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产品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数字化在全球的发展,有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把数字化引进工业产品设计中。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贝卡罗来那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等诸多著名大学开设研究项目,转变工业设计理念。
2工业产品数字化的前景分析
2.1对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传统的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工具需求的响应,其中包括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即产品能够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身心。(1)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方式,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开发推广,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原来的工业模式有了跨越式的转变,但是有些企业不切实际的使用数字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经济效益。此外,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丧失了基本徒手制作的能力,而沦为电脑的奴隶,设计的作品呆板而又机械,缺乏人文气息。(2)对传统工业的革新。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业设计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形式上,而是全方位思维模式的创新,无论是设计的意念、工业流程、展示与评估、产品形态,还是设计教育,数字化在工业上的应用革新都是巨大的。
2.2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1)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阶段,在数字化领域中,出现两种设计思维:一是非物质的设计观,二是界面设计思维,两者共同促进虚拟化、网络化、界面化、服务化的产品设计形式,并包含人性化的特征。非物质设计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从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发展。界面设计就是能使产品的设计过程转变成动态的交流过程,使人机界面成为相互交流和作用的窗口。总的来说,我们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数字化的技术去设计具有数字化技术和思维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设计风景线。(2)基于VR技术下的互动模式方案。VR技术是可以创造虚拟世界,使人在自然环境中有高度逼真的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系统。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对于政府来说,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到航天领域,它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的,所以它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广阔性。(3)工业产品面貌的改变。新时代下,工业产品应该具有以下品格:以人为本,尊重客户需求,以客观化、实用性为设计标准,批量生产。要有追求和精神意义,具备美学功能,设计应该容易被理解,并且注重细节。设计者遵循诚信原则,睿智创新。遵循生态原则,简单耐用无污染。具备这些设计原则的设计者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善人们的心灵。
2.3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首先,软件设计的刚性需求超越硬件设计;物质的、有形的向非物质的无形的转变;智能的设计和第六感应研究逐渐适应于数字化中,并把资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消除隔阂;设计真正实现民主。我们对数字化的揣摩并不是空穴来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有可能的。
3结语
关键词:产品设计,产品族,DNA,知识
随着技术的同质化,产品不再只满足于功能性的要求,如何赋予产品特殊的形态与风格意象以塑造独特的品牌,已经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那些著名企业,产品的风格总是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一定的继承性,如奔驰、宝马、诺基亚,无论旗下的产品经过多少更新换代,人们总能将它们从众多品牌的产品中识别出来。然而,产品设计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很难以传统的手段解构其造型法则,一般都是设计师凭借自身的经验与灵感,将设计意图映射到新设计当中。由于缺乏理性的支持,难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风格导向的产品设计方法。
一、产品族以及产品族设计DNA的概念
1.产品族的概念
产品族(ProductFamily)是指以产品平台为基础,通过共享通用技术并定位于一系列相关联的市场应用的一组产品,它是一种利用有限的开发、制造和服务来经济地发展产品多样性的方法。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产品族是对一些具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产品的统称。产品族中的成员在变化,但是却共享着许多共性的特征,使得同一企业的产品具有共同的识别因素。
2.产品族设计DNA的概念
DNA是DeoxyribonucleicAcid的缩写,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生物基因的物质基础。生物体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即所谓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在生物界中,遗传与变异现象十分普遍。如果没有遗传,各式物种就不可能延续发展;同样,如果没有变异,地球上的各色物种就不可能有进化,也就不可能构成绚丽多彩的生物界。
产品的开发设计也是一个反复迭代、不断细化的过程,所有新产品与以前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完全一样。通常情况下,产品的从属部件与零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如果对其中某些特性进行复制、转移、删除等,必将对产品产生相应的影响,如功能或结构上的变异,综合性能的进化或者使其淘汰。
二、设计DNA的研究现状
一些国际著名企业总是很关注产品的风格变化,总能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一定的继承性,以便消费者进行识别,从而保持忠诚度。苹果电脑前设计总监伯纳认为,若能将特有的企业文化“DNA”因子应用于各项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才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1.产业界关于设计DNA的研究
在产业界,国外很多企业都很重视产品的设计DNA,例如奔驰汽车、宝马汽车、沃尔沃汽车、丹麦B&O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电子、意大利Alessi等。韩国三星还设立了产品DNA研究小组,针对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展开产品的DNA研究与设计。
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的设计DNA,以增强企业的品牌文化特质,要让设计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长虹还聘请了曾因一手打造韩国三星工业设计体系的美国工业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来担当设计顾问,理顺长虹的设计DNA。
