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广场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场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场规划设计

第1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分析肇庆市牌坊广场的规划设计构想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一、引言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规划面积大小和与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

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片面地追求大广场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缺乏活力和亲和力。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规划设计比例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三、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因此,在广场规划设计中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社会特色,也包括其自然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

四、案例分析——对肇庆牌坊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1、广场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城市 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最广大人民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牌坊广场处于肇庆城区向七星岩景区过渡的重要地段,被称为七星岩景区的南大门。在其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具体分析:(1)广场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现有铺装硬地广场南北宽约1o0米,东西长约283米,总面积达28300平方米供广大市民游乐。并在广场建设了不少于广场25%比例的绿化用地,广场西部建设了林荫休闲广场、林荫休闲步道、滨水观景带、挂花径、玫瑰园、八音来风人口广场、模纹花带和疏林草坪等园林小景,同时为了改善牌坊广场暴晒问题,在广场二侧增设树池,种植规格统一、树形自然的垂榕。并设花池.进一步美化广场。处处体现了为“人”服务的宗旨。(2)在广场中建设的林荫广场和露天舞场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往的休闲环境,中间设一休息廊作为过渡连接,休息廊可兼有小卖部的功能。露天舞场边缘角位和林荫广场都可随意摆放一些室外桌椅,树池可结合座凳,供人们聚集交流休息。这些功能设施加上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内容充实,使整个广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娱乐休闲的需要。(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上很好地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整个广场限制所有机动车辆通行。同时在八音来风人口广场采用退缩式人口广场的空间形式,以大面积斜坡的地被花卉面对交通路口,主要人流分散至两边人行道,既丰富了临街的景观效果,又利于交通的组织广场。

2、突出肇庆历史文化底蕴

牌坊广场的规划建设十分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四大名之都的城市特色。通过运用多种手法把牌方广场创造成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的中心广场。具体表现为:(1)整个铺装场地平面为“鼎’形,相传鼎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黄帝曾赐鼎于此,暗示着肇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原有喷泉水池到牌坊的隐形轴线上增设一座雕塑,题材可取自七仙女下凡形成七星岩爰仙女湖的动人传说,以古装少女的轻盈舞姿为形象,这样既是与七星岩牌坊相协调,形成对景,强化广场轴线,又在夜晚来临时,与流光溢彩的音乐喷泉一起给人一种仙乐飘囊,舞姿翩翩的浪漫遇想。(2)在大面积的疏林缓坡草地中以七星岩七座山峰的方位设置七块大型岩石,石块采用肇庆传统端砚常用的七种岩石类型,在岩石的主要立面雕刻各种砚台型的浮雕,包括:老坑岩砚有冻岩砚、麻子坑砚、宋坑砚、绿端砚、梅花坑砚,借此宣传肇庆的景观文化和地方特产。(3)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牌坊广场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五、结束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不能简单地追求平面构图的优美,我们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地方特色、效益兼顾、突出主题的原则,创造出自然优美、充满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4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城建研究网。

第2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市政广场;规划设计;新理念;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of modern municipal squa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culture and the life demand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modern city square construction, this is also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lies.

Keywords: City municipal square; planning and design; new idea;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广场概述

今天,城市广场广泛存在于城市空间的各个层面,其形态与类型已远远超出传统的模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来分分类,大致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建筑物附属广场等。按城市广场的平面组合方式分类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2 我国市政广场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施条件得以普遍改进,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成大势所趋。于是,全国兴起了建设城市市政广场的热潮。从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对此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市政广场热”已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这股热潮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市政广场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尺度过大,空间围合感不强

目前,国内地县一级城市的市政广场,有许多在规划阶段就没有科学地界定过广场的尺度,导致尺度过大,并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

2.2 广场景观缺乏个性

不少城市在建设市政广场时,不考虑城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特色,盲目攀比,一味模仿,使景观设计趋于雷同,成功之作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决策人或业主常把现成的作品作为范本,重“榜样”、不重创新,功能单一,设施简单,违背了城市环境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3 广场绿化问题不少

近年来,由于缺乏对人的行为、环境本身、广场生态等问题的考虑,我国的市政广场绿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大草坪为主的现象,例如大连星海广场。

2.4 地方传统文化缺失

目前一些市政广场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成功的广场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规划根据,使得市政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地方特色。

2.5 交通与广场的关系处理不善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市政广场而言的。这种类型的市政广场对交通干扰严重,且忽视步行化问题,其复杂的路网结构及混乱的车流、人流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压力,让游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感,难以产生愉悦、亲切的感受。

3 我国市政广场规划设计新理念

3.1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在今天,提倡“以人为本”是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地位的重新认识和觉醒,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飞跃。现代市政广场是实现人们交往、休息、娱乐、观赏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开放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要特别注重人在市政广场上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创作出不同性质、功能、规模、各具特色的市政广场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阶层、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2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生态化理念

