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理学论文范文

药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理学论文

第1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药理学

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当前,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假如我们的学生不懂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的落后,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外交流。另外,双语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影响。当今社会,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此次调查通过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改进依据,以期不断地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水平。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调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开展,74名学生在接受20学时的药理双语教学课程后参加了本次问卷[1,2],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结果如下。

2结果

2.1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

2.2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28.3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80学时左右,31.0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108学时左右。

2.3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

2.4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课件和教学组织、情况等的具体评价见表1~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见表1;对教员的评价结果见表2;学员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见表3;对教学组织的评价具体见表4。

2.5为了探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兴趣、学生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之间的关系,将三者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外语水平越好,兴趣越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相关。结果见表5。

表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略)

表3学生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略)

表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略)

表5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之间相关分析(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理学双语授课对提高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有一定帮助。用双语授课的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师发音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各方面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3分析

3.1教师教学组织方面

3.1.1教学进度方面44.5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对课堂内容不能听懂,44.59%仅部分听懂。调查也发现,该班将近50%学生的英语还没有通过四级,过六级的仅少数几个,学生对听懂一些日常用语都有困难,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所安排的双语教学进度与平时以汉语上课基本相同的这种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无疑过快。

3.1.2课时安排方面调查显示,36.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学校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比较少,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因是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的比例安排偏少,仅占20%,这都造成学生进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3.1.3对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此次双语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调查显示,44.5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3.2学生方面

3.2.1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45.95%的学生不赞成药理学双语教学。本次调查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水平在获取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遍比较被动。

3.2.2相关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目为基础,如果这些科目学得不扎实,仅仅用汉语讲授药理学,学生学习和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讲。

3.2.3英语基础较差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招生时分数线就比一般综合院校要低,相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制约师生双语教学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过其他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导致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少,基础差,这也是影响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课件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编的英文讲义,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药理学》为蓝本。授课时以中文大纲的内容、编排,用英语讲授,学生课后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调查发现,64.86%的学生希望采用中英对照的双语教材,另外我们还配套讲义自制了药理学全英文课件,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适合他们。但目前尚无满足学生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药理学教材。

4对策

4.1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药理学学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行专业英语集体备课,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修。鼓励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文化底蕴,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将英语的应用与提高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双语教学教育观念。

4.2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打好其他学科基础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大学英语学习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水平。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学好没有授课的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应该从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始,一旦双语教学在多专业、多课程上稳步铺开,就能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渗透。届时,目前这种药理学双语教学独木难撑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观。

4.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改进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好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学多样化,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进行纯英文复习,进行单独或集体提问及回答,让学生将专业单词自己说出来,强化语感,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用专业单词简要回答某些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等。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专业学习和专业单词的听说相结合,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寻求更加合适的教材和课件我们可以适当找一些简单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英语文章给学生作为课外学习,从简单到难,开始中英文对照,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脱离汉语对照部分,从而到可以看懂纯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的专家指导,共同编订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双语教材。课件制作中,可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介绍生僻专业词汇时,图文相配,学生视听同步,英汉对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4.5努力培育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环境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如可以通过采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此外,我们亦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减少对双语教学的畏惧感。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序地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药理学双语教学必将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端,即引入新课的过程非常重要,好的“入课”方法可以先声夺人,使学生对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个精彩的开端之后,再展开对教学内容的介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下面介绍几种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入课”方法。

1介绍药物发现史

在药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作为药理教学的生动素材,以此入课,学生感兴趣,又能从中得到启迪,增长见识。比如,讲解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从其发现史讲起。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后证明柳树皮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册。从此阿司匹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皆知的一种药物。再如,抗心绞痛药一章,可从硝酸甘油的发现史入课。早在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欧·索巴里欧合成了硝酸甘油,但极不稳定,易引起爆炸。到了1867年,青年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解决了炸药的安全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使得炸药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时人们还不知道硝酸甘油会在心绞痛的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直到英国医生布伦顿发现了一种名为亚硝酸异戊酯的物质,它可以缓解心绞痛,但不能长时间保存,为了寻找更持续稳定的治疗药物,科学家们筛选出了硝酸甘油。100多年过去了,硝酸甘油目前仍是治疗心绞痛最常用的药物。

