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监察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清除影响和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障碍
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贪欲和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形成诸多不应有的人为阻力。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来清除障碍:一是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将阻碍社会管理创新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以清除隐匿于社会管理机体中的毒瘤。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共立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56案81人,有效地遏制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为该县营造了一个清廉高效的发展环境。二是以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发挥检察建议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2011年以来发出检察建议48件,对在履职中发现的一些部门管理漏洞认真分析,形成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检察建议,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三是对政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及跟踪巡访,从机制、制度、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其整改落实。
2.防范处置因司法不公引发的突出社会矛盾
公平正义的失衡和司法人员道德的失范极易引起公众的不满,特别是在通信、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因有关部门执法不公、不严而引起的事件更易受到人们关注和炒作,进而演变成。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只有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杜绝因司法不公而引发的新的社会矛盾,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3.营造促进社会管理有序运行的良好治安环境
首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创造良好法治环境。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77案252人,提起公诉354案470人,批捕、准确率均达100%;次之,认真落实检察环节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抓好违法犯罪多发人群、网吧等重点人群、行业的管理,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第三,积极开展法律宣传。通过赠送法制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
4.加强帮教管理感化挽救工作凝聚社会正能量
一是积极协调法院、司法、公安等部门,加强对被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裁定假释等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矫正,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对监外执行罪犯进行考察,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2011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将监外执行罪犯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实现了对监外执行罪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二是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成立未成年人犯罪专案组,强化案后回访帮教,跟踪未成年犯的改造情况及改造效果,以上法制课、成立帮教对子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等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政策,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
5.开展工作创新为促进社会管理增添动力
一是积极探索“检调对接”,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案件具备和解条件的,积极引导、促成当事人和解。同时,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执行和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实现工作合力的最大集结。二是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安排专人开展日常检察动态与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收集涉检舆情,快速发现网上有害信息,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有效制止各种网上炒作等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三是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加强信息交流,畅通发现渠道,促进相关部门认真履职。
6.推动社会管理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结合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承担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发生的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因社会事务公共管理部门管理问题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等,定期提出关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的年度综合报告,促进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年来,在县检察机关推动下,县政府及各部门共制订、完善有关社会管理制度23项、健全机制9项,增强了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两法衔接缺乏有效支撑
实现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中,部分行政执法部门中仍存在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管理法治化推进,必须从制度层面给予大力支撑,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无逢衔接,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2.职能发挥缺乏统一整合
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反贪、反渎、民行、预防、刑检、宣传等多项业务部门。但目前各业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工作力度不强。如发送检察建议,就存在各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整体性、统一性考虑的问题。机关内部缺乏一个有效整合各项业务,统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专业部门或机构。
3.办案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虽然检察机关每年都要查处大批职务犯罪案件,但从近几年案件统计数字可以发现案件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为什么案件会越查越多,排除党和国家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等因素之外,查办案件所应有的警示、教育、预防等办案效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4.源头问题没能及时得以梳理
