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疫情的感受范文

疫情的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疫情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疫情的感受

第1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10月26日,名瑞新任掌舵人蔡中涵,携龙凤褂裙系列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本次名瑞的大秀共分为两个部分,除龙凤褂秀的中国嫁衣系列作品外,继续婚纱礼服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婚纱礼服大蓬裙、大廓形的设计手法,名瑞本次的婚纱礼服系列在对蕾丝的使用上更加性感和轻松,这样符合婚纱礼服未来的国际流行趋势。

“富山杯”

2016中国3D数码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揭晓

10月28日,“富山杯”2016中国3D数码服装设计大赛在北京751D・PARK79罐举行。本次大赛以“莫奈花园”为主题。通过评委团筛选,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姚瑶凭借作品《园中慢煮》斩获金奖,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薛依摘得银奖,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的阎皓玉获得铜奖。最佳人气奖由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的熊欢获得。

TOPBUYER

明星漾衣

偶像力量引领时尚生活

10月30日,751D・PARK YI HOUSE格瑞斯秀场内上演一场不一样的会,保险行业倾力支持TOPBUYER明星漾衣,联合明星汪苏泷、张瑶、包贝尔和包文婧夫妇了各自的潮牌系列。会从明星、生活方式与时尚潮流入手,用一种时髦、随性的方式,诠释了年轻潮流人士的生活态度。真正让明星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出自己的生活态度。

“富山杯”

2016中国3D数码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揭晓

10月28日,“富山杯”2016中国3D数码服装设计大赛在北京751D・PARK79罐举行。本次大赛以“莫奈花园”为主题。通过评委团筛选,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姚瑶凭借作品《园中慢煮》斩获金奖,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薛依摘得银奖,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的阎皓玉获得铜奖。最佳人气奖由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的熊欢获得。

第2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一、艺术创造的基本特征

艺术是人在生存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性审美形态。艺术创造不仅反映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人对自然法则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体认。人与客观存在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决定了艺术创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主体性

人类在初进科技昌明之际,极少为科技理性所困扰,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认为“美不属于物,而是属于人的能动性,属于人的精神活力”,“自然是美的,就因为人用了艺术家的眼光去静观它……假如没有想象的帮助,自然本身就没有哪一部分是美的”[1]。由此可见,艺术创造的本质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实践体验的精神把握。

纵观人类艺术创造的历史,艺术创造强烈地反映着人的主观意识,艺术所呈现的对自然法则的体认也总是包含着主体的主观意识。而主体的这种主观意识,首先受到存在于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既包括政治、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的情感、气质、品格、趣味等个性因素的影响。所以,艺术创造是对人类自身生存实践的意识反映,艺术作品是人类内在精神与时代精神汇合的综合体现。艺术创造是人将有限的自然力在自身精神意识中的延伸与拓展,使时代风貌、个人情感、宗教思想和社会意识统一在当下的审美取向之中,进而物化为某种形式的精神产品。因而每个时代的艺术创造,都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对人类来说,艺术与科学是两种并行不悖且互不替代的人类创造性劳动成果,科学技术支撑着人类赖于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艺术承载了人类追求与向往的精神情感,引领人类走向未来。

2.普遍性

就创造的角度而言,艺术情感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心理直觉,即精神情感的意象再现。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认为:“美不是事物的属性,而是如同每一种其他价值一样,仅仅作为精神活动的产物而存在”,“这种精神活动是那种在一座教堂、一出悲剧或一轮落日、一首曲调中感受到美的人所具有的审美经验。一个人如果此类经验丰富,他就富有完全现实化的艺术天性,这种罕见的气质使他能够不借助于一般的传达刺激物而运用这种天性,即使他永远缄默不语,终生默默无闻。一旦我创作了一首歌曲或一首诗,看见或想象出一片在每一细节上都是完整无缺的景色,我便完成了一部艺术作品,并获得了一种作为艺术家的满足”[2]。这种人内在丰富性的外在表现,即是个体在情感指引下从现象世界提炼精神体验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便个体一生从没有将内在的审美意象外化为某种专门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仍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艺术的体验者和创造者。由此可以认为:艺术即直觉,是情感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艺术家具有艺术情感,那些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普通人,也会在内心完成种种未能诉诸物化形式的艺术表达;艺术情感的感知与表现不是专门从事艺术表现的人之专利,它也属于普通人的情感体验范畴。这种对艺术的宽泛理解,将艺术情感交还给了每一位审美直觉者,肯定了艺术对于人类的普遍社会价值。由此,艺术创造获得了实在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假设艺术创造并不属于普通人的情感范畴,那么艺术便无从拥有欣赏者,也就不存在艺术创造的理由。