城市生态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政广场布局中应着意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内部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注重体现生物多样性原则,扩大植物种类选择的范围;并对一些植物的抗污能力进行研究,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水资源缺乏和蒸发量大的城市则应尽可能减少消耗型的水景,尽量利用地形,采用自然水景。

3.3 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景观特色化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其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在我国现代市政广场建设中,除要借鉴国外市政广场建设的优秀经验外,更应立足本国文化和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在设计中,应该充分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努力创造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市政广场。

3.4 市政广场的功能多样化理念

随着市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市政广场的功能要求也相应提高。广场应该适应不同群体对公共活动场所的要求,特别是市政广场和综合性广场更是要求能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提供多项活动支持。

4 案例分析:某广场的改造与更新设计

4.1 某广场的区位和概况

该广场位于某开发区核心地段。广场总面积约为14.84hm2:其中水面1.73 hm2,山体面积1.3 hm2,硬质地面和游路面积3.44 hm2,绿地面积8.37 hm2。

4.2 该广场改造与更新的背景分析

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大背景下,广场的改造和更新便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广场增加广场绿量、完善广场使用功能、提高广场生态功能以及突显广场人文特色,不仅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而且更是广场自建成以来广大市民的呼声。

4.3 该广场现状分析

该广场前期规划布局合理,基础硬件设施的施工水平较高,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广场南侧小山的原生态林植被保存完好,生态效益较高,成为广场完美的背景天际线。部分高大乔木移栽后逐渐显现出其景观效应。与此同时,广场在以下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1)广场空间过度开敞,绿地草坪比例过大。

(2)广场绿地缺乏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的植物景观空间,影响了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

(3)广场北面绿地的乔、灌木稀少,极大地影响了广场的生态效益。

(4)广场景观特色不鲜明,对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未能突出本土传统文化特色。

(5)广场植物品种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缺少植物四时的季相色彩变化。

4.4 该广场改造与更新设计目标

广场改造与更新设计设计的目标为:

(1)创造恢弘大气、又具人性化尺度的“都市绿色客厅”。

(2)塑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休闲生态空间形态。

(3)塑造一个既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空间环境。

(4)成为能够体现植物季相变化、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健全的城市“绿色皇冠”上的明珠。

4.5 该广场的改造与更新构想

第3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站前广场;交通规划;交通流线

Abstract:China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Traffic on Station Square has a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high-speed rail to play a function of the transport hub. In this paper,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enzhou Station Square of Wuhan-Guangzhou high-speed rail, focuses on various ways of how to handle the traffic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flow line structure to achieve safe, orderly, fast and smooth station traffic. Then it could effort some experienc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tation Square in such projects.

Keywords:station square;traffic design;traffic flow line

中图分类号:TU-248.1;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78-0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联系的日益频繁,拥有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等特点的高速铁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出行手段引领交通方式的巨大转变。而作为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站前广场不仅是城市的窗口和重要标志,更是衔接多种交通方式,大规模集散人流的场所,具有显著的城市交通枢纽的职能,所以我们在做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时,应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科学的规划交通系统。

1概况

随着京珠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和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广高铁)的建设,郴州站作为湘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明显,其经济发展逐步外向化。郴州站前广场片区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便利的交通转换条件及高度聚集的人流、物流等特征,是吸引各种城市功能聚集的场所,是重要的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生活中心之一。

武广郴州站站前广场片区位于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西起武广铁路,往东420m处,站前广场南北各90m,总用地面积20.99hm2。整个地形呈现为东西高、中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形态。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东有月形山,南靠塘尾林场,西有增湖岭、蜈蚣岭,北有虎形山、湘潭山,规划区以缓丘、平原地为主。郴州站旅客站房最高聚集人数800人次,最高日发送量为8500人,旅客发送量为每年300万人,站前广场客流量按5万人/日进行规划。

2郴州站前广场的道路交通设计手法

2.1加强道路与站场空间的可识别性

加强道路与站场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使陌生或熟悉的人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设计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加强交叉口认知意象。本次设计站前广场片区的主要交叉口有3个。站前路与景观大道的交叉口西侧设置车站的入口广场,广场上设置喷泉。东侧留出足够的绿化与开敞空间,保证景观大道不受挤压,有良好的视觉通透效果。站前路与行政商务办公区的交叉口,结合水溪及绿化留出空间做绿化广场,同时又为行政商务办公区的休闲广场,敞开办公空间,留出景观视线走廊。

第二,完善方向指认系统。方向感是人们在车站及城市中运动及滞留时与空间发生的基本联系。明确的方向感,使人们在城市空间中自由运动而不致迷失方向。统一设计站房内及站前的人流方向标志、换乘符号及各路段的交通标志,包括路面划线、交通导向、换乘等特定符号,并注意符号的可视性和可读性等。

