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评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社区; 实训评估基地; 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17.079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加强社区诊疗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1]。在社区诊疗工作中,全科医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社区疾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科医生对诊疗工作的指导以及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需要针对全科医生展开社区实践培训,以期提高全科医生整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使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次将30名全科医生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社区实训评估基地的全科医生培训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中,男23名、女7名;年龄22~43岁,平均(28.6±1.3)岁;均于2015年2月前参与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培训。
1.2 方法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涉及的专病实训区共有五类,涵盖了糖尿病实训区、高血压实训区、脑卒中实训区、冠心病实训区以及骨关节病实训区[2]。此外,还包括了1个“心理沟通”实训室。进而针对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展开实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1.2.1 理论知识 通过人机对话测试,了解全科医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用计算机对考试试题随机抽取,让全科医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条件下,使自身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强化。
1.2.2 操作技能 选择高仿真全科教学模具作为教学器材,以提高全科医生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进而使全科医生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2.3 体格检查 将学员自身以及志愿者作为体格检查对象,让全科医生通过检查了解人体体格基本情况。通过考评人员观摩了解全科医生体格检查的水平,并加以指导。
1.2.4 医患沟通 “两两”成组,构建病患情境,角色一为社区医生,角色二为患者,通过情境的构建,让两个角色人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对话,让全科医生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提高全科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1.2.5 临床技能 构建有效教学平台,以专家对疑难杂症的示范诊疗为主,在对专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的条件下,使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2.6 心理服务能力 在“心理沟通室”进行培训,以加强全科医生心理服务能力为目标,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常见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了解,并结合以往临床具体沟通案例,从而使全科医生心理服务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3 评价指标
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培训前对纳入研究的全科医生各项素质指标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工作。实践培训时间为1个星期,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全科医生各项能力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体格检查、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技能、心理服务能力。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全科医生此项能力水平越高[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全科医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体格检查评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临床技能评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较培训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医疗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社区全科医生,对于社区全科医生来说,与普通医生比较,在各项医疗服务水平上院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社区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便有必要针对医院的全科医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4-5]。
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之前,通常需评估全科医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比如对相关疾病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临床诊疗水平、医患沟通水平以及心理服务水平等等。在评估全科医生各项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够了解全科医生基本情况,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就现状而言,针对全科医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评估及培训尚且存在一些难度,一方面体现为实训教学工作人员偏少,另一方面体现为“实训评估”,“再实训再评估”的模式较为陈旧[6]。本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了相关能力水平的评估及培训。评估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计算机、仿真教学器材以及“心理沟通室”等,在我国这样的评估模式较为先进,且得到了各大医院的肯定及支持。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培训,可使全科医生各方面的知识水平、能力技巧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社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本研究得出了与该学者基本一致的研究成果[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践培训前,全科医生理论知识评分为(73.2±1.5)分、操作技能评分为(62.9±2.4)分、体格检查评分为(59.8±1.3)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为(65.2±3.2)分、临床技能评分为(64.3±4.2)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为(56.3±3.2)分;实践培训后,全科医生理论知识评分为(93.4±1.4)分、操作技能评分为(93.3±2.1)分、体格检查评分为(89.6±2.5)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为(91.2±4.3)分、临床技能评分为(93.1±3.2)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为(89.4±1.1)分,各项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全科医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社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庆,陈家应,俞军,等.徐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0):4075-4077.
[2]方才妹,张平,沈堂彪,等.浙江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07-810.
[3]郭华,张俊杰,李声华,等.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415-419.
[4]吴云红,许晓光,石玮,等.辽宁省全科医生培训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520-1522.
[5]李珞畅,陈鸿雁,吴宁,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实训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00-1630.
[6]赵亚利,吴涛,陈锐,等.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个人深入访谈[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34-136.