2.学术界关于设计DNA的研究
在学术界,Karjalainen博士以沃尔沃汽车和诺基亚手机的DNA为例,从产品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品牌认知到产品造型的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指导其它公司的产品识别设计;SusanSanderson等以索尼随身听为对象,研究了索尼公司为了适应美国的市场需要,建立产品的快速模型(RapidModel)来协调各个设计部门,进而管理整个企业系列产品的设计的过程。
国内目前针对产品族设计DNA所展开的研究较少,主要针对产品族方面,而产品族的研究大多数表现在产品的功能、行为和结构等层面,集中在产品零件级和大规模定制生产领域。这些研究方法缺乏对产品创新设计前端,即造型设计、设计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对产品造型风格与人们认知意象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能表达产品设计元素与人们情感、审美之间的关系。
三、企业设计DNA的内涵
建立企业设计DNA,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性格,可以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企业的外部因素
企业开发产品通常都从外部开始着手,包括市场目标、竞争对手、客户需求、商业环境、获利分析、营销手段等诸多方面。譬如索尼公司的定位是高档市场,因此,只要提到“SONY”,消费者脑里会出现一个联想集合:日本、电器、高品质、高科技、高价格等。
2.企业的内部因素
要建立企业的DNA,还要了解自身的历史与文化、品牌内涵、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制造工艺等因素。
企业的历史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随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了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因此,在研究产品族DNA之前先了解企业文化有利于从企业的整体解构设计DNA,明确企业产品族设计方向。
以意大利精品名牌Alessi为例,Alessi的产品从锅子到照明灯具应有尽有,其造型、颜色、用途都不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有趣、聪明,而且有个性。这就是产品的性格,也是Alessi的设计DNA。这些特质与Alessi公司的历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不同于简单的“搞怪”或者“标新立异”。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随之逐步发展和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内外高度整合信息产品将成为未来企业产品竞争的一大主流。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推出了集电话、音乐、网络于一体的iphone手机,其硬件设计十分简洁,重点关注易用的界面设计。事实上,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一直都十分关注产品的软件与硬件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对于产品族设计DNA研究,将更加关注产品开发的软件与硬件的高度整合;从关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DNA,转向软件与硬件的整合设计将成为未来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KarjalainenToni-Matti:《SemanticTransformationinDesign:CommunicatingStrategicBrandIdentitythroughProductDesignReference》,Julkaisut,Taideteollinenkorkeakoulu,2004。/②罗仕鉴,朱上上:“用户和设计师的产品造型感知意象”,《机械工程学报》,2005,10。
本研究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本文节选于:朱上上,罗仕鉴.工业设计中产品族设计DNA探讨.装饰,2007,5:118-119。
作者简介:
首先,现代一后现代,深层结构的社会维度。工业设计是由工业衍生出来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指在工业化生产中所创造的出来的产品,现代化的发展内置了工业产品的发展取向:将工业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理性秩序的使用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这是工业产品的基本模式;现代化社会条件下的产品形式模式是通过工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最终被确立下来的,其中包豪斯和乌尔姆的工业产品设计实践活动影响最大,为现代工业产品探寻最为适宜理性主义的语言。同时,后现代的发展,推倒了现代注意的工业设计理性基础,产品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表现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多的倾向于人的情感性的审美需求。其次,生产一消费,深层结构的经济维度。现代工业设计的实践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同时它也是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一种竞争手段和提高消费过程质量的有效工具。工业设计产品既是现代生产方式的结果,也是其目标;同时,它既是消费的对象,也是诱导消费的资源。因此,工业设计产品可以理解为由特定的生产形式和接受形式所决定的社会的、物质的与表现的视觉实践,它的形式构建必然受到现代经济的内在制约。再次,设计师一公众,深层结构的主体维度。设计师是产品视觉化的创作主体,以特有的思考与活动方式承担着产品视觉化的任务;而公众是产品视觉化的欣赏、体验主体,以特有的心性和审美趣味决定着产品的观看方式,他们的影响贯穿于产品视觉文化体系的始终。
2工业设计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文化实践
2.1工业设计是关于“计策”的审美实践
工业设计的创造过程和表现形式,都和产品的审美息息相关,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积极运作,工业设计已经上升为日常生活的艺术转化,工业设计所蕴含的审美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视觉文化的后现展,使工业设计演变为与符号价值相融合,有规划地提供了让人们陶醉于观赏、尝试生活时尚与风格的物质载体——产品,使它既成为生活日用品,又总是以审美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并使日常生活具有某种特殊的风格。工业设计的目标是以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日常生活的改造,通过全新的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体验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种有关“计策的美学”的工业设计实践,是以物质性的方式来体现文化特性的。
2.2工业设计提供了“消费者的生产”实践
工业设计所涉及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实践,该种审美实践因蕴含深厚的物质性而呈现出深刻的从属于大众文化的文化属性。工业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和立场,它既注重于审美消费的生活、又关注如何把生活融入到审美愉悦之中的双重性,正好与大众对新风格与新体验的追求、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工业设计已然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种实践艺术,应该具备以下基层含义:日常生活以大众性产品的审美方式呈现,大众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面对日常生活物品时大众的鉴赏力等。
