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栏跑教案范文

跨栏跑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栏跑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栏跑教案

第1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2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80-01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平台,除了要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思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培养。在诸方面的素质中,体育素质可以说是硬件,是基础。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增加对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同时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等,使学生从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加深高职学生对动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与专业教师沟通,将体育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直观地反映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技术动作的变化过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不断的讲解并示范,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动作的技术要领,不仅直观,而且可以将动作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在愉悦的心境中,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体优点如下:

1.创设动静结合的课堂环境,激发高职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现出的画面色彩鲜艳、图像生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等心理反映,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内容相对较多,动作技能的示范速度快,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接受,比较而言教学相对枯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样的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逐帧地表现出来,再配上解说或优美的音乐,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自觉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2.刺激多种感官,增强理解和记忆反馈,提高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运动技能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甚至有些动作还是一些非常规的。体育教师的示范不可能做到每次都准确无误,且不能减慢动作完成,因为现场示范时不可能让动作停下来让学生逐一观看、分析。但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就可达到此目的,多媒体可以针对某一动作,提供不同的视角、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并且可以做到“逐帧”分散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动作要领。如三级跳远动作的学习,教师在示范是,助跑速度快,起跳时间短,腾空的技术没办法静止演示,通过动画,可以模拟三级跳远的整个过程,并逐一分解,教师可以边观看、边讲解,对何时起跳、何时腾空、何时前伸、怎样腾空、怎样前伸等还可以反复观察。这样的教学动作准确、规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轻松有趣。

3.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体育教学中跨栏动作的学习,跨栏跑技术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教学过程中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摆动不当会影响跨栏的速度,且很容易碰倒栏架,教学中跨栏腿应如何摆动是难点,对这样的疑难性动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进行处理:找一段世界大赛跨栏比赛的视频,可以慢动作播放、也可以针对某一动作定格处理,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运动员是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自己与运动员相比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从而掌握跨栏时摆动腿的动作技术要领,难点一突破,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3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1.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3.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1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3.2 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3 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3.4 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3.5 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4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3.7 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中长跑教学一直拘泥于校内田径场,那么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荫小道、台阶等地形练习跑步;也不妨过一段时间就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森林、丘陵、田间小路、河边等自然地形进行训练。通过改变练习场地,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分散,感受和田径场跑道上截然不同,使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第4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摘 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完成塑造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主要手段。文章探讨如何以中医的四大传统疗法为基础,引申扩展到教学实践中的监测和评价环节,继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继承与发扬;中医与体育;课程计划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09

中医疗法中望、闻、问、切又称四诊,英文名称:four diagnostic methods 是中医诊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称。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如果能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借鉴和发挥这一沿用百年的中医治病良方,将对课程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望诊”的运用

早在《内经》就明确了提出了切勿强调切诊的观点,《素问·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视觉对课堂教学与训练,及学生个体、一切可见的征象如:天气、场地、学生健康状况,学生精神状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分析,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

1、“望天气”做规划

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需要长期在室外上课,有一句顺口溜:老天爷尿尿,体育老师睡大觉。比较形象的描述了体育课与天气之间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必要的气象常识,对近日天气的变化有一定预判,在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等各项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如:我国南方地区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气温非常高,此时制定长跑内容的教学计划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教学的备课环节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及时对所备教案内容进行调整,如:室内课教案,上课过程中被迫中断时的特殊教案等。遇大雾的恶劣天气体育课宜改在室内活动,如果在大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加深、加快,自然就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对学生的健康发育极为不利。因此当遇到这样的特殊天气,正确地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场地、活动形式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要具备在突发天气来临时,运用调整教学手段来保障教学目标达成的能力。如: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的楼梯,走廊进行合理的体育素质练习也不失为一节好的体育课。

2、“望场地”巧安排

体育教师要熟悉校园的环境,平时应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多检查,多维护。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并尽快解决。只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杜绝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带来的伤害事故。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场地的材质,对可以利用的运动设施要充分发掘。如:教学楼天台、走廊等。我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就是在充分利用校园的现有条件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则下制定的,经过多年的实际操作,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有益处。如下列安排:

深圳黄埔学校九年级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训练时间:每天课间操30分钟

二训练场地:一楼走廊四楼天台六楼天台

三训练计划

A计划: <a >围绕教学楼跑三圈<b>(抱头蹲起跳20次+提踵50次+单臂撑30秒)*4组

练习队形:两路纵队

B计划:跳绳(30秒钟+1分钟+30秒)*4---5组

练习队形:体操队形四列横队,前后交叉站

C计划: 8字跳大绳

练习队形:各班分成四小组练习

四训练计划及各班场地安排

3、“望面色”控进度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 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体育教师要养成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关注学生面色的习惯。上课前学生正常的面色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的,反之如学生面色出现发白、无光泽就要及时关注,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项目,严重的送学校医务室休息治疗。上课中尤其要关注运动后的学生的面色变化,当出现面色发青、表情过度痛苦、出虚汗的情况要及时调整运动形式和降低运动强度来缓解疲劳,身体反应剧烈的建议进行积极休息。上课后要暗中观察学生在返回教室的途中的面部表情,是愉快、是沮丧、还是意犹未尽。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所显示出来的信息对下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闻诊的运用

《难经》曰:“闻其五声,以知其病”以五脏有五声,以合于五音,谓肝呼应角,心笑应征,脾歌应宫,肺哭应商,肾呻应羽。在体育教学中“闻”既体育教师用“听”声音的方式,来有效地驾驭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多听学生交流的内容

上课初始宣布课程内容后,听学生的反应,及时客观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运动强度。课程中间部分要密切关注学生在休息时对运动强度评价的语言交流。对待一些消极的言论要及时制止,并加以正确引导。教学比赛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对规则产生争议时的焦点,及时解决,效果显著。并及时对比赛中规则来源进行延伸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学生在活动时情绪高涨充满喜悦时,而当学生情绪低落不耐烦时,教师要能通过学生声音的变化来判断学生身体、机能的状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2、 听学生呼吸或喘气的声音

无论安静还是运动状态下,一个健康的人,他的呼吸肯定是清晰、有节奏的。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安静或活动过程中的呼吸重、急促、气喘等现象,说明该学生肯定存在呼吸系统的疾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3、 听完成技术动作时声音

在进行篮球的三步上篮和跨栏跑的栏间节奏的教学时,教师能够运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继而用有节奏击掌的声来加深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同理在广播操的教学过程中整齐一致的击掌声、口令声也是评价动作质量和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问诊的应用

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的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询问也是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和学习兴趣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一种手段。

1、 新学期开学时要问

体育教师在每学期的开学伊始主动通过询问学生、校医、班级其他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有教师人认为,只要备好课,不用在意学生的表面反应,因为学生不讲实话,有意偷懒。掌握好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这样课堂效果就没什么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理解,中医看病强调“四诊合参”,体育教学强调的既要关注课堂效果的达成,也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需求,如:了解学生课前的身心状况,喜欢的上课形式,活动的项目、疲劳的周期等都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如下表是开学初通过学校医生了解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堂教学时要问

教师在上课时要多询问有无身体不适的学生,防止学生带病上课;在耐力等强度较大练习中,教师要询问学生的机能感受,防止出现低血糖或昏厥的情况;在技能技巧项目练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肢体感觉,防止发生扭、挫伤和关节的疼痛。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询问和了解,必要时可以让其短暂休息。

四、切诊的应用

切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切诊用途有运动负荷判断及运动伤害的鉴定。

1、 运用切诊来判断运动者承受运动负荷后的肌体反应

通常在下课后和上课前教师通过对学生运动负荷后的肌肉及关节疼痛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运动疲劳的等级和运动恢复的效果。在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积极性休息和基本的按摩放松手法的知识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切诊在运动伤害的鉴定时一定要遵循和望诊、问诊结合使用的原则

首先是“望”受伤后学生的表情和受伤时的场地器材。其次是“问”学生的疼痛程度。再次是慎重的通过“切”学生受伤肢体的活动幅度,来确认受伤级别。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耐痛性来判断受伤程度。扭伤是由于某些肌肉纤维、韧带断裂或损伤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的范围是“中度”。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所以疼痛是剧烈的、难以承受的。运用切诊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伤情,使学生及时得到治疗。

