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材编排较为繁杂不够精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教材大多编写得较为细致。先排除有一定多余内容不做讨论以外,过多过细而没有重点的教材不仅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学校为了教学的完整,所有专业使用的都是同样的相关技术专业的教材,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这样的教材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教学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试验课程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社会背景情况
1.国家行业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医疗体系建设的速度较快。这样,地方不同层次的机构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大。尤其是基些一层的医疗单位、检验单位都需要补充大量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并且要求其有能力、留得住、用得上。甚至是一些企业也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人才。而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是获取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这样的行业需求背景让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必须要进行解决。
2.人才规格的提高
由于检验医学的发展同样迅速,新的技术、理论、方法不断地出现,所以对人才的规模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对人才的技术能力还有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等要求,也都在不断提高,这就给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改革教材编写的要求
(1)简而精。首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顺利进行,就必须针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合理地对教材进行精简,教材的知识点都必须直指重点。教材的编写应该像“压缩饼干”一样,增强实用性,避免内容的过繁、过深。
(2)重点突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难度要求不一样,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需要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不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材的编写也应该突出需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使用完善、内容深度够的教材;对于实践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更多地注重试验课程、操作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虽然也是一门通过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的学科,但是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却没有及时地在教材中补充。我国中职教育中教材的使用就存在内容过老,缺少最新科学研究状况的情况。虽然不能够频繁地对教材进行修订,但是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教学资料的补充,以一年为周期,整理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2.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弹性
由于中职教育中依旧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有差别的问题,不同学生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及时地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统一组织到一起进行指导。
3.对实验课进行改革
(1)引入多媒体。必须要加强多媒体课程在实验课程的渗透,更多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接受操作技能。
(2)开放课外实验室。通过在课外开放实验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课外能够有老师负责管理实验室,欢迎学生课外来进行操作,这对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44例,均为我院收治各种难治宫内残留病患者。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经过B超,血HCG,妇科检查确诊为宫内残留。其中剖宫产术后40-90d3例。引产术后20-67d至少清宫1次及以上者22例。各种流产后30-150d19例,曾行剖宫产术时间在40d-15a。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5岁,均有≥2次的人工流产史,其中≥5次者有10例。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无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疾病分类及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过各种辅助检查及抗炎等治疗后无藥物及手术禁忌,⑴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湖北人福药业公司)每片25mg,2次/d,2片/次,首次加倍连用2d,于每天早晚10点空腹服。服药前后2h禁食水,共服用3d。第3天晨8时给予米非司酮2片及米索前列醇0.6g均温水吞服,2-4h常规在无痛下行清宫术。⑵对照组:常规在无痛下行传统清宫术。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中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宫颈松弛率100%(22/22),腹痛者0例,宫内残留率为0。对照组宫口松驰90%(20/22),腹痛0例,宫内残率为40.9%(9/22)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为4.4±2.1d,出血量为45±15m,术后抗生素应用平均2天,子宫收缩药5天。子宫恢复正常7天;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为10.5±3.4d,血量70±15ml术后抗生素应用平均7天,子宫收缩药9天。子宫恢复正常平均15天。其中9例残留病人术后重复上述米非司酮及米素前列醇治疗后清宫干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宫内组织残留是产后、引产后或流产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多以清宫术为主,然而有些患者虽经及时清宫,但残留物粘连严重,往往经一次清宫不能治愈,还有些患者未能及时行清宫术或其它医治,出现反复阴道流血,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严重者可引起宫腔感染、残留物机化并与宫腔壁紧密粘连官腔粘连及继发不孕等并发症,导致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近年来,采取的B超指示下或宫腔镜下清宫,虽能提高清除率,但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1992年底国产米非司酮获准上市以来,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效抗孕激素药,其具有抗排卵、抗着床、扩张和软化宫颈作用。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比孕酮的亲和力高2-10倍,其作为清宫术术前用药,在体内与孕酮竞争抗体,使绒毛组织变性、妊娠蜕膜,内源性PG释放,致子宫收缩,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使之易与子宫壁分离,从而达到使其排出的目的。该药口服吸收迅速,1.5h血药浓度达峰值,维持12h开始下降,半衰期18h。其能降低宫内各种残留物的再次清宫率,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米索前列醇为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它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和血管扩张,具有明显的软化宫颈及子宫收缩的作用,与米非司酮配伍联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妊娠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已广泛应用于终止早孕,引产。
1)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一、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三、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目前,在很多医院,实习生已不是可有可无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日常工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以我院检验科门诊常规室为例,正规工作人员有7人,而实习生长期保持在4人以上,占工作总人数的40%左右,一旦穿上白大褂,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代表整个检验科甚至医院的形象,尤其是在门诊常规室这样的窗口部门工作,但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面临着从单纯的校园教育模式转变到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实践,很多实习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沟通技巧,缺乏对服务流程的了解,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临床应用,缺乏自信和应对纠纷的能力,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以门诊常规室为例,从2012年10月~2014年3月共收到患者及医护人员投诉32起,其中15起也就是近一半是由实习生引发的,所以针对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训刻不容缓。
2科学的岗前培训是基础
2.1自信心培训