3结语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传统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现代的各个设计领域,如包装设计、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已经有很多设计案例成功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设计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得益于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传承着文化的理念,因此,对于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研究来讲,如何清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总而言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它就能联想到中国,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动植物类,包括麒麟、龙、凤、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松、柏、牡丹等等,由于印刷工艺技术的提高,在外观上很多工业产品都会有一些画龙点睛的图案,这样不仅使得产品外观更具个性化,也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品位。
2、服饰类,唐装、深衣、襦裙、直裰、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伪唐装、肚兜、斗笠、皇冠、凤冠、丝绸等,还记得阿莱西的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设计的“TheChinFamily一清宫系列”吗,这套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根据清宫的人物服饰和肖像设计的调味瓶、计时器、研磨罐等,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时尚家居完美融合。
3、乐器类,包括筝、笛子、二胡、鼓、锣、古琴、琵琶、箫、埙、唢呐、芦笙,还有一些板类乐器,如响板、梆子、木鱼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很多乐器的形态都是经典之作,现代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可以加以借鉴。
4、琴棋书画类,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需掌握的技能,现在来表示人的文化素养。棋类包括中国象棋、中国围棋、麻将以及与棋类相关的对弈、棋子、棋盘等;书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等;画包括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和影视设计作品都从古代的绘画中汲取灵感获得成功。
5、器物类,玉(玉佩、玉雕等)、瓷器、中国结、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兵器、青铜器、古玩、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罗盘、八卦、司南等,这些器物的形态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民俗民风类,对联、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中秋月饼等。
7、民间艺术和工艺类,如剪纸、风筝、中国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回纹、祥云图案、风眼、千层底、檐、鹫、脸谱、皮影、武术等。最经典的一个设计便是祥云火炬了。
8、建筑类,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
9、思想文化类,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孔盂思想)、道家(老子、庄子)等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庄子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应该讲求绿色设计,讲求简约为美的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也已成为本土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武器。
2008年方正推出的卓越$2008就以中国红和牡丹的图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在我国,兰花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同样是方正2008年推出的卓越i500台式机的机箱前滑盖处印有兰花图案,给人以典雅的感觉。与此相仿的,2008年初,联想公司了一款奥运会火炬典藏版笔记本电脑,这款产品的外壳以中国印象的“漆红色”色彩与“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蕴含着吉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视觉效果冲击力十足,整体机身小巧、轻薄、精致。笔记本表面仿漆盒工艺,更体现了华贵高雅的品质。
-
在形态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案例也有很多,比如TCL女性品牌蒙宝欧(MBO)“旗袍”系列手机,该系列是意大利设计团队专门为中国女性打造的,以古典民俗的旗袍元素为核心,集合了中国特色元素比如灯笼、折扇、中国结、窗棂、丝绸等,手机的外观非常个性非常女性化。手机的背面有的还采用了旗袍上面的盘扣式样,很是新颖。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应用广泛,在国外的设计中也备受推崇,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受瞩目的红点设计概念至尊奖授予了源自德国制造而又蕴涵着“八卦”理念的“阴阳”椅。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与家具设计相融合,不仅时尚美观,在人机和功能上也较为完善。
在材料方面,瓷器、竹子等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
此类产品设计案例不胜枚举。国际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深厚,将其精华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使产品设计具有很好的文化支撑。新晨
三、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在表面堆砌,既不能刻意追求或者硬贴在产品造型上,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泛滥使用;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在外观设计上,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挖掘、变化、改造,结合产品的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
在形态设计上,在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的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08,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四、总结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工业设计;
应用工业设计是人们为达到特定目标开展的系列创造性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美学以及工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工业产品进行实施的设计。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对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应用发展愈来愈重要,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的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联系及发展现状
1.1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联系分析
