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快乐作文与阅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快乐作文与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快乐作文与阅读

第1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写作视角:2005年第6期“素材卡片”:正确的判断

错误的判断――获得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成功!

武汉市中考作文话题“感恩”

写作视角:2005年第5期“人物阅读”:徐本禹:感动中国的大学生

“感恩的闸门打开后就再也没有关闭。第二学期,学校发给徐本禹的特困生春季补助,徐本禹只留给自己100元,其余全部捐给了‘保护母亲河’工程。大学期间,他用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报酬,坚持资助山东聊城、湖北荆州、以及本班的贫困生……”

把爱心传递下去是徐本禹心中最好的感恩方式。

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作文题“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写作视角:2005年第4期“探究阅读”:播种读书种子 营造书香社会

“这是一个离阅读渐渐远去的时代,信息泛滥、文化快餐、文化垃圾随处可见,很多人不是迷失了阅读的目的,而是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和理想。长此以往,葬送在我们手中的,不仅仅是中华五千年的人文财富,还有一个具有创造的民族。”

走近阅读,让我们做一个终身的读者!

江苏省苏州市作文“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写作视角:2005年第3期“青春阅读”: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吗?

“我从前身体很好,而且也能帮助别人。自我有病之后,许多人都来问我:‘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感谢你再次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感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甘肃省兰州市作文题“学会___________”

写作视角:2005年第1-2期“作文阅读”:学会自己走路

“因为我知道,温室的苗木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人生应该学会自己走路。”

写作视角:2005年第5期“青春阅读”:宽容之心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理解,是原谅,是一种美德。宽容是豁达,是大度,是做人的一种品格。”

学会了宽容这种美德这种品格,你将收获快乐和幸福。

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区)作文题“拥抱_______”

写作视角:2004年第12期“青春阅读”:那段梧桐香飘过的日子

“填志愿时,我和许辉报了不同的学校。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很清楚,梧桐是爱情树,我不想这份友情染上瑕疵。”

从拥抱中感悟,拥抱不是拥有。

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作文题“人生路上______多”

写作视角:2004年第12期“青春阅读”:那段梧桐香飘过的日子

“填志愿时,我和许辉报了不同的学校。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很清楚,梧桐是爱情树,我不想这份友情染上瑕疵。”

从拥抱中感悟,拥抱不是拥有。

陕西省作文话题“助跑线”

写作视角:2004年第10期“青春阅读”:造好自己的前程码头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目“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写作视角:2004年第9期“广角阅读”:请尊重我们的母语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表现形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演进的组成部分和缩影。……维护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维护文化。”

如果从这个角度谈语文,文章的分量会厚重得多。

浙江省课改实验区作文话题“乐在其中”

写作视角:2004年第7-8期“青春阅读”:角落里的阳光

“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贫穷却自信乐观,即使在最阴暗的角落里走路,也能时时发现阳光的温暖和灿烂。”

写作视角:2005年第4期“青春阅读”:快乐的钥匙放哪里、快乐的奥秘等

第2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关键词: 快乐积累; 指导; 快乐赞赏; 展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207-0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害怕的科目。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交上来的学生文章的也多数内容是空话、大话、套话。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习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结合实际,在班里举行了“快乐习作”活动,进一步对习作教学进行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观察生活,紧扣书本,快乐积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在生活和课本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而学生的生活内容其实是极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生活,去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取作文题材,使习作有感而发。当然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懂得适时授以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教学生有序地观察,其次要让学生从多方位观察,三要让学生的观察由主次。例如:教学四年级作文《我们的校园》,在习作前,我先带领学生参观了自己的校园,去欣赏校园的景观。观察时,我给予导向观察指导,边看边引导学生该如何观察,观察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让他们适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此外,我还提倡学生从课文本上积累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语言优美,因此,我让我的学生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如教《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时,我着力于引导学生看一看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有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我让学生细心观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还提倡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以扩充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读好书活动,班里设置了图书角,学生们自已从家里选择一两本适合高年级阅读的读物放在图书角里以交流阅读,并倡导每位同学准备好一本积累本,以便随时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扩充素材。

二、创设平台,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素材很丰富,语文阅读的能力也很好,但是遇到习作的时候却无从入手,终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少。因此,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按层次的不同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

