③害怕手术引起剧烈疼痛;④担心手术增加负担。

1.2恐惧心理 因病情突然的变化以及术前出血过多,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

2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2.1提供信息支持 术前依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向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关手术和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针对担心手术是否会有生命危险或是否会有后遗症的患者,护士可请主治医师和其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目前此病的手术方法,只要手术后配合医生积极进行锻炼,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或避免心中所担忧情况的发生[2]。这样可消除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换号则不必要的猜疑、焦虑和恐惧心理,并调整患者对手术的期望。

2.2加强患者沟通 患者往往因疾病久治不愈而痛苦不堪,既迫切希望手术早日解除疼痛,又非常惧怕手术,尤其是农村老年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风险大,极易造成瘫痪,甚至死亡[3]。要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护士应以和蔼的态度,可亲的语言,关心体贴的行为,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以典型治愈病例让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配合。

2.3控制患者焦虑情绪 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应用放松训练可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术前晚指导患者运用想象性放松,找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曾给你带来最愉悦感觉,其意义是让患者在术前充分放松,使身体处于舒服的状态应对手术。

2.4做好家属的工作 因骨折、腰椎手术后患者往往某些部位功能障碍,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家属的配合帮助,而且他们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尤其是老人、小儿往往有情感障碍,应动员家属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3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特点

3.1术后抑郁心理 表现为失望,心中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对周围一切感到不满或沉默寡言,睡眠障碍,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多见于瘫痪患者。

3.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以前原本健康的身体,现在已经不受自己支配,内心感到自己很没用,更没面子,自信心受挫。

3.3术后害怕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里反应,即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转移、情绪、既往有无手术经验、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术后伤肢局部肿胀、渗血等症状或术后仍要持续骨牵引、骨外固定等影响。

4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4.1及时反馈手术完成情况 术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手术是否顺利及效果如何。因此,护士应该亲切和蔼的语言适时告知手术情况,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和安慰。

4.2正确处理患者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有光。告诉患者术后24h内疼痛最明显,2~3d后逐渐缓解,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如果有什么疼痛或不适,要及时说出来,切不可强忍,以便主治医生对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能进行充分评估,根据此评估,采取恢复相应合适的止痛措施,尽量能让患者减轻疼痛或者术后无痛。

4.3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焦虑情绪 术后患者担心预后情况,能否恢复正常功能,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手术情况及术后检查情况来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使患者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

[1]凌敏,谢颖芳,禹海波,等.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应激、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A):58-59.

第6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 呼吸科; 重危患者; 家属; 心理;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90-02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危重急症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年龄普遍偏大,病情变化快,入院时往往处于危重状态,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及时的护理服务,使其迅速摆脱疾病的困扰,尽快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重危患者不可预测的病情变化,家属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的危险,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重危患者救治期间处于一种危机状况[1],做好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医院开展治疗工作,给重危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这对于医、患、家属三方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9年开始,笔者所在科室着手对由ICU(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危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手段,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9年4月-2013年5月由ICU转入笔者所在科室普通病房的重危患者家属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家属常规宣教;观察组按照患者的病情、家属情绪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并对护理干预手段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两组家属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由ICU转入普通病房后一周内,对两组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答完回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该量表效度系数为0.77~0.99[2],由90项有关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组成,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采用当场答卷,统一指导,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如有疑问,调查者给予解释,30 min收卷,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抑郁、焦虑、恐惧、兴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重危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经常处于急救状态下,随时会危及生命安全,为确保患者的救治效果,重症监护病房往往采取限制陪探视人员进入等较为严格的措施,家属与患者不容易见面且时间较短,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患者,往往忽视了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这种医疗信息的不对等性以及家属长时间对患者的牵挂、担心所引起的身心疲劳,是造成患者家属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

通过不间断地临床观察发现,临床上重危患者家属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非正常性兴奋等不良情绪,常常产生易怒、多疑、猜忌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与医护人员发生直接冲突,毁坏医疗器械、对医护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粗涉诊疗工作的开展,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医院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危重患者家属分阶段及时开展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是促进医患和谐、提高诊疗效果的有益尝试。

3.2 重危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措施

造成危重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在患者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在危机早期对患者亲属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可以显著降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3]。建议在ICU、CCU等管理较为严格的特殊病房里,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传递患者病情变化信息,说明目前采取的诊疗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和安慰,尽最大努力减轻病患家属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的产生。

