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债危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债危机论文

第1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第2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对2011年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初步分析报告

一、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

(一)全球经济和通胀“北冷南热”

(二)主权债务危机旧疾复发

(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四)世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五)各国间宏观政策分歧增大

(六)突发事件频发影响复苏进程

今年以来,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地核危机爆发、“基地”组织头目更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被捕和欧洲大肠杆菌疫情蔓延等突发事件的到来,从不同层面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与日本地核危机导致全球能源开发与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加剧了金融和商品市场波动;IMF总裁被捕和德国疫情阻滞了IMF和欧盟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处理进程,恶化了德国与欧盟小国间的经贸关系;拉登死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出现从西亚向东南亚转移的迹象,导致全球对东南亚经济增长会否受到影响产生忧虑。此外,各国自然灾害持续多发重发等问题,也为国际经济环境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二、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展望

“一大不确定性”是,美国宏观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一是关于美国债务规模调整的问题。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未能在8月2日前提高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美国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将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如果美国政府无法支付8月15日到期的票面利息,美国信用评级将被列入“有限违约”等级。为避免国家信誉受损,美国迟早要调高债务规模。但是,如果过度调高债务上限,会增加美国国债的外销压力,引起美元贬值和通胀加剧。如果调整不到位,又不足以应付美国政府开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二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问题。尽管在美联储6月份议息结果中“第三轮量化宽松”暂时不在计划内,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表示,“经济疲弱的深化可能改变美联储的想法”,这让各界对美国会否变相实施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争议很大,同时也加重了美元和大宗商品走势的不确定性。

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增大我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欧债危机延续导致我国购入欧债的收益变化,美日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扩大外需与人民币升值同时造成压力。

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欧债危机为我国通过援助欧洲获取更大国际影响力和更多经济利益创造了条件。第二,日本地核危机为我国通过援助日本争取先进产业、技术与人才的转移创造了条件。第三,美欧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对俄罗斯的传统地缘利益造成威胁,将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主动与我国加强经贸合作。第四,在世界经济缓慢曲折复苏进程中,我国企业“走出去”也存在可以利用的机会。

三、把握机遇、应对风险,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针对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可能的影响,我们要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用好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防范和化解风险,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要针对国际做好“沙盘推演”,提前准备好各种调控预案,特别是对我不利情况下的宏观调控预案,比如美国一旦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我国宏观政策的相应调整,以及认真研究反制欧、美、日以债务危机恶化为借口“赖账”的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内地区发展差异大、经济基础不平衡的现实,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促有控,促进重点行业和欠发达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高质量、高效益地发展。

第二,加强防范,抑制输入型通胀的冲击。夏粮再获好收成,为我国控制全年粮价上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其他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高企以及全球航运价格的回升仍会对我国物价调控增加难度。为此,我们应沉着应对,综合施策。建议抓住6月底美国开始释放原油战略储备短期冲击油价,以及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签订合作条约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石油、粮食和其他战略性物资的进口;继续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搞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毫不放松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运用关税、汇率杠杆,减轻能源资源和重要商品进口企业的税赋,降低经营成本;强化对市场价格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的监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在外部因素诱使下投机分子借题炒作食盐等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三,多措并举,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在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下半年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冲击。为此,一是要稳定市场预期,在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同时及时出台有利于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强资本项目管制,特别是防控短期投机资本急速流出和流入导致国内股市、房市的大起大落。三是要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同时尝试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区间,降低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

第3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世界经济概论是门大杂烩的课程,很多先修课程都会从某一角度对其侧重介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用上述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汇率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当前人民币汇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签订广场协议,造成日本20世纪90年代十多年的经济衰退,而为什么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逼迫西德马克大幅升值,却没有见到德国经济增长缓慢?在讲授贸易保护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就当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争端,深入分析中国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的原因。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较多学校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易在制作课件时堆满文字,授课时基本不使用粉笔,念课件即可,学生兴趣不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片添加到课件中;遇到重点问题,扩展开来详细讲解。否则,学生容易感觉上课是在走马观花看电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没时间播放的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网页、电子版图书等学习素材,发到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供学生课后观赏和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设定讨论题目,鼓励学生通过留言方式提交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互动交流,既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又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三、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并举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列举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结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即在应付课堂工作,造成学生单向接收信息,注意力差。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作PPT,撰写发言稿,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教师自讲自听。不能将分组讨论简单地理解成分组上台汇报,造成台上只顾着念,台下无心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参与探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分析点评。这样,既可以使下组讨论的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又可以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四、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情况

