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1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49-02

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其基本使命就是以尽可能便宜的价格,得到完全符合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物资。企业采购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企业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通过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能够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含义

顾名思义,物资采购的概念即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确保本企业能够持续稳健的进行日常生产活动,而对其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维修设备以及办公设备等一系列在日常生产中所用到的物资进行购进和补充,属于企业生产前准备,也是再生产持续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保证,所以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中包括对所需物资的产品型号、规格,尺寸以及质量等相关因素都应该制定严格标准。在确认了公司的物资采购要求之后,物资采购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务的管控问题,因为在支付业务中涉及人员等照顾多不定因素的变化关系,从而无法确保物资采购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如期并按照设定的完成,也因此物资采购的难点在于采购部人员安排及财务管控上,只有做好采购的财务管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上的企业物资采购工作。

二、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价格风险

一是由于供应商与相关业务人员在投标前相互串通,透露标底,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采购人员对价格预测失误而进行批量采购,造成价格风险。

(二)采购质量风险。

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三)计划风险

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编制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四)合同风险

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签证、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五)验收风险

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等等。

(六)存量风险

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盲目进货,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形成存储风险。

三、企业物资采购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

要从建立完善物资需求提出,到采购计划、合同签订(采购方式、采购渠道、采购价格)、货物运输、产品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通过强化采购策略研究,采取科学、理性的采购方式,加大过程控制等管理措施,实现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堵塞各种漏洞。重点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采购目的。采购的物资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的追求价格最低化,应对所要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在为企业节约资金的同时,保证采购质量。明确供应商资格。订立采购合同前,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便在采购初期就能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明确保证金制度。设立投标保证金,防止投标方在开标后撤回其投标,设立履约保证金,防止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等。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方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情况。

(二)切实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

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重点要强化管理和监督。首先,建立物资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完善《物资采购业务监督办法》,采取定期开展工作检查、专业化分工、岗位轮换等有效措施,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和签约监督。检查采购招标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权利义务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具备等。其三,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重点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合同签证、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合同执行及信息反馈的审计。依据审查程序和要求,了解采购工作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等情况,通过审计鉴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采购过程有序高效运行。

(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

信息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决策方案的正确度,降低决策风险。信息资料常常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作为采购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与现行的ERP管理模式相结合搜寻、收集各种与风险有关的信息资料,要按照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其次,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为采购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估、准入和淘汰制度,建立并适时更新供应商管理系统

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评估、准入和淘汰体制,由采购部门牵头组织质量、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部门根据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对供应商资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其履约能力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估,择优选定供应商;新增供应商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管理系统。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将合格供应商划分等级,采取灵活的等级升降机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从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售后服务及经营状况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评结果适时更新和淘汰供应商。

(五)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规范合同审签,提高合同履行效力

合同全过程管理包括对合同订立、执行和结果的审查和监督。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实行合同审签,合同审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订立过程中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应当实行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部门的联合审签,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风险。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依据合同主要条款跟踪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合同实行信息化管理,进行合同登记汇总,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

总之,物资管理风险控制,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但关键点仍在人的廉洁自律与品德修养和严格的监管。只有规范有资源支配权人的用人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融入式和全过程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和公开化,让设备物资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业物资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种类;成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概述

若要全面彻底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首先就要对财务风险的定义与种类有一个相当明晰的认识与理解。

(一)财务风险概述

从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中,会受到一些无法预测、难以控制的因素(内外环境)的作用,导致了其在一定的范围与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完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求,继而有可能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从狭义来看,财务风险即企业用货币形式(资金)偿还即将或已经到期的债务的不确定性。从这一方面来讲,财务风险依然是未知的,无法预测。在本文中,主要阐述的是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广义方面。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财务活动在具体的内容上存在着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它的这些特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性质与程度都不同,对于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就截然不同。因此,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对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科学分类,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让企业对风险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助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两种大类: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

(1)投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这样对于未来的规划有着一个指向的作用。但是,某些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往往进行了错误的可行性研究,有的甚至在投资之后遇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无法预测的危机,导致了自身投资的项目没有收到预期的报酬,实际报酬也许还无法抵消自身当初的投资,从而造成了企业亏损的风险。

