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教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游泳选修课学生共81人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和数据采集。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查阅有关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获得“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实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问卷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问卷有效率100%。
2实验过程
2.1试验控制
采取简单整群抽样法进行实验对象的选择,将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亦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的信度较高。实验班与对一照班在教学内容上完全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不同的教法。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实验班的学生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其它的游泳水上练习,进而保证实验的信度。如表1所示,实验组男生35人,女生6人,总人数41人。对照一组:男生34人,女生6人,总人数40人。实验班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臂展的平均值都非常的接近,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身高、体重、游泳经历的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实验增加了可信度。
2.2实验过程分析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游泳选修课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游泳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内容均相同。分班前学生不知道实验情况因此控制了一些学生主观因素。
2.3考核方法与评价规则
考核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实验。连续持续缺课1/3视为不及格。学生完全参与六节课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蛙泳技术测试,将能初步学会蛙泳动作,任意游能前进10米以上者视为会游泳;只掌握了浮体滑行和蛙泳腿部动作或手臂动作者视为不会游泳。以测试者成绩排出测试者的名次顺序。但是在本论文的测试中只需记录测试者的最佳成绩即可。
3结果与分析
3.1“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组:教学前,学生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88%;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5.12%。教学后,能够学会游泳技术的学生有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7.6%,不会游泳的学生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4%。对照组:教学前,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比例为95%。教学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中,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的比例为95%,不会游泳的学生只有2人,占整体的比例为5%。说明”小群体”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在游泳教学中。
3.2“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3.2.1“小群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游泳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群体”教学模式比较起来,前者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课堂学生的遵守纪律的表现能够体现出来,而“小群体”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比赛。通过比较看出,“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游泳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游泳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加快掌握所学游泳运动技能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反馈信息只能通过老师掌握,而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学生在水中的活动较难控制,教师只能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不可能逐个纠正,个别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的准确性,即使出现错误的动作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延长了掌握正确动作的时间。而”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每组指定了固定的组长进行指导,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快速帮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缩短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过程的时间。
3.2.3“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游泳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组教学,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比赛中,结果有输有赢,通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3.2.4“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群体”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多交往的最好的形式。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有鼓励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互动,这样使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的效率。“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和老师充分的交流。“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4.2建议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摘要] 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道德耻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唤醒人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进而产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内驱力,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与逆向耻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耻感则是从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关键词] 道德焦虑;耻感;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
[中图分类号] B82-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6―0102―04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有诸多策略:榜样示范和道德焦虑都能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焦虑则是从逆向刺激道德主体的内心世界产生道德耻感,进而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能促使道德主体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道德践行内驱力;道德焦虑是道德主体就自身的不良行为与他人的榜样行为进行比对,进而反求诸己,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在内心世界产生逆向耻感,从而激发道德主体产生践行道德文化的内驱力。道德焦虑与逆向耻感是一对孪生兄弟,道德主体的道德焦虑系耻感产生的前提,道德焦虑是逆向耻感的必然结果。由此,由逆向耻感而产生的道德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逆向耻感是人内心世界对其行为的不合乎德性的不满而由此而产生的道德焦虑。逆向耻感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其终极价值在于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学术界鲜有人认为耻感文化能催生道德文化的践行,笔者认为,由道德焦虑所产生的逆向耻感亦能催生道德主体对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逆向耻感催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逻辑线索为:道德焦虑逆向耻感唤醒人的道德良知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实现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以下就耻感文化的内涵、道德焦虑与道德耻感之间的关系,道德焦虑如何提升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展开。
