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带教;实习学生

实习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与其实习期间带教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等都对实习学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实习学生今后的工作。作为战斗在护理一线的护理人员,我有着许多的带教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带教中作为参考。

1 关心和爱护实习学生

实习学生一般年龄较小,初到科室一切都很陌生。首先,要对自己带教的学生表现出非常的欢迎;其次,带领实习学生熟悉环境,介绍病区情况、护士工作情况等;再次,了解实习学生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告诉实习学生有什么困难可直接找老师。这样,实习学生有了依靠感,也消除了胆怯感,使其对今后的工作建立了信心,将压力转变成了动力,能很快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如若对其态度冷若冰霜,她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将不知所措,很难完成

实习任务。

2 加强实习学生责任心和护士道德修养培养

要求实习学生在上班时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对患者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3 培养实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1 实习初期要求实习学生先对科室护理常规、疾病特点、护理操作内容等大概有所了解;然后让实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多观察、多思考,有目的地去查阅相关的医学知识、专科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带教老师每做一项操作,要求实习学生在旁观看,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其回答。如在做青霉素皮试时,问实习学生青霉素皮试的配制方法、如何操作、如何观察等,以备其在实习中、末期能亲自操作。

3.2 在带教中除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大纲内容外,不分时间地点随见随讲,使学生边看操作边熟悉理论知识。如整理床铺时随时讲解有人床的整理法;下鼻饲管时随时提问鼻饲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判断鼻饲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等。

3.3 实习中期要让实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每项操作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做到放手不放眼。操作时要让实习学生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一旦操作失败,带教老师马上跟上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习学生在做静脉输液时一次不成功,就不要让学生再做第二次,由带教老师完成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患者不满,并让学生查找穿刺失败的原因。

3.4 实习末期着重培养实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学生对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每做一项操作前,让实习学生说出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如何解决等。操作完成后让实习学生找出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老师再给予讲评,加深实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做好实习学生心理疏导

实习期间,一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不理解,加之护士繁重的工作压力,都会使实习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带教老师要做好实习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实习学生明白,护理工作是一门非常神圣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态度,工作中要做到不求回报,只求患者早日康复。

第2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制定高职足球教学的硬性政策

高职足球要想彻底改革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从大方向上国家要去制定一些相关政策,要求每所高职院校必须去开展和实施足球教学活动。每所高职院校必须配备专业的足球教练。从从小方向上每所高职院校都要制定相关的院校政策,要求学校必须成立正式足球队,每月进行一次和外校的足球联谊赛。通过比赛去增强教学方面和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老师的教学的方式直接决定了足球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对足球的喜爱程度。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性可以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质高量的教学效果会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每所高职院校的足球老师都应有一套适合自己特别的教学方式。

(一)足球手语的训练

足球手语在足球比赛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加强足球团队的协调合作性,每位足球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足球团队的特定的手语。从学习手语开始,每位学生就会感到足球的神秘性从而增强自己的好奇心,进而提高自己的兴趣。再者通过特有的足球手语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增强彼此的协作精神和信任程度。一个足球队只有内部球员们彼此的协调团结才可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二)力量的训练

足球是一项十分耗费体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每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都必须有一个好的体力。足球教学中也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项力量的训练。在我们的印象中力量的训练无非就是跑步,从绑上沙袋一点点的增强自己的负重力到一步步速度的加快。确实这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每位足球教师还可以去创造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比如单腿跳比赛,单腿跳绳训练、蛙跳训练等等。有吸引力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力量训练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力量训练中,学生会在劳累的同时感到快乐。训练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供,也会受到意外的效果。

(三)动作训练中的幽默讲解

在足球的训练中有多的动作要领,足球老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来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们理解领会的更快。每一个动作的讲解都要非常的准确、生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学生要有耐心的听。要想让学生听的更认真、更有效果,足球老师的讲解必须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所以在普通的动作讲解中加入一些幽默的元素,或是自己的特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讲的开心,学生听的也开心。这种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所以足球教练在做完标准的动作示范的时候做一个幽默的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经验总结与交流互动