(2)筹资风险

大部分企业经常开展筹资活动,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而筹资的来源主要有股东的投资和举借外债。当前来看,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属于负债筹资,当到了合同约定的时间,企业就得偿还本金以及付给债权人利息,如果能力达不到,无法偿还,就有可能被债权人控告其违约,最严重的后果便是破产倒闭,从此一蹶不振。

(3)分配收益风险

分配收益风险指的是在进行所获的利益分配后,对于以后的管理和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企业要进行扩大化投资生产,它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留存收益,如果对其分配不当,企业就不得不不断从外部吸取资金进行内部的扩张,从而加重了企业的财务承受风险。

(4)资金流动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筹集资金或者不能以合适的价格变现,那么极易导致资金流动性的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2.外部风险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顾名思义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且是只能由国家出面专门制定,谁也无从知晓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出台什么类型的政策。作为企业,没有理由拒绝与反抗国家的法律,只有无条件依从与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其中与企业有关的,或许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机遇,但有时候更是一种可怕的挑战与威胁。

(2)自然环境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不仅复杂而且多变,早上起来也许感觉是晴天,但中午忽然就下起了暴雨。它的复杂多变,可能会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但也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天灾人祸袭来的时候,人总是渺小而微不足道。

(3)外汇

随着与国际接轨越来越频繁,外汇也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一种资金方式。外汇风险是指某些原因导致了本国的货币与外币之间发生了汇率的变动,引发了外汇的实际价值不断波动,极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也叫做汇率风险。当前,我国的币种在不断升值当中,导致了企业应收取的外币却发生了严重的贬值,明显给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无法躲避,只有充分地认识它,了解它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自身有着过多复杂的财务活动

(1)在筹资的安排上不合理

从当前来看,我国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以及商业的信用等。这几种方式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的,但是当他们自身所持有的资金和从外借贷的资金之间出现了比例失调,那么就容易导致资金结构不合理,极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2)项目在投资决策上出现失误

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是一旦项目的决策出现失误,投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就无法收回;此外,市场的需求随时在发生变化,若是投资期间市场需求的变化让企业无法接受,那么企业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就可能严重不达标,从而致使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降低。

2.资金流动性不灵活

(1)企业资产的质量

企业资产的质量是指企业将非货币资源转化为货币资源的能力,即变现能力。若变现能力强,则流动性就灵活;反之,变现能力弱则流动性就不灵活或很差。

(2)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具有的周转速度的快慢程度,可以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表示: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和流动的资金周转率。如果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过时,那么市场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而企业的存货大量地堆积,产品的应收货款比重越来越大,实际上却一直在亏损,这就导致了企业所具有的流动资产严重不足,支付能力也下降,更不用说扩大化生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第3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2 000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但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而造成的。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活动,因此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也要从这三大活动着手。

一、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在筹资活动过程中要按照现资理念,建立科学的筹资策略。在筹资决策时,应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财务杠杆系数、行业属性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比率和筹资利息。

(一)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

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把风险和利润综合考虑。筹资要量力而行,不能因嗝废食,要把握好筹资机会,掌握好取舍标准,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

(二)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要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利率是影响财务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要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利率和汇率。

(三)通过发行债券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和成本

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要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相结合。对短期或临时性资产采用短期负债的方式,长期或永久性资产采用长期负债的方式。

(四)树立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的资信程度不高,筹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更要注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争取更多的外来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建立偿债基金,增强企业自保和抵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并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财务杠杆。

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法。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使用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外币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外币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

总之,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一)注重前景分析

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和产品结构属于“夕阳产业”,加上市场组织程度和行业组织程度的低下,融资能力普遍偏低,企业总体上缺乏长远的竞争能力,所以投资前必须重视分析和评估其准备投资的产业及投资的产品市场前景,充分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重视资金测算工作

项目投资前要对所投资项目的支出情况,特别是起初的开办费用。融资渠道和金额、生产过程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等进行仔细的测算,防止盲目投资和投资经营过程中资金断链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投资项目的分析决策

中小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对投资项目,无论是采用自我发展型投资,还是外向兼并等投资,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和经济评价。中小企业必须在项目的收益、可承担风险和投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一)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中小企业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经过企业上下反复汇总、平衡,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

(二)应收账款控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其次是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三)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相关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外,其他人员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

及时入账。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永续盘存制。对于财产物资必须采用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其收、发、存情况。

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四)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更进一步,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保持国民经济强劲活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也需要全社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适当的向中小企业倾斜,制定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均衡更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甘肃科技纵横, 2005,(02):58-59.