2设置悬念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因想到果,由此及彼,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以介绍吗啡为例,入课时可以这样开始:吗啡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不是吗,怎么会是药物?的确,在名目繁多的中,吗啡就是其中一员,然而临床上对于某些痛不欲生的患者来讲,吗啡却又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甚至有些时候还是金标准用药。为什么?再如,糖皮质激素一章,可以这样入课:2003年暴发了非典,元凶是冠状病毒。在对于这种病毒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激素何以有如此威力呢?随着课程的展开,能使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悬念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单向的“填鸭”式灌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讲故事的方式

讲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入课式。对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学习可以从以下这个故事开始。100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岁时来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时的他怀着一个强烈的心愿:找到一种新药,使每天必须忍受关节炎疼痛的父亲免于煎熬。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老霍夫曼成为儿子研制的新药的第一个试验者,结果表明效果非常令人满意。这一天是1897年8月10日。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机构申报了这一发明专利。3年之后,这种新药的第一片片剂在世界上诞生了,随后迅速推向了全球市场。霍夫曼和当时的拜耳公司肯定没有料到,100年来,多少种新药曾风靡一时,来了又走,而这种药物不但没有被时光的长河所淘汰,反而越发焕发了青春,人们又发现了它的许多新用途,这种情况在用药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就是阿司匹林。今天就向大家介绍阿司匹林所代表的一类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

4临床典型病例法

以病例入课,可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避免纸上谈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介绍β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β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承上启下法

第3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两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录入我校编制的成绩分析电子表格,结果用χ2检验,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三专生”及格率94.53%远高于“五专生”62.7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优良率比较“三专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专生”23人(10.0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2013级护理专业“三专生”和“五专生”的药理学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讲授,两类学生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均相同,学习结束采用相同考题在同一时间闭卷考试。从表中的及格率来看,“三专生”远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次药理学理论课是采用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考试成绩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三专生”。众所周知,“五专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小于“三专生”,尚属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发育均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明显不如“三专生”。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如果任课教师不分析生源特点,均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五专生”而言,任课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搬“三专生”的教学方式,而应针对其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

(1)增加课前预习:将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让其预习,并要求在预习时若涉及到已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中的传出神经系统分类“时,可提前叫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复习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的分类方法;

(2)课后复习:“五专生”学习自觉性差,若只是嘴上要求复习,恐学生不能认真执行,可以将每堂课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布置成问答题,要求学生回去做,下次上课时就此问题进行提问,并计分作为平时成绩,以督促其复习。例如,在讲完“一线降压药”后布置问答题:简述一线降压药的分类、每一类的代表药及其降压机制、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给学生回去做,这样就能促使其课后积极去看书;

第4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研思维;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

1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1)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未来学习和从事研究的重要基础;(2)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即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研究,并将它运用于实践;(3)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将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变成思维的形式,再进行分析、分类、比较、综合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运用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训练到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考验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药理实验教学培养科研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药理实验教学应积极加强科研思维的培养。

2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

药理实验教学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涉及基础医学、动物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性较强,不仅考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更对教师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1)第一阶段的改革:1978年以前。1978年以前的药理实验教学主要以单科教学为主,比较孤立,没有和其他学科融合教学,实验主要以记纹鼓等简单记录仪器和幻灯片放映为主要手段,类型单一,没有统一完备的教材,主要以授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条件十分艰苦;(2)第二阶段:1978~199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课改浪潮,药理实验教学不再单一的进行,开始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融合,有的甚至还融入了心理学课程,药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和补充,同时,开始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人员,使用统一的教材,进行统一授课,实验的仪器设备和经费开支有较大的提高;(3)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素质教育作为普遍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来,药理实验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探索和革新,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使实验条件大为改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教材的编写更加完善;成立了不少实验室教学的示范基地,带动全国范围内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3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