3.引导性

再现生活的审美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下的技巧论,美学理论历来否认艺术创造仅限于反映和再现生活,一直主张只有表现情感才是艺术创造的真谛。如此否定“反映和再现”论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本身就包含了“是怎样”和“应如何”,前者是以认识的形式反映客观存在的实体属性,一切科学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反映形式;后者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它是以评价的方式来反映客体的,艺术审美便属于这一种反映形式。显然,艺术创造需要实现情感审美创造,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能仅仅是对现实情感的单纯反映,更多的是对情感理想“应如何”的探寻与完善。因此可以认为,艺术情感来源于创造,艺术作品产生于创造者心中的精神向往。艺术情感创造的意义,正是创造主体把自己无意识的情感提升为自觉的艺术审美情感,从而使这样的情感感染更多的人,以引导人们由“是怎样”认识到“应如何”,进而去“怎样做”。

二、艺术情感的创造

由于人类被赋予了普遍的艺术想象能力,因此,人类的艺术天赋仅有强弱的差异,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每个个体都可能体验到丰富的情感感受,都具有艺术创造的愿望与潜能,都能够从事艺术审美,所不同的只是对于艺术敏感程度的强弱,天赋与后天环境共同造就了人类的审美情感与艺术创造力。于是,每个人都可能创造也都需要艺术美感,审美个体是以自己的艺术情感通过审美的方式与世界交流并体验世界,进而建构审美意象并?⑵溲莼?为理想与典型的审美形式的。尽管人类审美的艺术感知力自有其情感创造的发生机理,但若不借助于某种恰当的艺术形式便无法感知与流传。

1.艺术情感的创造过程

艺术感知力必定存在于艺术表现之前,没有艺术感知力也就不会有艺术审美发生。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美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前的,是自然存在启发了人们对美的感知。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在我国传统审美观中被称为“取象表意”,即艺术家由诗化物象而创构出艺术审美意象,并且物化这样的情感创造,进而构造出一个体现审美理想的人造审美对象。这是诗歌、美术等纯艺术作品创作的意识过程,也是产品形态和其他设计艺术的情感创造历程,同时还是一条始终依据感性形态基础的艺术情感创造途径。艺术情感创造是人们将无限情感想象倾注于有限物象,使审美情感融入有限物象,从而产生无限审美可能,进而使接受者在审美中获得高度的情感满足。之所以有这样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审美意境中感性物象的内在规律为艺术情感创造提供了附着的介质,艺术创造的成败则取决于主体心灵情感意向与感性物态造化规律的有机融合程度。艺术创造的“取象表意”,既是人类自身情感表达的需要,也是自然万物在人心灵中折射的体现,更是艺术情感的创造过程。

2.艺术情感的创造源泉

艺术情感的创造源泉是现实存在,即由存在中的物象感性特征感动人,人又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表现并且强化这种感动,再通过富含艺术情感的作品形式感染更多的人。艺术情感创造的目的,在于使艺术审美成为人类自觉的情感活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艺术情感不仅限于认识与感知,它是以人为目的且为人所实践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对人生存方式进行自我设定的任务。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效,就是因为艺术所反映的不是“是什么”,而是“应如何”。“应如何”总是带有超验性的,它反映着现实人生,因为艺术理想与愿望皆由人的生存实践生发而来,它本身理应为人的生活所具有,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理想”,就是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缺失。从这层意义来看,艺术比一切“是什么”都更深刻地反映着现实需要:“是什么”仅反映现实存在,并且这种存在可能正趋消亡;而艺术创造所内含的“应如何”,是把那些蛰伏于人们心底、驱使人们走向行动的人生希望和梦想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宣泄。由此可见,尽管艺术情感创造源发于感性的冲动,但它能够透过现象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纯粹艺术的创造如此,设计艺术的创造也是如此。设计艺术创造同样是以深刻体悟自然物象规律而实现的,中国传统“师法自然”的艺术创造方式,就是来源于对自然物象与自然规律的自发体验,将自然生命节律在艺术中具象为对称、均衡、连续、反复、节奏等形式美感法则,从而赋予人造物象以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实现情感创造。这一创造法则亘古如此,在各类传统工艺品中,既有对现实物象的摹仿,又有将美感与功能重组的想象:“作为炊煮器的陶?h是由陶鼎演变而来的,它以三条肥大中空的款足代替了鼎的实心足,扩大了用火加热时受热的面积。器颈部高拔,口前部有冲天鸟喙状长流,宛如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鸟。”[3]可见,承载着艺术情感创造的各种艺术形态,集中表现了艺术创造者对自然节律的体认,体现了情感节律与自然法则的完美统一。由此而形成的美学法则经过继承与创新,已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并在当今的设计艺术中得到广泛传承与发展。