[2]宋在杰.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价值工程,2004,(05):81-82.

[3] 全介,吴军波,陈景云.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运用[M].工作研究,2004,(03):36-37.

第4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存在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因此,研究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是可选之路。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必要性

1.目前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为对外借款,虽然对外借款可以使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调节资本结构,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危机,一旦企业无法到期偿还本金及利息,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日常防范,通过建立相关的防范机制,使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

2.在企业投产的前期,片面追求利润率较高的产品,由于企业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往往造成产品大量滞销,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企业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市场的详细调查,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缩短资金沉淀的时间,避免产品占用过多的企业流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提高管理层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管理层重视,并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控制财务风险才有保障。(1)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2)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3)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认真审查签证制度,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才能加盖合同章。

(二)对企业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资金对于一个企业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旦资金链阻塞或断裂,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破产清算。因此,企业如何加强资金在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企业筹资方面应合理选择和利用债务资金。企业在成立伊始,注册资本主要由股东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权益资本及向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个人借款等债务资本组成。多数企业偏好采用筹资时间短、资本较低的对外借款作为筹资渠道,在享受财务杠杆带来的利益时,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加,企业应在对各种筹资渠道资本成本进行准确估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财务目标、税收政策、行业差异、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综合资金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2.在企业资金使用方面应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一是对所申请购买的固定资产采用净现值法进行测算,当未来各年经营现金流量净值折现合计大于固定资产价款时,企业方可进行投资;产品投产前对市场进行前景分析,在合理估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避免存货占用大量资金,从而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在将闲置资金进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收益性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发行人的违约风险、证券市场的利率变化、市场流动性及债权到期时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在获取报酬的同时,避免企业面临无法收回资金风险。三是以资金支付日常开支时应加强审批、复核。财务人员应严把审核关,对无领导签字、无正规原始凭证的支付活动,一律不予办理支付,降低企业资金贪污舞弊的机率。

3.在账款回收方面应加强赊销审批、债权催收、定期对账管理。一是建立严格的客户资信评级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从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条件五方面规定相应的赊销额度,对未符合标准的客户一律不予批准赊销。二是在合理估计坏账损失与收账成本的基础上,加强销售人员账款催收力度,并可采取电话、承诺函、登门催收或者法院强制执行等方式进行账款催收,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财务人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在保证应收账款金额记录正确的基础上,防止销售人员对已经收回的货款进行贪污舞弊。

(三)利用长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既要利用短期预警系统对近期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又要根据各种财务预警指标合理估计未来的偿债风险。

1.定期编制企业现金流量表,使企业决策者在抛开高额利润的情况下,真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和偿付能力。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决策者可以完全掌握企业资金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的收支情况,便于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偿债计划等需要,合理安排资金,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企业应建立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如企业发现存在一年内即将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有资产负责率、股东权益比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通过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便于债权人和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提前根据借款合同筹集资金进行债权偿还,在保证企业以最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偿债资金的同时,降低企业未来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

总之,从现代企业的诞生之日起,竞争与风险便如影随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使自身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适应外部环境,坚持用财务核心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明确自身的财务优势与财务劣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沈锋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科技信息,2010(10).

第5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 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

并购就是兼并和收购的集合,即两种不同事物合并成一体。兼并指的是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大型企业,是其中一个实力较强的公司吸收合并其它几家公司,从而享有对被购买公司的所有权或者控制权。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的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大小、利率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并购方的经营内外部环境、筹资方式和资金状况的变动、收购后的技术专利、管理方法和文化整合的变动等。以上的种种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结果。其结果跟预测也会发生很大的差距。

(二)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进行企业并购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就来源于对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和信息掌握的少,对目标企业内部情况不够充分的了解,导致被目标企业的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只看到了目标企业有利的一面,从而忽略掉了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如企业的经济亏损状况,资产负债情况和自身资产资源等。如果贸然行动,在实际运营当中,它所存在的问题都会被牵扯出来。说不定还会造成收购方的损失。因此,注重信息的不对称性,谨慎审视信息的不对称性,以防因此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进行企业并购的时候,有些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内在情况掌握的少,从而影响了信息质量。导致并购方对目标企业产生的错误的决策。以至于并购失败。信息质量的好坏要看并购方式恶意收购还是善意收购。并购方并购一个企业是要看这个企业未来收益的数量和时间来定的。要评估这个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就要对这个企业有所了解,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质量进行提高,这种所产生的风险就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二)企业的筹资风险