经过三个阶段的探索和改革,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教学中不重视科研思维的培养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如下:(1)没有形成培养科研思维的良好教学氛围。传统的应试教学对很多学校、教师的影响非常深刻,许多学校依然没有形成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良好氛围,从教多年的教师依然存在旧式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训练。(2)实验教学课程缺乏创新。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的,并加以反复多次的训练使学生经过启发获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体系,然而现在很多从事药理实验教学的教师还存在把课程当任务完成,按步骤把实验走一遍,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未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假设、推理和发散性提问,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贯穿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中的,体现在思维方法、研究方式、研究内容等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来源于理论基础知识又相应实践到实验教学中去,而很多药理学的教师还存在机械的让学生复制实验步骤不进行深刻的理论解析,或是将大量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加固,没有留足充分观察、记录、推理结论、攥写报告等的时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没能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不足。药理学实验的教学大部分需要进行体内、体外实验,需要具备基础实验场地、设备和动物资源,也就意味着需要充足的实验经费支撑。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系统内的实验设备尚落后于发达地区,拥有完备设备的教学型实验室还较少,教学经费有限,未能充分服务于教学一线需求。(5)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和教辅人员是药理实验教学的主导,对实验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应渗透于药理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很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等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开始的比较早,但过程比较缓慢,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临很多困境和不足。

4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科研思维的意见与建议

科研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代药理实验教学重要任务、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药理学实验中心应培养科研的良好氛围。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也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倡导全民创新的今天,药理学科研领域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作为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工作,药理学实验中心应该加强科研精神的宣传、教育,培养科研思维、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大药理学实验设备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引入和改良,保证经费投入,使先进的仪器设备能真正服务于高校的师生,提升其科研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保障仪器设备的高使用率,共享教学科研资源。(2)药理学实验教师应加大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索。科研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正视药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听取学生的意见、研读新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精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鼓励学生将药理学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变成常态学习的形式,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方法和研究路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科研思维。(3)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时代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和实验技术,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只有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未来医药学工作者才能成为现实。药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也不能单靠个体来完成,必须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和共同努力。

5结语

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梳理了药理实验教学三次改革的成果以及科研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 敏 纳 鑫 张 玲 周轶平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马腾飞,王允,李梅,马行,夏安周,谷淑玲.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77-78.

[2]黄正华.浅谈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68-270.

[3]李娜.浅析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6.14(7):20-21.

第5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服务;价值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药事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且临床药事管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所以应及时对药品保障制度进行优化改革,以此强化药学技术。在本文研究中,将对医学药事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患者40例,在此期间我院未进行药事管理;从2014年3月期间~2015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患者40例,在此期间我院开展药事管理。将其分别设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5.2±2.1)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0.2±1.9)岁。对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在进行药事管理期间,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完善和创新:(1)首先,可以对每个科室的药物应用情况以及药物种类进行统计收集,从而对每一个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细化的讨论,以此强化临床用药问题的合理性[2],在药事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每一个患者提出的疑问细心解答,并定期不定时开展关于药事管理的相关讲座,从而以健康科学的理念强化各个科室人员的专业知识;(2)对药物的配制管理部门来说,首先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并且需要专业技能强且技能丰富的药物配制人员一同工作。以静脉药物配制部门为例,工作人员要对点滴注射药物的配制工作合理完成,对于急重症患者,或者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来说,必须做好静脉注射的配制工作。根据配制准则进行用药处理,以此提高用药安全率[3];(3)临床药学服务网络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化,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药学服务的管理中,如应用电子处方执行,医生可以通过医院网络和药房直接连线,从而节省中间多个繁琐的步骤,和谐医患关系。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80例患者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呈现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经过统计显示,进行药事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未进行药事管理前的效果,医院各个科室的用药水平以及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见表1。

3讨论

3.1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专业药师起到的价值和作用

药物在分配到各个科室使用的过程中,首要保证的就是药物的科学化应用,只有药物合理化应用,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疗效,并且保证患者在日后的恢复以及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对于药物合理性的应用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且临床对于药物服务以及应用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化,所以要保证用药合理性,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完善[4]:(1)强化药物科学使用的概念,了解药物应用的科学化概念,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以此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2)了解药物合理性的运用概念,强化医疗人员的用药技能[5];(3)药物人员以及临床医学人员要能够通过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现有诊断,准确的提出制定用药方案,避免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打击。