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虽然课本中各章内容相互独立,但教师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社会,看清楚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如讲美债、欧债危机章节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国债相关情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讲日本经济章节时,从经济扩展到政治热点问题,探讨民众表达反日爱国情绪时,打砸日货不可取,破坏公民的私有财产,影响中国的形象,应理国;讲科技进步章节时,重点介绍中国的航空母舰、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等,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改变考核方式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论文为主,论文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70%,甚至80%,平日成绩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占30%,甚至更少。它不能了解学生平日学习状况,容易助长学生抄袭网上现成论文,而一般学校又无法提供给教师免费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甄别,造成学生对最终成绩存在争议。应在平时布置需独立思考、开阔思维的作业;应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组长应注明组员在前期准备中的分工和相应负责的部分。应通过考勤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考勤就可适当减少。期末应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通过开放式的论述题考察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六、结语

第4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全球化促进了思想的融合与标准的统一,但实际上,东西方对公正、信仰、自由、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定义大相径庭,即使同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更别说一个地区了,因此我们需要为社会和谐开展持续的对话。

已故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20世纪60年代的著述中,将全世界分为四大当代文明:西方、穆斯林、远东和非洲。对布罗代尔来说,地理、社会、经济和思维方式界定了文明,而不是文化。

布罗代尔对文明的研究非常及时和重要,因为在1993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他的论文和著述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即在不同文明之间,尤其是西方的普世主义、穆斯林的军事主义和中国的主张之间,存在权力转移的平衡。亨廷顿相信,“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欧洲在竭力应对自己的欧债危机时,全世界球迷都在高清电视机前看欧洲杯决赛直播,为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油。今天,科技已超越了文化和文明,但国家、种族和宗教的分歧却深藏于表面之下。

对东西方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的讨论一直富有争议,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正开始追问西方是否正在衰落。我最近参加的各种金融危机后果分析会给了我答案:虽然是逐渐发生,但我们仍可感受到对当今主流西方经济学整体思想基础的重新评价。致使经济学者、监管者和决策者没能预测和管理当前危机的整个分析框架的错误到底在哪儿?

当前的分析框架起源于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他开创了通过局部研究可完全理解整体行为的现代科学思想。这一思想导致了科学学科的专业分工,集中于理性、归纳性和线性分析,将大部分问题分解为易于管理的部分,以发现其中具有预测能力的统计关系。

与之相反,东方思想一直是整体、多样、中庸和复杂的。印度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2005年《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The Argumentative Indian)中阐述道,“印度多种信念与观点的盛行,绝大部分来源于对非正统见解的包容和对话,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的。”无所不在的非正统见解是印度思想精华。

已故剑桥汉学家、生物学家李约瑟是西方研究中国科学和文明的学者中最为著名的专家,他认为中国思想的关键词是在一个庞大“有机体”中的“秩序与格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实践家们都立足于整体系统的语境进行思考,这一系统由“阴”(负)和“阳”(正)二元力量推动,二者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相互作用。

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系统思想家和生态学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指出的:“分析是指将事物拆开以便于理解它;系统思想则是将它放到一个更大的整体背景下。”主流经济学家假设人类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但群体行为显然会与个人行为有很大不同,甚至往往背道而驰。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加总。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正是如此。

系统思想的问题在于,多维、复杂和非线性的预测要困难得多。这可能正是为什么东方思想一直被认为是神秘主义的和不科学的。幸运的是,超高速计算机、复杂非线性代数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挖掘人类行为的“大数据”(Big Data),因此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观察市场结构和变化过程,如金融市场中呈现出某种形态的大规模交易,有些有序,有些混乱,反映出市场的变化过程。

这些数据图使我看到,随着西方债务市场金融化的不可持续,金融危机实际上将全球性重大系统变化的痛苦进程合为一个整体(articulate)。西方以外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穆斯林国家中的市场,反映出了西方模式和经验的另一面,在什么有效和什么无效方面,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教训。我们不能孤立地对我们的市场进行分析。

第5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引言

产业革命之后,发生的几次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逐渐发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开始对市场经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好的经济政策成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加速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今天,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在区域经济研究这一领域,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下面文章将从五个层面阐述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一、包括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和微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从区域经济政策的共性与个性的层面看,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和微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一)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区域经济不平等的现象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特别是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气候地形的差异,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区域间的经济不平等。为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快速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正对自己国家区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学界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对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几个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的进行研究。刘建芳(2002)分析了二战后美国为缩小区域差距而实施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李亚琴(2011)分析了苏联时期、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三个不同时期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衣保中、任莉(2003)阐述了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地区振兴与开发政策、区域产业布局政笨、缩小地区差距政策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政策,日本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推动和法律法规保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区域经济政策;[1]李晓辉(2013)分析了统一后的德国为减小东德和西德之间的经济差距所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而我国更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平等的国家,改革开放后更是进行了一系列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东部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政策,众多的学者从各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二)微观的区域经济研究