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发展都能够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促进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机械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方面,能为工业设计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这样就能保障工业技术的规律性发展,成为工业生产当中比较重要的元素。工业生产产品要和实际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对大众媒体的审美标准要相符合,对工业产品的实用性能得以保障,这样就能为企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1]。工业设计的发展也能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从而促进两者共同的进步。在当前的社会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人们在对工业设计的要求上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愈来愈重视,通过对人们生活元素的研究,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工业设计的优化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相互的支持,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现状。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设计发展比较迅速,而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但是在近些年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下,工业设计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已经有诸多企业在将发展的注意力向着工业设计的方向转变,在实体的投入方面,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也都融入到了工业设计领域当中,这些都是工业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经济的进步离不开机械技术的支持。这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发展也有着促进,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在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2]。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层面有待加强和完善,尤其是自主产品的制造技术力量上比较薄弱,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工业设计的特征体现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2.1工业设计的特征体现
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综合性比较强层面。工业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是包含了工业产品设计,同时在产品制造中问题的处理等也是重要内容。工业设计的综合性比较强,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在当前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化,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内容还涉及到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内容。工业设计的特征中,实践性强也是比较突出的,能有效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方式,通过工业设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满足有着保障[3]。工业设计的时代感特征也比较鲜明的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都有着不同需求,所以在时代感强的特征上就鲜明的呈现出来。
2.2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当中进行综合性应用,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就能对工业设计的完善性和制造技术的水平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工业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然后加以灵活的运行,保障工业设计的规范化。其中在工业设计的思路以及理念和产品结构等方面都能进行优化,对设计的产品质量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4]。为能保障工业产品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在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下,就能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对实际的操作可行性就能得到有效保障。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对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知识的运用,就能有效保障机械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将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饱和发电机组的维修当中加以应用,就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对发电机组自身的机构上有明确认识,然后针对性的找到故障,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就要保障机组故障的有效解决。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应用中,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工业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在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基础上来实现,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优化,对工业设计的水平提高就有着保障。我国在当前的工业技术上有着很大进步,但是在基础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机械技术相关的应用方面,作为重要技术,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等,对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技术支持[5]。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着不同,在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下,就要能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性。要积极建立有助于生产以及销售的最佳方案,将环保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对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在具体的设计发展方面能够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理念的创新运用。通过从理论上对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钟蜀津.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2013(8).
[2]林敬亭.基于CAID的机床产品族造型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3(6).
[3]苏建宁,王鹏,赵雪松.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2013(1).
[4]陈虹,王庆禹,谢宇强.《机械设计》基金论文比与被引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J].机械设计,2014(6).
