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意义深远。我校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工作目标,以县语委的工作要求为规范,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教师普通话培训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将这项工作放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语言文字培训计划,全面部署学校的“推普”工作。投入专项经费,明确推普制度,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每学期不定期召开校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2.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定时或不定时对使用规范进行
审核和把关,并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教学管理及评优等工作,尤其把用普通话教学作为评课和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纳入学校优质课评比的首要条件。
3.实施两个一:每年一个推普月(每年九月),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推普活动(演讲、诗歌朗诵等),逐步完善形成制度,使之有效的推动了教职员工说普通话的水平。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推普”的学习培训活动
学校“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校教职员动员大会。在会上校长进行动员、部署具体工作,在全校进行广泛宣传,学校各个地方都挂上了宣传牌和宣传标语,及各种“推普”标志,营造良好氛围,动员了所有适龄教职员工参加普通话培训。
连续三年 举办“电大杯”广宗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从基层教师中评选,每次参赛教师100余名,辐射初赛教师1000余名。选手们通过说课、课件演示、三笔字书写等环节的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比赛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这种新的培训模式,把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与重点突出有机结合起来。全员参与,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突出重点,创造了优秀教师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专家引领,表彰先进,使广大教师交流有内容,工作有榜样,学习有动力。
三、切实抓好语言文字的培训及考评考核工作
为了使“推普”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我校聘请省级测试员对参加培训的老师进行了培训。在培训期间,教职员工都能自觉地参加培训活动,并放弃休息时间,苦学苦练,通过培训与练习,全校教师的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学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运用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真正达到学校预期的培训效果,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在教师身上,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来看,教师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打牢专业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化和提高自身素养,以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所谓的教学信念就是教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教学观、师生观、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体现,教师信念形成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己本身的认知过程,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种教育信念,可能是教师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点点积攒下来的经验,也可能是从书籍报纸上总结出来的前人的经验之谈,更有可能是自己深思熟虑、苦苦思索得出来的理念……信念就像是一台指路明灯,有方向、有目标的摸索总比没有经验、没有方向,摸着石头过河好。教师有了这种教育理念后,就能够将无意识、无目的的模糊教学方法转化为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方法,最后逐渐走向专业成熟。教育信念就好比做一件事情的大纲,大纲确定下来了以后,其他工作就能井井有条地进行。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信念是专业发展前提的原因,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对于教师自身知识和素养的提高也有重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世界观指导方法论,只有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双重成功。
二、不断更新 与时俱进
对于已经在小学教学多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大都已经在大学里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也已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但若他们就此停止不前,不去更新知识,只满足于当下,那么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将会逐渐落后于社会,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灌入新鲜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武装”大脑,避免被社会淘汰。同时,由于社会比以前更为进步和开放,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面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也比较迅速。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这一单纯的教学方式,转而渴望有更为生动新鲜的课堂。这样一来,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仅满足于已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用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而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学校要让教师走出去,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出面聘请教育专家,在校举办培训讲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从而使他们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最新的教育方法。
三、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真理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何时都应该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不能脱离学校的日常教学进程,也不能离开教学实践的主体――学生。同样,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能离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并模拟课堂教学,以便积累经验。比如,公开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许多专业教师面前站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教学方式,这种压力会逼迫教师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钻研和改进。上完一节公开课,教师也能得到很多专家或者其他同事的点评,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客观的点评可以帮助教师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进步的需要,对于提高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小学语文老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不断培训自我的过程,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占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6).
[2]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3]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4]周慧霞,朱苏飞.校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3(06).