[7]陈伟玲,李翠兰,宋丽萍,等.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广州全科医生培养的启示[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4):361-363.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运用于广告专业教学中,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但是,在目前的广告专业实训教学中,由于实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各个环节脱节,专业特色弱化,实训教学缺乏时效性。本文针对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专业;特色实训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将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中职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培养中,以真实的广告平面设计项目为背景,将工作室模式和实际项目引入到学校课程中,让学生能在学校学习中接触到社会广告设计的实际案例,熟悉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为培养学生奠定更好的社会实践基础。
1广告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
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包括绘画基础、平面设计、Photoshop、立体构成等等。学生首先接受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进入实训教学,聘请广告设计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课程进度安排上,第一学期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聘请与本校合作企业的专业广告设计师参与教学,即实训模拟教学开始;第三学期,学生就进入到企业实践培训。学生的实训模拟教学在学校创建的模拟广告工作室中展开,广告工作室可以借助电商平台成立一个服务商,也可以引进公司企业的支持提供一些设备和指导人员。优秀学生的广告设计成果,企业可以启用,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设计资源,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
2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校企合作模式
2.1聘请专业的广告设计师到中职学校参与教学中职学校校内实训教学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进入到实训教学阶段,学生就可以开始按照企业模式进入到工作室进行实训训练,接触的都是实际工作案例,企业可以聘请优秀的广告设计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学校也可以派老师去企业学习,让老师成为经理人去指导学生实训。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实训教学主要是引用实际案例从设计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教学。对于学生运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所创作的广告设计作品,则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2.2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职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通过创建实训工作室来实现的,即广告设计工作室。计算机平面设计被引入到广告设计专业中,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广告内容设计,特别是图形图像的处理。运用平面设计来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开展教学,以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选题,该企业的广告设计师为学生的导师,按照企业的设计要求完成工作。广告设计并不局限于图像设计本身,还需要学生制作设计预案。设计师则要在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参考进行设计。学生在这种有目标的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充分发挥设计潜力,使得广告设计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3结合广告设计的实际案例模拟实训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进行广告案例分析是比较难的。开展广告设计的实际案例模拟实训,就是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将实际案例运用于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内容的认真领会,从中悟出道理。
3.1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模拟教学由企业设计师参与指导,按照本单位的广告工作室设计模拟现场,布置好广告设计所需要的设备。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师以及企业设计师要集中备课,主要讨论模拟实训的思路、方案,将广告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通过实训实现充分融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与设计师共同讨论实训案例,要求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操作能力。
3.2模拟实训案例的抽取为了让学生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环境,在教学中提前布置好实训现场。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小组,4-8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训案例内容。让学生抽取案例。教师针对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对广告工作室的模拟现场进行布置。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任务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内容。
3.3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模拟综合实训需要采取考核评分形式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以评价。学生广告平面设计作品的评分为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和设计师评分汇总,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分数。评分标准包括操作评分、创意评分和模拟解说评分三项成绩汇总。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要记入评分表中,作为本学科成绩参考项。
4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应用性人才,以利于学生毕业离校后,能够适应职业环境。广告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就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开展实训教学,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成勇.工作室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与教学,2014,(20):58-59.
[2]杨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总结[R].2011.
[3]王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多段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14):74-75.
[4]黄杏.施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现校企链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5):156-158.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28-01
《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各项操作技能。特别是近年来,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探索工程测量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分为:
课堂实习、课程实习、技能强化训练及顶岗实习四大块。课堂实习是指结合课程所讲内容进行的实习。如:讲完往返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后,就要进行往返水准测量的实训,实习一般为三人一组,香菇协作,轮流观测。课程实习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所进行的实习,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实习2周和施工测量实习2周。测量技能强化训练,是在校内测量实习基地进行为期4-6周的综合实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学生到用人单位,在用人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技术员的外业及内业测量工作,以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零距离结合。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做好准备。
二、工程测量实训环境的建设与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院骨干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财政重点扶持
专业,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训条件、实训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测量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
2.1 测量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室建设中,走“校企合作”之路,由中铁三局、山西天测绘有限公司、黑龙经
