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武术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1】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的文章 >>
【返回 栏目列表】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八、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
(2)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的文章 >>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兴趣小组教学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秋季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5、6班共有学生9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综合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一、方程 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确定位置 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 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四、认识分数 10课时)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知识的运用中,既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要以实际事实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生活。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老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例如:我在教学4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有关数量是4的事例:汽车有4个轮子,小兔子有4只脚,桌面有4条边,正方形有4个角……等。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数据,如学校操场一周长250米,一辆自行车400元,一本新华字典600页,象250、400、600等数据都来自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正确地掌握了数的概念。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从学生熟悉的游泳池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求游泳池的面积。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分工合作,积极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求出了游泳池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景教学,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了原有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渐渐明白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
二、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亦有严密的知识系统。小学生由于缺乏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他们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起来很枯燥。著名数学字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素质,引导他们动手、动脑,使之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经常向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热爱数学。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再感到数学是枯燥的了。例如:我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土豆问学生:它的体积是多少,你们会计算吗?学生面对这个不规则的物体开始不知所措,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剖、切、拼”变形的手段把土豆的不规则形状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再求出它的体积。我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同时又设疑:如果不改变土豆的形状要想求出它的体积,怎么办?正当大家迷惑不解时,我把一个盛了一部分水的透明长方体水槽轻轻放在讲桌上,启发大家能不能利用长方体水槽里来测量并计算出土豆的体积?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的争着要讲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先量一下水槽里的水深度,再把土豆放进水槽量,从水面上升的高度可以计算出土豆的体积;有的补充说:必须先量出水槽的长和宽,算出它的底面积是多少;还有的说:算出水槽的底面积后,也可以先把土豆放进水槽里量一量水面的高度,再把土豆取出来,水面就下降了,然后再量一下水面下降的高度,也可以计算出土豆的体积。我因势利导指名学生量出水槽的长是30厘米,宽20厘米,计算出水槽底面积是600平方厘米。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测量出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都是1.2厘米,很快计算出这个土豆的体积是600×1.2=720(立方厘米)。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微笑。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置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习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
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
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
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直接观察等具体感知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
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
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2.9--2.11期初复习(2)
22.12—2.1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32.19—2.2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
42.26—3.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实践活动(1)
复习(1)
53.5—3.11复习(1)简单的统计(2)
约数和倍数(2)
63.12—3.18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2)
73.19—3.25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1)
最大公约数(2)最小公倍数(2)
83.26—4.1最小公倍数(3)实践活动(1)
复习(1)
94.2—4.8复习(1)机动(4)
104.9—4.15分数的意义(5)
114.16—4.22分数的意义(1)
真分数和假分数(4)
124.23—4.29分数的基本性质(2)
期中复习、考试期中考试
134.30—5.6劳动节放假
145.7—5.13约分(2)通分(2)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
155.14—5.20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复习(2)
机动(3)
165.21—5.2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
175.28—6.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复习(2)新晨
186.4—6.10机动(3)期末复习(2)
196.11—6.17期末复习
数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个人工作计划(一)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5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个人工作计划(二)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2)班数学,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习惯较差,数学思考能力欠佳。本学期将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基奠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主动研究的数学新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课内外作业均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3.重视平时的审题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4.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5.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个人工作计划(三)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