[5]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民营科技,2011(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阅读;双向互动关系
一、我国小学语文中的语感和阅读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语感的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地位、语感培养三个方面。在我国小学语文语感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读书识字,感受朗读时的声律,体会语言的运用。语感教学主要运用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特定的词语运用,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观察语言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阅读的方法,切身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带领学生领悟阅读的主旨。教师重视对阅读技巧的使用,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组织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化为己用,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或者语言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和阅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训练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的声律,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等形式的语感培训实践中,领悟语言的意义,斟酌字句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斟词酌句的感受语言的动态表达,使学生读懂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语音语调的变化,语体风格的形式,形成语流的意识。读书不但有朗读的形式,而且还有默读的形式。默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词语运用的优美和变化。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用词风格。使学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写作用意,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感训练中朗读和默读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训练一直是重点任务。在阅读训练中,经常通过让学生记录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语言段落、词句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独特和优点。在学生记录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斟词酌句地体会作者运用每个词句的用意,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作文的心理。不仅能把握阅读的重点,而且能调动学生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将优美的字词段落转化自我语言。在阅读过程中促进语感培养效用的转化。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中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感能力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双向互动辩证关系
1.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具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型的辩证关系
在哲学上,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这是指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还体现在同类事物往往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即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理论告诉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这个过程既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又是由一般到个别,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在语感培训和阅读活动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语感的能力,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作者的思想领悟,通过良好的语感将文章吸收,就是矛盾的统一体现。
2.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具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在哲学中,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相对稳定,具体深刻。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语感培训中拥有的良好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运用阅读能力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能反复提高语感的训练。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的研究,是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的研究,是对实践的总结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力.简论语感及语感教学[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2]陈玲.论语感及语感的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术积累和教学应用的开端和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语文是百科之母,同时也是开发学生认知和理解以及表达的重要学科,而作文的形式则是语文学科的精华和最终教学培养的目的所在。
一、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起源和实践活动的主要交流模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语文学科通过文字和语言结构的规划和研究,通过一些标准的文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标准的文字、语法、阅读理解以及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以写作的形式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正确运用,能够决定学生整体文科阅读、理解和表达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基础文字、语法以及句段进行教学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学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学习途径上能够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命题、内容以及学科论述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文化基础常识和应用标准。也是为什么说语文是“百科之母”的缘由。基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语文写作的培养和能力积累,来实现综合文学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基本功培养不足
教学实践的开端和基础是针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传授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单元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学科的学习基础和进步的能力,为学科之后的学习和进步做好铺垫。但是,目前的很多语文写作课堂中,没有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语法分析进行科学的讲解和传授。只是针对大纲的内容进行刻板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用。没有课程知识点的真正意义做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说可能在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文字和词汇,但是对于文字和词汇的属性和运用的方向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模糊。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语文基础课堂的意义完全丧失。
(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误差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学的应用以及文学艺术的升华。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学生们优良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个人对语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缺乏对语文学科精华深入理解,不能够真正把学生带入文化意林的状态。而且,自身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有限,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和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引导也操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毕竟师资力量在我国教学领域是相对欠缺的,能够获得卓越综合素质的教学人员更是不易。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引导教师群体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三)缺乏新鲜的“进步血液”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而不断拓展。很多学校以及学科的教学应用也已经逐渐上升了一个层次。纵观整体的语文作文教学领域,依然有很多陈旧、滞后的教学习惯和理念。对于一些传统课堂中遗留下来的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骨髓当中。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教学的固化和落后。很多教师虽然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的造诣。但是针对新时代的教学改良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还存在一定的闭塞观念和思想滞后。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发和应用。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稳抓语文写作基本功
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基础教学进行严格的制定和认真的引导。在针对语文写作上需要的文字以及语法的应用,做到,抓住重点、收集疑点、总结难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把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充分解决。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总结。主要针对语文作文写作中的意向需求以及专业方面的应用经验进行详细的推敲和摸索。并且针对部分重点著名的应用范畴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总结。并结合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综合的评定。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