3.艺术情感创造的思维方式

艺术情感创造追求的是形象表现力,而抽象写意的艺术手法较具象手法更易提炼较高的意境和表现更大的张力,这是人类艺术日趋抽象的原因所在。造型艺术总是因摹写自然能力的提高而日趋具象,之后又因追求表达意境的完善而走向抽象。传统造型艺术是由远古的半抽象向逐步具象或抽象两个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先民们出于表现的本能力图惟妙惟肖的意图,追求具象写实;但受限于当时的表达力只能力求强化其象征的意味,由此派生出抽象写意。抽象是人的一种内在能力,但对抽象的追求是后天生成的,它受文化因素的制约,抽象需要通过一定的想象与夸张方能实现。抽象写意通常要通过对事物的感受形成意象,然后根据既成的意向将物象从自然生态中概括、抽象出来。这种概括、抽象的表达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完善,常常折射出人的艺术理想。抽象艺术往往更多地包含了人自身丰富的心灵意境。我国商代以前的艺术表现,由于受到当时人类艺术表达能力的限制,缺乏惟妙惟肖的描写能力,经历了由不自觉的变形抽象逐渐走向有意识抽象的过程。这样一种艺术情感创造的发展历程,使自然法则与主体情感由艺术创造逐渐走向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形象的情感表现力。事实上,艺术情感的创造思维方式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在趋于抽象与偏于具象之间反复变换的过程,这种抽象与具象的交替偏重与互为影响,反映了人类审美取向演变的历史轨迹,也反映了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感创造渐进突变的演化历程。

4.艺术创造的情感价值

艺术理想与现实人生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人创造了艺术,而艺术反过来又悄然改变着人的生活态度,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所具有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我评判与自我设定的制动功能。艺术向人们昭示了超越生活、令人向往的真、善、美,也成为对社会人生的某种评判标准和改造利器。通过艺术情感的创造与体验,人类返观自身的欢娱与哀愁、坎坷与顺达,从而走出心灵的迷茫与困惑,憧憬未来美好的愿景。在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艺术情感创造的形式总处在不断变迁之中,但其审美价值亘古不变。艺术情感创造所体现的是人类不断追逐的理想之梦,艺术情感的不朽魅力将与人类相伴始终。只要人类生存环境永恒存在,只要人类生生不息地发展,人类就要寻求自身感性生命的扩张,人类对艺术情感的追求与创造也就永远不会停息。

三、艺术情感的心理接受

综上所述,审美活动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宣泄情感、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人类正是通过艺术情感创造与审美想象来寄托内心的复杂情思,从而激发起心理共鸣,使审美主体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来?f,美感即是情感的满足感。艺术情感与主体之间深层的心理照应,抚慰了人类的心灵需求;并且,艺术作为人类情感历程的承载物,还通过对人类种种情感的典型表现,又让人的精神获得另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因此,艺术情感作为全人类普遍的共同需求,其创造必须建立在审美主体普遍的心理通融和接受基础之上。当然,这种得到普遍通融的艺术接受心理,还需要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共同情感与兴趣,将这种共同情感兴趣因素转化为某种功能的物象,为既定的人群服务,在产品设计等艺术情感创造中尤其如此。就设计而言,美感是一种价值。美感的价值标准至少应该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这种美感是有用的;二是这种美感是容易被接受的。换句话说,美感的特征在于它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即是这一特定的美感特征必须为特定接受者的审美经验所接受。但艺术应用领域如产品设计中的审美意识,不同于纯美学研究层面上的审美概念,产品设计中的审美意识是比较功利的,其物质与意识的接近程度比任何其他审美领域都更为密切。这种审美实用性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美学到了应用层面的时候,一切美的原理和要素都必须最终实现物化,并被一切需要的人所接受,这种被接受的前提使其具有更多的功利性目的。因此,造型设计的艺术情感创造,尤其需要注意这种美感特征的客观性,注意使其具有对于特定人群接受的针对性。