省地质勘察所、南方测绘有限公司捐资和学院自筹共同建设有“常规测量仪器室”和“数字一体化室”。常规测量仪器室拥有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百十台套;数字一体化实训室拥有全站仪20台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双频实时动态测量仪GPS RTK5台套、精密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扫描仪、绘图仪及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等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建设保证了高水平创新型实训项目的开设。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建成有校园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按照“从高
级到低级”的原则,布设一级导线网,在此基础上加密形成图根级导线网;高程控制网亦分以及布设,首级为四等闭合水准路线,在首级的基础上内插形成等外水准路线。网形的设计和网点的布设可以满足学生模拟工程实际进行实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与省内外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和合作,以签订协议
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建成一批满足教学和生产、科研需要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中铁三局集团有限、中国铁建、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省地质勘查院、南方测绘有限公司、山西天测绘有限公司等。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历届学生毕业综合生产实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工程测量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仅仅靠先进仪器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实训教学队伍,因此要将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或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师傅”,来改善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高素质的实训队伍,除了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如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对我院工程测量实训的教学研究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工程测量实训考核的改革---量化评分
实训成绩的评定不像理论考试那样有标准答案和严密的评定标准,难以量化评价。目前许多教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还停留在定性评价上,及时给出定量分数,也多半是主观评价,存在难以避免的弊病。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学生测量实训课程成绩,是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院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实训成绩的量化评分。
4.1 量化评分指标的建立
工程测量实训教学量化评分指标的建立,是实现实训量化考核的基础,量化评分指标共有四大项:实习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技能考核。每一大项再细分,涉及到出勤、安全、纪律、组员合作、工作进度、技术方案、数据处理、图纸绘制、成果精度、仪器维护与保养、实训日志、各项操作技能等。
4.2 量化评分方法
在评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训评分时指导教师先根据各组组长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情况各占50%的评分方法,得各组组长分值,然后各组组长之间按照上述内容进行互评,最后得出各组组长的最后成绩;然后由各组组长对本组各组员进行评分,接着由非本组长对该组各成员评分,得出每个组员的评分成绩。整个评分过程,本着民主、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始终跟踪监督指导。
此外,技能考核也与职业技能鉴定与考证制度接轨,我校将高级工程测量工的考核标准作为学生实训技能考核的标准,对学生逐一进行考核,得实训技能考核分数。考核合格者,发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合格证书。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安排补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种考核办法,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能力训练创造更多机会。
总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 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1.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轨。当下,部分学校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内容不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一些电子电工类实验教学缺乏实用性,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学无所用。
2. 考试评价存在问题。技校的实验课程考核,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进行考核。由于目前中职学生的自觉性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实验报告书写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这样一些写字好的同学就占了便宜。而实际操作也往往因为设备缺乏不能同时进行,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 安全——成了实验课的绊脚石。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在电子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用的都是220V的电压,而不是36V电压,这使得教师在一些操作上不敢让学生亲自操作,怕学生出现意外。一些学生也存在畏手畏脚的心理,导致实验课程的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 缺乏优秀的一体化教师。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师多由理论课教师同时担任,他们缺乏企业一线的经历,实践技能匮乏,缺乏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明显显得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5. 实习设备落后。部分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实验室设备老化,或者是设备数量有限、工具缺乏,再或者是设备缺乏保养和维护,使电子电工的实验课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和时展的需要,造成所学知识老化,不利于综合技能的提升。
二、技校电子电工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 完善一体化教学设备。完善的一体化教学设备是搞好电子电工实验课的物质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体化教室既要包括传统的讲台、黑板、课桌,还要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必须的。
2. 落实校企合作项目。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更新设备,使实验室与企业生产线衔接,要积极探索建立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同时注意从企业生产一线聘用一些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教师。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不断提到自己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用我们优秀的实验室去招揽人才和承接项目,达到双赢的目的。还可让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训,使教师逐步成长为既有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3. 完善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它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良机。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强调实验纪律、讲解安全事项;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故意损坏设备、不按规范操作等不好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加以批评教育;实验结束发现元器件丢失,教师应依据分组情况,进行追究相关小组责任。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职业习惯。