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个人工作计划(四)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个人工作计划(五)一、学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54人,五(2)班共有学生52人,参加考试五(1)54人,五(2)班52人,五(1)男生31人,女生23人,五(2)班男生28人,女生24人,五(1)班的总分2916分,五(2)班的总分3480分,五(1)班平均分54分,五(2)班的平均分65.66分,及格率五(1)班43.4%,五(2)班75.5%,30分以下五(1)班6人,五(2)班0人,后进率五(1)班11.3%,五(2)班0%,80分以上五(1)班6人,五(2)班12人。
二、成绩得失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2、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4、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5、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的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无机化学;中药学专业;MOO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14-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各层次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日趋全面和成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1]这对高等教育也有指导意义。因此,要对现行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各种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2]。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在医药学的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机化学作为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首门专业基础课,是其他化学类和药学类相关课程的基础。无机化学课程的开展,正顺应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此形势下,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无机化学教学效率,分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述。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合理地应用多种表现形式把信息全方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些复杂的结构通过课件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使用图片及动画、视频等辅助手段,形象生动,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3]。
例如:对于不太好直观想象的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部分,用多媒体图片的形式表示,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比较抽象的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等重点内容的讲解,则可以借助动画来演示过程。比如教学配位化合物中心原子d轨道能级分裂图,对这部分内容,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从各个角度观察各种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以及在碳原子周围的空间排布情况。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枯燥为直观、形象,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又如在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对于溶液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讲解,可以借助于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几种现象,以便加深记忆和理解。
3 基于慕课(MOOC)的教学革新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一些无机化学课程在网络上都能便捷地被搜索,并很好地进行在线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而且可以用批判性的眼光对网上传授的内容辩证地进行思考。慕课符合网络信息时代学习碎片化、方便化的需求,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比如教师上课强调的重点,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多看几遍。
当前无线网络覆盖的广泛,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慕课实现与智能平台、应用软件的无缝连接,成为适应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4-5]。
利用慕课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内各高校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大都在减少。河南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学时数也减少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重新规划教学大纲,在有限的课内时间主要讲解难点和重点,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自学,比如对于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元素重要化合物性质、酸碱电离理论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内容,便安排给学生自学;并自主制作出一套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讲授重点、难点及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与国际化接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作优秀的慕课,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慕课时代,在有限的课时背景下,大量基础知识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在线学习。因此,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如何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教师要关注的首要问题[6-7]。
首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挑选一门优秀的、合适的无机化学在线课程。目前我国在大学化学类的慕课课程上比较有限,在线课程的内容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尤其是针对中药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很少。因此,学校现在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相应专业慕课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编写,对于不同的专业所编写的慕课教程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中药学专业,在编写无机化学慕课时,比较注重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和中医药的联系,以及有些知识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热爱。
其次,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线学习一般都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4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只有上课时在教室,其余时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互动,授课教师可以上传作业、课件和教学资料。由于互联网平全没有时间、空间的制约,能极大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率,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如笔者近两年在微信和飞信上和学生互动,学生问问题的人数明显增加,有部分性格内向点儿的学生会更趋向于在网络上和教师交流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5 总结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中药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将会逐渐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利器。在此形势下,中药专业无机化学教师应认清时展方向,将传统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科教育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红英,周芳,吴建丽,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效率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5,42(9):247.
[2]刘玉文,王丽.发展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3):187-188.
[3]李剑南,邵晋.多媒体双语教学方式在高校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55-156.
[4]肖得力,何华,季一兵,等.慕课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广州化工,2015,43(21):197-199.