第三,强调道路特性。具体的措施包括特殊的路灯照明形态(局部道路采用地灯),特殊的地面纹理,路沿绿化栽植形式,建筑空间围合形态,及特殊的街道对景、借景等。

2.2提高步行环境质量

步行正成为人们户外活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人们所追求的城市形象正从穹天大楼和高速公路转向人流密集的多用途城市空间所构成的景象,城市真正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对人们使用、停留和交往提供合适的氛围空间,能否对人们行走、休憩和观赏具有吸引力。突出人的主体,重新重视人的尺度,建设具有人情味的步行系统,成为本设计的重要追求目标。

第一,安排合理的人行交通。郴州站站房及广场的人行交通,对站场的人流疏散、心理需求作充分的分析,站场一、二层保证足够的步行空间,供人们休息和游憩。站前广场作大范围的硬质铺地,以更有效地疏散出站人流。

第二,增加人行道的魅力。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人行道将加深行人的印象,并促使出行量的增加。设计中采取别致的地面铺装、精巧别致的道路设施小品及增加坐椅、报栏等沿街活动设施。

第三,改善步行条件。设计中将步行系统与广场、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相结合,尤其在生态水溪两岸布置人行道,水溪两旁组合建筑内通过小桥联系,让人们的步行活动能更大的融入自然,融入环境,人行道进行无障碍设计,体现对残疾人的关怀。并通过在步行空间中提供休憩空间,局部与滨水景观带及路侧控制的路旁防护绿地结合等措施,使整个片区具有优质的步行环境。

第四,加强安全措施。根据郴州火车站的作用及周边用地特征,站前广场片区内将出现几个主要的人流集散点,在这些人流活动集中的地方,采用人车分流的手法,和利用交通信号灯等形式,确保步行活动的安全。

3郴州站前广场的道路交通系统的方案设计

本次规划从城市路网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对站前广场片区的通过式交通以及站前广场内部交通进行多层次的交通分析,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对策,通过高架交通将旅客送止站房入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在满足进、出站交通便捷、畅通、易于交通管理的前提下,以简洁的手法合理组织广场内外交通,保证广场外通过式交通的顺畅和近期实施的可能。以简洁的“大环形”交通组织增加进站车道有效长度,减少道路车辆密度,提高通行能力,形成南进北出,进出分流而有序的单向交通,进出站车辆尽量靠近站房及主要交通集散点,通过平面分区,强调组织不同交通方式的专用场地和专用线路,减少相互干扰。

3.1 车行系统规划

以站前路和景观大道为主要的机动车道,形成各个组团的内部车行道路骨架,注重道路线性流畅与方便直达。铁路有关部门确定车站站台标高为213m,车站为线下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拟确定站前路道路标高为197m,16m的高差将给设计加大难度。为解决这个难题,设计人员大胆尝试,借鉴航空港候机楼的交通流线形式组织站前广场的车行交通。将靠近站房的站前广场的部分做阶梯式处理,平面抬升到标高213m处,把即停即走的交通流线放置在抬升于地面的高架天桥之上,并于进站大厅的位置时与广场标高平齐,与站房的第二层平面(标高207m)相接,出租车直接到达站房进站口,使客站站前道路和东西两侧的南北向道路共同构成单向小循环系统;而站房三层的候车大厅平面(标高213m)与站台无缝对接,缩短了旅客的登车时间;地面站房的东西向道路在抬升的阶梯式广场下穿,与站房的第一层平面对接,与两侧的南北向道路又形成环形的单向车行交通,恰到好处地构建了两层的立体环形单向交通流线,合理地解决了由站房与地面高差带来的交通不畅的矛盾,极大地提升了通行效率。使公交车及社会车辆有各自顺畅的出入交通线路。

3.2 步行系统规划

为了合理地组织郴州客站旅客的聚散,并与站前42m的景观大道进行有机的衔接,在站前规划人行过街平台,同时也作为站前景观通廊的一部份。将站前广场做阶梯式抬升处理,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几个方向设置踏步,这样能有效地分散人流,不至于使旅客因过分集中而导致拥挤。站前广场设置连续的步行通道,以林荫道、硬质铺砌为主要形式联系其它地块的公共建筑、绿地、小品、游憩参观空间,特别是东西向的硬质步行道和南北向的景观步道贯穿了整个站前广场,将整个片区的步行系统连成一个整体。在广场前的三个交叉口分别设置交通管制灯和人行横道线,广场步行人流从左、中、右三个方向进入车站站房。

