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斑羚飞渡教案范文

斑羚飞渡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斑羚飞渡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斑羚飞渡教案

第1篇:斑羚飞渡教案范文

“伪”,现代汉语解释为:虚假;不真实。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伪”现象到底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有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伪对话、伪课题研究等。本文打算就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这“五伪”谈谈自己的拙见,求教于方家。

一、伪优质课

优质课竞赛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教研形式,有校级的、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对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曾经的优质课是名符其实的优质课,是要靠教师的真本事的:必须现场抽课题,现场备课,现场抽班级、抽节次;不用多媒体,与常态课较接近,让听课的教师有点学头。但是,再来看看近几年的优质课大赛,就完全变味了,假得不能再假了:自选课题,互联网上下载课件,反复操练,竞赛时就是在表演,与常态课完全脱节,失去了学习、效仿的意义和价值。

二、伪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以老带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好的教研形式。一般来说,要做到:“二研”――研读教材、课标;“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五统一”――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在这里,特别提倡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教师个人要根据本班的学情,搞好二次备课。但是,如果你到学校教研组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有名无实。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有记录,但这“四有”是做给领导看的,是应付检查的。不是真正静下心来,为提高教学质量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二是“资源共享”变成了“教案统一”。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二次备课”。一个语文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参照集体教案,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形成可行的教案,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才有助于自己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否则,永远都是别人的东西。

三、伪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人把教师的成长总结成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育行家。”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少学校还将教师写教学反思形成制度,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情况的一个因素。可是不少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没有把它当作必修课,自觉地、主动地去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明白哪些是成功之处、哪些是失败之训,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直至成功,而是把教学反思当成负担,作为应付检查之作,不是“我要教学反思”,而是“学校领导要我教学反思”“我为学校领导教学反思”。可想而知,其效果会是怎样。往往都是些“无病之声”,不痛不痒,一句话――一切都是假的。

四、 伪讨论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好像语文课不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就是“传统课型”。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看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我们常常看到无论是哪一级的优质课、公开课都少不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个环节。我们常常看到上课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学生连课文都未读或未听一遍,问题就出来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不到,教师就“鸣锣收兵”,学生发表的意见也往往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是尖子生的“独到见解”。教师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而不是真正让学生通过讨论,拓展思维,发展能力,掌握知识。难怪有不少学者、专家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回归传统。

五、伪拓展

第2篇:斑羚飞渡教案范文

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学习是谁的事情?(我们)

师:那课堂上谁是主人?(我们)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主人?对了,课堂应该是同学们尝试和学习的场所,只有大家都去动脑筋发言,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这节课,我少讲,让你们自己学习与尝试,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获得成功,有信心么?

生:(欣喜齐答)有!

师:让我们来静心冥想一下,调整自己的心情。(轻音乐响起)

师:(轻声)请大家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额头,轻趴桌上闭眼,肩膀放松并往下沉,深呼吸,吸气呼气,再来一次,慢慢地抬起头来。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口号,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是应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是绝对相信他们凭借自己的已知之情和求索之心,能够学会课文。

科学家用无数的实践和数据证明:“以冥想开启思维,可获得创新的启示。”用音乐冥想创造一种氛围,为上课做好心理准备。这也是“友善用脑”的策略之一。此时,是上课伊始,需要学生从课间的活动进入课堂的沉静思考,所以播放与心跳节奏相当的音乐,适合大脑安静、清醒的需要。

???????????????????????????????

【教学片段2】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并且完成了自学导航,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易写错和读错的生字词。

(学生交流)

师:大家交流得很好。现在,哪一小组为大家说说你们要提醒的字词?

生:我们小组认为,需要提醒大家:“悬”上面是“县”字,里面是两横,不能写成三横,悬崖,就是很陡峭的山崖。

师:非常好,能不能上来为我们画一画。

生:好的。(生在黑板上画出陡峭的山崖,但只画好一侧。在教师点拨下,添画完整)

生:我们还要说的是“既”“即”,这两个字,同学们容易读错,如果你这样记,“既”就就不会读错了。的右边是四笔,读第四声,“即”的右边是两笔,读第二声。

生: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认读这几个词语:狩猎、桥墩、猛蹬、目瞪口呆。

生:我们想请大家和我一起写写“即”这个字。

(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在习字册上)

师:刚才小组汇报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通过预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故事的经过,一群羚羊被猎人逼到悬崖边,在危急关头,老羚羊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为年轻羚羊架起了一座生命桥。真的很感人啊!