足球是一个团队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职足球的教学改革方便还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每次比赛的经验总结。要想提高高职足球的教学质量单从老师、学校方便改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方式的改变。一个足球团队的内部交流不仅可以让每个成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比赛中被有效的利用,还能够增强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增强内部成员的关系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彼此的信任。经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比赛的成功或失败都有它的原因,通过每一次的总结将这个原因找出来,失败的原因下次避免,成功的原因下次持续。在一次次的总结中高职学生们的经验才能越来越丰富,才能对足球有一个由内而外的全面的认识。因此高职院校的足球教练们可以通过这种鼓励学生们交流互动、经验总结的方式去提升足球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第3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习惯

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求我们在集中式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用一个又一个45分钟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拥有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到探究新知、锐意进取的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教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一)利用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内在的动力支持是极为需要的,要让学生觉得“好玩”“学的有意思”很重要,现在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有用”“就在身边”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化学史话”“拓展视野”以及教材中的精美插图等方面的内容,妙趣横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就会认为:“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真的很有意思。”(许多学生如是说)。我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能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深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性

对学生来说,能让学生持久“自主”的学习下去的最好动力,莫过于“成就感”了,有了“成就感”,就会越学越“带劲”(学生原话)。记得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节课教学时,当我把第一个海洋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整个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学生前后左右交头接耳,整个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在交流、在向身边的同学展不各自“丰富”的海洋有关的知识,我也就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各自发表对海洋知识的了解,一节课下来,我的课件始终只停留在第一张PPT上,而学生已经把氯气的生产以及澳、碘、钠、镁等后面的教学内容,都融合于浓浓交流气氛中去了。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学下去。在教材内容上的分析或解读方面,应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重方法轻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索。教师应该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课堂教学的引导着、组织者和支持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成就感,还将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仟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仟务,有明确责仟分工的互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实现组内互助优化

同一教学班的学生个性各异,学习特点各异,学习的层次各异。所以进行分组教学之前,教师绝不可草率,要深入了解教学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情况),多与班主仟、同班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性格、人际关系等),然后予以分组。如:我曾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十个四人小组(也是化学实验小组),让每个组都有同样ABC层次的学生,并让组员们推出一位组长,这个小组就成为一个学习的团体。教师授课完成后,让刁、组学生交流学习,由于同是学生,相互之间差距比较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讨论氛围浓厚(为了学习完成后能“回答”老师的几个复习小问题,获得老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的“肯定,’),收效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再学习”,组内成员纂卞可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完成集体学习任务,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调动学生课后集体协作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习的习惯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组分配仟务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集体的环境中,从而使其为了集体的荣誉,很好地刺激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十个小组,指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让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不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仟务,甚至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小课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实验等在班里展不,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的还请我去与化学实验室联系,去解开小组的“疑惑”,有地还拍成小录像。个人经验总结:让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去学习,品味团结协作的成功喜悦,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

三、注重过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课前开放教学内容,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探究的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内容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我们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条件,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化学资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研究、实验动手,培养他们通过独立学习,获取新地化学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新课之前,我总会让学生在课前先“学”一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透露”一些相关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径,从而使学生们能在下一节课时,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困惑”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有基础”的状态,而非“空白”状态。一位学生如是说到:“以前我在上课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师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哪怕我对课本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在问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问什么。”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给学生“提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先“学”,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学而不仄。

(二)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环境

第4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在传统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课堂教学经常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萌芽、发展和形成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并非有助于对大学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大学物理教学是知识的生长和灌输,是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发掘,创新的过程。通常,我们认为:第一,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灌输工程,而应当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相伴而生、并行发展的,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但应当是一个教师讲授、认识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和抹杀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中拓展、派生出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想法、方法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丰富想象空间、创造建构出新的知识。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它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物理学家探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探讨和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看到物理问题是怎样被提出、发现和发展的;又使得学生能够看到,只有从某一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并由此真正体会到在探索与发现并存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动性及其乐趣。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解惑,而且还应当包括学生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逻辑能力的综合培养。就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从而变物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理性思维和快乐成长的过程。

2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学生观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所在,即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实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即使对那些从未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时,他们其实也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依托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形成对该问题的科学合理解释的。另外,学生的学习是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共同需要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相互的质疑与交流,彼此了解真实的想法,这些协作与交流也是应该贯彻于整个学习之中的。通常,课堂交流主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等。学生的自我思考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进行反复推敲,推陈出新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不断讨论、商榷和辨别的过程,我们认为交流性的课堂教学是物理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和教学环节之一。