在对各国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之外,还有大量学者致力于区域经济政策的微观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各种区域经济政策发挥的具体作用,例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体系构建、实施细则、取得的成绩等;二、研究区域经济政策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区域经济政策与金融业、环境、民生以及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投资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例如区域经济政策法研究(绍跃,2008),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研究(楼海鹏,2007),区域经济政策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王文慧,2014)等。

二、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具体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

从理论层面看,当前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论文主要包括两种情形:系统的阐述区域经济政策产生和合理存在的基础理论与运用具体的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的效应,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博弈论上。

(一)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

当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不仅涉及对现存的各种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还对区域经济政策这一事物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支持,挖掘区域经济政策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周毅(2003)在《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一文中阐述了区域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孔舒、李伟红(2007)从区域经济政策在区域经济中的内在机理以及发展中的作用出发,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其存在的必然性。[2]金铸(2013)阐述了区域经济演化的理论基础。

(二)具体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

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除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的产生和演变外,一些学者还用个别理论深入的阐述区域经济政策。罗辰宇(2012)运用增长及理论分析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迁。马丽、庞效民(2001)针对传统区域政策只基于目标区域利益考虑的缺陷,应用博弈分析的原理,分析区域分工的动力机制,以及区域政策对区域竞争和分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3]葛新蓉(2009)运用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倒U模型分析俄罗斯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

三、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从区域的大小的层面看,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第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国际合作组织,现在世界上最成熟的国际合作组织是欧盟;第三、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当前的研究集中在省一级。

(一)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各国加强了彼此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现今世界,成立了多个跨国经济组织。规模最大、发展成熟的是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TTA),其中欧盟是迄今为止最成熟的跨国经济合作组织,学术界关于欧盟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从多个角度展开,例如现行制度框架中欧盟基金的分配机制问题(RiccardoCrescenzi,2009;Sascha0.Becker,2012);欧盟多层系统内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财政负担问题(Arthur Benz,2011);欧盟经济结构调整中结构政策和结构基金的设计与完善问题(周淑景,2002;马颖,2000);欧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规划问题(刘慧,2008)。[4]

(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关于国家层面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国家层面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例如,关于中央政府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Delphine Anicien,2005);区域就业保障政策的效应评估(BarryMoore,1973);国家区域政策成功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沈建法,1996);国家区域政策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魏后凯,2010;汤学兵等,2013);国家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绩效的评价(淦未宇等,201l;贾彦利,2006);国家区域政策对生产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刘可文等,2012);国家区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逆向软预算约束”现象及其原因等(杨爱平,2007)。[4]

(三)地方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相比于学界对国家层面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对地方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存相对不足。但是随着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省级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论文成果。促进京西南区域发展的地方性区域经济政策趋向研究(梁延杰,2008);地方区域经湫的存在雠与形成原因――来自苏北的经验证据(徐龙字、黎欢,2013);湖南省粮食主产县的区域经济政策调整研究(江红梅,2009);试论东南亚因素与中国发展战略作用下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1950――2006)(吴永威,2008)。

四、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

从研究的方法层面看,当前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主要是个案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

(一)个案研究

就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而言,学者的研究更偏向于具体个案的实证分析。大量的论文都是阐述各国家、各地区的某个或某些区域经济政策。例如,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王怀新,2006);南太平洋区域经济政策、体制和渔业开发(李令华,2003);战后日本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分析(张洁中,2013);试论治理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经济政策(孟元新,2007);论区域经济政策中的政府干预―― 以江苏省苏北区域为案例(魏晓锋,2005)等等。

(二)比较研究

相比个案研究,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集中在国外与国内的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上。例如中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及其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颉雅君,龚勤林,2002);中外区域经济对比(吕允英、刘慧,2006)从欧债危机救助机制看中欧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时雨田,2011)。

五、借鉴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和针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

从研究的对象的目的层面来看,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以研究成功区域经济政策案例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给予借鉴的启示研究和深入研究国内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发现其功能和不足的反思研究。

(一)借鉴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凡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区域问题,如区域分工与合作不协调所产生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地区间竞争过度、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5]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不平等制定了一些成功的区域经济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界很多学者也致力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成功范例的研究,为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给予启示。例如,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路径建构与思考(李福柱、丁四保,2005);欧盟区域经济政策学习与借鉴(张志强,2005);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张秉福,2006);美、日区域经济政策及其启示(陈涛,2008);美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机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力、夏露林,2010)等。

(二)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

对国外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是为我国制定更完善的区域经济政策给予借鉴,而学界对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更倾向于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例如,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机制(沈培科,2008);我国区域 经济政 策重心转移及效应分析(李光德,2009);我国区域经济政策解读(戴绍波,2010);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姚敏,2011);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效应与展望(刘名远,2014)。

结语

研究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文献,梳理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内容、方向和方法,能够清楚看到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高度关注,也能够深刻认识到好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使之后的研究者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衣保中、任莉.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J].现代日本经济2003 (5):18.