艺术设计师之所以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其所呈现的美感,这是因为能够使观者认同的那些美感确实存在于对象上,如它的结构、形态、颜色、比例、大小等。体现于实用形态中的美感审美功效在于:它可能在人的审美天性作用下,以其被感知形态美感的审美意象陶冶人的内心情操,使接受者向往形态美感所指向的审美情趣,从而体现出形态美感艺术情感的感召力。这里同时体现了人与物的双向作用力,即发现形态美和被美熏陶。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日常生活,因此,艺术情感创造的作用力在设计艺术领域是层层递进的:设计师发现美―在美的陶冶中,设计师构造出审美意境―审美意境被观者接受―产生美感,影响人的内心情操。就现代设计艺术而言,艺术情感创造的终极目标正在于产生这种被人接受的美感作用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以美的形态愉悦人的感官。

第3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妈妈,为什么不能玩游戏?别的妈妈都让的”

“这……不许!就是不许玩!妈妈皱着眉,无视我的反抗,“蛮横”地把电脑关了。

“为什么,为什么??”

“……迟疑片刻,你似乎也解释不清楚,“反正对你好就是了。”

“哼!你这就是不爱我!”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你越不让他干嘛,她就越是要这样做。‘天龙压不住地头蛇’趁你不注意,我便玩上那么几局,而你发现了便是无休止地管教,有时还打我那么几下。可是这只能加剧我的叛逆心理,只是让我渐渐淡忘、模糊你对我的爱。

敏感的心随着视线的模糊也渐渐看不太分明了。

终于,我的世界也模糊起来。还好你发现及时,连忙放下干了几天的工作,硬是把当时执拗的我给拖到了医院配眼镜。

“‘我不要戴眼镜,戴上眼镜丑死了!”

“不行,不戴上,你怎么学习,你以后怎么办!”

我还在胡思乱想,却忽略了你语气里的焦虑。

最后,我极不情愿地戴上了我认为很俗的眼镜。可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惊讶起来:原来左边挂着的是时钟,而时针已经指到1了;原来我右前方那团白乎乎的东西是一个花瓶;原来阳光下的叶子泛着光泽。

带上你,这幅我觉得有点俗的眼镜,我竟然发现原来周围的世界是这样的,这样细致,这样丰富,这样美丽。

“喂,怎么样,看得清楚吗,舒不舒服,合适不?

我皱眉,不耐烦地转过身看去:妈妈站在我身后,她的眼睛下已有了一圈黑晕,她的皮肤早不似原先那样白哲,她的眼角已有了细纹,几丝枯黄的碎发在风中飞舞,使她显得有些憔悴。她此时正一脸关切地望着我,眼里是那深深的爱意。

是的,我看清楚了,那爱意是那样的清晰。心似乎被什么敲了一下,有些沉闷,有些难过,还有些羞愧。“还好,很清楚……那什么,谢谢妈妈了。”

第4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手机和手机文化的浪潮奔涌,也日益剧烈地冲击和影响着中小学学校教育,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看电子书、考试作弊等行为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引起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不安和恐慌,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各个学校不得不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相关措施,要求教师严防死守,发现学生携带手机立即没收或摔坏,坚决杜绝手机进校园。

学校的制度一出台,立即招致学生们的反对,社会反响也颇为强烈,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教师该不该动辄就摔坏学生的手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学校对此也采取了禁绝的态度,经常出现一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摔坏学生手机或者把学生手机丢进污水桶的情况,导致教学矛盾突出师生关系紧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影响。那么,该如何处置学生带手机和使用手机的行为呢?