3.3 静态交通规划

车站的停车主要考虑站房底层架空7m作公交车及出租车的停车场地。在站房的北部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片区内其他地段以娱乐、休闲、办公、商业服务为主,为了适应人们乘坐机动车辆的方便,停车位的规模适度超前,空间布局遵循方便就近停放和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布置,基本上实行地面停车。

3.4 无障碍设计

结合建筑,人行道及广场地坪处进行无障碍处理,为残疾人士提供各种便利及舒适的交通环境。在站前广场的所有有踏步和有高差的地方设置可供轮椅通行的缘石坡道;通往进站口和候车厅的主要步行道设置盲道;并在站前广场两侧的公共和社会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在上述位置设立无障碍标志牌。规划中还考虑到广场的抬升部分高差过大,踏步较长的因素,人性化地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自动扶梯。

4结语

武广高铁郴州站在进行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划设计时,遵循“人车分流、分层布设、到发分离、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立体高架,环形单向交通流线等手法解决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站前广场的交通职能,将可以实现枢纽内车流和人流的快速集散和便捷换乘,保证站场交通的安全、有序、快捷和畅通,并可对武广高铁郴州站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春霞.高速铁路车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0(9).

[2] 周华.成都新客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方法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2010(7).

第4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县域总面积为6439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兰州150公里,距白银市180公里。圣地广场在会宁县中心城区的中心地段,占地98170平方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191米。东临中路,南是规划支路,西为拟建四座嘉禾商务大厦及现代路,北为广场北路及规划行政中心大楼。广场地理位置好,能够依托城市提供的交通、信息、商服等基础配套设施,区域开阔,交通便利。

2规划定位

弘扬文化,服务人民;和谐生态,水载舟行。

3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2)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5)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6)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4规划构思:“和”与“合”

凝聚力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和:代表舒适、宜人。合:代表团结,聚集。通过圣地广场的建设使会宁县拥有温馨、亲切的社会氛围,从三方面来体现。

4.1生态环境和谐天地合一,通过原有景观与规划绿地的统一,蓝天与绿地的统一体现。

4.2生态文明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利用植物的自然生长、自然的形态展示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来体现。

4.3生态文化和合历史与未来的连接,有机的运用古文化遗址、近代史文化、现代文化的继承与连接体现文化之和。总平面布局:以行政中心为舵手,正在向前远航的船,有桨有翼,中心为“合”,拟对称的环抱,形成团结、安宁的环境氛围,隐喻着会宁县是岁月静好的和谐社会。

5规划主体:两大分区(市政广场和市民广场)

5.1市政广场———城市的会客厅———中心集会广场(三梯度)一梯度“:稳”脚踏实地、广纳贤才、稳步发展。三块大草坪形成平远的空间,给人以大、旷的视觉感受,两侧高耸整齐的树阵形成庄严的氛围,给人高、澳的感受。两侧生态区绿地用斜线布置路网,象征政府张开双臂平等对话,为人民服务,同时容纳百川,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二梯度“:活”活泼氛围、活跃文化、活力发展。主要有圆形旱喷和水幕帘组成,旱喷有喷水、亮化、声响等功能,圆形的水面与行政中心大楼相呼应寓意着明镜高悬;水幕帘由三层高低不同的流动水帘组成,在轴线上丰富空间变化,隐喻着会宁县从上到下层层的清正廉洁。三梯度“:扬”弘扬正气、远航、名扬四海。位于南北轴与东西轴的交汇点、广场的中心点,本次设计的至高点,主要的景观元素是大型雕塑“帆”,帆由三面大小各异帆组成,三面帆象征着三面旗帜,即回应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的红色文化,又充分体现圣地广场圣字的寓意———会师胜地。

5.2市民广场———起居室———休闲、健身、文化交流场所(四条线)(一条线)古文明遗址:回应历史会宁县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运用仿古雕塑、园林小品展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址。(二条线)丝绸之路:展示地域文化会宁县是民间艺术之乡,运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剪纸的艺术形态,通过园林小品景墙来表现,充分体现会宁县是秦陇锁钥,丝绸之路的重镇。(三条线)翰林之乡:金色的教育会宁县是西北的教育名县,运用园林小品景墙状元榜、名人雕塑、题字塑石等展示博士之乡的风采。(四条线)红色之旅:借形思忆会宁县是红色文化的旅游名县,运用彩绘的艺术形态形成园林小品,展示红色文化并继承发扬红色文化。

6规划特色

6.1突出地区特色圣地广场是文化、健身、休闲、集合为一体的多功能广场,能够带动两侧居住区、商业的发展与交流,同时突显会宁县的红色文化和博士之乡的特色。

6.2实现生态和谐通过选景选材,设施的配置,植物的巧用,能够引导人民从生理到心理走向各种绿色的健康之路。

第5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 农田水利;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水资源极为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74mm,为全国均值的2.7倍,地表水资源量为438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广东省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全省灌溉水利用率平均为39.9%,其中大型灌区平均为 36.1%,中型灌区38.3%,小型灌区为43.5%,井灌区为56.3%[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或者无相关设施,现存的设施多为上世纪50-70年代兴建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全、施工质量差以及设备和技术落后,工程老化失修多年,致使农业用水过程浪费严重,因此需下大力气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2]。