3.2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中,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但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率也较高,因此,临床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照相关规定,由专业的医师和药师共同协商进行开药。对于想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必须出示完整的使用证明以及开具标准,而对于证明不全的患者来说,药师不可予以开药。另外,药师所开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必须合理,不可过多;如患者既往应用抗生素时,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则必须再次进行皮试,以此防治抗生素随意使用的情况发生,以此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概率。

3.3对静脉用药管理管制

对患者进行点滴治疗可以提高用药的起效时间,但是在此过程中,点滴治疗也同样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深化,医学人员水平的不断深化,提高了用药安全率,而有些地域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进行静脉用药过程中,出现静脉用药事故的概率依旧让人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的医师和药师必须合理沟通,医师要确保病例准确,进行静脉药物的开具[6]。另外,对药事管理的相关要求必须合理执行。

3.4药学服务的智能化

合理大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从而将药学服务智能化最大程度开展,缩短患者前来治疗以及开药的时间,并为医师治疗更多的患者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用药安全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从根本上防止滥用药物情况出现。本文的相关论点与赵艳、卢熠和刘桂萍、欧微[6~8]的依据相符,可以为临床提供相应的价值和参考。

作者:张冰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张艳平.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355~355.

2刘雅兰.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与作用研究.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0:159~160.

3李馨,付秀娟.科学培育规范管理,建立稳步发展的临床药学服务团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药学实践.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4:214.

4王莉,宋绪彬,魏光明,等.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71~73.

5陈艳,宗强,陈爱民,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安徽医药,2014,18(2):365~368.

6王少华,赵艳.医院药学发展热点与药学服务关键环节浅议.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3):232~234.

第6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早在1978年,中国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了“向中药现代化”进军的倡议;本世纪初,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出台《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可以看出,中医药现代化的概念随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延伸、变化[3,4]。岳凤先[5]指出,中药现代化的实质乃为中药现代科学化,中药现代科学化的中心是获得现代科学化中药。那么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标志为何?标志有二:一是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二是对中药基本内容给予包括物质和生物活性的现代科学的宏、微观阐述,即从物质层面阐述中药的功效成分,生物活性层面从分子水平揭示功效成分的理法方药原理。同时具备这两点标志的药物,宏观与微观优势共具、作用与机制共呈,即为现代科学化中药。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际医药市场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赋予整体观念的中药治疗病症的特点在于获得人体康复的最终结果,而很少关注是什么化学成分作用于何种靶标发挥作用的过程;然而,恰巧这正是国际主流药界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为此,中药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造福全人类就必须让世人认识中药治病的本质。另外,现代药学的成功发展给中药发展的启示:作为治病或保健的药物,不论其理论基础是整体还是具体,在微观水平上应是“清楚体系”。

分子中药学

概念及内涵:李石生[7]认为中药的物效基础在于一些具有特定骨架的化合物或特定骨架的分子群,其与中药的性味呈现规律性。“分子中药学”即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从宏观优势向微观优势迈进,是研究和分析单味中药及其复方中的成分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规律的科学。除观察研究临床疗效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即有效成分或部位),探讨两个或两个以上活性成分的药理、毒理、复方制剂等,都属于现代中药的研究范畴[8]。

研究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中药有效成分[9],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滤膜分离技术、分子印迹分离技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分离效应高、易于自动化生产控制等优点,能提高现代中药产品质量,逐步推进中药工业化生产;由于很多中医理论的表述与现代医学差异很大,中药发挥作用的原因往往是诱导机体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产生,因此选择、探索、建立恰当且与中医中药临床适应症相吻合的细胞与分子药效学模型,进行最佳疗效的筛选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化学成分分离及其活性筛选方法的结合,阐明其作用原理、作用靶点和体内过程,建立专属中药的评价机制是目前研究分子中药学的基本策略[10]。

分子配伍理论

概念及内涵中药的主要药效物质不能单以“有效成分”来说明,应是中药及其复方中多种有效分子的组合。因此,即便能分离复方中所有的化学成分,也不等于知道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组合[3]。中药合理配伍即“辨证论治-君臣佐使-七情和合”,使之增效减毒、适应不同个体的复杂病情,最终达到高效低毒驱除病证之目的。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特点,在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将具有特定生物活性作用和明确结构的化学成分或有效部位即称之为“中药分子”[10],按照理法方药的思想遣方即为“方证组方”[11]。“方证组方”采用中医病证实验模型评价证实功效及其机制的药物称为“分子中药”。可见,“分子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和理论,优化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配伍制成的现代中药。