一耻之内涵及其两个层面
研究道德耻感对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必然要先了解“耻”。“耻”在辞海中注释为“羞愧之心”, [1]即“耻”的基本涵义为耻辱、羞愧之意。从道德情感来说,“耻”是道德主体在做道德选择之时,深感自身道德素质不及一般、或者是尚未达到心目中已有的道德水准之要求,由此而产生所谓的羞愧之心、羞辱之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耻”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因之,道德耻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属于积极的道德情感,这种积极的道德情感来自于人之内心对道德败坏的愤怒,因为“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2],并由此而表现出积极的道德情感。这种“内向的愤怒”虽然无言,但却是道德主体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不仅如此,耻感还是人类积极的、向上的、稳定的道德情感。耻感可分为对“耻”的认知,以及由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亦即“羞耻感”。耻感分为两个逻辑过程:即先知其耻,而后羞耻。曾云莺教授认为:“耻感可分为知耻感和羞耻感:知耻感是指个体在了解了耻辱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耻辱自觉的规避和抵制;羞耻感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感体验。”[3]从曾教授对耻感的分类可知:知耻是知,羞耻则是自己在践行道德文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前者偏向于知,后者则偏向于行,二者有一定的区分。基于此,罗国杰先生认为“知耻之心是道德自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知耻之心是道德自觉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4]此处所言的“耻”主要是偏向为“知”,也即对道德知识的把握;而羞耻感则与之不同,所谓羞耻感主要是指在外界行为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对道德文化的反思,表现为道德主体的道德焦虑,是道德主体本身的良知与现实的道德践履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体现的是外界道德践履与自身道德良知的差异。诚如王建敏先生所言:“羞耻感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自我反省、良知惊醒的普遍意义,……具有道德自律性与道德良知性。”[5]道德主体缘何自我反省,原因就在于外界客体对其本身的刺激,从而引发道德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由反思而产生道德焦虑。由此,羞耻感侧重于道德耻感的动态方面,而知耻感则侧重于静态。从动态角度所谈及的羞耻感更容易引起道德焦虑,由于理想的道德人格与其本身人格的差距甚大,故此,道德主体容易产生道德焦虑,由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因为道德焦虑与道德耻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联系,促使道德耻感有效促进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二道德焦虑引发道德耻感
道德耻感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它能有效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焦虑是耻感产生的前提条件,即是说,有了道德焦虑,然后才有耻感,有耻感催生人之道德良知,并因之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主体因道德焦虑而最终做出善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包括善的道德理念的选择,同时亦包括道德行为的抉择。可见,道德文化现代践行中的道德焦虑与耻感是紧密相联的。那么,道德耻感与道德焦虑在何种意义上相联,他们之间的“动力因”表现何在?这必须从道德焦虑谈起。
道德焦虑是道德主体在面临道德自由选择的情境之时,因道德主体自己的道德水准、行为规则与外界环境比对之时存在着差距,进而在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于是在这种情境之下有了道德耻感;道德主体因为道德耻感,于是“有了羞愧,感到内疚,才能进行道德反思” [6]。道德主体羞愧、感到内疚,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境界或者行为表现和社会上提倡的公认的道德标准存在着差距,从而引发道德主体对道德良知进行追问,导致道德主体产生道德耻感。也即“道德焦虑是指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会产生良心谴责、内疚感和羞耻感。”[7]道德主体的道德焦虑,使道德主体内心世界产生内疚,它是道德耻感之动因;道德主体之所以出现道德焦虑,原因在于道德主体面临道德规范之时所作出的艰难抉择。由此看出,道德焦虑是原因,耻感是其结果,二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就因果层面来说,道德焦虑是道德耻感产生的必然原因。此外,道德焦虑还是道德主体在面临自由选择之时所遇到的道德抉择困境,因为“焦虑是个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现象”。[8] 道德主体有进行选择的自由,但这种自由选择有时候会出现自己的道德水准和社会的道德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由此道德主体必然产生道德焦虑。当然,人的这种自由选择与人的自我意识密切关联,因为只有具备自由意志的人才能有自我选择的意愿。“人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识就会有独立的倾向和选择自己生活的意愿,焦虑也就会随之出现”[9]。人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就决定他有自由抉择的基本权利,在面临道德困境之时,道德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道德主体由此产生道德焦虑。故此,道德焦虑的产生与人的意识是紧密相联的,没有道德意识的人是不会产生道德焦虑的。比如说小孩,他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在道德意识萌发之前,他是不会产生道德焦虑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的儿童,只有恐惧而无焦虑可言。”[10]离开人的意识,就没有了道德焦虑;道德焦虑不复存在,由道德焦虑所产生的道德耻感亦将不复存在,因之,由道德焦虑所催生的传统道德文化践行亦将不复存在。道德焦虑是道德主体“对其所信奉的道德信条产生疑虑,产生道德冲突而又没有能力作出道德选择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1]。道德主体本来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目标与自身的选择相去甚远,基于此,道德主体就会引发道德焦虑。由此,道德焦虑是一种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与道德耻感紧密相关,道德耻感关涉到道德主体的理想、信念。“焦虑是由情感联结引起的,不是生理遗传症,也不是实验性神经症,而是与个人生存的基本价值如理想和信念等有关。”[12]道德焦虑和道德耻感一样,并非人先天就具有的属性,而是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具有后天性。道德焦虑和道德耻感不仅具有后天性,而且还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相关。
三道德焦虑引发耻感唤醒良知
以利道德文化的践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焦虑容易引发人产生耻感,道德焦虑之人容易产生对道德文化的追悔,对道德文化的追悔容易使人发现良知,进而践行传统的道德文化。
来到舒兰市实验小学,两行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为儿童编织幸福的童年,为多彩人生奠定基础”,这是舒兰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目标,也是胡海英校长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她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传统,发展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不断致力于小学的教育研究,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确立了“主动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她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明确了“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学”的发展目标。仅几年的时间,舒兰市实验小学一跃成为了全省名校。