语文写作教W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花房。在这所阳光灿烂的花房中,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内容和标准,总结自身的不足以及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对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不断的进行提升和补充。首先,可以参加各种常识性教学论坛和文学讲座;其次,加大自身的阅读量,完善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个人修养;再次,多多观摩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自身的领悟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配合学校的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自身综合经验结合的人文主义写作教学。
(三)加大先进的创新步伐
【关键词】小学语文;地区;教学问题与策略
1.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开展汉语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国家对的地区的汉语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开展民族语文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对于汉语语文教育的力度,但是在地区开展语文教育依旧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使用的教材不合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地区的语文教学水平总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区的小学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资源也在逐渐的丰富,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太理想,首要的因素就是少数地区选择的小学语文教材并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当下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文体混杂,缺少知识的侧重点,选择的小学语文教材忽视了文化的参与,导致当地的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脱离了自身的实际。
因此在地区合理的小学语文教材应当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科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这三个要求,但是当下使用的小学语文汉语教材多是翻译汉文教材,使得小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影响了地区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1.2地区学校的教育设施落后
在地区,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学校,办学的规模小,教育的水平差导致小学语文的汉语教学水平一直比较底下,尤其是小学语文在开展汉语教学的时候设备落后、教学策略简陋,缺少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资源,并且地理环境偏差,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树立的分布集中且数量较少,学校的教育过程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缺乏一些课外汉语资料的支持,导致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缺少日常的实践与练习,汉语语文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1.3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多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不高,且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往往不高,讲授给学生的汉语知识也是比较老旧的,多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缺少主动学习以及研究汉语的积极性,学校为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条件也不高,在复式教学的模式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缺乏的时间观念,导使得地区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不稳定,教学条件也相对较差,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安心在基层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使得地区的汉语教学师资质量不能满足学生的汉语学习实际。
2.解决地区小学语文汉语教学问题的策略
2.1政府应当重视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为了提高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扮演好相应的角色,为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地区的汉语教育的重视,在偏远的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汉语教育的投入。在小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改变教育者的教学观念,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汉语的态度,使得地区的孩子以及教育者不断的提高受教育的意识,改变以往汉语教育中出现的狭隘的教育局限。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地区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得他们不断地重视汉语语文教育,使得在地区开展汉语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的简单、高效。
2.2完善地区小学汉语教育使用的课本
由于文化的独特性,在不同的地区开展汉语语文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的语文教材,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汉语知识。
在开展小学语文汉语教育的时候,地区的语文教师应当普遍的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汉语语文的考察以及普遍的准则,不再局限的关注汉语知识的形成,而要在知识点以及汉语文章的选择上满足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合理的使用及运用地方性的语文教材,根据的学习实际、民族特色适当的调整以及使用语文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向学生讲解汉语课文。
2.3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挖掘、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资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地区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注意开发生活中存在的汉语语文资源,增强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意识,在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课外语文学习资源也是比较丰富的, 例如电影汉语资源、电视汉语资源、广播汉语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演讲等等,在日常的汉语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汉语学习资源,并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发掘汉语学习资源的习惯,丰富汉语学习的方式,提高汉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4对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素质培训
为了尽快的提高地区小学语文汉语教学的水平,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的培训,加快完善教师资格的认证,实施优胜劣汰的教师竞争机制,做到全面的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水平。并在地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科研等进行培训,进一步的提高地区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开展汉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汉语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得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汉语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将汉语教学的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认知语文知识、认识语文知识的习惯于意识,改正不良的汉语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知识的重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水平。
3.总结
为了总体的提高地区的汉语学习水平,本文针对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结合地区的文化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践,提出了几点改善地区汉语学习效率的措施,期望能够改善乡镇学生接受汉语教育的方式,增强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使得我国的地区的汉语学习水平普遍的提高,汉语语文知识的传播更加的普遍,我国的国民素质也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令农村小学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通过逐渐改变教学理念,不断探寻新教改及新策略。新教改对教学和学习给予了新的标准,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为核心,大多数教师均融会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可是在此过程里,我们应当通过理性的观点,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激情。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的问题。因为被诸多因素所影响,令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综合素养方面较低,如此则影响到教师团队的总体素养。有些老师仅仅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并未受到过严格的专业教育。以知识层面而言,因为被本身因素所影响,吸收先进知识较慢,且无法紧随时代脚步,从而不能达到令教材改革的目的,也无法令时展。即便已经对教育给予了创新和改革,可是T多老师并不能真正掌控教学改革大纲对小学语文的标准,从而无法把新课改带入教学当中。