在刚进入门诊常规室实习时,很多实习生面对临床和患者的咨询或质问时,不知所措,一脸茫然,紧张和胆怯的心情暴露无遗,这将会直接导致患者对实习生的抵制和严重不信任,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所以,树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碍,勇敢地站在患者面前不卑不亢地面对他们是实现良好沟通的第一步。而树立这种自信心需要带教老师的帮助:首先,要给予实习生足够的尊重,不能当着患者和医护人员面指责实习生的错误,不能把他们当成“累赘”或当“小工”一样随意使唤。第二,做好学生的“保镖”和“后盾”,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当他们不小心犯了错误,还有老师能够补救,让他们勇敢地迈出沟通的第一步。第三,让实习生树立“视患者如亲人”的理念,当患者来到门诊时,尽量用通俗和蔼的语言进行交流,取得患者配合,虽然目前医患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如果你真诚对待他,他会对你的小小失误最大可能地包容和理解。
2.2基础知识培训
实习生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就越能为患者分析病情和检验结果,患者对其信任程度就越高,实习生就会越自信,沟通的障碍就越小,因此,扎实的掌握检验及临床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实现自信沟通的基础。实习生应认真阅读检验科各种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行业权威参考书的书籍,还应注意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咨询需要。遇到疑难问题时,多查阅资料,多请教老师,切忌不懂装懂,给患者以误导延误病情。
2.3门诊检验流程培训
在门诊常规室,患者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下一步该干啥?”作为带教老师,必须在实习培训中详细地向学生介绍门诊流程,掌握工作流程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具体来说,要熟悉医院就诊流程、各个科室位置设置、检验科检测项目设置、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门诊抽血流程、不合格标本的清退流程等。带教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讲解各个流程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合理的实习安排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实习生在检验科门诊常规室的时间仅有8周,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了解沟通技巧呢?合理的实习岗位安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大部分医院的门诊常规室分为三部分:采血室、血常规化验室、体液化验室。在这三大部门中,采血室是业务最繁琐、涉及专业知识最多、与患者接触最多的部门,对沟通要求最高,而另两个部门相对简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学生门诊常规室实习的8周内,前四周首先在常规室和体液室实习,在这里最主要是与医护人员接触,即使出了错误,弥补的空间较大,经过前四周适应,实习生有了一定的沟通技巧和知识储备,最后四周再进入采血室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有利于循序渐进的适应工作,减少恐惧带来的沟通不畅。
4专职带教
以往的带教模式都是带教老师不固定导致学生没有归属感,老师没有责任感,可选择对教学有经验、有热情、沟通能力强的老师专职带教,这既能增强老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又易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便于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可大大提高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教方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因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鼓励批评或引导,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敢于和善于与临床和患者交流。
(2)发挥主观能动性:
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示范后应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带着“爱护心、同情心、忍耐心”真诚地与医患沟通。只有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提高医学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关系。但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放手不放眼”,既要敢于放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能撒手不管,要随时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导或引导,充当监督指导的角色。
(3)言传身教:
目前,许多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在相互交流、学习和指导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这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促进整体医学水平的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临床科室医师缺乏对有关检验知识方面的了解,大多数医师对检验人员和报告结果存在一些误解。在遇到患者质疑时,不能很好的对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②大多数的检验人员只是负责做好当日室内和室间质控工作,把质控值好当成衡量检验结果的唯一标准,对异常结果缺乏分析能力和个人建议,不能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③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和注意事项不是很了解,标本采集的不太规范,检验人员也没有及时下到临床做指导工作。④检验科在开展新的项目时,之前没有对临床进行可行性调查,只顾自己开展,不争求临床建议,难以被临床认可。这些问题的种种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检验和临床科室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沟通,没有把相互之间的沟通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来重视。
2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据卫生部所提出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文件中明确指出,对检验科室的检验质量方面和对患者服务方面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检验科的评价标准要求达到所有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其满意度的90%,那么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将检验科质量控制作为日常首要工作,使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一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由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据资料统计,分析前出差概率为56%~68%,分析中出差概率为15%,分析后出差概率为48%,在分析中出现的错误概率明显低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出差概率,由此可见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是目前影响检验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想要降低分析前出差概率的可能性,就要保证临床采集标本的质量,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检验和临床科室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对检验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科室之间也可以获得反馈消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与普及。
3完善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3.1合格的检测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和前提。
通常检验科的检测标本都是由临床医师和护士来实施采集的,采集后直接送检到实验室,这是在确保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体制中最关键的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出现差错,如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时间是否正确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算实验室拥有再精密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也无法客观的检测出真实准确的结果,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误导医师对患者的诊疗。作为检验科室人员应主动到临床科室为医护人员发放标本采集手册,讲解采集标本的各项要求和标本采集不当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例如:做凝血四项时,要求采血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是9∶1,如果采血比例不当,就会引起PT和ATPP的升高或降低,不能为临床提供稳定、准确的数据,影响治疗。以此让临床医护人员知晓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重要性,引起临床对此环节的重视。
3.2建立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桥梁
3.2.1检验科室首先要重视和正确对待临床的反馈信息,定期下到临床科室与临床医师交流,虚心听取临床医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查找原因,纠正潜在的实验偏差,制定整改措施,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服务质量。其次,检验科主管人员应不定期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讨论,共同探讨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了解临床工作,加深二者之间的沟通。