1.仿写训练。其实我们的小学语文也确实能提供这样不少的练习,例如我在授课《山中访友》中“你好,清洁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时,我会引导学生:“同学们,作者在跟他的朋友热切打招呼,来,我们一起做一做打招呼的动作,我们再想一想,作者还会跟哪些朋友打招呼?仿照句式并完成练习,通过演写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得到习作的语言训练。

2.续写训练。(1)续写开头部分;(2)续写简要情节;(3)续写课文内容;(4)续写同题异文。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会结合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续写《穷人》一课渔夫和桑娜在收养了两个孤儿后家里会发生什么事?他们一家的生活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小孩子们能不能和谐相处?等等,我们要充分发掘课本资源,为学生提供小练笔的机会。

3.改写训练。(1)改变人称;(2)改变记叙的结构顺序;(3)改变文章的表达方法;(4)改变体裁。

三、创设情境,激发真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景,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游戏比赛、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四、快乐赞赏,树立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动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要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细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你的习作有进步了,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积累,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你能写上一页了,具体多了,真了不起”“这一句写得真美!你要继续努力”“嗯,描写得精彩极了,你真棒。”……每一次习作都得到老师的赞赏,谁不满怀信心乐于参与呢?

五、快乐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的习作有了进步,我还想办法让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每次作文批改后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体欣赏。同时,我在教室后面开辟了成果展示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美文或课外阅读的好段好篇贴上去与大家分享。我校还有校园广播,我还定时向广播站上送一些优秀习作,供全校师生欣赏。这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再加上品尝的快乐,营造出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这相互欣赏,享受成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将快乐贯彻在习作上,你会发现,习作起来一点都不难,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体验作文的乐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快乐写作,学生怎能不喜欢作文呢?

参考文献:

[1] 谭惟翰著.语文教学心理学.

[2] 果鲁英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熊华生著.语文教学.

第3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关键词】作文启蒙;自觉意识;快乐阅读;自愿积累;主动作文;开放形式;自主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教师们不遗余力,上下求索,倍尝艰辛。然而,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仍是师生挥之不去的烦恼,如何突破作文教学方法的瓶颈,定位“自主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聚焦“自觉—自愿—自动—自主”儿童心理过程,教师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1 鼓励式作文启蒙,让学生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淡化指导的痕迹,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旺,此时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训练是最佳时机,倘若教师们在课堂上时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话,“放纵”学生自由发言, 处处赞扬孩子们说得真棒,讲得真美。并以伙伴的语气亲切地问学生:“愿意把你说的话写下来吗?把你的话写下来就是好作文。”学生完成后及时给予鼓励,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习作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这样,学生启蒙时的作文概念就会悄然形成:作文不过是自己心声的表达,是信息内化后向外倾吐的过程,非常简单。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可由说完整的一句话到围绕一个意思说连贯的几句话,说简单的话,说优美的话,这也是一个自觉作文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由不完整到完整到连贯到流畅,甚而达到生动形象,其语言组织能力会日渐加强,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低年级孩子看图说话与日记大都会写得行文流畅。

2 快乐的阅读与活动,让学生自愿积累

“积累”一词随着新课程改革姗姗而来,所有教师与学生均意识到积累与作文的密切联系,于是,各类无形、有形的“积累”形式也应运而生:每日一格言,每周一首诗,在读读背背中强迫学生积累;活动必作文,观察须日记,在抄抄写写中记录着学生的无奈。当积累已成为孩子阅读与活动的负担,孩子们最原始的阅读兴趣与玩乐也成为痛苦的失落。那么,还孩子快乐、让孩子自愿积累就应成为教师们改革积累方式的宗旨。

2.1 阅读不抄录,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 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1]当老师要告诉学生:阅读让你更聪明,当老师告诉学生:书比电视更有滋味;当你阅读课上还给孩子自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一起读就和谁读,当你注意阅读以后不让学生抄录,只用故事大赛、或其他活动形式检验学生阅读情况。那么,课外阅读课就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让阅读与活动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阅读,孩子们享受到了生命的体验,感受到了积累的趣味。当他们走进文本,当文字唤起孩子对生活已有的体验,当文学美丽、快乐、忧伤的情愫打动学生的心灵时,文本蕴含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生命营养将自然在孩子的心中积淀、生成。

2.2 活动不作文,尊重孩子的快乐天性。

扫视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作文以前先安排活动,活动以后不忘作文,教师犯下了太多善良的错误,长久以往,作文在孩子脑中早已演绎成赶走快乐的野兽,还有谁会喜欢作文、爱写作文呢?