[5]红艳.慕课及慕课引发的教育变革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6-17.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优化对策 存在问题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修身养性,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脑力的增强,是德育、智育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及民族性。高校是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主阵地,在全国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武术教学正发生着变化,虽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继续研究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体质的教育方法,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1.武术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品格。
个人品格的形成一部分是遗传基因的决定作用,另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的培养,而武术教育作为后天体育教育的一种,对个人品格的形成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方式下接受现代信息与知识的教育,武术作为主要的身心教育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质,长期参与,容易形成与之相关的文化品格[1]。
1.2塑造品质。
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难免对同一个招式进行反复练习,这不仅考验学习者的领悟能力,更是对学习者耐心的培养,而很多时候耐心是成功的必备品质。加上武术竞技必有成败输赢,考验学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正视成败、进行反思的学习者,才会真正从竞技中获益,不仅能够吸取他人所长,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习者自我矫正,形成刚强坚毅的品格,为日后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3修心养德。
作为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武术与我国灿烂的精神文明共同成长,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所以武术教学过程也是对祖国精神文明的渗透,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理念及哲学、医学等其他精神文明的学习,是修身养性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体会到学武修身、习艺养德的乐趣,使得学生折服于武术的丰富内涵,自愿自觉地刻苦学习,不但能改变学生的体质,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变对世界及人生的看法。
虽然我国武术流派众多,但都认可武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武德修养,重视武德的约束作用,认为武德不仅可以保持习武者头脑清晰、思维清楚、感知敏锐,还可以让习武者心胸坦荡、端重大方,成为光明磊落、虚怀若谷的强者[2],推崇养德先于学艺。同时因为武术的技击实用性,所以自古以来的武术传承都讲究传于有德心善之人,不仅希望自家的武术技能能够发扬光大,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尽责表现,希望武术用于助人除害的人道精神反映了历代习武者的宽广胸怀。
1.4健身美体。
武术最初的功用便是健身强体,是对修习者体魄的强化,拥有力量美、韵律美及姿态美,今天的大学武术教学更强调对大学生体魄的塑造,提升其审美水平。
武术套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及柔韧性进行锻造,加上武术本身多跳跃、闪挪及各种肢体活动,不知不觉间,学习者便会有健康的体魄,拥有动作的力量美及艺术的形体美。
1.5益智活脑。
武术要求学习者四肢协调,对自身重心进行调整,要求修习者该快时能够对招式迅速反应,该慢时能够感受力量的变化、重心的转移,加上习武过程中会对同一个招式进行多次演练,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够从看似重复的训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对武术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体会,是一项会刺激大脑思考、帮助个人成长的体育项目。
2.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硬件条件不过关。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面临少器材、没场地的尴尬境地,有些院校真的是财力不允许,没有资金购进教学器材,而有些院校则是不想在武术教学方面进行投资,导致武术教学普遍器材陈旧、场地狭小甚或没有资金,使得武术教学流于形式,难有发展。
2.2师资条件跟不上。
目前很多院校的武术教师都处于紧缺状态,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还有便是教师的学历虽高,但是教学水平却很低,即便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对武术教学也没有帮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近年来为了达到国家对院校的评估标准,招聘教师时看重教师的学历,导致一些真正的武术教学人才得不到岗位,得到职位的又不会教,使得武术教学难有成果。
2.3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大部分院校的武术教学仍然延续多年的初级长拳及简化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其他拳脚功夫或器械武术根本没有涉及,不仅与学生身体素质不相适宜,对发扬我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也根本没有帮助;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采用以班级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方便了教授,却难以收到效果,因为教师几乎不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决定其是否适合学习武术及适合哪类武术学习,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学出成绩,产生犯难畏惧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的武术课根本不是武术教学,难以让学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2.4缺少技击格斗性。
武术本身除了防身健体等功用外,还有技击格斗的实效,不仅因为武术曾在军事战争中得到成长,更因为只有打出武术本身的进击气质,才能真正发挥活血行气、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在现实的武术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示范武术的进击性,导致学生只看到了武术的形式与套路,学起来是花拳绣腿,缺少力度,使武术教学变成了“舞”术教学,制约了武术的发扬光大。
2.5教材资源匮乏。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武术学习也一样,但是目前高校中武术教材过于专业,不适合没有基础或基础很差的大学生,为了避免纯技术教材的不适用,各个高校开始自编教材、讲义,不乏有的教师简单摘抄,而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教材,将武术教学变成只有教师示范的体育课,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6成绩计算方法不正确。
学生的体育成绩不仅要纳入到总成绩的计算中,还要制定正确的成绩计算方法,不能单单依据学生期末竞技成绩计算体育成绩,还应考虑受先天身体素质及接受能力的影响[3],有些学生的体育敏感度很低,但是他们比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努力,此时成绩若是单单依据最后的技能确定,难免会抹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放弃对武术的热爱,而武术的发展不仅依靠技能的丰富,更需要理论的完善,而这些学生就是那些可能在武术理论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才,是值得教师培养的。
3.优化对策
3.1提高重视度。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重文轻武,注重对文笔知识的教授,轻视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武术教学因此长期不受人重视。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体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也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只有认识上有所改观,提高重视度,武术教学才会受到应得的重视,拥有先进匹配的教学器材,在激发师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表明学校对武术教学的立场,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与研究现状自然会得到改观。
3.2改善师资水平。