论文摘要: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
产品设计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的设计,其中一些要素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如材料、色彩、形状等外观造型;另一些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知到,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舒适等功能、使用体验。下面从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设计三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并说明其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1 产品设计的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
1.1 产品的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产品的功能又不是决定产品造型的唯一因素, 而且产品的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造型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状况有其自身独特的实现方法和手段, 如对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造型形态实现其功能。 但是, 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与产品的功能设计相矛盾, 不能以造型为基本出发点,必须考虑产品所担负的最基本的使命,即完成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产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产品造型体现产品的一定功能和特性,并通过造型设计表达出该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或能通过造型的肌理方向和表面质地、色彩来表达该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造型特征还能表现产品的象征性, 其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由于产品设计要兼顾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表现形式,其中功能是基础,形式实现的装饰功能,使设计与实用、情感、舒适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产品以美观的外形结构和丰富的色彩以及材质向消费者传播审美的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需要,并促成消费的实现。
1.2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产品形态的完美与否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造型由形状、色彩、结构、材料、质感等因素构成,但主要强调以上元素整合后产品的整体造型的形象意义。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让产品更加好用好卖。因此,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力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优化产品的外观形状,以给人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使用上的便利。
1.3 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体现在结构体现功能,即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设计,集中体现或附加产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是产品原本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是通过结构技术设计所实现的新功能,新的材质的出现与成型工艺的发展,能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引起技术革命。
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决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产品的外形要附合产品的结构,因此产品的外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因为只有在附合产品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造型才有意义,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要尽量满足产品外形的需要,使外形与结构的完美配合为产品的后续设计提供良好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
任何产品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由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来开看,可将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依次分为生存需求设计、舒适需求设计、情感需求设计三个过程。产品设计的侧重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面做出调整,所谓的侧重点就是基于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诉求。生存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功能,即产品设计应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最基本的功能诉求;舒适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即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使产品具有易操作、少故障、易维修等实用性诉求;而情感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消费者体验,即使用户在使用或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上分析是根据消费者的阶梯形需求发展而来的,其中功能性在最底部,实用性在中间,而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顶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消费者体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能够更全面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设计,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的体验结果为产品设计指引方向,让产品设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消费者体验设计中,体验要先于设计,即强调设计要尽可能多的为人着想。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的使用和操作需求,而不能仅凭借设计师的不切实际的灵感来完成设计方案。只有在产品中尽量多的融入人性化的元素,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成功的、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相反的,若一开始就忽略了实际情况,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所占的主导位置,就会使产品的设计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成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充分全面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凋整和修改,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能产生更多的令人愉悦的体验感受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体验感受,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感而不是失望感。