[2] 孔舒、李伟红.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业2007(23):144.

[3] 马丽、庞效民.区域经济政策的博弈解析[J].地理研究2001(4):1.

第6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中国与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有着颇多的相似性,近十年间又都取得了本国经济飞速发展,被誉为“金砖五国”,也都正在经历着金融转型期。本文以印度银行业改革为背景,对印度银行业改革的措施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银行业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印度银行;改革

1 印度银行改革过程概述

1.1 印度银行改革背景

在印度金融改革之前,1990~1991年度,财政赤字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9%,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25%,外汇储备只够两个星期进口所需,国内外债务利息在90年代占出口收汇的一半,银行大面积亏损,呆账、坏账大量增加,国内发生挤兑现象,银行体系已岌岌可危。为了应对严峻的局面,印度政府于1991年8月成立了以纳拉辛哈为主席的纳拉辛哈委员会来评估印度金融体系,提出金融改革建议(摘自:《印度银行改革之路》欧明刚 石弦 2005年第6期《银行家》)。纳拉辛哈委员会经过调查与分析,认为印度金融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银行,而银行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抑制”,即银行自由度低,金融发展缓慢。如:印度银行业在改革之前实际利率为负、银行准备金率高、呆坏账多等情况大量存在。(详见表1-1、表1-2)因此,纳拉辛哈委员会将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放在了印度的银行体系上。自此以降低现金准备率与法定流动比率,允许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充足率、利率与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逐渐自由化为标志的印度的银行改革就此展开。

1.2 印度银行改革内容

度银行改革具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改革以放松管制,提高金融机构效率为主要目标,体措施如下:

1)放松管制。具体措施包括:逐步停止政府指导信贷计划,限制原来的贷款优先行业,规定银行对其贷款额应不超过银行贷款总额的10%。在存款利率方面:第一步,1992年之后,印度储备银行废除了固定存款利率,转而采用最高利率限制措施。而且该措施不区分具体金融机构,对全部机构均适用;第二步,进一步取消对长时间固定期存款的管制利率上限。如从1995年10月开始,取消了对两年以上存款的利率上限的限制性措施;第三步,利率限制再度放松,转而取消一年期及以上固定存款利率的限制。如从1996年7月开始,取消一年以上的固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第四步,最终实现定期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其标志是1997年10月,印度储备银行决定完全放开定期存款的利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标志着印度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银行的管制进一步放松。

贷款利率方面:第一步,先从取消同业拆借及票据再贴现等利率限制入手。如1989年5月,印度储备银行开始取消了对同业拆借及短期票据、票据再贴现等的最高利率限制,贷款利率开始放松;第二步,对贷款利率实行分层管理。印度储备银行从1992年就开始把贷款利率分成六类,其中对贷款总额高于20万卢比的贷款规定最低利率;第三步,完全放开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实现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如印度储备银行宣布自1994年10月18日起,对超过2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取消最低贷款利率的限制。自此标志着印度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完全自主决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

2)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商业银行体系,提高其经营效率。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合并、兼并等手段大量削减公营部门银行的数量。再通过关闭亏损严重的国有银行分、支行,提高国有银行效率,减轻银行的包袱。第三、集中力量办好3~4家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商业银行和8~10家拥有全国营业网络的全国性银行,其他银行为地方银行。赋予私人银行招收高级管理人员的充分自由,允许开办私营银行,并于1994年通过《1994年银行管理法案》。根据该法案规定, 对公营、私营银行一视同仁, 鼓励公私银行公平竞争。印度政府开始开放本国的银行市场,允许外国银行在印度开设办事机构, 借此印度商业银行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修改公营部门银行董事会成员和执行官的聘任程序。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允许区域性农业银行从事所有类别的银行业务。

3)为了加速处理银行不良信贷,成立银行贷款特别回收法庭。针对印度银行呆坏账严重的问题,印度政府于1993年通过了一项立法,根据该法案批准在印度六个城市设立银行贷款特别回收法庭,并在孟买建立了特别上诉法庭,要求在六个月内快速回收银行欠款。此外为减轻银行坏账负担、盘活银行资产,政府还设立了资产重组基金,该基金按一定折扣接受一部分国有化银行的坏债和可疑债务,以实现减轻国有银行包袱的目的。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对印度银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也使得印度政府充分认识到银行体系对于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为此政府又专门成立银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指导、深化银行改革。以此为标志,印度的银行体系改革进入了以加强银行体系,提高银行竞争力为标志的第二阶段。其主要措施有:

1)成立资产重组管理公司,并由印度国家银行和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掌握该公司49%的股份。同时出台了附有详细指导方针的公司债务重组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资产重组管理公司首先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然后向社会发行,而一旦投资人认可了这些债券化不良贷款的价值,银行就可以把这些凭证当作可兑现的资产。

2)加强公司治理,减员增效。针对国有或者国有股份制银行25%~50%的冗员,印度政府1999年提出老年社会与收入保障报告,提出建立个人退休金账户与养老体系。并于当年11月开始推行自愿退休计划。根据此计划,上述银行中届满45岁的员工,可以申请自愿退休。届时银行、政府将会根据退休者工作时间长短予以补偿,并允诺逐步将其纳入即将建立的社会养老体系。据估计,约有5.7万名员工在一定补偿下离开了工作岗位,占12家国有化银行员工总数的19%。此外,根据银行业改革委员会的提议,还成立了“ 迅速纠错行动机构”,对存在问题的银行进行早期干预与指导。

2 印度银行改革的评价

通过银行改革,改变了印度银行业长期以来受到的严格管制的情况,提高了银行的效率。由于放宽管制、尊重市场规律、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得印度银行业改革后,发生了深刻变化。最为典型的是不良资产占贷款总额的比率从1996-97年度的15.7%下降到2004-05年度的5.2%。资产回报率从1991~1992财政年度的0.4%提高到2003~2004年度的1.2%(摘自:《印度银行改革之路》欧明刚 石弦 2005年第6期《银行家》)。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①改革的措施还不彻底。如虽然降低了对优先贷款行业的信贷支持比率,但是优先贷款行业仍然存在。虽然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这些特权行业与企业的存在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展开。另外,由于优先信贷政策的存在也是银行背上了较为沉重的不良资产的负担。②信贷手续过于复杂。印度银行业在信贷技术上有很大欠缺,世界银行的世界商业环境调查数据显示:在抵押品要求、银行手续、高利率三个方面,印度银行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被调查的印度企业认为抵押品要求是其融资主要障碍的达到5O.5%,强烈抱怨银行手续繁多的占5O.5%,认为借款利率过高的高达81.2%。繁琐的贷款手续与抵押担保流程成为了印度银行更好的发挥其经济蓄水池作用的最大障碍。

3 结论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改革的重点已经由生产性领域向金融等服务性领域转移。而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的转型期。可以说金融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的进行下去。笔者只是以印度银行改革作为参考样本,分析其成败得失,从而希望能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Desh Gupta and Milind Sathye:“Financial Developments in India: Should India introduce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ASARC WP 2004-07.

[2]文富德:“印度的银行改革”,南亚研究,2003年第一期.

[3]邸胜宝、齐敏:“印度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月第五期.

[4]李辉富:“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3月.

[5]欧明刚 石弦:“印度银行改革之路”,《银行家》,2005年第6期.

[6]韩曙平:“中国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9月.

第7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1、少林景区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1.1、少林景区外部环境机会

1.1.1、经济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有极高的关联度,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对旅游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007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至今,这些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2009年,河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地区的门槛。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预期河南省将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为少林景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政治环境。中国人世以来,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正朝着更符合WTO规则的方向发展,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已将有着数十处世界一流旅游资源的嵩山主要所在地登封市确定为全省八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其总体定位是打造“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登封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旅游界专家研究嵩山大旅游圈的规划,重点围绕嵩山建一条环形旅游观光通道,把玄奘故里、杜甫故里、龙门石窟、少林寺等文化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环绕大嵩山的旅游圈。

1.1.3、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工作压力在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升,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大转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强大的经济支柱使得人们更注重身心的享受,希望有更多的娱乐文化活动,旅游自然而然成了不错的选择。

1.1.4、技术环境。这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少林景区的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为游客了解少林景区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助于各地方的人们更好的了解少林景区,从而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的游客。

1.2、少林景区外部环境威胁

1.2.1、经济环境。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全球经济仍未完全回升,失业率虽然稍有缓解,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货膨胀、房价高涨、发展不平衡,还有物价近期也不断升高。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影响人们的出行,进而影响少林景区旅游的发展。[ LunWenData.Com]

1.2.2、政治环境。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对人境旅游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中东剧变、论文格式、欧债危机、南海危机、日本与中、俄韩三国岛屿之争等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另外,各种灾难和恐怖事件的出现,如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乌鲁木齐“7·15”事件、2010年玉树地震等等,这对于旅游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威胁,人们在选择出行时会有更多的顾虑。