我认为,学校和老师都不应该简单粗暴的搞“一风吹”、“一刀切”,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当看到,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靠打压和禁绝的方式能够阻挡的,因为学生确实也离不开手机。在农村,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学生就成了留守青少年,他们一年或者几年当中才能和父母相聚一次,手机成了他们维系亲情交流思想的唯一工具;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如抢劫、车祸等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报警、向老师学校求助;再者,我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校外借宿,宿主看护不到位,学生住处经常发生偷盗事件,把手机放在校外住处极不安全,前几周我班上一女生还因为手机被偷,猜疑同院住宿学生打架事件:当然手机也可以用来上网查找资料,对学习也有帮助。

看来,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确离不开手机,我们武断地禁绝学生使用机,甚至搜查学生身体检查学生口袋,只要一发现学生手机就立刻摔在地上或者扔进污水桶的行为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不理智的,只会让学生反感和愤怒,是教学关系紧张。事实上,手机是学生的私人物品,《物权法》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教师和学校是无权损毁的,而且把手机摔在地上或扔进污水桶,手机电池还会引发爆炸危机财产和人生安全。这样做只能说明,我们的一些教育者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缺乏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摔坏的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职业修养,是我们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学校和教师要进行疏导教育,让学生在上课期间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整到静音状态,只要学生上课期间不玩手机、不聊、不看电子书就不会影响学习,不会影响我们的课堂秩序。这样既便于手机保管又不会挫伤学生的感情,才会达到“双赢的”结果。

当然,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我们决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的日常管理,要勤于观察了解学生状况,对于学生在上课期间玩手机聊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坚持原则,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以理服人,树立教师威信,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一次,我在所教的高一(12)班上课时,发现一女生始终低着头,不专心听讲,就蹑手蹑脚走到她跟前,把她的手机拿过来时,我发现她正在聊微信,话题里赫然有“老婆”、“老公”的亲昵称呼。学生上课期间微信聊天,怎么能不影响学习呢?我当即没收了该女生的手机,下课以后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以利害,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该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今后上课期间再不玩手机,同意她的手机暂由我“保管”一个月后还给她。

上周的班会课上,我正言辞恳切的给班上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养成教育,突然第一排的座位上响起了手机聊天的消息提示音,我扫视了一下前排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目光集中在了女生郑某身上,我马上意识到郑某一定在玩手机!但我并没有停止班会,一边讲一边观察郑某。结果我发现,郑某还在把手机放在课桌上的一摞书后面继续玩,我只好走下讲台,把郑某的手机拿了上来,然后继续开班会。

班会结束,我并没有立即处理郑某玩手机的事,我想该给她一个自省的时间。

晚自习前,我把郑某叫到了办公室,给她讲清了玩手机的危害和她的行为给班上带来的恶劣影响,然后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自己把手机摔坏,二是立刻叫来她的家长,把手机交给家长,让她回家反省、接受家长教育!郑某听了当即泪流满面,连连认错,央求我不要通知家长,同意把手机摔坏,但她说自己不想在老师面前摔东西,让我替她摔。我想,这毕竟是学生的东西,摔坏了就等于破坏了人家的财产,但我又不得不摔,上课玩手机,此风不可长,必须敲山震虎,严格班规。我决定摔了,但我留了个心眼,把手机后盖朝下,横着丢了下去,“啪”的一声,手机的后盖、电池、机体立刻分了家。手机摔了,郑某的选择有了结果,我便让她回到了教室继续上晚自习。郑某走后,我捡起手机,装好电池,发现手机完好无损,就放进办公桌里。

晚自习结束前,我进教室给学生们通报了对郑某玩手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同学们都表示理解和接受,也表示这是他们的前车之鉴,一定会引以为戒的。然后我又把郑某叫到了教室外,对郑某进行了疏导和教育,并承诺,只要郑某今后学习进步行为规范,学期末的时候我会还给她一个同样的手机。郑某情绪上放松了不少,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不辜负我的期望。

郑某玩手机的事处理结束了,我终于出了一口长期,心头轻松了不上,因为这样的事处理不好,往往会给学生的情绪带来极大波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第5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彭艺萱

大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没有了它,生命就没有了光彩,没有了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

正值秋天,体育老师带我们到树林中捡垃圾“义务奉献”。小草依旧长得茂盛,秋风吹拂,只听“啊”的一声,寂寥的长空顿时被划开了一道口子,我的手指也被草叶割了一道,鲜血直流。好朋友张宇航慌忙跑过来,“痛吗?怎么划破的?你看看自己,怎么这样不小心?”在她的“责怪”声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暖流传遍了全身,手指头上的痛感也不怎么清晰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