4. 改革教学评价。对学生实验的评价不只看数据,更应关注实验过程,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考核分两次评分:第一次为学生的现场评分,评分的依据为学生预习情况、实验设备仪器是否正确操作,还有学习态度等情况。第二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看学生是否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还有结果分析等,不能简单地看数据准确与否。期末考核过程中,可采取抽题的方式以确保公平;再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电子电工实验课改革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面世以来,驱动计算机运行的“代码”经过1946—1955年的程序设计阶段、1956—1968年的软件设计阶段(此阶段由于软件产品质量不高而导致“软件危机”),最终在1968年以“软件工程”概念的出现为标志,软件开发活动进入了工程化时代,并一直发展至今。软件的工程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几十年来至少经历了四次升级换代: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的结构化程序设计;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面向对象方法学及其应用;④近年来出现的面向问题、敏捷开发编程思想与方法等。毫无疑问,随着软件开发思想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也随之变化。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改革之纲,是在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面向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本文研究了更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场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岗位来看,有架构设计、软件研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从技术方向来看,有嵌入式方向或底层系统方向、Web开发(包括J2EE、.NET和PHP等)方向、移动应用开发(包括安卓、Windows、苹果系统)方向、后端开发(数据库、系统服务等)方向、客户端或桌面程序开发方向等。本文之所以选择Java类课程作为软件开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目前,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和Web开发领域,市场占有率高的安卓和J2EE平台均基于Java,即Java教学的改革研究更具实际意义;②各高校目前普遍开设了Java类课程,即Java教学的改革研究的结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现状,首先以人才市场上为本科毕业生设立的Java工作岗位为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国内某知名招聘公司,统计人才需求单位性质得出,民营或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74%),因此Java软件开发类人才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通过统计毕业1年内Java工作岗位的月薪范围得出,虽然大多数情况是“面议”(82%),但除去“面议”,从月薪6000~7999在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看出,市场对于符合要求的本科毕业生还是不吝薪水的。因此,这一月薪范围的岗位要求也应该是对合格开发人员能力的“刚性”需求,这些需求应该作为学校对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聚焦于月薪6000~7999的岗位,研究市场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具体需求。通过调研,软件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基本技能类,比如团队协作能力、文档写作能力、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②专业课程知识点掌握类,比如要求熟练掌握J2SE的API、基础结构、异常处理、日志处理、集合的使用、单态模式、工厂模式、多线程并发安全处理,软件工程概念、异常处理、集合、软件模式、J2EE的各个组件、数据库基本概念等;③专业课程群的融会贯通类,比如熟悉一种数据库的操作及其访问接口编程、熟悉HTTP协议及其编程、软件工程概念及其应用、数学概念及其应用等;④对更高能力的期望,比如能够独立开发程序,能够攻关开发难题,能够开发调试高性能、高稳定的程序等。四类需求总结如表1所示,其中,最后一类(期望型)能力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本科教学培养不太现实。因此,学校应着力于前三类能力的培养,同时软件开发属于实践科学,实践培养模式具有关键性作用。
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已有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不重视实践,而是存在待改革之处。以Java类课程为例,目前,主流的授课方式是集中讲解理论内容,学完两三节课后安排一次集中实验;更好一些的授课方式是,学生人手一机,课堂上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学生立即动手验证操作,两三节课后安排一次阶段性实训实验,课程最后安排一次项目实训实验。实践证明,现有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实验环节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有阶段性实训,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依然存在问题。②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具备“小应用场景”下的开发能力,但是离真实开发环境下的能力要求(比如表1中的高级知识点和专业课程群类能力)还有着不小的差距。③现有教学模式下的阶段性实训实验的培养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实验作业规模不大,学生做完后,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④在现有教学模式下,阶段性实训实验和项目实训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点,但目前这两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学生分工不合理,容易导致“瓶颈点”,小组成员间形成“死锁”,最终无法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以上问题,必须确立以下两个研究目标:①研究作业内容及要求,使阶段性实训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高级知识点的掌握;②研究项目实训实验内容及其运行机制,使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程群。基于以上两个研究目标,以Java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下研究内容:①设计涵盖高级知识点的课后作业题目;②设计阶段性实训实验的内容及运行环节;③以专业课程群的融会贯通为目标,设计项目实训实验的内容及其运行环节;④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设计各实训环节的学生成绩评估与反馈。
4课后作业、实训实验及其评估
课后作业是补充或扩展高级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以学生牢固掌握课堂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可以通过加强知识点验证环节来解决。如果不具备学生人手一机的条件,授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知识点亲手编程并演示给学生看。以Java课程为例,除了正常的课后作业,结合课程授课计划,可以添加如表2所示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关键是由教师建立合适、明确的目标。作业评分与讲解也很重要,评分目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去做,而是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难点,从而通过讲解来补足。阶段性实验采用个人实验,内容上应统筹考虑表2中课堂基本知识点与课后作业扩展知识点。运行环节方面,分两个步骤实施:①教师综合一个教学阶段的知识点设计实验题目,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后完成。②评分及讲评。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打分并讲评,讲评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程度。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对实践不够好的部分编写详尽的实验指导书或亲自演示编码过程等。由于实验内容的复杂度与工作量都较大,项目实训实验需分组完成,具体分三个步骤实施:①分组。分组的总体原则是组内成员水平差别平缓,从而保证良好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②任务分工。分工的均衡程度由分工模块的完成难易度差距来评价,难度要有阶梯。不少实验教学,学生只是形式上在一组,没有合理的分工,随意性很大,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成了旁观者。③评分。项目完成后,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一个集体总分,再根据各组中每个同学的完成和努力情况打个人分,最后根据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的综合情况评定等级,以保证评定的合理性。在项目实训实验的实际运行中,评分环节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评分环节的设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个人分。一个小组内每个学员的能力高低不等,组员个人分的差异在所难免。评估个人能力的要素有三点:①学员自身任务的完成度;②学员对所做项目的理解深度;③学员与其他组员间的配合,考核学员的小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小组分。即使组内成员能力有差异,但如果安排得当,分工合理,依然能够组成强大的团体。评估小组分的要素有两点:①项目总体完成度。项目完成度越高,表明该小组的合作效率越高。②项目分工的合理程度。通过参考组内成员的分数差距考核分工的合理性。
5总结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实操;利用实训软件
笔者从事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多年,深感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是实训课时少,实训与实际工作差距很大,走过场,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从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成本计算单的开设,到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辅助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完工产品的结转等一系列程序的实操要领,动手能力差。例如有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竟不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设多栏式成本明细账,还有的学生不会登记成本明细账,有的甚至不会编制费用分配表,教材和实操毕竟是有差距的,所有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存在问题的,怎样提高成本会计实践环节教学水平成为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加实训课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课前讲清实训宗旨和实操要领