要善于把握促进社会管理的源头性、苗头性问题。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善于密切联系群众、与基层接触广泛的传统优势,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区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从源头上促进党委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不断完善,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三、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途径
2013年1月,对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重要批示,必须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检察工作与推进社会管理相辅相成,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检察工作也是社会管理工作。列宁曾经指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社会管理本源于政府职能,检察机关源于宪法的授权体现法律监督地位。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就是正确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为社会管理提供充分司法保障。人民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切入点在于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既不能游离于社会管理工作之外,又不能越俎代庖于行政事务之中,主要是依据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党的十精神和重要批示为统领,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这一崭新目标,以卓有成效的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为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服务。
2.立足源头,最大限度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
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积极参与到重点工作中去。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实践,以法治目光审视社会管理体系构建,通过法治方式促进管理创新。着眼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结合执法办案和履行各项检察职能,对普遍性、区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性建议,对重大建设项目及重大公共政策的调整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重大公共政策完善,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协助党委和政府把住政策源头;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完善内部制约监督,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
3.严格履职,充分发挥执法办案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推动作用
检察机关要有效履行批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职责,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一是着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及时监督纠正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戒作用,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在产业转型升级、公共资源出让、国有资产管理、城镇化建设等过程中,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促使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审慎用权;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广泛进行预防宣传,营造廉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行使。二是努力促进执法办案效果的最优化。以法律眼冷静观察社会事务,洞悉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利益与矛盾,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尤其是要深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宽严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积极推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减少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稳定。
4.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对社会矛盾和影响稳定的因素及时进行排查,提出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二是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等犯罪案件,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三是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构建社区防控网、街面防控网、卡口防控网、内部单位防控网、农村防控网为主体的五大防控网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控制能力;四是加强对三类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功能。
5.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一)公证电子文件的概念。
公证电子文件是以数字、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公证电子文件的一般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公证电子文件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公证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公证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二是公证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从逻辑上说,公证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二)关于电子公证。
在世界各国对于电子文书大多数国家较推崇加密认证技术,经过加密等安全措施的数据电文的证明效力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书证。而在我国现阶段运用较多的是对电子证据进行公证。从电子公证文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看,公证电子文件仍像普通文件一样具有形成阶段、管理阶段、处置阶段。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公证电子文件的处置阶段(归档)仍应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根据《公证程序规则》及我处自定的办证程序规范,将具体办证过程划分为会员登记、公证的申请、受理、公证的审查与审批、公证书打印、翻译、复印水印纸、装订、盖章、出证、公证书的送达、统计归档,这些程序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完成的,全部流程编入系统。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办证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完整性,杜绝了违反程序情况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统计各类业务数据,而且也为领导进行业务管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制定业务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公证电子文件的特点