并购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会有资金短缺的时候,这时候在短期内凑足资金以保证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期间公司的决策者们所做的决策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此时产生的风险就是企业并购的筹资风险。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并购后会发生变化,它本身的短期和长期借款,自己的资产和债务资金比例不协调时,如果不作出合理的方案进行调节,就会造成财务危机。一个企业觉得目标企业有长远的经营价值,想长期的进行经营,那么它就要对该起的资本结构和自身的资本资源进行资金筹集。确保它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同时也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运营状态,合理的改变它的资本结构,可以让它更好的发展。

(三)企业偿债风险

研究表明,在杠杆收购的情况下,企业兼并和收购导致杠杆收购的增加。金融投资公司是杠杆收购的一般主体,他们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格买下目标公司,再去经营目标公司,让他盈利并且增值,意思是以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在并购后取得杠杆利益,这就是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一种全新的并购行为方式,它既有优势也有风险,比如,他们的并购资金来源不是他们本是的资产,而是从银行借来或者法相垃圾债券。所谓“垃圾债券”是企业在发行过程中高利息、低评价,违约风险较大的一种债券。因为“垃圾债券”资金的成本非常高,而收购以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杠杆收购必须实现超高的回报率让收购者获益,不然,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的恶化,负债过高而支付不起本金和利息,迫使该公司破产倒闭。如果企业并购后进行过整合,是具有稳定性和充足的现金流量,那么他们和杠杆收购的债务风险就低,反之,债务风险程度就很高。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采用合适的价值评估体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一般企业价值评估不同。一般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为了查出企业管理的漏洞,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价值,对并购中的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是为了对该公司做出价格确定。因此,不能讲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完全运用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上,这样是不合理的,严重的话,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信息不对称这一特征,尽量避免他为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亏损。在并购一个公司时,首先要确定目标公司的价值,可以通过找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盘查和分析。这样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后,有利于我们避免恶意收购,因为企业并购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企业评估风险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得到目标企业一个相对比较真实的价值评估,降低企业评估风险,我们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未来营运状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和预测。但从根本上,我们要完善

(三)确保获取并购资金的时间和数量

企业在着手筹集资金之前,应该先确定并购资金的需要量。在确定好资金的需求量后,我们要解决资金的筹资方式,资金筹集压力最大的是现金支付。通常可以分期支付现金,以缓解资金短缺。在选择并购支付时,企业一般会选择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的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是要等到统筹资金的方式和数额确定后才能决定。当然这还要分局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股票价格的波动,股权结构的变化,流动性资产的多少以及他的税收情况相结合,对支付结构进行调整。选择最优方案,来达到双方的要求,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创建流动性资金自由组合从而减少资产的风险

企业的资产的流动性正式结构不完善的体现,能正确处理好它就要重视资产的协调组合的关系。收购现有企业要经过审核公司的负债情况,把企业长期的资金流入与支出情况考虑进去进行合理分配,找到一个契机,通过不断的将短期与长期的资金调整来完善并购后的资金结构,以防止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这一投资行为上,我们应该充分的认清它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找到其对策,并对它进行防范,来确保我们企业并购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2]曹璇.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4.

第6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通则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于 2012 年 4 月 1 日施行,文章解读了新《通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通则》的特点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导向,对新《规则》的顺利施行具有现实的意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设计的预设性问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资金来源上,财务风险的来源也不相同。在制度设计时既要遵循国家财务风险控制的统一规定,又要充分考虑单位内部管理特点,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有所掌控,从而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同时,要顺应财务风险的变迁趋势,保持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同时要考虑单位内部不同主体的行为,将执行主体的博弈空间尽量缩减或透明化,对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特点

(一)为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支持

我国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于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规模等,因此,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为会计制度的制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财务管理以事业单位公益性质为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事业单位所潜在的薄弱环节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事企不分、政企不分以及社会职能受限制等,以至于事业单位难以满足人们群众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时立足于公益性质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打破事业单位的诸多薄弱环节,明确其社会职能,实现事企分离、政企分离,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发挥其公益性职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均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财政逐渐趋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该管理给予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强化预算执行信息和各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以及详细性,并运用上述高质量信息完善预算管控和政策。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颁布,有助于确定了大收大支的综合预算管理原则;有助于全面落实经济核算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遏制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主要变化

