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继续医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1.乡镇卫生院改革初见成效。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30.1%,明显高于2009年卫生院统计的中国乡镇卫生院拥本科学历人员2.2%,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的比例,同时也高于李延华等人2010年对承德市乡镇卫生院调查的8.96%本科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河北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乡镇卫生院改革相当程度地解决了人才引进等改革前夕滞后的问题。其次,教育部于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提出以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为基层培养医生的政策,使各高校为基层卫生部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毕业生。更为主要的是相关改革政策的出台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资金链的问题,一改经费不足导致的乡镇卫生院发展劲头不足的局面,使得培训费用不再是影响卫生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改革初见成效,为乡镇卫生院增加了大批高学历的年轻骨干,使得乡镇卫生院能够稳步发展。

2.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低,政府拓宽培训模式迫在眉睫。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仍有40.4%未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虽然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但派出学习的仍为少数医务人员,缺少机会成为阻碍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大障碍。河北省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授,远程教学仅占第四位,而姚芳、赵翠芳等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研究”中指出开展乡村医生的远程培训是解决现有乡村医生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政府应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拓宽培训模式,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

3.教师队伍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差。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人员中仅24.8%对继续医学教育状况非常满意,对于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示不满的人员最多。张屹立、周增桓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四个‘不能少’》中指出,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兼职为主,教学难以与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高期望值相匹配。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学相关专家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入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使继续医学教育更符合基层需要。

4.培训后考核切实性不佳、激励方式欠合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仅33.3%的人员在培训后进行了考核,各乡镇卫生院为推动培训采用最多的激励方式是让培训和福利待遇挂钩。圣人曰“温故而知新”,无论知识还是技能都需要不断温习才能得以巩固,在落实培训后考核的同时也要注重检验的实效性。由于培训主要与福利待遇和晋升挂钩,使未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在这两方面的机会少于他人。因此,在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低、培训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将培训和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可能会造成培训目的不纯、参培风气不正的局面。所以,各乡镇卫生院领导一方面应加大对临床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以完善培训的各个环节。

二、结语

第2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近年来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有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要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继续医学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建设学习型医院,保持医院的持续发展力。

1 更新理念,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1.1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1.2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每个医务人员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后的终生教育阶段,它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一个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只够毕业后使用10%,其余90%要靠继续医学教育取得。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宣传力度。

2 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

2.1健全组织 由院长任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职工教育部为具体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导下规范开展。与人力资源部、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密切协作,将职工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执业再注册及年度考核挂钩,使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得到落实。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2.1制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我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十五”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

2.2.2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及相关制度根据形势需要,补充、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落实了我市继续教育条例,将实施意见发至各科室;调整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起草了在职职工培训的补充规定;为进一步发挥高学历人才的学术引领作用,设立了博士(后)学术补助经费;修订了本部门工作制度、职责等。

2.3保证充足的学习经费除了职工自己拿出一部分资金外,医院每年投入110万元人民币作为学术活动经费,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

2.4采取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2.4.1开展远程教育我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其授课内容涵盖医疗、医技、护理及行政后勤,2008年我们边播放边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与北京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心联系,播放一些适用于临床的学习内容,让职工带着兴趣听课,使得医院资金投入得到强大的智力回报。我院远程教育系统自2006年底开播以来,成为近2年医院学术讲座的主体。讲座内容较新颖,贴近临床实际,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深受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2.4.2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影像讲座月、心理卫生普及月活动,迎奥运英语学习活动,心肺复苏大练兵,疑难病例讨论会等。

2.4.3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院讲学适时进行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及指令性培训任务。

2.4.4自学与外出进修采取全院职工人手一卡通,过好医生网站进行网上答题学习,实现了网络学习的便捷化。通过自学、参加全国、省市及各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外出进修,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每年派出20名左右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2.5全员培训重点培养按照管理学的二八原则,对20%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进行多次培训,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课程培训,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赴新加坡参加了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的管理培训。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采用不同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初级人员培训以三级三严为主。加强住院医师的轮转管理。对中高级人员重点培训各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短期培训。

2.6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了继续医学教育ICME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安装与上网学习卡的使用,实现了对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化及规范化管理。

