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忌赛马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语文情境中,潜移默化中吸收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获得实效性,只有增强语文阅读的实践性,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够按照语文教师所指导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首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明确认识“以学生为本”,备课时切实备好“学生”这一环节,坚决杜绝教学中背教案p备板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备课时,对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提出几套方案,把学生“见不到处”p“容易忽略处”p“实在搞不明白处”考虑周全。上课时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地整理教案,定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变换教法,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见不到处”给以点明,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给以指出,在学生“实在搞不懂处”给以恰当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其次,课下钻研教材,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儿童心理,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问一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发动学生提问;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课后还应问一问学生是否都能学懂了,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把课文中不理解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
(1)作者把那天的天气写成“灰蒙蒙”、“又阴又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文章写首都人民送别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迎送国际友人,陪检阅人民群众的矫健身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显然①的问题提的较有水平,反映了有的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而②问题则显示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读课文,不动脑筋,从课后习题抄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出适当的批评
(2)引导学生从课题着眼,质疑发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然后问学生看到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谁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再如教学《茅以升立志造桥》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立志造桥?怎样立志造桥?“立志”能省去吗?学生随疑问的解除,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课文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朗读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搞清里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搞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抓重点词句。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发问,“不约而同”一词何解?为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质疑“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课文中看似有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了,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奇”。
(2)辨别差异。即辨别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段落所表达的含义的不同。如《小英雄雨来》中“我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导向性作用。构建激发小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够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互动语文教学一、互动教学中师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
1.互动单一
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一般会偏爱与学生全体进行互动活动或者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活动,但是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活动则较为少见,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极为少见。我国有调查数据表明,课堂教学占总教学方式的87%,但是这87%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之间的交流互动仅占13.5%左右。所以,对于很多专家学者来说,互动教学这个领域尚未开发,正可以作为教育领域一块可以深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很多专家都认为,学生之间互动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成绩的好坏与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的影响因素都没有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个人的成绩以及面对社会时候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影响更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候,关于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定要加强,可以充分借助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将教学的交流背景建立的更加广阔,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
2.点缀形式的互动
人际互动包含很多种方式,其中师生互动也是其中的一种,当然,关于其的互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般的区分规则会将师生互动按照其内容划分为认知互动、行为互动以及情意互动。但是,现行的课堂教学都是把学习知识放在首位的,所以对于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都不做太多关注,所以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的认知互动较为虚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非出自内心,缺乏真诚的态度,从而与学生之间也就缺乏了真挚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本身就只有45分钟,教师对于这种认知互动本身就没兴趣,所以更不会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和见解,以及发表自己的体验其他的心声;更不会分配时间给学生们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求得大家的共同借鉴和研究。这种互动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所产生的效果不大。
3.互动深度缺失
在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候,问题就像连珠炮一样不停,而学生也是一个一个的机械一样的回答。乍一看这样很是热闹,但是实际上却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启发较少,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深入的思考老师给的问题。而且,在很多时候,都可以发现,学生在回答某问题的时候,多次的重复和雷同,而且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回答,缺少应有的激烈的讨论和反驳,没了争论,自然所学习到的知识深度也有限。
4.互动情感缺失
公开课一般都是展现最好的一面,所以,这种情感缺失的互动一般都是出现在日常的课堂。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某学生回答,结果学生回答不出而遭受罚站甚至侮辱;学生听不懂然后想对教师进行求助,之后会遭受教师的嘲讽;或者是为了所谓的安静,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时候,也要进行打击批评;甚至很多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时候,表情肃穆,语气生硬,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毕竟互动是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开放交流,这种单方面的交流,一定会效果很差,师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做到平等,无法做到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这样的互动不带有情感的互动,是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二、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共同对话
教育活动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了教学活动,同时,教学活动也是人类的交往活动中的非常特殊的一种。所以,教学过程可以认为是交往的一种方式。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每个人与其他的个体之间都是彼此独立而且互相认识和交流的对象。