(一)收支管理

首先,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打破了原有按内容详细列举的弊端,将事业支出按照其性质和管理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其次,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要求事业单位应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策采购制度,不断强化经济核算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最后是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进一步拓展了财政补助收入范围,并将社会保障财政拨款、住房改革财政拨款等纳入其中,同时,为保证财政拨款单独报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增设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二)结转、结余、专用基金的管理

首先,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打破原有的“结余”管理,将其划分为“结转”和“结余”两部分,同时,并将“结余留用”逐渐向“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转变;其次,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进一步划分“结转”和“结余”,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款和结余资金,并且,针对于不同的资金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模式。最后,专用基金即事业单位用于建设每一项目所需的固定资金,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专用资金的管理,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不能够私自动用专用资金。

(三)预算、决算管理

首先,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颁布,促使编制单位将各类收支全部都纳入预算中,之后并将各项资产状况与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分别作为确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以及测算编制收入预算的主要依据;其次是新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财务预算执行力度,并建立健全的预算约束监督机制,运用该机制确保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三、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推进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从而,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财务监督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理论指导。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全面阐述了财务监督目标、财务监督内容、财务监督方式、财务监督机构以及财务监督制度,因此,事业单位依据财务通则有助于将财务监督全面贯彻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以此,通过全面落实财务监督制度,切实将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体系

对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对各种内控行为进行规范。在实践当中,与已经进行颁布了的各项规定,分行业建立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促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新的控制体系能够形成,使其以原有的制度作为基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与服务的过程当中,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状况与财务信息进行传递方面能够更加原则性、具体性、规范性的得到体现,保证在我国,社会服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同时也要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内部管理方面进行内容、层次以及要素进行设计时,要事业单位更加能够与新形势下的体系相适应。

(三)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呼吁: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预算方法,增强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严肃性以及科学性,以此,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事业单位的资金风险,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四)加强成本核算,重视运营绩效

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更注重加强经济成本核算,积极实施绩效评价,确保实现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分析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可知,该通则提倡事业单位应摆脱传统单纯重视收支管理和核算的局限性,不断加强成本效益管理和核算,以此,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增强意识,强化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的负责人的控制责任,明确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的会计岗位方面的职责,同时实现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同时加强在事业单位财务方面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要对各种相关的制度、法规与法律进行认真学习,进行强化法制方面的意识,在财务管理执行方面的自觉性进行不断的提高,会计岗位人员要相对的保持稳定,在业务与执行的政策方面能够保持其连续性,且保证单位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上。

参考文献:

[1]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 2012,(05)

[2]李飞霞.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的制度依赖[J].现代商业, 2012,(02)

[3]刘习芳.浅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 2012,(04)

[4]刘新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10,(30)

第7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海外石油工程服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工程市场已经逐渐趋向于饱和状态,因此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国内油田将项目投向海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壮大海外石油项目规模。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下,导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着巨大挑战,现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分析海外石油项目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

1.海外融资规模扩大,财务风险急剧升高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海外资金回笼发生了明显下降趋势,同比明显降低。而海外资金回笼明显下降致使融资规模不断壮大,财务费用显著提升。随着海外石油项目美元贷款不断增加,资产负债率升高,导致企业项目财务风险急剧升高,而财务费用的提升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2.存在着外汇风险和资金汇回风险

(1)在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下,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着汇率风险,其中海外项目经常使用的外币包含有美元、奈拉、迪拉尔、里亚尔等,通常情况下东道国货币换算成为美元,然后再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升值,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也由原来的1美元8. 2765元人民币下降为6. 8271元人民币,美元发生明显贬值,而贬值幅度高达17. 51 %。

(2)存在着资金汇回风险,由于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是外汇管制国家,因此当海外项目获得经营利润时也无法完全汇回国内。

3.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升高

由于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幅度上涨,再加上市场人工成本上升,海外项目成本压力急剧增大导致经营效益降低。