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孩子们的天性是玩,教师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快乐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到参观浏览,小到游戏劳动,无一例外都不布置作文,虽然不能及时看到孩子的佳作,但孩子们酣畅淋漓的快乐、点点点滴滴成长的感受早已铭记于心,待到某次作文到来时,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内心积蓄的情感、生命中天然的旋律仍会源源涌向笔端,书写出真实、自然、鲜活的美丽人生。

3 预设可望可及的目标,让学生主动作文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2]。所以,教师们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力、习作需求,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设定可望可及的目标,在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对于个别特优生及后进生有所顾及,采用适度提高或降低目标梯度的办法,使作文教学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例如:给作文评分不吝惜,尽量给学生高分。评分过后添注激励性评语,为孩子作文的每一个闪光点鼓掌欢呼,为孩子的每一处好词好句摇旗呐喊,让孩子在老师充满爱心的评价中获取成功感,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抓住学生期盼成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预设可望可及的目标,给学生营造一种想写的写作氛围,就能促进学生乐于作文。

4 开放习作形式,让学生自主作文

开放习作形式,就是突破原来作文时空、手段、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放开手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学生一个自由作文的天地,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4.1 开放作文题目,设计一个可写更易写的题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命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减少写作内容的束缚,提倡“从生活中来”。我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进行写作训练。在实践中,我提倡学生写“随记”、“随感”、“随想”。“随记”就是让学生把一天中能引起自己关心的、好奇的、感兴趣的所见、所闻记下来;“随感”就是让孩子把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看法、判断记下来;“随想”就是让学生通过“随记”“随感”的再加工,从而把在自己心中形成的奇思妙想、美好向往、心中理想记下来。这是学生思想形成的过程,也是作文内容、主题所追求的。比如:每次过节呀、举行活动呀或者遇到什么烦恼(高兴)事,我都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当然写的方式很多,制作《成功卡》、《说悄悄话》《自信卡》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教师需要做的是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紧扣教材的编排目的,适当更改作文题目,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可写更易写的题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以拓宽学生思路,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随心所欲写作,更改不适合农村实际的题材,记录学生熟悉的事物。活用作文形式,倡导“形为文用”。内容决定形式,作文形式是为作文内容服务的。作文最忌“言之无物”,也怕形式与内容不统一。所以,用活形式才是形式生命所在。一是少命题,多自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选取的题材是儿童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所以,学生乐于表达,富于想象,写时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4.2 改革指导方式,让孩子的作文鲜活起来。

经常见到,我们的老师煞费苦心,总在写作的技艺、布局谋篇、体裁内容上悉心指导,殊不知,如此细致的指导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作文丧失生命感,让个性泯灭,为了让作文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那就得冲破写人、记事、抒情等藩篱,字数、篇幅等限制,让孩子们惟心之所至,惟情之所开,想书则书,想止则止,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课改思想。过细的指导固然不好,但适当的指导则非常必要,教师要做的只是解放自己,改变指导方式:拓宽学生思路,进行争对性的单项训练,提供一根能学能用的拐杖。

例如:引导学生多方位取材:拓宽人物的维度,拓宽时间维度,拓宽地点维度,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可反映人物品质,可体现人物性格、爱好、情趣或特长等等。又如:争对学生写不具体的问题,进行扩句训练,扩段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份空洞简短的习作,引导学生或增添合适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修辞,或加入环境描写,进行气氛渲染,或增添联想,进行想象,或展开抒情议论,进行心理描写,然后让学生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揣摩写法,最后指导学生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过渡到给自己的习作添枝加叶。

淡化作文指导痕迹,力求在指导习作时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我县组织龙舟比赛,我让学生从一句话入手,到一段话,到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到充分利用学生看到的赛龙船经过,充分积累丰富的素材。至于怎么写,怎样来表现龙舟赛的主题,我只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提示。结果,没有要求和明确指导的文章,却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少限制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怎样能把作文写得最传神就怎样写;怎样写能把思路理得最清楚,最能表达所要说的意思就怎样写。比如学生在写春天里的发现时,有写诗歌的,有写成记叙文的,有写成散文类的,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当我们尝试着给学生一根可学可用的拐杖,解放自己,解放学生。当我们努力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弹奏出孩子生命中天然的旋律时,那自然、真实、鲜活的童心、童趣、童言便会构成学生生机盎然的习作。