3 总结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消费者体验设计的引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让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1]吕伟.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设计[j].科技资讯,2009(31).
关键词:“服务替代产品”;“学科建设”;“协同创新”
1、新形势下设计学科的调整与发展
从设计学科演变和发展来看,设计学科是从传统的艺术学科下衍生发展而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时代背景的转变,设计学科也在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在古代,中西方都未出现“设计”的说法,“艺术”是一个统筹、模糊的定义。例如在中国,古代“六艺”皆为艺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到了18世纪,从艺术中分裂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这里的实用艺术包括手工艺、建筑、染织等。伴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带来,社会分工再次细化,在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中第一次出现了设计艺术学科,在慢慢研究“设计”中,设计艺术学科逐渐理论化和体系化,设计艺术学科开始有理论作为支撑。发展至今,信息高科技带动下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充裕已经远远不能现代人的需求。在解决问题中,“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由此,“设计”被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而形成今天的设计学科体系。
2、从“服务替代产品”中看设计学科协同创新
基于全球化环境的重视,绿色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时展的趋势与主流。但是究竟如何做到绿色设计,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深思,仅仅用木头、竹子天然材料做的就是绿色设计吗?绿色设计从最开始基于生产、生活、环境的矛盾,3R原则的出现;到80年代提出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现在,随着现在的生态链和农耕时代不同,断裂且单向的,出现了系统设计,即服务设计,就是部分用服务替代对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而不仅是“物质产品”。这样一种新的绿色设计思路的出现——“用服务替代产品”。打破了以物带物的束缚,改变了设计的思维方式,从更高的视角,产业链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绿色设计。这样的设计创新从源头上解决了绿色设计问题。正如李一舟所说:“重新组织关系而不增加新产品,转变人的思维方式比具体给他们做设计要好得多。”这样的创新不可能在单一学科环境下产生和完成,而是集多种学科共同协作下的产物。
从“服务替代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与信息交互的深度结合。这样一种思路不仅需要单一的工业产品、以及工业产品之上的“人机交互”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整体化的信息服务链。如清华大学学生基于该思路做的自行车信息循环生态系统。在现在的手机上安装一个芯片,这个芯片用于与自行车进行交互。车主通过扫描车子,可以在成堆的自行车中快速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作为信息公司通过芯片了解自行车的维修及二手车转卖状况并将信息告知专业的回收部门,以此有利于自行车零部件回收再利用,从而提供整个产品循环的可能性。这样一种创新思想是将工业设计与信息交互设计以及社会学科共同协作下的成果。
3、协同创新遵循的原则
从“服务替代产品”一些优秀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学科与学科协同创新的潜力和力量,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解决一些问题中,这种协同创新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学科更应该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促进学科建设。而在把握这种学科间协同创新中,我们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系统性
针对一个问题,首先设定系统目标,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系统目标来展开解决。在具体到学科间的协同创新上也是如此。例如再次谈到设计的可持续问题上。首先定下系统目标,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设定的系统目标,根据这个系统目标,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研究哪些学科?而在涉及到的学科之间哪些学科相互协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解决问题?列出目标系统基本框架图,找到有效的切合点,找到几个学科间协作所产生的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正如自行车信息循环生态系统,在系统分析之下看到了工业设计和信息交互设计交叉互融。
找到切合点后,例如工业设计和信息交互设计的协作,根据这俩个学科,再以系统性的方法,继续细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点,例如人、人操作手机、芯片与手机互动、芯片与信息终端联系、信息终端与回收站的交流、回收站与人,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同时,在每一个循环系统之下的问题,例如芯片与手机互动,会出现子问题芯片与手机的互动方式,触摸式互动方式、声控式触动方式,而触摸的大小、力度,然后再往下,从而找到每个最佳的互动方式。
科学的系统性的设计方法与直觉的、感性的构思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并且应该是共存互促、融合汇流的。所以在学科与学科协同创新下,无论是开始、中间的过程、以及结果都离不开系统性的指导,始终以系统的思路为出发点,不仅有助于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同时更够更好地了解问题本身,也利于问题的解决。
2、差异性
在学科间协作创新中,应该尊重其各自的差异性,看清问题主要矛盾下的主要方面偏重在哪一点上,这样有利于突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侧重点。在自行车信息循环生态系统中,我们从各个学科交叉中看到了工业设计与信息交互带来的创新,然而究竟哪个才是侧重点呢?其他问题可以围绕作为推动作用。在整个设计中,“以服务替代了产品”,达到资源公共化,服务成为核心,所以信息与交互设计成为解决方案中偏重的主要方面,而工业设计退后,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了解了这种差异性后,有利用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侧重研究自然和谐的人机沟通、沟通语言、服务程序、软件方式、信息传达等,而不是侧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设计出舒适的车,新的轨道,很漂亮的模型,理想的生活场景。当然这些也是要注意的,只是付诸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下,更好地协助解决问题。
4、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的社会,大量的信息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事物之间都在寻求一种共同发展下的平衡,协同下的创新,以达到和谐共处。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设计,更应该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间协同创新的力量。而如何协调、如何合作、如何创新?我们可以从“服务替代产品”优秀案例中得到部分启示,把握其几个基本原则,系统性、差异性、协调性、创新性。一方面以系统性的思路作为指导、另一方面分清系统目标下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尊重差异和把握重叠中寻找创新的突破点、侧重点以及推动点。从而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科之间共同建设的潜力,带动设计学科更好地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华,Dialogue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Design,装饰2010(3)18—22.