3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逻辑下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我构建,教师便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思维逻辑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建构较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点和逻辑结构,开展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构建,使其向着有利于逻辑思维构造的方向发展;进而在讨论与交流之中,把物理知识和问题一步步引向纵深,由此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驾驭规律和完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成为在学生学习上真正意义上的好帮手、组织者和促进者,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注重并善于学习现代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并更新教学观念,逐渐将素质教育渗透并扩展到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第二,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第三,必须掌握和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手段;第四,必须具备事业心、进取心和一定的敬业精神。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每个教师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培养、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善于接纳他们的失败和挫折,引导、激励他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和大胆地探索未知世界,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成功。随着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改变,大学物理教师必然会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建构主义的逻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4结束语

第5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识读视野;小学习作教学;行动研究

习作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而,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阻碍了习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作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而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以及主体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扩展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空间。传统识读只是对民族语言做一个书面、正式且标准的写作以及阅读。比如,在20世纪前期,人们通常将识读理解为学校的学习任务,学会一些读写方面的技能。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掌握的基本技能已然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关注语言的多样化,因而也就给识读赋予了新的特征:首先是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识读不应当只是理解为写作以及阅读方面的技能;其次是情境性,主要是情境运用后产生了意义,任何一种具有意义的写作以及阅读都赋予了社会情境性;最后是主体性,需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多元识读方面的素养。

1 分析教材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练习,所以相关习作教材都是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开展,在内容方面显出较强趣味性,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灵活性,在实际操作方面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开始习作教学。小学阶段习作教材通常有一些例文,大多都是以片段形式展现,并且是同年级学生作文改写而成,因而,与各个年级段学生生活经验相符。范文通常是学生写完后印刷在作文纸上,从习作内容方面到格式方面都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时刻留意身边事物,并且通过书面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事物理通顺,写明白。在掌握了基本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号、冒号的学习。三年级习作教材中涵盖了部分的训练,其中大部分都是片段写作,且都是以图文并存方式显现,这样既减少了写作难度,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所以,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给予学生写作空间的同时思维不致于受到教材主题以及内容束缚。例如,在教材中,有一章节习作训练内容是“我的自画像”,这种练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因为练习将画和写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在画完之后,再进行自我介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通常包括教师课前准备阶段、上课、课后反思评价等。教师只有在经过设计、施行、再设计等课堂实践后,才能够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学生由“写话”逐步向“习作”过渡,因而,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以及教材内容的情况,适应学生学习特征。比如,“我的自画像”这个章节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人物特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引导,教学过程从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切入,导语设计部分可以是一些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写作方面技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站在学生角度来说,需要拥有表达的勇气;站在教师角度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构思作文的材料内容,提高学生习作情感,从而增强习作信心,并且对学生成果做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3 教学反思

三年级习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图文方式进而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学生只有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够使得作文练习效果更为理想。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刚接触到作文部分,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比如,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有一首诗叫《咏鹅》,这首诗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首诗训练学生观察力。在孩子眼中,第一次见到的事物都非常惊奇,观察到的景象都是内心情感流露。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视觉方面、听觉方面、味觉方面、触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进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课堂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学生学习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将语文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在享受生活,而习作过程也就是一种生活感悟过程。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第6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深入理解;实践运用;教学艺术;与时俱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督导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这就确立了学校督导评估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并重并举的重要地位,加强和完善学校督导评估,必须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督导的价值追求。

1.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结合当地实际

1.1小组结合学习的方式方法

我们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认为:

1.1.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从形式和人数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均衡对待、综合搭配、强弱互补。

1.1.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把比较难度大的课或课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发现自己的不足。

1.1.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欢迎、实施和收效。

1.2小组结合学习的教学思考

1.2.1在学生的智能方面,虽已有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距离;

1.2.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是研究者编写的存在深奥难懂、回避热点话题等等;

1.2.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来自于不同层次、区域、环境的学生难以迅速实现。

1.3小组结合学习的教育必要

1.3.1在W生的智能方面,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是迈向素质教育轨道的思考之一;

1.3.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的过于细致远离国计民生是制约素质发展的思考之二;

1.3.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阻碍高效课堂的思考之三。

2.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语文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时俱进、适应改革、提高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时效和提高自身存在价值

2.1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

2.1.1一线教师要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中去;

2.1.2阅读、参考大量的课外读物、网络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积认知深度和涉及范围;