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领域的公证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序列。按公证电子文件产生的工作领域,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人们在办理公务,处理一般事务或交流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公证电子文件,它们多以文本、图像、声音或影像等形式存在,如E-mail公证电子文件;另一种是记录人们生产或科研活动的技术性公证电子文件,如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生成的公证电子文件。公证电子文件这种新型信息载体给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改变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传统办公方式。与纸质文件不同,公证电子文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具有纸质文件和其它文件无可比拟的快捷性。
它改变了传统收发文件流程。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登记,可以达到一次录入,多种形式输出,方便了文件的查找利用,同时也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公证电子文件具有共享性。
改变了文件处理和运转方式,公证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不是静态、固定不变的,可以随时进行存储或删除,其内容可以从一种载体上分离出来转移到另一种载体上。其利用也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同时满足多用户的需要,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广泛采集有关站点的数据信息,丰富自己档案、资料内容,向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可以在网络上开放自己有关的文件、数据查询系统,或提供远程服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展示自我,扩大影响。
(三)公证电子文件对设备具有依赖性。
公证电子文件改变了传统的办文格局,文件的修改、复制、粘贴、移动变得更加便捷。公证电子文件的起草修改、定稿、收发传递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其制作、处理以及归档后的全部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系统才能实现,这就形成了对系统的依赖性。
(四)公证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相比具有易更改性。
公证电子文件一般是通过网络来进行转移的,具有可操作性,为我们编辑、修改文件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隐患,同时也难以保证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凭据性。其易更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为修改;二是公证电子文件容易遭受病毒侵袭。目前档案界普遍存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方式,构成一套既能满足传统模式要求又能体现现代信息化趋势的解决方案——双重管理模式并存机制。
三、公证电子文件特点及快捷查存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公证电子文件的流转、归档给传统公证业务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现有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容量虽然很大,但面对呈几何级数发展的公证电子文件,总有穷尽的时候。而且应用软件的更新很快,许多早期形成的文件在新的软硬件环境下不能读取,即使同时期的公证电子文件也有应用软件不兼容的问题。每个文件形成部门为存储档案信息投入大量的精力,保留旧的设备和多种应用软件,显然从人力和物力上都是一种浪费。公证电子文件没能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建立必要的联系,在公证卷宗归档的内容上(有的缺公证书译文,有的还缺公证书的正文或签发稿。)在归档文件的真实性,一致性,有效性控制以及对归档公证卷宗审定方面,缺乏有利措施和科学规划。例如数据之间传输容易造成数据不完整,如从公证员及助理传输数据给翻译室,复印室,发证室,档案室等,数据不完整,常常出现漏字漏打的现象,有时也会接收指令不对。计算机对通过网络传输的文件资料的保密性还做不到十分可靠,因为一旦文件、资料上网,只要能看到的人都可将文件下载。虽然不同公证员及助理有不同的权限,但文件的保密性仍是个问题。目前公证电子文件安全保护措施只是利用防火墙,密钥技术等来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如对掌握了相当技术的人来说,进行改动伪造公证电子文件也是很容易的。公证电子文件保存在服务器上,也会给公证电子文件的安全和真实带来隐患。目前,这些问题的消极影响尚不明显,但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成为提高公证电子文件管理水平的严重障碍。
四、加强公证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提高查存速度的方法与途径
公证电子文件有别于传统的档案文件,它必须通过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才能提供利用,与载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复制并存储于不同介质之中,利用者只要获得允许,就可以随时随地调出查阅所需的档案信息。面对全新的公证电子文件管理形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公证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对公证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
(一)公证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
那什么是公证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呢?公证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就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基础上,结合公证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汲取文件中心、虚拟立卷等前沿档案管理理论,对电子档案实行文件级的管理,对本部门、本地区形成的公证电子文件实行社会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并相应的成立地区性、部门性公证电子文件中心或公证电子文件档案馆,本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原则,发挥档案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相对集中地保存和管理公证电子文件,为公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提供优质、稳定、安全的存储环境和空间,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公证电子文件文案化采取先进管理技术和理念。
以虚拟、开放、灵活的手段来管理公证电子文件档案。专业档案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图文扫描、光盘存储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产生的公证电子文件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并集中保管、存储符合公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求的电子档案,公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全宗构成者)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把日常产生的公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以标准化的格式通过网络传递给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分别存储在档案部门主服务器相应的存储空间里,在必要时档案信息还可以脱机存储到其它更安全的介质上,并做多个备份,避免自然因素损坏和非法访问。档案部门对公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采取维护公证电子文件产生原始性的原则进行管理,为信息存储单位提供信息查询功能。