高校不仅要保证足够多的教师,还要保证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教师,才能保证武术教学规模,充分发挥器材与场地的作用;只有教师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都较突出,才能真正教有所成,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武术学习的好处,才能真正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4]。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高校应该在校内不定期举办教师间的武艺切磋、校内武术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发现学科的专业人才,并给予其展现的舞台,同时要组织武术教师定期进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保证教学能力与时俱进。
3.3丰富内容,改变方法。
目前高校教学很难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单独辅导,所以应该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对个体的指导,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尽量通过分组分类的办法因材施教,同时要鼓励学生间相互切磋与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碰撞中自我矫正,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氛围;或者引进视频教学方式,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鼓励学生自我练习,相互较量。
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新鲜的武术形式,如剑术、散打等广受学生关注与喜欢的项目,充分利用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3.4注重武术中的力量。
武术练习或是使用都应该体现出演练者的力量,针对目前武术学习只停留在招式与形式层面的特点,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武术比赛,让学生从实战中认识到武术的技击性、力量性,自主加强武术技能与能力的训练,发现藏在武术中的美感,自发地想学习,愿意为武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3.5融入思想理论教育。
面对高校武术教材不合格的困境,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武术学习的指导性书籍,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识。
加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改变武术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的认识。“技击乃末技”,足以说明武术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从来就不是为了战争与格斗,武术像其他文化遗产一样有自己的思想理论系统,深入讲解武术中蕴含的宇宙哲理、人世道理,注重武术之“道”的讲授,将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武术的必要性及好处,激发学习兴趣。
4.结语
武术起源于健身保健,发展于格斗技击,冷兵器时代曾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却衰落于现代文明的繁荣之中,转而成为全民健身的首选,只是经过千年岁月的打磨,已经不复当年的光辉,残存下来的已远不及当年全盛期的精华,成了一种式微的传统文化,需要大众的保护。而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古老文明,无疑是现代大学生的重担,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导致武术教学面临着备受轻视、师资不济的尴尬境地,不仅影响高校武术教学水平,更影响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与评价,不利于文化的承继[5]。本文从提高校方重视度,从而提高师资水平,进而改变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等角度针对当前武术教学困境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推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解析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4(02):16-18.
[2]李岳.浅析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科技体育,2013(10):35-36.
[3]孟云鹏.我国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J].黑河学院学报,2013,19(10):79-81.
[关键词]公共物品;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90 ― 02
高校作为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提供者,其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具有可供共享的资源、具有可共享的技术条件和具有可操作的管理机制。笔者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体制创新的问题。在共享技术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厘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经济属性,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供给的有效模式。基于此,本文试图整合校内外优势教学资源,以大学生环境教育通R课程为例,发挥本校“湖南省环境教育中心”和“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探索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及多元化共享模式。
1.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公共物品特征
经济学中认为,如果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那么该产品就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判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必须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形成过程和资源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开始是由生产者提供,在提供过程生产者需要花费时间、资金和智力成本,按照经济学原理,在资源共享之前,它具有私人物品性质,既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尽管短期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利用技术实现排他消费,但由于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知识的外溢性广泛存在,使得教学资源排他性消费只能在短期内存在。一旦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很容易被复制,这时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很难将不付费的使用者排除在外,无法排他消费。另外,实现了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任何一个使用者的使用都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不存在竞争性消费。此时,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由纯私人物品变成了纯公共物品。因此,必须从动态的视角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物品性质,为后续的供给模式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2.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困境的成因分析
2.1产权模糊导致资源供给困难
根据我国版权法规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对课程网站、视频资源、图片处理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应该享有数字版权的所有权益,也就是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应该提取属于自身的正当权益。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产权非常模糊,产权边界界定非常困难,很难实现真正的利益分配。首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多种资源的复合体,很难界定一个数字化教学资源作品的属性类型,无法准确判断它的版权属性,也无法断定提供者有多大程度的创新,产权界定、利益分割均无法顺利实施。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过程是一个多元要素组合的过程,每一个要素都有合理的产权诉求,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更不用说资源共享。而且,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多数老师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更新后的教学资源也涉及到更多的产权人,如何区分产权主体?如何划分权益?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产权模糊是导致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外部性导致资源供给效率低