3.2.2检验科室应根据医院自身的规模、专科特色等实际情况,建立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水平。检验人员当发现检验指标异常和接近危急值时,必须先确认仪器运行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各环节无异常后重新检测,复查后及时和临床联系,并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危急值报告,使临床医师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提高检验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3.3检验与临床人员加强医学知识理论学习,共同提高临床意识。随着医学技术的新陈代谢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知识,快速学习新的知识技术,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与临床沟通与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专业人员应立即查找问题原因,对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方案,给与临床合理答复。临床科室也要提高对检验科室的重视,加强对检验工作特点的了解,不断扩充自身的医学知识,不能完全依赖化验结果,因为化验是有误差性的,要做到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发现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时,也应及时和检验科取得联系,防止贻误诊治。
4结论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2001年12月15日-2002年1月15日资料积累
2002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002年6月1日-8月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1.1实践教学模式传统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除临床实习外,主要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而实验实训又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落后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不健全,尤其是实践教学标准没有与生产对接,出现与职业岗位脱节的现象;实验实训指导书缺少与医疗行业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与本地医学检验技术现状不吻合;医学检验的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医学检验岗位需求。
1.3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失效
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技能考核存在: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在实训时,“一人做多人看”;二是以实验报告记成绩,代替考核的现象;三是课程考核偏重理论化,实践成绩比重偏低,一张试卷考核理论和实践等现象。
1.4实践条件建设滞后
由于医学检验设备更新换代快,设备价格昂贵,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跟不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4个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保障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整个体系核心,起着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是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各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出的具体内容;评价体系主要是对过程进行监控,对效果进行反馈,对质量进行评价,起调控作用;保障体系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和环境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的管理手段等,是对实践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黄冈市及其周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的访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理论,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它主要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
(1)职业基本素质:主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地工作态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医学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与医学检验服务对象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等。
(2)职业基本技能: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人体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临床基础检验、血液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等专项检验能力。
(3)职业综合技能: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细胞形态辨认、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检测、病原体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等技能,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优化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项目,按照职业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组织而成,见图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实践课程,优化实践内容体系,共确定173个医学检验实践项目,并规范其实践内容和要求,避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盲目性。
(2)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医交替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借助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环境交替开展早期接触临床、临床现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生产性实践活动;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深入开展基本专业技能、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开展临床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实践内容;调整实训室的功能和布局,构建虚拟医院环境,营造医学检验职业氛围;把教室与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于一体,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2.2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教学资源建设:①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并经行业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后使用;②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发专业校本教材,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制订专业早期接触临床实施方案,印发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将实践教学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③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专业教学任务、实训教学项目、技能训练目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专业技能达标要求等资源上网,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①利用暑假采取专业培训、业务进修、进医院顶岗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进医院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教师的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积累医院岗位工作经验;②聘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的建设,引领专业发展;③聘请一批各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带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和毕业顶岗实习;④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把黄冈市临床检验中心建设在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开展教师“结对”活动,每位教师对接一个市、县、区,与全市医院检验科长期开展学术、技术层面的紧密合作,使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紧跟技术的发展。