一般应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应分析应该采用什么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其次,怎样开账,即怎样设置明细账。品种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生产步骤或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分批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批别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有两种方法:如果辅助车间生产的品种较多,如工具、模具的制造,材料加工等,账户设置方法与基本生产车间大致相同,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种或劳务种类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如果辅助车间生产产品品种和劳务种类单一,如供电、供水、供汽等,则可采用简化方法,不设制造费用账户,辅助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制造费用,一般以制造费用为一级账户,生产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期间费用明细账的设置,根据需要可按全厂设置也可按各部门设置,
二、教师示范
学生只是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模仿着做。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案例(防止学生抄袭)用多媒体示范,如成本明细账设置、成本计算单的开设、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辅助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完工产品的结转等。教师还应自己做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应有尽有,以供学生模仿。成本会计实训与基础会计实训是有区别的,后者更细,更具特殊性,犹其是多栏式明细账的应用。在实操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要求教师提供教师做的样板。可见,对于学生来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实训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是很受欢迎的。
三、学生模拟实操,教师加强辅导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实操,最好用手工账来训练学生。手工账全面、细致,最具典型意义,可加深学生印象。账簿、记账凭证全部用现行财政监制的、通用的记账凭证、账簿,各种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可以自己编制,只是背景资料可用模拟实训资料,但要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示和综合实训。原始凭证最好是仿真的,以提高实操环境的真实性。 转贴于
实操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为鼓励学生实践,实训成绩应记入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记分比例以30%~40%为宜。不参加实训将不能取得实训成绩。
为强化实训,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实训作业,从现实出发以三到四周左右为宜。
学生模拟实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实训软件,实际上就是软件公司通过网络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在实训软件提供的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量大,既可进行单项实训,又可进行综合实训:实训效率高,学生一完成实训作业成绩就出来了;教师随时可监控学生实训,有利于课堂管理,学生前一步骤结果不正确就不能进入下一步骤实训;还可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很受学生欢迎。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由于设备限制,实训规模有限;实训软件还不够成熟,功能也不很健全,一般只提供一套账;电脑的虚拟环境与企业现实环境是有差距的;学生很快可做完,印象不深刻等。所以还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还可利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成本核算模块进行实训。
四、厂校挂钩建立实训基地,到实训基地实训
与工厂(公司)挂钩,建立实训基地,这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可为企业量身定作培养对口人才,供需见面,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增加就业。
五、加强实训后的总结和讲评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实操的积极性,实训完成后要进行讲评,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同时不点名的指出存在问题,并且教师纠正错误时应示范,展示正确的作法。也可在讲评时请学生做正确的演示,以增加师生互动。
实训后可以展示部分优秀实训作业,并附有点评,也可在学生中传阅部分优秀实训作业。
评分时应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作为标准,同时考虑作业质量和学生认真的态度,给予客观的评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一是要调动学生实操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实训作业,通过各种手段给他们动力和压力;二是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手工账、多媒体、实训软件、实训基地、网络、财务软件、教师示范等,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三是教师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金泉、郭小金、张绪军:《成本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阐述了动力类、电力类课程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实训设备昂贵、数量少,安全风险大,实训操作与考核困难;学生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创新能力培养尚停留在理念层面,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延伸生产设备功能、做细自主学习过程、做实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等改进措施,总结了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得到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生产设备;功能延伸;自主学习;做细过程;创新能力;做实环节;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58-03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成功教学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它包含了一系列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法,如谈话法、阶段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法(含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等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实施与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院校建设初期尝试了各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在分析、研究、消化、吸收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了“延伸生产设备功能”、“细化自主学习过程”、“做实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等改进措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行动导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一)通过拍照、制作PPT课件,延伸生产设备功能,解决实训与实训考核难的问题
由于动力电力类生产设备体积庞大、占地大,且价格昂贵,设备台(套)数严重不足,使得受训练人数非常有限,大多数只能“望洋兴叹”;也由于生产设备价格昂贵,一旦损坏,后果很严重,加之设备连续带电运行,稍有不慎,极可能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
基于项目、案例、问题意义的情境,是对职业情境经加工而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虚拟”。我们在教学中不苛求完全真实的设备和职业情境,而是根据现有的条件,设法延伸现场生产设备的功能,创设能大批量、多次数操作的学习情境。如水电厂巡视实训,具体做法是:(1)教师布置巡视任务,发标准化巡视卡,强调危险点,介绍巡视点、巡视项目及标准,并将学生分组。(2)学生熟悉电厂标准化巡视卡,熟悉巡视点、巡视项目及标准等,准备好拍照用的照相机或手机。(3)运行值长(班长)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生产现场。教师负责纪律、安全,运行值长按巡视线路依次巡视设备,向学生讲解设备巡视点,巡视项目(温度计指示值、油位计指示值、水压指示值、仪表读数、机械破损、气味、声音等),巡视标准(指示值范围、呈现的状态),讲解简明扼要,减少在现场的停留时间。讲完一处,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拍照记录。注意照片整体与局部的配合,整体表现仪表、机械缺陷所在设备的相对位置,局部突出显示巡视点的细节(仪表指示值、接头状态、机械缺陷等)。以此类推,依次巡视、拍照,得到一组照片。(4)学生将照片按巡视顺序做成PPT课件,每张PPT课件包含巡视点(设备整体与局部的配合),巡视项目(3~5个)与巡视标准(用简洁、正确的文字说明)三个要素。学生在自己做好的PPT上反复练习巡视过程与方法,不断熟悉设备、巡视线路、巡视点、巡视项目与巡视标准。(5)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PPT课件,将其中的文字说明去掉,以副值班员的身份,按照现场巡视路线确定的顺序展示幻灯片,向值长(由教师1人、值班员1人、学生4人组成的考核小组)汇报巡视结果(巡视点状态与巡视标准比较)。考核小组按评分细则(见表1)给巡视人打分,求出平均分作为该生的实训成绩。最后,选取成绩优秀的前三名作为学习明星,并代表班级整理完善PPT,留系部作为资料保存。