所谓的外部性又称之为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好的或者坏的影响,无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他均得不到补偿,也不用赔偿。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大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外部性特征。数字化教学资源一旦实现共享,使用者存在滥用的风险,如可能大量复制课件资源,缺乏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资源共享的初衷大相径庭。此外,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正外部性,但提供者无法获得合理的补偿,缺乏共享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因为一旦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成功,区域内所有的老师将得到平等的正面影响,同时也惠及了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均免费得到了高质量教学资源带来的好处。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而言,他只获得了资源共享的一部分收益,却要承担全部的制作成本,再加上高校之间本身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得各个高校及老师均偏好于追求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部共享,排斥外部共享,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效率。
2.3资源供给的市场失灵
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可供交易的物品,按理说可以实现私人供给,但实际上私人供给非常困难。首先,私人提供者需要承担全部制作成本,由于资源产权不明晰,外部性不能有效规避,私人收益不能得到保证,导致私人提供教学资源的动力不足。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过程繁琐,既有宏观的框架搭建,也有微观的版面设计,既有动态的课程更新,也有静态的知识呈现,既有理论层面的资源传播,也有技术层面的难点攻关,如此等等。对于私人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此外,还面临着私人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设计理念的陈旧等风险。因此,单纯依靠市场的作用不能有效激励私人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除非政府提供成本补偿或者设定收费项目,否则私人供给会出现成本与收益的偏离。
3.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分析
笔者以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概论》慕课建设为例,探索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供给的可能性及实现模式。
3.1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供给可能性分析
(1)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供给奠定了基础。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最早认为公共物品在技术上很难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由于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和收益过于分离,私人缺乏足够的动力提供,因此,政府才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佳人选。但科斯证明了在制度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像灯塔这样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实现私人的有效供给,动摇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此外,布坎南从产权视角证明了区域组织提供公共物品是可能的,且从组织和制度上解决了成本收益问题,有效规避了“搭便车”行为。巴泽尔也认为产权不是绝对,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考虑技术和制度的变化,选择最佳的供给模式。这些理论的发展,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供给提供了理论支撑。
(2)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供给提供了可能。笔者发现在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出现两种极端,一是优势学科院系能够把握时机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自我供给,而其他非优势学科院系则只能靠学校出资建设资源数据库。同样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供给,但供给模式不一样。这是因为优势学科院系拥有较多的学科平台,建设经费充足,能够率先进行内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另外,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也增强了优势学科院系的排他能力,客观上刺激了他们敢于优先使用最新的数字化教学理念。笔者参与的《环境教育概论》慕课建设就是基于上述优势条件,率先在学校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3)学校投入有限也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我国大部分二本院校学科平台建设经费有限,基本上靠上级拨款,拨多少钱多少事,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建设长期落后于际需要。因此,在学校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将一部分教学资源建设推向市场,利用市场高效的配置方式弥补学校配置的低效。另外,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部由学校供给也存在成本过高的风险。学校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但也产生了高额的行政管理费用和激励扭曲的风险。
3.2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分析
(1)学校供给模式。我国现行的高校体制下,学校或者主管单位仍然是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像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建设这样需要高投入的大型公共物品建设项目。对于大多数院系来说,学校的强力供给才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因此,面对当前教学理念的更新,学校应该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紧跟国际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发展趋势。同时,学校还需要从制度层面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可以先给每个院系设一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达到优秀的继续大额度的支持资源共享建设,低效率的院系则不能获得继续资助,并可设置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核减运行经费等。
(2)市场供给模式。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决定了政府供给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完全可以通过合同、承包等形式由私营部门提供。比如在《环境教育概论》慕课建设过程,网页结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单靠自身力量短期内难以完成,我们就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承包给某公司,由他们负责设计网页结构,我们负责慕课内容,合力完成了初步的框架搭建,大大提升了攻击效率。
(3)学院自组织供给。由于学校各个院系发展不平衡,优势学科院系具有更强烈的学科建设意愿和建设实力,优势学科院系完全可以通过自组织供给,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自我供给。院系内部通过费用补偿成本的方式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部自组织供给,这样的好处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是根据团队成员的意愿提供的,针对性极强,对外具有排他消费功能,类似于俱乐部产品。笔者参与的《环境教育概论》慕课2014年启动,是学校第一个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院系,慕课涉及的成员、经费和后期管理大多来及院系自组织供给,保证了先进教学理念能够快速的在院系顺利实施。