4.海外项目考核指标粗放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针对于海外工程项目,部分单位只将经济利润作为考核指标,而忽视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以及货币资金等指标,无法合理控制和管理财务状态,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5.海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由于市场财务人员稀缺,因此许多海外项目指派大学毕业生前往,而毕业大学生缺乏财务机构的专业培养,外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工作经验与沟通能力不足,无法为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提出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建议。

二、针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提出有效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增强对招投标业主的考核与资金风险防范

目前来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存在着资金结算延迟的普遍现象,导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着资金回收风险。部分业主经营信誉不佳致使海外项目应收账款发展为坏账,从法律角度来说可以利用法律法规等维权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仍然可能会无法要回结算资金。因此海外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当要综合考评业主的信誉和资本以及运作能力,避免出现资金回收困难等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的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都是在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稳定性,导致工程项目企业资金风险增大。所以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稳定运行就必须要减少库存资金,尽量将资金放置在信誉良好的外资银行或者是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将企业经济利润汇回国内。

2.时刻关注外汇变化状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要时刻关注着外汇的变化情况,对外汇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预测外汇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与业主合作过程中可以签订美元和当地货币结算合同,从而有效降低汇兑损失。

3.合理控制项目实施成本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项目外部成本可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譬如国际汇率、原材料价格、设备运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项目实施成本造成影响。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好收取分包商履约保证金,同时还可以购买运输保险等。

4.建立职业素养高和专业能力强的财务队伍

人力资源是企业乃至行业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因此为了做好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就需要建立雄厚的队伍,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针对于所有派往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先进行国内财务机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外派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能力和水准,同时还要指派部分资历深的财务人员同往,指导毕业大学生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对于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来说,除了大环境下的一般风险外,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全面出发,在防范一般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余畅,唐葆君.国际能源市场政策溢出效应分析与风险防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4):11-15.

[2]乐国栋.如何加强石油钻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247-296.

第8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摘 要 医院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也医院的资产进行运营,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以及各个实施的环节中。由于无法预料,难以控制等原因,使得实际的财务收益发生了很大的差异,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不仅对医院正常资金的运转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只要医院中存在资产的经营和运营,这样经营的收益和财务的状况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场经济的情态下,医院在经营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环境的客观变化。医院也在不断地深入改革,将投资的力度加大,使得医院的财务风险加剧。所以,需要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医院发展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解除。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一、 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医院财务的变化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医疗市场在逐渐的开放,对于各类医疗结构都陆续的兴办起来,在现实和潜在的状态下竞争者的策略不断的变化,使得医疗市场中竞争的环境存在不确定型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地提高,疾病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就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给医院的财务造成一定的风险。从投资上来看,现在有许多医院正在购置更新一部分固定的资产,但是缺少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这种可行性的分析只注重了形势,并非依据科学的方法,盲目的对固定资产购置更新。从资金的使用上来看,为了正常的业务活动需求,医院会购置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这部分资金占了医院流动的资产中的很大比例,因此对于各种物资的使用都会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从资金的回收上来看部分医院中的投资太多但是负债的状况过度。由于资产的负债率的不断增高,偿还的能力不断的减弱,就会直接影响财务的信誉,使得一些坏账无法收回。医疗欠费的问题在医院资金中占有相应的比例。其中医疗纠纷是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包括对于医保基金的不及时,定期的结算,也影响着医院的资金流动。从资金的收入客观上来看,财务管理人员的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于医院中建立的内部的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执行的力度不够,那么在实践中很难将治理和监督考虑周全,健全内部的监控机制。

二、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院在对财务风险的规避上,不仅仅要在指标上进行观察,也要采取具体的防范措施其中包括:(1)加强资金的运转。在医院开展业务的同时,资金也在运动。资金的持续运行也时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医院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要合理的安排资金,确保重要项目资金的需要。(2)重视并有效的控制全面的预算,医院的工作的前提应该满足医疗服务,对于所有的开支应纳入在预算的管理中。其中预算工作应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的流量表进行充分的利用,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逐级的编制上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的工作,医院应该增强对经济信息的手机分析以及反馈的能力。有计划,按一定的程序,将财务的预算,决策以及控制的工作做好,对当期的业绩合理的评价。(3)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正不断的完善,对于财会的专业知识也不断的更新。要全面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运用的技能和分析的能力。对于财务中存在的风险及时的发现,为领导及时的提供决策的信息。(4)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在医院中要树立对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成本的管理意识,以建立成本控制的中心以及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成本的控制和考核的标准,使得各个部门有明确的成本目标和责任,并将其和职工的直接利益存在一定的关系,充分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5)完善健全财务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做好经济管理的工作,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财务的风险。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对于财务风险的主要处理方法就是对财务的风险进行衡量和分析,对于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效的抑制住风险的发展减少损失。