(二)教学理念落后。新课改虽然已经执行了十多年,可是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未获得改变,被传统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所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较为传统,教学方式未真正改变。在新课改的执行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在持续转变及更新,可是因为农村老师无法得到应有的培训,令其无法真正了解新课改的内涵,无法从整体上意识到新课改的精神领域。老师的教学理念及知识无法及时更新,依旧将课本以及辅导教学工具当作主要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十分乏味,令教学目的较难完成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学设施较差。因为农村经济环境较差,特别在近些年,农村小学在生源方面愈发捉襟见肘,村集体不想将资金过多投入到小学当中,并且,政府也降低了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所以相较于城市,农村教学设备与资源过于落后及陈旧,并且欠缺教学用具与设施。虽然近些年国家已经逐步提升了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注重,可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团队依旧较弱。并且,农村学校在老师配备方面通常不够完善,不仅教师数量欠缺,被农村环境所影响,有的老师无法长期呆在农村,有机会则会随时调走,而新老师又无法及时填补,所以会令老师数量不足。其次,一些学科教师不足,有些教师学习的专业与教授的课程不同。以上状况在农村学校极为普遍,时常更换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系统性以及连贯性方面备受影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完善师资力量则会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1]。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师资团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展现老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尤为有利,能够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持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因为被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所影响,农村教师较少能够参加各类教学研究,并且由于欠缺资金的支持,会影响到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解决困难,通过当前资源,在工作外通过网络及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
(二)加强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品质培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而言,需创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语文学习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把文化学习以及语文知识学习相融合,透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水准。老师在教学中,需挑选优秀的课文当作课外学习材料,有效展现出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将其逐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精髓。
(三)创新教学理念,给予教学创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时常会埋怨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视线范围不宽,知识面较窄。虽然这些均为现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兴趣。农村小学语文应当认真分析新课改的具体标准,了解教学内容,把新课改精神及所需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所以,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由生活为出发点创新教学。并且需改革教学方式,打造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由想象提供空间与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则能够获得显著的发展,提升教学成效[2]。
(四)加大农村教学的投放力度。如果想要具备良好的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则需提高在农村小学中的投放力度,不但要完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还需在学校中投入良好的设备及资源,组建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有利于教师执行新课改的标准,提升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质量及效果。并且,老师还需持续提高本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具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 质量评估
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评估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指挥棒。“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的研究”课题组试图以评估作为突破口,实现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顺应国际、国内创新教育的浪潮。
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从60年代始,纷纷引进美国的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创新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将创新教育的研究深入到小学学科和课堂,推动创新教育的全面展开。
当前,虽然创新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有的学校也在改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还只局限在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的“点”上,没能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大部分的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知识的状况。本课堂通过高校与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首先使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如果本课题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我们还将在其他学科教学上继续推进。
(三)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创新教育的普遍开展还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创新教学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创新理论,结合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成果,制定出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创新列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项目,然后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加以验证,进而完善评估方法,形成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全面指导创新教学,完成由“点”到“面”、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是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可操作的评估理论与方法,并使之丰富和完善,进而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推动和促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预期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局面:通过实验的展开,增强全体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社会局面: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为全省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提供范例。
三、研究的方法与条件
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相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规律法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善评估理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实践。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条件:
1.凡参加本项研究的全体人员必须按时认真参加培训学习。
2.学习培训、交流,集中活动时间,定为每周四下午。
3.认真完善实验基地的建设。
4.认真书写反思及案例、活动记录,认真完成阶段性总结,并及时反馈研究过程,遇到困难及特殊情况,实验小组共同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8.9―2008.10)。
1.制定研究方案。
2.进行实验教师的培训,组织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相关资料。
3.选取实验校、班。
4.做好各项资料准备工作。
5.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6.组建研究队伍。
(二)实验阶段(2008.10―2009.7)。
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选取新一路等三所小学,每所学校选取三个班(高、中、低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实验。
2.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做好笔记、小结。
3.建立班级实验档案。
(三)实验推广、深化阶段(2009.7―2010.3)。
将实验成果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校、全市。
五、研究结果与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些学生在省级和市级的创新比赛上获奖。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从学校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的展开,实验教师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掌握了全新的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能够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有的实验教师的创新课在市级和区级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几位教师发表了教学创新的论文。
从社会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在我市和我省的城乡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我国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与推广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姜梅.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7).