研究方法:分离各个标准组分,建立组效关系,明确有效成分,优化有效分子配伍处方比例[12]是分子中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故分子配伍的现代中医药理论是对传统中药配伍模式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分子配伍坚持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原则,克服中药成分、机制不明确的缺点;利用分析还原法,借助化学组学、基因组学等在分子、基因水平上阐明分子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合理性,体现了系统思维与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13]。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结合GC/HPLC-MS等联用手段,以相关指标进行成分-效应的评价[14];采用正交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优化分子配伍比例;选用针对性强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如血瘀动物模型、寒症热症动物模型,建立起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平台是创制分子中药的重要技术与方法。

展望

第7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1.1定向控制原理的应用

1.1.1备学生:熟悉学生学习基础和心理,通过引导教育,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通过调查,熟悉学生的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不断灌输案例教学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学合作者的身份,能在案例教学中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主动寻求交流,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备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1.1.2教师角色转换与双师素质锻炼: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知识传输机的角色,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案例策划者、引导者和教育者的多种角色的融合。充分认识上述3种角色,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有效开展。此外,职业教育中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课教师自身应该既是优秀教学工作者又是企业的技术标兵,或者教师直接就是行企业专家,才能在案例教学中游刃有余,营造更为浓郁的案例教学职场氛围。

1.1.3教学大纲制定与教学内容调整: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药品类专门人才,因此最终落实到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各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应该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结合药士/师、执业药师职格考试的需要适当调整,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各个药物的知识点多,加上还没有接触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等课程,没有办法将“凌乱”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对该课存在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差。在此笔者以为,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大致归为4类: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药品贮存与保管和临床合理用药,并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要求也变成了掌握药物的这四类相关知识点,然后辅以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药品贮存与保管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将所学知识点应用到相关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案例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故应该在大纲中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良好行为表现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应该能对上述四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做出符合职业一般规律的、详细的、经得起推敲的行为计划和分析。真正为药物制剂技术、药品检测技术、药理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1.4学习任务的案例呈现: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围绕教学大纲中所列的药物进行案例的收集与选择,才能使得所选案例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案例的呈现工作:

①案例选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所选案例应该主要集中在: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药品贮存与保管和临床合理用药。

②案例收集与编写:依托校企合作的药物化学教学团队对案例进行收集与编写,推出案例编写奖励办法,合力开发案例教学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好示范工作,引导性设置问题,弱化难度。保证案例的确实来源和质量,推进案例库(书籍)建设。

③案例呈现形式:经典的案例经常是以文字、图形的纸质版的形式呈现,但是富有时效性的案例往往还可以引入报道视频、音频等多媒体,随着软件技术的推广,案例教学虚拟软件的开发也成为了可能。

1.2操作控制原理的应用操作控制指动作形成过程中,教师、学生本人或其他学习者对动作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调控。因此,案例教学的操作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学生预习案例的监督: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薄弱,如果不建立预习监督机制,学生预习效果将不能保证,从而加大案例教学的开展难度,不利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成立案例讨论小组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大班课。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任务给全班,自由组成小组(人数为4~5人,必要时由老师担任其中一组组长进行示范),由组长组织任务分工,各个分任务由组长和教师协商,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路线,定期组织谈论确定任务完成情况,最终将各个分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总以书面的报告形式提交(必要时进行幻灯片制作),作为评分指标之一。

1.2.2案例讨论过程的引导与监督:药物化学的案例答案往往是多个方面的共同结果,但多个方面整合的原因具有唯一性。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从化学结构出发的多个方面引导,让化学结构(包括立体结构)决定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观念植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方式中,进而能够熟练甚或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职场情景中。案例讨论中,可以建立发言记录与评分制度,鼓励学生发言。此外,通过偶然控制,适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言行,保持良好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2.3案例教学的形式:案例教学可以是遵循传统模式,将案例作为补充内容,供学生课外阅读讨论;也可以通过案例设置职场情景,在理论课基础上组织班级大讨论等。但对于大班来说,应注意案例讨论后的反思。所以有时针对一些新近的热点案例,建立班级网络讨论群,进行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终端进行在线发言,各个发言的记录可以随时调看,给予大家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形式新颖,富有时效性,可能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当然也可以将一些案例分析习题集纸质化或网络化,巩固案例教学成果。