作为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主要是围绕田、水、路、林方面开展的农田整治活动,包括各类灌排沟渠、山塘、 泵站、堰坝等,具有量大面广、工程条件复杂的特点,同时还受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因地制宜,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不同部门的工程项目衔接不到位,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规划设计审核不严格,设计质量难以保证,施工管理水平不高,后期管护粗放,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工程使用寿命较短且安全隐患多,难以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根据多年来工作经验及行业专家评审意见,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今后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规划设计成果的完整性

为了便于项目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部门开展项目的监督监管,规划设计文件应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项目区现状图,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项目的设计成果往往忽视了这两张图。项目区规划图存的主要问题有:无工程特性表,使得工程建设内容不明确;项目区边界无地理坐标标示;水源、取水点及水流方向无标示或标示不明确;项目区内的沟渠与区外沟渠边连接情况不明确;此外对一些渠系建设物未进行标示,例如分水闸的具置等。

水源工程及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水源工程方面主要表现为:

(1)项目区内水源论述不清,没有简要说明项目区内各河流、水库、山塘、堰塘、引水灌渠的基本情况(如集雨面积、库容、设计流量等),取水点表达不清,取水方式以及是否满足供水要求不明确;(2)缺少项目区内主要骨干水利工程(山塘水库、小型拦河水陂等)供水灌溉的情况,以及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近期工程除险加固情况,对水库、水陂等蓄水建筑物调度运行,满足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需要的状况应进行分析说明;(3)缺少抽水泵站设置、机电设备型号及主要特征参数介绍,对已建泵站还须描述该泵站历年抽水补充灌溉的情况;(4)新建陂头等设施的设计中缺乏相应计算依据等。

水量平衡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不严谨,缺项错误严重,应根据项目区水库、山塘库容、河流流量以及其他来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从水源实际可供水量(应扣除无法利用部分)和从该水源取水的所有需水项目(含本项目)的整体水量进行分析,同时建设对设计水平年灌溉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0%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农田水利建设最主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项目区灌溉、防洪治涝以及农业生产效益的高低。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就是渠道衬砌防渗(本文中主要指砂砖衬砌渠道)、土质沟渠的疏通清淤等,在规划设计阶段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主要表现为:

项目区渠道布置不合理,例如部坠毁田块两侧都布置了灌渠,未布置排渠,或两侧均布置了排渠而没有灌渠。田间渠系的布置要做到灌、排分离,可以按各自需要分别进行或灌或排控制。

渠道断面选择无计算依据,缺乏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防洪标准等计算参数,应明确渠道不冲不淤流速的限值是否满足要求。缺少排涝沟疏浚清淤水力复核设计,采取工程措施缺乏依据。

渠道设计纵向坡降未明确,而渠道纵向坡降直接影响进建成后的渠道灌溉与排水效果。

设计渠道横断面无现状断面线和设计开挖线,无法核实工程量。建议增加必要的工程勘测工作,补充现状渠道断面线和标明设计开挖线,同时需要明确渠道是否需要清淤回填。此外,还应增加渠道开挖工作平台,考虑开挖放坡。

渠顶高程与田面高程存在矛盾,例如部分田面高程低于排沟顶高程,未能说明田间排水如何排到沟内,又如田面高程仅低于灌渠顶高程200mm,除去灌渠水面超高,如何保证可以灌溉到田间没有明确。

同一条渠道全部为同一断面,有些长度较长,需要优化,通过计算,分段进一步优化渠道断面尺寸,以减少投资。例如有个别项目中一条支渠长度达6888米,干渠长度1658米,自渠首至渠尾均采用同一规格断面,不符合实际情况,正确做法是需要分段进一步优化渠道断面尺寸,以节约工程成本。