2.设计相关的发散性问题
所谓的发散性问题,其实就是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就像问一个圆形是什么东西,于是就可以有很多完全不同的答案。这样类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在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方式的选择,以及材料和思路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和局限的对某一单一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选择。让学生对需要面对的问题的解答做出无数种猜测和假设,而不是按照教科书一般的循规蹈矩的去做下去最后求得唯一的结果。这种发散性问题的好处就是,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等于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学生只有凭借自己的想法,最后靠着摸索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才能够攻克难题。
3.把握课堂的信息并且及时调整互动内容
虽然古板的传统教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仍然不保证有很多的教师还是喜欢一切按照自己的“教案”来做,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经完成,而不去操心学生的课堂表现究竟如何。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经意间,学生就冒出一个堪称典型的疑问或者产生一朵创新的火花。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对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进行放大和加以整合,这样的神来之笔经常可以引起一场激烈异常的讨论,或者是得到学生的深刻的认同,并且产生广泛的共鸣,让课堂的互动变得精彩纷呈。
4.展现真实的学习场景
因为中国千百年的传承,所以学生在教师面前一般都尽量展现自己的优点,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因为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发现,所以在刻意的掩饰,让自己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变得不为人知,或者是很多学生担心自己错了,所以虽然有自己的思想却依然选择跟随大家的意见,有了疑问也只敢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与大家进行互动讨论。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些课堂制度,如对有异议或者疑问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那些讥笑别人错误的同学则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去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表达自己真正的情感、展现自己独有的方法策略等。
例如,金鸡湖学校的某老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让学生分组动手演示赛马过程并且讨论为何田忌最终赢了,场面相当热闹,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都做到了激烈讨论并且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再是仅仅听从教师一人的话,而是师生之间一个自由、开发的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个新奇美妙的看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7).
关键词:语文课堂 培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就要积极渗透“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勤于动口、乐于动手、善于动脑,积极参与课堂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细节方面入手:
1 抓诵读,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
语文课堂离不开诵读。因为这是理解课文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动口能力的一个过程。诵读,包括朗读和诵读两种,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境来定。但不论是哪种,都必须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掌握好节奏。要通过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的变化,形成朗诵的节奏,体现课文的思想感情。二要控制好语调。要根据课文感情的变化,恰当地诵读,准确表达课文的喜怒哀乐。三要把握好停顿。要准确运用语法停顿、结构停顿。四要把握好重音。要根据课文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恰当使用语音的轻重对比,体现出句子语调的高低起伏。强化学生朗诵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口能力。
2 抓说话,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说话,一般是指课堂上的即席发言。每一节课堂上,教师都依设计的教案,根据课文特定的情境,设立一个话题,让学生临场发言。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发言胆量和应急智慧。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指导学生说,鼓励学生说。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信息,创造让学生说的环境,进行即境而说的训练,尽量要求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说话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也可在座位上。通过这种实践锻炼,可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发言胆量和说话的水平。
3 抓板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今,普遍认为板演是理科常用的教学方法,语文用不着。其实,板演是学生最基本的动手操作活动,从小学一年级就积极使用。这一动手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可一人“独唱”,也可多人同台表演。对活动情况,教师可以当场修改,适当补充,还可进行比较评价,有很强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书写词语,勾画圈点,判断正误,修改补充等。通过这种活动,老师可以当场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并能够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教给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 结合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查阅习惯
现在的学生上语文只带着三件宝,即:“一支笔,一本书,两只耳朵”。把老师讲的听下来,记下来就完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就置之不理,缺乏自觉查阅资料,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字词是语文最基本的知识,既需要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更需要课外自身的查阅学习,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所以说,查阅是最为基本的动手实践。在课堂上,不认识的字、不会读的音,让学生查查《新华字典》;不理解的词,让他们翻翻《现代汉语词典》;不太懂的成语,让他们请教《成语词典》;不熟悉的典故,让他们啃啃《辞海》,翻翻资料。这对培养学生的查阅习惯,形成自我钻研的动手能力,只有不尽的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因为字典、词典、辞海等,都是些不开口的老师,让他们主动请教,可使他们终身受益,真可谓是一本万利。但现在,常常是老师查好了抛给学生,让他们坐享其成;把他们查阅的权力给剥夺了,使他们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如此,怎么能培养他们的查阅能力?所以,我们要取消包办,放手让他们实践,去动手,去动脑。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5 抓住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表演
表演,既要动口,又要动手,是综合能力的表现。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分角色表演,最适合于小说、戏剧之类的课文,如《祝福》、《田忌赛马》等。它要求表现出角色性格,塑造出人物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作品。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揣摩人物语言,模仿人物动作,力图使课文“活”起来,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一种享受,使学生得到语文课堂综合实践的锻炼。一些写景散文如《趵突泉》,以及古体诗歌都是一些美文,都是美丽的风景画。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文中有图,字中有画”。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将文字用图和画表现出来,从而增加学习的情趣,加深课文的理解。在学生领会文章“意”的同时,通过动手,享受“境”的美。如教学古诗《山行》,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脑中形成的“境”用笔画出来,学生积极动手,兴趣很高,课堂教学也推进到一个。这一过程,老师引导学生由学习知识转变为创新知识,在这个很短的表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他们未来获得良好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课堂紧密相连。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发扬创新精神,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放.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
[2]柳明.优秀教育论文选[M].学苑出版社.