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校长之魂。在对学校管理上,胡海英注重发挥教育管理中的“四性”,即校长的“主导性”、教职工的“参与性”、教代会的“监督性”、教学管理的“主体性”;注重坚持“规范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即:以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来推动和确保学校的“规范发展”;以科研提升和文化引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在特色中形成文化,从而打造出一所优质学校。学校成为首批全国课程改革实验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吉林市课改示范校,连续两年被评为舒兰市创办特色学校标兵校,仅2006至2007年间,学校共获得集体荣誉49项。
名师荟萃,教海弄潮;激扬文字,书写人生。目前,舒兰市实验小学云集了全市一流的师资,由省骨干教师、吉林全天候教师、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面向全市选拔的名师组成,其中,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占11.42%,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82.85%,地区级以上优秀课任课教师占42.85%。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达55%,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基本功娴熟,综合素质过硬。近年来,学校教师中有190余人次在市级以上大奖赛、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有9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在鼓励教师的同时,胡海英自己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仅2006年以来,就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有34篇文章公开发表或出版,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吉林市特级劳动模范,吉林市优秀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优秀实验管理者等多项荣誉,最近,又获得了市“十大杰出女性”荣誉称号。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儿童编织幸福童年”,是胡海英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她从“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出发,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坚持“主动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养人文气韵,增家乡意识、植时代精神”的提高性社团活动,成立了“少年体校”、“雏鹰艺术团”、“蓓蕾文学社”、“星火科技站”等有代表性的社团组织,同时下设相应的特长小组,为培养学有特长的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才华,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各类奖项1850多人次,从而使学校实现了吉林省艺术特色校,吉林市双语教育研究先进校,吉林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龙头学校。
近几年来,环江县一中坚持把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大胆尝试,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分别以教师建设年为依托,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新形式;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为载体,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新标准;以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营造特色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以独特的论文传播为抓手,及时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新成果;以广泛的交流沟通为纽带,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新发展等五个举措,唱响了全校师德师风建设之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以“教师建设年”为依托,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新形式
为了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新形式,我校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新时期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县两级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以开展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年”、“班主任建设年”为依托,多种形式强化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时,通过教师自我总结和民主评议等方式,认定教师的师德是优秀、合格还是不合格,并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整改。为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我校还针对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不符合师德要求的现象,如教师违规补课、违规收费,教师收受家长钱物,对学生施以体罚以及仪表不端、谈吐不雅等违规行为,突出了“两个建立”和“三个结合”。“两个建立”即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体系,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一方面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写师德修养日记,建立优秀教师事迹备忘录,积极促成教师队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强化师德建设的外部机制,学校在领导班子、各处室负责人、各组教职员工等三个层面中设立行风监督员10人,其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占一定比例;在建立这两套机制体系的过程中突出知与行相结合,统一步调与基层特色相结合,树立师德典型和查处违规行为相结合的方针。此外,我校还公布了各部门处室的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以最大限度地对师德师风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
2.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为载体,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新标准
几年来,为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新标准,我校出台了以下五个标准:
2.1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标准。即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2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标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热爱科学、精通业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注重效果、科学检查、更新观念、改革创新。这是我校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2.3教师的语言道德标准。我校教师语言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是: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几个方面。
2.4教师的交际道德标准。我校教师不但要求思想高尚、业务精良,还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讲究社交道德。具体内容是:能正确处理课堂外与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要求做到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
2.5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标准。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3.以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营造特色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
我们知道,良好的学校声誉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好评离不开良好的校园师德师风建设,同样,凭借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会越浓厚,师生就会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校这几年来,共获得“全区教育文明单位”、“市级优秀常规管理学校”、“全市优秀质量管理学校”等多种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使学校的办学魅力越来越大,学生、家长和社会不断认可。在这种条件下,学校果断采取了以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营造我校特色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为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4.以独特的论文传播为抓手,及时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新成果