[2]陈汗青,系统设计原理,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2003年9月
[3] 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创新科技,2008.2(15)
论文摘要:随着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精神上满足感的需求也变的愈加紧迫。情感作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各种艺术和文学形式中都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产品设计的再度思考:现代产品设计应当是一种关乎情感的活动,而不是发展初期简单的物质造型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物质情感化的过程。当代的设计师们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把握情感定位,关注设计沟通环节。
引言
人所属的社会群体是富有情感的,这样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就必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影响。在面对选择产品的问题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一件物品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有的人可以表明各种理由,有的人却无法具体说出喜爱的原因,不论是哪种状态,却都能说明一个问题:人与物品之间已经产生了情感上的某种共鸣,这才是人们对之一见钟情的根本原因。而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表层,情感上的深层诉求更显得至关重要。
1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产品设计是一种由多重相关的要素构成的系统过程。从产品的诞生到消亡即从成品到废品的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产品设计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往往是通过调整各个环节要素来达到最终目的的。这其中的要素就包括功能、结构要素、人因要素、形态要素、色彩要素、环境要素等等,而其中人因要素则是我们要加以强调和重视的部分。人因要素的目的就是在于实现产品与人的身心之间的最好的匹配关系。所以,情感因素作为人与产品心灵上的沟通桥梁尤其应该加强重视和研究。
生活中我们所认识的情感指的是人的各种感情及情趣,更多强调的是人的感受,是一种表层的现象。而实际上,就产品设计而言,一件在情感上打动人的成功作品,往往是设计师自觉地将优良的审美情趣及真实感受融入设计的过程,最终追求的是设计师注入的和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在情感上得到的共鸣,即价值观上的认同。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联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如此复杂多样,但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价值,所以情感的判别其实与价值观的树立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谈及到的情感绝不仅仅是感情信息的表达,更重要的则是深层意义上的认知,是遵从设计价值观而进行的活动,这种设计观的认同必须贴近现实社会,应该是一种责任,体现的是为客户负责,为市场经济行为负责。
由此可见,在产品设计中,情感定位的环节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发于根基,伴随整个设计过程,之后体现在成品中,将在与用户的交流中产生某种心灵上的冲击,直到购买行为的发生,最终形成市场的运作。
2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体现
纵观整个产品设计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不论在哪个阶段,产品的设计中都不缺乏情感的表达,同样不缺乏对各个时期风格喜好的拥戴者。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进步,人们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脚步,却发现,在某些时期,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是缺乏理性约束的,然而,庆幸的是,理性的思考方式及设计态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设计中的深层情感问题的探究也渐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产品设计观念的演进
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被愈加关注,首先就可以从观念上的完善得以体现。理论思想是具有结论性及指导性的,因此,每一个微小概念的提出都能反映出一个阶段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我们也试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情感设计融入产品设计的渗透过程。
2.1.1“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对现代的产品设计而言,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指的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协调产品-社会-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目的就是为了给人类自身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曾一再被模糊和曲解。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都是尊循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成为了被自然惩罚的对象。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工业产品就是个极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可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失落和生活环境的重创。一再被自然警告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真谛在于对人性的真正关怀,人们开始挖掘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产品设计中对产品情感化的追求以及对产品人性化的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顺理成章。而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在产品设计中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产品-情感的和谐关系。材料环保,工艺简捷,形态美观,制作精良的产品才是人们真正从心理上接受的。2.1.2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其次,价值观的强调也推动了人们对于情感的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设计过程被看作是一个艺术过程,艺术家的审美代替了更多人的选择,往往用户只能是被动接受。这样的结果,使得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越加疏远,人们甚至感受不到产品带来的任何功能以外的享受。人们内心的感受也因此变得麻木起来。随着市场运作方式的改变,用户的思想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了设计过程,设计者不再是艺术家,专业的设计师应当调和各种设计因素的影响。好的设计追求的是价值观的认同,思想的共鸣,情感的触动。设计有关情感的思考也就孕育在价值观树立的沃土里。
2.1.3地域性民族文化的重视
另外,设计中对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同样体现了人们对于情感的关注。设计不再追求批量化、标准化所带来的单一审美,而是趋于多元化的考虑。设计中的情感需求渐渐被意识到是多向的。地域性差别,名族文化的沉积以及习俗、惯例都在设计中得以讨论和探究。最终,能体现名族特性和个性的产品才是设计的成功范例。这都是对设计中情感注重的佐证。现代的产品设计,让人们意识到产品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设计的重点也放在如何定位用户对象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表达这种情感上,设计中对于情感因素各种形式的考虑也变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周全。
2.2现代产品设计新思想的探究
如果说设计理论的完善意味着人们对于设计的重新思考,那么新的设计类型的诞生则是从实践出发的最实际需求及最直接反应的体现。越来越多有关于情感的问题被提到设计的过程中来,于是人因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无障碍设计等等一系列关乎交流和情感的设计思考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加以重视和研究,并最终应用到设计生产过程中。产品设计与各类心理学、社会学等关乎人性特点研究的学科之间的协作研究也成为了指导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晨
结论
无论是从纵向的产品设计发展概况来看,还是从横向的现代产品设计的现状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来看,情感设计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下设计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渐渐意识到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产品灵魂的赋予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灵魂指的就是产品所表达出的,能与用户产生交流的情感。换句话说,现代产品设计应当是一种关乎情感的规划活动,不再是发展初期简单的物质造型的过程。它的整个设计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物质情感化的过程。当代的设计师们也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把握情感定位,设计出真正能与人沟通的产品。在现代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信息更迭迅速的时代里,由于情感上的严重缺失感,人们对于情感上满足感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急迫。设计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设计在很好的满足功能,为人服务的基础上,更加被期待的就是情感的回归。
参考文献
[1]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论文关键词:产品设计,工业设计,高职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与同步,工业设计作为新兴学科,正在产品设计与生产领域主导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用户不再只是满足于对功能的需求,同时对产品外观的要求越来越追求完美!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现有培养规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如何高质量的培育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这也关系到提高我国自主产品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度上来!