1.2.3、同行业的竞争。近些年,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景点开发与13俱增,从无等级到5A级景区遍地开花,而客源市场争夺也都各显奇招。在河南省几家5A级景区中,云台山可谓是营销成功的典范,市场宣传开拓力度大,营销方式灵活,通过近些年的打拼,从一个不知名的荒山成为了我国首批5A级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少林景区在客源上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

2、少林景区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2.1、少林景区的优势

2.1.1、资源丰富。少林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5A级景区,也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嵩山风景名胜区中最负盛名,集禅武文化、地质科考、山水风光揽胜为一体,是理想的大型综合生态游览区。少林寺院地处少室山阴,群山环峙,少溪南流,翠柏蓊郁,景致幽雅;三皇寨地质遗迹丰富,自然风光秀丽,融峰奇、路险、石怪、景秀为一炉,是休闲度假、避暑游玩的最佳胜地。少林寺的佛事、养生、地质勘探等旅游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促进了少林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2.1.2、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景区资源是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而旅游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要靠基础服务设施来保证。少林景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主要有大型生态停车场、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游客购物中心、游客休闲凳、椅、公厕、索道、各种导引牌、指示牌等。

2.1.3、景区可入性强。交通是旅游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在整个旅游业发展史上,交通始终起着重要支配作用,景区的发展要靠便利的交通来保证。少林景区地处中原腹地,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成熟和理性化、家庭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自驾游成为外出旅游的时尚和主力,可人性强的少林景区为自驾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少林景区的劣势

2.2.1、管理体制不顺。少林景区作为旅游业,主管部门为旅游局,同时,少林景区是历史遗迹,拥有大批文物,又归文物局管辖,其中的关系若是协调不好会影响到少林景区的良性发展。从少林景区内部来看,景区管理局应该负责景区的一切经营管理,而实际上,景区的核心景点少林寺寺院由僧人单独负责,武术表演很大程度上又归武术馆和武校管理,景区营销及管理中很多的政策措施需要更多方面的协调,这就给景区管理局的工作增加了不便和难度。

第8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至今的欧债危机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中国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并从制度构建角度预防金融危机的产生。

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贷款人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防范责任制并没有落实,导致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不考虑预期收益和成本;对借款人而言,不偿还贷款的惩罚力度小,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这加剧了借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商本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储蓄者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避免受到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准确及时地披露信息有助于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减小银行的脆弱性。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定性披露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现象,主要是公司治理、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方面的披露,而对经营风险的信息披露不足,并且大量信息只向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提供,而不对社会公众披露。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完善加剧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脆弱性。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对筹资者的信息缺乏全面了解。中国证券市场上缺乏权威的评级机构,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以及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导致金融信息作用受限,证券市场上存在信息操纵的行为,并且信息披露法律不健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投资受损和证券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政府对经济存在不当干预。首先,中国的金融资产价格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中国的存贷款利率不是由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决定基准利率,并以此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同时,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中国政府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控制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中国偏低的实际利率增加了经济泡沫的风险,一方面,低利率导致大量社会闲置资金不愿存入银行,而是投入到证券或房地产市场上以获取更高收益;另一方面,低利率又导致投资者从银行借款,将借款投资于收益较高的证券和房地产市场上。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中国经济的泡沫成分增加,加剧了金融脆弱性。

中国非市场化汇率制度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第一,中国汇率制度较为僵化,这为国际投机者投机人民币创造了条件,为避免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的冲击,中国不得不对资本账户实行管制。尽管当前的人民币没有引致国际投机,但这种脆弱性深埋在金融体系内部,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一旦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提高,非市场化汇率必然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第二,非市场化的汇率制度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资本账户的管制影响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抑制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缺乏竞争和效率,导致金融体系更加脆弱。第三,非市场化的汇率制度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这增加持有外币资产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外汇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手中的外币资产贬值,金融机构和企业将遭受损失。

其次,政府过度投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中国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过于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政府投资规模过大。除财政收入、发行政府债券外,很大部分的政府投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非生产性、期限长、收益率低的项目,而且政府部门对投资的调控偏重于项目审批,决策者利益与项目效益没有密切联系, 导致投资决策与风险责任不对称,投资效率较低。大量的政府投资不但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巨大风险,加大了银行的脆弱性。

合理的制度有助于减小金融脆弱性

政府在经济中应以提供制度为主。政府缺乏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是金融脆弱性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就是界定和实施产权、并提供制度,而不是干预经济。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以行政力量干预金融发展,能有效减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金融脆弱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宏观经济冲击,可能造成金融脆弱性显现的宏观经济冲击多种多样,如国内经济增长停滞、国际收支不平衡等,虽然合理的制度安排不能完全避免这些因素出现,但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却能够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国内经济不稳定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减小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体系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还可能产生羊群效应,带来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合理的制度(如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都能有效地解决金融体系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小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减小中国金融脆弱性的制度安排