(三)公证电子文件的归档查存要与传统有别。
一是公证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公证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公证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公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公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二是公证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公证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公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公证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收到公证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公证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三是公证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因为公证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文件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检索查询信息。用户只须给出文件分类号或主题词,即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四是公证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方式和传统档案不同。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利用者才能注册、登记成为公证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档案馆的会员,会员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等方式,经公证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确认身份并确定查阅权限获得许可后,才可以查询有关的电子档案信息,并要进行借阅登记和缴纳查询费用。
(四)明确公证电子文件的归档标准、条件,严把质量关。
首先,确定归档范围是保证电子档案质量的关键。在对公证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时,需将经过整理的公证电子文件确定属性后再归档保存。要有完整、齐全的公证电子文件相辅。对于收发文来说,必须是全文信息,从文件设计、修改和形成阶段做起,使公证电子文件格式与环节相匹配。确保公证电子文件的归档质量,认真检查公证电子文件内容是否完整、真实、有效,是否感染电子病毒。一般从计算机或网络的存贮器上拷贝或刻录到可移动的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便于长期保存。严格按照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别归档,分盒排列,分柜保管。其次,明确电子文档管理标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随着公证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使工作效率及社会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样也涉及到了许多问题。如:安全、保密、归档、管理、利用等问题。这就需要抓紧制定公证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如公证电子文件的登记、命名、归档、鉴定、收集、防护、安全、密级以及专利维护等标准,逐步完善公证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做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三,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公证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还在摸索之中,在某些单位或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没有形成网络体系,不同软件形成的数据难以转换,给公证电子文件归档造成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统一管理,同一单位政出多门,多层管理,多数档案工作者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使建成的网络系统不能完全符合档案传输要求。二是公证电子文件是靠网络生存,一旦网络被破坏,公证电子文件就会丢失。第四,提高公证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质量,依法管理公证电子文件。由于各种因素,公证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尚不明确,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目前还没有杜绝伪造、删除、修改和抵御病毒的有效办法。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公证电子文件管理体系,经常与形成公证电子文件的部门加强联系,提前介入,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创新,建立一个崭新而不失特色的电子档案体系。
利用核算管理软件计算出各个装置的物料消耗、轻油加工量等等。对于每个班组采取每2h录入表数的办法,自动生成本班的处理量,加工过程中消耗的蒸汽、水、催化剂等自动计算,使每个班组的生产状况一目了然,控制装置的能源消耗和装置加工量可以实现一步到位。炼油厂某重油催化装置某日23:50至次日07:50一班的加工处理量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该装置加工的原料为混合蜡油、渣油。该班消耗混合蜡油427t、蜡渣油总和924t,通过烧焦产生能量产生蒸汽,外输3.6MPa蒸汽204t、外输1.0MPa蒸汽199t,汽油产量为398t,轻柴油产量189t。通过控制表格数据中循环水的消耗、除盐水的消耗来降低水耗;提高蒸汽外输量减少装置蒸汽用量来降低能耗,在能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装置加工量,增加产品的产出率,同时兼顾装置平稳生产。
2程序逻辑图管理法
逻辑推理法主要包括隐患排查表、隐患管理系统、包机检查表、设备每周检查表、测温表等。按照程序逻辑图管理方法使装置的存在隐患既清晰全面又处理及时[4]。某炼油装置主风机故障平台信息见图3。图3中故障管理信息描述全面,包括故障的时间、发现人、故障的具体描述,以及针对此次故障进行的检修内容,通过逻辑推理法即可详尽分析出故障信息,同时提供更换部件和检修原因、设备的检修和日常维护的基础数据。
3无缝巡回检查管理
装置的操作人员能掌握每处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强日常巡回检查质量的同时,充分拓展巡回检查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岗位人员巡检与班组长交叉巡检;班长与技术人员分层次巡检;主管领导抽查巡检的办法,把巡回检查层层落实,把巡检对象梯次分布,使装置的每一处都在监控范围之内。为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制定了严厉的考核制度。班组中对于白班不按时巡检1次扣100元,扣班长50元;夜班不按时巡检1次扣200元,同时扣班长100元。每发现1次不按时巡检,考核班组1个项次。
4综合排名管理
综合排名管理是作为核心内容,是上述5个方面的“结果考核”的基础,也是促动形成良性机制的前提和保障,实现了梯度管理,即按照排名先后确定奖金额度。梯度管理的模式实现了上述5个方面的统一,为其综合排名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具体考核算法见表1。各单项竞赛班组得分=项次(或名次)×加权系数;班组总分为各单项竞赛班组最后得分之和:∑=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班组总分最少的为第1名,班组总分最多的为第5名,奖金分配奖惩系数根据班组排名确定。班组排名第1奖惩系数为:1.02,班长(副班长)奖惩系数:+0.2;班组排名第2奖惩系数为:1.01,班长(副班长)奖惩系数:+0.1;班组排名第3奖惩系数为:1.0,班长(副班长)奖惩系数:+0.0;班组排名第4奖惩系数为:0.99,班长(副班长)奖惩系数:-0.05;班组排名第5奖惩系数为:0.98,班长(副班长)奖惩系数:-0.1。
5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
0引言