4.3 教学生批改作文,还学生自。

修改,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往往以教师的修改越俎代庖,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的体现。写作是一种对已有积累的再次自省,是不断调阅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梳理自己混杂无序的思想之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地表达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对初次自省的再梳理,再自省,是写作思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3]。古往今来因修改而著名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指导孩子习作时,与其大谈方法技巧,不如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可以采取“师生共批、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式。例如:

4.3.1 师生共同批改。

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引导学生先从字、词、句方面进行修改,标上不同的修改符号,改正用错的字、词,调整不通顺的句。然后指导学生着重从内容上进行修改:或增添词语,或运用修辞,或加以描写,或增加想象,或展开议论,或进行抒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修改方法,以指导学生互改。

4.3.2 学生互改。

在师生共同批改后,再过渡到二人一组进行的同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进行我帮你改,你帮我改。老师仅提示学生们可从字、词、句、段、篇多方面进行评改。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实在不能达到统一的,学生求助于老师。

4.3.3 学生自改。

经过以上的反复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修改方法,作文后大都会运用朗读、请教他人等方法自改作文。

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又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课堂上乐于表达、善于写作。倘若教师们有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就一定会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低年级习作教材分析《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第4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关键词:兴趣;快乐;素材

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写,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呢?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下做了以下探究:

一、少点习作要求,激发写作热情

曾经有人质疑一二年级“提前作文”,但笔者认为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学生的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够通顺……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我认为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

二、多点素材渠道,丰富学生语言

写作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那如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在班队活动中积累素材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让他们参与活动、游戏,使他们在玩一玩中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后再来把玩的过程说下来,最后动笔来写。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学生丝毫不觉得难。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的写话更能写出真情实感。

记得一次班会课上,我们开展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这游戏虽然古老,但大家却非常热衷,于是我就让大家尽情地玩,并引导学生观察拿到花的同学的表情动作,再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然后按顺序说一说,最后把它写下来。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来写作,没有为难而是既快又好。

有时游戏和教学本身并没有联系,而仅仅是作为写话素材,而有时游戏则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为写话教学的一部分。在游戏中,学生再也不会感到写话是一件痛苦的事,在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游戏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又提升了写作的乐趣。

2.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将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素材,积累素材,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大到国家大事、学校的大型活动,小到日常生活,像谁主动捡起地上一张纸、谁帮父母洗脚等等,这样积累素材的契机我都不会放过。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充实,久而久之,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写作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3.在快乐阅读中积累素材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不多,阅读的能力有限。我也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开展了亲子阅读。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课外学生感兴趣的书,在学生遇到拼读、理解障碍时,家长适时点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受阅读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了,教师可指定一些学生喜欢、适合的读物。例如童话寓言故事书,像《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同时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体验阅读的快乐,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

三、少点命题作文,放飞学生思维

过早地进行范围较窄的命题作文往往限制了学生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促使缺乏命题范围生活的学生去走“捷径”。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思维加工的训练机会,形成作文思维障碍。而且,这种模式从命题到评改,主动权全部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不是在说心里话,而是在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二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日记就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

学生日记:

这几天,妈妈身体不太好,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

今天是星期天,本来妈妈应该躺在床上休息,可是她没有休息,还是忙着做家务。不是拖地,就是洗衣服,还要帮我洗头,干得满头大汗。我想帮妈妈干点活,就是插不上手。

唉,妈妈真是太辛苦了!

以上内容一般来说很难进入某些“命题作文”的选材范围,如果没有“日记”,这些对成人来说小而又小的生活浪花――孩子宝贵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了这些“写”的实践机会,其意义可能就不仅仅是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了。

当然,少命题并不是说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写。让学生自拟文题是有条件的,应该给学生命题的范围和正确的导向。

四、多点激励点评,体验成功快乐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何等重要,所以我们评价应该是让学生人人乐作文,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求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周围事物,去思考问题,去评价,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乐于作文的自信心。

我们班每周都有一次习作欣赏课。欣赏内容是刊物上的优秀作文和班上学生的文章。对低年级孩子写作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写得好就应提出表扬,并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里读。孩子大声朗读他们的“杰作”,这在孩子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这也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感到写文章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努力人人可以受到表扬。

总之,只要教师坚持在作文教学中以趣促情,以乐促写,必能让快乐从笔尖流淌而出。

第5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校运会,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快乐和比赛场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运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把比赛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重视写法指导,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这都说明了广泛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这里说的要熟读、要读破万卷并非易事。我所讲的“从阅读中学习作”,作为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这种宽泛的阅读,它包括如下两个阅读训练层次:

1.阅读教学层次。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积累语言,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更要牢牢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认识与表达的思想。班级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读教学。它不仅占用了小学语文绝大部分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实践,包括兴趣、投入、技法、丰富的语言储备以及思维、情感、认识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呢?