3、 通过切脉监控教学及训练时的运动强度

中医认为脉为血府,贯通周身,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等不同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同理运用脉诊来监控教学及训练时的运动强度也是一种既简单而又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具体操作时要考虑到脉诊的对象是学生,其身体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进行脉搏的切诊时应适当地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有所降低,如:成人运动的大强度指标180次/分,初中学生应降低到170次/分,年龄越小指标越低。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提高上课的效率,测量脉搏一般使用30秒的时间。

望闻问切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体育教师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医精华,将“四诊和体教”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继而选择安全、高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第5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新大纲,新教程,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建议

前言:新修订的九年义制务教育《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教程于2001看秋季开学起执行和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基础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给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角色定位上,自身工作方式上,学习方式上作理性思考,本文试图在上述几方面作一定深入的探讨,对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新形势提出一定的建议。

1.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1.1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转向平等的参与者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基层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为突出,体育体课堂内的规定性,指令性,权威性太多,在课堂内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决定权威。具体体现在队列,队列“军事化”,口令指挥“统一化”,组织程序“格式化”,全班教学“一体化”。新课标及时强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从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在单独完成教案的编制和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而是要考虑到学生和学生上课前共同准备,共同开发课的内容。比如:在课堂上决定玩什么样的游戏,玩多长时间,决定如何玩,应当遵守哪些规则,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学生在自已定教学目标,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变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新教育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性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于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1.2促进者角色的扮演

促进者角色的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的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课前的场地布置,课中的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的积极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课堂情绪;三是注意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使学生能积极地关注他人的健康,与身边的人和好相处,培养合作的精神。

2.体育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思考

2.1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课标及新教材呼唤综合型教师,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多年来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基本参照运动队竞赛的成绩,极少关注体育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导致教师疏忽于对自身学科知识的优化,当今的体育教学更注重于健康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不能将自已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的关注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因为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将远远不能适应新教材教学的需要。

2.2学会应地制宜开特色课程

基层的学校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的制约,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体育课,教师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一集合,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撒手不管的“教学”现象,根本就不去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比如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发现有不少学校器材较少,但体育老师尽可能的做到了一物多用。比如:栏架可用来跨栏,也可用来作投射门,或者作障碍游戏中的“战壕”;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拉绳等游戏;还可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五人制”小场地足球,“三人制”篮球赛,自定规则的橄榄球赛,对校内处运动场地的探寻,野外地型地貌各种各样,结合季节变化,可以进行山地越野,定向运动;利用旷野的空气和日光,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远足等。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校内外资源都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启示,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要求教师要有创意,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也提出了挑战。

3.新的学习方式的思考

3.1学生由“他律”转为“自律”的自主学习方式走进基层体育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准备部分由教师或学生带操,基本部分是教师讲解师范后学生模仿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练习等几部分组合。课堂秩序虽井然有条,层次分明,可是课却上的很死,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差,缺乏个性发挥空间,潜力得不到发挥,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主张的是组织有序,学生能认真,机械的练习,而没有将创新精神和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明显带有被动性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更无益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选择“三自教学”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从根本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的学习和探究,主动地完成自我目标的确定――自我尝试练习――自我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完善,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在能达到准备活动目的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徒手操,游戏等),打破固定的分组形式,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自由编操,自己喊口令,动作技能主要以学生依靠自己能力,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来完成,教师只在旁边帮助和指导,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测心率,自我感觉,组员之间互相肯定,或相互指出缺点共同提高。在放松部分可放音乐(或不根据音乐)自由放松,组织可有单人,双人,多人,男女混合进行。选择多种练习内容,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身心放松。

3.2学生倾向于合作学习模式

目前,全班集体参与的体育学习活动这一现状,仅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和提高同一技能。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班级授课的形式,逐渐显出其不足。具体到体育教学,新大纲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已呈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更多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体育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体育水平进行分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形式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课堂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参与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