完善金融体系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使金融体系中的监管者、金融中介、投资者、筹资者、储蓄者获取更充分的信息,减轻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金融脆弱性。促进中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促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高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技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和行业自律,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监管机构,对评级机构进行技术指导。第二,完善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缩短信息披露时间。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法规方面,应明确量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数学模型,增加对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披露的要求,依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证券投资和承销等业务信息进行披露,使信息披露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强化信息披露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规范政府行为的制度构建。一是以法律形势界定政府干预。通过《宪法》和《行政法》限制政府权利,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和边界,防止经济法所确定的国家干预被行政化;制定产业政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政府调控行为。

二是避免长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实施会导致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政府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加剧,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中国应避免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应以中性财政政策为主,即财政政策不给经济运行带来扩张性的影响。

三是实施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避免央行直接制定和改变利率引发的金融脆弱性。中国还需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汇率真实反映人民币的价值,避免人民币低估带来的低效益国外投资以及外汇占款急剧上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小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货币政策效力。

四是政府以供给制度为职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供给法律和制度,并为经济运行提供保障,因此中国政府应注重改善社会治安秩序,提高社会安全感,打击有组织的犯罪,保护公众安全及契约的履行,加强社会稳定。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是建立存款保险机构,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首先要建立专业的存款保险机构,中国应建立两级存款保险机构:第一级是政府存款保险机构;第二级是存款保险公司。二是对国内银行采取强制投保的方式,自愿投保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对中国国内的银行应实行强制存款保险,即有参保资格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加入存款保险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自愿投保方式。三是建立保险基金,实施差别保险费率,存款保险的保险基金最初应由银行、存款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出资建立,此后则以存款保险机构以收取的保费为来源。对于保险费率,存款保险公司应制定并实施差别费率。差别保险费率的制定应根据银行的风险制定。

第9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我们应该优化外汇资产结构,通过降低美元储备比例、加大矿产资源投资和股权投资,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未来美元贬值的风险很大。而通过美元贬值以缓解美国的国内危机,是美方惯用的手段。

我们应该优化外汇资产结构,通过降低美元储备比例、加大矿产资源投资和股权投资,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不仅可为我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提供一种新路径,而且能更好地平衡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多重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在巨额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有较大比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过去10年美国国债增加了1倍,目前规模超过了13万亿美元,占GDP的90%,未来美元贬值的风险很大。而通过美元贬值以缓解国内危机,是美国政府惯用的手段,1985年通过《广场协议》压迫日元升值就是典型的例证。

一、世界各国美元外汇资产多元化运用现状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美投资活跃,不仅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由2005年的不到2万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4万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18%;而且在各国对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稳步上升,由2005年的25.5%上升到2009年的35.2%。各国政府对美投资体现出了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投资期限和发行主体选择上日趋多元化。投资期限多元化是指各国政府在外汇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体现在对美国中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企业股票的资产配置上。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5-2009年,它们的比重平均为76.4%、14.5%以及9.1%;发行主体选择多元化是指各国政府在外汇资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体现在对美国联邦政府、各级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的投资结构上。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5-2009年,它们的比重平均为60.1%、25.5%以及14.5%。

第二,财富基金成了各国政府管理外汇资产的重要平台。据美国财富基金研究所统计,截至2010年3月,全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8万亿美元,其中一些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甚至远远超过该国名义外汇储备规模,比如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该国外汇储备的13.9倍,挪威养老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达到该国外汇储备的8.8倍。

另外,相对于外汇储备管理当局,财富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担当着本国外汇资产多元化管理的重要责任。据估计,整体上财富基金的资产配置大约保持在债权25%、股权45%以及其他资产30%的水平。比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比例就达到40%左右,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的股权投资比例甚至达到了60%。

第三,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调整币种结构分散外汇储备投资。考虑到集中投资美国资产的潜在风险,各国政府已经开始逐渐调整外汇资产币种结构,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虽然美元仍是世界各国官方外汇资产的主要货币,但是2001年以来美元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由超过70%下降到60%左右,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2008年仅为59.8%)。

另外,随着欧元的崛起,各国政府外汇资产币种结构中欧元的比例迅速上升,从全球平均水平看,该比例由17.9%上升到26.5%,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上升更高,由19.4%上升到31.1%。