第3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一)医方调查结果394名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75±9.09)岁。工作岗位分布: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占18%,外科医生占18%,妇产科医生占5%,护理人员占36%,医技人员占16%,管理人员占7%。学历情况:硕士及以上占9%,本科学历占59%,大专学历占28%,中专学历占4%。职称构成情况:高级职称占23%,中级职称占36%,初级职称占38%,未定级占3%。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2.8%认为医患关系密切,6.1%认为医患关系较好,34.3%认为医患关系一般,56.9%认为医患关系紧张。77.2%的医务人员自己或所在科室曾遇到过医患纠纷。71.8%认为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最不满意的是收费问题。88.8%处理医患关系中自感力不从心。76.1%认为有必要在工作中接受必要的培训以改善医患关系。88.3%认为培训会改善自己的临床工作。需要培训的课程涉及医学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图1),全部受调查对象选择了要参加一种或几种课程的培训,其中60.4%选择了专业技能,81.7%选择了沟通技巧,68.5%选择了心理学知识,28.2%选择了服务礼仪,19.5%选择了管理学知识。

(二)患方调查结果400名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及家属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8%。已婚87.5%,未婚12.5%,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7.55±15.50)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8%,学士6.3%,大专15.0%,中专12.5%,高中及以下62.5%。个人年收入情况见表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53.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1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17.5%,全自费占11.3%。60.0%的患者最满意的是医护人员态度好;7.5%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23.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沟通强,能耐心解释;8.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能关心自己。最不满意调查项目中有15.0%的患方最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技术,11.3%对医护人员与之交流的方式不满,55.0%对医院收费不满。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期望,16.3%选择态度好,31.3%选择技术好,52.5%选择医德好。对医护人员离岗培训的态度:96.3%支持,2.5%无所谓,1.3%反对。在最希望与自己交流的内容方面,85.0%选择了真实的病情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案,10.0%希望医生提供几种选择方案供选择,3.8%希望医生告知与疾病预防治疗有关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3%选择家庭生活。不同年龄阶段对医务人员的最大期望调查结果。

(三)关于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调查受调查医务人员中认为导致医患纠纷增多是因为医院收费太贵的占71.8%,认为是患者对医疗技术、态度不满的占25.2%,而患方对费用不满意占50%,对医疗技术、服务态度不满意占45%,医患之间认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

二、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需要继续接受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职业义务,也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而在原有的继续教育中,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重视医疗技能中的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轻视应该作为医疗技能之一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培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1],所以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时候仍感到困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医务人员有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愿望,学习的内容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服务礼仪、管理知识等。不仅管理人员,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也希望参加管理知识的学习。患方对目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沟通方式方面存在不满意,期望医务人员既医德好又技术水平高,对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持支持态度。在医患双方交流的内容方面,患方选择最多的是真实病情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持认可态度,88.3%的医务人员认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对自己的临床诊疗活动产生影响,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水平,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建议继续职业发展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包含着高质量医务工作所需要的更广泛的专业范围,如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科[2]。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患者对当前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不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3]。反之,如果不能以精良的医术解决患者病痛,治疗达不到预期目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必然会引发患者不满,导致医患纠纷。近1/3的受调查患者最期望医务人员的医术好,因此专业技术培训仍是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医疗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不能坚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将无法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陈旧的知识和理念甚至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2.继续医德教育需贯穿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医德定义,一是精,即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德才兼备才能成就良医。本次调查52.5%的患者及家属最期望的医生是医德好。古往今来,医德高尚的医者无不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而受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医务人员逐利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形象。基于患者的期望,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应不断进行医德思想的培训,以医德模范为榜样,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重视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医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医疗纠纷激发的重要成因[4]。在本次调查中,11.3%的患者表达了对医务人员交流方式的不满,医务人员承认自身在交流方面存在不足,81.7%的受调查医务人员提出了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的意愿。在沟通的内容与方法方面,调查显示,85.0%的患者选择了希望医生与自己交流真实的病情及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的真实病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告知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告知的过程及方式必须适应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技能之一,有必要不断进行训练以提高沟通水平。