信息由学生亲自获取,课件由学生独立制作,训练由学生自主进行,考核中学生积极参与,真实设备与虚拟设备在学生头脑中一一对应,见图思物,使生产设备的功能得以有效延伸,实训时间得以有效延长,设备得以反复再现,训练得以反复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方便易行,又能避免安全隐患。
(二)通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填写问题单,做细教学过程,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
学生习惯于讲授式教学,不习惯主动查阅资料,不适应自主学习,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而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根据引导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制定计划时困难较多。能够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具体的工作流程,没有把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因此,离真正的自主学习还有较大差距。
引导文教学法是公认的、较理想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它能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应用引导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教学准备时,做好策划者;教学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学评价时,当好评委。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即课前的准备者、课中的思考者和行动者、知识技能的获得者、课后的评价者。如倒闸操作票填写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准备。包括准备教学内容(含重难点、设置疑问等),了解学情(含已学知识、已学教材等),学习场地(含教室、实训基地、材料工具等)的准备,印刷学习资料等。(2)学生准备。提前1天将工作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操作票填写指南(即操作动词、操作语句、操作原则等)、参考资料(资料名称、页码)发给学生。教师先讲授或复习一些与本工作任务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补充1~2个与本次任务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学习引导查阅资料等,解答引导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单中,作为制定计划时学生的讨论问题之一。(3)分组讨论,填写操作票。学生根据操作票任务书、操作票填写指南逐一填写各项内容,若有问题写入问题单,小组讨论解决,若不能解决,再咨询教师寻求帮助,问题解决后继续填写,直至完成。由于增加了学生准备环节,特别是增加了问题单中的提问题、解答问题环节,避免了部分学生讨论时不发言、不主动参与交流的沉闷局面,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由于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有所提高。(4)检查评价,总结归纳。任务实施后,教师将操作票填写评分细则发给学生,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熟悉细则。学生根据细则,负责任地给自己评分,然后与同桌交换,负责任地给他人评分,最后是教师检查评分。为了增强学生自评、互评的责任心,将该操作票自评分、互评分与教师评分比较,若相差大于5分、小于10分,则扣自评人、互评人总分1分,若相差大于10分、小于15分,则扣自评人、互评人总分2分,以此类推。这项措施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重要作用。学生参与自评、互评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取自评分、互评分、教师评分的平均值,减去自评、互评的误差扣分,即是该生的最终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使用的资讯材料,要首先选用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较好,易于迁移;其次是选今后工作要用到的规程、规范等材料,便于“零距离”上岗;再次是选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发展前景方面的资料等,拓展学生视野。
(三)通过“头脑风暴”教学法,做实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解决创新能力培养措施不力的问题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中被反复提及,但在当下仅停留在理念层面,鲜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案例。
传统教学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职业教育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也把所有精力放在技能训练上,很少考虑培养学生把合理想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笔者在水电厂事故处理的教学中,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具体做法是:(1)教师讲授处理故障(或事故)一般原则、规定和相关人员职责之后,将现场设备的故障现象、设备工作原理及结构样图印发给学生,对设备结构、原理和故障现象做简单的讲解,明确学生的任务,即寻找设备的故障点(或原因)及处理办法。(2)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现场看设备,或看照片、录像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入问题单中,供小组讨论。(3)学生按3~4人分组,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入题。学生即兴表述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找出尽可能多的故障原因,教师不要立刻对学生的想法发表意见,也要阻止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发表评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将自己找出的所有故障原因记录在表格中,多多益善。(4)学生逐个汇报自己找出的全部故障原因,教师给出最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2~3个,只要学生找出的故障原因中有一个在教师给出的答案范围内,即认为该生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授设备故障处理时,介绍一些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设备改造的案例、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案例,请具有发明专利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讲专利及专利申请与受理的知识等。
几点启示
第一,职业学校的硬件(设备)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依然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实训设备昂贵,设备数量不足,存在安全风险,操作人数、次数受限,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努力,延长和拓展现有设备的实训功能、考核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又解决教学上的燃眉之急。教师的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是可以克服很多困难的。
第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评价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观察、能表达、能动手、能总结、能思维、能创造,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认知、感悟、体会、思考、做事。教师要下大力气去探索如何策划、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如何咨询、如何评价等工作。教学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渗透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用现场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对自己未来事业成功的重大意义,学习创新的方法,寻找创新的路径,主动创新。高职的基本目标虽然定位在高技能专门人才,但职业教育不是纯粹的就业教育,也不是现代工匠培训,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综合能力的提高,会泯灭师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培育出时代所需要的修养深厚、敬业爱岗、技能高超、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四,关键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不是分为三块,也不是分为三个环节来培养,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六给、六让”,即给学生一些资料,让他自己去查阅;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要领,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自己去实践;给学生一些人际关系难题,让他自己去处理;给学生一些责任,让他自己去担当。这样,学生的关键能力才能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系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邱葭菲.基于阶段教学的实训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39-40.