1.1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
广泛进行专业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通过咨询专业课教师,考察经济、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实例,结合历年数学建模实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建立经济数学案例库.所选取的案例涉及专业课各领域,并囊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案例.
1.2深化分层教学改革
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枯燥的理论证明,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本次教学改革在承接分层教学改革的成果上,从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进行调整,更加突出应用.对于A层学生,授课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思想,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一种软件和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A层教材每章都配备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案例,如连续和极限部分配置正方形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平稳问题,导数和积分部分配置利润最大化问题,线性代数部分配备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求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部分配备预测模型及Excel软件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的讲解和实践作业相结合,指导学生建立并求解规划模型和数据预测模型,以论文的形式作为实践作业,并选取优秀的学生论文进行讨论和学习.对于B层学生,经济数学的讲授主要融入数学实验的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对于C层学生,讲授经济数学主要是为了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基础数学知识够用的原则下,补充数学文化的知识,所选知识的目的一是数学思想的传承,二是突出趣味性,三是思维的发散性.如给学生补充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和一笔画问题,历史上的数学危机、分形与分形艺术,典故“韩信点兵”和“田忌赛马”等,逆向思维的题目“海盗分金”、知识同化问题“脏脸的小孩”等.对C层所谓的“差生”实行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授课效果显著,比单纯地讲授数学基础知识更利于学生接受,从期末成绩来看,改革后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
2.1采取“四规则”教学法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做了重大突破.授课内容突破传统的枯燥乏味,尽量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形象直观的授课下,让学生认识数学之美.在讲授经济数学课程时,引入美国微积分数学改革中的“四规则”,即对数学概念,尽可能的从分析的、图形的、数值的、语言的等四个方面去说明,让数学课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地从细节出发,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展现数学.在讲授极限的概念时,首先由芝诺悖论(勇士与乌龟)进行概念引入,结合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讲授概念时学生就会有一个对比,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然后利用数值化列表逼近进行极限的讨论,这样学生对极限的理解就会相当深刻.在讲授连续和可导的关系时,引入著名的柯克曲线,给出了学生一个处处连续而处处不可导的例子,进一步引出分形,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在讲授中值定理时,由几何图形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诸如此类的例子需要授课教师日益积累,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授课重点,完成授课目标,又要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喜欢数学,发现数学严峻的美,真正使数学服务于现实,这样高职高专教育才真正有实效.
2.2采取“导生制”授课方法
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的授课思路.即对经济数学中较简单的内容指定“导生”,每堂课前20分钟由指定的“导生”讲授,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记录平时成绩.这种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3丰富教学手段
经济数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对于一周4学时来说课时相对紧张.因此,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还采取网络教学平台辅导+网络公开课选修相补充的方式.
3.1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2012年引入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反馈教学和师生交流.在教学平台上设置大纲、导学、练习、单元测试、课后作业、自学内容、经济数学案例、数学建模论文、数学文化介绍、讨论版块和教师随堂评价等,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自学新的知识,讨论和拓展视野,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网络学习报告.
3.2“慕课”网络选修补充教学
为了进一步开辟新的选修课,弥补学生选修课的不足,并让学生有机会研习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在“慕课”(简称“MOOC”)大规模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抓住机遇,利用“慕课”资源开放相关选修课,选取网易、新浪和爱课程中的相关课程供喜欢数学的学生学习,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微积分重点、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数学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的数学大观等,每位教师负责一门相关网络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网络答疑和批改网络作业,进行期末考核并给予网络课程学习的学分.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