4.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本次调查发现,68.5%的医务人员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需求。罗小虎等[5]对苏北地区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只有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同时,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都是心身双重受损的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恢复。此外,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移情能力的培养和移情偏好的运用,从而培养医患沟通的策略,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6]。

5.安排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已经成为共识,而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在内的医务人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在实际科室管理和患者管理中又迫切需要管理知识与技能,因此他们希望能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此次,19.5%的医务人员提出学习管理学知识的愿望。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提供流畅便捷的就医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有利作用。

6.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医疗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都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实用技能,我们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实用技能的培训,而应逐步增加人文知识的份额。人文教育可以教会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可以培养分析深度、创造力,一定的文学素养还可以理解怎样才能打动人[7],这些能力在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时非常重要。在影响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8]。医学专业性强,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医学人文课程学时不足,人文素质普遍偏低[9]。此次调查,只有8.8%的患者最满意医务人员能关心自己,可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很不够。一直以来,毕业后医学教育仍以临床技能培训为重点,对人文素质培训一方面没有足够地重视,另一方面也缺少合格的师资,使医务人员尚不能得到适当的人文知识培训。医学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一直持续终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内化、应用,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7.促进医学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医学研究中,把生命体看作各个器官组织之和的还原论观念仍占主体地位,这种思想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患者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既往所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医学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需增加新医学教育理念的内容,改变既往医务人员只需重视专业技术的观念,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帮助和照料患者,解除痛苦,维持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管理、辅导等各种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知识[10]。医务人员转变医学观念,把服务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爱护,而不是只针对疾病治疗,必将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第4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在构建大学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模式前,根据我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特点,把握继续医学教育评估的性质和目的,紧紧围绕各大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各具体环节,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掌握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目前大学系统所属教学综合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的总体情况,结合实地调研,构建大学附属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1.2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

专家咨询法又称特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预测法,它是对专家意见采取有效控制的反馈,从而取得一组专家最可靠的统一意见,专家咨询法多用于指标体系的论证和确定,本文采用了两轮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专家咨询法,用以构建大学附属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模式。

1.2.1选择咨询专家。筛选具有临床医疗、医技或护理工作经验15年以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教学职称、具有科室或教研室行政职务(职级)、主持、参与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专家;筛选在相关卫生行政岗位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15年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卫生管理或教学职称的管理学专家;在大学校本部筛选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教学并具有副高及以上教学职称的专家[4]。专家组中既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统计学的专家,又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负责人,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选择25人以上的咨询专家,符合专家咨询法的原则,体现了权威性和代表性。

1.2.2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的筛选。

(1)取界值法。对于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备选指标库中的定量指标,统计其中的可量化的硬件性指标,按照其权重进行赋分;对于其中的定性指标,则向继续学医学教育管理专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部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和管理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按最终的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后赋分。

(2)指标五性评分法。指标的五性评分法是指咨询专家根据每个备选的指标所体现出的不同的独立性、代表性、获得性、重要性和灵敏性等五个层面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评分,并根据每个指标的具体得分分值,分别对该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标等级和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因此,每个指标都以上述三个判断尺度来确定,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判断尺度都不能最终确定该指标;同时,为了避免备选指标库中的重要指标因某种干扰因素而被剔除,因此而设定备选指标的排除标准为:凡有两个尺度不符合界值标准的指标都将被剔除备选指标库。

(3)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同时运用专家咨询法与优序图法来判断各指标的重要性顺序,同时用以确定指标的权重,因此专家的可靠性是由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意见集中程度来衡量的,而专家的积极系数是由咨询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来判断的。

1.3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的值,对两轮咨询问卷的最终调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通过专家对备选指标库及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主观性评价来得到两论咨询问卷的内容效度。由于我校各大附属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现况是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为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和确定由此所设的一系列变量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结构效度分析。

1.4质量控制

1.4.1问卷设计阶段。在咨询调查问卷首页附有专门发给咨询专家的一封邀请函,其中对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专家的回答在研究中的作用等做了详细介绍,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调查结果,同时就专家咨询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问卷中所涵盖的备选指标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顺序和规范进行排列,并附有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图,以便专家筛选指标时一目了然。