[4]熊伟.授人以渔——三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亚平,等.当代手工技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4.
关键词:学生;评教;效能;教师;课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渠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监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作出科学的评价,一直为学校所关注,但又容易引起争议或为人诟病。校领导、教学督导员、同行随堂听课监督的不经常性,难免有窥斑见豹之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评价的做法,由于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作用,逐渐为学校普遍采用。
一、对学生评教的主要质疑
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最早出现于美国的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大中小学迅速得到应用,并一直沿用至今,有学校甚至还以此推出“最受欢迎教师”“受欢迎教师”“年度最感动学生的教师”“年度感动学生教师”,不一而足。
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分,并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这一做法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综合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过程,囿于认知水平,评价教师必然带有很大的偏差。
二是不同学科和课程性质的不一样,内容难易程度、趣味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很不一样,会直接左右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好程度。
三是教师教学任务轻重不同,教学任务重的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不可能真实反映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高低。
四是教师的宽严程度不同,任课教师为了获得学生评高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敢管,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甚至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五是用同一个标准,由学生去为年龄跨度很大的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并以此对教师进行排序,一个人因年龄的原因,肯定在智力、体力、经验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打分评价排序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
二、案例学校基本情况
案例学校(为便于表述,本文均称“案例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兼有文科类和艺术学科类专业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3000人,有专兼职教师500名左右,长期从企业聘请约200名担任外聘教师。案例学校设有“教学督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学生评教工作,对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情况均分析报告并予以公布。学生评教采取网上评价方式,时间在期末考试结束至学生选课前进行,案例学校通过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设定了学生只有为任课教师评分后才能选课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学生评教参与率,在每次评教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和说明。所选取的案例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
三、学生教学评价中得分排名前10%与后10%任课教师的得分情况及分析
案例学校每年的教师节期间进行一次优秀教师评比表彰,其中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参评教师在当年的学生评教中得分排名必须在所有任课教师的前10%;同时,对得分排名在后10%的任课教师,由校领导出面进行一次诫勉性谈话。
案例学校把课程教学分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以实训为主的课程教学、以课程设计指导为主的教学、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为主的教学以及体育课教学等五类。
(一)不同类课程打分依据描述
1.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评分指标
学生评分依据的指标有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态度(占30分),包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认真备课,授课,按时上下课,不随意停、缺课;按时、按质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及时辅导。
二是教学内容(占20分),包括教学内容安排适当,能较好地接受并掌握老师所讲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恰当,对课程新近发展状况有所反映。
三是教学方法(占20分),包括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讲演娴熟、透彻、易懂;教学富有启发性,教学互动好,注重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板书规范,适当,整洁、清楚、多媒体教学,符合课程需要,运用自如、有效。
四是教学效果(占30分),包括教学气氛营造好,课堂组织有序,节奏合理;学习本课程后,对掌握该门课程相关知识有帮助。
2.以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评分指标
学生评分依据的指标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态度(占30分),包括实训目标明确,实训用的仪器设备准备充分、工作正常,在整个实训课中认真负责,严格管理。主动了解学生对实训课程的想法,热心帮助学生克服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二是教学能力(占50分),包括能编写比较好的实训指导书,根据教学要求及时调整、补充、更新实训内容;熟悉实训内容,实训讲解分析思路清楚,突出重点,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示范操作正规、准确、熟练、明了,并能及时处理实训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比较好的训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报告要求明确,批阅认真、正确、及时,并能提出针对性比较强的修改意见;及时讲解、总结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教学效果(占20分),包括上完实训课之后,觉得有所收获,学会了一些工种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基本上达到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完实训课之后,对自己的能力和科学作风的培养很有帮助。
其他三类课程,因与上述两类课程的评分指标大体相似,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八年以来学生评教排名前10%与排名后10%的情况描述
1.得分情况(如表1、表2)
2.分析