友情如同火把,照亮你心中的阴影;友情如同良药,化解心中的忧愁;友情如同航标灯,指引正确的方向。友情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友情是……

真正的友情,不是瘦子遇到狗熊丢弃朋友,不是山猫见利忘义昔日真情,而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情谊,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承诺”……

第6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感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

在学校中,学生干部队伍的人数往往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1/3之多,这表明了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校方也非常的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使学生干部在总体学生当中起到模仿带头的良性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心理入手,更加注重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一良好的开端,使校方看到了情感管理在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管理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注重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有丰富的爱心和耐心,与被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从而感受到彼此双方内心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融洽的管理氛围。在调查中显示,人的情感的丰富程度非常之高,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与唯一性,避免采用传统集体强制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的混乱和排斥情况的发生。要做到与被管理者心灵的相互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我们将这样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当中,使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二、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必要性

1、现行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

由于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学生干部与校方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很多学生干部畏惧校方管理者,导致学生干部的工作被动,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并存在着一定的躲避心理。长此以往,这样不利于校方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在时代的推动下,学生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速度加快,情感也变得丰富。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增长学生干部的抵触心理,不利于管理的实施同时也达不到管理的目的。而情感管理的模式更加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运用。

2、"90后"学生干部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都已经是"90后"了,"90后"的学生心理变化速度快,青春期中的情绪化比较明显,个性强。强硬的管理手段很难使"90后"学生干部对管理制度的服从。首先,我们应该了解"90后"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需求。他们渴望被认可、被重视、被肯定,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强烈的自尊心使"90后"不甘于屈服。我们要从学生干部的总体特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干部进行情感干预,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围,在满足学生干部的自尊心与情感需求的同时,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3、当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2年或是2年半,这样学生干部的培养期和任期都会缩短。怎样让学生干部在短期内适应环境,转变角色,提高工作能力,成为摆在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运用情感管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心、关爱学生干部,学生管理者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合作者"的角色,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增强学生的向师心理,"亲其师,信其道",充分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中的几点运用

1、了解、关心、尊重学生。

想要有效的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进行情感管理,首先要对当今社会下的学生状态和学生心理有所研究和了解。想要真正的走进学生干部的内心,要对学生干部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进行关心,在接触的同时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进行了解。管理者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与学生干部谈心、聊天,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干部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关心,让学生干部从内心深处接受管理者,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僵硬的上下级局面,才能够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适度授权,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工作的成就感。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情感管理,除了管理者对学生干部的关心还不够的,在情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满足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要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利或者交代一些任务,让学生干部在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优越感的前提下达成目标,更能够激发学生干部的挑战精神,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学会担当,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存在感。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干部自觉主动的接受管理,还能够在任务完成后得到管理者以及校方的肯定,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同时,校方也要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给予奖励,这样也能鼓舞其他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所以说,在管理的同时适度放权,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创造和谐环境,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归属感。

一个人对团队的归属感会让他对团队产生较高的忠诚度,从而对团队目标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会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不断地强化自我。所以,学生管理者应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适时关心学生干部的需要,切实地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困难,提升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身体力行,树立情感威信。

作为情感管理的实践者,学生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转变态度和思维,多做换位思考。在学生干部面前树立优良的品行榜样。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语言、行为、品格等方面为学生干部树立榜样。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生干部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管理,培养与学生干部之间积极的情感,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关怀与信任,才能更好地去培养、教育学生干部,促进学生干部健康地成长。

第7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 雌激素;,SR

关键词】 雌激素;SRB(B族清道夫受体);可变剪接

0 引言

小鼠和人类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1]. 清道夫受体B族II型(SRBII)是SRBI的异构体,具有与SRBI不同的细胞定位与功能[2],SRBI和SRBⅡ的表达都可被雌激素调节[3]. 我们检测不同类型雌激素对大鼠肝脏SRBI 和SRBⅡ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构建SRB微基因,旨在分析雌激素对可变剪接作用调节的分子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5日龄去卵巢SD大鼠麻醉后,无菌硅胶囊分别注入17β雌二醇(E2)或17α乙炔雌二醇(EE)后植入背部皮下,对照组植入空的无菌硅胶囊. 于0,3,7,10,14 d分别取肝脏组织,并抽取静脉血,用于免疫印迹分析和雌激素水平测定. SRBI和SRBII抗体购自Novus Biologicals.