整条渠道无分缝,建议第20到30m设置伸缩缝一道,可以采用沥青木板或麻丝沥青填充。

渠道地基如不存在特别差软弱土层(如淤泥层),建议取消砂垫层结构。同一项目砂垫层厚度尽量保持一致。

从方便施工以及安全角度考试,在渠道断面选择上,建议如为矩形断面采用砖砌,如为混凝土衬砌采用梯形断面较合理。

渠道涉及的土方开挖和回填土方,为了避免单价偏高,建议结合工程施工条件,尽量采用机械土方开挖与回填,以降低土方工程单价,节省工程投资。

主要材料是否需要二次运输应结合现目区现状,按实际需用确定,如果运距过大需有充分的计取依据。

渠系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工程主要是指满足渠道正常工作和发挥其各种功能而在渠道上兴建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各种桥涵、水闸、倒虹吸管、渡槽、桥梁、陡坡、跌水以及沉砂井等设施。设计中往往仅给出图纸,没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及参数作为依据,一些建设物没有按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例如,在涵管设计中,涵管所采用何种材料、预制现浇等不明确,部分涵管覆土厚度未满足规范要求;有项目设计水闸没有根据现场取水口来确定,而是直接规定为50m一处,不符合实际需要。在渠系建筑物中,根据现场经验人行桥建议30~40米设置一处较为合理。对于高度>60cm的渠道,渠面应增加钢筋混凝土拉杆结构,规划设计时不仅要绘制拉杆详图,还需给出横撑撑法详图。此外,分水闸还需细化闸板的设计详图。

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是为了方便农业生产而设置的道路,可以按规格分为干路、支路、田间道和生产路等几类,不同规格路面结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地,田间道路布置时应结合渠、沟进行,路面宽度布置主要根据交通运输和农业耕作要求,以方便生产运输、少占耕地为原则进行。对于农田水利涉及较多的田间道和生产路,主要采用的是碾压素土路基+泥结碎石路面结构。在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是机耕路面宜高出田面30~50cm,机耕路需要铺设石粉垫层厚度应在5~10cm之间,不宜太薄。此外,机耕路回填土方运距需合理确定。

3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改进措施及对策

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成果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设计质量的重要性,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及知识更新,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新的工艺技术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现场勘踏时要尽量多集相关资料,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做到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美观且便于施工。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总结经验,不断优先设计方案。同时,项目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应就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通过招标投标引入竞争机制,严格落实规划设计审查制度,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3-4]。另外,还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设计资质认证制度,确保拥有资质的单位和资格的设计人员承担规划设计任务,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小军, 古璇清, 邓岚, 林新明. 广东省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J]. 广东水利水电, 2008,(8):62-66.

[2] 刘海英. 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问题和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1): 255-262.

[3] 陈丽敏. 关于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J]. 建筑与工程, 2011, 129.

第6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 广场建筑 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文化的融合,塑造美和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城市改革开放和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新,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为“××广场”,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

国 别 广 场 名 称 面 积(公顷)

中 国 北京天安门广场 39.6

大同红旗广场 2.9

太原“五一”广场 6.3

天津海河广场 1.6

郑州“二七”广场 4.0

外 国 庞贝城中心广场 0.39

佛罗伦萨长老会议广场 0.5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28

巴黎协和广场 4.28

莫斯科红场广场 5.0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广场 0.60

意大利罗马市政广场 0.40

美国纽约济克非勒中心广场 0.60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

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实施规划群众参与,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页。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

[3]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第7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问题。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发展,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融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为“××广场”,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 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

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

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 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第8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1.1规划的结构

规划采用的广场结构,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要在利用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修建一些市民活动的开敞空间,能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1.2绿化景观的设计

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在广场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应符合季节变化,使广场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改变寒地城市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塑造广场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广场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因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侧采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又可遮荫的效果,改善广场热环境质量。

2.设计的尺度

除设计思想外,市政广场的尺度也是影响广场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广场尺度应是广场尺度与周边围合物的尺度有适宜的比例关系,广场与人的行为活动、观赏和使用的尺度要匹配。

因此,市政广场应有合适的规模和尺度控制。一般而言,城市广场的面积由人均面积估算,"城市游憩广场用地的总面积,可按城市人口每人0.13m2~0.4m2计算","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不宜太大,市级广场每处宜为4万m2~l0万m2;级广场每处宜为l万m2~3万m2"。市政广场的面积是根据市政广场的人流集散为标准,而非随意确定的。然而,在地方"形象工程"为上的现阶段,"好大喜功"成"政绩时尚",占地几十万m2的市政广场往往不足为奇。

这样大的广场空间要形成适宜的广场尺度感是很困难的,往往是市政大厦"远远"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其他辅共建筑"伺卫"两旁,俨然是封建"君臣父子"的现代版!虽然有的设计采取各种手段手段来减小广场的空间尺度,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市政广场尺度的"跃进"定位往往使市政广场空间"难堪",任政府办公面积框定的前提下,再好的设计构思也弥补不了广场尺度的"致命缺陷"。

3.设计的原则

城市行政广场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行政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行政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广场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3.2地方特色的原则

城市行政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行政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行政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3总体性原则

市政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从属于城市的空间,因而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要求从整体考虑它在城市空间序列上所起的作用,注重与城市社区的协调,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选址和规模等问题。再者,市政广场的整体性原则还应追求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无论是不同功能广场之间的复合,还是整体广场各个空间之间的复合,都应本着整体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分割。