三、 结语

对医院卫生的服务行业来说,需要较高的科技力量同时又存在着高度的风险。这样就决定了医院在运营的时候要负担更多责任并承担市场风险。对于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随时出现的财务风险,医院中的财务人员也要对医院内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认识。社科把握资金市场中的发展和规律,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断的对资本的结构进行优化,减少筹资的成本,促进资金的周转,对财务加强监督。最终使得医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7.21(8):39-40.

[2]刘红霞,韩姬.对现金流财务预警警兆的理性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4:64-65.

[3]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当代医学.2007(12).

[4]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第9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够成熟

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我国很多的医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医院的管理者不具备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能力,往往把财务管理作为一项辅助业务来对待。医院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措施来进行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财务部门的管理内容不够全面,主要是针对有形资产的管理,比如在物资资本之中的筹资、投入以及收回和再分配等方面的管理。但是在医院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往往忽略,而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往往起着无形的重要作用。当前的医院行业进行的改革不断推进,这就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的要求,而财务部门当前的管理和工作状况很难满足这些要求。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上虽然十分严谨,不过对于这些制定的方案能否实施,却没有足够的保障措施。这必然会影响操作的可行性,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荒废,整个财务管理都会杂乱无章。

(二)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的传统管理模式必然很难适应当前的医院现实经营状况。当前的医院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经营单位,这就必然存在一般企业所具有的风险性。所以医院的财务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重视和防范措施。但是长期的国家包办,导致医院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和经验。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对风险防预工作走过程,其工作内容只是对财物的记账及报销,不能及时更新最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于财务中的风险测试基本没有进行,不具备制定风险预警机的素养。这就使得医院面临高风险的运营状况,因为医院缺乏对市场中风险的识别及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如果出现风险,那么医院将会面临严重的损失。

(三)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

当前一些医院没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理念,错误的认为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支持是其坚强的后盾,有厚实的经济后盾,不会因为财政的风险而出现倒闭的现象。这就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往往不被重视,没有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其关注的重点只限于收益数额的账面工作,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存在严重的医疗浪费,导致经济的效益十分低下。这对医院的快速发展是一种严重的制约,严重削弱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国家的财政部及卫生部门对医院的部门预算有严格的要求,以更好的对医院的财政收支更好地进行管理。但是医院对此反应不够积极,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没有相应的预算及执行机制,这种通病在医院行业普遍存在。该情况折射出当下的医院其财务部门的预算意识太低,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二、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有序和高效地进行医院的财务管理,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医院的领导及各个职工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把该项工作提高到医院的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去,对财务管理的机制或者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具体的措施就是要把各个职能部部门的财务管理的责任进行充分地明确,逐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各项财务活动。综合分析当前的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做好财务的规划和控制工作是完善财务制度的很重要的环节。医院的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工作计划和历史数据做出财务规划,以控制财务的流入和流出,及作出未来的预测。这样才能充分安排和合理利用医院有限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财务的调控对于其它工作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工作会涉及众多的部门,这就要求必须以财务部门为主,并且得到其它的科室的密切配合,才能把财务的控制工作做好,不断使财务管理得到优化,不断提升其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

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医院要想不断地保证竞争的优势,就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在进行项目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的考核,建立风险的预测机制,密切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度,对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时通知各个部门和有关负责人。如此,才能把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时候,也要制定出此昂英的防范措施。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不断地梳理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以检查出危险的环节,并制定出解决的对策。这种措施,对于各部门的风险防范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利于决策层决策参考。

(三)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

医院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给职工树立起成本的效益观念。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必然使得医院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的成本效益工作能否做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其是否可以利用比较少的消耗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医院的独特市场主体的身份,其需要面对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这就要求医院不断的提升成本管理的水平,改进落后的成本核算方式,采用先进有效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组织及网络,最终使得医院有限的额资源可以做到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最优化。做好成本的有效控制必然离不开预算管理的辅助配合,这就需要医院在全面的预算管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及本院的实际的财务状况,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切实有效的财务收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