1.2方法

冻存肝组织在缓冲液中匀浆后,超速离心提取细胞膜进行SRBI/Ⅱ免疫印迹分析. SRB微基因的构建采用PCR扩增大鼠基因组DNA的SRB基因片段,PCR产物克隆至TA克隆载体并按顺序连接外显子11到外显子13片断. 其中内含子11和内含子12为部分缺失片断. 最后将SRB微基因插入pSG5载体的EcoR I和Not I之间,用于细胞转染和可变剪接的分析. 采用Titan One Tube RT PCR 试剂盒进行SRB微基因mRNA表达的RTPCR分析,引物为pSG5载体序列5′TAATACGACTCACTATAGGGC3′和5′GCTGCAAATAAAC AAGTTCTGC3′.

2 结果

植入胶囊后大鼠血清中E2和EE的水平均提高,其中前者明显高于后者(10~20倍). 免疫印迹分析表明,EE和E2使内源性SRBI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调,EE引起的蛋白水平变化与E2相比更显著. 同时,SRBI和SRBII均可检测到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表型. 雌激素可以引起糖基化和非糖基化SRBI的表达下调和非糖基化SRBII表达的上调,但未见糖基化SRBII表达的变化. 构建的SRB微基因包含外显子11~13,长1.5 kb,包括了连接位点和含有许多潜在剪接因子的必需区段. SRB微基因pSG5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后,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SRBI和SRBⅡ的剪接产物分别为486 bp和357 bp.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调节SRBI和SRBII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雌激素调控血浆胆固醇水平的机制之一. 另外,非糖基化SRBⅡ在EE用药时表达增加而糖基化SRBII没有变化,表明雌激素可能在翻译后水平调节SRB蛋白的表达. 在小鼠、大鼠和人类中,外显子12(129 bp)跳跃可产生编码SRBI C末端异构体SRBⅡ的mRNA[4]. 我们的结果显示,细胞转染后检测到了两种类型的异构体(SRBI 和SRBⅡ),表明成功构建了一种功能性SRB微基因,为进一步鉴定特异性的剪接因子并研究雌激素调节的可能机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Fluiter K, van Berkel TJ. Scavenger receptor B1 (SRB1) substrates inhibit the selective uptake of 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yl esters by rat parenchymal liver cells[J]. Biochem J, 1997, 326(Pt 2): 515-519.

[2]Webb NR, Connell PM, Graf GA, et al. SRBII, an isoform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BI containing an alternate cytoplasmic tail, mediates lipid transfer betwee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cells [J]. J Biol Chem, 1998, 273(24): 15241-15248.

第8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4—0159—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是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EV71感染除了引起手足口病以外,还能够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手足口病的少数高危患儿,一旦发展为重症,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肺水肿、循环衰竭,各种救治措施无效,常常在短期内死亡。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机体抗感染、凝血、发热、休克、恶病质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也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进行了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测定,分析其水平的变化及探讨其内在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自2011年6~12月在我科病房住院并确诊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1个月~5岁,平均(2.5±0.6)岁。诊断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大便EV71病毒检测全部阳性。正常对照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2.9±0.5)岁,选自入托查体及健康查体患儿。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次日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离心后置—20℃冰箱内保存待测,血清标本留取时间不超过24 h。IL—6、TNF—α测定采用德国西门子ADVIA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的录入及分析均采用SAS9.0统计软件,主要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描述、成组比较的t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2 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 讨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通常情况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等方面与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很容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少数高危患儿,一旦发展为重症,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肺水肿、循环衰竭,各种救治措施无效,常常在短期内死亡,使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有时家长难以理解,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处于尴尬的境地。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中,肺水肿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既往一直认为脑干损伤是发生肺水肿的重要原因[1,2],但在关于手足口病肺水肿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有脑干损伤的实验猴中并未出现肺水肿[3],因此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导致EV71相关肺水肿。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亢进与肺水肿的发生有关[4—6]。