(3)实践条件建设:在市临床检验中心的指导下,通过校院合作,引入行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按医院检验科工作环境布局校内实验室,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在医院建设教室和学生宿舍,完善教学条件,把医院建设成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市临床检验中心的作用,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增加接触临床、专业见习的时间;利用真实检验项目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验实训。
(4)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并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习指导工作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早期接触临床实施办法、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标准、毕业实习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教学文件,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完善技能考核方式:①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技能成绩的比重,把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引入职业态度的考核,引导学生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②把平时的专业技能考核、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达标和毕业前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考核体系,保障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1.1效果评价
采用综合考核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IDI-CC)及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自制的主动性学习调查量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核表分为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各占100分;CIDI-CC量表共7个维度70个条目组成,采取6级(1~6分)评分法,分值在70~42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学习主动性调查量表主要是学习时间调查,分为课外学时间、利用网络学习时间及与其他同学讨论学习时间。
1.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观察组CIDI-CC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思维能力得分比较中,两组学生在求知欲得分方面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思维能力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核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学习主动性比较
观察组学生课外自学总时间、利用网络自学时间及与同学讨论学习时间分别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研究当中,教学步骤划分法将整堂课分为5个阶段,其中课前引导共有1个学时,主要是讲解数据库使用方法、文献获取方法、教学步骤划分法的意义及内涵。在进行问题归纳时,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每章制定3个典型案例,对于每个案例设计5个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讨论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每次用时为1个学时。例如血液系统疾病的案例,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史、检查结果等设计5个问题:
(1)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且患者相关症状对诊断结果有指导意义;
(2)存在疑问的地方,还需要哪些检查来进行鉴别或诊断;
(3)所进行的检查项目当中属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包括有哪些,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佳结果;
(4)除了该病之外哪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之相似,且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1.1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现状
近几年,医学检验实验室重要性增大,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实验室实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很大程度上也仍需人工进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约束,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另外,出现操作的失误等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2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环境行为,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制定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规范等,完善相关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仪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实验中所用的原始记录等。另外,对实验室弃置的培养基及被污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将实验室废物置于密封防漏容器中运出,按规定分类收集,统一存放及处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另一安全问题就是实验室的污染。医学检验实验较为复杂,医院的一些传染性血液标本或致病性病原菌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被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妥善处理,器皿需要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清洗,禁止直接用手进行清洗。
2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临床沟通,注重检验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各阶段质量。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中广泛采用各种不同的检验仪器,这不仅加速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也对实验室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室检验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对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
2.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
加强沟通可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检验科提交的检验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完整的信息,如果信息欠缺,检验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补全信息。检验人员只有持有信息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才利于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使检验工作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将其交由临床医生解决。
2.2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的程度不仅影响样本质量,也影响结果准确度。患者准备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及服用药物等。
2.3检验样本采集工作
采集样本过程中,尽量保证得到高质量样本,因为样本的不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可信度。严格要求每个环节,包括样本检验及样本运送等在内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取得高质量样本。
2.4运送、处理样本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于检验科。运送过程中,避免标本污染;如果因各种突况样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运,需要专业人员预处理标本。此过程按国家部门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样本只有存留期限过后才可以处理销毁,这一段时间内应加以保存以备复查用。另外要注意的是,送于检验科的样本,经查验后未合格者,停止检验。
3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要求,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配有相关安全仪器,保护工作人员、设备及环境。这些仪器的作用是聚集感染空气,使其无法自由扩散。实验室人员需定期检查并备案身体情况。其次,实验室人员经培训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日常保养,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与维修记录,并在使用前完成对仪器调试。最后,开展对外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
4试剂管理
实验室各种物品的存放须科学化与条理化。所有药品须分类存放用标签标明名称及含量或浓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试剂及剧毒物品应设置危险物品专柜并专人保管。有机试剂柜须设置通风管,避开阳光照射。另外,酸与碱应该分开存放;易挥发药品须存于通风柜;有氧化性的药品应与还原性药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药品试剂应规范管理,使用之后要归位,试剂借出时需记录,腐蚀品及危险品不可以借出。
5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