师:对本文的作者,你们有什么了解?

生:沈石溪享有“动物小说之王”美誉。

生:他之所以能写出好多动物小说,是他长期观察和经历,才写出那么生动感人的小说。

生:这篇文章是从沈石溪《斑羚飞渡》中节选来的,主要的故事情节都在,可是也少了很多。

师:同学们真的了解了很多,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看看这位“动物小说之王”是如何将故事描述得异常感人的。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决不能仅仅体现在教师预设的教案中,更多的应是产生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文章的学习过程也绝不是教师搀扶学生走,而是学生要靠自己学习,再产生疑问,教师充其量是个同行者、见证者、可以商量者,但同时也是个引路的人。

【教学片段3】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触深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有兴趣的同学可尝试做批注,也可以在你的思维导图上添加。(播放轻音乐)

师:互相看看,同桌的批注给了你什么启迪?

师:再请小组内四位同学,一起确定一段,讨论一下字里行间带给你们的感受,尤其是那些震撼你们的画面可以重点说说。(学生小组内四人讨论)

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是有区别的,传统的线性总结和做笔记的方法使用的主要是左脑的功能,而这里所提倡的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它既有线性的逻辑关系,又可以使用形状、颜色、关键词等能使右半脑把新知识与已经存在记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存储和处理新的信息,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课前我已经指导学生预习,并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此时,在学生深度感悟文本时,再让他们随机添加、修改。最后课终还通过展示、交流等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走动式教学”,走到学生中,仔细看、认真听、默默记,对每一位学生和他的思维状况都给予无声的关注;于此同时,我也在观察、思考、综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个性化的问题,哪些共性化的问题,哪些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和代表性的问题,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我默默记下他们讨论的焦点问题,闪光点以及有争议的地方,也在思考下一步着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以学生为主,字当头“引”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教师“引”的,只有教师引得到位,引得其当,课堂才能真正精彩。

【教学片段4】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各小组的发言。其他小组也可适时补充。

生:我们小组在一起讨论的是第1自然段。我们觉得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从这个“逼”字可以看出来。

师:这里有一段沈石溪原文中的话,看看对你们学课文有没有帮助:“悬崖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羚羊虽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动物中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羚羊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羚羊、小羚羊和老羚羊只能跳出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呢……”

生:读了这一段,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状况。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千钧一发”。

生:这段话让我们更加知道了“悬崖”,真的是陡峭之极啊!

生:这段话告诉我们,他们处境的危急,没有办法逾越这条山涧。我不免也在想,怎么办呢?这段文字真好,让人不知不觉想追着情节往下看。(众生笑)

师:很好,那就往下看。

生:我们小组在读这段文字中描述老羚羊和小羚羊动作的一些词时,很感动。

师:动物们的情感可能就是通过他们特有的动作和声音表现出来的,你们想想,再说说。

生:我从“一叫一应”,仿佛听到老羚羊在叫:你过来啊。小羚羊饱含泪水说:好的。这里的语言是最动听的。

生:老羚羊的动作“走、叫、飞跃”,年轻羚羊的“走、后退、奔跑、跳”,这些词语显示出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

四、适当点拨,教学有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呢?完全取决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片段5】

生:奇迹出现了!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了惊叹“紧接着,”

师:奇迹,词典上的解释为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这里的奇迹呢?结合书上的插图,思考:此处之“奇”是什么意思?找出有关词语,交流一下。

生:感觉到不可思议,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

生:这“刚好”不是凑巧,能这样准确地估算,动物能这样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生:猛蹬一下,对于年轻羚羊而言,尽管它不忍,尽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这种悲痛化作一种力量啊。

生:年轻羚羊的一蹬,必定加速了老羚羊下坠的速度,老羚羊一坠必定是粉身碎骨。

师:是的,让我们都来蹬一下双脚。此时你能体会小羚羊的感受吗?