二、我国外汇资产的构成和使用概况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大,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自1996年以来显著上升。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4万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速超过27.2%。我国外汇储备的最大特点,就是美元资产比重较高。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09年6月,我国共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超过1.4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美元外汇资产运用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在投资期限结构上倾向于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类投资的规模最大,为1.23万亿美元,占我国美元外汇资产的82.55%;而短期资产投资规模为1815亿美元,占比为12.22%;股权类投资规模则更小,为777亿美元,占比为5.23%。这和世界各国政府在美投资结构(分别为76%、16%以及9%)形成了较大差距。

第二,在投资发行主体选择上倾向于美国联邦政府证券。我国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证券的规模为9157亿美元,占比为61.63%;各级政府机构发行的证券的规模为4543亿美元,占比为30.58%;企业发行的证券(包括企业债、股票等)为940亿美元,占比7.78%。这和世界各国官方在美投资结构(分别为60%、25%以及15%)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财富基金稳步发展,但多元化程度不深。据美国财富基金研究局统计,目前我国财富基金主要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三支,分别管理约3471亿美元、2888亿美元以及1465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分别占我国全部外汇储备的14%、12%以及6%。

这些财富基金在美投资主要集中在现金、政府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性较高的金融工具上,股权投资仍然有限。以中司为例,据美国证交会披露,截至2009年末,中司持有美国股票价值96.3亿美元,相对于其持有的2888亿的外汇资产规模而言,股权投资比例仅为3.2%左右。

第四,美元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或实际成本。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10年期国债的年度收益率平均为3%-6%,远低于投资于股票指数或直接投资能够获得的平均收益率(1925-1995年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为10.5%,2000-2005年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为14%)。

此外,在目前的汇率制度下,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累积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而为防止外汇占款增加冲击国内基础货币,央行通常通过发行央票进行冲销,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如果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于相同期限央票的收益率,央行会面临亏损。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特别突出。在2008年全年以及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两个时期内,央票收益率分别处于3%-4%以及1%-2%的区间内,均高于相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区间1%-2%以及不到1%,这意味着央行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着实际亏损。

三、实现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建议

基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具体情况,外管局近日提出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应坚持“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我们认为,在具体战略安排层面,除央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需求以外,相关部门应考虑将富余的外汇储备转换成其他投资形式,通过降低美元储备比例、加大矿产资源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一)降低美元外汇储备比例,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多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逐步削弱。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已不具备绝对优势。从战后初期至今,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由50%多下降至近年来的25%左右,对外贸易份额从超过60%下降到近年来的15%左右。

我们建议,渐进地降低外汇资产中美元的比重、提高欧元以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比重,并根据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包括经济金融实力、货币供应量、国际收支动态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扩大对日元金融产品的投资。

今年1至4月份,已累计净买入5410亿日元的日本国债。另外,2004年以后欧盟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欧双边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6.5%。从长期战略投资角度看,虽然目前欧元面临着暂时性的危机,但是现在和未来,欧元区仍然是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的投资市场之一。

(二)加大矿产资源投资,实现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使国内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显现。

从长远看,缺口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将超过13亿吨,精炼铜730-760万吨,铝1300-1400万吨。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届时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19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矿产,比如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也仍将保持在70%左右。

可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考虑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对矿产资源的投资。具体看,可由国家职能部门发出指引,以外汇储备出资,通过企业具体操作,用于购买资源开采权和实物产品。

矿产资源储备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战略资源储备,以备应急使用;二是依托国有矿产资源公司以及民间企业,通过补贴、租赁存储设施等形式建立普通资源储备,这部分储备只能通过拍卖进入市场,且只能低买高卖,以保证这部分资源储备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加大股权投资,实现金融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

扩大股权投资,是促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09年3月,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多元化平台淡马锡控股以政府投资公司的长期股东总回报率分别稳定在16%以及7%左右;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盈利6130亿克朗,收益率高达25.6%。可见,这一模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有所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扩大中司的规模以及经营范围。虽然我国的基金规模巨大,2009年中国华安投资公司、中国投资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都跻身世界十大财富基金之列,总规模超过7800亿美元,但是相对于我国2.4万亿的外汇储备而言,仅占32%,和同期全球财富基金平均占外汇储备47%相比较,我国财富基金的规模仍然存在扩大的空间。

另外,我国财富基金过分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没有很好地实现多元化管理国家外汇资产的初衷,比如中司2008年的资产配置中现金类资产占87.4%、固定收益证券占9%、股权投资仅占3.2%,与全球财富基金平均资产配置水平债权25%、股权45%以及其他资产30%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建议分阶段稳步的扩大中国投资公司的资产规模,使其切实担当起多元化我国外汇储备的责任。也就是说,一方面,放松对财富基金的投资范围的行政性约束,让其成为真正的以赢利为目标、市场化经营的主体;另一方面,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有效设计约束激励机制促使其切实实现资本增值的经营目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