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激励教职工以良好的形象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工作实践,全面展示学校教师新形象,为全面促进学校提出的“管理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服务增效益、整体上台阶”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这几年来,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氛围抓教研,以独特的教研论文传播为抓手,及时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新成果”的师德建设和教研教改新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学校出台了具体的工作制度。一是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副校长及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由校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面加强对教职工撰写师德师风建设论文及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二是学校实行教研论文及宣传报道按处室下达基本任务制度。每年年初,由学校办公室向各处室下达宣传工作任务,各处室组织教职工在当年度完成。学校对各处室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奖惩。秋季学期时间为9月1日--12月31日,春季学期为1月1日--8月30日。每学期期末各处室将完成任务情况及稿件或材料原件和两份复印件上交到办公室,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进行统计,将复印件汇编成册存档,并将奖惩情况计算到处室相关人员,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后发放奖励(各处室上报的稿件必须是宣传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经验的文章或论文,否则不计奖励。)
在以上措施的作用下,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师德师风建设论文研究成果累累,自2009年以来,我校共结集教师论文集6期,共收集高质量有价值的文200多篇,其中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20多篇获国家级奖并在重点刊物上发表,有35篇在省市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5.以广泛的交流沟通为纽带,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新发展
多年来,环江一中不断创造条件,发挥优势,不断加强与校内校外的交流沟通,努力争取教师员工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寻找发展自我、超越别人的平台。一是规定校内每年度按春秋学期开展两次全校性的师德师风交流评比会;每季度组内职工小组交流一次;每月个人自我反省一次。学校规定,教研组和教职工个人每次交流都必须有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二是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县内外兄弟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互动交流活动。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成熟,20多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园丁工程培训,此外,我校每年都有多位教师被评为全校、全县、全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师风模范个人。
后语: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师德师风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辅导讲座、讨论交流、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共同谋划学校发展。
2.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党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指导和推动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理论和执政水平。增强领导干部的终身学习意识,自主读书和研究。
3.认真开展学习实践20*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岗、爱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实际行动。
4.引导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校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5.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校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支持教师、激励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继续以学生问卷、征求家长意见、师德调查、评价教师、教师评聘为载体,自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增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2.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3.深入推进警务进校园工作,逐步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三、认真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教育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1.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或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今年至少召开2次法制教育报告或讲座;
2.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高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反斗争。
4.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科技、环保、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科技、环保、国防意识;
6.参加第25个教师节文艺演出活动及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大会;
7.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
8.要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工作。学校要利用会议、校园网、校报校刊、墙报、橱窗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同时,各学校要设置永久性的语言文字宣传标牌,在会议室、楼道、办公室悬挂。
9.学校必须按文件的要求,大力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如开展教师普通话比赛、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经典诵读展演、等活动,推动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四、坚持德育为首,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继续深化以“知荣辱、讲诚信、树新风”道德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知标准。
2.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继续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为。
3.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网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突出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4.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
5.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好各种文体活动,活跃校园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施展才能,培养爱好,增强体质、建立信心,培养团队意识。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竞争意识。
7.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舆论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
1.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本年度,以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和第二十五个教师节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