油田开发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安全管理难度大,存在安全监督检查信息上传不及时和检查结果的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为不断提高安全监督工作的水平,便于及时传递安全监督检查信息,我们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便携手持机的组合,研究开发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实时上传和同步查询的问题,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对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适时跟踪处理,提高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的管理水平。
1应用技术简介和系统设计原则
1.1应用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依托3G网络、互联网技术构建,后台管理服务平台采用了B/S结构,客户端使用标准的微软IE浏览器,减少了系统出错的机率,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便于软件的升级和扩展;系统主体平台采用了JAVA 语言开发,具有一次编译多次运行的特点,在不改动程序的情况下就可以部署到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下运行;数据库服务器与WEB 服务器分离,采用三层应用程序架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扩展能力。流动终端则采用时下流行的.NET进行嵌入式应用开发,其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Mobile。
1.2系统设计原则
a)实用性。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式,实现全屏幕菜单操作,用户能简单、方便地采集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
b)可靠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把可靠性作为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安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局限性,采用了较强的容错功能毕业论文ppt,对用户的非法操作均有限制和提示,数据出错时具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及处理能力,并且每个处理环节都具有高度可靠性、保密性及安全性。
c)开放性。利用Web技术,使用户能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各子系统能在Internet上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
d)通用性。系统设计过程中,遵循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通用的基本管理制度,在管理区采油队中具有通用性。
e)先进性。系统以软件工程理论为依据,采用目前流行的WEB应用程序框架进行开发。
f)可扩充性。系统采用了分布式设计原则,无论在系统部署、软件功能扩展、系统容量方面都有良好的扩充能力。在硬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系统可以部署到一台服务器,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负载能力,我们可以将系统分布式安装到多台服务器上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2 管理网络
该信息管理系统依托胜利油田局域网络系统,以油田安全环保处监察支队为中心,辐射全油田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科以及三级安全管理部门。
2.1油田安全环保处用户
油田安全环保处用户主要是处领导、检查支队以及各管理科室,对安全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和处理,以及整改结果的处理跟踪。
2.2二级单位用户
二级单位用户主要是二级分管领导、安全环保科、监督站以及分管人员,主要是对检查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下达整改意见和措施,并直接对整改结果负责,将整改结果上报安全环保处。
2.3三级单位用户
三级单位用户主要是三级单位领导和安全办公室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对安全检查监督问题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上报二级安全部门审核。
3系统构成
安全监督检查网上实时录入查询管理系统由监督检查人员所持的便携手持机以及设备终端软件、系统平台管理软件和通讯信道组成。
3.1系统拓扑结构图
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
图1系统拓扑结构图
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系统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智能3G终端将采集好的监督检查数据,通过移动基站进入运营商的3G网络,再通过Internet传输到具有防火墙保护的油田网络的系统服务器上。
3.2便携手持机的性能与选型和终端选用
a) 便携手持机性能。安全监督检查地点分散,安全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现场需要使用便携手持机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及上报,上报资料需要实时传递。上传资料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照片等资料,这些资料容量较大,所以必须要有便携设备及高速无线网络的支持才能完成。
b) 3G设备的选型。为满足以上需求,我们选用3G网络作为数据传输通道,从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出发在3G设备的选型上,我们选用具有以下特性的终端产品:为方便资料录入及显示,选择2.5寸屏以上3G终端;WindowsMobile 5.0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带300万及以上分辨率摄像头,带GPS模块(可将检查信息在地图上展示,可以先不做,如果以后功能扩充使用,不至于重新换终端)。
满足以上条件的3G终端有WCDMA、CDMA2000、TD-CDMA。三种3G标准中,TD-CDMA是国产标准、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使用,支持TD的手机太少,并且价格不菲; CDMA2000是美洲3G标准,目前可用机型也不是很多;WCDMA是欧洲3G标准,由于WCDMA网络是比较成熟的网络,支持WCDMA的设备也相对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范围很大,此类机型选择最多。综合考虑网络速度、终端产品支持类型来看支持WCDMA的3G终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我们最终采用了WCDMA终端产品HTC HD2,见图2。
图2便携手持机
3.3便携手持机安全监督检查软件
从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出发,便携手持机软件以WindowsMobile作为支撑系统,采用.net作为开发平台,依附微软成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建立。见图3。
图3系统用户主界面图
a)终端软件功能划分:用户登录,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定及文件内容查询毕业论文ppt,检查事务列表,列出当前终端中已经保存的检查事务,并可查看其状态;可以将未上传的检查事务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b)检查事务录入:录入检查事务内容,拍摄检查现场照片,拍摄检查现场视频,被检查人签名,保存并通过3G网络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3.4系统平台(服务器)管理软件
系统平台(服务器)管理软件采用流行的J2EE企业应用架构,主要由数据库系统、WEB应用服务系统与通讯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
a)数据库系统。由于采用流行的JAVA数据库层持久框架,数据库类型本身变的不怎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数据库服务软件,在此项目中我们采用了Sql-Server。
b)WEB应用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我们将J2EE项目部署到应用服务器,来完成我们所需要的功能。