2.1.3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语文接受广度和深度,把握在课堂中所讲课文内容的容量和含量;

2.1.4考查每节课后学生了解的程度――自己讲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

2.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达到学以致用:

2.2.1让学生“爱”语文――

2.2.1――1从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入手,产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特别是古今名篇佳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抒感、热爱文学的教学目的;

2.21――3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掌握每个古典、每句古语、每篇美文。

2.2.2让学生“练”语文――

2.2.2――1听:听就是老师讲好学生听懂,老师讲精学生听好,老师讲的神奇可敬学生听的神色飞扬;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专心,越听越爱听,产生听不够的欲望来。

2.2.2――2读:爱听的学生爱说,爱说的学生爱读,虽然不是定的规律,但总有促进作用和连动性质,老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存在,也会发现学生产生爱读的苗头,这也是一种不容忽略的进步。

2.2.2――3写:写是语文学习或学习语文时的综合运用和超长发挥,从小学中学到高中直至大学,爱写的人总会循序渐进,越写越好,并且缺少不了爱听、爱说、爱读而最终爱写的发展过程。

2.2.3.让学生“用”语文――

2.2.3――1用就是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在考试时写出来、在工作时写出来、在观察时写出来、在思考时写出来,为个人、为集体,为社会发挥作用;

2.2.3――2老师平时督促学生写日记、作文和实践报告,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既能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还能产生文学创作的欲望;

2.2.3――3老师要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多用语文课文、多用教册范例、多用课外读物,引诱、引导、督促学生,加强个人用语文写文章的爱好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成就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和爱好。

2.3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3.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不论是课本课文、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培养起来,但就会寻求不健康的资料以满足刺激。

2.3.2引导阅读,强化思维:就课本课文、课外资料、网络文章都需要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去选择去阅读,去思考。现在很多市场上出售的阅读资料网络图文大多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学生年轻也经不住诱惑,一旦被市场盗版书籍、网络图文的不健康因素诱惑,甚至入迷,后果总是不堪设想。

2.3.3引导阅读,培养感情:其实感情最难培养也比较难发现,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作文和演讲才能发现,老师应该利用批改作文、演讲比赛、宣读作品的机会引导、培养和加强。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素质是目前教育行业的第一话题,也迫使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赏析许多名家名篇中流畅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凝练、朴实感人、哲理透明的语言

3.1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殊之处就是要有准确的语言、语音和词语运用能力,这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予以帮助。

第7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艺术硕士;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68-02

一、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出台背景

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5年决定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健全和完善了国家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高层次、应用型”具体体现在“学位获得者应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艺术创作领域的各种表现形式。”

对招生对象的原则要求是“学士学位”和“艺术创作实践经历”,而入学考试则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这种强调专业内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在目前我国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结构状况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当时,我国只有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可招收音乐表演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基本上都从事教师工作,真正回到舞台上从事音乐表演的极少。“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建设一支以具备相当艺术实践能力的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依据当时的情况看,整个文化系统中,音乐教育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水平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科研现状

艺术硕士的诞生,打破了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中只有单一文学硕士学位的缺憾。艺术硕士在我国是一个新生儿,只有短短的五年多的历史。在这五年当中,已经有几十多所院校陆续获得培养艺术硕士的资格。从目前教学要求来看,有些院校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相比传统理论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面,不仅仅强化了技术技巧的学习,甚至理论课要求要强过前者;理论课的学分要求还要高过前者,这样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必然造成更大的压力。至于课程设置的种类与多样性、生源差别、学术交流活动、学习与就业等等问题,尚没有系统性的经验总结与可供参考借鉴的任何权威性、开放性的资料。

这五年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交流情况,能够见诸媒体的信息,不外乎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陆续归纳出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与交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学术支持。从这些间断性的零星报道和体会文章,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在总结归纳教学经验,在有限的传播范围内起作用,缺乏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没有系统性地搜集和整理,急需将这些零散但是具有统计和理论价值的资料,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公共财富。

目前国内几乎见不到就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学与学习方面理论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学术文章和科研论文,缺乏系统的经验总结报告和经验探讨文章,没有后续的科研提供权威、全面、翔实、可靠的资料保证。部分原因,是由于艺术硕士学位类别的起步较晚,一切尚处于摸索方向、积累经验的开端。