首先是要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放弃繁琐的串讲串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体现张志公的“来回说”: 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许多老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正如新课标提出的:“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第三是要实现“读写结合”。就中高年级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强学文后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就模仿它的写作顺序,按照由中间到周围的顺序写《我们的教室》;学了《五彩池》,就学习写景要抓形状、颜色的写法写《学校的大花坛》。此外,续写结尾,扩写情节,也都是在学习课文中可以渗透写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记录对课文的理解(类似阅读随想,有阅读前的预习感想、阅读中的学习感想、阅读后的杂感随想及拓展练笔等)、摘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包括分析)。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活动的乐园。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包括了课前的收集摘记资料、初读感想、课中的改写《美丽的地球》、课后的总结练笔《请善待我们的家园――地球》等,这一系列的阅读练笔,虽然与应试无关,但却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余读写层次。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阅读笔记或是剪贴日记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余读写活动。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老师的可控范围。这种阅读笔记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灵活地去评、去改、去仿、去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运用。

三、体验成功,在喜悦中,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习作修改评讲方面很注重艺术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更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第6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关键词 小学;快乐写作;学生

一、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写作指导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来写,只有学生喜欢的,让学生快乐的话题,学生才愿意,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上,要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例如,让学生从人物写作开始,从不同的方面,根据课文的写作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写作方法。写人物,可以让学生先练习外貌描写,对班上或者身边的人进行写作练习,教师从中引导。如果是学习细节写作,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范文,将范成课件,用图画或者音乐来由感情的朗读和讲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细节来学会如何写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只有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才能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刺激独特视角观察

大胆想象和联想是学生写作的契机和关键所在,引导和启发学生融入写作过程并尽情展开联想,这种联想的深度和宽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思维创造力,让学生快乐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走出教室,来到学生操场让学生肆意的躺在地上,仰望天空。让这蓝天白云打开学生的思绪,千姿百态的白云在学生的联想下或成“龙”,或称“马”,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观察联想。这既增加了写作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思维得以锻炼。

三、以诗意融入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素材韵味

小学语文作文课堂,应该使学生真正获得写作教学的价值,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受到精神的滋润。多媒体教学手段包含了音乐、动画等等内容,不仅能对很多事物进行有效的模拟,而且还能仿真,能将抽线的事物变得非常直观。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打开学生的眼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为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供前提条件,进而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能制作出不同姿态的“白鹫”,进而通过画面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逐渐喜欢上形象美好的白鹫,配合优雅的音乐,教师需要设计诗意很浓的语言来进行导入:美丽的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在它的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并且孕育了无数的生灵,大自然的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以及一只小鸟,在诗人的眼里都是美轮美奂的素材,都充满了无限的诗意。白鹫就像是一首简约精巧的诗,并且韵味无穷,同学们面对画面里的白鹫,请你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四、了解学生内外需求,让学生快乐体验

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外在和内在的需要。比如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的类别,给予外在帮助,让学生主动快乐的接受阅读体验。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给予内在情感需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大胆表达,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想法。基于学生快乐体验和情感上的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作文。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谈感受,教师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影响和带动学生阅读,学生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五、采用多种写作方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图片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景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除了写点田野、落叶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写作的素材了。在仔细的分析之后,笔者选择了花园、田野、果园和树林几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当中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进行想象,想象画外之音,让以往的静态观察转变成为动态观察,将无声的“世界”转变成为有声“世界”,或者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写作中去,这样也能够极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

2.实物法

将现实中的实物带入到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观察方式,让学生懂得去辨别形状、气味、颜色,并且逐项的述说,让学生补充剩余的内容,再让学生根据实物的用途和特点,将其融入到作文当中。例如:把茶水带进课堂,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嘴尝、用脑想,多数学生能写出三四百字的作文来,比以前的字数多的多了。有几位更是写的让人忍不住就想尝了,物中有情,情中有诗,诗中有画,令人赞叹!