IL—6作为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核心成员,可由多种细胞产生。IL—6所具有的多生物学功能,在抗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微量IL—6,在炎症、感染和某些肿瘤等情况下血清中IL—6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上升。在异常情况下,IL—6的升高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组织损害和加重病情发展。Kossmann等发现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IL—6水应性升高。有研究证实中枢星形胶质细胞、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自分泌IL—6,在IL—1或TNF—α刺激下分泌能力明显增强[4]。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发病过程中的高热与IL—6对下丘脑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有关,IL—6极有可能同时参与患儿的脑损伤和局部炎症。一直被认为受血脑屏障保护的“中枢特异免疫器官”也因细胞因子的进入而受累[4]。Lin等[6]研究发现,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病例组血IL—6水平明显增高,>70 pg/m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本研究中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血清IL—6水平增高与以上文献相符,同时提示IL—6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TNF—α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调节因子,其生物学活性表现根据发挥作用的浓度高低而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它在机体内的浓度较低,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抗肿瘤、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TNF—α不仅无助于抗感染,而且还是重要的炎症递质,可介导炎症反应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使机体器官甚至多系统受损。目前实验证明由TNF—α介导的炎性损伤过程可能是NPE发生的机制之一。TNF—α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后交感兴奋,全身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使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TNF—α。TNF—α介导NPE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还可直接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氧自由基的释放。本研究表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血清TNF—α明显升高,其参与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与其诱生的IL—6协同参与整个脑组织的损伤,构成炎性细胞网络破坏血脑屏障,由神经细胞自分泌的和血循环中的TNF—α共同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症患儿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增高,表明其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为临床上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抗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本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IL—6、TNF—α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的研究已证明IL—6、TNF—α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临床上应针对IL—6、TNF—α的过度产生和释放,加强研究相应细胞因子拮抗剂及免疫调节剂,以抑制上述细胞因子对机体组织的损伤和及早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McMinn P,Stratov I,Nagarajan L,et al.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Western Australia[J]. Clin Infect Dis,2001,32(2):236—242.

[2] Wang SM,Liu CC,Tseng HW,et al. Clinical spectrum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southern Taiwan, with an emphasis 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J]. Clin Infect Dis,1999,29(1):184—190.

[3] William Tong CY,Bible JM. Global epidemiology of enterovirus 71[J]. Future Virol,2009,4(5):501—510.

[4] Wang SM,Lei HY,Huang MC,et al. Mod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by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brainstem encephalitis[J]. J Clin Virol,2006,37(1):47—52.

[5] Chang LY,Hsiung CA,Lu CY,et al. Status of cellular rather than humoral immunity is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enterovirus 71[J]. Pediatr Res,2006,60(4):466—471.

第9篇:疫情的感受范文

答:关注。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介实时关注。

2. 疫情期间你所在的社区进行了那些特殊的公共管理?

答:我所在的社区自大年初一迅速组织物业对小区实行了封闭管理,持单位证明对必须出行者进行放行,凡进入小区者必须先登记、测量体温。物业对小区的公共区域进行了消毒处理。对外地回归人员进行了详细登记,对疫情高发地回归人员进行了隔离并对该户进行每天的跟踪采集信息等登记。

3. 你认为这些公共管理有什么价值?

答:对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避免了人员聚集,将聚众性的传播降到最低;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隔离,并每日报告体温,对掐断传染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疫情期间你是否加入或者看见一些志愿服务,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答:疫情期间我在单位老宿舍院做了一名志愿者,老宿舍院住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疫情初期对小区封闭,非必要不进出等政策有抵触情绪,通过我们志愿者对疫情形势的宣讲,老同志们由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支持,甚至有些老同志老党员自动的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如果说我们抗疫是成功的那一定是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5. 你是否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答:作为单位的一名财务人员,我自大年初二就上岗了,与同事们一起为单位采购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卫生用品,然后和同事们一起把这些卫生用品发放的一线岗位上。疫情当前,大家放弃休假放弃家人团聚,没有同事抱怨,年轻的、年老的,随叫随到,疫情当前单位的凝聚力让大家空前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6. 疫情期间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答:首先日常用品及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不能像以前那样去菜市场去超市购买了;孩子不能按时返校读书了;年迈的父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去广场跳广场舞、打扑克了;工作中聚集性的会议取消了;电视电话会增多了。

7. 这些改变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影响了孩子上学,半学期的网上授课对孩子视力有影响。老年人不能出门健身娱乐,对年迈父母的身体有些负面影响。

8. 疫情期间令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或一件事是什么?

答:疫情是突如其来的,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偶然路过武汉的,被封闭在武汉了出来出不得,他们为了节约开支借宿到火车站,靠车站的热水和方便面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人们永远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