艺术硕士源于系统性、专业性地提高艺术专业实际表现能力的要求。相对于理论型人才培养,摸索经验、总结教训、对教学现象的分析与归纳、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等方面,更加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的数据采集、分类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因为所有教学行为的个性更强,共性相对较少;教学的即兴性更强,计划性较弱;经验总结方面更困难,更加需要专业的面对面指导,艺术表现和交流的平台作用更强。这就决定了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归纳成果方面,全面、细致科学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这又涉及到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分析模型的建立、分析方法、结果归类等等一整套系统的作业程序。

三、国外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硕士在美国、英国以及原英联邦主要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发展得比较成熟。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艺术设计、舞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制作等艺术创作领域。然而在美国,MFA通常授予戏剧相关的专业。美国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却大都不使用MFA这个称谓。表演演奏专业和作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常叫“音乐硕士Master of Music(MM)”;音乐理论和音乐史方面的研究生则授予“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音乐教育专业则授予“音乐教育硕士Master of Music Education (MME)”等等。

从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模式上看,美国的艺术硕士教育体系十分成熟,影响力也最大。这种成熟并非是僵化套路的程式化。开放性和多样性,是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与进步的机制性措施。美国开放的教育体系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纳人才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科研理念。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伊阿华大学等院校的艺术硕士培养体系非常完备。师资、课程、课外专业活动、学术交流都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学校的教学和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给学生充分的表现和交流机会。对于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方向来说,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面,他们往往针对非常具体的项目提出针对性极强的项目建议、可行性分析,并且给予任课教师以充分的自主决策空间,充分发挥艺术的个性。在总结评价中,也是以学生艺术表现的个性价值作为首要条件。这一切看似随意、以“个性”为前提的判断标准,背后是强大的资料数据分析和科研体系作为支撑,将庞大的数据量通过科学的归类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作为科学证据,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

美国艺术院校协会(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CAA)和美国专业艺术和设计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rt and Design)对于艺术硕士(MFA)设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以实践性、创作性为主,强调应用性,同时,也要求必要的艺术素养和理论知识。入学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创作才能和表演天分。教学计划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表演作品的广泛性,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学位授予标准主要看学生创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创作技能和表现力。毕业汇报以演出和作品展示为主要考察标准,同时完成专业艺术分析、总结文章或论文。

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专业的设置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比如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大学之一“柏林艺术大学UDK”,音乐专业分为音乐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继续进修学制。音乐表演专业就是以培养表演艺术家为宗旨,针对那些准备成为职业乐团、乐队演奏员以及独奏演奏者的学生设立;音乐教育专业就是为培养教师,课程以教育理论为主;而音乐继续进修学制是在以上专业基础上继续学习,已获得不同的文凭。与艺术硕士同等学历的学习,就在表演专业的学习当中,毕业授予Diplom(硕士学历)。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的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也大致相似,专业设置直指培养目标。

四、艺术硕士教育应关注的问题及启示

目前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学位论文写作等理论方面,音乐艺术表演还需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他们社会最需要的艺术实践能力。在校学习期间的艺术交流活动应当更加丰富,加强校际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教学体系尚应体现重视艺术实践的特点,与艺术人才成长规律。

艺术硕士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经验摸索和总结。基于此,笔者开展了“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科研项目研究,这一项目具有单一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用性――为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教育整理出第一份全面、细致、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资料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的教育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提供授课方式、课程类别、课程内容、课内外相关交流活动的建议;毕业生就业跟踪及反馈建议;如何体现艺术硕士培养的“高层次”和“实用性”。

增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为我国艺术人才在职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全面提升艺术技能和素质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1.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

是学好任何东西的关键所在,只有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所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下面列举了几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1.1.1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毕竟是新兴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开始时期都能保持一定的探奇心理,只要保证将这种心理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动手解决问题就是保持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比如给学生提出“共有几种方法删除文件“等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

1.1.2引导学生制作有趣的教学作品

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比如在春节期间展示精美的贺卡,让学生能从美丽的贺卡中找到自己学习制作的动力,然后将自己制作的贺卡作为礼品发给好朋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1.2制定良好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要具有衔接性。所谓衔接性就是各个教学步骤都要紧紧围绕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一下列举几个教学流程:

1.2.1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下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在学习时能对知识做到更好的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布置预习任务、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课前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讨论。