1.4.2专家咨询阶段。两轮问卷的间隔周期为5周左右,由专人打印装订好调查咨询问卷,送至咨询专家本人手中,同时将电子版调查问卷也发给专家,与专家约定好回收问卷的具体日期,再由专人按约定时间回收电子版及纸质版问卷。为了提高咨询质量及问卷回收率,咨询问卷中就指标五性评分含义做了介绍。咨询结束后,组织人员逐一整理、核查回收的问卷,对于问卷中的某些缺项重新进行调查,并请专家重新填写咨询问卷;对于其中填写方法不正确、无法弥补存在问题的问卷则果断予以剔除。对优序图结果部分通过互补检验进行质控,并将结果在下一轮咨询中进行反馈,以提高专家意见的一致性,达到专家咨询法的效果。

1.5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的所有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Exeel2007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工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在分析数据前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及描述,描述性分析用构成比、频数、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和应答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的算术均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及专家协调系数表示。主要应用标准差、百分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算术均数等统计学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标准来决定专家意见是否应被采纳,显著性检验的P值均0.000,小于0.05,结果可靠,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本文开展了两轮咨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的专家基本情况。

2.2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模式的构建

对备选评估库中的53个指标进行了筛选与修改,根据专家咨询结果,剔除了代表性不好的10项指标,根据现有工作需求又增加5项指标,修改了其中9项指标的名称,并对指标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后,最终形成了下辖三个层次的我校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2.3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及协调系数

专家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本次两轮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分别是:96%和100%,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提出建议的专家占专家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9.82%、50.17%。两轮咨询所有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2±0.05)和(0.75±0.05)。协调系数分别为0.0027、0.0035,P值均为0.000。

2.4信度与效度分析

根据专家主观评价,两轮咨询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均较好,13个二级指标的相关矩阵,各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13项二级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有重叠符合球形假设,适合作因子分析。

3讨论

3.1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模式的构建

3.1.1专家咨询法应用评价。本文进行了两轮咨询调查,以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现况为评价对象,拟定备选评估指标库,指标筛选采用专家咨询法,指标权重则通过优序图法来确定。本文使用与层次分析法相近但又使用方便的优序图法,由于其检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易被使用者掌握和推广,且适合于多因素多指标的调查。

3.1.2评估模式的构建。由于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5年颁布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所辖的两级指标结构无法与我校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具体工作层面一一对应,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级指标,重新构建了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表达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要求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符合大学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模式构建的要求。

3.2对专家的评价

筛选的咨询专家主要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新疆医科大学及各大附属医院,包括医院管理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教育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其中既有继续医学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又有才思敏捷、乐于为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奉献的中青年专家,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较全面的建议,符合咨询专家的筛选标准。

4做好我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建议

4.1以评促建,建立我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长效评估机制

由于组织专家开展全程会诊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成本太高,加之整体评估时间显得仓促,因而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建议将严格参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的我校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纳入各附属医院的年度规划中,并将其作为评估、监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并且每5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自评,用以校正现有的评估体系,验证评估结果。

4.2继续医学教育数量与质量并重,自评结合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评估模式

第5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1互联网+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结合的优势

1.1获取海量医学信息

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医学科学所含信息量,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占据自然科学各科之首,医学文献在整个科学文献所占比例超过1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医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并且速度更快,知识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形式更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视频等,且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基层医务人员通过网络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而不再像从前那样,需要整天泡图书馆、查找资料,身心疲惫,对继续医学教育失去了本来浓厚的兴趣。

1.2始终处于医学前沿

医学信息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升级,掌握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方能紧跟时代步伐,为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在互联网+时代,基层医务人员就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医学知识,特别是在所从事的专业方面,掌握新理论、新技能,实时更新,始终保持在同行领先的优势。

1.3灵活互动学习模式

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相比,互联网+与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众多的优势:如不受时间、地点、师资欠均衡等弊端的限制,基层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学习。如基层外科医生,以前主要是通过书本学习,医院实习及临床经验的逐渐积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而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关于人体系统和局部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等资料,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如火如荼的腹腔镜下手术的开展,更是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通过反复学习名家的视频、录像,甚至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与著名专家沟通、交流和学习,也可以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质性跨越。