3.活动法

在活动课上,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活动带入到作文课堂之中。在活动课程之上,让学生尝试着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让内心的想法联系到活动展现出来,然后再由其余的学生进行拓展、丰富。等学生将其理顺、说清后,再结合整体活动进行述说。在富含情趣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让以往的习作变得更加的容易和简单。

4.演戏法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主编主导自演一个短小的节目,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写作。例如让两位学生演出一场被狗追的一幅场景,并且让学生说说追的过程,谈谈其中的体会,并且给习作取一个恰当的名字。也许交上来的作文可能会让你忍俊不禁,也可能让你心惊肉跳,也可能让你捧腹大笑,但是贵在特别的真实。

5.故事法

故事不仅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故事中积累更多的语言,这样对于编写童话故事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进行编写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讲几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也听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此时此刻,让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作文就容易得多了,内容就丰富了。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快乐写作、享受写作。

参考文献:

第7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一、 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 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必须广泛地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不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到图书室借书阅读,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推荐学生选择好书,然后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树立读书信心,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作文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 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

三、 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果也不好;简单批改,更怕收不到一点效果。那么如何批改作文才有效?笔者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效果不错。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过程中,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又在自改中尝到了“成果”,教师也可从精批细改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师生交流情感,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

四、 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笔者对此非常赞同。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题目“某某人二三事”。事前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这类例文,然后运用多媒体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特点选事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由例文的讲解指导,生成指导方案。

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五、 题材拓展

农村孩子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这和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形成矛盾。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正是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关键。笔者的“新闻引路”习作模式摸索了四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绘声绘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教师有必要参与其中,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集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成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第8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快乐写作“课间乐”是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表达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评价,将作文修改完善。

新学期伊始,我开始认真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并随机抓拍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画面。我想,当学生看到自己课间玩耍的照片时,一定很有表达的欲望,也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的主题会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就这样我将写作的主题确定为“课间乐”。

在“课间乐”学习活动实施之前,我了解到学生已经通过信息技术课掌握了好看簿平台的使用方法。于是我利用好看簿作为写作支持平台,将学习活动安排在机房中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部分:激情写作

(1)赏“课间乐”

上课伊始,我利用计算机一张一张地展示学生在课间快乐玩耍的照片,在照片中看到自己的学生表现出难以掩饰的自豪和兴奋。我暗自观察着有些兴奋的学生,他们如此专注地盯着照片,又不失时机地交头接耳,轻声说着什么。

(2)聊“课间乐”

我组织学生说一说看完照片后的感想,学生说的都是照片中最有意思的细节,如夸张的表情和照片中的故事。描述的学生边说边笑,倾听的学生更是乐不可支。于是我便提出:“你愿意把你的快乐和更多的人分享吗?请你以‘课间乐’为主题,写写你的故事。”

(3)写“课间乐”

学生开始构思作文内容,并选择相应图片完成作文。下课了,但学生仍不舍离去,为了避免学生的写作思路中断,当天我又争取了一堂作文课,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2.第二部分:交流评价

以“课间乐”作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很有话说,写作的文章都较长,内容也较生动。想要写作进步,首先得去写,否则何来指导进步之说?但写多了,问题也就随之呈现出来,所以要抓住这样的契机,着重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写法指导。

第三课时上课前,我做了些准备:把学生的作文打印成册,人手一册,并选取优秀习作做集体评析用。交流评价流程为:学生互评—优秀作品集体点评—作文二次修改。

(1)学生互评

分小组展开学生互评,每位学生既可以利用网络灵活地进行阅读,即时评价,也可以利用手头打印的材料做阅读参考。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提炼总结,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写得好,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需要修改。以下是我摘选的学生互评内容:

①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但你可以把学生比赛的过程写得更详细些。有些不大重要的也可略写。

②第二段把陀螺的样子描写得十分形象,第三段的动词还运用得十分巧妙!

(2)优秀作品集体研讨

在学生互评之后,我组织了研讨。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哪些文章比较优秀,然后出示优秀文章,大家通过探讨文章优秀的原因,对怎样的开头能吸引人、怎样把过程写得具体生动、如何首尾呼应等写作技巧加深理解,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我在黑板上把学生的发现用关键词进行板书),使得评价指导更加自然无痕。

(3)文章的二次修改完善

在讨论评价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并各自对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对比,斟酌怎样修改会更好。学生也可以针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新的评论。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评选出“优秀作家”和“优秀评论家”进行表彰,一为激发兴趣,二为学生的习作和评价做导航。

3.教师小结

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倍加关注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导学生写法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匆匆提笔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也常拘泥于教师的思路,变成“我手写师心”,缺乏真情实感。当我看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好看簿写故事时表现出的主动和积极时,便决定大胆尝试,在作文课中引入好看簿。那么,基于好看簿写作为何能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呢?