2.加强《亦乐园报》、《春苗》、《静宁小学教育》报刊物的编选,在《小学教育论坛》、《静宁城关小学网站》等网站论坛上,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现城关小学良好的形象。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师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巩固发展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以学习宣传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两会精神为重点,加强学习。利用校园广播、职业教育报、校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
3、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4、贯彻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坚持回头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
(二)积极开展读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
1、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读者访谈等活动,继续实施“爱心书库工程”。
2、深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传统民俗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传统特色、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院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2、广泛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研室、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3、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迎世博、迎亚运”为主题,积极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继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4、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反斗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5、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习道德楷模,践行公民道德”演讲活动,在学院营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6、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整合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
7、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自治区、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台阶。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学习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并在教师节将活动引向深入,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我行动。
2、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节能减排。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3、引导教师向科研型、双师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院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4、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院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2、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4、发挥校园警务室作用,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
1、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2、加强与教育局文秘科
和党办的沟通和联系,在各大媒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现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到位,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队伍、有办公设施。
关键词:博客;圈子;网上研修
1.提高认识,网络教研是一扇窗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所有学校已于2013年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达到人手一台电脑,网络教研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我们必须澄清了几个认识:
第一,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电脑网络是学习、办公工具,是极好的帮手和资料储存库。当成玩具,必将引得意志消沉。
第二,应该在网上生活,而不是在网上逃避生活。网络生活非常丰富,可以办公、研修、写博、购物,但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以逃避“现实生活”。
第三,绿色上网就是学习。“绿色上网”就应该查询教学资料,互动交流,自我反思,上传教学成果,形成“参与、互动、共享”的绿色网络教研氛围。
第四,教案可以下载,经验不可复制。网络时代,不缺少资料,而缺少思想,所以我们呼唤思想家。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讲优质课时,选用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甚至是用全国一等奖的教案来上,可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我们缺乏优秀教师的经验,缺乏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第五,圈子就是教研活动室。人手一台微机,怎样备课?怎样管理备课?怎样进行教研活动?这些都是考验教师的新课题。一是必须采取集体备课研讨,二是必须进行个性化修改,三是必须加强校本管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建立博客,学校建立圈子,人人加入学校网络教研圈子,在圈子中下发通知,在圈子中推送博文,在圈子中进行“主题”讨论互动。
2.积极引导,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1)倡导:从吸引喜欢迷恋
离不开。我们认识到,要形成网络教研氛围:一开始需要自上而下地宣传与鼓动,继而需要自下而上地自觉参与。大家把网络教研当作一种学习的习惯、成长的必需、正常的生活方式,将是我们网络教研真正的成功!
我们一方面经常利用多媒体网络素材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学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等,让老师亲身感受网络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湖屯镇中心小学的《倾听花开》、曹庄小学的《教海拾贝》、国庄社区的的《思语》等网络刊物,记录了教师的点滴思考。再一方面开展教师论文、课例、反思、心得、体会、下水文的征集评比,让老师体会到网络教研带来的实惠。老师逐渐从接触到感知,从喜欢到迷恋。
通过我们开展的“教学能手评选”“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五项全能比赛”“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来看,参与上课的教师,从说课、上初课,到上提高课,不断地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
(2)引导:“立标――学标――达标――推广”。网络教研要想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自发、自觉的层次上,网络教研的成长关键在于领导、校长的支持!
一方面发挥学校网站的引导作用。从2008年开始,湖屯镇各学校就建立学校博客、网站,并逐渐丰富内容和版块,开辟出 “教育沙龙、教育宣传、教育改革、课题研究、教育感悟、名家讲坛、心灵有约、家长学校、学校流动通知栏”等二十多个栏目,并链接了教育专家、各级教研员、学校教师的博客,老师只要登录学校博客,就能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就能和专家对话。
另一方面发挥“核心人物”的引领作用。业务骨干等网络教研的带头人,不但能够主动开展网络教研,并且能用博客记录教研过程,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别人分享。现在湖屯镇以小学教研室博客“陶山教研”为中心,建立各学校教育博客圈,形成以点带面,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3.指导:引领――帮扶――放手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使老师们的学习与周围群体的交流结合起来,教育教研工作上了一个层次,教研工作也逐渐从任务教研转向了兴趣教研。学校在网络教研技术上给予老师充分的指导。
首先是指导如何上博和建博。网络教研起步阶段,学校先后组织博客培训,手把手把毫无网络基础的教师一个一个带上博客网。
其次是指导教师如何写博和学习。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
最后是指导教师如何交流和互动。本着“分享、贡献”这一原则,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在阅览他人博客时,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踊跃回帖,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4.是强化管理,实现网络教研的实效性