2目前互联网+技术在与继续医学教育有机结合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2.1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在部分基层医院,由于人才、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困扰,继续医学教育仍然止步不前,许多处于一线的医务人员,因整日忙于临床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对如何进一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业务技能的提升考虑较少;亦有部分人以为拥有一纸文凭,或大专、或本科,浅尝辄止、固步自封,忽视了继续医学教育其所应有的地位。因此,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去学习,不求上进,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2对继续医学教育目标不明

对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所能达到的目标不明确甚至持怀疑态度,如单纯追求获得文凭或为晋升所需。

2.3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了解较少

也有部分人员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但是,由于身处基层,对如何通过互联网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缺乏了解,不知从何途径入手;或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缺乏上网检索的知识,不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和提升。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继续医学教育途径进行正确引导同样重要

3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有机结合需注意

3.1充分认识

在当前医学科学日新月益的时代,之所以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取文凭,而更重要的是充实和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患者的本领,方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即使在取得文凭以后,仍然不能自我满足,尚需要继续学习,乃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2选定目标

面对广袤的医学知识海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常常让人深感困惑。因为面对互联网+,如何选择和定位非常重要。首先要立足和结合本职工作,评估和查找薄弱环节,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逐步深入,随着水平的提高,再涉猎相关知识,方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3.3找准方向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较多,诸如网络、视频、卫星等传播途径,而今方兴未艾的微信、QQ等均在其行列。另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函授、面授、远程等方式,力求达到效果最优化。

3.4科学施教

第6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一、总体情况:

从考核验证情况来看,各单位都能按照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发挥继教、远教工作领导小组功能,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工作,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制,学分制,考核制及考核验证,建立规范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将继续医学教育列入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大部分局属医疗卫生单位将继续医学教育考核验证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挂钩,实行继续医学教育考核验证一票否决。通过对局属14家医疗卫生单位的4269名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岗卫技人员进行了考核验证,参学率达100%,合格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是我局开展继续医学年度教育活动第一轮第五年收官之年,通过我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和继教管理人员及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个别单位对继教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组织开展继续医学年度教育活动,学时学分均未达到标准;有的干部职工对继教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放弃继续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仍有个别单位对继教相关规定理解不够,存在继教项目虽然达到学分要求,但缺少必修课项目的学习。

三是少数单位未及时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外出学分(包括单位级学分)录入管理系统,也未对单位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分情况进行初审认定,导致验证工作滞后。

四是单位级学分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和形式需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第7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很荣幸受科教科邀请参加这次培训会。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分类

继续教育分续教育科目分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三类。今天开展的就是专业科目中单位自管项目。

专业科目。根据本行业系统专业领域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

二、参加人员

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中心将所有符合学习条件的在职在岗卫生专业技术员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进行管理。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各类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继续医学教学学分不达标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措施。

四、继教管理及要求。

中心人事科要严格按照《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学分授予、考核登记和年度验证等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严格学分登记和审核。

五、其它

第8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一、加强新卫生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和新调入的人员,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坚持对住院医师进行在职培训,加强“三基”训练,注重专家的临床督导,并每年组织一次住院医师的“三基”考核,增强业务学习意识,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以及多次进行全院性的医疗技术操作讲座,从而带动了医疗、教学等工作,使医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二、加强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科教处组织的学术讲座均为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有15~20项,参加约有3000人次,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医院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好医生远程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掌握学习进度,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因工作忙而不能接受现场培训的问题。

四、我院实施院、科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由科教处负责具体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由各科室指定一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科教处制订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以评价各科室培训工作。各科室每月培训2~3次,每月全院培训约有900~1000人次。通过每月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报表,充分体现出这种管理办法的可行性。

五、我院每年外派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先由科室提出申请,再经医院批准后外出进修,要求进修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进修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室内开展工作,先进行科内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的目的。每年申报区、院级继续医学教育学术讲座,使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受益。

第9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从教育的职能上看,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专业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完善。

对已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的训练活动。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部队卫勤保障和国防建设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