(1)图文并茂,情景再现

图文并茂是好看簿的一大特点。图片是一种记忆,还有一种同时记忆存放在每个人的感受中。快乐写作时,把这两种东西进行叠加并表现出来,就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了学生的生活储备,且能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让作文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题活动中体验与创造。让作文教学的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应更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大胆想、放手写,让每位学生的作文焕发出个性化、真实化的光彩。

(2)网络互联,知识共享

可以实现内容共享的好看簿平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分享和交流欲望,让他们自然地将自己想要与他人交流的东西写下来。这时的写作是为了交流、分享,而不是为了交给教师评改;是描述事实或感受,而非无病;是全开放的阅读交流,而非闭门造车;写得如何,还要看交流的反馈,而非教师的几句评语。总之,学生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基于以上种种,学生便会主动积极地去表达、创造和交流,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作文也就有了对象性、真实性和情境性。

(3)全面开放,丰富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堂课中。而且指导方式开放,指导过程开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阅读对象开放,让学生的文章能被更多人阅读,使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评论中找到自己写作的优缺点。人们的阅读感受不一样,给出的建议也带有个性化,更能丰富学生的作文情感。

(4)新型评价,促进多次写作

第9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快乐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教育被提到了衡量教育成败的高度,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可由于社会的片面功利追求,"中考"指挥棒一直牵制着语文课堂教学,导致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活力,甚至出现了很多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质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语文不仅是分数、成绩和升学,语文更应该是基础、能力和素质。新课程视阈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快乐的教,愉悦的学,应该是知识的盛宴,应该是生命的狂欢,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应该是学生自由成长的人间天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探索出了语文快乐教学的点滴经验,愿与诸位方家共商。

激趣:让学生悦纳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利用课堂的一方天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的体现。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对学生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悦纳语文。

"悦"读:让学生体验语文

语文能力的提高,大量的阅读是必经的环节。但当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不愿读书、无书可读或者没有时间读书的尴尬境地,这就要就我们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读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其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首先要丰富书籍库,让学生有书可读。当前学校图书室基本普及,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但图书的开放率和使用率不够,有的学校图书室甚至成为摆设,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读也,因此,语文教师在班级倡导学生通过捐书、购书等形式建立班级图书角,不失为一种扩充图书的好办法。其次要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坚持读书。除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必须坚持"每日必读"的习惯。虽然学生学习任务重,但我们可利用课余时间、晚上睡觉前等时间阅读。"见缝插针",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相信读书的收获会越来越大,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要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随性阅读。学生阅读不能局限于课本、名著,要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和范围,对学生的阅读少说哪些不能读,多教怎么读,合理引导利用各类阅读,包括漫画、小说等等,让学生充满愉悦的阅读体验,可以读读优秀的作文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对语文的体验也就更加深刻了,语感自然也增强了,还怕课堂上学生没话可说、作文时无句可写?

畅言:让学生探究语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大力倡导探究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通过激烈的碰撞探索,,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快乐,享受到表达的愉悦,收获到人生的成功,。

首先,教师要注意在研讨问题、探求事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平等的条件,成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对他们在学习上付出的劳动给予公正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已的某些观点已接近老师,有可能超过老师,产生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探究讨论方式要灵活多样。问答式、讨论式、选择重点发言人及辩论会都是可行的方法,最好能展开交锋,通过辩论澄清道理,得出结论,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愉快。但是,展开研讨要收发有度,以提出的问题研讨到什么程度,得出怎样的结论,老教师要心中有数。不能收之过紧,使学生缩手缩脚,无法表述清楚自己的见解;也不能放任自流,把研讨问题过程搞成一盘散沙式的乱谈乱侃。最后要特别注意探究讨论结果的总结提炼,这个过程是探究讨论的全部意义所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既要在过程中抓住"意外收获",也要在小结中靠近"指导方向"不能失之于偏、失之于远,探究讨论可能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有答案、有结果。

爱写:让学生发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