生:是的,这一蹬很有力。这一蹬,脚下是老羚羊。虽然内心不忍,但是没有办法啊。

生:这一蹬,是老羚羊自愿让小羚羊蹬的,用自己的死亡托起了小羚羊的新生啊。

师:这一蹬啊——“试跳成功!”这里蕴含着哪些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有喜悦的情感。年轻的羚羊群有了生的希望,多么令人欣喜!

生:也有悲伤的情感,为了年轻羚羊的成功跳跃,甘做垫背,而笔直地坠落山涧,又多么令人悲伤!

师:再请看看这段原文中的文字:“……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又有什么感觉?

生:好无畏的老羚羊!舍己救人,勇往直前。

生:这段文字更生动地写出老羚羊的精神品质,仿佛是长辈们为了年轻一代默默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无怨无悔。

生:老师,原文中讲的真好!我很想读读原文的全部。

生:老师,我知道原文中还写了一只镰刀头羊,我以前看过的,是它指挥大家逃生的。

师:是的,原文的确写得非常感人,课后,大家可以去认真地读读《斑羚飞渡》,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悟。

五、升华情感,提炼主题

先学后教也好,以学定教也罢,总之,是要教的。在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自己的领悟和理解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及时把握火候,再添一把火,燃烧他们思想的萌芽,让更多星星之火燎原。这样才能化问题为收获,变自主学习为自主能力。这节课,学生通过对文章中能凸显老羚羊精神品质的文字推敲,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但限于认识水平、理解不全面,不完整、不深刻,所以,在其中我及时添加一些可以推波助澜的文字资料,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及时得

到供给,并且及时用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对问题的正确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班级研讨等形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有问题是难以理解和回答的。这篇故事中蕴含着的对“生命”的讴歌,到底还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所以,不能空洞地说教,以一个小故事引出,更为恰当。此时教师必须出场加以引导,于是,我说:“无论是在动物界,还是在我们人类,像老羚羊这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架起生命之桥的精神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这样的故事——《骇世亲情》。”(故事略)

著名歌唱家韩红在读了《骇事亲情》后,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闭上双眼伏在桌上听一听,静静地回忆本节课你的所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呼唤些什么?用图画、用文字把这些都记录在你的思维导图上。

如果说先前的依托教材让学生去品读,去理解,是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那么,此时就是促进学生放飞思绪,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理解,发现文章的意义。

有时候,课堂显示出意料之外的东西,往往就是在学生最放松,而那时也就是他思维最为敏锐的时候出现的,这也正是“友善用脑”给我们的启迪:”“大脑是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最灵活。

第3篇:斑羚飞渡教案范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文章作者:吴高珍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2日9:4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 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应城市城南初级中学 吴高珍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课件制作以人

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制作的素材,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不追求不等于说不用,就目前中国的音像市场有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我们可通过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文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又如《斑羚飞渡》、《羚羊木雕》一类情节性很强的文章,若是单让学生朗读,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再如上《马》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写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古诗;现代作家关于马的作品:等。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 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换上你的大名。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过这可是你“偷梁换柱”的结果。 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话,也可以用高级手段来“偷梁换柱”。找到合适的网页,可以不是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由这些网页生成“模版”、“css式样表”、“html式样”。这样在做网页时,就可以轻松许多。打开页有下面来句感谢的话:感谢××提供帮助!对于原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对于有版权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3、合作开发 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 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自由软件一样,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随意使用。 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变相收费方式:说到变相收费即不是真正的收费,有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参考:注册会员,点击广告。想要你源码的教师可以注册成为你的会员,帮你点击广告。你可以从广告商那儿取得你的开发资金。 (3)合作开发的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技术有多高,创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能有所建树,他都会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会面临一个借鉴的问题。是“偷”还是“盗”?其实高手也要参考。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 任何课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被别人不断地引用,不断地在实践中被修改,不断地补充;再不断地,不断地应用。只有大家都来使用它,其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相信所有的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都不是打算让自己欣赏吧!“版权所有,*不究”愿合作开发的日子早日到来吧!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桃花源记》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桃花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2、误区之二: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

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文章出处: 原创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