4.结语

科技进步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大事,甚至还能知道许多小事儿,人在室内停留得越来越长,或许正因为这样,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在人情昧日渐减少之时,希望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能提供更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吧。曾经有一个大师展示他7岁女儿的画时说:"她将人包括进她的画中,仿佛是在提醒他的父亲,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抽象的游戏都不具有任何意思。她是对的,我为周围如此多的’缺乏使用的垃圾’感至惭愧"。

如上文所说的,现代社会的淡漠和隔阂,市政广场的建设,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尤其是为政府和百姓交流的平台。正是我国政府提倡的"以民为本"的理念,更是要建立一个政府和民众相互沟通的平台。文章对市政广场的介绍,值得政府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姜琦.新都市化批判[J].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2003.(23).

[2]邓杰.城市广场设计与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0).

[3]唐占伟,等.浅谈城市行政广场建设[J].市政与桥路.2006.(12).

第9篇:广场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共活动广场;园林;设计;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53-03

1 引言

从新世纪开始的“一年一大步,五年建新城”到今天旗峰地铁广场投用的总共17年里,东莞市容已经焕然一新。尤其是城市出现了大量全新的绿色广场,这些雨后春笋般的城市绿地又反过来体现出东莞园林设计和绿化建设的显著提升。为此,笔者利用观察和积累的资料进行了总结,以期发扬特长,改进不足,再进一步提高东莞园林的设计水平。

东莞新建的广场可分类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和纪念广场[1]。其中公共活动广场数量最多,一般位于市、镇的中心地带,与市民生活最密切。东莞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广场可举例的有:市中心广场、莞城文化广场、莞城东门广场、万江广场、东城广场等等;而全市范围内的市、镇两级政府办事中心前的公共活动广场就达30余个,如清溪镇市民广场、石排城市广场、高豆愠〉取U庑┕愠”尘岸嘁缘痴办公楼、纪念性建筑等为主,主要用于市民的文化、娱乐、散步、出行、集会等活动。现以东莞市中心广场为例,分析东莞公共活动广场园林设计特点。

2 广场的规划特点

公共活动广场绿化有的侧重庄重、雄伟;有的侧重简洁、闲静;有的侧重浓绿、华美等,尽管如此,市中心广场的园林规划明确了以下要点。

2.1 广场的定位明确

确定广场的主体功能,类型性质、级别,以便于综合利用绿化空间和解决公共绿地问题。如市政府办事中心前的中心广场是典型的定位于人民与政府的公共广场,政府在此办公,市民来此办事、休闲,由于营造良好的公共开放空间,人们如进家园一样亲切。

2.2 广场规模和尺度规划合理

广场的规模应与城市规模相一致[2],东莞这样的地级城市,宜设置单个综合性中心广场。一般城市中心广场以5~10 hm2为宜,由于规划预留了较大空间,故采用大片疏林草地来环绕市府大楼,这样不但以绿色营造了的包容、亲和的政府形象,而且在空间尺度上消去了遥远和庞大感,给人平易、亲近的感觉。

2.3 广场的形态规划

将广场空间进行方格网络化的组织,三大建筑:办事中心主楼、东侧的人民会堂和西侧的展示厅等坐落于周边形成鼎立关系(图1),布局上形成了南北主轴的前后延伸和东西次轴的左右对称均衡,有严谨逻辑序列的空间形态,并由此决定了规则式园林的设计理念。

2.4 广场绿色空间和景观

设计时综合利用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手法,处理好广场的空间、围合和景观等问题,协调了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风貌、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表现出广场的园林艺术感。

2.5 突出东莞的个性

广场的个性就是东莞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如竣工后,在主楼前斜坡的草坪上,用黄金叶种植的八个6 m高的大字:“厚德务实,海纳百川”,反映了东莞人的质朴、务实、包容的特点,使广场的个性与有形的空间融为一体,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2.6 广场的随和性

中心广场不设边界,与场外人行道无缝相连,处处给人方便、可达和可驻的感觉,使广场的优美环境与文化相融合,塑造舒适、方便、亲情的颇具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2.7 突出东莞城市的现代感

大手笔的园林设计表现为成片的绿林大树、连续的矩形树阵和通透轴线上的两列海岸风情的巨型海枣树及下面蓝色水池+池边鲜艳花坛色块,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生态和人文的理念(图2)。由于该广场的绿地率>65%,设计上尤其增加了大量乔、灌、花、草的合理配植。

3 广场的园林设计特点

东莞新建的广场绿地多体现活动休闲和交通疏导功能。用于疏导交通的局部范围可采用封闭式;面积不大的广场,可采用半开放式;对于休憩广场绿地则采用全开放式。广场绿地通常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可按规则式种植(图3);如面积较大,可布置成自然式(图4)。