1.3结果控制原理的应用

结果控制即对学习者动作完成的最后结果进行评价,并对随后的教学进行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都需要经过学生的验证,并不断完善。学生以化学结构为基础,将药物化学知识自发应用于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药品贮存与保管和临床合理用药四个领域的认识活动方式的模型化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认识活动方式的模型化是一个渐进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即时、中期、终期的评价,及时优化案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短信、课后集体对话、个别谈话、案例讨论后的组长评价等进行即时评价;通过问卷调查、闭卷考试(增加案例分析内容)等进行中期评价;通过用人单位评价(问卷调查、访谈等)进行终期评价。区别于以往以中期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我们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最终评价目标,并且增加即时评价的环节,为及时调整案例教学方案提供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药物化学教学体系改革

案例教学是在掌握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辅助案例教学体系的建立,系统引入丰富、有针对性、贴近时代和生活的药物案例,作为一种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进而建立案例辅助教学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借鉴王华的“五位一体”课程教学体系,将《药物化学》课程体系设置为:知识、亚实践(案例教学体系)、实践、综合实训、评价。在理论讲解中,引入案例分析,相当于实践预演,而在实践过程中,引入案例相当于理论指导,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将案例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学生摸底与交流制度化、校企合作案例教学制度化、案例编写与案例质量评价规范化、案例收集奖励机制制度化、案例教学形式规范化、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制度化,等等,构成案例教学控制体系,并覆盖到整个课程教学中。

3总结

第8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应用中药学》是高等及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集中药基础知识与中药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的应用基础性课程,揭示了中药学的发展及应用规律。该门课程在编写上,重点突出了高等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占88%以上,而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以后在中药岗位必须应用于临床和实践中的。但是,由于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这门课程众多的纯理论和概念性内容,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沿袭了“照本宣科”以及“填鸭式”任务灌输的方法,将书本上知识全盘复制后在课堂上传授,对于中药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从而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出现厌倦情绪。所以,在多年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应用中药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将理论和概念性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切实能将药性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对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就要重点突出其应用型和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而势在必行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应用

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应该说,不同专业和课程,彼此之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向的。在《应用中药学》的教学中,就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2.1案例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手中的案例,可以说是教学课堂上“法宝”。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材料,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案例教学法效果的好坏。所以在《应用中药学》的教学中,我们将案例的准备和选择放在案例教学法的首要和重要置位。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做好案例的选择。一是案例的来源要紧贴《应用中药学》教学内容,并围绕内容而开展。例如,在讲解“中药的应用”这一章节时,我们通过借鉴《中药的故事》《中药的合理应用》等等课外书籍,攫取最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典型的临床实用性。选取的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与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案例要注意真实的细节,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事例。在《应用中药学》各论里各个章节具体每一个药物的临床应用上,其功效应用的讲述,引用案例必须紧贴临床,注重真实。例如,在讲解祛风湿药物时,我们就紧密结合南方气候多湿,风湿患者较多的特点,选择身边的临床案例,结合祛风湿药药的功效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应用临床。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既有代表性,有又临床实用性。三是案例要有科学性、经典性和可操作性。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基于我们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中医基础学》这门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对药物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的理解,我们注重引用《中医基础学》的病情病证案例,以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里的案例以及治疗经方作为强有力的教学案例支撑。结合课程内容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课堂理论的认识与掌握。