1.2.2课上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坚持“实用与能力提升并存”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且任务能够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开始时期,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制作效果,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完善。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对于总结之后的不足能更快更好地吸收。

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总结

2.1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在信息课程教学完成后,要及时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评估,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任务中对每个学生做到因人制宜,更好的带动整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最后能将评估对每个学生进行告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弥补不足。评估要客观和公正,在此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

2.2对教师本身进行教学评估

信息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有准确的评估,更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精确的定位,为以后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供基础。在对自身的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反思教学得失,一堂课即使上得不好,找到不好的原因,后面的改进也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要找到好的一面,将经验总结下来,并运用到接下来的课程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小结

第9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针灸治疗学是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生针灸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使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中医知识运用于临床针灸疾病诊疗是目前针灸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塑造合格的针灸人才非常重要。

临床案例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的真实记录。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医案记载,战国时期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汉代名医淳于意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为后世针灸学子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1990年后我国开始广泛探究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要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方、术,就必须重视针灸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10年来,临床案例解析在针灸教学中开始得到运用,左政[2]浅谈《针灸治疗学》的教学体会,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重现及掌握,在涉及临床各科必须突出针灸特色并兼顾其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带动学习兴趣。

1 临床案例是针灸治疗学在临床的运用体现和经验总结

针灸临床案例是针灸治疗学在临床经验总结,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可为临床教学提供有依据的、实践有效的诊疗方案,为针灸学生临床诊疗奠定良好基础。历代医家对临床案例非常重视,余震曾云:“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古今医案按・序》)王燕昌亦云:“盖临证多则阅理精,练事深则处方稳,此前贤医案所以可贵也。”章太炎先生[3]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医书论证,但纪其常,而兼证之纷淆,病源之递嬗,则万不能条分缕析,反致杂乱无章。惟医案则恒随见症为迁移,活泼无方,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馨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唔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其言发自肺腑,颇为真切。针灸治疗学是建立在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上,学习具体疾病的辨病、辩证与治疗。临床案例是临床医家在系统学习针灸知识后,临床运用的经验结晶,也是祖国医学伟大瑰宝,目前针灸本科教育主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以全国统一书本为模板,规范化、标准化的形式教学,学生从未接触过病患,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深奥的中医针灸知识,掌握疾病的诊断、辩证、针灸处方及施术,具有一定得困难,通过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的吸收与理解理论知识。如有一“小儿泄泻”医案:李某,男,6岁,家长代诉:反复泄泻6个月,加重3天。伴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等等(具体略)。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兼证以及不同的大便性状来辨证;根据大便次数及精神状态等来辨轻重;根据病程长短及其他兼证来辨虚实。后确定辩证分型,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选用正确的刺灸方法及处方。通过此医案,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治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2 临床医案有利于在规范化教学基础上与临床实际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

针灸治疗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强的课程,掌握知识必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模式,疾病的诊断,处方、施术都是固定模式,而中医精髓在于辩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抽象、空洞、西医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中医学特点,使临床证治粗糙和呆板,也无法学习到中医精髓,更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医生,在教学中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详细的解析,可以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临床,培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当代针灸流派众多,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临床许多名家特色有效的方法并未纳入规范化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的教学可从疾病的诊疗上系统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并可丰富临床知识。例如在讲述“蛇串疮”的针灸治疗时,除了教科书中的刺灸法外,再举以下3个医案,医案一:以电针结合火针治疗;医案二:以围刺结合铺棉灸治疗;医案三:以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结合药线灸治疗,并讲述以上疗法的具体操作。通过以上的医案,大大开扩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临床案例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针灸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融合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针灸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更无法掌握好针灸临床常见疾病的理、法、方、术。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挑选名家名案及自己在临床上的诊治案例,向学生进行案例解析,或者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老师提供病例后由学生进行分析,并确定诊疗方案,即可调动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使学生学习到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辨证论治技能,开拓临证思路。

4 小 结

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运用至临床的过渡学科[4],中医针灸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至关重要,在几十年教学中观察,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临床案例解析,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在临床实习中发现,与既往接受刻板教学方式学生相比,经过临床案例教学学习的学生更快适应临床疾病诊治,综合能力更强。这表明临床案例解析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显著,达到了其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左政.浅谈《针灸治疗学》的教学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19(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