(1)管理:充分运用网络教研三大手段,落实三大校本教研方式。是依托教育博客,促进自我反思。老师们在博客中“写―录,思―享,品―学”,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成长。教师因网络走到一起,精神上互相鼓励,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是立足圈子论坛,实现同伴互助。在论坛上,教师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得专家的引领。
(3)是开展主题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专家引领。湖屯镇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地把教师集中起来,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目标、定主题,组织开展网络评课、对镜子观课等专题活动,让网络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平台。
(2)激励:让人人都成为网络教研的主角。对教师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是网络教研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政策激励。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实施电子备课,让老师们体会网络教研带来的省时、高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考核激励。我们在考核方案中提出,人人要建有博客,定时上博、写博,形成制度,每月常规量化检查时,保证了网络教研的正常开展,教师养成了“开邮箱,上博客”的好习惯。
奖励激励。学期末学校根据教师上传资源、发表博文的数量质量、发帖回帖量以及个人博客的浏览量等因素,建立“教师博客排行榜”,给予适当的奖励。
(3)保障:让网络教研做活、做实、做出效益。我们对网络教研的保障工作提出三个字“活、实、益”,即激活老师们的积极性,充实网络教研的内容,让网络教研真正取得效益,真正把网络教研做活、做实、做出效益。
人员保障。明确各学校具体人员负责网络教研工作,业务校长负责网络教研活动组织检查,信息教师老师负责博客、圈子建设和维护。
制度保障。层层建立网络教研制度,将网络教研和教学常规结合起来,将网络平台和校本教研刊物结合起来,将网络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
物质保障。各学校微机全部都能上网,各办公室都能上网,设立了教学资源库、远程教育资源室,购进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录机等设备,为网络教研提供物质保障。
一、继续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本学年,镇教育办公室通过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对下统筹协调关系,协调资金继续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和*小学投资33万元新建校舍600平方米,现已峻工并投入使用;*小学投资100多万元的教学辅助楼现正积极施工;投入近50万元的两中心学校的厕所改造工程已峻工并投入使用;东三里小学投资近10万元硬化校园路面;*小学投资近15万元整修教学楼地面、装修功能室;东三里幼儿园投资1.8万元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南门小学投资4万余元粉刷了校园墙壁、安装了50米高标准的不锈钢读书长廓和校园广播系统;城西小学投入近40万元的市规创建工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镇教育办公室协调新装多媒体5个,完善了远程教育配套工作和电教设施;配置近30万元的新课改配套仪器,全镇新增图书8000余册,这些不断完善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搭建了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全镇镇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二、狠抓管理,促进提高,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1、以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今年我们继续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并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镇教育办公室制定了争创规范化学校的日程表,由易到难,分头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研究和讨论,把握教育规律,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二是启动“济南市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城西小学作为全县唯一所申报学校现正积极做好迎验准备工作。三是继续搞好市、县教学示范校创建活动,南门小学顺利通过济南市教学示范校的验收,全镇现有6所学校通过县教学示范校的验收,有16个教研组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四是积极组织全镇中小学管理工作观摩活动,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五是组织校长论坛,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促使各校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创建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2.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今年各校在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校园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的科技教育、南门小学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系列活动,在多家媒体做了报道。东三里小学的“十个一”活动、*小学的“五好工程”、土楼小学的系列礼仪教育活动、北山小学的孝心教育系列活动、城西小学的1+1>2学生成长策略、*小学的周周清活动、胡庄小学以小足球为中心的传统体育项目系统训练、*小学的依法治校、蛮子小学的“农村小班化教学研究”、洪口小学的人人清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生成智慧,健全人格,促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风、校风,全镇学校管理正向内涵管理迈进。
三、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以全新的理念引领教学。为打造我镇优势学科和学科优势,促进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镇教育办公室今年在去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全镇开展镇-学片-学校三级集体备课活动,有力地整合了教师个人与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多方面的智慧与力量,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使全镇教学改革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同时,积极组织以“发展教师,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新课程教师论坛,通过论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2、加强常规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一是认真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抓实常规、减负提质,重点强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作业量、统一作息时间等规定,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制定《*镇中小学督导评估标准》,加大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三是加强教学视导活动,由镇教育办公室组织全镇学科带头人组成督导小组集中对全镇各中小学的教学情况进行视导。重点是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强化质量意识,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强化德育活动的引领。镇教育办公室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引领各校增强德育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主题化。今年在全镇组织了“庆六一、迎奥运”校园集体舞比赛,有近千名师生参与其中,此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感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张扬。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各校师生纷纷捐款,奉献爱心,仅三天时间全镇捐款近9万元,师生们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各校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得到广泛增强。在全县运动会中,我镇代表队获得中学组第四名,小学组第三名,团体操表演一等奖的好成绩;南门小学代表镇参加市合唱比赛获二等奖。20*年,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学生比赛捷报频传;先后有师生作品30件申报国家专利,有3件科技作品获市、县一等奖,有2件作品获县创新大赛一等奖,11人在县单项艺术比赛中获奖。
四、突出教师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