[2]李慧勤.郭晓静.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好奇心较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培养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意识,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合作式教学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互动的模式
1.群体互动模式。
群体互动教学模式是全体学生参与的一种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群体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从中选出组长,鼓励各小组成员对所要回答问题和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讨论,最终再由组长进行总结发言。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时,教师可以采用群体互动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随机互动模式。
随机互动模式的形式较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合作教学时,可以随机选择。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点名,由被点名的学生回答具体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小学生的学号,鼓励小学生自主组成讨论小分队,同时也可培养小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随机选出一名学生,然后选取该同学附近座位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问题。由此可见,随机互动模式的趣味性较强,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3.单线沟通模式。
单线沟通模式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班级,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该模式主要是指教师首先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后面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补充,继而再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后教师将所有观点进行汇总,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该种单线沟通模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促使所有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互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师选择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首先在进行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有大体的了解,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诗歌《天净沙・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鼓励小学生积极发表见解,确定诗歌的主题。其次,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借助合作学习的优势,积极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让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学生对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进而鼓励性格外向的小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等,同时积极对小学生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最后,教师注重合作交流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鼓励小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产生疑问,培养他们的语文探索精神。
2.教师合理划分合作小组,提高合作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男女生的有效组合,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和学习兴趣等。当然语文学习小组的成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教师可以一个月更换一次学习小组,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新鲜感,还可以使小学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此外,教师逐步提高分组教学效率,现阶段很多小学对分组教学存在误解,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聊天,使得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
3.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增强合作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通过课文背诵和考试检测进行的,这样难免会使评价结果不公平。尤其是语文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就写作文来说,可能小学生正好擅长某个话题,写起来会比较容易,而面对自己不擅长的话题,就容易导致成绩偏低,因此单靠考试评定语文学习效果是不公平的,极容易挫伤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有了很好的平台。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之间彼此的了解,加入小学生互评元素。毕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之间的了解是比较透彻的,甚至知道很多教师不知道的小秘密,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动态化评价过程,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程。最后是全面化的评价过程,小学语文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科学、自然和英语等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这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与各学科教师沟通和交流,以对小学生作出最全面的评价。
三、结语
合作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班级现状组织教学,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莲.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5:113.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44-01
一、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在教师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资源,还能形成新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及监控的能力。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录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教师设计、录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练语言、知识点,还要对教学设计本身进行重组再设计,这个重组再加工的过程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互动性、针对性的服务。微视频的选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筛选,这个过程不仅考察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够更好的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微视频的课件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课课件,其设计思想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解”转变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独特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等。微课虽短小精悍,但其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重组。微课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堂中的导入、新授、总结等教学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查缺补漏。
二、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本研究根据对信息化能力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1、培训与激励并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任何一项计划或活动都离不开前期的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参照,更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证明,经过不间断的跟踪指导、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这批优秀教师是专业的领先者,对推动教学改革有很大作用。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渴望,还要通过外部激励策略提升其思想深度,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不间断的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对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还可以通过计入年终绩效评分等外部激励策略对教师进行督导。
2、技术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更多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增加了诸多多媒体元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课堂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适时的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一门艺术。本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对微课的各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益助,还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3、外部激发与内在自醒,提高课后总结能力
不论是信息化教学评价还是教学后的反思都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比较课堂实施前后的反差,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外部因素如政策的激励,更加需要教师自身意识的提高。一个自我提高意识强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也会快速发展。个人的不断内省,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保障,能够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长经验,实现教学能力从模仿到创新阶段的迁移。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必将在中小学兴起一股课程改革的风潮,甚至会对整个教育界产生影响。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从个体零散的微课录制,到系统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