c)系统管理。单位管理是以树形管理单位资料;用户管理为不同的单位分配用户和权限;角色管理定义用户角色,分配角色可以访问的资源、菜单等;菜单管理定制系统菜单项;监督检查;检查列表及分单位查询;监督检查汇总统计。
d)安全监督检查资料管理。法律法规、新闻消息、其它资料的管理。
e)监督检查信息。将资料管理中,需要放在公开页面展示的内容向用户展示,形成一个安全监督检查的网站系统。
f)通讯服务系统。负责接收3G终端上传的检查内容、声音、视频、照片等资料。并保存到数据库,以供后台管理系统使用。
4结束语
“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后,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a)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及时地上传到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和判断事故隐患,做出解决方案。
b)能及时查询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和分类处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的各类问题,提高安全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质量。
c)实现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通知、上级文件、操作规范的网上查询,便于及时查询贯彻执行。
d)利用现有网络实现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网络联动,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
e) 对安全监督检查的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建立了先进的工作流程。检查纪要立即上网,实现无纸化办公,对检查内容的落实要有反馈。既保证检查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又保证信息上报的实时性。
f)建立完整、准确的安全监督检查档案,便于分析问题和查找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敏刘雅婷陈文戈.发电企业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
LI Min LIU Ya-ting CHEN Wen-ge Researchand Application Abou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upervision Inspectionfor Power Enterprises[J].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 35(3)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在主体上只限于对行政主体的研究,相对人被冷落一旁。现代行政法将保障人权与追求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利的研究,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概念、客体、内容及存在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可以说明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最直接、最尽力、最彻底的。
20世纪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二战后公民创制和复决等直接民主制的发展,政府与公民之间逐渐改变过去的二元对应关系,开始走向一体。公民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在事后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而是要直接参与行政权的运作,向行政机关充分有效陈述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影响行政决定的形成。
但我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在主体上只限于对行政主体的研究,相对人被冷落一旁”[1](P371)。不管是行政实践中,还是行政法理论研究中,只见行政主体权力之矛的挥舞,不见行政相对人权利之盾的抵抗。现代行政法将保障人权与追求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依法治国目标的确立,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利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概念
行政相对人作为一个学理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中并没有使用,而是根据不同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使用特定的称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则使用“被处罚人”称谓,等等。综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英美国家没有行政相对人一词,而有“私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等称谓,其含义不同于我国行政相对人。法、德、日等国则称为“行政相对人” 或“相对人”,其涵义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即“行政行为的受领人”[2]。
在我国,学者们对“行政相对人”的涵义也有多种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1](P190);“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3];认为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与行政主体相对的另一方当事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对行政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4]等等,还有很多观点。笔者比较同意最后一种观点。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权则是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而享有的监察和督导的权利,具体包括批评、建议权,检举、申诉权,申请复议权及行政诉权。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一)基础
“法治”的萌芽最早出自柏拉图的名篇《法律篇》。“服从法律的统治,是他法治观的核心。”[5](P10)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政府权力源于个人权力,政府权力应以个人自由权力为宗旨,因此,政府权力首先必须是通过既定的、公开的、有效的法律行使的。”[6]其法治论的核心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同时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权利载入宪法之中,成为重要的宪法权利。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从而确认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韩国宪法规定了国民有参政权、请求权、请愿权和国家赔偿权。葡萄牙共和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有知情权、选举权、请愿权和民众诉讼权[7]。“我们今天所讲的‘法治国家’,简单地说,就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5](P19)权利与权力的源流关系决定,在我们国家人民是权利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权利运行的监督者,监督权利为人民服务,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不是权利行使者意志。人民是一个高度抽象的集合体,人民只能把权利交由人民中的一部分成员组成国家机构来代表人民行使。从行政法来说,就是人民将国家行政权力交由国家行政机关代表人民来行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中的广大个体成员对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就毫无关系,人民用法律规定广大公民也有权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协助、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甚至使某些协助和约束成为行政权力运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协助和约束就成为国家行政权力正确、有效运用的内在组成部分。