二、存在问题
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十项技能:
1、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下笔应快而流畅,而不是缓慢迟滞。这里并不要求精细的描画,但迅速地勾出轮廓并稍事渲染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
2、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能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树脂、MDF板等塑型,并了解用SLA、SLS、LOM、硅胶等快速模型的技巧。
3、必须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比如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
4、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如高级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I-DEAS或层次较低些的如SOLIDWORKS98、FORM-Z、RHINO3D、3D STUDIO MAX等。
5、二维绘图方面能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和VELLUM。
6、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上进行探讨并记录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7、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至少经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仅仅几张轮廓图是不够的。
9、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
10、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三维渲染、制模、精细图样的绘制等应规定明确的时段。
针对以上工业设计人才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和艺术院校相继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多存在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趋势,大多数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过于表面,结果就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良性发展,或者不具备真正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工业设计教育来说绝对是一大失误。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如何利用三年时间培养出达到以上十个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解决方法
首先应明确工业设计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从该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既要有艺术方面的素养,又要有工科几何、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融合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体系,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
针对以上几点工业设计专业高职教育现存问题,通过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文件的研读,在这里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1、工业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要准确定位。通过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真正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够准确诠释的只有企业而不是学校。本科教育主要面向研发人员,中职教育主要面向一线工人,而我们高职教育呢?我觉得我们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高职学生应该是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2、高职教育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广东省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鼓励扶植工业设计专业发展,为工业设计教育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大投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验。每年要有一定的企业一线工作时间,同时必须为“双师型”教师,老师不过关,学生一定培养不好。只有实践才能改变教师的思想,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用人是什么样的,企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是什么样的,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同时通过企业的锻炼,能够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在企业锻炼合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同时产品设计更新速度飞快,教师在企业掌握一手资料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来教育学生。
4、校企合作问题是一直以来困扰工业设计专业高职教育的一个问题,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这一项做的非常好,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科研项目也做的很好。但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教师的社会实践却存在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高效率运转并追求最大剩余价值是其目标,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教师的社会实践浪费企业资源和时间,同时学生短暂的顶岗实习时间无法完全掌握设计的具体流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样学生学不到知识也无法提高,企业又从中得不到利益。我觉得要想使学生进入到企业通过简短培训就能马上上岗必须把一些课程开到企业去,通过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将知识融入进去,这样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对企业的运作也逐步了解。
5、学校培养学生应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学做人。学知识是有限的,而学做人是无限的。企业需要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学校应通过各方面教学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合格的人才才能被社会接受,才能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6、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由于工业设计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应建立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边讲边做,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动手能力。
7、建立基于实际产品设计项目的课程教学,将产品设计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在授课时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最终学生在课程考核时能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际产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授课质量。
四、小结
面对行业竞争的愈加激烈,我们想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在世界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工业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培育高质量工业设计人才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美]凯瑟琳·费希尔,《儿童产品设计攻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朱堂纯《儿童游乐设施》[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