(4)第三方组织供给。第三方组织也称之为非营利性组织或者志愿者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组织,具有利他性。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涉及到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原始素材,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采集、挑选和购买,这些原始资料的获取可通过第三方资助供给。如在《环境教育概论》慕课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环境美学等领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通过学院环保先锋队组织实现第三方供给。也通过委托的形式,通过微信圈等组织形式,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将他们生活中的有用图片、视频资源传递过来,实现资源共享。
〔参 考 文 献〕
〔1〕张一春.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12):9-14.
〔4〕熊秋娥,丁卫泽.基于成本收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条件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02):104-107.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型资源库;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等数字化终端在学生中普及,使得建设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实训需要的课程数字化资源,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项。它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构建丰富而实用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更加自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该资源库不但支撑专业教学,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实训需要。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及条件
近年我们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校园网络及服务平台,对全院师生免费开放,为普及和广泛使用数字化资源库学习提供了基础。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高职院校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突出地缘特色建设自己的课程学习资源库,能够结合自己学院学生情况对共享的本专业国家资源库做以补充,尽可能真正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预期效果,避免资源闲置和供求不对应,学生上课玩儿手机不听课下课上网搜答案写作业的窘境。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思路
以教职成 【2011】12 号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道分析策划框架,根据学生眼下真实需要和实际水平,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行业标准,对课程资源库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和充实采集。
1.明确需求。根据课改设计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涉及的几大工作任务,确保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实效性。通过深度校企及行业协作,对市场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实效性。
2.优化整合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根据热点行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充分吸纳行业及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优质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参加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并丰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力求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持续更新、动态管理、提高资源库建设的延续性。加强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开放性、探索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共享性建设机制,与企业和行业分享资源并不断丰富,把握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学习实训过程中确切需要的资源内容。
三、建设方法
《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经过外出学习和调研,目前传统资源库框架基本包括:计划、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我们拟增加行业专家视频讲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专业策划样板、行业发展前沿、方法能力训练等,强化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时掌握热点行业营销岗位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选取行业热点和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后业面对的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求待解决的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的,有意义的课改团队研讨,参与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外出参加专业会议,各级专业比赛交流等活动,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
四、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行业及工作岗位需求,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实用性资源为重点,搭建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训练学习平台。建设步骤包括:项目调研、选准定位、设定目标、项目预算、培训研讨、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方案修订、项目收尾验收。
项目建设在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行业、学生和员工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训练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五、建设特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企业公司共同培养学生,参与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
2.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完善教学和学习实训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资源建设水平。
3.网络运行。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对学生免费开放,资源库资源不断持续更新,利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在线使用、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服务等功能。可在网上平台开展实时 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等都能开展学习、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六、使用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我院营销类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把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实训、专业竞赛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走进行业、企业,确保了课程资源库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资源库建设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建设、边应用、边探索、边改进状态,各部分框架水平高低不同步状态。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很容易就感觉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中没有方向。从开始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
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如果没有足够的先进性、前瞻性、延续性,那么我们用过去陈旧的知识、通过现在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王静燕,李雅丽,马琳 浅谈高职《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1 年度第二批立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职成 函[2012]1 号.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