这种权力就是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作为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监督权利。只有相对人的这些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广大公民才真正会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信赖,促进政府成为理性的政府。人们也终于认识到,现代法治社会的真谛,不仅也不再局限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根本也是最迫切的,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以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要求并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二)行政法理论基础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依据对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这一行政法核心问题的出发点的不同,形成了三种行政法基本理念: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
管理论是建立在对政府行为高度信任基础之上的,相信行政权的运作可以实现行政法的目标,即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这实质是与义务本位、专制体制下的政府特权相适应的行政法理念,是对管理论扩大化理解,即行政法不仅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的法,也是管理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法,只是从管理层面上对行政法的概括,回避了行政法的性质,“似有行政法为管理技术之嫌,也给人以行政管理学之附属学科的感觉。”[8]
控权论肇始于19世纪,以假定行政权的武断专横为前提,以公民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基础的系统认识。其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自由权利,控制行政机关权力。在消极国家、有限政府的理念下强调严格的法律统治,排斥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进入20世纪,尽管传统行政法控权理论由于其时代背景时过境迁,局限性日益显现。如不重视行政效率,忽视现代国家中积极行政的现实要求等。但控权理论仍有其深远的影响,一些著名的英美学者并未放弃传统,他们有着“对行政权力增长的焦虑,对控制和正在受到侵蚀的古典自由的强调以及对政府可能凶暴地横冲直撞的恐惧”[9]。正是基于此合理内核,或者说受英美法系国家这一主流学说影响,有学者认为基于我国国情应当以控权论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或解释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监督、控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主要功能。
平衡论为罗豪才教授所首倡,基本含义是:“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当是平衡的。它既表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平衡,也表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义务的平衡;既表现为行政主体自身权利义务的平衡,也表现为行政相对人自身权利义务的平衡。”[10]但平衡论被提出之后,令其倡导者始料未及的是学界中对于“平衡”这一范畴的理解大相径庭。为了进一步修正完善该理论,以至其追随者们不得不大量撰文进一步明示:平衡论即权利义务平衡论,亦称兼顾论。
一方面,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权力,并维护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以达到行政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重视行政民主、权利补救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平衡并非控权的反面,平衡论以平衡为表,以控权为实。控权是方法,平衡是目的。有的还尝试提出“作为一种平衡手段的控权”之范畴,认为控权是实现行政法中权利义务平衡的多种手段之一[11]。
但不论是控权论、平衡论,或是广义的管理论,都不否认行政权恣意妄为的现实可能性,在对行政权进行监督、控制上可以说存在着“共识”。“行政权利本身具有扩张性、侵犯性、任意性的内在基因,行政管理活动又具有行政主体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之方式特点,这使得行政权对于行政相对方权利的挤逼吸纳既有主观动力、又有条件便利。”[12]从行政相对方权利与行政主体权利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来看,行政相对方权利要弱得多,必须注重对行政权利的控制,必须赋予行政相对人相应的权利以抗衡行政权力。具体来说,就是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开度,扩大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的力度,加大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否则,行政权力就会变成一种专横的权力,权力就会被滥用,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方权利之间就会出现失衡状态,导致相对人权利比重过小,行政权力比重过大,相对人权利无法有效约束行政权力,反而被行政权力扼制,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专制,有悖行政法基本理念。
总而言之,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权作为一种程序性权利,它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是一种全面的、从“起点”到“终点”的监督。行政权力触角伸到何处,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之剑就应指到何处。从抽象行政行为到具体行政行为,从外部行政行为到内部行政行为,从行政机关到公务员无一例外,行政相对人都有监督的权利。这种监督权利的范围之广是立法监督权、司法监督权等监督权利种类远不能企及的。
此外,由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其监督权利与其自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其对行政的监督就可能会打折扣。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利对行政权的监督则是为了自身利益,并且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权利与行政主体权力之间往往有利益冲突,如果行政主体的处理决定涉及他们的个人利益,并由此使行政相对人进入规定的行政程序,他们将有很大的积极性,在其中详尽知悉行政主体对行政权力行使所要说明的理由,并充分地行使他们的监督权。这就决定了行政相对人权利对行政权的监督将是最直接、最尽力、最彻底的。
[参考文献]
[1]张焕光,胡建淼.行政法学原理[M].北京:劳动人民出版社,1989.
[2] [德]平特纳著.朱 林译.德国普通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2.
[3]王连昌.行政法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93.
[4]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6.
[5]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6]洛 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9.
[7]张正钊,韩大元.比较行政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30.
[8]杨解君.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若干观点的评析[J].中国法学,1996,(2).
[9]沈 岿,王锡锌,李 娟.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中外法学,1999,(1).
[10]罗豪才,等.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J].中国法学,1993,(1).