3.1 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广场轴线矩形地带及其两侧,起到规则严整的效果。而相邻的两侧绿地,面积较大时,可把几种树组成若干个排列规则的树阵或树丛;为了避免排列种植的单调,可形成组团式种植。最外侧的背景林有隔离、遮挡或衬景的作用,其配植可用棠尽草坪、乔木―灌木、乔木―灌木+图形绿篱以及单一的草坪+色块等,也就是说自然式或规则式可以变换采用。

3.2 自然式种植

市中心广场的南广场以及莞城文化广场等体现了典型的自然式种植,南广场尤其明显,它和北广场规则建筑布局里的规则式种植成鲜明的对照。自然式种植可不受株距、行距的限制而疏密有致地构成植物群落,还可巧妙地配合构筑物体,例如遮挡泵房、公厕;映衬舞台、灯柱、雕塑等等。植物配植时,一般以大乔木居中,矮小植物在侧,色叶、观花植物尽量安排在边缘,在必要的地段或节假日时,可铺植鲜艳的时花色块,以突出重要地段。

3.3 规则式与自然式种植的对立统一

自然式种植是人工模拟自然的植物配置方法,是在人造空间中人们返朴归真,重返自然的实践[3]。但是,规则的广场空间布置自然式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似乎扰乱了严谨的布局,其实是在规整里加入了自由的变奏,而成为广场中最具活力的元素。例如自然式种植所带来的大量多变的树荫、花丛等宜人的空间才是市民的真切需要,也与规则式超大尺度空间构成互补。这种相得益彰体现了园林变化与统一的设计手法,表现在场地的施工图里,便是是将一块块规则的绿化单元,分别接合成一块块自然式布局的植物群落。那些树木群落大多定植在北广场的东、西、北三面及南广场的东西两侧共约30万m2的坡地上,它们构成了一个“U”型林带,随即和广场规则式花坛、树池、花槽,和方方块块的栽培池,和水体汇集成更大的“绿流”,环绕在雄伟的行政办事大楼、大会堂、展示厅等广场主建筑的周围,又和广场外的行道树绿带连接起来,并一直延伸到更远的东莞大道和元美公园,延伸到旗峰山,再整个汇入东莞这个广阔的绿色城市,实现公共活动广场也是绿色广场、生态广场的真正意义所在。

3.4 广场绿叶、色叶和开花植物的设计要点

广场花、色、香植物以及落叶植物要与绿量大的常绿、粗放的骨干植物搭配,其中绿叶植物的比例不低于50%,力求避免大段、大片地单独采用色叶植物及落叶植物。例如在中层乔灌木中,大叶紫薇或小叶紫薇可与一种或数种常绿乔灌木如垂榕、水石榕、竹柏间植,以此来形成绿、彩兼备的中木层次。又如鸡蛋花,类似于这种冬天全部秃枝的开花植物,不宜大量列植,但少量红鸡蛋花可用于节点。此外,要避免几种落叶植物或几种同色植物的扎堆,如:小叶榄仁―鸡冠刺桐―鸡蛋花+红乌桕―美国槐的配植,该四个层次均为落叶植物,其冬天的效果是一片枯枝,明显失绿。所以提倡以开花、观果与直立常绿乔木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乔木类种植于游客活动的绿地周围。在不同的游园空间适当选用不同季相的植物,如花色、叶色、观果类以及竹类等作为特色,不仅可以丰富广场景观,而且还可构成地点标志,提升广场的景观和形象[4]。常见的开花乔木举例如下:① 黄花系:风铃木、腊肠树、黄槐、黄槿、黄花鸡蛋花等。 ② 红花系:凤凰木、红千层、红花夹竹桃、红花鸡蛋花、红花荷、火焰木、木棉等。 ③ 粉花系:宫粉紫荆、美人树等。 ④ 蓝花系:蓝花楹、大花紫薇等。 ⑤ 白花系:石栗、银合欢等。

4 广场绿化的组织交通功能

由于公共活动广场为人流、车辆的集散提供开敞的空间,所以有特殊的组织交通和管理交通的作用[5]。为了疏导车流和人流,广场绿化应有以下设计。

(1)沿广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能起到很好的路线组织和遮荫、减噪的作用。在广场内可设置封闭式绿地,种植草坪或布置花坛,起到交通岛和装饰广场的作用。

(2)广场内成片绿地不宜过小,面积较大的绿地相对封闭式小绿地,可设计为开放式。

(3)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可充分利用绿地进行分隔,使之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邱乃昂,陈雪玲,等.东莞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南[R].东莞: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3.

[2]王军民.城市建设广场要以绿化为主[J].中国园林,2000(2).

[3] 李向s.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