患者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当天,科室立即着手进行后续的治疗护理,此时患者家属急切地探望及照顾患者、询问病情,医护人员要抓住这最佳时机,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互动。用沉稳、真诚的态度耐心地向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病情、治疗方法、远期治疗效果,同时认真评估其心理状态,积极疏导不良情绪,解疑答惑,给予其心理支持与安慰,使其尽快平复情绪,理智、客观地对待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一周的时间内,随着诊疗工作的继续开展,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患者家属情绪波动相对减少,此时要及时与家属交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出家属陪护中应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及家属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形成良好的互动,确保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存在着诊疗时间长、病情恢复慢、病情变化快、容易反复等的特点,这对患者,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及家属而言,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医、患、家属共同努力。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及家属来说又是最基本的支持、鼓励和依靠力量,可使患者及家属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4],医护人员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医务人员的仁爱之心,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危重患者救治水平,建立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病情特点和变化情况,随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实现诊疗活动的透明化,从而使患者家属打消思想顾虑、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对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重危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积极的心理疏导与干预下,焦虑、恐惧、抑郁、非正常性兴奋情绪等大为缓解,能够正确面对患者病情,很好地配合科室诊疗活动的开展,这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大有益处的,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丽,谢海花,赵继军.ICU重危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6(6):55-5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205.

[3]王颖敏,尤黎明,罗志民.危重患者亲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5(5):468.

第7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 骨科患者; 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81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07-01

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优劣成为衡量医疗整体水平和保持医疗市场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护理越来越以人性化护理及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全程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高层次的护理。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骨科收治住院患者385例,年龄段包括小儿患者至高龄患者,主要收治各类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脱、骨肿瘤、膝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手术及非手术患者。

2 方法

2.1 创造人性化环境:为营造温馨、舒适、家庭式、充满人性化的住院环境。病房以米黄色为主调,打破传统的白色病区基调,感观上予患者一种柔和感觉,从而消除患者心理上存在的一种对白色病房的紧张、恐惧心理。病区病房分设为抢救室、三人房、双人房、单人房,每间病房均设独立卫生间、冷热水设施、空调、电视。每张床旁设有信号灯,可调试床头灯及完善的抢救设施。单人间另配置沙发床、茶几、衣柜、电话机等,方便外地住院患者,解决其家属陪护住宿的困难。病区大厅及走廊摆置绿色盆栽,代表“绿色―生命”之寓意。大厅正面专设有“骨科专科疾病”宣传栏以及住院须知,出院流程等,图文并茂,专业而易于理解。医务人员服务承诺牌醒目地标志着“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精益求精,让患者满意、放心。为方便患者,病区配有微波炉、公用电话机等。舒适的休息座椅、冷热饮水机、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设施整齐摆放于固定位置,方便可下床患者做功能锻炼使用,增加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活动空间,交流场所。病区明确标志禁烟区及吸烟区。维护公共卫生,整洁、舒适、温馨的病区,营造出人性化的住院环境,从而减轻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恐惧、焦虑心理,坦然、愉快的接受住院治疗。

2.2 转变服务理念:变过去被动、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为主动合作模式,骨外科在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首先上班必须仪表整洁,长发盘起不过肩。工作中礼貌用语,微笑服务,避免无称谓、无表情、无沟通,做到五心服务:即热心、诚心、虚心、耐心、细心。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关心、护患之间的平等合作,从而建立起完全信赖的护患关系。

2.3 强化人性化服务:患者入院,护士即热情问候,送患者到床位,摆好用物,送上开水及药杯,一次性用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及病房设施的使用。入院后安排好患者检查程序,送患者及时完成各项检查。技术精益求精,保证各项护理操作顺利完成。治疗、操作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做到十知道,即姓名、年龄、职业、病情、用药、诊断、心理、护理、饮食、社会因素等。并且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用药、特殊饮食、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对康复期的患者,护士到床边示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扶助患者坐轮椅或使用助行器到阳台或院内花园呼吸新鲜空气,增加活动度。适时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激发患者康复的信心。病区同时为每位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2.4 实施延伸服务:患者出院,全体医务人员祝福患者,护士送患者至院门口。明确交代出院用药、饮食及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写明复诊时间。骨外科为每位出院患者建立出院随访登记本,由专人定期电话随访,或登门随访,通过随访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存在问题并帮助解决,继续健康指导,提醒患者复诊时间。使这种人性化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属及其周围的人。

3 体会

21世纪的中国医院,谁赢到了服务,谁就赢得了成功与发展。1年多来,骨外科在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服务中,把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每一环节中,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赢得患者一致好评。同时护士在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在每月底进行的住院、出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中,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至98%。患者在骨外科护士仪表美、行为美及精湛的技术中,感受到和谐、温馨。

目前整体护理已在各国普遍开展,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切由护士承担。其护理以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为主。但我国目前的护理仍未摆脱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模式。因此,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预料,我国骨科护理的发展将会以更快的脚步向信息化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海花.我国护理工作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J].护理学报,2006,2(13):25.