2.2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便有效地组织好整个课堂教学。既不能牵强附会的插入案例,更不能整节课都是在说案例,在案例的引入和讲授中,既要打得开又要收得拢。所以,这对于一名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和提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具备基本的理论能力,调动课堂气氛、驾驭教学进程和引导学生思维的能力也是并重的。《应用中药学》这门课程,理论和概念性的内容占据了课程的85%,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讲书本,就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同时,这门课程紧贴《中医基础学》相关中医理论,学生还必须在了解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根据课程特点,在案例导入上,我们打破先讲解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而是先呈现案例,采用PPT、实物展示、情景呈现、黑板板书、口头讲述等形式向学生讲述或展示案例。例如在讲解泻下药时,大黄和火麻仁,皆能治疗大便不通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大便不通又有寒热虚实之分,理论上大黄是用于实热大便不通,火麻仁用于津血亏虚便秘。因此在临床用药上,需要辨证施治,辨证用药。但是,学生在学了理论后,依然一脸的茫然。这时,我们先导入案例,呈现工作过程中的情景,急诊室来了两患者,一中年男性患者,腹胀腹痛拒按并兼有口干发热症状,究其根源是一直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一周大便不通;一产后哺乳期患者,身体虚弱,腹痛便秘达半月之久。在此案例导入上,可以选取学生来表演患者或是用PPT动画展示工作情景。课堂案例的导入上,我们力争紧贴课堂教学内容,力求精而不滥。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应用中药学》课程知识以及对接以后的工作岗位,很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2.3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教师是主角,那么案例分析的主角就是学生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从讲解者的角色转换成参与者、协助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积极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在案例导入后,老师针对案例进行设问,让学生们针对一个个的案例,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式的、开放式的分析和讨论,初步掌握理论知识。具体做法是,将班级学生按座位分布每8个人一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3~5min的自由分析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自己整理归纳。最后,每一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就本组的讨论意见向大家公布。最后,教师在总结同学们所有的讨论结果后,进行讲解,在对案例的讲解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我们发现,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

第9篇:药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摘要写作;毕业论文;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05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16

1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多。科技论文摘要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它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和检索提供条件,对读者检索和阅读科技文献起引导作用,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同时它也直接反映我国科研和论文的质量水平,是通过国际检索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唯一途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然而,我国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写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者写出的论文摘要不符合规范的问题,而这其中,英文摘要的问题更多。陆建平(2009)在统计2008年100种受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主要差错后发现,各种差错共计705处,其中语法差错254处,结构差错145处,词语搭配差错51处,用词差错66处,表达与逻辑差错22处,英文与中文不符11处,拼写差错40处,大小写差错30处,标点符号差错28处,格式差错58处。

核心期刊的论文摘要都存在这么多问题,普通大学生的论文摘要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院为二类工科教学型院校,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摘要的时候,上述问题更为严重。即便是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我院的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也不太清楚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领和格式要求。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院的形象,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研立项。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将充实和填补中英文摘要写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就实践意义而言,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院师生和其他院校的师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中英文摘要的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论文质量。

笔者利用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以“英文摘要”为检索项,只检索到两本电子图书,且都是关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可见关于工科类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书籍是个空白。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英文摘要”为检索词,在2002~2011年期间,共查得文章732篇。继而在结果中,同样以篇名为检索项,增加“写作教学”为检索词,共查得文章5篇,其中与工科院校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相关联的只有3篇。如果将第二次检索增加的检索词“写作教学”改为“写作速成”,在2002~2011年期间,检索结果为0篇。由此可见,研究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方法和特点等的文献不少,但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写作教学的相对很少,而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速成写作教学的则为零。这就充分体现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方法与过程

2 . 1 探索研究的方法

如何发现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用以培养学生写作中英文摘要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质量呢?由于我院以往的各科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因此如何编写一套简明的速成教材,利用有限的学时,快速地培养学生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能力,尤其是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就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们采用实证调查法,通过样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分析学生在中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所存在和表现出的普遍问题,然后对样本和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最后收集、研究和利用现有的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资料,包括购买的有关书籍和下载的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针对性强的、切实可行的论文摘要写作PPT速成教程。

2 . 2 探索研究的过程

首先,我们搜集了我院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30篇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样本,并分工对这些中英文摘要分别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中文摘要部分:总字数为10,477字,平均摘要长度为349字,累计错误频次159次,平均每篇摘要的错误或不妥之处5.3个。各类错误及占比详见表1。

英文摘要部分:总单词数为5884词,平均摘要长度为196词,累计错误频次367次,平均每篇文摘的错误或不妥之处12.2个。各类错误及占比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