【关键词】村级财务,问题,对策。
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因为村级财务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的农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甚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从现阶段众多的村民上访案件中可以看出在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特别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此,静海县委、县政府早有关注,2007年即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就此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专题研讨加强全县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事宜。提出由县审计局、农业局牵头,用3年时间对全县384个村街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摸底审查,以此促进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
从几年来的审计情况看,村级财务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极易诱发群众上访,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村级财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白条入账、抵库现象比较普遍。“白条”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村街,将近半数的票据为不合规票据,而且支出的项目大多属于招待费、差旅费;还有的村街以自制“白条”入账报销,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有的将借条作为原始凭证入账报销;有的以白条抵库,被个人长期使用,造成公款流失。
2。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村没有制定财务审批制度;有的村将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内容也过于笼统,村民根本看不懂、不明白,达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有的出纳对现金往来不及时报账处理;有的会计将单据“握在手里”长期不记账。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部分村的会计人员过于老化,仍沿用旧的会计记账方法,不懂会计的职责和权限;有的村委会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使用包包账、流水账,所设置的账簿不能真实地反映村组织的收入经营情况。
4。会计、出纳职责不分。将会计、出纳分别设置,目的是实行票、款分管,便于会计出纳互相监督。但有的个别村街,村干部将村集体收入装入口袋,既不报账也不交款;有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一个班子一套财会人马,造成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还有的村会计、出纳一人兼管。
5。账款、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出纳员不及时与会计对账,长时间不清库,甚至自己应该有多少钱,是否短款,均不清楚,造成账款不符;二是公款被私自挪用,有的借款不打欠条,导致账款不符;三是账面登记的实物,尤其是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因保管不善而流失,因长期不进行盘点形成账实不符。
6。会计人员交接不办理交接手续。有的村上下任会计交接时,没有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上任会计不交账,新任会计从接任起另行建账,自成体系,影响了村财务核算的连续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缺乏约束力。目前绝大多数村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负责制,会计做账,出纳掌管现金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收支不论金额大小,审批权均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其他班子成员基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个别村干部滥用权力,导致在经济上违纪违法,甚至犯罪。
2。整体上监督力度不够。目前,经常性的监督只有乡镇农经站,审计局的监督也只能做到抽查审计而已,至于通过群众的民主监督,则更是苍白无力;绝大多数村街仅仅是公布财务账目,至于村集体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是否合理村民知之较少。
3。村级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级财会队伍建设没有得到重视。虽近几年在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一般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没有从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培训和培养村级财务骨干等方面,加大治本力度。目前绝大多数村级财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业务不熟,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中“前清后乱,边整边犯”的问题,必须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入手,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强化各级审计监督,实行多管齐下,标本兼制。
1。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议事权、监事权、决策权交给群众,对村民比较关心的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建道路、民办学校等公益性事业的经费筹集、工程招标、征地补偿款、企业承包费等,必须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方可办理。一句话就是村民的事真正由村民自己决定。同时,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凡涉及到村财务的事项,村委会应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村民的查询和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
2。成立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从村干部以外的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人员3至5人。该小组的任务是对本村经济往来及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向乡镇农经站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乡镇农经站负责指导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工作,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帮助其正确履行监督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不放心、不满意和群众监督无序、无力的问题,有效地遏止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
3。加强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农业局农经站负责全县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和指导,财会人员实行持双证上岗制。既财政部门颁发会计证,农业局颁发会计人员上岗证。同时,要注重村财会队伍建设,将思想素质好、群众信任、文化程度高、热爱农村财务工作的青年充实到会计岗位。并由建立起长效培训机制,确保农村财会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4。试行村级会计人员委派制或村账镇管制度。目前我县有的乡镇已对国家拨付的大宗征地补偿款,实行了镇财政所设账户单独管理的方法,支出由村“两委”提出申请,经村“两委”负责人、村民代表三方签字后方可支取使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村干部说了算,随意支配征地款现象的发生。对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村,也可由乡镇农经站委派会计人员到指定村任职,其工资报酬由乡镇财政负担,与村里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主要职责是按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账、设账、记账,乡镇农经站组织委派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交流,以防会计人员在一个村工作久了,出现情感因素,对履行会计监督带来负面影响。对会计基础较差、财务收支活动量不大的村,可借鉴我县部分乡镇的现行做法,试行“村账镇管”,收入支出一律通过镇财政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