第8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外科;焦虑

医学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因受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来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1];外科手术和麻醉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可使患者术前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为了探讨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本文对27例骨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前一天、进入手术室即刻和入手术室后30min时段实施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原则下,将2010年6月至12月骨外科手术患者54例,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35例,年龄19-38岁,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选择的患者均无手术史、排除高血压、心脏疾病。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指标评测方法 所以患者术前一天、进入手术室即刻和入手术室后30min采用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测焦虑程度,并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测量平均动脉压和心率。SAS量表有20个条目,评分为20~80分,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和感受,可以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焦虑水平,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自制焦虑评估表得分越高同样说明焦虑程度越高。

1.2.2 心理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等资历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手术和治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如下:⑴术前访视,建立干预基础。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内容包括查看病例了解病情;向患者作自我介绍,讲解术前心理状态对手术和麻醉及术后恢复的影响;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给予合理解释、善意劝导;告知有关手术情况、过程及手术中和手术后相关应对措施等,以纠正其潜在的认知缺乏[3]。⑵掌握交流技巧,进行认知干预。用深入浅出的生理解剖学基础讲解与患者手术相关的知识。说明手术目的,了解手术方式。使患者对手术过程大致心中有数,增强对麻醉、手术的信心。⑶加强术前情感和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通过放松、深呼吸等保持情绪稳定,播放舒缓的音乐,请克服术前恐惧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献身说法来调动患者积极克服术前焦虑和恐惧等[4]。有意与患者讲笑,或让患者看幽默杂志,或看电视相声,或吹肥皂泡等,使患者疼痛缓解[5]。

1.3 统计学分析将所以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12.0软件处理,定量资料不同时点和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个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表(1~3)

表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s)

组别 例数 MAP(mmHg) HR(次/min)

术前一天 入室即刻 入室30min 术前一天 入室即刻 入室30min

对照组 27 83.60±6.50 84.38±7.84 86.15±4.90** 82.41±8.78 82.63±10.39 83.96±9.67*

干预组 27 84.38±8.09 84.12±7.16 83.07±6.22 84.96±9.49 80.19±9.71* 80.00±7.74*

注:⑴入室后各时段与本组术前一天比较,*P<0.05,**P<0.01;⑵入室后30min两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AS、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MAP(mmHg) HR(次/min)

术前一天 入室即刻 入室30min 术前一天 入室即刻 入室30min

对照组 27 4.93±9.15 51.37±6.57** 52.70±5.58** 3.26±1.23 4.30±1.20** 4.11±0.937**

干预组 27 47.44±8.18 51.18±8.19** 45.00±6.31 3.22±1.13 4.19±1.12** 2.93±0.87

注:⑴入室后各时段与本组术前一天比较*P<0.05,**P<0.01;⑵入室后30min两组比较,P<0.05

表3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AS、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MAP和HR偏相关分析n=80

组别 SAS评分 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 MAP HR

r P r P r P r P

对照组 0.7732 0.000 0.7222 0.000 -0.0106 0.926 -0.1368 0.228

干预组 0.7232 0.000 0.7222 0.000 0.0531 0.642 0.1637 0.148

附:自制焦虑评估表

①过分担忧、害怕手术 ②自觉心跳得厉害 ③全身发麻或刺痛 ④手发抖 ⑤心慌、坐立不安 ⑥全身出汗 ⑦入睡困难 易梦 早醒⑧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⑨感到孤独 ⑩想到死的事

3讨论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望情绪。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主要受两个原因影响:患者对压力的承受和对未知麻醉和手术的恐惧[6]。手术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技术、自我疾病状况、将要实施手术及其经过不了解,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手术不测底或容易引起并发症,怕麻醉引起意外或手术时疼痛[7]。骨外科手术是日间手术,创伤性大,医务人员无法迅速提高患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国内日间手术中护理人员的繁重工作量和人员配置方面的不足,尚无法常规做到一对一的服务,故患者在手术室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感更是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患者手术前的焦虑情绪。

为了尽量减少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中我们排除了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因为他们对手术的经历,对手术过程和麻醉过程熟悉,可能影响焦虑水平评估。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统一研究标准,在所以研究对象焦虑评估时无任何语言暗示,未实施个性化选择。研究发现,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在进入手术室后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系统 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室的焦虑程度,还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本研究发现MAP在干预30min后(P<0.05),但将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分别同相应时点的MAP和HR行偏相关分析,未建显著相关性(P>0.05)。焦虑作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意识感觉,虽与患者MAP和HR互有影响,但后两者并不能作为焦虑水平的直接反应指标,因为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MAP和HR的水平。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两种方法对焦虑程度进行了评分,其中SAS评测患者当前焦虑状态的金标准,是经过反复验证,具有高度专用、可靠性、有效的心理测验,其得分范围20~80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高。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是这些年总结出来的,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高,对手术病人焦虑提供一种简易,可以反复使用的方法。我们分别将两组患者相同时点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偏相关分析表3,结果提示两组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皆为显著正相关(P<0.01)。

总之,术前患者采用系统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术前患者的应激反应,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应激压力,保持心率和血压的平稳,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对手术耐受力,建议可以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4版:164.

[2] 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等.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c):31-32.

[3] 钱慧萍.门诊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情况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杂志,2010,27(9):665-667.

[4] 陈冰芳.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3):191-192.

[5] 朱志华.术前访视中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c):25-26.

第9篇: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 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