通过对案例学校8年来,在学生评教中任课教师得分前10%和后10%排名的教师变化情况发现:从2009年――2013年,在2008年排名在前10%分别有1、2、3、2、3、3名教师跌出前10%,跌出比例8-13%,但也有跌出前10%的教师在以后的得分中重新进入前10%的排名;此外,在2008年排名进入过前10%的任课教师,在以后的7年中,从没有跌至排名后60%的,这一结果表明,优秀教师在经常性的教学工作中的表现较为稳定,即使每次评分的学生不同,但他们的教学同样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此相对应的、排名后10%的教师变化情况却表现出与前10%的有很大的差异,排名在后10%的教师变化比较明显,在2008年排名后10%分别有13、15、15、16、16、22、25名教师在次年的学生评教中不再出现在后10%,比例为42-58%。
在前后8年学生评教中,排名前10%的各学科的教师占比情况为:文科老师占48.80―53.13%,理科占46.90―52.02%;理论课占47.03―51.86%,实操课占48.16―53.00%;文科类和实操类课程略高于理科与理论课,但不明显。排名后10%的各学科的教师占比情况与排名前10%的情况相仿。
在年龄方面,排名的表现为:前10%的,年龄段27―30岁的占0―3%,31―40岁的占29―45%,41―50岁的占36―52%,51岁―60岁的占13―32%;后10%的,年龄段27―30岁的占28―40%,31―40岁的占0―16%,41―50岁的占6―20%,51岁―60岁的占0―12%;结果表面,获得学生好评的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获得不良评价的年龄集中在27―30岁。教师得分在年龄上的差异颇为明显。
从统计列表中可以看出:8年来,除有一年的平均得分略为下降外,排名前10%与后10%的教师平均得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排名后10%的任课教师的得分提高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学校推行学生评教给任课教师评分,对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权重排序
学生对测评指标的关注度与评教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能否真实反映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查看案例学校8年来的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座谈记录(案例学校在每一个学期期中都举行一次由学生代表参加的,针对课任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座谈会)发现:学生在为教师课堂教学打分时,所依据的四个测评指标的权重依次为教学态度(65%)―教学方法(15%)―教学效果(11%)―教学内容(9%)。
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等职业首先的反映,这不仅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根本要求,也为学生重点关注,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师可以也应该做到。
通过对案例学校8年来排名前10%和后10%这两部分的明细情况的调查统计,排名前10%的教师在四方面的评分指标中,其中教学态度得分最高,接近满分30分;与此相对应的排名后10%的教师在四方面的评分指标中,教学态度得分最低,平均得分不足18分。
五、学生参与竞赛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近年来,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了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力度,据统计,由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技能比赛已有十大类以上;通过参加学科或技能比赛,在一定程度能反映出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办学水平。
案例学校从2008年以来,学生参加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类学科或专业技能比赛约为600多人次,通过对这部分参赛学生的来源调查,发现:占86%以上的参赛学生,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有1名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排名在前15%。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或专业技能比赛的教师中,8年来没有一名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是排名在后30%的。这一结果也说明了优秀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
六、企业对学生的正评价和负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案例学校是一所职业院校,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制定有完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查看案例学校最近3年来,在深入企业调查毕业生工作表现的记录中了解到(共查看记录120多份,涉及513名毕业生):在获得企业正面肯定评价的学生中,有约72%的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曾有1名以上担任其任课教师在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前20%;而且,在3年内得到提拔或重点培养的毕业生,有高达85%的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有1名教师在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前10%。与此相反的是,被企业作负面评价的学生,有约70%比例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担任过其任课教师中,至少1名教师在学生评教环节中排名在后15%。
七、学生毕业五年后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关联性分析
毕业五年以后的学生,随着心智上的成熟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理智、更客观真实。通过对案例学校约230名毕业5―10年的学生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任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学生评教排名中前15%和后15%的教师,而排名在30―85%之间的任课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为学生淡忘。
案例学校自2010年起,每年均委托麦可思公司对其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对6年来该项统计结果发现:有在学生评教中前15%的教师担任过任课教师的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比率为95%和93%;与此相反的是:有在学生评教中前15%的教师担任过任课教师的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的比率仅为35%和23%。
综上所述,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评分评价并排序,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关注课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案例学校在教师评先评优中,并不是把教师在学生评教中的得分排名作为唯一的依据,而是同时把教师同行评价、教师的科研业绩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察。当然,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并排序,不可否认地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当在实践中加以改进;至于有学校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得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依据,的确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1]陈方.高校学生评教效度探究[J].教育探索,2013(8).
[2]孙燕芳,李晓甜.高校学生评教探微[J].教育探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